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地理地图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图知识点

为⼤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图知识点的⽂章,供⼤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地图的基本要素1.地图的三要素:⽐例尺,⽅向,图例。

⑴⽐例尺:表⽰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的程度。

⽐例尺的表达⽅式:⽂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例尺的⼤⼩⽐较:表⽰范围,表⽰内容的关系:⼤⼩:①分⼦确定:分母⼩→⽐值⼤→⽐例尺⼤;分母⼤→⽐值⼩→⽐例尺⼩②图符相同:⽐例尺⼤→范围⼩→内容详;⽐例尺⼩→范围⼤→内容略⑵⽅向:在地图上辨别⽅向①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箭头指⽰北⽅。

②经纬: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向。

③⼀般定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指向标,经纬的情况下)⑶图例:地图的语⾔,包括各种符号和⽂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地形图的判读⑴海拔:地⾯某个地点⾼出海平⾯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⑵相对⾼度:某⼀地点⾼出另⼀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度。

⑶等⾼线:把各个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叫做等⾼线。

①等⾼线的特性:a.同⼀等⾼线的点海拔⾼度相同。

b.等⾼线是闭合的曲线。

c.在同⼀幅图内,除陡崖外,表⽰不同⾼度的等⾼线不能相交。

②等⾼线地形图的判读:a.⼭顶:⼭的部分,等⾼线成封闭曲线,内⾼外低。

b.⼭脊:⼭岭的顶部,等⾼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低为⼭脊)。

c.⼭⾕:⼭脊之间的低洼处,等⾼线弯曲部分向⾼处凹进(⼭⾕处能形成河流,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为⼭⾕)。

d.鞍部:相邻两⼭之间相对低下的部分,有⼀对等⾼线组成的中间部分。

e.陡崖:近似垂直的⼭坡,多条等⾼线重叠的部分。

f.盆地:四周⾼中间低,闭合曲线,外⾼内低。

③等⾼线稀疏坡度和缓,等⾼线密集坡度陡。

⑷分层设⾊地形图:在等⾼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绿⾊表⽰平原,黄⾊表⽰⾼原,棕⾊表⽰⾼⼭,蓝⾊表⽰海洋。

⑸等深线:把海洋中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叫做等深线。

从等⾼线或者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的⾼低起伏或者海底的坡度的⼤⼩。

人教版七上地理知识点

人教版七上地理知识点

人教版七上地理知识点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

2.经线和纬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与经线垂直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经纬网:在地球仪上,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圈组成的网格。

3.经度和纬度•经度: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纬度:从赤道(0°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4.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24小时,产生昼夜更替。

•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变化。

二、陆地和海洋1.大洲和大洋•世界上有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南半球的海洋面积更大。

2.海峡和海湾•海峡:连接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海湾:海洋深入陆地的部分,通常有一个或多个海峡作为出口。

3.岛屿和半岛•岛屿:被水包围的陆地,四周被水环绕,但面积一般不超过300平方米。

•半岛:伸入海洋或湖泊中的陆地,其一面或几面是海洋或湖泊。

三、气候和天气1.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是根据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情况来划分的。

世界上有五种主要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2.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指影响天气的各种自然力量,包括气团、锋面、气旋等。

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如降水、风、雾等。

四、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够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必背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这一形状可以通过多种现象和观察结果来证明,如海边看帆船、月食现象、站得高看得远、夜晚看北极星的位置变化,以及地球的卫星照片和航天飞船上的观察。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二、纬线和纬度1. 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 纬线的特点: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的划分:赤道 (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 “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 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三、经线和经度1. 经线的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2. 经线的特点:形状:半圆状长度:相等方向:指示南北方向3. 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 (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 “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 “W”为代号。

4. 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一条为东经,另一条为西经。

5. 几条特殊经线:180°、0°的经线圈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20°W、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四、地球的运动1. 自转: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约24小时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2. 公转: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五、地图的基本要素1.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024学年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

2024学年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

第一2024学年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天圆地方后猜球,实践要靠全球游,卫星上天终得证,蓝色星球靓照传)首次证实地球球体的事件: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1、地球的形状:球体(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太阳月亮形状猜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球体的事件:地球的卫星照片;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①站得高,看得远;②远处是来的帆船,总是先看见桅杆,后看见船身;③月食现象。

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6371451,半径周长表面积,名称单位分仔细)4、地球仪的定义:为了便于看到地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5、地球仪的作用:①便于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分布②借助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6、地球仪上点和线7、赤道定义: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8、纬线定义: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9、纬线的特点:10、纬度:赤道的纬度是0°,是纬度的起始线;,向北向南各划分90度。

赤道以北为北纬,最大90°;赤道以南为南纬,最大90°;北纬用字母“N ”表示,南纬用字母“S ”表示;北极点的纬度为90°N ,南极点的纬度为90°S 。

11、纬度的判读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度数后边标注字母N;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度数后边标注字母S;12、纬度的大小与纬线长度的关系:纬度数值越小,纬线的长度越长;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也相同。

13、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14、南北半球的界线: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一、地球和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形状:球体,通过天圆地方、太阳和月亮形状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及地球卫星照片等逐步认识。

•大小: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 地球仪与经纬网•地球仪: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轴与底座成66.5°夹角。

•经线和经度:o形状:半圆o长度:所有经线等长,约2万千米o方向:相交于两极,指示南北方向o起始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过英国伦敦o划分: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80°,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纬线和纬度:o形状:圆o长度:不等长,赤道最长,向两极递减o方向:相互平行,指示东西方向o起始线:赤道(0°纬线)o划分:向北向南各划分为90°,分为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o特殊线: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界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界线。

3.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有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三种表示方法。

•方向:一般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按指向标判别方向;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方向。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二、陆地和海洋1. 海陆分布•海洋占71%,陆地占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纬度最高的大洲不是南美洲而是南极洲,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2. 大洲和大洋•主要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分界线:o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o亚非:苏伊士运河o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o亚北美:白令海峡o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七年级上册地图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图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图的知识点地图是人们认识世界、寻找方向、制定计划和进行决策的基本工具,也是地理学最重要、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地图的相关知识点。

下面将从地图的定义、分类和绘制等方面详细介绍。

一、地图的定义地图是在某种比例下,按一定的规定方法,把地球表面缩小到一个平面上的成像方式。

它是地球表面一种图形化的表现形式,依照不同的目的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二、地图的分类1.按比例尺分:(1)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图区范围较小时细节丰富,通常用来显示地区性、市镇级别的地理信息。

(2)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适中,图区范围中等、细节适中,通常用于中小地域地图和地域地图。

(3)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图区范围较大,通常用于对国家、世界等较大范围的地理信息进行总体把握和比较研究。

2.按内容分类:(1)物质地理地图:主要表示地球表面物质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农业、工业等综合地质分布图。

(2)人文地理地图:主要表示地球表面人类经济、政治等社会人文环境的分布和利用,包括人口分布、交通运输、城市规划等专门专题图。

(3)综合地图:包括物质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内容,通常用于双重目的的地图、地图集和世界地图等。

3.按形式分类:(1)平面地图:平面地图是指把地球表面映射到一个平面上的地图。

平面地图常见的有正投影图、反投影图、等距柱面图等。

(2)球体地图:球体地图是指在一个球体上显示地球表面的地图,包括球筒投影法、圆柱投影法、圆锥投影法等。

三、地图的绘制1.制图准备在进行地图绘制之前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底图、定位一定的图形范围和界限。

2.确定主题和绘制方式根据制图需要确定主题、绘图方式、比例和样式等,进行形状绘制和符号绘制,可使用颜色、图例、注记等方式突出地图信息。

3.标注与排版标注是指用注记等方式在地图上明确表示出各种信息内容的过程。

排版则是指将各种标注符号集中安排在地图上的过程。

综上所述,地图是反映地球表面特征的一种平面表现形式,不同种类的地图有不同的功能和使用目的。

七年级上册地理书地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书地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书地图知识点xx学习七年级地理书内容像要使车子走得快,就得给轮子勤上油。

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册地理书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上册地理书知识点: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A、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B、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数比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指向北方;B、利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熟记一些常用的图例符号。

3、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4、相对高度:两地之间的垂直距离。

5、等高线: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坡度陡缓的判断: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2山体不同部位的判读:A、山顶:闭合等高线的中心;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 D、鞍部:两个山顶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叠。

3几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判读: A、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丘陵:海拔较高,地面起伏较大;D、高原:边缘陡峭,地面坦荡;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8、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黄色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七年级上册地理书知识点一大洲和大洋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近似球体,因地球的自转而呈现出扁圆形。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万千米,分别由南北极和赤道交叉的两条直径称为地球的周长。

2.地球的运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需要365.25天。

地球自转,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

3.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指的是地球表面上从西到东的线条,以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度为基准,范围从-180°到180°。

纬度指的是地球表面上从南到北的线条,以赤道为基准,范围从-90°到90°。

4.地图的绘制与使用地图是通过将地球上的地貌、水系和人类活动等信息投影到二维平面上来表达地理现象的工具。

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地球实际距离与地图上距离的比例,方便估算距离。

地图上的方位角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某一地点相对于其他地点的方位关系。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1.地表的陆地陆地主要分布在地球的东半球,占地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陆地的高原、平原、山地、盆地和山脉是地表地形的主要特点。

2.地表的水域水域包括海洋和各种内陆水体,占地表面积的三分之一。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洲际海洋和北冰洋。

3.地表的气候带地球表面的气候分为寒冷气候带、温带和热带。

寒冷气候带位于两极附近,热带位于赤道附近,温带位于两者之间。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1.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人的总数。

人口增长过快可能会导致资源供应不足和环境破坏等问题。

2.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最多的地区在南亚和东亚,最少的地区在人口相对较少的地理条件恶劣的地区。

3.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不断推动城市内外基础设施的发展。

第四章:交通运输与通信1.陆上交通道路交通:公路、高速公路、铁路等。

水上交通:河流、湖泊、运河等。

空中交通:飞机、直升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上册地理地图知识点
初一上册地理地图知识点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的表达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比例尺的大小比较:表示范围,表示内容的关系:
大小:①分子确定: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
小→比例尺小②图符相同: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比例尺小→
范围大→内容略
⑵方向:在地图上辨别方向①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

②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一般定向:上北
下南左西右东(在无指向标,经纬网的情况下)
⑶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二.地形图的判读
⑴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⑵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⑶等高线:把各个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叫做等高线。

①等高线的特性:a.同一等高线的点海拔高度相同。

b.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c.在同一幅图内,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
不能相交。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a.山顶:山的最高部分,等高线成封闭曲线,内高外低。

b.山脊:山岭的顶部,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低为山脊)。

c.山谷:山脊之间的低洼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凹进(山谷处能形成河流,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高为山谷)。

d.鞍部:相邻两山之间相对低下的'部分,有一对等高线组成的中间部分。

e.陡崖:近似垂直的山坡,多条等高线重叠的部分。

f.盆地:四周高中间低,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③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⑷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棕色表示高山,蓝色表示海洋。

⑸等深线:把海洋中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叫做等深线。

从等高线或者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的坡
度的大小。

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①地形图②水文图③气候图④植被图;社会经济图:①人口图②交通图③工业图④农业图(新浪博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