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矫正记录表
儿童行为矫正:行为

案例一:2002年2月23日下午2时,清华大学电机系四年级某大学生将硫酸泼向北京动物园的两只黑熊,之后,该学生表情平静地国着熊山护墙转了1分钟不慌不忙离去,最后被动物园里的工作人员抓获,扭送公安局。
在当年的1月29日,他已经尝试过一次。
案例二:天津市某一17岁高一男生不堪忍受自己成绩下滑,忽然在家发了疯似的大喊大叫,边哭边抄趁凳子对着电视机施,口中时而骂自己没用,时而又对鬲中的学习生活大骂不已,而后干脆.扔了凳子,直扑向柜子并举起双■手猛砸,把玻璃全部施碎。
虽然双手满是鲜血,但却丝毫不感觉到疼痛。
对于以上二个案例中所叙述的行为,大多数读者都会出现他们行为'‘不正常”的想法。
确实,这二位主人公的行为在常人眼里是难以理解的。
为何他们会表现出这样奇怪的行为,怎么来帮助他们调整?这是我们最容易发出的疑问。
一、行为的界定众所周知,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种种表现,从简单的本能反应,如咳嗽、打喷嚏,到较为复杂的获得性技能,如刷牙、洗脸、读书、写字,直至高级的智能活动,如从事科学实验或创造发明等,无一不是行为。
可见行为是一个涵义十分广泛的概念。
根据一般可接受的心理学泄义来看,行为是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名词,但也是最难以界说的一个名词。
按照不同的观点,“行为” 一词大致有四个不同的涵义:1.传统行为论者如华生(J. B. Watson, 1878-1958)与斯金纳(B. F. Skinner, 1904-1990) 将行为界定为可以观察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内隐性的心理结构、意识过程以及记忆、心像等,都不被作为心理学研究的行为。
他们认为行为不同于意识,意识是内隐的,而行为是裸露的。
人类的所有行为,尽管性质不同,内容各异,形式也多变,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它们都是外显的,可观察的,就是说,凡是可以构成行为的,一般都能让人看得见,也能为人所记录和测量。
传统行为论者还强调,有机体的任何行为都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的,可以说,没有环境刺激就不可能有行为的出现。
儿童行为矫正案例解决[方案]
![儿童行为矫正案例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c50f3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12.png)
儿童行为矫正案例解决[方案]案例1:小瑞和小兰是幼儿园里4岁小孩。
老师很喜欢她们。
但每天早晨都又哭又闹,老师千方百计哄她们,安抚她们,都无效。
先使用负强化的方法,消退小瑞和小兰的哭闹行为,当她们的哭闹行为有所减退的时候再使用正强化的方法来使她们不哭闹的行为得到强化。
以此来让小瑞和小兰改正早晨又哭又闹的行为。
负强化的方法的是对于小瑞和小兰的行为不予理睬。
负强化的作用是:去掉一个坏刺激。
为引发所希望的行为模式,运用减少或停止惩罚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保持下来。
幼儿园的老师都很喜欢小瑞和小兰,而又当小瑞和小兰哭闹的时候老师千方百计的哄她们,安抚她们的行为使她们产生成就感,并以此来吸引老师的注意力。
在这种方法取得成效的时候,就每天都用哭闹的行为方式来吸引老师的注意。
而针对这样的心理,采用的方法则是负强化,对于这样的行为不予理睬,让小瑞和小兰意识到这样的哭闹行为不会引起来老师的注意,久而久之就不会再出现哭闹的行为。
当哭闹行为减退的时候采用正强化的方法,采用表扬的方式对小瑞和小兰的行为给予正向的肯定,并让其他小朋友向其学习。
正强化的作用:给予一个好刺激。
为了能建立一个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保持下来。
当小瑞和小兰意识到早晨不哭闹的时候,同样会得到老师的关注而且还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并让其他小朋友向她们学习,这样小瑞和小兰就会把早晨哭闹的行为改正。
案例2:于超今年已经7岁,就读小学一年级,是一个自闭症儿童。
他容易发脾气,有饮食及睡眠方面的问题,一直困扰老师。
尤其是午睡时间,都不肯按时上床睡觉,每次都想尽办法拖延,往往弄得老师筋疲力尽。
一天如同往日一样,又闹别扭不睡,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吵累了,竟然坐在地板上睡着了。
老师见状把他抱起来,刹那间于超睁开眼睛。
老师小心的说:“老师抱你上床睡觉。
”奇怪的是,于超有点默认接受,没像以往那样难缠,当老师把他抱到床铺后,于超安然入睡。
幼儿园个别幼儿跟踪记录表

幼儿园个别幼儿跟踪记录表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幼儿的表现不能横向与其他幼儿相比,而应该是纵向与之前的自己相比,个别幼儿跟踪记录表是看幼儿进步的重要表现,也是教师正确引导幼儿的一个依据,以下是我整理的小班幼儿个别幼儿跟踪记录表,欢迎阅读,关注我,浏览更多免费资源。
个别幼儿跟踪记录表(1)班级小一班幼儿姓名蒋萌萌性别女情况分析:我班的蒋萌萌是一个比较活泼的女孩子,但是她的的行为却令人头疼:常常骂人、动手打人。
在和其她孩子的交往中,只要一发生矛盾,她就用打人的方式来解决。
蒋萌萌小朋友脾气非常倔强,对老师的批评从不理睬,有时还会哭,情绪极为不稳定。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散漫,不遵守常规。
平时多是妈妈带蒋萌萌。
她爸爸因为工作忙,与她接触较少,但是对她管教颇严,所以蒋萌萌很怕爸爸。
但另一方面,蒋萌萌和爷爷奶奶同住,隔辈又特别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从不控制孩子的行为,让其为所欲为,以致养成孩子独占、独霸的习惯。
到了幼儿园也表现的很松散、不遵守常规、随意地攻击别人的不良行为。
培养目标:1、纠正其无缘无故的攻击性行为。
2、改正其多动、自控能力差的毛病。
3、培养其不骂人、不打架,做个真正有礼貌、讲文明的好孩子。
4、上课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发言,不开小差,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5、热爱老师、同伴,爱护玩具,能和同伴和睦友好地相处。
最终评价:经过一学期的教育与鼓励,蒋萌萌小朋友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现在她不再无缘无故地打人、骂人了,有时也能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玩游戏了。
她在自控能力方面也有了些提高,在学习活动中,她能倾听老师和同伴讲话了,有时虽然还会与同伴讲讲话,但只要老师一提醒,她会马上停下来听老师讲话。
她的改变给我们两位老师带来了信心,我们还会继续努力,让每位孩子在各方都有所进步。
个别幼儿跟踪记录表(2)第()(1)()阶段计划: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教育策略。
观察内容:人际交往观察要点:观察幼儿与同伴交往时的表现。
卫健委《0~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261项指标测异常

卫健委《0~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261项指标测异常本量表适合未满7周岁的孩子使用,通过量表可以计算出不同月龄阶段孩子的发育商,更精准地了解到孩子的发育情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既是养育者,又是主评人,结果很容易出现偏差。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0~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
本量表非常详细地描述了每个月龄段孩子所需具备的能力,对于家长或老师来说,是一个易懂且权威的参考。
本量表共包含261个指标,覆盖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5方面的内容。
家长与老师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人,对于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比较了解,通过本量表,孩子的能力数据化,家长和老师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看到优势与不足。
评估前一定要了解的事本标准适用于0岁~6岁(未满7周岁)儿童发育行为水平的评估,是评估儿童发育行为水平的诊断量表。
01必须了解的词1、能区attribute量表测定的领域,本量表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能力和社会行为五个能区。
其中大运动能区指身体的姿势、头的平衡,以及坐、爬、立、走、跑、跳的能力;精细动作能区指使用手指的能力;语言能区指理解语言和语言的表达能力;适应能力能区指儿童对其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作出反应和适应的能力;社会行为能区指对周围人们的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2、智力年龄mental age;MA智龄、心理年龄。
反映儿童智力水平高低的指标。
注:在编制的量表中,按年龄分组编制测查项目,若被试者通过3岁的测查项目,就表示他使用该量表测查的智力年龄为3岁。
3、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用来衡量儿童心智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是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对儿童发育情况进行衡量。
计算方式:图片02评估内容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能力和社会行为5个能区,用于测查儿童发育行为状况,评估其发育程度。
每个月龄组8~10个测查项目,共计261个测查项目。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10篇汇编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10篇汇编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一)案例介绍某男孩,独生子,6周岁,非常好动,上课时根本不注意听,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作,要么逗周围的小朋友说话,只有在教师斥责时才稍稍收敛一下,很快又会再犯。
根据老师的回忆,之前有其他大学心理系同学到班上做团体心理辅导,在辅导中,这个男孩表现得比较霸道,常常跟其他其他同学抢玩具,难以协调他跟别的其他同学合作, 玩建构游戏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很认真的用积木塑料构建房子、桥等各种建筑,他跑到另一个小朋友那桌面前,看了一下,迅速地从他们搭好的房子中拿走两块拱形的积木。
这时,另一个小朋友喊了起来:“快放下,是我们的。
”可他没理会,就往自己的桌子走去。
这时,另一个小朋友一把抓住他的衣服,他一转身拿起积木就向另一个小朋友的头上砸去,嘴里还喊着:“打死你!”这时别桌的小朋友纷纷退开,好像知道他要打人的样子。
像这样的问题他发生过许多次。
一些小朋友因为他经常打人,不喜欢跟他玩。
根据老师的反映,这个男孩在平时表现还好,但是一旦碰到有竞争的游戏或者没法平均分配的东西时,就会表现得很有倾略性,以打、踢、推、咬等方式攻击其他其他同学来占得优势或者抢夺玩具。
我和这名男孩接触的时候'他表现得比较高兴'愿意拿东西和我分享,也缠着我和他一起玩,但是还是表现了比较强的好动性和控制性,要求我按照他的方式玩,一旦我没达到他的要求或者和他意见向左的时候,就会出言顶撞甚至言语威胁,让我比较惊讶。
在家庭访谈中得知,这名男孩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半个月回家一次,所以管教的任务主要落在他妈妈身上。
男孩的妈妈说,因为是年纪很大了才得到这个孩子,所以在孩子四岁前对其很纵容,不管合理不合理总是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使得这位男孩从小就非常霸道,无法无天,常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发脾气摔东西。
后来男孩的妈妈听说别人的小孩小时候呗这么娇惯,后来在外面偷钱被人抓住打残废了,心里很慌张,怕自己的小孩以后也会变坏,于是管教变得非常严厉,对他提出的要求合理还是会尽量满足,但是对于他的不合理要求,就会置之不理,对他的一些过激行为,会加以严厉责骂甚至体罚。
小班幼儿不良行为矫治记录表

小班幼儿不良行为矫治记录表
班级
小一班
幼儿姓名
刘xx
记录人
李老师
观察教师
李老师
观察时间
2022.2.17
观察地点
室内
不良行为
幼儿有挑食现象,自理能力差。
具体表现
午餐时,该幼儿不肯吃一点蔬菜,绿色都不吃。
与家长交流
2022年2月17日下午,李老师在晚上放学时单独和刘xx母亲进行了交流;其母亲反映刘xx在家也是有这样行为,老师要求家长要配合,加强饮食健康教育。
1.不断提醒:“杨x小朋友要注意听讲啊”。
2.不断鼓励:“杨x小朋友坐得真好”。
3.不断奖励。有进步,教师及时奖励小红花。
矫正效果
1.好动现象有好转。
2.注意力有所集中。
小班幼儿不良行为矫治记录表
班级
小三班
幼儿姓名
胡xx
记录人
胡老师
观察教师
胡老师
观察时间
2022.2.18
观察地点
室内
不良行为
上课精神不集中,伴有一些小动作(如:抠鼻子等)
具体表现
在室内上课时,游戏时,注意力不集中,伴有抠鼻子小动作。
与家长交流
2022年2月18日下午,胡老师单独和胡xx父亲进行了交流;其父亲反映其在家也好动现象,家长愿意配合老师,加强教育和引导。
实施矫正措施
1.不断提醒:“胡xx小朋友不要抠鼻子啊”。
2.不断鼓励:“胡xx小朋友今天没有做小动作,表扬。”
观察时间
2022.2.18
观察地点
室内
不良行为
幼儿有爱哭的习惯。
具体表现
在室内游戏时,小朋友没有和她一起玩,便大哭起来;做操时,没有站在第一个,就哭起来;等。
儿童行为矫正行为图表绘制

行为图表绘制行为改变的人们非常认真地定义目标行为,然后对行为进行直接的观察和记录。
这样就可以证明实施行为改变程序的时候行为是否真的改变了。
在行为改变技术中用来记录行为改变的基本工具就是图表。
图表是一段时间内某个行为发生情况的视觉呈现。
目标行为的发生被记录下来以后,在数据表上或应用其他方法记录下的信息就被转移到图表上。
图表是观看行为发生情况的有效方法,因为它显示出了很多行为观察阶段的记录结果。
我们使用图表确定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行为的水平,这样,就可以证明治疗期间行为的改变,并做出关于继续治疗的决定。
使用图表使得比较治疗前、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的行为水平更为容易,因为行为的水平在图表中被形象地展现出来以供比较。
例如,在图1—5中,很容易看出来在治疗(竞争性反应)期间行为的频率比治疗前(基线)要低得多。
这个图表来自一个学生的自我管理计划,她的目标行为是在学习时用牙齿咬嘴。
每次这个行为发生时,她就在一张数据表上做记录。
在没有实行任何治疗的情况下(基线),她对这个行为记录了10 天,之后她开始施行行为改变计划。
在计划中,她使用了一种叫做竞争性反应(用一个与咬嘴完全不相容的行为中断每次咬嘴行为的发生)的方法,帮助自己控制这种咬嘴的行为。
在使用了这种竞争性反应的治疗方法之后,她继续记录了20天。
然后她又分别在1周以后、5 周以后、10周以后和20周以后四次对这个行为进行了记录,治疗结束后这个很长的时间阶段被称为追踪阶段。
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咬嘴的行为(如这个学生所记录的)在该学生施行治疗时大量减少了。
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施行治疗20周以后,这个行为继续在较低的水平上发生。
图1-5咬嘴行为的发生频率一、图表的组成部分在标准的行为改变图上,需要绘制时间和行为两个变量。
图表上的每个数据点都提供两条信息:行为是何时被记录下来的以及那个时点的行为水平。
时间由横轴(又称x轴或横坐标)来显示,行为的水平则由纵轴体现(又称y轴或纵坐标)。
幼儿不良行为矫正记录表案例

正
措
施
1,引导幼儿了解蔬菜的营养,知道吃蔬菜的好处。
2.培养孩子不挑食的好习惯。
效
果
1.和家长取得联系,达成一致,共同引导她不挑食。
2.在园内让她向表现好的幼儿学习,多鼓励他,跟她讲道理,共同教育她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幼儿不良行为矫正记录表案例
观察对象
年龄
所在班级
观察地点
观察日期
观察内容
幼儿挑食原因
观察者
观
察
行
为
描
述
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在部分幼儿吃完午餐后,XXX小朋友却坐在位置上不动,她将碗里的荤菜都吃完后,蔬菜一点也不吃。在请她吃蔬菜时,她将蔬菜放入口中后,产生了恶心的反应。
行
为பைடு நூலகம்
分
析
小朋友可能在家家长比较宠,她说不喜欢吃。家长可能就随便她,也不要求她吃。久而久之,她就养成了挑食的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 性别: 年龄: 班级: 时间:
项目
分类
目标
行为
问题行为
观察时间
矫正
方法
观察者
持续时间
发生次数
生活
方式
作息
进餐
课外活动
社会
适应
师生关系
同学关系
亲子关系
社会关系
学习
方式
主动学习
被动学习
学习障碍
注:本表仅供本校使用,版权归洛阳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所有。
(1)目标行为按正负向记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目标行为严重程度记录:1轻度 2中度 3重度
(3)观察时间不少于10分钟,可分阶段进行
(4)矫正目的:筛查问题行为取向,帮助特殊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