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们的地球》ppt课件
合集下载
《看看我们的地球》

(1)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 球的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2)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和通过远距 离自动控制仪器的记录等,得到有关 那个天体内部结构的资料来进行比较 研究,间接地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结构 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互助探究
找出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示例: 我找的是第
段,
运用了
说明方法,
思考题
1、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 的是哪部分?
地球由气圈、水圈、石圈组成。 主要介绍了石圈。
2、课文从哪几方 面介绍了有关石 圈的知识?
课文从石圈的位置、 性质、形成以及人 类对石圈的探索及 开发利用等方面介 绍了有关石圈的知 识。
3、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石圈上可 利用的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
的说了
。
1、 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进石
圈的深度,顶多也还不过十几公里。而地球 的直径却有着一万二千多公里呢! 作比较
2、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发热的放射性物质,
如铀、钍等类,我们已经能够加以利用,例
如用来开动机器、促进庄稼生长、治疗难治
的疾病等。
举例子
3、 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增高,大约每下
作者认为要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资 源日渐减少的问题有两种办法: (1)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 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合作者们共同努 力,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 (2)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来 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
4、怎样才能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 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看看我们的地球
李四光
阿荣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高佳飞
说明文定义——
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 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2)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和通过远距 离自动控制仪器的记录等,得到有关 那个天体内部结构的资料来进行比较 研究,间接地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结构 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互助探究
找出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示例: 我找的是第
段,
运用了
说明方法,
思考题
1、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 的是哪部分?
地球由气圈、水圈、石圈组成。 主要介绍了石圈。
2、课文从哪几方 面介绍了有关石 圈的知识?
课文从石圈的位置、 性质、形成以及人 类对石圈的探索及 开发利用等方面介 绍了有关石圈的知 识。
3、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石圈上可 利用的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
的说了
。
1、 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进石
圈的深度,顶多也还不过十几公里。而地球 的直径却有着一万二千多公里呢! 作比较
2、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发热的放射性物质,
如铀、钍等类,我们已经能够加以利用,例
如用来开动机器、促进庄稼生长、治疗难治
的疾病等。
举例子
3、 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增高,大约每下
作者认为要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资 源日渐减少的问题有两种办法: (1)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 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合作者们共同努 力,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 (2)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来 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
4、怎样才能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 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看看我们的地球
李四光
阿荣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高佳飞
说明文定义——
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 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童星幼儿园大班社会《我们的地球》PPT课件

童星幼儿园大班社会《我们的 地球》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CONTENTS
• 地球的简介 •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 • 地球上的生物 • 地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活动与游戏
01
地球的简介
地球的构成
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 和内核组成,其中地壳是 最外层的部分,也是我们 生活的地方。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通过 语言和其他社交活动进行 交流与合作。
对地球的影响
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产 生重大影响,如过度开发 、污染等,需要采取措施 保护地球。
04
地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保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至关重要,各种生物和自然环境 相互依存,破坏环境将导致生态
系统的失衡。
准备纸、彩笔等材料,教授幼儿如何绘制地图,包括比例尺的使用、地形的描绘等。在绘制过程中, 可以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和风土人情,并让他们尝试标注出各个地点。完成地图后,可 以组织幼儿进行方位和距离的判断游戏,提高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
环保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
总结词
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 识,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和 未来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
地球上的生物
植物
种类繁多
植物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 生物群体,包括各种树木
、花草、谷物等。
光合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为 地球上的生物提供生存所
需的氧气。
提供食物与栖息地
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 息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
03 绿色消费
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鼓 励消费者选择环保产品和服务 ,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和浪费。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CONTENTS
• 地球的简介 •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 • 地球上的生物 • 地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活动与游戏
01
地球的简介
地球的构成
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 和内核组成,其中地壳是 最外层的部分,也是我们 生活的地方。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通过 语言和其他社交活动进行 交流与合作。
对地球的影响
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产 生重大影响,如过度开发 、污染等,需要采取措施 保护地球。
04
地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保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至关重要,各种生物和自然环境 相互依存,破坏环境将导致生态
系统的失衡。
准备纸、彩笔等材料,教授幼儿如何绘制地图,包括比例尺的使用、地形的描绘等。在绘制过程中, 可以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和风土人情,并让他们尝试标注出各个地点。完成地图后,可 以组织幼儿进行方位和距离的判断游戏,提高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
环保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
总结词
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 识,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和 未来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
地球上的生物
植物
种类繁多
植物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 生物群体,包括各种树木
、花草、谷物等。
光合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为 地球上的生物提供生存所
需的氧气。
提供食物与栖息地
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 息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
03 绿色消费
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鼓 励消费者选择环保产品和服务 ,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和浪费。
《看看我们的地球》

《看看我们的地球》
思考题
1、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 的是哪部分?
地球有气圈、水圈、石圈组成。 主要介绍了主体石圈。
2、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 石圈的知识?
课文从石圈的位置、性质、形成 以及人类对石圈的探索及开发利 用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
3、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石圈上可 利用的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
作者认为要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资源日 渐减少的问题有两种办法:
(1)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和
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合作者们共同努力,往石
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
(2)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
力
来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
4、怎样才能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 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1)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 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2)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和通过远距离自
动控制仪器的记录等,得到有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5、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各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 (1)举例子:“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放热的放 射性矿物,如铀、钍等类,我们已经能够利用, 例如用来开动机器、促进庄稼生长、治疗难治的 疾病等等。”运用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最近几十 年来,从石圈中不断发现了各种具有新的用途的 原 料。”…… (2)列数字:“大约每往下降33米,温度就升 高1℃。”通过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越往地球深处, 温度越加增高。 (3)作比较:“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 进石圈的深度,顶多也不过十几公里。而地球的直径 却 有着12,000多公里呢!”通过列数字、 作比较说明当 时我们对地球的了解非常有限。
思考题
1、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 的是哪部分?
地球有气圈、水圈、石圈组成。 主要介绍了主体石圈。
2、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 石圈的知识?
课文从石圈的位置、性质、形成 以及人类对石圈的探索及开发利 用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
3、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石圈上可 利用的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
作者认为要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资源日 渐减少的问题有两种办法:
(1)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和
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合作者们共同努力,往石
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
(2)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
力
来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
4、怎样才能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 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1)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 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2)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和通过远距离自
动控制仪器的记录等,得到有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5、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各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 (1)举例子:“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放热的放 射性矿物,如铀、钍等类,我们已经能够利用, 例如用来开动机器、促进庄稼生长、治疗难治的 疾病等等。”运用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最近几十 年来,从石圈中不断发现了各种具有新的用途的 原 料。”…… (2)列数字:“大约每往下降33米,温度就升 高1℃。”通过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越往地球深处, 温度越加增高。 (3)作比较:“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 进石圈的深度,顶多也不过十几公里。而地球的直径 却 有着12,000多公里呢!”通过列数字、 作比较说明当 时我们对地球的了解非常有限。
看看我们的地球ppt课件

(4)最近几十年来,从石圈中不断地发现了各种具有新的用途的原 料。 (5)那么怎么办呢? (6)关于太阳能和热核反应热量的利用,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较 多的工作,也获得了初步的成就。 (7)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 (8)地球内部那么深,那么热,我们既然钻不进去,摸不着,看 不见,也听不到,怎么能了解它呢? (9)到现在为止,地球究竟是怎样来的,在这许多的看法和说法 中,主要的有下述两种。
1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地球的相关知识,研讨本文的说 明方法。 2.能力目标(重点) 掌握文章的行文思路,提高说明文阅读能 力。 3.情感目标 搜集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的资料 ,以便了解科学的飞速发展,激励学生努 力学习,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索。
15
布置作业:课后题1---4题。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具体说明了最近几十年来, 从石圈中不断地发现了各 种具有新的用途的原料。
11
3、列数字: 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增高,大约每下 降33米,温度就升高摄氏一度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 方法,准确的说明 了越往地球深处, 温度越加增高,
12
小组竞赛:
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以下各题。
地球有气圈、水圈、石圈组成。
文章先介绍地球的组成,由气圈、 水圈引出说明对象石圈。
概括第2段段意。
介绍石圈的形成
7
课文的哪几段是具体说明介绍石圈的?
3—12段
阅读13—17段,并概括这一部分的段意。
展望开发利用其它天体的美好前景。
8
请你梳理文章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2)由地球上的气圈、水圈引出 文章的说明对象-----石圈,介绍他的位置及形 成。 第二部分(3---12段)具体说明人类对石圈的 探索和开发利用 第三部分(13—17段)望开发利用其它天 体的美好前景。
1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地球的相关知识,研讨本文的说 明方法。 2.能力目标(重点) 掌握文章的行文思路,提高说明文阅读能 力。 3.情感目标 搜集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的资料 ,以便了解科学的飞速发展,激励学生努 力学习,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索。
15
布置作业:课后题1---4题。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具体说明了最近几十年来, 从石圈中不断地发现了各 种具有新的用途的原料。
11
3、列数字: 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增高,大约每下 降33米,温度就升高摄氏一度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 方法,准确的说明 了越往地球深处, 温度越加增高,
12
小组竞赛:
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以下各题。
地球有气圈、水圈、石圈组成。
文章先介绍地球的组成,由气圈、 水圈引出说明对象石圈。
概括第2段段意。
介绍石圈的形成
7
课文的哪几段是具体说明介绍石圈的?
3—12段
阅读13—17段,并概括这一部分的段意。
展望开发利用其它天体的美好前景。
8
请你梳理文章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2)由地球上的气圈、水圈引出 文章的说明对象-----石圈,介绍他的位置及形 成。 第二部分(3---12段)具体说明人类对石圈的 探索和开发利用 第三部分(13—17段)望开发利用其它天 体的美好前景。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13课我们的地球 PPT精品课件2冀教版

阅读资料
• 人类认识地球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1、天圆地方说 2、新盖天说 3、浑天说 4、亚里士多德 说 5、埃拉斯特尼 说 6、麦哲伦 环球航行 7、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
天圆地方说
• 古代人受活动范围的限制,凭直觉认 为大地是平的,天空是一口倒扣的锅。 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 法。 • 方形的地和圆形的天怎样连接起来的? 于是修改为天和地不相接,而是像一 把大伞高悬在大地上空,四周有八根 柱子支撑着 • 但这八根柱子撑在什么地方呢?天盖 的伞柄插在哪里?扯着大帐篷的绳子
新盖天说
• 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人们想像大地 是一只倒扣的盘子,天像一顶斗笠。 天和地之间不相交,天地之间相距8万 里。盘子的最高点便是北极。太阳围 绕着北极旋转,太阳落下并不时落到 地下面,而是到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就像一个人举着火把跑远了。
浑天说
• 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 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我国古 代天文学家张衡有“天之包地,犹壳之裹 黄”论述。浑天说认为,天和地的关系就 像鸡蛋中蛋白和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包 在当中。浑天说认为,日有星辰都附在天 球上,白天,太阳升到我们面对的这边来。 星星落到地球的背面去;到了夜晚,太阳 落到地球的背面去,星星升上来。如此周 而复始,便有了星辰日月的出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42、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43、富人靠资本赚钱,穷人靠知识致富。 44、顾客后还有顾客,服务的开始才是销售的开始。 45、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相依相随,无须过于在意,人生如梦看淡一切,看淡曾经的伤痛,好好珍惜自己、善待自己。 46、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8、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49、如梦醒来,暮色已降,豁然开朗,欣然归家。痴幻也好,感悟也罢,在这青春的飞扬的年华,亦是一份收获。犹思“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更加灿烂。 50、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吸者,争一口气。 51、如果我不坚强,那就等着别人来嘲笑。 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誉就很难挽回。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都像演员一样,为了合乎剧情而认真地表演着。 61、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够生存下去的人。 62、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原来爱的太深,心有坠落的感觉。 63、命运不是一个机遇的问题,而是一个选择问题;它不是我们要等待的东西,而是我们要实现的东西。 64、每一个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65、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66、淡了,散了,累了,原来的那个你呢? 67、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 68、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而一向努力奋斗,坚韧不拔的人会走向成功。 69、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70、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71、胜利,是属于最坚韧的人。 72、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73、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4、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75、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76、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77、蚁穴虽小,溃之千里。 78、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 79、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80、相信自己,你能作茧自缚,就能破茧成蝶。 81、偶尔,只需要一个鼓励的微笑,就可以说服自己继续坚强下去。 82、年轻是本钱,但不努力就不值钱。 83、一时的忍耐是为了更广阔的自由,一时的纪律约束是为了更大的成功。 84、在你不害怕的时间去斗牛,这不算什么;在你害怕时不去斗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时还去斗牛才是真正了不起。 85、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机会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成功。 86、天赐我一双翅膀,就应该展翅翱翔,满天乌云又能怎样,穿越过就是阳光。 87、活鱼会逆流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88、钕人总是把男人的谎言当作誓言去信守。 89、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90、要战胜恐惧,而不是退缩。
《看看我们的地球》

看看我们的地球
---李四光
作者---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 日-1971年4月29日), 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湖北 省黄冈县回龙山香炉湾人, 蒙古族。首创地质力学。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 学院院士,之后李四光的 著名事迹也被翻拍为电影。
• 主要成就:
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 为中国原子弹作出了突出贡献 创立地质力学理论 为中国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贡献
4、怎样才能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 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1)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 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2)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和通过远距离自 动控制仪器的记录等,得到有关那个天体 内部结构的资料来进行比较研究,间接地 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地球的气圈、水圈---石圈---石圈的位置、 性质及形成--人们从古至今对石圈的最上层的开发利用 ------如何解决石圈最上层可利用的各种矿 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对地热资源的利用 如何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 在的状况--要揭开地球起源之谜---
展望开发利用其它天体的美好前景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 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 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2)引资料(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 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好处: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3)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 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好处: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 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 象。 (4)列数字(列数据)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 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 好处:数 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用 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5)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 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 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好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 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好处:抽象的事理变 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 方法叫摹(mó)状貌。 好处: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8)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好处: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 明白、理解。 (9)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在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好处: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理解。 (10)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 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好处: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李四光
作者---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 日-1971年4月29日), 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湖北 省黄冈县回龙山香炉湾人, 蒙古族。首创地质力学。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 学院院士,之后李四光的 著名事迹也被翻拍为电影。
• 主要成就:
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 为中国原子弹作出了突出贡献 创立地质力学理论 为中国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贡献
4、怎样才能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 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1)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 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2)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和通过远距离自 动控制仪器的记录等,得到有关那个天体 内部结构的资料来进行比较研究,间接地 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地球的气圈、水圈---石圈---石圈的位置、 性质及形成--人们从古至今对石圈的最上层的开发利用 ------如何解决石圈最上层可利用的各种矿 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对地热资源的利用 如何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 在的状况--要揭开地球起源之谜---
展望开发利用其它天体的美好前景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 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 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2)引资料(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 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好处: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3)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 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好处: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 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 象。 (4)列数字(列数据)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 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 好处:数 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用 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5)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 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 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好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 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好处:抽象的事理变 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 方法叫摹(mó)状貌。 好处: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8)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好处: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 明白、理解。 (9)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在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好处: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理解。 (10)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 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好处: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我们的地球内容完整地理知识PPT授课课件

经 度 : 是指通过某地 的经线面与本初子午面所 成的二面角,其数值在0 至180度之间。
经度和纬度
Longitude and latitude
忙碌的一天的人们以各自的方式奔向 那个让 人休憩 被人们 赋予了 太多温 情的地 方—— 家。而 我却朝 着与家 相反的 方向, 也因此 看到了 在两点 一线的 惯常中 不一样 的'画面 ,至今 不肯忘 怀。 忙碌的一天的人们以各自的方式奔向 那个让 人休憩 被人们 赋予了 太多温 情的地 方—— 家。而 我却朝 着与家 相反的 方向, 也因此 看到了 在两点 一线的 惯常中 不一样 的'画面 ,至今 不肯忘 怀。
忙碌的一天的人们以各自的方式奔向 那个让 人休憩 被人们 赋予了 太多温 情的地 方—— 家。而 我却朝 着与家 相反的 方向, 也因此 看到了 在两点 一线的 惯常中 不一样 的'画面 ,至今 不肯忘 怀。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the two points
(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
定义 形状 长度 作用 相同点
经线和纬线
Warp and weft
忙碌的一天的人们以各自的方式奔向 那个让 人休憩 被人们 赋予了 太多温 情的地 方—— 家。而 我却朝 着与家 相反的 方向, 也因此 看到了 在两点 一线的 惯常中 不一样 的'画面 ,至今 不肯忘 怀。 忙碌的一天的人们以各自的方式奔向 那个让 人休憩 被人们 赋予了 太多温 情的地 方—— 家。而 我却朝 着与家 相反的 方向, 也因此 看到了 在两点 一线的 惯常中 不一样 的'画面 ,至今 不肯忘 怀。
东经
East longitude
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看看我们的地球》

(2)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和通过远距离自 动控制仪器的记录等,得到有关那个天体 内部结构的资料来进行比较研究,间接地 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作比较: 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进石 圈的深度,顶多也还不过十几公里。而地 球的直径却有着一万二千多公里呢!
(1)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 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合作者们共同努 力,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
(2)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来 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
4、怎样才能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 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1)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 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地球有气圈、水圈、石圈组成。 主要介绍了主体石圈。
2、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 石圈的知识?
课文从石圈的位置、性质、形成 以及人类对石圈的探索及开发利 用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
地球的气圈、水圈---石圈---石圈的位置、 性质及形成---
人们从古至今对石圈的最上层的开发利用 ------如何解决石圈最上层可利用的各种矿
• 主要成就:
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 为中国原子弹作出了突出贡献 创立地质力学理论 为中国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贡献
• 代表作品:
《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 《地质力学概论》
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并思考:
•从文中你了解到哪些 有关地球的知识?
你对有哪些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 的是哪部分?
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对地热资源的利用
如何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 在的状况---
要揭开地球起源之谜---
展望开发利用其它天体的美好前景
3、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石圈上可 利用的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
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作比较: 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进石 圈的深度,顶多也还不过十几公里。而地 球的直径却有着一万二千多公里呢!
(1)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 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合作者们共同努 力,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
(2)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来 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
4、怎样才能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 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1)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 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地球有气圈、水圈、石圈组成。 主要介绍了主体石圈。
2、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 石圈的知识?
课文从石圈的位置、性质、形成 以及人类对石圈的探索及开发利 用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
地球的气圈、水圈---石圈---石圈的位置、 性质及形成---
人们从古至今对石圈的最上层的开发利用 ------如何解决石圈最上层可利用的各种矿
• 主要成就:
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 为中国原子弹作出了突出贡献 创立地质力学理论 为中国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贡献
• 代表作品:
《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 《地质力学概论》
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并思考:
•从文中你了解到哪些 有关地球的知识?
你对有哪些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 的是哪部分?
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对地热资源的利用
如何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 在的状况---
要揭开地球起源之谜---
展望开发利用其它天体的美好前景
3、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石圈上可 利用的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四光(1889年10月26 日-1971年4月29日), 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湖北 省黄冈县回龙山香炉湾人, 蒙古族。首创地质力学。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 学院院士,之后李四光的 著名事迹也被翻拍为电影。
• 主要成就:
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 为中国原子弹作出了突出贡献
创立地质力学理论
为中国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贡献
• 教学难点 :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 明的条理。
第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课文,研讨本文结构。
• 导入:
•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了 解又有多少呢?
• (2)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有关知识, 就清仔细阅读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 《看看我们的地球》一文。
作者---李四光
如何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 在的状况---
要揭开地球起源之谜---
展望开发利用其它天体的美好前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 1、研讨本文的说明方法。 • 2. 搜集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
的资料,以便了解科学的飞速发展,激 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 索。
导入新课: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它为我 们的生活无私的奉献这一切,这节 课我们通过了解人类 对地球的开发 与利用来体会这一点。
总结: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他和 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文向我们 介绍的还只是地球知识的一小部分, 更多更有趣的内容还需要我们深入 地研究与探讨。
学生活动
• 1.介绍知道的地球知识。2.(1)个别 分段读课文,并思考问题。(2)回答问 题3.思考回答4.阅读讨论概括回答 5.阅读课文筛选答案6.理解阅读,讨 论回答。圈点答案。
分析课文(第6——13段)内容。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石圈上可利
用的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
作者认为要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资 源日渐减少的问题有两种办法:
(1)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 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合作者们共同努 力,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
(2)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来 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
பைடு நூலகம்
作业:
1、 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
的是哪部分?
课文从石圈的位置、性质、形成 以及人类对石圈的探索及开发利 用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
石圈是怎样形成的?
地球的气圈、水圈---石圈---石圈的位置、 性质及形成---
人们从古至今对石圈的最上层的开发利用 ------如何解决石圈最上层可利用的各种矿
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对地热资源的利用
怎样才能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 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1)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 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2)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和通过远距离自 动控制仪器的记录等,得到有关那个天体 内部结构的资料来进行比较研究,间接地 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
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作比较: 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进石 圈的深度,顶多也还不过十几公里。而地 球的直径却有着一万二千多公里呢!
2、举例子:
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发热的放射性物质, 如铀、钍等类,我们已经能够加以利用 ,例如用来开动机器、促进庄稼生长、 治疗难治的疾病等。
3、列数字: 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增高,大约每 下降33米,温度就升高摄氏一度
• 代表作品:
《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
《地质力学概论》
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并思考:
•从文中你了解到哪些 有关地球的知识?
你对地球了解有多少?
思考------(第 1——5自然段)
1、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 的是哪部分?
地球有气圈、水圈、石圈组成。 主要介绍了主体石圈。
2、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 石圈的知识?
课前演讲(抽三位同
学上台, 每人演讲2分 钟。)(5分钟)
看看我们的地球
---李四光
学习目标:
• 1. 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 理。
• 2. 研讨本文的说明方法。 • 3. 搜集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
的资料,以便了解科学的飞速发展,激 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 索。
• 教学重点: 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 明的条理。
• 主要成就:
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 为中国原子弹作出了突出贡献
创立地质力学理论
为中国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贡献
• 教学难点 :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 明的条理。
第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课文,研讨本文结构。
• 导入:
•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了 解又有多少呢?
• (2)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有关知识, 就清仔细阅读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 《看看我们的地球》一文。
作者---李四光
如何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 在的状况---
要揭开地球起源之谜---
展望开发利用其它天体的美好前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 1、研讨本文的说明方法。 • 2. 搜集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
的资料,以便了解科学的飞速发展,激 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 索。
导入新课: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它为我 们的生活无私的奉献这一切,这节 课我们通过了解人类 对地球的开发 与利用来体会这一点。
总结: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他和 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文向我们 介绍的还只是地球知识的一小部分, 更多更有趣的内容还需要我们深入 地研究与探讨。
学生活动
• 1.介绍知道的地球知识。2.(1)个别 分段读课文,并思考问题。(2)回答问 题3.思考回答4.阅读讨论概括回答 5.阅读课文筛选答案6.理解阅读,讨 论回答。圈点答案。
分析课文(第6——13段)内容。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石圈上可利
用的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
作者认为要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资 源日渐减少的问题有两种办法:
(1)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 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合作者们共同努 力,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
(2)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来 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
பைடு நூலகம்
作业:
1、 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
的是哪部分?
课文从石圈的位置、性质、形成 以及人类对石圈的探索及开发利 用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
石圈是怎样形成的?
地球的气圈、水圈---石圈---石圈的位置、 性质及形成---
人们从古至今对石圈的最上层的开发利用 ------如何解决石圈最上层可利用的各种矿
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对地热资源的利用
怎样才能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 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1)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 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2)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和通过远距离自 动控制仪器的记录等,得到有关那个天体 内部结构的资料来进行比较研究,间接地 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
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作比较: 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进石 圈的深度,顶多也还不过十几公里。而地 球的直径却有着一万二千多公里呢!
2、举例子:
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发热的放射性物质, 如铀、钍等类,我们已经能够加以利用 ,例如用来开动机器、促进庄稼生长、 治疗难治的疾病等。
3、列数字: 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增高,大约每 下降33米,温度就升高摄氏一度
• 代表作品:
《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
《地质力学概论》
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并思考:
•从文中你了解到哪些 有关地球的知识?
你对地球了解有多少?
思考------(第 1——5自然段)
1、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 的是哪部分?
地球有气圈、水圈、石圈组成。 主要介绍了主体石圈。
2、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 石圈的知识?
课前演讲(抽三位同
学上台, 每人演讲2分 钟。)(5分钟)
看看我们的地球
---李四光
学习目标:
• 1. 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 理。
• 2. 研讨本文的说明方法。 • 3. 搜集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
的资料,以便了解科学的飞速发展,激 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 索。
• 教学重点: 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 明的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