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共21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共21张PPT)
宋真宗 寇准
辽宋议和,辽军撤回,
宋给辽岁币。澶州旧称
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 约称“澶渊之盟”。此
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
保持着和平局面。
【城下盟约 享百年】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 被野,戴白之人(老人),不识干戈(战争武器)”
◆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 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 骆驼等。
建立者: 时间:
定都:
—— 西 夏 的 发 展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 订立官职、军制和 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 制了西夏文字。
考古发掘的西夏文物
—— 西 夏 的 发 展
西夏文字与卖牛契约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银川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 西夏铜牛
西夏货币
政权 源生地 时间

澶 渊 之 盟
澶 渊 之 战


北宋(汉) 960年 赵匡胤 汴京
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 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北宋人民赋税增长表
加重了 北宋人民 负担
单位:万贯
■ 澶渊之盟、宋夏和约后,宋朝统治集团“忘战去兵”, “武备废弛”,武将被排挤。宋王室重现一片歌舞升平, 不知居安思危。
总结提高
辽(契丹)
西夏(党项)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 京
1038年 元昊 兴庆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10世纪初
契丹武士
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耶 律 阿 保 机
—— 契 丹 的 壮 大
契丹文字及货币
【【【【 北南西东 绝越至自 大长流大 漠城沙海 】】】】
2.党项族
党项族: 国号: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件 (共18张PPT)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件   (共18张PPT)

活动一
阅读课本,小组合作找出宋辽的和与战, 最后由每个小组长总结发言。
(1)战: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 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和: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 双方互通使节。
(3)战:宋太宗时期,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 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4)战:宋真宗时期,澶州之战,寇准 主战,打退辽军。
活动二
阅读课本,小组合作找出宋夏的和与战, 最后由每个小组长总结发言。
战: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 宋,双方损失惨重。 和:订立宋夏和约,元昊向宋 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 ,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辩一辩: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异同点有哪些?
异:宋与辽结为兄弟之国。夏向宋称臣。 同:宋辽、宋夏议和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
5、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 战的大臣是( A ) A.寇准 C.赵构 B.包拯 D.于谦
6、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 元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与下 列历史时期最相似的是( C )
A.春秋战国 C.魏晋两晋南北朝
B.两汉 D.隋唐
(3)到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 打到 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宰 相 力劝皇帝亲征,最终打败辽 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 朝给辽 ,双方保持和平局面, 这次辽宋盟约史称“ ”。
3.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称帝后,多次率军攻宋,宋朝被动 挨打,损失惨重。西夏虽然军事上屡屡获胜 ,但国力有限,连年战争使西夏也遭到很大 损失。后来,北宋和西夏议和,订立和约, 向宋 ,宋给西夏 。
(5)和:宋真宗时,宋辽议和,内容: 辽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想一想 有人认为澶渊之盟是中原王朝的耻辱,你觉得了?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 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对辽来说,“澶渊之盟” 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 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 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 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 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共34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共34张PPT)
请回答:
①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澶渊之盟
②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当时在职的宰相是谁?
1005年
寇准
③这一历史事件给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但也有它的消
极影响,它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增加了北宋的财政危机。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并不意味着它完全统一了 中国,与其并存的有契丹在北部建立的辽政权,党项族在西北部建立的西 夏政权。历史上这些民族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耶律阿保机和元昊 分别是他们的民族的杰出领袖,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导入新知
萧峰是契丹的血统,那么契丹是 什么时候建立的呢?与北宋有怎样 的关系呢?同时期和契丹并立的民 族还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 学习《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这 一课。
契丹族与 党项族
找到下图中并立的政权
知识延展
契丹族的起源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 说: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 伦河)而来,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 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 生八子。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 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2时30分13秒上午2时30分02:30:1321.9.6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知 识 延 展 — — 契丹人的衣食住行
北宋与辽、西夏并存中有战也有和,但和平相处是辽宋、夏宋关系的主 流。其中辽对北宋的大举进攻是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澶渊之盟”是北 宋统治者屈辱妥协的结果。后来,北宋与辽、西夏等,通过和议维持了较 长时期的和平关系,各民族进行着经济、文化的交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共18张PPT)

中考真题
6.宋辽、宋夏和议中共同的内容有(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D.北宋送给辽夏一定数量的钱财物 )
7.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 西 辽 金 辽 北宋 夏 辽 西 辽 西 北 北宋 北宋 夏 夏 宋 A B C D
观点二: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 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三、战和关系之西夏与北宋
阅读课文36页第一段,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 战争 连年的战争使西夏受到很大 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 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3.订立宋夏和约内容是什么?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 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二、政权的并立
西夏
北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三、战和关系之辽与北宋
材料一 辽兵虽号称20万人,但孤军深入,粮饷不继, 所过城市仅攻下两城,顺势惨重,其余诸城皆在宋军 手中。
问: 北宋 1、根据材料可看出,宋、辽哪一方占优势? 2、如果你是宋真宗,你会如何做?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三、战和关系之辽与北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拓展延伸:
寻踪辽夏:
在我国现在的五十六个民族中,没有契丹族、 党项族,他们是怎样神秘“消失”的呢?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下面三个年代分别是哪个政权建立的时间呢?请填在 图中的相应位置。 10世纪初
1
1
960年
3 2
2 3
11世纪
前期
第 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共19张PPT)

攻辽失和利,防御政策
澶渊之战,澶渊之盟
阅读教材35页,概括以上三位北宋君 主 在位期间与辽的关系。
盟约内容
1、辽与北宋的和战
1、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 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 2、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 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撤兵; 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 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 不得创筑城隍。 3、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 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 割。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 市贸易。
澶渊之盟给宋、辽带来了哪些好处? 材料:榷场将此前因战争而时断时续的宋辽边贸固定 化 和官方化,双方官府也开辟了新的财税来源。雄州 等地 的榷场贸易,缓解了辽农产品短缺的供给压力。 辽统治 阶层意识到,只有与宋修好,才能保证财源滚滚。 民族友好 经济往来
大量中原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改变着 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 — — 摘自唐博《千年雄安:宋辽时代的榷场边贸》



制度趋同
教材34页: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 官 制、军制和法律…… 《宋史· 夏国传》:其(西夏)官分 文 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 曰御 史台,曰开封府……


相互依存
教材36页


吸纳创新
合作探究 政治上: 制度趋同 经济上: 相互依存
文化上: 吸纳创新
中华民族是各民 族在不断发展融 合的过程中缔造 而成的共同体。
北宋与辽并存165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4 年
澶渊之盟 和是主流
1125 年 金灭辽
和平交往121年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 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北 宋)苏辙:《栾城集》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7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课件(共40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7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课件(共40张PPT)
天的银川登基称 帝,元昊统治时 期,西夏的势力 有很大的发展.
文物证史
坐落在银川市西郊、贺 兰山东麓的西夏陵,距银川 城区42公里,是历代西夏帝 王的陵墓。在40多平方公里 的范围内,陵区随地势错落 布列着九座帝王陵墓和140 多座官僚勋戚的陪葬墓。西 夏陵每座帝陵都各自成为一 个独立的完整建筑群,各个 陵园方向都朝南偏东。规模 与北京明十三陵相当。
——
居人与 ,户朝 不休廷 苏 乐养和 辙 战生好 《 斗息年 栾 。,深 城 人, 集 人蕃 》 安汉
宋与辽、西夏议和后,边境榷 场贸易迅速发展,北宋的稻米、茶叶、
榷场 丝织品、瓷器、漆器。辽的马、牛、
羊、骆驼,西夏的毡毯、药材等,都 在这里交易。
探史明理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何不同?
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文 字

西夏



西夏
器 物

西夏
辽钱 币
西夏
西夏贡米
西夏“兽面瓦当” 西夏铜牛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
(1)奖励垦荒,学会农耕 (2)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任用汉人为官。 (3)模仿汉字结构,创造契丹和西夏 文字,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 用汉字铸造钱币。
两宋时期,契丹、党项、女 真、蒙古等民族先后在中国 境内崛起,并建立起辽、西 夏、金、蒙古等强大的少数 民族政权,在暴力冲撞与和 平交往的沧桑变迁中,农耕 文化与游牧文化逐渐融合。
风俗叙史
四千一行契
时里卓营丹
tián
畋 猎 是
山 川 无 土
穹 庐 数 乘
到 处 即 为
人 的 生 活 :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27张PPT)

1.根据材料,概括宋夏关系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西夏

材料一:元昊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 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战。 ——《宋史新论》
宋夏关系:休战事 定君臣 材料二:……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
北宋
‘夏国主’,元昊对宋称臣……宋每年 予西夏‘岁赐’……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兴 庆
澶州
开 封
北 宋
探究二:战争与和平(交往篇)
1、辽与北宋的和战
材料:宋太宗两次伐辽失败,使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 有了严重的恐辽情绪。北宋的农民起义迫使宋太宗重新 考虑其内外政策的调整,991年,宋太宗向大臣讲了这 样一段话:“国家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 有内患,外忧不过是边事,都可以预先防备,只是奸邪 难以觉察。若为内患,深为可怕,帝王合当用心与此。”
动动手,填填空
政权
民族

契丹族
北宋
汉族
西夏
党项族
时间
10世纪初
960年
11世纪前期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都城
上京
发展生产, 创制文字。
赵匡胤 东京(今开封)
强化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
元昊 兴庆
订制官制、军制和法律, 发展农牧经济, 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重要 举措
三.辽与北宋的关系

上京 西 夏
考察第三站
在北宋抗辽的将领中,有一位猛将,他和他的后人抗辽的故事 被演义成著名的——
杨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辽与北宋的和战
盟约内容
澶渊之盟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 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课件(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课件(共21张PPT)

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给辽岁 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 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此后很 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 面。 (说明其积极影响十分深远)
归纳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政权名称

建立 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916年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北宋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汴京
西夏
1038年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Hale Waihona Puke 辽、西夏与宋的关系特点:有战有和
战是短暂的,是历史的支澶 渊流
澶 州
和是兴庆长久的,是民族关系之 盟的主流大 战
北宋
四、碰撞中的融合
作契用丹族:、促党进项经族与济汉文族化融交合的流表;现有哪些? 促进了民族融合;
经济上:加奖速励辽垦、荒西,夏学封会农建耕化进程 政治上: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推行

宋封
占领幽云十六州
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了当时中国东北与 北部地区最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 这一地区的丧失,使长城及其要塞完全 失去作用,致使华北大平原全部裸露在 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1
2
辽与北宋的关系
辽太宗 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 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宋太祖晚期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 使节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契丹的兴起

上京
西夏兴庆


宋京
2.辽的建立
12..国建名 立:者契:耶丹律(阿保辽机)(辽太祖) 34..时都间 城::1上0京世临纪潢初府
辽太祖陵
耶律阿保机建国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 各部,建立政权(契丹人多次更改国号,有 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二: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 交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
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 庭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辽和西夏对北宋发动的战争是掠夺性战争,北 宋军民抗击辽和西夏的战争是正义的,维护了 中原地区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 社会生产的发展。
知识拓展
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 因是什么?
3、宋真宗时 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2、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 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986年(雍熙三年)为收复后燕云十六州,宋太 宗派遣24万大军分兵三路伐辽,即雍熙北伐。最初 进军顺利,收复了不少失地。但随着西北路军会战 失利及东路军被耶律休哥击败,宋太宗急令大军撤 退,并命潘美、杨业统率 的西路军护送百姓内迁。 杨业一部孤军奋战,最后 负伤被俘,绝食三日, 壮烈牺牲。
2、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主要内容:元昊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 影响:边境贸易重新开放,促进了双方边境地区的发展。
1.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 政权是( C ) A.西夏 B.金 C.辽 D.元
2.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 立的政权在右图A、B、C、D中 的哪一处( C )
宋夏和战
(1)元昊 称帝后,连 年与宋交战, 双方损失都 很大。
狄青,北宋大将,临 (2) 双方议和,元昊对宋称臣, 阵被发,带铜面具,所 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 向披靡,屡建战功。
影响:
议和后,边境贸易重新开放,促进了双方 边境地区的发展。
器 物

西夏贡米
西夏
西夏 “兽面 瓦当”
澶澶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 方面,使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 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澶渊之盟订立了,众说纷纭
宋人觉得
辽人觉得
站在中华民族 的角度看
与辽打了几十年的仗,也没有统 一北方,打仗所需的钱比岁币有 十倍之多,不如议和。
议和赢得了政治安定,可以使百 姓安居乐业,不再受战争之苦。
杨业大战辽军
澶渊之盟具体内容
(即为岁币)
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
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 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 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我认为宋辽
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规定宋要给辽岁币, 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 宋朝的百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
(2)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 还得到了岁币。
(3)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它结束了宋辽之 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 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 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 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三、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先战后和,君臣之国
契丹鸡冠壶
一、契丹族和党项族
1、西夏的兴起
1)党项族: 居中国西北,游牧; 后学农耕定居
2)国名:大夏,史称 西夏 3)建立者:元昊 4)时间:1038年 5)定都:兴庆(今宁 夏银川)
西夏
西夏铜牌
西夏货币
西夏买牛契约
西夏横扫北宋铁骑
西夏仿效宋的官制
西夏发展农牧经济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立了西夏 文字。
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 很不利。
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 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1.对北宋政府而言: 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2.对社会经济而言:
宋辽澶渊之盟签约后, 宋方立“契丹出境碑”
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 边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3.对于民众生活而言:
❖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是实力 均衡的产物。 ❖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
方的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 ❖人民反对战争; ❖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
课堂识记
一、北宋与辽的关系
1 、辽巩固政权的措施 在中央设南、北面官,有效管理境内各民族;注意减轻赋役, 奖励垦荒;建立孔庙、春秋祭祀;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 选拔人才;模仿汉字笔画创制契丹文字;制定成文法。 2 、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主要内容:辽退兵,宋辽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和绢。 影响:宋辽间出现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
二、北宋 与西夏的关系 1、西夏仿效中原王朝采取的措施 西夏皇帝十分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仁宗在 位时,下诏尊孔子为“文宣帝”。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 用汉文铸造钱币;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耶律德光在位 时,契丹从后 晋皇帝石敬瑭 手中得到幽云 十六州。
幽云十六洲示意图
二、辽与北宋的关系
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 背景:辽太宗 中原王朝的冲
2、宋太宗时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 争均遭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渊州
兴庆
之大 盟战
北宋
少数民族在征服中原汉族统治者的过 程中,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 内容,他们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贡 献了自己的力量。
总而言之,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民族融 合。
探究一: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有 什么共同之处?
1、都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2、都是先战后和的关系 3、北宋每年都要给两国“岁币” 4、与北宋签约和议后,促进了各自经济文化 的发展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和党项族
1、契丹的兴起
1)契丹族: 原
居辽河上游,游牧; 后学农耕定居
2)国名:先称契丹后改称辽 3)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 太祖) 4)时间:10世纪初 5)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 林左旗)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 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契丹文字
契丹货币
榷场的开设可以使双方进行物品 交易,政府、民众收入增加。
一定程度上有政治屈辱、经济掠 夺之弊。
与宋战争, 久攻不下,
有利于民族交融。
议和能体面 宋辽贸易往来,
撤退。
促进了汉族和契
政主上大治动得获上,到其赢经实利得济惠。,丹的增的族交进友经流了谊济与双。、发方文展人化,民
(1)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 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议和赢 得了政治安定,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不再受战 争之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