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学案及练习题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学案及练习题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案【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学习重点:二战的战争性质、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学习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浅尝试】(自主阅读课文,依据提纲,读课本,找答案,填空题把答案写在提纲上,问答题答案在课本上标出。

)一、慕尼黑阴谋1.希特勒上台后大肆扩张,在吞并(国)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

2. 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等地割让给德国。

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

3.西方大国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

因此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以牺牲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慕尼黑阴谋把这种政策推向顶峰。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4.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间,德国军队对发动突然袭击。

英法对德国宣战。

5.1940年四、五月,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国在内的西欧和许多国家,国也遭到轰炸。

在此期间,(国)也加入德国一方参战。

6. 1941年6月,德军发动了对的侵略战争。

苏联军民在的领导下,英勇抗击侵略者,使德军占领的企图没能得逞。

7. 年12月7日凌晨,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第二天,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深探究】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大国实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其主要目的和实质是什么?产生了哪些恶劣影响?【知识梳理】(动动脑,忆一忆,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率。

)1.慕尼黑阴谋---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2. 二战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侵波兰,3.扩大:1940年4--5月德军占领法国、空袭英国伦敦4.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军苏联,在斯大林带领下,莫斯科保卫战成功5.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珍珠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巩固拓展作业】班级姓名等级1.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18-19版: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创新设计)

18-19版: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创新设计)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史论归纳】 1.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
(1)法国政府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缺乏同法西斯德国作战的 思想和军事准备。 (2)军事思想保守,沉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凡尔登要塞防 御的胜利,对坦克等机械化部队的作战能力认识不足。 (3)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落后,战争过程中军事指挥失当。 (4)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给 欧 洲 各 国 带 来 的 巨 大 灾 难 , 在 人 们 心 理上投下了可怕的阴影,和平主义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思潮, 法国自上而下忽视国防建设。
进攻。 2.过程:德军在战争中使用了所谓“ 闪电战 ”的新战术。
华沙于9月底沦陷。占领波兰后,希特勒随即将战争重 心转到西线,打击德国的宿敌 法国 。 3.影响:1939年9月3日, 英法 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全面爆发。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深度点拨] “西线无战事”是绥靖政策在战时的体现。英法 企图以妥协退让来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同时企图祸水东引, 使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两败俱伤。苏联用军事行动扩展疆界的 大国沙文主义行为,损害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形象。
主题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史料探究】 史料一 德军约德尔将军战后在纽伦堡法庭上追溯往事时说: “如果说我们没有在1939年崩溃,那仅仅是由于在波兰战役 期间,英法两国将近110个师在西线对德国的23个师完全按 兵不动的缘故。”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史料二 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 是用上帝所能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 上和空中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 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 去争取胜利…… 我没有别的,我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案(记忆清单+分层训练)(2024年)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案(记忆清单+分层训练)(2024年)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二战爆发: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法西斯上台,步步侵略。

3.加速爆发因素:西方大国采取绥靖政策。

二、交战双方:轴心国集团VS反法西斯联盟三、主要战场:亚洲战场(中国抗日战争)、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四、主要进程:1.全面爆发:1939年 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

(备注:第一个对外入侵的法西斯国家是:日本,因此: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4月起,德国先后攻占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地。

后轰炸英国,但遭到英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迫使希特勒放弃了进攻英国的计划(不列颠之战)。

3.二战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

苏联军民进行并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备注:中国战场相同战例:1937年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4.二战达到最大规模:1941年,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

5.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①背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步走向联合。

②建立时间、地点: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联合国家宣言》的内容: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③意义: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

6.战争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1943.2,德军投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苏军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7.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原创1: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原创1: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英法海军冒着德军飞机和炮火的 轰击,将33万8千余名英法及其它同盟国士兵从法国北部城 市敦刻尔克撤离,渡过英吉利海峡,保存了实力。
谢谢观看!

无畏首相---丘吉尔
以丘吉尔为代表的政府抵抗决心坚定
■ 我要向下院说:“我没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 劳、眼泪和汗水。”
■ 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我们 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 降!
■ 我们决心要消灭希特勒,肃清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什么 也不能使我们改变这个决心。什么也不能!我们决不谈判!
⑷苏联:趁火打劫,占领东部(东方战线)
二、法国的沦陷 ★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 内部原因: ⑴军事理论落后;消极防守 ⑵长期推行绥靖根政本策原的因恶果 外部原因:
★比较法波两国迅速灭亡 的相似原因,你能得出什 么教训呢?
★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 大国应承担更多的和平与 安全责任
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
(原因一)波兰:
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进攻中的的德国空军和坦克
迎击德军的波兰军队
(原因二)德国: 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闪电战)
实行“闪电战”的德国坦克


概念:集中大量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队,

发动闪电般的突然袭击的一种战争样式。

战术:先用空军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

设施和通讯中心,夺取战场制空权,同时
民心士气 (原因二):
英国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
一家被炸得七零八落的餐馆 英国妇女们响应丘吉尔的号 的门上,“照常营业”的招 召,积极参加各行各业的劳动 。 牌依然在诱惑着顾客。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10、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在苏联战争上与平型关大捷具有相似意义的战役是
A、莫斯科保卫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C、柏林战役D、阿拉曼战役
11、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是A、吞并奥地利B、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C、慕尼黑阴谋D、突袭波兰
12、绥靖政策的实质是A、慕尼黑阴谋B、实行法西斯侵略C、保护自身利益D、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以安抚侵略者
运用历史资料和相关历史地图了解二战的的相关史实,整体系统理解二战及其影响。
方法过程
自读文本、组与组轮读文本、自主独立、小组讨论、质疑争论、小结巩固、达成目标
情感态度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初步认识二战的相关史实,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探寻答案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二战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二战的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进而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8年9月底,德、意、英、法政府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德国的慕尼黑城召开会议。会议过程中,捷克斯洛克的两位代表在德国秘密警察监视下,等待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会议结束,他们被带到会议厅,在协定上签字。英法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但是,张伯伦飞回伦敦后,却站在首相官邸阳台上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
4、1941年6月德军发动对苏战争,苏联军民在领导下,英勇抗击。
5、在二战中,投降德国的大国是。
☆自学后的疑惑
整体感知,将零碎的知识串起来,突出本课学习重点。并对本课线索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助于文本的深入具体的学习。

最新两次世界大战(复习)学案含答案

最新两次世界大战(复习)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历史学案
两次世界大战(复习)
教师寄语:和平来之不易,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课标要求:
1、简述“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4、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5、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 了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6、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复习目标:
1、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点,夯实基础。

2、归纳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提高对史实的理解感悟能力。

复习过程:
归纳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

高中历史必修下 (学案)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下 (学案)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学习目标】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

3.了解雅尔塔体系建立的史实。

4.了解联合国的建立及其宗旨和原则。

【学习重难点】1.法西斯主义、绥靖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2.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与中国地位。

【学习过程】一、基础梳理(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1)“一战”结束后,意、德、日产生了法西斯组织。

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1920年,希特勒组建“纳粹党”,德国法西斯运动开始;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开始。

(2)法西斯主义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3)1929年10月,从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价格狂跌开始,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3.英法实行绥靖政策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进一步鼓励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爆发和扩大]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同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2.[转折和胜利]1942年1月,以美、苏、英、中为首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最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三单元 第4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与结束 学案

最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三单元 第4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与结束 学案

第4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与结束一、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1.莫斯科战役(1)战况①1941年9月底,德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局势紧张。

②1941年12月初,严冬来临,苏军在朱可夫将军指挥下大举反攻,德军后撤。

(2)意义①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②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③大大改善了苏联的政治和国际地位,赢得了美英盟军的支持和援助,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思维点拨莫斯科保卫战是苏德战争前期的大规模战略性战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奠定了基础。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上最为激烈的战役,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具有重大意义。

2.斯大林格勒战役(1)原因①莫斯科战役后,德军在东线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

②为夺取高加索,首先选择了战略要地斯大林格勒。

(2)战况①防御:1942年7月战役开始,德军一度突入市区,苏联军民与德军展开巷战。

②反攻:苏军从南北两侧包围德军,1943年2月德军惨败。

(3)意义①规模: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的战役。

②地位: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根本转折,对于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影响。

思维点拨苏德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在苏德战场爆发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法西斯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

二、中途岛战役1.背景(1)1942年4月,美国舰载飞机对日本东京、横滨等城市的轰炸使日本举国震动。

(2)日本为巩固并加强在太平洋上的优势,诱出美国舰队主力加以歼灭。

(3)美军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了解日军的作战计划。

2.经过:1942年6月,美日双方在中途岛附近海域展开一场海空大战,日军惨败。

3.影响: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易混易错中途岛海战中日本的太平洋主力舰队不是被彻底消灭,而是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的实力对比,日本太平洋海军还有一定的实力。

三、阿拉曼战役1.起因:1942年,北非德意军队进逼阿拉曼,开罗告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学案(含答案)第第44课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目标导航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各大战场的重要战役等。

1.理解西线战事和不列颠之战。

重点2.了解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总结其教训。

难点一.德国入侵波兰1大战爆发11939年9月1日,德军大举进攻波兰。

2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波兰速亡1波军部署不当,装备落后。

2德军使用“闪电战”,装备精良。

3英法宣而不战,使波兰孤军奋战。

4苏联趁机向西扩展疆域,占领波兰东部地区。

思维点拨德国首先进攻波兰的目的侵占波兰,消除东西两线作战的威胁,同时为德国提供大量粮食和劳动力。

二.法国的沦陷1背景1占领波兰后,希特勒随即将战争重心转移到西线,打击德国的宿敌法国。

2法国军方固步自封,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部署不当。

2进程1确保侧翼安全德军1940年攻占丹麦.挪威,又迫使荷兰.比利时投降。

2突入法国德军主力绕过马奇诺防线,进攻法国,兵锋直指英吉利海峡,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往英国。

3发动总攻1940年6月,德军发动总攻,意大利也对法宣战。

4法国败亡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贝当在维希成立傀儡政府。

戴高乐在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

概念阐释马奇诺防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位于法国东部所设的防御工事,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分坚固。

从1928年起开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价50亿法郎20世纪三四年代货币,其名称来自当时法国的陆军部长马奇诺的姓氏。

防线主体有数百千米,主要部分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由于造价昂贵,所以主要用于防御法德边境。

三.不列颠之战1背景1德军的西线进攻,宣告英法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的破产。

2英国首相丘吉尔拒绝了德国的劝降。

2经过1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2英国军民粉碎了德国的“空中闪电战”计划。

3为扭转战局,英国夜袭柏林。

3影响1德国被迫不定期推迟“海狮计划”。

2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思维点拨1入侵英国的失败,使德军面临两线作战的可能,也沉重打击了希特勒对外扩张的野心。

2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

在丘吉尔的坚强领导下,英国军民取得了空战的胜利,迫使希特勒取消了登陆入侵计划。

四.北非战场的激战1起因意大利参战后,利用英国困守本土之际,趁机在非洲抢夺英国殖民地,企图建立“新罗马帝国”。

2概况1英军反攻意军接连败北,埃塞俄比亚复国后,东非意军投降。

2德军参战1941年2月,希特勒派隆美尔率领装甲部队增援意军,与英军在北非沙漠展开拉锯战。

思维点拨在北非战场上,德意军队联合进攻英军,双方在北非沙漠里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随着法西斯国家无止境的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知识图示主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史料一如果有人提出这么一个赤裸裸的问题“打仗干什么”对第一次战争的回答是“该怎样安排欧洲”;对第二次战争则仅仅是“这个重新安排了的欧洲该不该保持下去”。

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史料解读1体现了泰勒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看法欧洲重新划分的现状能否继续保持下去。

问题思考1概括指出史料一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观点。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争夺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欧洲现状能否继续保持。

史料二泰勒先生在这里缩小了第二次战争的严重意义,而且必须把这里“重新安排欧洲”换成“重新瓜分世界”才更确切,因为尽管两次战争的决定性战斗都在欧洲爆发和展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如此,战争的目标和内容却都是世界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完全意义上的全球战争。

潘仁杰.李巨廉两次世界大战起源的比较研究史料解读2体现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原因都是争夺世界的霸权,瓜分世界。

问题思考2史料二是怎样认识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的3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泰勒的观点。

答案2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

3泰勒的观点是偏颇的。

两次世界大战都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产物,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不仅仅是针对欧洲;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具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日益尖锐。

尤其是德.日经济的发展使其打破原来体系束缚的欲望愈加强烈。

2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经济危机最终促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把世界人民拖入战争的深渊。

3主要原因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使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夕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因孤立少援而未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4诱导因素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英.法.美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5苏联的政策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给德国吃了一颗定心丸。

德国一直担心开战后东西两线作战,苏联在1939年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导致祸水西引,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主题二法国迅速沦亡的原因史料一图一慕尼黑会议签字仪式图二德军占领巴黎史料解读1图一为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签订慕尼黑协定;图二为法国灭亡的标志,德军占领巴黎。

这表明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最终导致了法国的灭亡,也宣告了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

问题思考1史料一中图一和图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说明了什么答案英法两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导致德国势力迅速膨胀,并使法国遭受德国的进攻而亡国。

说明纵容法西斯侵略不仅不能避免战争,而且会加速战争的爆发。

史料二法军指挥部透过1918年的旧眼光看坦克,把坦克当作步兵的仆人,或是用作搜索部队以补步兵不足同时,高级将领的自我陶醉也达到致命程度,马奇诺防线的固若金汤培养了他们的骄气,而其他国家也一致推崇他们的军事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史料解读2说明法军的军事思想仍然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没有认识到坦克的价值并迷信马奇诺防线的坚固,这是导致法国迅速沦陷的军事原因。

问题思考2据史料二,分析法国迅速灭亡的军事原因。

答案军事理论落后,对大规模使用装甲兵和航空兵的新战术认识不足,消极防守;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对敌人的主攻方向判断失误。

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1根本原因法国长期推行绥靖政策。

它使法国国内民心涣散,士气低落,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导致自食恶果。

2主要原因军事理论落后,消极防御,思想麻痹,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对大规模使用装甲兵和航空兵的新战术熟视无睹。

3外部原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德国无后顾之忧,集中大量兵力于西线;德国法西斯为入侵法国做了周密的准备。

1下列关于德国突袭波兰这一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揭开了德.意.日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的序幕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德军进入波兰领土后,英法宣布“中立”英法事实上继续推行绥靖政策,是波兰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ABCD答案B解析早在1931年,日本法西斯就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德国对波兰发动突袭后,英法虽然没有对波兰提供有效的援助,但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并没有宣布“中立”,而是表面上对德宣战。

所以不正确。

2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国迅速败降的主要原因有军事思想保守,指挥失误推行绥靖政策,准备不足敌我力量悬殊,兵力短缺意军对法宣战,趁火打劫ABCD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国败降的基本状况。

和是法国迅速败降的直接原因,属于法国败降的根本原因,故B项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与英法盟军兵力相当,不存在军事力量对比悬殊的问题,故排除含的选项。

3.下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某一战役。

该战役A粉碎了德国“空中闪电战”计划B终结了德国陆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直接促成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D说明英国开始卷入反法西斯战争答案A解析据图中的“米字旗”可知该战役为不列颠之战,该战役使德国“海狮计划”难以实施,粉碎了德国“空中闪电战”计划,故A正确;终结了德国陆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莫斯科战役,故B错误;直接促成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故C错误;1939年9月3日,英国对德宣战,这时英国开始卷入反法西斯战争,故D错误。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德国人的突破性进展使法国北部的英国.法国和比利时军队与法国主力部队的联系被切断。

法国最高指挥部试图进行反击,切断德国坦克横穿法国北部时形成的带状突出部分。

但是,普遍的混乱和麻木状态妨碍了有效的行动,德国机械化部队继续沿英吉利海峡的海岸呈扇形展开。

这一“敦刻尔克奇迹”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希特勒的错误决定同样重要的是英国海军部的勇气,它调集了850艘包括河里的拖船.摩托艇.渔船和海边的明轮船在内的.属于各个制造时期和不同种类的船只,组成了一支混杂的援救船队。

皇家空军掩护了这次撤退,取得了它对纳粹德国空军的首次胜利。

整理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军迅速占领法国北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军队制造“敦刻尔克奇迹”的因素和意义。

答案1原因英法等国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法国指挥混乱;德国机械化部队进军迅速等。

任答两点即可2因素希特勒的错误决定;英国海军的勇气;皇家空军掩护等。

任答两点即可意义为盟军取得反法西斯胜利保存了实力。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德国人的突破性进展”“普遍的混乱和麻木状态妨碍了有效的行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绥靖政策的影响.法国最高指挥部的混乱.德国机械化部队的作战模式等角度归纳。

第2题第一问因素,根据材料“由于希特勒的错误决定”“同样重要的是英国海军部的勇气”“皇家空军掩护了这次撤退”,可以逐一归纳;第二问意义,结合所学,从保存有生力量的角度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