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器乐》

合集下载

中国民间器乐之鼓吹乐PPT课件

中国民间器乐之鼓吹乐PPT课件

唢呐
唢呐原是波斯(现伊朗)、 阿拉伯的乐器,唢呐两个字就 是波斯名surnā的音译。流传在 各地的唢呐有大有小,有的粗 犷、有的柔和,种类很多。唢 呐的音量很大,出音高亢有力, 适宜和锣鼓结合,或与整个乐 队抗衡,表现热烈的气氛、雄 伟的气魄以及欢乐的场面等等, 在乐队中非常突出。


埙在“八音”中分 属“土”。各时期的埙 形态不完全相同,有橄 榄形、圆形、椭圆形、 鱼形等。主要用于历代 雅乐,民间也有流传。

目前,我国民族乐队的乐器按演奏方法及 音响效果划分为四大类:
1. 吹管乐器:笛子、箫、笙、唢呐、管子等; 2. 拉弦乐器:板胡、二胡、高胡、中胡等; 3. 弹拔乐器:扬琴、柳琴、琵琶、阮、三弦、 筝等; 4. 打击乐器:鼓、板、钹、云锣、大锣等。
鼓吹乐
是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合奏形式为主的 汉族传统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曾形成为重要的 乐种。其初常用鼓、角、箫(排箫)、笳等乐器, 鲁西南间鼓吹乐。俗称“鼓乐”。山东鼓吹 乐分布很广,几乎遍及全省,其中尤以流传于山 东西南部菏泽、济宁地区的鼓吹乐,是山东鼓吹 乐中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在中国享有 “唢呐之乡”的盛誉。
执教者:李钱代
云 锣
梆子

堂鼓
说一说
这是什么乐器,你对他了解多 少? 这件乐器的音色特点?
中国乐器简介

我国民族乐器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 原始社会已陆续出现了打击乐磬、鼓、钟。 历史记载,在周代就有民族乐器近七十多 种,并按其制作材料分成八类,叫做八音,即: 金、石、土、木、革、丝、竹、匏。
筚篥(管子)

管子古代称为“筚 篥”。公元四世纪由龟 兹(新疆库车一带)传 入内地。管子音色深沉、 悲凉,所奏乐曲常有如 泣如诉之感。

中外器乐作品曲例

中外器乐作品曲例

以下是一些中外著名的器乐作品曲例:
1、中国器乐作品:
•《二泉映月》(二胡独奏曲):由华彦钧创作,此曲旋律深邃,情感丰富,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

•《春江花月夜》(琵琶曲):由陈彦茎创作,此曲描绘了春天江上夜晚的景色,富有诗情画意。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由何占豪、陈钢创作,此曲以中国传统故事《梁祝》为题材,旋律
优美动人,被誉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2、外国器乐作品:
•《命运交响曲》(贝多芬):第一乐章充满力量和紧张度,经常被用于激励人心。

•《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轻快活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欢乐颂》(贝多芬):在《命运交响曲》的末乐章中出现,给人以希望和喜悦的感觉。

•《爱之梦》(李斯特):表达深深的爱情情感。

•《月光》(德彪西):给人以宁静、梦幻的感觉。

中国器乐赏析

中国器乐赏析

中国器乐赏析
中国器乐作品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音乐的精髓,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几首经典的中国器乐作品赏析:
1.《二泉映月》:作曲家为古琴演奏家傅聪。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月亮的赞美和思念。

曲子以缓慢的旋律开头,逐渐加快节奏,达到高潮,然后再慢慢地结束。

整首曲子旋律优美、简洁,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和精神。

2.《梅花三弄》:作曲家为明代琴师姚履仁。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梅花的赞美。

曲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表现了梅花的形态、花香和花意。

整首曲子旋律简洁、清新,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追求。

3.《大鼓打碗》:作曲家为清代民间艺人。

这首曲子以大鼓和碗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曲子以激烈的鼓点和碗声开头,逐渐加快节奏,达到高潮,然后再慢慢地结束。

整首曲子节奏明快、热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豪迈和热情。

4.《广陵散》:作曲家为唐代琴师吕洞宾。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广陵的赞美。

曲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表现了广陵的山水、人文和风情。

整首曲子旋律婉转、悠扬,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以上这些中国器乐作品都是经典之作,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了中国
古代文化和音乐的精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值得广大音乐爱好者欣赏和品味。

【国乐飘香】中国器乐名家名曲(一) - 《阳关三叠》

【国乐飘香】中国器乐名家名曲(一) - 《阳关三叠》

【国乐飘香】中國器樂名家名曲(一) - 《阳关三叠》
专辑中文名: 阳关三叠
专辑英文名: Parting In Yangguan
艺术家: 群星
音乐类型: 民乐
资源格式: APE
版本: [百利唱片BCD90027]中國器樂名家名曲(一)
出版发行:香港百利唱片有限公司
唱片编号:BCD90027
监制:刘丽娟
录音:胡桃源
责任编辑:陈耀明
发行时间: 1990年
地区: 香港专辑介绍:1990年,香港百利唱片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國器樂名家名曲》系列CD共有四輯,这是第一辑。

收录了任同祥、陸春齡、俞遜發和閔惠芬演奏的民乐名曲《百鳥朝鳳》、《鷓鴣飛》、《行街》、《小放牛》、《聽松》等共计十一首。

名家名曲,演绎录音俱佳,堪称民族音乐的典范。

专辑曲目: 01. 百鳥朝鳳(嗩吶: 任同祥)
[0:07:46.40]
02. 山坡羊(嗩吶: 任同祥) [0:03:50.20]
03. 漢江春早(嗩吶: 任同祥) [0:04:22.72]
04. 鷓鴣飛(笛子: 陸春齡) [0:05:08.70]
05. 行街(笛子: 陸春齡) [0:07:05.48]
06. 喜相逢(笛子: 俞遜發) [0:03:20.65]
07. 佛上殿(笛子: 俞遜發) [0:05:23.40]
08. 小放牛(笛子: 俞遜發) [0:04:10.22]
09. 懷鄉行(二胡: 閔惠芬) [0:06:24.03]
10. 聽松(二胡: 閔惠芬) [0:03:31.05]
11. 陽關三疊(二胡: 閔惠芬) [0:05:03.20]。

中国器乐

中国器乐

一 中国民族器乐
名作欣赏 《二泉映月》
随后它贯穿全曲,在各段落中引申展开、 回旋跌宕,使整支乐曲在深沉而优美的旋律中 始终充满着汹涌翻滚的激情,似乎阿炳正以一 种难以自制的忧伤而悲愤的心情倾诉着自己的 种种苦难与遭遇。乐曲主题通过句幅的扩充与 缩减及旋律音区上的升降变化而产生五次变奏, 将感情的倾诉层层深化,把阿炳由沉思而忧伤,
一 中国民族器乐
名作欣赏 《十面埋伏》
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 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 其感人如此。”《十面埋伏》全曲分十三个 段落,即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 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 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和得胜回营。
一 中国民族器乐
名作欣赏 《十面埋伏》
二 中国民族器乐合奏作品
名作欣赏 《梁祝》
1959 年5 月27 日,由何占豪、陈刚作 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 院首次公演,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这支 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 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
二 中国民族器乐合奏作品
名作欣赏 《梁祝》
《梁祝》的乐曲结构为奏鸣曲式,从民 间故事《梁祝》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 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 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 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 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 特色。
一 中国民族器乐
名作欣赏 《春到湘江》
《春到湘江》是宁保生先生1976 年创作 的竹笛名曲,另有古筝演奏家王中山根据其 改编的古筝曲。自问世以来,就以其鲜明的 湖南花鼓音乐特色,时而激情如火,时而流 畅清雅的旋律,引起了全国广大笛子演奏者 的热烈反响,并受到了笛子爱好者的特殊青 睐。

《音乐基础理论与欣赏(下册)》第四部分 第三章 中国民族器乐

《音乐基础理论与欣赏(下册)》第四部分 第三章 中国民族器乐
第一节 概 述
一、我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特征
中国的民族器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骨哨(距今约 6900 余年)、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距今约六七千年)等,是目前所知中国最 早的乐器;甲骨文中有关鼓、磬、龠(yuè)等的记载,可能也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乐器。
我国艺术发展的综合性特征,在器乐历史上也有体现。远古时的艺术就是由歌、舞、乐 三者相结合的。从“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到隋唐的乐舞,从周代的 “琴歌”、汉魏时代的“相和歌”到明清“说唱艺术”的繁荣,都说明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 与姊妹艺术血肉相连,往往是在综合性的艺术中相互依承、共同发展的。
第二节 吹奏类器乐
二、唢呐 (一)唢呐简介
唢呐古又称琐嘹、琐奈、苏尔奈,原是波 斯乐器,明代以前传入中国,先为军中之乐, 后入民间。
唢呐由双簧哨子(芦苇制成)、蕊子(铜 质)、杆子(木质圆椎体,共 8 个音孔,前7 后 1)和铜碗(喇叭形)4 部分组成,竖吹, 有大小不同的规格。
唢呐音量大,音色明亮、粗犷,热衷于表 现热烈奔放的场面和兴奋、欢快的情趣。
第一节 概 述
三、我国民族器乐音乐结构 (一)单曲体
单曲体,包括单一重复体和变奏体两种。 前者如昆剧吹打乐《小开门》、浙江吹打乐 (温州)《大开门》、《一枝花》等。后者 如笛子独奏曲《喜相逢》《五梆子》,京胡 独奏曲《柳青娘翻七调》《五子开门》等。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节 概 述三、我国民族器乐音乐结构 (二)联曲体
第一节 概 述
二、我国民族器乐的分类与乐种 (二)民族器乐分类
1. 独奏器乐
独奏器乐按所奏乐器分类。上述四类乐器中,前三类乐器大多可作独奏乐器(独奏器 乐将在后面详细介绍)。一部分打击乐器也可独奏,但需较高的表演技巧,多数用于合奏。

中国器乐的形式

中国器乐的形式

中国器乐的形式
中国器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在中国器乐中,有许多经典的乐器和曲目,这些乐器和曲目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笛子是中国传统器乐中的代表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竹笛。

笛子有着清新、婉转的音色,常用于演奏民间小调和山水田园曲调。

笛子的演奏方式也非常灵活,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与其它乐器合奏。

另一个重要的乐器是琵琶,它是一种弹拨乐器,有着悠扬、动听的音色。

琵琶可以演奏各种不同的曲目,如古典曲目、民间音乐以及现代音乐等。

琵琶也常常与其它乐器合奏,如二胡、古筝等。

二胡是中国传统器乐中的代表之一,以其悠扬的音色和强烈的情感表达而闻名。

二胡的演奏方式灵活多变,可以演奏各种不同的曲目,如高亢的戏曲唱腔、婉转的山水田园曲调等。

二胡也常与其它乐器合奏,如琵琶、古筝等。

古筝是中国传统器乐中的代表之一,有着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

古筝可以演奏各种不同的曲目,如山水田园曲调、古典曲目等。

古筝的演奏方式也非常灵活,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与其它乐器合奏。

除了以上几种乐器外,中国传统器乐中还有许多其它的乐器,如笙、洞箫、扬琴等。

每种乐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代表
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精神。

中国器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在中国器乐中,有许多经典的乐器和曲目,这些乐器和曲目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通过学习和欣赏中国器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李晴 中国器乐作品赏析 13周

李晴 中国器乐作品赏析 13周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中国器乐作品赏析第九章授课人:李晴专业班级:13汉语国际教育学号:1310124021 授课类型集体课授课时间2013年 5月19日第13 周星期一第 5节【授课章节】第九章【教学目的】了解中国乐器历史来源及其当今的地位,传承传统乐器,发展中国乐器。

【教学重点】介绍中国各具代表的乐器及其音色【教学难点】辨别乐器及其音色【教学手段】结合视听资料,讲授课程。

【教学作业】复习本课所学。

【教学内容】(—)中国器乐介绍区分器乐与乐器两个概念举例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帮助区分。

对乐器的界定,音乐界和乐器学界有不同看法。

1、弹拨乐器中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1)介绍扬琴的历史由来以及它的演奏工具琴竹。

(2)中阮,介绍其由琵琶衍变,讲述汉武年间乌苏孙公主与阮的故事,增加趣味性,观看《恋爱通告》。

(3)琵琶,介绍由其衍变的乐器,介绍《琵琶行》与琵琶相关的诗句,提问学生。

欣赏琵琶独奏《十面埋伏》。

(4)古琴与古筝,通过图片先做简单的外形区分,再介绍各音色上、产生时代的不同,欣赏古筝名曲独奏《高山流水》、古琴名曲《潇湘水云》。

叙述高山流水的故事。

(4)箜篌,古代箜篌的分类以及现今保存在日本奈良的残件唐朝漆箜篌和螺箜篌,现今使用的双排弦箜篌,雁柱箜篌。

(观看《恋爱通告》)2、打击乐器总述打击乐器(1)长鼓,分为朝鲜族长鼓和瑶族长鼓,并联系贺州当地的瑶族长鼓舞。

(2)堂鼓,基本的介绍。

(3)铜鼓,联系铜鼓在广西的发展及其代表地方铜鼓。

(4)大锣,主要用途,在交响乐队的地位。

3、拉弦乐器总述拉弦乐器(1)二胡,介绍其演奏工具“弓子发”,及发音器的制作材料,由奚琴发展而来。

(2)马头琴,其名字由来,是蒙古族特色乐器,欣赏马头琴演奏《万马奔腾》。

(3)京胡,其别名“二鼓子”,用于京剧伴奏,京胡与京剧的发展关系。

(4)板胡,用于梆子腔戏曲,主要流行地。

4、吹奏乐器总述吹奏乐器。

(1)芦笙,苗族特色乐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變奏手法展衍。主題共分兩個部分, 首部分 (mm1-5) 在低音區進行,表

現柔和舒緩,第二部分的旋律

(mm5-11) 漸次提升至高音區,略帶 激蕩。主題變奏五次,期間升降浮

沉, 交替出現, 體現了中國哲學

“一陰一陽之謂道”的美學原則。 (低音區-陰,高音區-陽)
笛子音樂
笛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的
曲 大曲則綜合文曲、武曲的表現手法和 風格,例如《陽春白雪》、《燈月交 輝》等。
琵 武曲《十面埋伏》

清代出版的《十面埋伏》和《霸

王卸甲》的前身是明代的琵琶曲 《楚漢》。樂曲描寫楚漢戰爭垓

下決戰的情景。

《十面埋伏》可分為三個部份:

序部為「列營」 接著的是第一
部份描寫戰爭的準備,包括
中國器樂 講授:吳俊凱博士
琵琶音樂

琵琶
以演奏手法得名的樂器。琵琶本

作「批把」 ,向前彈出稱做琵,
沿
向后挑進稱做琶。

秦時有長柄、直頸、皮面圓形音

箱的琵琶,稱為「秦漢子」 ,後 發展為阮咸。 「秦漢子」和阮咸
均屬直項琵琶。
東晉時期,有一種梨形音箱、曲
頸、四柱(今謂相或品)、四弦,
用撥子演奏的彈弦樂器由西域傳
1920年代至1950是二胡獨奏曲目發
展的奠基時期,有劉天華(1895-
1932) 創作的十首二胡曲包括《病中
吟》、 《空山鳥語》、《良宵》、

《光明行》等。另外有阿炳,華彥

鈞(1893—1950)的《二泉映月》、 《聽松》、《寒春風曲》三首二胡

作品。

《二泉映月》
二Leabharlann 《二泉映月》共分六段,樂曲運用
現今的笛大致分為梆笛與曲笛兩大 類。


梆笛
梆笛用於北方梆子戲的伴奏,笛身

細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著

重於舌上技巧的運用,在演奏上表 現了濃厚的地方色彩,著名笛子演

奏家有馮子存,他所演奏的北方樂
曲有《五梆子》、《喜相逢》等。
曲笛

曲笛用於南方崑曲等戲曲的伴奏,

管身粗而長,音色淳厚、圓潤、講 究運氣的綿長,力度變化細緻,常

採用先放後收,一音三韻,悠揚委

婉,具有濃厚的江南韻味。著名笛 子演奏家有陸春齡,他所演奏的南

方樂曲有《鷓鴣飛》、《小放牛》
等。
梆笛曲目-《五梆子》

《五梆子》是北方流行的器樂曲牌

馮子存的以傳統的重覆片變奏手法 改編和演奏樂曲,將曲牌作了四次

的變奏。在氣息運用上較猛,並採

用了急促跳躍的舌打音,強有力的 垛音,花舌音等特殊技巧。
二胡雖然是很多樂種的主要的伴奏 和合奏樂器, 作為獨奏樂器還是二 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發展。

這個新發展,當是劉天華將國樂現

代化的成果,如應用西洋音樂的專 業演奏法,記譜和讀譜方式與及

“Studio teaching” 的教學方式,亦

即改變了以往以口傳心授為主的傳 統學習方法。
今天西洋古典樂的教學方式、記譜 演奏原則,已成為新時代普遍學習、 演奏國樂(中樂)的形式。
記譜
明、清兩代和民初用工尺譜。

右手常用的技巧有:彈、挑、雙彈、

雙挑、滾、摭、分、掃、輪、半輪等。

左手則有吟、推、打、帶、注、泛音

等技巧。


除此之外還有雙音與和弦等演 奏技巧。

傳統琵琶曲可分為文曲、武曲和大曲。


文曲着重寫意,例如《夕陽簫鼓》 、 《青蓮樂府》等。


武曲着重寫實/敘事,例如《十面埋 伏》、《霸王卸甲》等。

沿

二十世紀後期,增至六相二十三
品或六相二十四品,按十二平均

律排列,用鋼絲弦並普遍用假甲 演奏,增大演奏音量。

沿

合奏
中國音樂有多個樂種使用琵琶於

合奏中如福建南音之南琶(唐宋曲

項琵琶的遺制)、潮州弦詩之潮州 琵琶等。

獨奏

至於獨奏方面,曲目和演奏手法 是源自明、清兩代的發展。

入,因其頭部向後彎曲,故名曲

項琵琶。曲項琵琶的發展在唐代 盛極一時。
沿
到了明、清兩代,琵琶有新的發

展,在形制上,融合直項琵琶和 曲項琵琶的構造,不用撥子演奏,
用右手彈撥。今天的通用的琵琶
的形制便是源自明、清兩代的格
式。
清代的琵琶為四相十三品 ,按七
律排列,用絲弦和真甲演奏,音

色細膩調和。
「吹打」 、 「點將」、「排
陣」、 「走隊」 。
武曲《十面埋伏》
第二部份描寫戰爭過程,包括「埋伏」、
「小戰」、「大戰」三段。當中運用推

拼雙弦的技法,描寫兩軍對陣、撕殺戰
鬥場景。

埋 伏
第三部份描寫項王戰敗,漢軍的勝利,
包括「項王敗陣」 、「烏江自刎」兩
段。
尾部包括「眾軍奏凱」、「諸將爭 功」 、「得勝回營」三段。


曲笛曲目-《鷓鴣飛》

《鷓鴣飛》是流傳江南的民間樂曲,

後來有陸春齡、趙松庭改編為笛子 獨奏曲。他們均應用傳統器樂的放

慢加花方法演奏樂曲。樂曲可分為

兩段,首段用慢板,後段用快板。 樂曲中多應用笛子上的「倚音」、

「顫音」等技術,在氣息運用上要

求飽滿均勻,少用吐音斷奏,風格 悠揚委婉。
二胡音樂
二胡是胡琴類樂器最流行的一種。表 現力強尤其擅奏聲腔性的旋律。二胡 主要部分有琴桿、琴軫、琴筒、琴托、 千斤、蛇皮、琴碼、琴弓。

胡琴由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樂器「奚琴」 發展演變而成。再經宋、元兩代的蒙

古人的傳播和運用而逐漸普遍起來。
明代的胡琴形制與今天的二胡已很相 近。隨明、清兩代的戲曲、說唱音樂、 民間樂種的發展,胡琴成為流行的主 要伴奏和主奏樂器。
出土的骨笛,至於今天的竹笛起源,
說法不一,但和漢代使用的「橫吹」
最有關係。到了唐、宋時期,橫吹
的竹笛稱為「橫吹」或「橫笛」 ,

而豎吹的簫稱為「尺八」、「簫

管」、「豎笛」等。
笛子雖然在其延綿的歷史和發展中, 成為民間器樂、戲曲等樂種的重要 的伴奏和合奏樂器, 不過,作為獨 奏樂器還是二十世紀的發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