(教科版)3上2.1感受空气-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课件PPT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1 感受空气 课件

液体
•水Leabharlann 气体• 空气• 你还能举例说出一些固体、液体和气体吗? • 人们是怎样区分它们的?
做好《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一课学习准备
水槽(装适量水)、去底儿带盖儿的矿泉水瓶2个、气球、 乒乓球(或其他漂浮物)。
感受空气
三年级 科学
仔细观察,这个游泳池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充气 游泳池
它利用了空气的什么特征?
一年级:认识一袋空气
空气有哪些特征? 它有什么作用?
把你知道的有关空气的知识用气泡图表示出来, 画在学习单上。
两位同学的记录单:
探索1:哪里有空气?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感知它的存在?
你看到什么现象能说明空气的存在?
总空 是气 充无 满处 各不 处在 。,
探索2:捕捉空气,感知它的特征
交流研讨:看到什么现象,说明空气有哪些特征?
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会流动、 容易被挤压、没有固定的形状、很轻……
探索3:做传递游戏,在比较中感知空气的特征
你是怎样传递这三种物品的?发现了它们的哪些特征?
石块很硬,比较重, 水没有颜色,没有固
有颜色,有固定形状, 定形状,会流动,传
容易被传递。
递过程中容易洒漏。
空气没有颜色,没有固 定形状,会流动,不太 好密封,传递过程中容 易泄漏。空气特别轻。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空气的特征有哪些新的认识? 补充、修正气泡图
空气和一般物体相比,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呢?
可以被感知到
可以装起来
拓展
固体
• 石块
《感受空气》PPT课件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空气单元
感受空气
-.
课前准备
教材
铅笔和橡皮
气球
橡皮筋
保鲜袋
自封口塑料袋
筛子
塑料杯
哨子或笔盖
石头
学习目标
1. 知道空气具有易泄漏、轻、能被 压缩等特征。
2. 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 空气。
3. 意识到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与 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聚焦
气球里面有什么?
空气
答疑
1.读故事,答问题
妈妈
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 你虽然看不见,摸不着。 但空气是真实存在的, 让我们想办法让它现原形。
太棒了! 我们快开始找空气吧!
明明
答疑
1.读故事,答问题
妈妈
我们可以用一把扇子 扇一扇,也可以拿来一个 空塑料袋,张开塑料袋口, 往空中一甩,然后用橡皮筋 扎紧袋口,用手捏一捏
扎紧的塑料袋。
A.袋子鼓鼓的,被压缩后能承受一定压力 B.袋子里的空气是无色的 C.袋子里的空气是有味道的
答疑
2.以下哪些是防控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疫情的措施?( ①居室及公共场所勤开窗,多保持通风状态 ②前往公共场所时,佩戴好口罩、减少交谈 ③多喝水、休息,适当运动,避免熬夜 ④在公共场所与人保持1米的社交距离
B)
探究方法
我用抱一抱的方法, 发现空气 占据空间 。
探究
探究方法
我用吹一吹的方法, 发现空气 会流动,发出声音 。
探究
探究方法
我用压一压的方法, 发现空气 能被压缩 。
探究
探究方法
我用抛一抛的方法, 发现空气 很轻 。
活动二:传递游戏
探究
探究器材:不同的物品与容器
石头
感受空气
-.
课前准备
教材
铅笔和橡皮
气球
橡皮筋
保鲜袋
自封口塑料袋
筛子
塑料杯
哨子或笔盖
石头
学习目标
1. 知道空气具有易泄漏、轻、能被 压缩等特征。
2. 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 空气。
3. 意识到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与 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聚焦
气球里面有什么?
空气
答疑
1.读故事,答问题
妈妈
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 你虽然看不见,摸不着。 但空气是真实存在的, 让我们想办法让它现原形。
太棒了! 我们快开始找空气吧!
明明
答疑
1.读故事,答问题
妈妈
我们可以用一把扇子 扇一扇,也可以拿来一个 空塑料袋,张开塑料袋口, 往空中一甩,然后用橡皮筋 扎紧袋口,用手捏一捏
扎紧的塑料袋。
A.袋子鼓鼓的,被压缩后能承受一定压力 B.袋子里的空气是无色的 C.袋子里的空气是有味道的
答疑
2.以下哪些是防控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疫情的措施?( ①居室及公共场所勤开窗,多保持通风状态 ②前往公共场所时,佩戴好口罩、减少交谈 ③多喝水、休息,适当运动,避免熬夜 ④在公共场所与人保持1米的社交距离
B)
探究方法
我用抱一抱的方法, 发现空气 占据空间 。
探究
探究方法
我用吹一吹的方法, 发现空气 会流动,发出声音 。
探究
探究方法
我用压一压的方法, 发现空气 能被压缩 。
探究
探究方法
我用抛一抛的方法, 发现空气 很轻 。
活动二:传递游戏
探究
探究器材:不同的物品与容器
石头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感受空气》PPT教学课件

透明
液体
空气: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透明
气体
颜色
气味
味道 固定形状
感受空气
空气存在吗
像空气这样的东西我 们虽然看不见,但它却是 无处不在的。
空气存在吗
用手挤袋中的气体,袋子会随着气体的流动而有鼓有瘪。 挤出袋子中的气体吹动小纸条。 袋子中的气体在水中形成可以观察到的气泡。 用书放在袋子上,袋子可以承重……
传递游戏
规则: 1.以班级的竖列为小组,用不同的容器盛装3种不同的 物质,看看谁传递的速度最快。 2.先讨论传递方法。 3.选择传递工具,准备比赛。
说一说
句式:
“我用什么方法,知道空气的什么特征。”
感受空气
规则: 1.用袋子装起空气,感受空气能占据空间,有质量。 2.吹气球,互相掂球,吹哨子……
看得见 摸得着
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
比较水和空气
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并把它们填写在图中。
看得见 摸得着
重
水
空气
无色、无味、透明
看不见
会流动
生物离不开
摸不着
都是一种物质
轻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空气具有无色、 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空气在地球上无处 不在,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空 气中的氧气能帮助火柴燃烧,动植物需要呼吸空 气。我们还发现空气的其他特征,但不很确定, 需寻找更多的证据来验证,具体内容我们将在以 后慢慢学习。
4、汇报时要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确实装有空气。
活动三:比较空气和水
思考:
空气和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两种物质,那个轻,那个重?水会 流动, 空气会不会流动?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呢?
三年级上科学导学课件_感受空气_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感受空气|教科版(12张)【PPT完美】
利用工具证明空气的存在
小组展示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感受空气|教科版(12张)【PPT完美】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感受空气|教科版(12张)【PPT完美】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感受空气|教科版(12张)【PPT完美】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感受空气|教科版(12张)【PPT完美】
烟≠
固体
空气
气体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感受空气|教科版(12张)【PPT完美】
甜甜的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感受空气|教科版(12张)【PPT完美】
空气 没有气味 没有味道
辣辣的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感受空气|教科版(12张)【PPT完美】
感受空气
让我们憋气十秒钟,看
看谁能坚持!
空气
在操场上
在家里
在教室里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感受空气|教科版(12张)【PPT完美】
雾 ≠ 空气
液体
气体
小组讨论: 1、雾是不是空气? 2、说说理由?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感受空气|教科版(12张)【PPT完美】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感受空气|教科版(12张)【PPT完美】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感受空气|教科版(12张)【PPT完美】
T hanks!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感受空气|教科版(12张)【PPT完美】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感受空气|教科版(12张)【PPT完美】
空气摸不着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感受空气|教科版(12张)【PPT完美】
利用工具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感受空气》PPT课件ppt

课堂小结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教学研讨:
说课与反思
1.上课教师说课。 2.上课教师做教学反思。
教学研讨
感谢你的参与 期待下次再见
拓展提高
你知道吸盘为什么能够被牢牢的固定在墙上吗?
吸盘挂钩在使用时,压出了吸盘里面的空气,而 吸盘外面仍然受到大气的压力,因此吸盘能够被 牢牢地压在墙上,并且能够承受一定的重量。一 旦吸盘内进入空气,内外压力平衡,吸盘就会掉 下来。吸盘的接触面越光滑(如瓷砖、玻璃等), 它的密封性就越好,空气就越不容易进入,承重 能力就越强。
感受空气 科学科教版 三年级上
新知导入
聚焦问题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以前 学习过的内容,说说空气 的特征有哪些?它有什么 作用?
新知导入
聚焦问题
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下面的气泡图上
无色
无气味
很轻
摸不到
人要呼吸空气
空气是什么样的?
氧气
与生命的关系空气组成ຫໍສະໝຸດ 二氧化碳生物离不开空气
燃烧需要空气
……
新知导入
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形状不固定的气体
实验探索
传递游戏
步骤
选择合适的容器,分别把石头、水、空气装入容 器中,然后传递给其他同学。
方法
第一种:连同容器一起传递给其他同学
第二种:把石头、水、空气从一个学生的容器中 传到另一个同学的容器中
现象
不论什么容器,石头最容易传递。水和空气则容 易泄露
实验探索
石头、空气、水都是可以被传递的。 石头是固体,不论什么容器,最容易传递(即使没有容器的情况下, 石头也是可以被传递的)。 水和空气在传递的过程中都是可以压缩变形的,是可以流动的。 空气与石头、水有较大的区别,不易被观察、容易泄露、不太好密封等等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感受空气》PPT课件

新知探究
• 传递游戏 规则: 1.以班级的竖列为小组,用不同的容器盛装3种不同的物质,看 看谁传递的速度最快。 2.先讨论传递方法。 3.选择传递工具,准备比赛。
• 说一说
新知探究
句式: “我用什么方法,知道空气的什么特征。”
• 感受空气
新知探究
规则: 1.用袋子装起空气,感受空气能占据 空间,有质量。 2.吹气球,互相掂球,吹哨子……
生物离不开 都是一种物质
看不见 摸不着
轻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 流动等特征。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 化碳等,空气中的氧气能帮助火柴燃烧,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我们 还发现空气的其他特征,但不很确定,需寻找更多的证据来验证,具 体内容我们将在以后慢慢学习。
新知探究
• 说说这些活动利用了空气的什么特点。 ➢ 空气炮 ➢ 吹口哨 ➢ 吹气球、互相掂气球
新知探究 • 我们知道的空气
把你所了解的有关空气的知识填写在气泡图上。
无色
无气味
很轻
摸不到
人要呼吸空气
特征
氧气
作用
空气
组成
二氧化碳
生物离不开空气
燃烧需要空气
…… ……
新知探究
• 观察水的三种状态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水是液体,石头和
第二单元
空
气
2.1 感受空气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授课老师:11
• 空气存在吗
新课引入
像空气这样的东西我们虽然 看不见,但它却是无处不在的。
新知探究
• 用手挤袋中的气体,袋子会随着气体的流动而有鼓有瘪。 • 挤出袋子中的气体吹动小纸条。 • 袋子中的气体在水中形成可以观察到的气泡。 • 用书放在袋子上,袋子可以承重……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感受空气》课件

新知讲解
研 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空气和一般的物体相比,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呢?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空气和般物体相比,有以下相同的特征: (1)空气和其它物体一样,都是真实存在的; (2)它们都能通过一定的感官方式被感受到; (3)它们都占据空间,也有质量。
这里所谓的“一般的物体”, 实际上就是和固体、液体的对比。
拓展提高
如何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
种类型。水是液体,石头和沙是固体,空
气是气体。人们是怎样区分固体、液体 我生来就是
和气体的呢?
这个模样!
可以从形状和体积方面来区分固体、
液体和气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
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
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新知讲解
很轻 透明 看不见 摸不着 没有 颜色
我们通过气泡图来展示一下。
氮气
氧气
二氧化 碳……
组成
特征
空气
作用
在地球上 无处不在
保温
帮助 燃烧
维持 呼吸
形成风
新知讲解 探 索1
做传递游戏。
实验材料:水、石块、自封口塑料袋、塑料杯、碗。
新知讲解 探 索1
做传递游戏。
实验步骤: (1)选择合适的容器。石块具有固定的形态,可以选用塑料杯、碗或自封口塑料袋 做容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态,首选碗、塑料杯来做容器,也可以选自封口塑料袋。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可以在自封口塑料袋中装满空气后把封口封严。 (2)传递物质。石块是固体,便于快速传递;水在传递中要注意保持容器的平衡,避 免水洒出;空气装在自封口塑料袋中,传递时要注意不能把封口打开或弄破塑料袋,避 免空气漏出。
《感受空气》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3张ppt)公开课课件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空气的 存在,也感受到空气的某些特征,使我们对空气 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科学探索中,通过比较试 验,探索总结空气的某些特点以及与一般物体的 共同点,激发我们探索空气奥秘的兴趣。
(名师示范课)2.1《感受空气》 三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23张ppt)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2.1《感受空气》 三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23张ppt)公开课课件
3.把活动中感受到的空气特 征记录下来
新知讲解
玩空气口袋
①搜集空气
找一个不漏的塑料口袋,抻开 袋口,在空中挥动,当塑料袋 鼓起来时迅速把袋口捏住,用 细绳一类的东西扎紧。
(名师示范课)2.1《感受空气》 三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23张ppt)公开课课件
新知讲解
用手摸一摸, 压一压,抽一 抽,抱一抱, 有什么感觉?
◆把容器装满 ◆选择合适的容器
温馨 提示
◆尽量不要泄漏 ◆感受不同物质特点
新知讲解
物质
石块 水
空气
活动手册
自封口塑料袋 塑料杯
不易
不易
不易
易
不易
易
碗 不易
易 易
新知讲解
怎样做,它们才不会从容器中池漏出来?
速度 慢点
容器 端稳
选择合适容器
新知讲解
同样的容器,传递不同的物质,效果不同;同样的物质,放入不 同的容器,传递的效果也不同。这跟物质本身特点有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感受空气
容易泄漏 很轻 可使袋子鼓起来 摸起来很软
(名师示范课)2.1《感受空气》 三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23张ppt)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2.1《感受空气》 三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23张ppt)公开课课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空气的 存在,也感受到空气的某些特征,使我们对空气 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科学探索中,通过比较试 验,探索总结空气的某些特点以及与一般物体的 共同点,激发我们探索空气奥秘的兴趣。
(名师示范课)2.1《感受空气》 三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23张ppt)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2.1《感受空气》 三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23张ppt)公开课课件
3.把活动中感受到的空气特 征记录下来
新知讲解
玩空气口袋
①搜集空气
找一个不漏的塑料口袋,抻开 袋口,在空中挥动,当塑料袋 鼓起来时迅速把袋口捏住,用 细绳一类的东西扎紧。
(名师示范课)2.1《感受空气》 三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23张ppt)公开课课件
新知讲解
用手摸一摸, 压一压,抽一 抽,抱一抱, 有什么感觉?
◆把容器装满 ◆选择合适的容器
温馨 提示
◆尽量不要泄漏 ◆感受不同物质特点
新知讲解
物质
石块 水
空气
活动手册
自封口塑料袋 塑料杯
不易
不易
不易
易
不易
易
碗 不易
易 易
新知讲解
怎样做,它们才不会从容器中池漏出来?
速度 慢点
容器 端稳
选择合适容器
新知讲解
同样的容器,传递不同的物质,效果不同;同样的物质,放入不 同的容器,传递的效果也不同。这跟物质本身特点有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感受空气
容易泄漏 很轻 可使袋子鼓起来 摸起来很软
(名师示范课)2.1《感受空气》 三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23张ppt)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2.1《感受空气》 三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23张ppt)公开课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54
‹#›
21:54
‹#›
21:54
‹#›
21:54
‹#›
夏天不用的被子,装进密封袋,抽出空气,被子变薄了!
21:54
‹#›
把你在活动中感受到的空气的特征记录下来。
21:54
‹#›
把你在活动中感受到的空气的特征记录下来。
21:54
‹#›
21:54
‹#›
观察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21:54
‹#›
21:54
‹#›
制作纸风车
21:54
‹#›
制作纸风车
21:54
‹#›
课完本成:同步练习题
第29页第1、3、4题
21:54
‹#›
(1)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所以空气是不存在的。
(× )
(2)只有动物和人需要空气,植物不需要空气。
( ×)
(3)一个敞口的空杯子放在桌面上,它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 ( × )
(4)水中也有空气,所以鱼可以在水中呼吸。 (5)一般情况下,空气是气体。
(√ ) (√ )
1.下列描述中属于水和空气的共同点的是( B )。
A .都是白色的 B. 都是会流动的 C. 都是摸不着的
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B )。
A .我们周围大部分地方都有空气 B. 一般情况下,空气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C. 山越高,山顶上的空气就越稀薄
3.下列现象不能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空气流动的是( C )。
A .用扇子扇风 B. 树枝的摇动 C. 轻轻晃动一根针
4.使用救生圈可以使不会游泳的人浮在水面上,是因为( C )。
A .空气有一定的体积 B. 空气能流动 C. 空气比水轻
谢谢观看
版本定期更新!
猜个谜语吧。
21:54
‹#›
21:54
‹#›
21:54
‹#›
找一找,空气在哪里。
21:54
‹#›
找空气
21:54
‹#›
找空气
21:54
‹#›
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吗?
21:54
‹#›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以前学习过的内容,说说空气 的特征有哪些,它有什么作用。
21:54
‹#›
把你知道的有关空气的 知识表示在气泡图上。
21:54
‹#›
把一定量的石块、水和空气分别装入合适的容器里,依次传 递给小组的每个同学。
21:54
‹#›
选择什么样的容器合适呢?
21:54
‹#›
怎样做才能不从容器里泄露出来呢?
21:54
‹#›
生活中,有许多和空气有关的物品。玩一玩,你又感受到 了空气的什么特征呢?
‹#›
你认为空气有哪些特征?
你是如何知道的?
21:54
‹#›
空气和一般的物体 相比,有什么相同的 特征呢?来自21:54‹#›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水是液体, 石头和沙是固体,空气是气体。人们是怎样区分固体、液 体和气体的呢?
21:54
‹#›
我们周围的空气总 是清新、透明的吗?
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