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

合集下载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本科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本科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13年6月修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学院简介: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其发端源于1934年成立的武汉大学电机工程系。

学院前身为1959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成立的电力工程系,1964年更名为三系,1977年复命名为电力工程系。

2000年四校合并成立新武汉大学,更名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学院是原国家电力部重点建设学院之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是我国电力工业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国内外电气工程领域一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院目前已建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包括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建设与运营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六个博士学位授权点,高电压及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及新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六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点,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现有“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及“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三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湖北省电气工程一级重点学科,“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等教学平台以及“雷电防护与接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重点实验室(部级)”、“武汉雷电防护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级)” “高电压大容量开关电器研究开发平台”和“武汉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等科研平台。

本科专业名称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该专业是按国家教育部2012版专业目录设置的电气类宽口径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学院每年招收计划内博士研究生40余名,硕士研究生220余名,本科生340余名。

学院下设高电压技术研究中心、电力系统研究中心、电机与电力电子研究中心、基础教学与实验研究中心。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分析,探讨电力系统的性能和效能,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电力系统由发电厂、输电网和配电网组成。

发电厂负责将化学能、机械能等转化为电能,输电网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输送到各个地区,配电网将电能供应给终端用户。

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压和电流的传输,实现电能的转换和分配。

二、电力系统的分析方法1. 潮流计算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通过潮流计算,可以确定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和电流分布情况,从而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

潮流计算需要考虑各个节点的功率平衡和电压平衡,以及各个元件的参数和状态。

2. 短路分析短路分析是评估电力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短路分析,可以确定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和支路的短路电流,从而评估设备的额定容量和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短路分析需要考虑系统的拓扑结构、设备参数和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

3. 阻抗分析阻抗分析是评估电力系统稳定性和负载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阻抗分析,可以确定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和支路的阻抗,从而评估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和电力传输能力。

阻抗分析需要考虑系统的拓扑结构、设备参数和负载特性。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个具体的电力系统进行分析。

通过潮流计算,我们确定了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和电流分布情况。

通过短路分析,我们评估了系统的安全性,并确定了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

通过阻抗分析,我们评估了系统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系统中存在一些节点电压偏低的问题,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采取增加变压器容量、调整负载分配和优化配电网结构等措施。

此外,我们还发现系统中某些支路的短路电流超过了设备的额定容量,可能导致设备的损坏和安全事故。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本文主要介绍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的相关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结果及分析等。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通过对电力系统的模拟和实验,深入理解电力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并提高对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调试能力。

实验原理:电力系统是由发电机、变电站、电网和负载等组成的,其中发电机将燃料等能源转换为电能,经变电站进行升压变换后,输往各个地方的电网上,供相应的用户使用。

而电量的传输和分配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短路故障、过流保护、功率因数等。

因此,在电力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维护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详尽分析和性能评估。

主要实验器材:1. 变压器模型2. 电感器、电容器、电阻器等模型3. 处理器、仿真软件等实验过程:1. 构建电力系统模型,包括发电机、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站和负载等。

2. 对不同模型参数进行设置和调整,如线路长度、阻抗等。

3. 进行各种测试和实验,如短路故障测试、过流保护测试、功率因数测试等,并记录实验数据。

4. 使用仿真软件,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和模拟,得出相关结论。

5. 对实验数据和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提出改进建议。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和仿真,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线路长度和阻抗大小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传输效率产生影响。

2. 不同短路故障类型的处理方式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应对。

3. 过流保护的设置和参数调整需要根据负载情况和线路容量进行优化。

4. 功率因数的影响因素包括谐波、电路阻抗等,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电力系统的模拟和实验,深入了解了电力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并掌握了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调试方法。

同时,也发现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电力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提高自己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1基于动模实验系统的发电机并网输电实验实验要求本部分实验要求在动模实验室完成。

利用动模实验室2#同步发电机组(容量15kV A)、机端变压器、模拟输电线路、分布式电力系统物理仿真模拟屏、各相关线路和设备操作开关、1#无穷大系统等构建图21所示简单电力系统,实验过程中发电机采用自同期方式并网,利用开关远动操作实现线路传输功率的切换,并利用监控主站和仪表记录实验数据。

接着根据上述要求对下述实验步骤和操作设备进行细化,明确相关实验步骤和相关设备的就地操作按钮,合理分配和安排实验小组同学参与的具体操作和相互配合。

实验步骤A. 利用导线在图20所示分布式电力系统物理仿真模拟屏上实现图21所示简单电力系统接线;B. 发电机启动:操作2#发电机控制柜上按钮,依次为“动力电源合”→“励磁合”→“开机”→观察发电机控制柜上发电机的机端电压、励磁电流和转速等仪表指针变化;C. 自同期并网:操作系统测控柜投入1#无穷大系统→调整发电机的电压、频率接近无穷大系统的电压、频率→“励磁分”→利用线路开关测控柜在动模设备室就地操作线路开关“合”→合2#发电机测控柜开关,迅速“励磁合”→系统稳定→测量电压、电流、有功、无功、频率等;D. 调节相关设备,使发电机并网后经两条输电线路输出2kW,0.5kVar 功率,利用图22 所示发电机控制柜的仿真控制器液晶显示器,就地观察所调节发电机输出有功的调节结果,以达到所要求的并网传输功率;E. 在动模监控室监控主站计算上,用鼠标点击“实验平台主菜单”中“遥测信息表”菜单下的“2Q3Q 线路遥测表”菜单,进入“2Q3Q 线路遥测表”。

在此观察2Q、3Q 线路的有功和无功比,并根据观测数据估计图21 中9L 和10L输电线路阻抗比值(实验报告中要求给出结果);F. 在图23 中的鼠标点击“2Q3Q线路遥测表”,进入“2Q3Q”遥信操作界面,将鼠标移至2Q 或3Q 设备符号的边框上,鼠标点击,待设备符号边框被选中后,将鼠标移至边框上并点击右键,在右键菜单中,选择“遥控”选项,点击进入2Q 或3Q 开关遥控操作界面,点击“分”按钮,然后通过不断点击“确定”,实现所选定开关的遥控“分”操作,进而实现输电线路 2 回线到1 回线的切换操作;G.观察监控主站中,所选定线路开关经遥控操作后的遥信信息变位现象,然后利用鼠标操作返回到图23中的“2Q3Q线路遥测表”,观察两条输电线路开关上的功率变化;H. 请考虑正确要求实现并网发电机的解列;I. 利用图11 所示控制柜的停机按钮停机。

《电力系统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综合实验》教学大纲实验名称: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学时:32学时学分:无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执笔人:叶刚审订人:常秀莲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环节巩固和加深对电力系统相关理论课程的理解,达到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训练的目的。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能拟定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测取数据,并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和提出问题,最后写出报告。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实验,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组成原理及控制规律,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和设计相关的电力系统;通过实验和授课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培养学生对一般电力系统的设计、调试能力。

实验一电力系统设备认识实验(2学时)1.熟悉该综合试验台的组成部分和基本特点。

2.掌握该实验设备的基本操作。

实验二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实验(3学时)1.加深理解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原理,掌握准同期并列条件。

2.掌握微机准同期控制器及模拟式综合整步表的使用方法。

3.熟悉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过程。

4.观察、分析有关波形。

实验三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实验(3学时)1.加深理解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原理和励磁控制系统的基本任务。

2.了解自并励励磁方式和它励励磁方式的特点。

3.熟悉三相全控桥整流、逆变的工作波形;观察触发脉冲及其相位移动。

4.了解微机励磁调节器的基本控制方式。

5.了解电力系统稳定器的作用;观察强励现象及其对稳定的影响。

;6.了解几种常用励磁限制器的作用。

7.掌握励磁调节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实验四无穷大系统稳态运行分析实验(2学时)1.了解和掌握对称稳定情况下,输电系统的各种运行状态与运行参数的数值变化范围。

2.了解和掌握输电系统稳态不对称运行的条件;不对称度运行参数的影响;不对称运行对发电机的影响等。

实验五电力系统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限实验(2学时)1.初步掌握电力系统物理模拟实验的基本方法。

2.加深理解功率极限的概念,在实验中体会各种提高功率极限措施的作用。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和综合实验,从而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电力负荷的管理和电路的运行条件。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PSCAD软件进行电力系统的模拟,并最终得出分析结果。

第一部分: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电路的运行条件和电力负荷的管理,通过实验来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运行流程和原理。

同时,实验中更加重视学生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和实验数据记录。

第二部分:实验内容本实验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非线性电力系统的建模使用PSCAD软件来建立非线性电力系统的模型,包括电源、负载和传输线等组成部分。

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来进行模拟,检验电源、负载和传输线的正常工作状态。

2.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使用系统柔性和频率响应等分析方法,对电力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通过仿真和实验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来进行稳定性分析,只有在系统稳定的状态下才能进行正常的供电操作。

3. 电路负载管理和分析使用实际电路负载来进行各类负载管理和分析,包括负载均衡和负载优化。

通过对负载进行分析并进行优化调整,以达到电系统的最佳工作状态。

4. 设备运行条件分析通过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分析,寻找设备的运行条件,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在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各种设备产生的功率损失和电流负载进行考虑。

第三部分:实验步骤本实验的步骤大致如下:1. 建立非线性电力系统模型首先,需要在PSCAD软件中建立一个非线性电力系统模型,包括电源、负载和传输线等组成部分,并进行电路的初始化设置。

2. 进行电路的基本操作进行电路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的合闭、电源的开启和负载的接入等,以检验电路的正常工作状态。

3. 进行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通过进行仿真和实验来进行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只有在系统稳定的状态下才能进行正常的供电操作。

如果系统不稳定,则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4. 进行负载分析和负载管理通过对负载进行分析和管理,以达到电系统的最佳工作状态。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电力系统分析计算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计算,了解电力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及计算方法,为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由电源、输电线路、变电站以及用户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传输到用户处。

电力系统一般按照功率等级的不同分为高压、中压、低压电力系统。

2.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是指电源、变电站、输电线路等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

常见的电力系统拓扑结构有环形、网状和辐射状等。

3.电力系统的性能指标:电力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数、谐波等。

其中,电压是电力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有着直接影响电力设备运行稳定性和用户用电质量的作用。

4.电力系统的计算方法:电力系统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短路电流计算、负荷流计算、电压稳定计算等。

通过这些计算方法可以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为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参考。

1.收集电力系统的基本信息:包括装置的类型、额定容量、接线方式等。

2.进行短路电流计算:根据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和装置参数,计算各个节点的短路电流。

3.进行负荷流计算:根据电力系统的负荷信息和装置参数,计算各个节点的负荷流值。

4.进行电压稳定计算:根据电力系统的电源参数、负载参数和线路参数,计算各个节点的电压稳定性。

5.分析计算结果,评估电力系统的性能,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6.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

四、实验结果通过上述计算,我们得到了电力系统各节点的短路电流、负荷流值以及电压稳定性等指标。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了电力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计算方法,掌握了评估电力系统性能的指标和工具。

我们发现电力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非常重要,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能源损失。

武汉大学电力系统分析总结

武汉大学电力系统分析总结

1。

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时,定子绕组中将产生基频自由电流、非周期电流、倍频电流三种自由电流分量以及稳态短路电流强制分量;转子绕组除了由励磁电压产生的励磁电流这种强制分量外,还会相对应产生自由直流和基频交流两种自由电流分量。

这些电流分量的分析是以磁链守恒原则为基础的。

各种自由电流分量将随着时间逐步衰减,对于无阻尼绕组电机和有阻尼绕组电机其衰减的时间常数有所不同。

对于无阻尼绕组同步电机,定子自由电流的非周期分量按定子绕组的时间常数Ta衰减,同它有依存关系的定子电流倍频分量以及转子电流的基频分量也按照同一时间常数衰减;励磁绕组的自由直流以及同它有依存关系的定子基频电流的自由分量按照励磁绕组的时间常数Td'衰减。

对于有阻尼绕组同步电机,定子自由电流的非周期分量按定子绕组的时间常数Ta衰减,同它有依存关系的定子电流倍频分量以及转子各绕组中基频电流也按照同一时间常数衰减;定子横轴基频电流的自由分量同横轴阻尼绕组的自由直流对应,按照横轴阻尼绕组的时间常数Tq’;定子纵轴基频电流的自由分量同励磁绕组和纵轴阻尼绕组的自由直流对应,可以近似分为按不同的时间常数衰减的两个分量,其中迅速衰减的分量称为次暂态分量,时间常数为Td’’,衰减比较缓慢的分量称为暂态分量,其时间常数为Td’,且有Td’》Td'’。

在短路发生后,定子绕组中将同时衰减出现两种电流,一种是基频电流,产生一个同步旋转的磁势对定子各相绕组产生交变励磁,用以抵消转子主磁场对定子各相绕组产生的交变磁链;另一个是直流,共同产生一个在空间静止的磁势,它对各相绕组分别产生不变的磁势,这样维持定子三相绕组的磁势初值不变。

当转子旋转时,由于转子纵轴向和横轴向的磁阻不同,只有在恒定磁势上增加一个适应磁阻变化的具有二倍同步频率的交变分量,才可能得到不变的磁通。

因此,定子三相电流中,还应有两倍同步频率的电流(简称倍频电流),与直流分量共同作用,才能维持定子绕组的磁链初值不变.突然短路后,定子电流将对转子产生强烈的纯去磁性的电枢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2017年度PSASP实验报告学号:姓名:班级:第一部分:实验目的在本学期八至九周的时候,我们班在实验室一起做了电力系统的仿真实验。

在实验室,老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这个软件的来历以及发展历史,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这是我们国家强大的体现。

言归正传,说回电力系统分析这个仿真实验。

本次实验,总共分为三块部分,第一个实验是基于PSASP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实验,这个实验要求我们掌握用psasp进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方法。

第二个实验是实验三,一个复杂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这个实验要求我们利用PSASP软件进行复杂电力系统的短路分析。

第三个实验是实验五,基于PSASP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实验,这个实验要求我们掌握用PSASP进行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计算方法。

实验虽然只有三个,但是内容却比想象中的要多,这不仅要求我们要熟练使用这个软件工具,还要求我们对以前所学的关于电力系统的有关知识进行一定的回顾与熟练的运用,这就对我们对于知识的掌握以及使用有了一个更高层面的要求。

第二部分:潮流计算一、简要实验内容:这一部分的实验主要要求我们掌握用psasp进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的实验内容中,我们主要用到了牛顿法进行潮流计算以及PQ分解法潮流计算。

首先,我们要创建新的数据目录,也就是后续的实验中数据存储的文件夹。

然后选择文本支持环境,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按顺序录入母线数据,交流线数据,变压器数据,发电数据,负荷数据,区域定义数据。

然后定义规划方式以及常规方式两种方案,分别选择提前录入的常规数据库以及新建数据库的内容。

最后再定义潮流计算的作业,牛顿法功率式用常规方式,PQ分解法用规划方式。

做完这一步后,我们接下来要打开图形支持环境进行拓扑图的绘制,并利用提前输入好的文本数据,将拓扑图中的数据标注好,然后利用软件自带的功能进行潮流计算。

然后回到文本支持环境进行实验报告要求余下的潮流计算要求。

二、拓扑结构图及报表:拓扑图一及报表:拓扑图二及报表:三:拓扑图三及报表:四、表格形式五、表格形式六、估算比较方案一:GEN2-230和STNC-230:0.0622607880406935 + 0.142991593870230i;GEN2-230和STNA-230:-0.0298244974928276 - 0.0854863811828823i;方案二:GEN2-230和STNC-230:0.00679960254941032 + 0.0150789322315311i;GEN2-230和STNA-230:-0.0294060101915416 - 0.0786502013868659i;结果误差很小。

第三部分:短路计算一、简要实验内容一个复杂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这个实验主要是为了让我们学会利用该软件进行复杂的电力系统的分析。

这个实验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个短路是基于潮流作业1的全网三相短路电流计算,第二个是基于潮流作业1的短路计算:逐个对区域1内各母线,按单相接地短路方式,第三个是基于潮流作业1的短路计算:在线路1上距离I侧50%处发生AB两相短路,第四个是基于潮流作业2的复杂故障短路计算:在线路6靠近STNB-230母线侧单相短路接地同时三相开关跳,第五个是不基于潮流的全网戴维南等值阻抗计算。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注意故障点发生的位置,同时也会用到之前潮流计算中所录入的数据,因此这个实验是在基于潮流计算的情况下完成的。

二、针对3种短路计算任务要求,基于不同作业的短路计算结果,利用表格形式对比列出各母线在不同短路作业号下的的短路电流(p.u.)和短路容量(MVA)。

短路作业号:1短路计算日期:2017/05/07 时间:22:30:45故障类型:ABC母线名短路电流(p.u.)短路容量(MVA) 三相容量容量比(%)GEN1-230 13.249 1324.93 0 0 STNA-230 8.977 897.7 0 0 GEN2-230 11.05 1104.96 0 0 STNC-230 8.97 897.05 0 0 GEN3-230 9.848 984.79 0 0 STNB-230 8.438 843.8 0 0 发电1 20.862 2086.16 0 0 发电2 12.665 1266.49 0 0 发电3 9.869 986.9 0 0 短路作业号:2短路计算日期:2017/05/07 时间:20:32:36故障类型:A,G母线名短路电流(p.u.) 短路容量(MVA)单相容量容量比(%)GEN2-230 13.918 1391.75 0 0STNC-230 8.696 869.6 0 0GEN3-230 12.767 1276.68 0 0发电2 0 0 0 0发电3 0 0 0 0短路作业号:3短路计算日期:2017/05/07 时间:22:36:42单位:电流幅值( p.u. ) 短路容量(MVA) 阻抗幅值( p.u. ) 角度(deg.)故障类型:AB母线名短路电流(p.u.) 短路容量(MVA)STNC-230 8.967 896.71三、以STC-230母线为故障点,基于不同作业的短路计算结果,利用表格形式对比列出该短路点及其相连支路的正序和零序电流、该母线的正、负、零序电压。

短路作业号:1短路计算日期:2017/05/07 时间:22:40:44单位:幅值( p.u. ) 角度(deg.)故障母线:STNC-230I侧母线J侧母线支路号正序电流幅值正序电流相角零序电流幅值零序电流相角STNC-230 STNC-230 0 8.9705 282.87 0 0 GEN1-230 STNA-230 1 1.6081 282.41 0 0 GEN2-230 STNC-230 3 5.0575 284.82 0 0 GEN3-230 STNB-230 5 1.3138 82.82 0 0 STNA-230 GEN2-230 2 1.3743 254.49 0 0 STNB-230 GEN1-230 6 1.3909 104.56 0 0 STNC-230 GEN3-230 4 3.8923 100.36 0 0 发电1 GEN1-230 7 2.8989 284.03 0 0 发电2 GEN2-230 8 3.8026 295.91 0 0 发电3 GEN3-230 9 2.6293 289.13 0 0 短路作业号:1短路计算日期:2017/05/07 时间:22:42:46单位:幅值( p.u. ) 角度(deg.)故障母线:STNC-230母线名正序电压幅值负序电压幅值零序电压幅值正序电压相角负序电压相角零序电压相角GEN1-230 0.724 0 0 356.73 0 0 GEN2-230 0.3687 0 0 8.05 0 0 GEN3-230 0.3951 0 0 3.63 0 0 STNA-230 0.583 0 0 354.68 0 0 STNB-230 0.5995 0 0 355.05 0 0STNC-230 0 0 0 0 0 0 发电1 0.8848 0 0 359.95 0 0 发电2 0.5993 0 0 15.04 0 0 发电3 0.5451 0 0 7.96 0 0 短路作业号:2短路计算日期:2017/05/07 时间:22:50:30单位:幅值( p.u. ) 角度(deg.)故障母线:STNC-230I侧母线J侧母线支路号正序电流幅值正序电流相角零序电流幅值零序电流相角STNC-230 STNC-230 0 2.8987 95.4 2.8987 95.4 GEN1-230 STNA-230 1 0.7365 295.75 0.1145 275.4 GEN2-230 STNC-230 3 1.7069 294.64 1.6407 275.4 GEN3-230 STNB-230 5 0.7534 48.91 0.0744 95.4 STNA-230 GEN2-230 2 0.8176 203.57 0.1145 275.4 STNB-230 GEN1-230 6 0.6156 115.04 0.0744 95.4 STNC-230 GEN3-230 4 1.4263 99.55 1.258 95.4 发电1 GEN1-230 7 1.2274 298.53 0 0 发电2 GEN2-230 8 1.7474 326.34 0 0 发电3 GEN3-230 9 0.9907 316.64 0 0 短路作业号:2短路计算日期:2017/05/07 时间:22:53:28单位:幅值( p.u. ) 角度(deg.)故障母线:STNC-230母线名 正序电压幅值 负序电压幅值 零序电压幅值 正序电压相角负序电压相角零序电压相角 GEN1-230 0.9285 0.0537 0.0109 358.3 191.52 185.4 GEN2-230 0.8169 0.1504 0.0954 6.28 183.83 185.4 GEN3-230 0.8292 0.1445 0.0694 4.07 183.62 185.4 STNA-230 0.8629 0.0722 0.0401 356.87 189.5185.4 STNB-230 0.8798 0.0746 0.0314 357.17 188.88 185.4 STNC-230 0.6917 0.2422 0.44984.26 182.15 185.4发电1 0.9903 0.0276 0 0.36 191.52 0 发电2 0.8909 0.0988 0 11.68 183.83 0 发电30.87280.10926.65183.62四、选择支路3为故障线路,距离I 侧50%。

短路作业号:3短路计算日期:2017/05/07 时间:23:03:32单位:幅值( p.u. ) 角度(deg.)故障母线:STNC-2305.1771 99.1 0 01.0518 287.37 0 02.9449 287.23 0 00.932 65.68 0 00.9428 228.61 0 00.8997 108.16 0 02.3516 99.02 0 01.8315 289.12 0 02.4075 308.23 0 01.5483 298.64 0 0短路作业号:3短路计算日期:2017/05/07 时间:23:06:32单位:幅值( p.u. ) 角度(deg.)故障母线:STNC-230母线名正序电压幅值负序电压幅值零序电压幅值正序电压相角负序电压相角零序电压相角GEN1-230.8514 0.0958 0 358.04 255.22 0 GEN2-230.6491 0.2685 0 7.34 247.53 0GEN3-230.6664 0.2581 0 4.61 247.32 0 0STNA-230.7574 0.1289 0 356.61 253.19 0 0STNB-230.7742 0.1333 0 356.91 252.57 0 0STNC-230.4326 0.4326 0 5.84 245.84 0 0发电1 0.9506 0.0492 0 0.33 255.22 0发电2 0.7821 0.1765 0 13.01 247.53 0发电3 0.7502 0.195 0 7.44 247.32 0第四部分:暂态稳定计算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用该软件进行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