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类型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植被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植被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植被的知识点总结地理植被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地理带内自然生长的植物群落的总称。

因地理植被具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植被种类和特点也不相同。

下面是高中地理植被的知识点总结,供您参考:一、地理植被的分类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地理植被可分为全球地理植被和区域地理植被两大类。

1. 全球地理植被:全球地理植被是指地球表面上植被的分布和区域差异。

全球地理植被可以分为极地植被、寒带植被、温带植被和热带植被四大类。

- 极地植被主要分布在北极和南极地区的冰雪覆盖的地区,植被非常稀薄。

- 寒带植被分布在北极圈和南极圈附近的地区,主要包括以苔藓和地衣为主的苔原和针叶林。

- 温带植被分布在靠近北极圈和南极圈和亚热带的地区,包括落叶阔叶林、针叶混交林、草原和灌丛。

- 热带植被分布在热带地区,主要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风雨林、热带季风林、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

2. 区域地理植被:区域地理植被是指地球上某一地理区域内的植被。

根据气候和土壤的差异,区域地理植被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森林:分布在气候湿润的高温地区,包括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 草原:分布在干旱地区,植被以草类为主,包括矮草原和高草原。

- 沙漠:分布在极端干旱地区,植被稀少且多为低矮的仙人掌和草本植物。

- 荒漠:分布在沙漠和半干旱地区,植被非常稀疏,甚至没有可见的植被。

- 高山植被:分布在高海拔山地地区,植被多以灌木和高山草甸为主。

二、地理植被的影响因素地理植被的分布受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 地理位置:地球表面的植被分布受到纬度、海拔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纬度越高的地区气候越寒冷,植被越稀疏;海拔越高的地区气温越低,植被越稀疏;地形复杂的山地地区由于高低起伏不一,植被类型也多样。

2. 气候条件:气候是地理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

不同类型的植被对温度、降水和光照等气候条件有不同的适应能力。

例如,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高且年降水量充足的地区;草原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较少的地区。

植被笔记知识点总结

植被笔记知识点总结

植被笔记知识点总结一、植被的分类植被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按照地理位置划分:植被可以按照其地理位置划分为陆地植被和水生植被两大类。

陆地植被包括草原、森林、沙漠、荒漠等,水生植被包括河流、湖泊、湿地等水域内的植被。

2. 按照气候划分:植被可以按照其所处的气候区划分为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和寒带植被三大类。

其中热带植被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地区,温带植被分布在赤道以外的地区,寒带植被则分布在极地附近的地区。

3. 按照植被特征划分:植被可以按照其特征和结构划分为针叶林、阔叶林、草原、荒漠等不同类型。

二、植被的生态功能1. 保持水土植被能够有效地保持和改良土壤,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稳定地表和坡面,防止洪灾发生。

2. 保持生态平衡植被能够提供栖息地和食物,维持动植物种群的稳定,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平衡。

3. 净化空气植被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大气,减少空气污染。

4. 调节气候植被能吸收太阳能和地表散热,调节地球的温度,影响地球的气候。

5. 改善环境植被能够吸收有害物质,净化土壤和水质,改善环境。

三、植被的重要性植被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地球生命的基础。

植被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持生态平衡植被能够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

2. 调节气候植被能够调节气候,影响地球的气候,维持气候平衡。

3. 净化环境植被具有净化空气、土壤和水质的作用,改善环境质量。

4. 保护水土植被能够减少水土流失,改良土壤,保护水资源。

5. 维护生态平衡植被为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植被的保护当前,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地球上的植被受到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护植被,保护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1. 加强植被资源的管理加强对植被资源的保护、管理、合理利用和持续发展,制定相关的植被资源保护政策,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特征总结

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特征总结

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特征总结地球上的植被类型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气候、土壤和地形条件,植被分布也各具特点。

主要的植被类型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和冰川等。

下面将对这些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总结。

森林是地球上最为广泛的植被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地区。

森林可以分为针叶林和阔叶林两大类。

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如北美洲的加拿大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阔叶林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如欧洲和东亚地区。

森林植被茂密,树木高大,植物种类丰富,是地球上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

草原是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草原可以分为温带草原和热带草原两大类。

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的大平原、欧亚大陆的草原地带;热带草原则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大草原地区。

草原植被覆盖度较高,植物种类以草本植物为主,适合牧业发展。

沙漠是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沙漠地区。

沙漠植被稀疏,植物适应干旱环境,多为耐旱的灌木和草本植物。

沙漠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植被生长受到限制,是地球上最为恶劣的生态环境之一。

湿地是水域和陆地交错的特殊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沼泽、湿地草地和水生植被等类型。

湿地分布广泛,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和海岸等多种类型。

湿地植被丰富多样,适宜水生动植物生长,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鸟类栖息地。

冰川是高山地区特有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极地和高海拔地区。

冰川植被覆盖度较低,多为苔藓和低矮灌木等耐寒植物。

冰川地区气候寒冷,降水充沛,是珍稀的生态环境,也是重要的淡水资源来源。

总的来说,地球上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各具特点。

不同的植被类型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人类生存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加强对不同植被类型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植被调研报告总结

植被调研报告总结

植被调研报告总结
植被调研报告总结
本次植被调研旨在了解调查区域的植被类型、植被组成及其生态特征。

通过现场调查和采样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调查区域的植被类型以森林、草原和湿地为主。

森林类型主要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其中以阔叶林面积最大。

草原类型主要分为草原、草甸和草地,其中草原面积最广。

湿地类型主要包括沼泽、湖泊和河流,其中沼泽面积最大。

其次,植被组成方面,调查区域的主要植物有松树、柏树、橡树、刺槐等等。

其中以松树为主的针叶树种在森林中分布广泛。

而阔叶树种主要有橡树、枫树、毛竹等,它们形成了丰富的阔叶林。

草原植物主要有羊草、黑麦草、铁皮石斛等,它们构成了广阔的草原景观。

湿地区的植被主要有芦苇、香蒲、黑藻等,它们适应湿润的环境条件。

最后,调查区域的植被具有一定的生态特征。

针叶林的植被具有保水保土的特点,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阔叶林的植被一般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和蒸腾速率,对空气净化和气候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草原植被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固碳能力。

湿地植被可以吸附重金属和有机物,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总之,本次植被调研揭示了调查区域的植被类型、植被组成及其生态特征。

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具有重要意
义。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植被资源,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植被和土壤知识点总结

植被和土壤知识点总结

植被和土壤知识点总结一、植被的定义及分类植被是指一定地理区域内,由植物组成的总体。

根据植物的类型和分布特点,植被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分类包括草原、森林、荒漠、湿地等。

不同类型的植被对土壤的特点和影响也有所不同。

1. 草原草原是指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类型,通常分为草甸、草原和草漠三种类型。

草原植被的特点是矮小、矮硬、坚韧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植被覆盖度高,能够有效保护和固定土壤,具有较高的水土保持能力。

2. 森林森林是指以乔木为主的植被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等不同类型。

森林植被覆盖度较高,树木的根系能够有效保护土壤,植被层下的枯叶和腐殖质能够为土壤提供养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水土保持能力。

3. 荒漠荒漠是指植被覆盖度较低、植物分散的地区,通常以耐旱植物和草本植物为主。

荒漠植被对土壤的保护能力较弱,易引起土壤侵蚀和退化。

4. 湿地湿地是指地表水源丰富、植被密集的地区,包括沼泽、湖泊、河流等不同类型。

湿地植被的特点是植物丰富多样,能够有效保护水体和土壤,同时也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二、土壤的定义及分类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覆盖物质,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具有生命存在和生长的条件。

根据土壤的成分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砂质土壤、粘土土壤、壤土等。

1. 砂质土壤砂质土壤的颗粒主要由砂粒组成,颗粒之间的空隙较大,透气性和渗透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较差,适合栽培耐旱作物。

2. 粘土土壤粘土土壤的颗粒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颗粒之间的粘着力较大,保水保肥能力较强,但透气性和渗透性较差,适合栽培耐涝作物。

3. 壤土壤土是一种中间类型的土壤,包括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种类型,具有适中的透气性、保水保肥能力和肥力,适合栽培大部分作物。

三、植被和土壤的功能与相互作用植被和土壤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1. 植被的功能(1)保护土壤:植被通过其根系和植被层有效保护和固定土壤,减少土壤侵蚀和退化。

高中地理植被的知识点总结范文

高中地理植被的知识点总结范文

高中地理植被的知识点总结范文一、植被的定义和概念植被,是指某一地理区域上由于组合在一起并且能够对地理环境有反应的植物的总体,植被是生物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二、植被的分类1. 世界植被的分类世界植被主要分为森林、草原、沙漠和冰川四大类:(1)森林:由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森林分为热带雨林、温带森林和寒带针叶林等不同类型。

(2)草原:主要由禾草属、观赏花卉等组成,分为温带草原和热带草原。

(3)沙漠:生长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大陆上,主要植物是荒漠植物,如仙人掌、风雪草等。

(4)冰川:生长在寒冷地区的植被,主要由苔藓、地衣等组成。

2. 我国植被的分类我国植被主要分为杂木林、针叶林、钢木林、草原、草甸、荒漠和高山草甸等。

三、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1. 热带植被热带植被分布在赤道附近,气温高,降雨量充沛,主要类型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雨季草原等。

其中热带雨林植被最为茂盛,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较高。

2. 温带植被温带植被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气温适中,四季分明,降雨季节明显。

温带植被包括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叶林、温带草原等。

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茂密,在林下植被较少,而温带针叶林主要由针叶树构成,落叶较少。

3. 寒带植被寒带植被主要分布在寒带地区,气温低,降雪量大。

寒带植被主要包括针叶林、高山草甸和苔原等。

寒带针叶林植被茂密,适应寒冷环境,而高山草甸和苔原则生长在高山地区,植物生长较为困难。

四、植被和气候的相互关系1. 湿润气候和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附近,气候湿润,降雨量大,年平均气温高。

植物在充沛的水分和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得到良好的生长,所以热带雨林拥有丰富的植被。

2. 干旱气候和荒漠荒漠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分供应不足。

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生长受到限制,而荒漠植物能够通过适应干旱环境生存,如仙人掌和沙漠松等。

3. 寒冷气候和高山草甸高山地区气候寒冷,气温低,植物生长条件较为恶劣。

高山草甸主要由草本植物构成,能够适应寒冷环境。

高一地理《植被》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植被》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植被》知识点总结一、植被与环境1.植物:自养型生物,大多能进行光合作用。

2.植被的含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单单一棵植物不能称为植被)3.植被的分类(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叫作天然植被。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叫作人工植被。

4.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植物对环境有改造作用: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环境影响植被的垂直结构:稳定植被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主要是通过争夺阳光来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一般气温越高,降雨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3)植被对环境有指示作用: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骆驼刺的生长反映干旱环境,莲(荷花)生长反映水湿环境。

5.植被的分布与环境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环境影响着植物的分布。

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6.植被对与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森林1.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可以通过观察森林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等,认识不同森林的差异,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2.森林的类型及其分布、生长环境、植被特征和在我国的分布情况⑴热带雨林①主要分布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②生长环境:终年高温、降雨丰沛,土壤为砖红壤,呈酸性,腐殖质含量低。

③植被特征: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

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现象。

④我国的分布: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西藏东南部、台湾南部⑵常绿阔叶林①主要分布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②生长环境: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③植被特征: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我国的植被类型

我国的植被类型

我国的植被类型我国的植被类型多样丰富,从北方的草原到南方的热带雨林,每一种植被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以下将从北方的草原、中部的森林、西部的沙漠和南方的热带雨林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

北方的草原植被覆盖广阔,是我国最典型的植被类型之一。

在北方的大片平原上,草原尽头处,有着一望无际的绿色。

这里的植物以草为主,包括高大的禾本科植物和矮小的禾草科植物。

草原植被具有耐旱、耐寒、耐火的特点,适应了北方地区干燥和极端天气的环境。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为牛羊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中部地区的森林植被茂密,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木材资源。

这里的植被类型多样,包括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方和高山地区,如松树、云杉等;落叶阔叶林分布在中部地区,如橡树、槐树等;常绿阔叶林则分布在南方,如柚子树、木棉树等。

森林植被的生态功能十分重要,能够保护水土,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平衡,并为人类提供休闲和旅游资源。

西部地区的沙漠植被稀疏,是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植被类型。

这里的植物适应了缺水和高温的环境,具有抗旱性强的特点。

沙漠中的植被主要包括耐旱的灌木、草本植物和一些沙生植物。

这些植物多为矮小且有刺,能够减少水分的散失,并防止沙尘暴的发生。

沙漠植被对于保持土壤稳定、防治沙漠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的重要生活和经济来源。

南方的热带雨林植被茂盛,是我国最具生物多样性的植被类型之一。

这里的植物种类繁多,包括各种高大的树木、藤蔓、草本植物等。

热带雨林植被生长茂密,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

这里的植物之间竞争激烈,但也相互依存,形成了丰富的食物链和生物圈。

热带雨林植被对于维持全球气候平衡、保护水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的植被类型多样,每一种植被都有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和价值。

草原、森林、沙漠和热带雨林分别代表了不同地区的植被特点,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檀、柚木、铁刀木、婆罗双树。 • 油脂植物;降香檀、油楠、大叶山楝等。
柚木林
• (三)热带稀树草原(萨瓦纳)
• 含有少数散生乔木或灌木的热带草原植被, 是一种独特(阳性、旱生、适应高温)的热 带旱生型草本群落。
• 1. 发育的环境特征 • 气候较干燥
年均温18-24℃左右,年雨量500-1500mm
• 发育在降水稀少、蒸发量极大地区的超旱生 半乔木、半灌木、小灌木和灌木占优势的稀 疏群落。
• 1. 发育的环境条件
极端干燥的大陆性气候,降水极少,日照 强,年较差、日较差大,蒸发强烈。
年雨量250mm以下
土壤贫瘠
2. 荒漠植被的群落特征
• (1)植物稀疏,种类贫乏 温带荒漠以黎科、蒺藜科、柽柳科、麻黄科、菊
红树林的支柱根
胎生现象
红树林
二、亚热带植被
• (二)常绿硬叶林(阔叶硬叶林)
• 大陆西岸地中海式气候下发育的典型植被类型
• 1. 发育的环境条件
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年温差1722℃,年雨量500-750mm
水热不同期 土壤为红褐色土,土层浅薄。
• 2. 群落特征
• 种类组成:相对贫乏,主要由硬叶的常绿高位芽 植物(乔、灌木)组成。
• 1. 发育的环境条件 风浪小,地势平缓而淤泥深厚的海滩或
河口地区,土壤含盐量高达3.5%。 海水均温25-27 ℃,年平均温度25-30℃。
2. 群落特征及生态适应特征
• 种类组成:贫乏,主要有红树科植物,次为马鞭草科、紫金
牛科、海桑科、爵床科、棕榈科、卤蕨科。
• 外貌:
以常绿的乔灌木植物为主; 有明显的板状根,高达30-50m; 有发达的支柱根; 发达的呼吸根,多种形状; 有胎生现象; 有盐生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
• 结构:简单,有乔木层和灌木层,赤道地区的红树林
有藤本和附生植物。
• 生产力:与热带雨林相似。
3 类型和地理分布:
• 分布:赤道附近至亚热带滨海地区, 最北可达32°N。
• 类型:东方型 西方型 • 资源的利用:
海岸防护林; 鱼虾栖息地; 具药用、食用价值; 保护生物多样性。
红树科的植物——桐花树
科等植物为主。 热带亚热带荒漠以仙人掌科、大戟科、龙舌兰科
的植物为主。 • (2 ) 生活型多种多样
讨论课
• 目的: 通过讨论,使大家正确认识世界植被的特征及其分布,掌握
植被分析的方法,学会综合应用植物群落的知识,通过交流讨论, 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内容:
热带植被(1.季雨林 2.热带稀树草原 3.红树林) 亚热带植被(4.常绿硬叶林 5.荒漠) 温带植被(6.夏绿阔叶林 7.针阔混交林 8.泰加林 9.草原) 寒带植被(10.冻原) • 要求:
落叶;常见种有柚木、木棉、木荚豆、酸豆、 楹树等,都是优良的用材树种。 • 结构:比雨林简单。乔木层平均约25m,可分 2-3层,下层有常绿树种,具旱生结构;灌木 层、草本层。 • 外貌:生活型以木本高位芽占优势,中型叶占 60%,有一定的季相变化,干季落叶,雨季来 临时又开始长叶。
层间植物仍丰富:木质藤本仍多;草本附生 植物也多,但木本附生植物缺乏。 • 生产力:植物量平均约100t/hm2,净生产量平 均17.5 t/(hm2 ·a)。
• 稀树草原资源的利用
• 草类丰富,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基 地。
东 非 热 带 稀 树 草 原
南非稀树草原
猴面包树
南美洲的纺锤树
瓶子树
南美
Palm savanna in the Chaco Central, near Formosa, in Argentina
• (四)红树林
• 发育在热带海滩上耐盐常绿乔灌木植物群 落。
• 3. 季雨林的类型和地理分布 • 类型: 半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
石灰岩季雨林 • 分布: • 中南美洲季雨林(中美洲、巴拿马到墨西哥) • 非洲季雨林(雨林的外围地区南南部石灰岩地区;
海南岛西部、云南南部干热河谷) • 季雨林的利用和保护 • 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优良的用材树种:黄檀、
• 降雨季节分布极不均匀 • 砖红壤
• 2. 稀树草原的基本特征
• 种类组成简单,外貌独特,结构:散 生乔、灌木地下茎发达,多年生草本 占优势,有旱生的特点,藤本稀少, 附生植物没有。
• 生产力:植物量约24 t/hm2,净生产 量平均约7 t/(hm2 ·a)。
• 3. 稀树草原的地理分布
• 赤道南北5 °- 20°的非洲(典型萨 瓦纳)、南美(坎普群落和里诺群 落)、亚洲、北美、澳大利亚。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分6个小组,分别准备,讨论后选 一代表发言,第7周星期三进行。
课后每人交一份准备稿,描述1-2种植被类型的发育环境条 件、群落特征、地理分布及其类型。
-----------------------------------------------------主要参考书:武吉华等.《植物地理学》 潘树荣,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
一、热带植被
• (二)季雨林(季风林、季节林)
• 分布在热带有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地区的 森林类型。
• 1. 季雨林发育的环境特征 • 具热带季风气候
年均温25℃左右,年较差可达8 ℃, 年 雨量800-1500mm • 降雨季节分布不均,有明显的干湿季 • 砖红壤
• 2. 季雨林的基本特征 • 种类组成:比热带雨林贫乏,主要树种在干季
第七节 植被类型总结
植被类型总结
• 植被类型(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除外)
• 热带植被类型(1.热带季雨林 2.热带稀树草原 3.红树林) • 亚热带植被类型(4.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荒漠) • 温带植被类型(6.温带夏绿阔叶林 7.温带针阔混交林
8.泰加林 9.温带草原)
• 寒带植被类型(10.冻原)
• 外貌结构:叶具旱生结构,小叶、革质叶,季相 变化不明显;结构较简单,只有乔木层和灌木层, 草本层不发育,无附生植物,藤本植物少。
• 生产力:平均植物量不足100 t/hm2,净生产量平
均约8 t/(hm2 ·a)。
• 3. 地理分布与类型
世界地中海气候区,欧洲、南美、北美、非洲、 澳大利亚。
• (三)荒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