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心理健康课应是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感知、体验、明理、反思、迁移、运用的过程,所以我认为心理健康课要体现以下原则:

1、平等性原则。老师上课应与学生平等交往,既是老师更是朋友,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心理健康课对老师来说是倾听、是引导;对学业生来讲是倾述、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一个说心理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还要学生进行反思、评价,从而自我调整、使问题得到初步的解决。所以,老师一定要做到是学生朋友的角色,这是上好心理课的关键。

2、尊重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言行、呵护学生的人格。心理健康课的教育目标是预防性、补救性、发展性。学生在向老师敞露心理历程中,不论学生倾述的内容是什么,都要尊重,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达到教育目的。

3、鼓励性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吐露心声、坦白观点,这样才能了解部份学生存在什么样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纠差与补救。

4、目的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训练的目标一定要根据学生原来的心理水平和需要来确定。要具有预防性和发展性。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维护和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的全面发展。

5、娱乐性原则。心理训练应在学生愉快的活动中操作,只有产生愉快的体验,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因此,只有融心理健康教育于

轻松自然的导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人入胜的画面、紧张激烈的竞赛、积极参加表演、热烈的讨论、形象的练习、及时的反馈中,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目的。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让“我最棒”、“我能行”取代“我很笨”、“我不行”的想法,这一点对职校学生特别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