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会议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实施方案(下)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实施方案(下)

( )考 虑 到 网络 视 频 会 议 系统 日后 的扩 展 , 件 视频 3 软 会 议 系统 将 广 泛 应 用 在 桌 面 级 别 的 视 频会 议 中 。分 布 在 不 同地 理 位 置 的各 个 员 工 , 以使 用 台式 电 脑 、 携 式 电 可 便
@ @ @ @ @ @ 胭 @ @@ @ @ @
等 无 法使 用 内置 卡 的 P c设 备 ,则 可 考虑 使 用 U B采 集 卡 S
( 用 较 为 广 泛 的 有 O pe 0 。 应 sry 5 ) 作 为 会 议 室 级 别 的 应 用 , 频 输 出 设 备 通 常 选 用 液 晶 视
电视 、 离 子 或 投 影 仪等 设 备 , 等 以提 供 给 用户 清 晰 、 真 、 逼
根 据技 术 中心 系统 应 用 的规 模 和 需 求 , 署一 台服 务 部 器 来 承 担 视 频 会 议 服 务 端 应 用 ,即采 用单 台服 务 器 作 为 视 频 会议 系统 服 务器 。 作 系 统 选 择W i o 0 3 S re, 操 n w2 0 ev r d 这 样 能 使 会 议 系 统 能够 在 一 个 网络 系 统 功 能 强 大 的 操 作 系 统平 台上 稳 定 地 运 行 以后 根 据 项 目运 行 情 况 , 采 用 再 服 务器 级 联 的方 式来 备 份 。
辨 识 并 升 级 版 本 。 中心 先 后 购 买 了一 批 电脑 ,cP 为 U P ni l e t m V双核 1 6 G,内存 为 1 u . G,独 立显 卡 ,安 装 X P 系 统 、卡 巴斯 基 杀 毒 软 件 ,建立 使 用 独 立 声卡 。 ( )音 、视 频设 备 选 型 3 常用 的视 频 输 入 设 备 主要 有 数码 摄 像 头 和模 拟 摄 像

视频会议系统管理工作总结范文5篇

视频会议系统管理工作总结范文5篇

视频会议系统管理工作总结范文5篇篇1一、引言在过去的一年中,视频会议系统作为公司重要的远程沟通工具,在推动公司内部协作与外部交流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为负责视频会议系统管理工作的团队,我们肩负着保障系统稳定运行、优化会议体验的重要职责。

现将本年度的工作进行如下总结。

二、工作内容概述1. 系统日常维护与管理2. 会议技术支持与培训3. 系统优化与升级4. 问题跟踪与反馈机制建立三、重点成果1. 系统稳定运行:通过定期维护和检查,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全年XX%的稳定运行,支持了数百场重要会议。

2. 技术支持能力提升:建立了完善的培训机制,提高了参会人员对系统的熟悉程度,有效解决了会议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3. 系统升级与功能增强:根据用户需求,对视频会议系统进行了多次升级,新增了多项功能,如屏幕共享、实时字幕等。

4. 问题跟踪与反馈机制:建立了问题跟踪与反馈机制,确保每一个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并防止再次发生。

四、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1. 问题一:部分参会人员技术不熟悉。

解决方案: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并设立在线帮助文档和客服支持。

2. 问题二:网络波动影响会议质量。

解决方案:优化网络配置,建立备用线路,确保网络稳定性。

3. 问题三:系统升级带来的兼容性问题。

解决方案:进行全面兼容性测试,与开发团队紧密合作,解决兼容性问题。

五、自我评估/反思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团队在视频会议系统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如面对突发问题的应急响应速度还有待提高,系统管理的精细化程度需进一步加强。

我们将持续改进工作态度,深化专业技能,提高服务质量。

六、未来计划1. 持续优化系统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2. 加强与技术开发团队的沟通与合作,推动系统升级与创新。

3. 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参会人员对系统的熟悉程度。

4. 建立更加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

5. 加大监控力度,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七、总结本年度视频会议系统管理工作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团队的努力,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技术探讨

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技术探讨
可 以使广播 域保持在有 限 的、 可控 制的范 围 , 节 约 了 大 量 的 带
2 视频会议 系统关键技 术
2 . 1 音视 频数 据压 缩技 术
音 频 数 字 信 息 和视 频 的数 据 量 比 较 大 , 对 传 输 的 速 度 也 有
宽, 更 加 适 合 大 流 量 数 据 的 视 频 数 据 负 载 的 网络 传 输 : 另 一 方
接, 因此除 了网络传输容 量的要求 , 也 需 要 灵 活 的 网 络 控 制 和
管理能力 , 因 为视 频有 高速 、 大 容 量 数 据 的通 信 功 能 。目前 的 I P 通 信 网 络 不 能 完 全 满 足 视 频 通 信 的要 求 . 从 而 增 加 了传 输 协 议
的流 量 控 制 算 法 。
1 视频会议 系统概述
视 频 会 议 又 称 会 议 电视 或 视 讯 会 议 . 是 视 频 传 输 技 术 的典
3 关键技术 问题探讨一 网络 安全
虚拟局域 网( V i r t u a l L o c l a A r e a Ne t wo r k . 简称 V L A N) 的出
高清视频会议 系统技术探讨
寇 惠
( 贵 州 电网 公 司 电 力 调 度 控 制 中 心 , 贵卅 l 贵阳 5 5 0 0 0 2 )

要: 随 着 我 国 经 济 的发 展 和科 技 的进 步 , 视 频 会 议 系 统 已经 越 来 越 广 泛 的 应 用 到 各 个 领 域 。视 频 会议 是 一种 现 代 通 信 方 式 特 点 是

功 能 和 数 据 共 享 功 能 。数 据 共 享 是 指 通过 视频 会 议 系统 使 身 处

视联网关键技术浅析

视联网关键技术浅析

视联网关键技术浅析文/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方东摘要:视联网(Video To Video Network,简称V2V)将海量的视频设备互联,具备实现亿万级用户并发的大规模、高品质、实时、双向、安全的高清视频全交换功能。

视联网技术发展至今,关键技术不断升级,已经成为视频通信领域重要的网络通信技术。

关键词:视联网视频通信关键技术1引言视联网是基于视联网技术构建的一个全国性的实时全高清视频网络,是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互联网的更高级形态。

视联网采用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视联网®通信协议技术,有别于传统视频通信技术,它能实现亿万级用户并发的大规模、高品质、实时、双向、安全的高清视频全交换功能,所有联网设备都可以开展全面的点对点、点对多点、多点之间任意交换的高品质视频业务[1]。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政府项目的推进,我国视频通信市场近年来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趋势,借助于视联网的关键技术,基于视联网通信协议的视联网高清视频通信网络已在全国范围内1,100余个运营商或客户机房部署视联网服务节点,通过6.46万条网络专线累计接入近7.8万台视联网终端设备,接入各类频监控超271万路,已实现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传统视频通信技术的问题2.1灵活性组网问题传统视频通信技术为了保障视频质量和安全性采用专线建网,这种方式虽然视频质量可以得到保障,但组网不灵活,大型网络需要MCU堆叠,点对点灵活性和互动性差。

2.2安全性问题传统视频通信技术,在网络数据层面的安全需要借助额外的TLS、IPSec等技术解决。

但对于其他方面,传统视频通信技术的协议设计时未考虑安全问题,只能依靠防火墙过滤、在业务层面增加安全管控手段等方式进行弥补,防护能力有限且对网络的灵活性和实时性影响较大。

2.3服务质量保障问题传统视频通信技术在专网专用和小规模应用的前提下,可以达到较高的视频通信质量。

详述IP视频会议技术

详述IP视频会议技术

详述IP视频会议技术近年来,基于H.323的IP视频会议系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公众运营的条件,而实现这一条件,服务质量是关键。

由于H.323协议本身的不成熟,这给IP视频会议的公众运营带来一定的困难。

IP视频会议的公众运营化,必须解决用户管理、业务管理、计费管理和视频交换的互操作性等问题。

由于Internet是一个无连接网络,只提供一种承载业务-尽力传送(best effort)业务。

也就是说,网络并不保证向应用数据流提供所需的带宽,也不保证数据流的传送时延和丢失率等质量指标。

对于数据业务等非实时业务,尽力传送能够满足要求,但是对于音频或视频等实时通信应用,网络必须能支持具有一定QoS的端到端承载业务。

如何提高实时性能,确保通信的QoS,是IP视频系统的关键技术要求,也是一个技术难点。

在IP视频会议中,QoS的策略可分为两个层面来实现:网络层面和业务层面。

下面从这两个层面出发分析如何确保IP视频会议质量(QoS)。

1.确保IP视频系统QoS的方法Internet上确保IP视频系统QoS有两种方法,具体如下:(1)超量工程法(overengineering)即在网络规划时预留足够的带宽,使得任何时候都能获得可接受的QoS。

这种方法十分简单,不需要资源预留协议和接纳控制功能,但是要求部署足够多的路由器和高速链路,保证即使在忙时网络资源也有足够的余量。

它可用于网络资源便宜、同时网络最大业务量又可以预测的情况。

(2)综合服务Internet方法由IETF综合服务(IntServ)工作组定义。

它需定义呼叫接纳控制功能资源预留协议,如RSVP。

利用RSVP消息,端点应用程序可以提出数据传送全程必须保留的网络资源(如带宽、缓冲区大小等),同时也确定了沿途各路由器的传输调度策略,藉此,可以对每个数据流的QoS依次进行控制。

2. 网络设计上对QoS的保证(1)网络结构城域IP网络通常由核心层、汇接层和接入层组成,汇接层的各节点通过高速链路连接到核心层。

MCU级联的省-市-县三级高清视频会议系统设计

MCU级联的省-市-县三级高清视频会议系统设计
要的。
需要大量 的图文数据进行交互协 同 , 才能准确地制作各类 频会商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
: 省级 巾 I 。
但是如何根据 自身业务 的要求 , 量身定 制 , 视频会 对 议设备进行合理搭配 , 选择 一套合理 的视频会 议系统 , 使
图 1 四川 气 象标 清 视 频会 商 系统
高清的双流 , 高清 的显 示器 和高质量 网络 如图 1 所示 , 省标清视频会商系统包括 1 全 个省级 中 扬 声器拾音器 ,
投稿网 t:wwV eE n 电视技 第3 卷第9 总第3 期) 1 7 址hp/w .do. l t/ i o《 术》 6 期( 8 4 3
V 胛L 尝 陇。 c 蒜
哟 稠 翘巍
i o 啦 nH te r dc it i n
V L 尝 。 。 c
_
【 本文献信息 】 张常亮 , 马渝勇 , 刘一谦 , . C 等 M U级联 的省一 市一 县 三级高清视 频会议 系统 设计[ ] 电视技术 , 1, ( ) J. 2 23 9 0 6
【 e od 】H i ocn r c g te pn ; e cnl y M U tmnl K yw rs D v e of e i ;h eulk kyeho g ; C ;e i d enn r i t o r a
随着 网络技术与视音频技术 的不断发展 , 高清视 频会 心 和 2 个 分会场 , 行 在省 到市 2 M i s 率 ( 称带 1 运 b/ 码 t 下 议 系统 相关 技 术被 广 泛应 用 于 视频 会 议 系统… 的 构建 宽 ) D 上 , 中 心 机 房 部 署 1台 R D II N V P0 SH 省 A VSO I40
由于气象业 务对 实 时性 和准确 性 的要求 日益 凸显 , 天气预报产 品 , 视频 会商 系统 在 预报业 务 中的应 用不 断增多 , 要求也逐步提高。但 同时现有全省标清气象视频 会 商系统还存在 明显不足 , 视频 图像和计算机图像质量不 高 , 到市 ( ) 的会商系统功能不完善 , ( ) 省 州 局 市 州 到省无 法发送双流信号 , ( ) 市 州 到县局 还没有会 商系统 , 无法 满 足气 象 信 息 化 建 设 和 气 象 服 务 需 求 。因此 , 设 覆 盖 建 省一 市一 县三 级 级 联 的 高 清 视 频 会 议 系 统 是 十 分 必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部分1.多媒体当中的媒体指的是以下哪种媒体()。

A.表现媒体 B.表示媒体 C.感觉媒体 D.存储媒体2.以下的采样频率中哪个是目前音频卡所支持的()。

A.20KHz B.11.025KHz C.10KHz D.50KHz3.下面文件格式属于声音文件的是()。

(1).MIDI文件(2).WAV文件(3).AVI文件(4).PCX文件A.(1)(3) B.(2)(3)(4)C.(1)(2) D.(1)(2)(3)4.在YUV彩色空间中数字化后Y:U:V是()。

A.4:2:2 B.8:4:2 C.8:2:4 D.8:4:45.全电视信号主要由()组成。

A.图像信号、同步信号、消隐信号。

B.图像信号、亮度信号、色度信号。

C.图像信号、复合同步信号、复合消隐信号。

D.图像信号、复合同步信号、复合色度信号。

6.下面文件格式属于静态图像文件的是()。

(1).GIF文件(2).MPG文件(3).AVI文件(4).PCX文件A、(1)(2)B、(1)(4)C、(1)(2)(3)D、全部7.下面文件格式属于动态图像文件的是()。

(1).AVS文件(2).WAV文件(3).AVI文件(4).MPG文件A.(1)(2)(4) B.(1)(3)(4)C.(3)(4) D.全部8.Authorware属于以下哪种类型多媒体创作工具()。

A.基于时间轴B.基于卡片页面C.基于图表和流程D.基于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9.Action属于以下哪种类型多媒体创作工具()。

A.基于时间轴B.基于卡片页面C.基于图表和流程D.基于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10.语音识别技术的三个研究方向()。

(1).非特定人(2).连续语音(3).大词汇量(4).实时转换11.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

(1).AC-3编码是基于人的听觉特性,是美国HDTV的音频标准(2).音频卡是按采样频率进行分类,采样频率越高,声音失真越小,数据量越大。

视频会议理论浅析

视频会议理论浅析
视频会议理论浅析
马民波 ( 武警通信总站)
摘 要 : 年来 随着 图像 技 术 的不 断 更 新 与 发 展 , 频 会 议 系统 的应 用 已 近 视 G 系 列 是 基 于 传 统 的 电话 音 质 的 编 码 技 术 , 频 响 范 围 为 从单纯的开会发展到多种应用环境如远程教育、 会商等。本文从视频会议 系 3 0 z 3 0 H , 样 率 为 8 H , 路 声 音 占用 带 宽 为 8 0 H一 4 0 z采 K z每 K~6 K 4。 统协议体系、 关键技术、 网方式分别进行 了介绍, 组 对视频会议系统 总体 了解 MP 3是 用 于 高 保 真 音 乐 的 高 效 声 音 压 缩 算 法 ,频 响 范 围 2 H 0 z到 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 协议体系
关键技术

组网方式
质 量 , 但 声 音 更 加 清 晰 , 减 少 了用 户 因视 频 会 议 所 带 来 的 听 觉 不 且 基 于 电路 交 换 网络 , 生 于 上 世 纪 8 产 0年 代 末 , IU T定 义 , 有 疲 累 。 由 T— 是 关会 议 电视 系统 的第 一 套 建议 ,从 总 体 上规 定 了会议 电视 以 终端 为 3 组 网方 式 主 的系 统框 架 。 目前 视 频 会议 的传送 网络 都 是 利 用现 有 的 电信 网络 ( 数 字微 如 H 3 3由 IU T在 1 9 .2 T — 9 6年提出并完成标; ,它定义了在 无 波 、 字 光纤 或 卫 星 等数 字 通 信信 道 ) 算 机 网 络 / T R E 隹化 数 或计 I E N T网。 N
服务质量保证 的 Itre 或其它分组 网络上实现多媒体通信的协议 nen t
视频会议系统主要 由终端设备、 传输信道 ( 通信网 ) 以及 多点控制单 及 其 规 程 。 3 3本 身 并 非一 个 协 议 或信 令 , 实际 上定 义 了一 个 总 元 ( U: l on o t l i) 部 分 组成 。 H. 2 它 MC Mu i i C nr t三 t p t o Un 体的体 系结构 , 其中包括一 系列建议。 目前, 这些建议主要包括用于 31 终 端 设 备 视 频 会 议 终 端 设 备 将 视 频 、 频 、 据 、 令 等 音 数 信 描 述 系 统 组 件 和 技 术 需 求 的 H3 3 用 于 建 立 连 接 的 H2 50 用 于 .2 、 .2 .、 各 种 数 字 信 号 分 别 进 行 处理 后 组 合成 一 路 复 合 的 数 字 码 流 ,再 将 呼 叫控 制 的 H. 5 用 于 大 型 会 议 的 H3 2 用 于 补 充 业 务 的 H 2 、 4 3 、 它 转 变 为 用 户 一网络 接 口兼 容 的 、 符 合 传 输 网 络 所 规 定 的信 道 帧 4 01 H4 02和 H. 03 用 于 安 全 控 制 的 H 2 5 用 于 与 电路 交 5 、 5 . 4 .、 5 .3 、 结 构 的 信 号 格 式 送 上 信 道 进 行传 输 。 其 中用 户 一网 络 接 口是 一种 换 业 务 互操 作 的 H2 6 用 于控 制各 类 多 媒体 网关 的 H2 8等 。 4 、 .4 能 够 满 足 视 频 会 议 终 端 设 备 ( MC 与 传 输 信 道 接 口 要 求 的 数 或 U) 2 关键 技 术 字 电路 接 口。 21 视 频 编解 码 视 频 会 议 系统 的核 心 技 术 是视 频 编 解 码 技 术 。 . 32 通 信 网 络 视 频 会议 业 务 可 以在 现 有 的 多种 通信 网 络 中 展 . 视 频 编 解 码 协 议 也 有 两 大 体 系 一 套 是 IU( T 国际 电信 联 盟 ) 定 的 制 开,例如 S H数字通信 网、 D ID A M 或帧中继 网络等。现 D D N、 N、 T S H.6 / .6 / .6 +H 2 3 + 系列 : 一 套 是 IO( 际 标 准 化 组 在 , 的标 准 还 保 证 视频 会 议 信号 可 以在 各种 计 算 机 网络 中传输 , 2 1H2 3H2 3 / 6 + 另 S 国 新 如 织 ) 的 MP G 124系 列 。 0 2年 IU和 IO联 合 共 同推 出 了 L 、 制定 E 一 // 20 T S AN WAN itre 等。 、 en t 无论是电信 网或者计算机网 , n 视频会议系统 H.6 频 编 解码 协 议 。 这 一协 议 的推 出 对视 频 会 议 产 业 有重 要 意 是 利用 它们 来传 送 活 动 或 静态 图像信 号 、 音 信 号 、 2 4视 语 数据 信 号 以及 系 义 , 进 了产 品 的标 ; , 促 隹化 提升 了视 频质 量 。 统 控制 信 号 。 H2 4和 MP G 4对网络传输具 有更好的支持功能。 .6 E一 它引入 了 33 多 点控 制单 元( U)在 目前 的 各种 网络 本 身 的通 信 控 制 . MC 面 向 I 的编 码 机 制 , 利 于 网 络 中 的 分 组传 输 , 持 网络 中视 频 机 制 中 , 不 能 完 全 满足 视 频 会议 系统 所 要 求 的多 点通 信 控 制功 能。 P包 有 支 还 的流媒体传输 , 支持不同网络资源下的分级编码传输 , 从而获得平稳 因此 , 了终 端 设 备 、 信 线 路 外 , 频 会 议 系统 要 进 行 多 点 视 听 信 除 通 视 的图像质量。 而且 H2 4还是唯一支持 1 8 p1 8 i 2 p高清图像 息传输与切换 , .6 0 /0 0 7 0 0 / 还必须增设多点控制单元设备。MC U根据一定准则 编 解 码 的技 术 , 已经成 为用 户 首 选。 其 处 理 视 听 信 号 ,并 将 它们 分 配 给 应 连 接 的信 道 。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22 音 频 编解 码 与 视 频 编解 码 类 似 , 频 会 议 系 统 还 需 要对 音 - 视 MC 的作 用 就 像 电话 网 的 交换 机 ( U 当然 其 功 能 和 要 求 比 电话 交 换 频 信 号 进行 编 解 码 , 以便 传 送 会 场 声音 。 机 复 杂 )按 用 户 的意 图 将传 输 的信 息传 到 对 方 。 , 音频编解码协议早期采用 的是 G.1 /2 /2 /2 /2 7 7 27 37 87 9等 窄频 1 参考文献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频会议基本概念视频会议能使人们更有效的交流,因为可视化的交流是最自然的交流方式。

因此看比说更能加深人的理解与记忆,特别是当话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形象的观点的时候。

有些视频会议系统设计成允许好几组不同地方的人参加同一个会议,有些则设计成只允许几个人在他们的桌面上讨论项目。

无论怎样,他们能看到全方位的活动图像,清楚地听到别人所说的话,感觉就像在一起。

用这种方式,视频会议创造了这样一个环境:更快地下决策,更加强大的团队工作,想法、知识、鼓励能从一个同事传向另外一个同事。

还有一个更为显著的优点是不用出差。

视频会议使不同地方的人们相互影响--不管他们之间是10分钟的步程还是10小时的飞机行程。

它能够使人们像在同一房间一样交流思想、交换信息。

这就意味着人们不用在等E-mail、传真或者快递中度过工作时间。

简短地说,视频会议使人们“坐”在了一起。

视频会议系统传输的是多媒体数据,声音和动态图像的源信号的数据量较大,无法在一般条件的数字线路上传输。

同时,基于对实际使用效果的要求,要求传输的声音、图像信号连续平滑,其他辅助功能易于使用。

因此,对系统在声音/图像压缩、通讯线路条件、数据/应用程序共享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

本文将从目前视频会议的主要技术、解决方案及未来技术趋势、网络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

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技术1)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是针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压缩和处理。

视频会议的发展过程也反映出信息处理技术特别是视频压缩技术的发展历程。

目前新的理论、算法不断推进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而推动着视频会议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在网络带宽不富裕的条件下,多媒体信息压缩技术已成为视频会议最关键的问题之一。

基于PC机的CPU技术、基于专用芯片组技术相比较,媒体处理器因为具有特有的数字视音频输入输出接口、多媒体协处理器等使应用变得更加简单,而且设备厂家可以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进行软件应用的调整,及时适应市场需求,而不会受制于专用芯片组本身的技术限制。

媒体处理器支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软件优化,使视频会议系统更加高效、稳定、可靠。

媒体处理器技术事实上已经成为视频会议的核心芯片技术,将来还将服务于3G可视手机等终端产品。

在视频会议系统中,目前的媒体处理器主要有:Philip公司的TriMedia系列及新品PNX1500、美国ESS 公司的LVP、ADI公司的ADSP2106X器件及Blackfin处理器、TI公司的C6X、C8X以及新推出的DM642多媒体DSP芯片,这些媒体处理器高速的运算能力可以实现适合不同协议的视频会议通信终端。

采用这些芯片可以很方便地实现MPEG视频和音频处理、H.263视频处理,还可以实现其它的多媒体应用如DVD、数字机顶盒、数字电视等。

2)宽带网络技术正在迅速发展的IP网络,由于它是面向非连接的网络,因而对传输实时的多媒体信息而言是不适合的,但TCP/IP协议对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并没有根本性的限制。

目前世界主要的标准化组织、产业联盟、各大公司都在对IP网络上的传输协议进行改进,并已取得初步成效,如RTP/RTCP、RSVP、IPv6等协议。

为在IP网络上大力发展诸如视频会议之类的多媒体业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预测,IP网上的视频会议业务将会大大超过电路交换网上的视频会议业务。

Internet的网络规模和用户数量迅猛发展,如何进一步扩展网上运行的业务种类并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是目前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由于IP协议是无连接协议,Internet网络中没有服务质量的概念,不能保证有足够的吞吐量和符合要求的传送时延,只是尽最大努力(Best-effort)来满足用户的需要,所以如果不采取新的方法改善目前的网络环境,就无法大规模发展新业务。

在现有的网络技术中,从支持QoS的角度来看,ATM作为继IP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

因此ATM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处处适用的技术,人们最终将建立通过网络核心便可到达另一个桌面终端的纯ATM网络。

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首先,纯ATM网络的实现过于复杂,导致应用价格高,难被大众所接受。

其次,在网络发展的同时,相应的业务开发没有跟上,导致目前ATM的发展举步维艰。

第三,虽然ATM交换机作为网络的骨干节点已经被广泛使用,但ATM信元到桌面的业务发展却十分缓慢。

由于IP技术和ATM技术在各自的发展领域中都遇到了实际困难,彼此都需要借助对方以求得进一步发展,所以这两种技术的结合存在必然性。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就是为了综合利用网络核心的交换技术和网络边缘的IP路由技术各自的优点而产生的。

其特点如下:(1)基于单一的转发机制,可在同一网内同时支持多种业务类型的转发;(2)通过短小固定的标签,采用精确匹配寻径方式取代传统路由器的最长匹配寻径方式;(3)通过集成链路层(ATM、帧中继)与网络层路由技术,解决了Internet扩展、保证IPQoS传输的问题;(4)利用显式路由功能同时通过带有QoS参数的信令协议建立受限标签交换路径(CR-LSP),因而能够有效地实施面向全国的流量工程。

目前MPLS技术在QoS标签分配信令、解决VC合并、传输分类业务等许多方面还存在很多难点,需要进一步完善。

3)分布式处理技术视频会议实现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多点之间的实时同步交互通信。

视频会议系统要求不同媒体、不同位置的终端的收发同步协调,多点控制单元(MCU)有效地统一控制,使与会终端数据共享,有效协调各种媒体的同步传输,使系统更具有人性化的信息交流和处理方式。

通信、合作、协调正是分布式处理的要求,也是交互式多媒体协同工作系统(CSCW)的基本内涵。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视频会议系统是CSCW主要的群件系统之一。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采用DSP芯片设计多媒体设备,成为人们关注的方向。

但是,对于可编程的媒体处理器的需求也很高。

因为多媒体信号处理技术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各种国际标准共存,新标准不断涌现。

例如,仅视频压缩编码,就有多种国际标准:H.261、H.263、MPEG1、MPEG2、MPEG4和新的H.264等。

在一个网络上传输的可能是多种不同标准的码流,而且对于一个设备而言,也要不断更新视频编码技术。

例如一个早期的视频会议设备采用H.261编码视频,在H.263出现后,最好是改用H.263标准,而且也许很快就会采用H.264作为视频会议的编码标准。

这就存在两个要求,一是设备的更新换代,二是多种标准的转换。

对于用固定的专用芯片实现的设备,这两条都难以达到。

但如果采用DSP作为核心处理器,只需更新软件就可以达到第一个要求,增加部分功能软件,可以适度满足第二个要求。

正是考虑这种需要,一种新型的DSP芯片-媒体处理器(MediaProcessor)应运而生,并很快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飞利浦、ADI、TI等半导体供应商都十分看好媒体处理器市场,并推出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高处理能力芯片的出现给视频会议带来更小的延迟和更高的帧频。

例如TI公司的TMS320DM642、飞利浦的Trimedia和Equator的MAPCA,它们集成了丰富的多媒体信号接口,针对多媒体信号的特点优化了处理器结构,甚至内嵌了特殊协处理器用于进行专门操作,缓解通用处理器的压力,例如视频编码中的变长编解码(LC/VLD)。

媒体处理器提供了完全可编程的多媒体设备的实现工具。

媒体处理器继承了通用DSP芯片的特点,针对多媒体应用扩充了各种接口功能,优化了中央处理器结构。

尽管媒体处理器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已得到广泛关注,可以预见媒体处理器将会快速应用到多媒体设备制造业中。

中星微电子公司的多媒体芯片SoC平衡了集成度、灵活性、成本和功耗等多方面要求。

目前其应用于视频会议系统中的多媒体芯片产品有VC0301P、VC0302和VC0321。

该公司的副总裁俞青介绍说,中星微电子的多媒体芯片可以支持目前主流的各种音频和视频算法,并支持从无线多媒体到高端视频会议等一系列应用。

在PC平台上,中星微电子与微软合作,最近推出基于USB2.0的视频即时通讯系统,使视频质量和系统稳定性上了一个新台阶。

针对视频会议等多媒体应用,飞利浦推出数字媒体处理器PNX1500,这是一款系统级芯片(SoC)。

据飞利浦半导体公司高级媒体处理组市场总监JanKoene介绍,“最新产品NexperiaPNX1500在运行控制任务以及数字信号处理任务方面具有出色的能力,而这两方面都是视频会议系统所要求的。

可以在单片PNX1500上运行这两个任务,而在效率相同的情况下,这对竞争方案而言是难以实现的。

通过在PNX1500上合并硬件模块,例如视频I/O、音频I/O和通用接口,可以降低BOM成本。

因为所有的音视频编解码功能都是用软件实现的,所以飞利浦的产品很容易适应新的标准,例如H.264。

”TI的新型数字媒体处理器TMS320DM642带有三个视频口,均可输入或输出,支持BT656、百兆以太网口、多路音频串口、66MHzPCI等等,可支持四路D1图像,30帧/秒的MPEG-2的实时压缩。

TI的数字媒体处理器不仅能够以MicrosoftWMV9格式提供高清晰视频流,而且还能够提供MPEG-4、MPEG-2以及MPEG-1。

此外,该器件还支持H.264。

TI公司半导体事业部高级业务代表郑小龙表示,除了提供720MHzDM642的样片之外,目前TI还为DM640与DM641以及600MHzDM642提供批量生产的器件。

这些代码兼容的数字媒体处理器可扩展各种时钟速率及存储器容量,能够支持广泛的应用,例如从基于视频的便携式消费类电子产品到视频基础设施设备等。

微软公司WindowsMedia技术部副总裁AmirMajidimehr说:“对于WindowsMedia9编码器与解码器而言,TI的DM642是第一款成功通过D1清晰度条件下一致性测试的可编程DSP。

TI的新型720MHzDM642有助于将HDWM9集成到各种具有代码兼容与可编程性能的嵌入式消费类应用中。

”ADI的Blackfin是一种高性能、双乘加器(MAC)DSP,具有微处理器性能,诸如监督和用户模式、存储保护、8-/16-/32位算术及多媒体处理扩展。

Blackfin处理器既能作为主要的音视频处理器,又能用作图形用户界面(GUI)和网络处理的主处理器。

Blackfin是完全可编程的。

因此可以很容易地支持新标准,而无需改变硬件平台。

例如ADI可视电话平台中的Blackfin处理器能够支持H.264,这是通过软件升级来实现的。

据ADI公司软件和系统技术部产品行销经理DanIvanciw介绍,Blackfin处理器架构经过优化,能很好地执行控制和数字算法,可以作为主处理器和音视频处理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