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用途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用途教案
教学对象:初中生
教学内容: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并能够正确描述化学氧气的一些常见用途。
教学准备: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相关知识点、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话题,并让学生思考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氧气的性质,如它对灭火器的作用等。
3. 理解: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化学氧气的性质,如它对燃烧的作用和促进呼吸作用等。
4. 运用:让学生探讨化学氧气的一些常见用途,如用于医疗、工业、水处理等方面。
5. 总结:让学生总结化学氧气的用途,并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主要用途;2.技能目标: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教学难点:氧气的制取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瓶装有氧气的图像或瓶子,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气体吗?它有什么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引导他们进入学习氧气的永久。
2.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氧气的概念:“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由氧元素(O)组成。
它是地球大气中气体的主要组分,占约21%。
而在地球上最重要的有机物是有机物。
”3.氧气的制取(2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氧气的制取方法。
通过两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氧气的理解:实验1:过氧化钾制取氧气材料:过氧化钾、磁力搅拌器、烧杯、水槽、导管、橡胶塞、试管。
操作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钾;2)加热烧杯,将过氧化钾熔化,并用磁力搅拌器加热混合物;3)通过导管将产生的氧气收集到试管中;4)用火苗测试试管中氧气气体。
实验证明过氧化钾能够产生氧气,加深学生对氧气制取方法的理解。
实验2:氯酸钾制取氧气材料:氯酸钾、试管、酸铁石或酸性高锰酸钾。
操作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酸钾;2)加入少量的酸铁石或酸性高锰酸钾反应;3)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用火苗测试产生的气体。
实验证明氯酸钾能够产生氧气,加深学生对氧气制取方法的认识。
4.氧气的用途(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氧气的用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学应用:氧气是呼吸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用于医疗救护、氧疗等。
2)工业应用:氧气广泛用于燃烧、切割、焊接等工业生产过程中。
3)生物化学应用:氧气是细胞呼吸过程中的氧化剂,参与新陈代谢等生物化学反应。
4)矿业应用:氧气可以在地下矿井中提供呼吸环境,保证矿工的生命安全。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2、学生能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包括氧气与碳、硫、磷、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3、学生能够理解氧气的氧化性,以及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认识到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气与各种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二)教学难点1、氧气的氧化性的理解。
2、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木条、硫粉、木炭、红磷、细铁丝、澄清石灰水、氧气等。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展示一些与氧气相关的图片,如人类呼吸、动植物呼吸、燃烧现象等。
【提问】同学们,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能想到什么?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气体是什么?【学生回答】氧气【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二)讲授新课1、氧气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氧气】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
【学生总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提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溶解性如何?【实验演示】将一瓶氧气倒扣在水槽中,观察水面上升的情况。
【学生观察并总结】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2、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与碳的反应【实验演示】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步骤】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然后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2. 探讨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展示板2. 实验材料:氧气气体、蜡烛、瓶子、水、火柴等3. 学生实验记录表格4. 教学视频或图片资源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幻灯片或展示板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氧气相关的图片,例如火焰、呼吸等。
2. 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问他们对氧气的了解和认识。
知识讲解:1. 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氧气的性质和特点,包括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是空气中的一种成分,能够支持燃烧和维持生命等。
2.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氧气对燃烧的影响,例如点燃一根蜡烛,然后将其放入一个装有氧气的瓶子中,观察火焰的变化。
实验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氧气的特性。
2.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主题,例如氧气的溶解性、氧气的密度等。
他们需要列出实验步骤、材料和预期结果,并进行实验记录。
3.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然后与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和结论。
讨论与总结:1.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并总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呼吸、燃烧等方面。
3.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图片资源,了解氧气在工业、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评价与作业:1. 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小结,包括他们在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和对氧气的理解。
2.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氧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撰写一篇短文或制作海报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扩展活动:1. 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行业的代表来学校进行讲座,介绍氧气的应用和相关领域的职业。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实验室或工厂,深入了解氧气的生产和应用过程。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实验设计。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2氧气的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
-结合教材,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氧化性、助燃性等。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氧气的性质。
2.教学内容: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助燃性、氧化反应等。
-氧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讲授语:
“同学们,氧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助燃性,它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促进燃烧等过程。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观察氧气的这些性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特别是氧化性和助燃性的理解。
-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领。
-通过实验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2.教学难点:
-氧气性质的理解与运用,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
-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1.学生对氧气的基本概念已有初步了解,但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掌握不深,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来加深理解。
2.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3.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4.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不足,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思考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结合所学生态学知识,探讨氧气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分析氧气在工业生产中的使用,讨论如何提高氧气的使用效率,减少浪费。
5.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氧气的知识海报,内容包括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等,要求图文并茂,美观大方。
作业评价:
-作业提交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进行批改,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2.2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
(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
[教师讲解]物质与氧气所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可分为剧烈氧化(通常情况下的燃烧)和缓慢氧化(举几例说明)。
[师生总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1)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
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等等。
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氧化反应的理解
教具、学具
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硫、木炭、铁丝、火柴、多媒体课件
教法
实验讲授法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引入:
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
[问题情景]1.为什么各种生物在消耗氧气,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却能几乎保持恒定?
2.你已知道氧气的哪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2)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
[学生阅读]课本氧气的用途。
[学生回答]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二、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课堂小结]
学生和老师一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布置作业
九年级化学氧气教案

教案:氧气的性质和应用一、知识目标:1.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2.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
3.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信息收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安全性产生兴趣并重视实验安全。
2.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培养求知欲。
3.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引入(10分钟)1.向学生提问:“你们平时使用氧气的场景有哪些?”2.让学生做小组讨论,找出他们所知道的关于氧气的知识点。
3.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对氧气感兴趣。
第二节:探究实验(30分钟)1.将实验装置准备好,包括:活化干燥管、塔状集气瓶、洗气瓶、锥形瓶等。
2.分组进行实验,每组2-3名学生负责一个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a.实验装置的搭建。
b.加热高锰酸钾,观察并记录现象。
c.将氧气收集起来,观察并记录现象。
d.验证氧气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4.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回答以下问题:a.加热高锰酸钾的实验现象是什么?有什么规律?b.通过实验,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c.高锰酸钾加热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d.为什么需要用活化干燥管和洗气瓶?e.氧气有哪些性质和特点?第三节:知识总结(10分钟)1.教师提供一份关于氧气的学科知识总结。
2.引导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
3.学生互相交流并补充彼此的知识点。
第四节:拓展应用(25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氧气的拓展研究,包括以下内容:a.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和应用。
b.化学工业中氧气的应用。
c.医学中氧气的应用。
d.生活中其他场合的氧气应用。
2.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并撰写研究报告。
3.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第五节:课堂讨论(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a.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前景。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2 氧气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案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培养: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提问]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讲解]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激发兴趣。
[提问]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引言]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提问]什么是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回答:1 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展示]一瓶氧气[讨论提纲]1.说出氧气的色态2 .氧气有气味吗?3.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讲解]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3氧气比空气重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领悟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板书]一、物理性质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2.比空气略重3.不易溶解于水4.氧气液态氧固态氧无色淡蓝色淡蓝色看课本第14页、记录加深记忆[课堂练习]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____色___味的____,____溶解于水,比空气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教师演示:铁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实验
问题1:在做铁丝燃烧的实验前为什么要用纱纸打磨?实验中的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
问题2、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如果给它提供足够的氧气,能燃烧吗?
问题3、在日常生活中,煤球是如何点燃的?怎么样才能让铁丝燃烧起来?
增加实验:准备两瓶氧气,一瓶正放,一瓶倒放,分别伸进燃烧的木条。
问题3:刚才看见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电脑:展示氧气高温加压后的形态
板书:二、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氧气不易溶解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183c液态氧-218c固态氧(无色)→(淡蓝色)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磨的目的是除铁丝表面的锈;铁丝可以争
大与氧气的接触面。
2、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
能燃烧。
3、在日常生活中,煤球是先点燃易燃的
汽油等,再引燃煤的,所以可以在空气中
先用火柴引燃铁丝,火柴接近燃烧完后,再
再迅速伸进氧气瓶。
4、防止铁丝剧烈燃烧时的熔融物溅落炸
裂瓶底。
共同讨论后,,通过观察学生得出现象和结论
教师:
年级:初三
科目:化学
授课课题
课题2
设计项目
评价内容
一.学生分析
学生对实验有强烈的兴趣,但学生观察实验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
过渡:既然化学性质是由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那么,我们大家就通过实验一起探讨氧气的化学变化。
三、化学性质
电脑:木炭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放出热量可以用来供热、做饭的资料和图片。
教师提供
仪器: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火柴
药品:木炭、石灰水、氧气
电脑:播放木炭燃烧的实验
讲述:通过实验,我们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1、木炭反应掉的那一部分物质生成了什么?如何验证?
:
学生总结:
!、反应条件(点燃)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由于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1/5,所以反应物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也有影响。
教师:
年级:初三
科目:化学
授课课题
课题2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二)
设计项目
评价内容
一.学生分析
学生初步掌握了观察化学实验的方法,学生对本节课涉及的几个概念的归纳、理解及应用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问题2、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完成实验后
板书:1、碳+氧气 二氧化碳
现象:①发白光②放出热量③有
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
教师提供
仪器: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火柴
药品:硫磺、氢氧化钠溶液、氧气
(实验时,教师示意学生实验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问题1、硫在空气中和氧气在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
我们大家做个游戏,用手掐住自己的鼻子,看谁憋的最久?
提问:1、刚才的感觉如何?这说明氧气有什么用途?
2、除供给呼吸外,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电脑:氧气的各种用途
板书:一、用途
1、能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展示:早已准备的一瓶氧气。
问题1:从谜语的语言中,描述了氧气的什么性质?
问题2: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为什么?(水中有氧气)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要向池里舀一些水或通一会空气?
问题2、这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对空气造成危害,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为什么我们要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3、硫燃烧产生有害气体,为了减少或避免空气污染,如何改进实验?(合理即可,充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板书:2、硫+氧气 二氧化硫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明亮的淡蓝色
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问题4、猜想一下瓶中水有什么作用?
板书:3、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现象:在空气中:不Biblioteka 应在氧气中:①火星四射②放
出热量③有黑色固体生成
问题: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燃烧说明了什么问题??
回答:氧气
学生边观看屏幕边讨论回答氧气的用途:
1、能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共同讨论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化学性质是由化学变化表现出
四.教学策略设计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根据目标设疑、猜想,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同时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抢答,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3、实验仪器和药品:氧气4~5瓶、燃烧匙、酒精灯、水、石灰水、木炭、硫、、铁丝。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氧气性质的基础上,总结得出“氧化反应”
、“氧化剂”、“氧化性”的概念和氧气的用途。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形成氧化反应、氧化剂、氧化性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记住什么叫化合反应,能熟练应用“化合反应”的概念来解决有关的问题。
2、能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来认识氧化反应、氧化剂、氧化性。
来的性质
采用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法
分工合作,有实验者,也有记录者
观看实验,对比自己的实验
学生讨论实验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回答实验现象和文字表达式
采用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法,
学生讨论总结实验现象和文字表达式
回答:噪声、易产生火灾,还有产生二氧
化硫污染空气
学生讨论
观察实验
讨论总结:1、铁丝在空气中易生锈,打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四.教学策略设计
学生自学、观察、分析、讨论等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练习:书写下列碳、磷、硫、铁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板演:
碳+氧气 二氧化碳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硫+氧气 二氧化硫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提问:请总结以上文字表达式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