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讲全球性大气环流学案中图版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4讲水的运动学案中图版

第4讲水的运动考纲考点知识细化能力要求应用实践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人类施加的影响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影响因素解读、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创设生产、生活情况,分析水循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列举实例理解地理意义实例探究,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生产、生活活动中对原理的运用现实生活中巧用水循环原理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依据补给关系判断季节结合水文统计,分析补给类型河流的补给类型不同补给类型的径流曲线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全面、规范描述剖析水文现象分析水文特征世界洋流的分布洋流的含义、分类能依据流向区分寒暖流借助等温线分布判洋流性质洋流的分布规律绘制简略示意图结合模式图或区域图判断洋流主要洋流的名称、分布依据海域位置确定洋流名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依据洋流性质推知沿岸气候分析自然现象,考查洋流影响洋流对生物分布的影响分析不同渔场的成因洋流对航海、环境的影响航海线路选择的依据联系人类活动,考查洋流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62页)一、水循环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类型主要环节名称特点海陆间循环①蒸发,③水汽输送,④降水,⑤地表径流,⑥下渗,⑦地下径流最重要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海上内循环①蒸发,②降水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重要作用陆地内循环④降水,⑧蒸发,⑨蒸腾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
(4)“塑造”——地表形态。
[特别提醒](1)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表径流上。
(2)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二、世界洋流1.洋流(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1讲水循环课件湘教版

(3)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等。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5)影响下渗,如城市地面的硬化、植被的破坏、植树造林等措施都会影响地表水的 下渗。
(2020·西安名校联考)流域水平衡包括大气水平衡、地表水平衡两个方面,分别对应 着两个抽象的水库,即“大气水库”和“地表水库”。下图是某流域水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 1~2 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跨流域调水、蒸发、降水、水汽输入 B.水汽输入、降水、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降水、蒸发、水汽输入 D.水汽输入、蒸发、降水、跨流域调水
()
2.下列关于流域水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跨流域调水减少了地表水库的水量 B.植被的变化对流域水平衡有影响 C.地表水库只包括河流水和湖泊水 D.大气水库的水只来源于植物蒸腾
()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2.C 3.A 4.B
5.(2018·高考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题。 1991 年博茨瓦纳在索瓦(如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 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 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5)图乙中右图表示___枯__水_____ (填“丰水”或“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 系,此时___地__下__水___补给__河__流__水____。 (6)各类水体的相互补给状况取决于___水__位_____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造成地表高低不平。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
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
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V 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精品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第一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
基础考点
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影响。 2.大气的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 3.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与常见形式。 4.大气的水平运动。
知识线索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把握不同区域特征,熟知不同区域的大气热力状况特征。 2.综合思维:依据材料或实例,综合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生产、生活实例,知晓其蕴含的大气热 力状况原理。
() D.22.5 km
2.a月,高度1.5 k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
()
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
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
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
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
解析:第1题,南极地区近地面1月气温高于7月,则图中b月
为1月、a月为7月。由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结
合图中曲线特征,可判断1月该站对流层上界高度在5~10 km之间,即B正确。第2题,图示a月1.5 km以下气温垂直方 向上下冷上热,与对流层规律相反,即出现了逆温现象。结
二逆温的类型、过程及其影响
1.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类型
成因
辐射 逆温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 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 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 降温越快
平流 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 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 接触作用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二章第一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 版)
第二章第一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 版)
[考点精析]
一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二章第一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 版)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5水循环和洋流课件新人教版

【解析】4选B,5选B。第4题,理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是 解答此题的关键。“百川归大海〞,③是各种水体的归 宿应为海洋水,这是此题的突破口,由此顺藤摸瓜可得 答案。第5题,水循环能更新各种水体,维持水的动态平 衡,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高考模拟精练】 (2021·东北三校联考)以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A 洋流是一支深受盛行西风影响的洋流。科学家发现该 洋流的流速已经比50年前下降了31%。据此答复1、2题。 导学号08620022
洋流流速最快的季节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 D.冬季
2.假设A洋流流速减缓,以下推断可能正确的选项是
【解析】1选B,2选C,3选D。第1题,森林植被遭破坏,涵 养水源的能力减弱,雨季下渗水量减少,地表径流明显 增加。第2题,森林植被恢复后,修养水源的能力增强, 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蒸发量增加。 第3题,森林植被恢复后,受岩层倾斜方向的影响,下渗
量增加,透水层的水主要流向乙河,乙河的径流量增加, 甲河的径流量减少,地下径流增加,因此河流径流总量 减少。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
【解析】(1)选D,(2)选B。第(1)题,此题分析如下所示:
第(2)题,导致图中径流的差异主要是植被覆盖率大小影 响到下渗量的大小,进而导致图中的径流差异。第6年 植被覆盖率高,下渗多,故地表径流的峰值小。
考点二 洋流 【必备知识回忆】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答复以下问题。
(1)“暖高寒低〞:一般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 纬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海区。如图 a,A处是暖流,B处是寒流。
高三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ppt(10份打包) 中图版1

第二章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第2讲
考点一 考点一
全球性大气环流
考点二
-20-
题组训练
推理分析: 1.信息提取 (1)题干信息:“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说明 水汽遇冷才能凝结成雾;“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说明雾的多发季 节。 (2)图表信息:
第二章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第二章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第2讲
考点一 考点一
全球性大气环流
考点二
-8-
题组训练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变化的分析思路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析要从以下四个层次进行。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 合环流,如下图所示。
第二章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第二章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第2讲
考点一 考点一
全球性大气环流
考点二
-14-
题组训练
5.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 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 三种类型。
第二章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第2讲
考点一 考点一
全球性大气环流
考点二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第二章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第2讲
考点一 考点一
全球性大气环流
考点二
-2-
题组训练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与季风环流 目标导向:1.能够利用不同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判断气压带、风带 的名称和风向。 2.能够在海陆分布图中分析不同季节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 响。 3.能够分析不同地区季风环流的成因和风向。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第13讲水循环和洋流课件人教版

1.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 按照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具体如下列图表所示:
水循环类型 海陆间循环
发生空间 海洋与陆地之间
循环过程及环节
特点
最重要的类型,使陆 地水体得到补充,水 资源得以再生
水循环类型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发生空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第13讲 水循环和洋流
地理
01
夯基固本 考点突破
02
模拟精选 演练提升
03
课后达标检测
1.水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c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b
2.洋流
(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图示
c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b
水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_大___气__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 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下渗、__水__汽__输__送____等。
() ()
解析:第 4 题,a 的单位为 84-77=7,A 错误;环节 a 是水汽输送,主要动力来自太 阳辐射,B 正确;b 的单位为 23-16=7,C 错误;环节 b 为径流,能参与地表形态的 塑造,D 错误。第 5 题,甲水循环降水量最大,应为海上内循环,乙水循环包括了海上 蒸发,应为海陆间大循环,丙为陆上内循环,A 正确。
(4)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吹_西__南___ 季风,冬季吹_东__北___季风有关。
有时间性;水
春季
雪多少;地形 东北地区
量稳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讲 水的运动精选教案

第四讲 水的运动一、水循环1.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类型环节名称 海上内循环 A 蒸发→B 降水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1)内因: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
(2)外因: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
3.意义(1)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
(2)在各个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输送和转换。
(3)促进整个自然界的发展演化。
(4)水资源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
二、海洋水的运动1.概念:海洋表层海水大规模的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地运动,也称海流。
2.动力: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3.类型⎩⎪⎨⎪⎧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4.分布规律(1)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是气旋型大洋环流。
(3)南极大陆外围:南纬40°附近形成西风漂流。
(4)北印度洋海区⎩⎪⎨⎪⎧ 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5.主要洋流及其分布(1)影响气候:①全球影响: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②沿岸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2)影响海洋生物分布:①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如日本的北海道渔场。
②上升流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
(3)影响人类航海:①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②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不利于航行。
③洋流从北极带来的冰山对航行构成威胁。
(4)影响近海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水循环的类型和主要环节有哪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什么?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产生怎样的影响?水循环原理在生活实践中有哪些具体应用?3.河流具有哪些补给类型?4.世界洋流分布呈现怎样的规律?5.洋流对地理环境有什么重要影响?6.如何进行洋流的判读?以考纲为纲⎪⎪⎪⎪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考纲考点知识细化 能力要求 应用实践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影响三圈环流的成因熟练绘制三圈环流简图 分析判断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准确判断气压带、风带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正确分析某地气候特征及成因 分析判断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影响分析 季风环流的成因与分布 依据分布判断季风气候类型 季风气候的成因与分布(对应学生用书第48页)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影响 1.三圈环流的形成与主要的气压带和风带读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三圈环流的成因(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以北半球为例) ①气压带名 称成 因(1)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特别提醒](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气压带也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3.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炎热干燥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
2.分布月份被切断的气压带形成气压中心亚欧大陆太平洋大西洋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亚洲高压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亚洲低压1月7月东亚季风西北风东南风南亚季风东北风西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特别提醒]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北回归线附近的世界各地均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
(×) 2.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升起的五星红旗主要向西北方向飘扬。
(√) 3.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因信风带的辐合作用盛行上升气流。
(×) 4.亚欧大陆东部冬季的盛行风以东北风为主。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1.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①~⑦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
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⑤东北信风带,⑥盛行西风带,⑦极地东风带。
(2)该图为北(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3)若①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此时北半球为夏季。
(4)在全球气压带中,属于热低压的是赤道低气压带,属于热高压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属于冷高压的是极地高气压带,属于冷低压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填名称) 2.读某半球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为北半球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理由是亚欧大陆上为低压中心,太平洋和大西洋上为高压中心。
(2)此时亚欧大陆上的亚洲低压(气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压带)。
(3)此时图中甲、乙、丙、丁分别受什么大气环流控制:甲西南季风,乙副热带高气压带,丙极地高气压带,丁东南季风。
三、区域认知——趣味思考1.我国东南部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我国东南部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吹强大的东南季风,将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吹到陆地上,带来丰富的降水,因而没有形成西亚、北非等地区的沙漠气候而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2.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一定降水稀少吗?[提示] 不一定。
信风性质是干燥的,受其影响一般降水稀少;但如果信风从海洋上经过,将会含有大量的水汽,遇到地形的抬升作用,就会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对应学生用书第50页)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例1](2018·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❶。
2018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1)~(2)题。
(1)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
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2)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A.生物类型多样B.对全球变暖敏感C.大气质量优良D.人类活动影响少[思维流程]信息提取❶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❷图中显示出恩克斯堡岛的经纬度位置,陆缘冰界、海洋永冰界、冰盖雪被的分布状况教材寻因极地地区存在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综合判断(1)由信息❷可知恩克斯堡岛位于南纬70°~80°之间,应为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控制,盛行东南风,由此可判断五星红旗是向西北方向飘扬(2)结合信息❶和❷可知,恩克斯堡岛上分布有冰盖雪被,附近靠近陆缘冰界和海洋永冰界,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盖雪被融化,陆缘冰界和海洋永冰界发生变化,在此考察优势明显(1)D (2)B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①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
温度高,则气压低;温度低,则气压高。
a.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b.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②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
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
a.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b.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如图)(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2.图示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命题视角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分析(2019·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测试)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变化。
下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形成与云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B.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C.东风、北风、西北风、西南风D.东北风、东南风、西风、西风2.热带辐合带(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C.影响的地区气候温和D.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1.D 2.D [第1题,读图可知,①②分别为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低纬信风,③④分别为其高空风带,根据气压带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具体风向。
①位于0°~15°N之间的近地面,处于东北信风带,风向是东北方向;②位于0°~15°S之间的近地面,处于东南信风带,风向是东南方向;③位于15°S高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最终吹西风;④位于15°N高空,最终吹西风。
故选D项。
第2题,图示辐合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的影响,对于北半球而言,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对于南半球而言,夏季偏南,冬季偏北;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影响;影响的地区主要是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受热带辐合带影响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
] 命题视角二分析判断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2017·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3~4题。
3.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4.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 )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3.A 4.B [第3题,由材料可知,尼罗河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说明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是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A对,B错。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说明降水集中,季节分配不均;C、D错。
第4题,尼罗河泛滥区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
地中海气候区植物的耕种期在夏季,此时的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适合在尼罗河泛滥区种植,B对。
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植物的耕种都是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不适合尼罗河泛滥区,A、C、D错。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例2](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❶。
读图,回答(1)~(2)题。
(1)该月最可能是( )A.3月B.6月C.8月D.10月(2)此时,澳大利亚( )A.①地天高云淡B.②地干热风大C.③地南风暴雨D.④地北风酷热[思维流程]信息提取❶图示区域为澳大利亚,反映的是某月19日18时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❷图中显示出了①、②、③、④地的位置教材寻因受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影响,澳大利亚西北部夏季盛行西北季风,冬季盛行东南信风;在等压线图中,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等压线密集,风速大;等压线稀疏,风速小;在水平方向,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综合判断(1)由图中的等压线分布状况可知,副热带高压脊线基本沿40°S延伸,20°S 附近有两个较明显的强低压,说明此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应为南半球夏秋季节,因此该月份最有可能为3月份(2)结合图中显示的①、②、③、④地的位置可判知,①地处在高压脊附近,受下沉气流控制而多晴朗天气;②地等压线稀疏,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小,因此风速小;③地位于低压中心的东南侧,为偏东风;④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侧,为偏西风,且受海洋影响,气温比较凉爽(1)A (2)A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出现与季风环流的形成(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上图中的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澳大利亚的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