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PPT医学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PPT医学课件
宿主细胞 衣 原 体 大量繁殖 抑制 细胞代谢
主要外膜蛋白阻止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 超敏反应
免疫性 免疫力不强
第2节 主要致病性衣原体
• 一、沙眼衣原体
• 致病性与免疫性 • 传播途径 眼 —— 眼、眼 —— 手 —— 眼、性 接触传播、产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
所致疾病
• 沙眼 沙眼亚种A、B、Ba和C血清型 • 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增殖,包涵体→局 部炎症→早期流泪、有粘液脓性分泌物、 结膜充血及滤泡增生→后期结膜瘢痕、眼 睑内翻、倒睫以及角膜血管翳引起的角膜 损害→影响视力或致盲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结构
• 体积微小,一般为0.2~0.3µm。无细胞壁, 呈多形性,有球形、杆状、丝状、分枝状 等多形态。革兰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 淡紫色。。 • 繁殖方式多样,以二分裂 繁殖为主。
• 培养
• 营养要求高,在含有20%血清、酵母浸膏及 胆固醇的培养基中,生长缓慢,3~10天 (甚至2~3周)后才形成荷包蛋样微小菌 落。菌落中央厚而隆起,周边薄而扁平。 用低倍镜观察清楚。适宜温度为35℃。 •
第2节 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
• 一、普氏立克次体
传染源:病人 传播媒介:体虱
人 人虱 人虱 人
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二、莫氏立克次体
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鼠 鼠蚤 鼠虱 鼠蚤 人

三、恙虫病立克次体
• 传播媒介,储存宿主:恙螨 卵
鼠 幼虫
成虫
稚虫
第二代幼虫 人(恙虫病)
稚虫
成虫

第14章 放线菌
第1节 放线菌属
主要致病菌——衣氏放线菌(A. israelii)
一、生物学性状
G+、非抗酸性丝状菌 培养困难,厌氧或微需氧 硫磺样颗粒(菌落) 压片或组织切片,显微镜下可见颗 粒呈菊花状

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器材与试剂的选用原则
03
如无菌操作、适用性、经济性等
02
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细菌培养及形态特征
01
02
03
细菌培养方法
包括需氧培养、厌氧培养 和兼性厌氧培养等,不同 种类的细菌需要不同的培 养条件。
细菌菌落特征
观察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 形成的菌落,了解其形状、 大小、颜色、透明度等特 征。
细菌细胞形态
05
微生物代谢活性测定
生长曲线测定方法
直接计数法
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并计数微生物数量,适用于较大微生物如细 菌、酵母菌等。
比浊法
利用微生物生长引起培养液浊度变化来测定生长曲线,操作简便 但易受杂质干扰。
平板菌落计数法
将待测样品稀释后涂布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后计数形成的菌 落数,适用于可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原理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 殖,通过提供适宜的细胞环境, 使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并产生子代
病毒。
病毒检测技术及应用
免疫学方法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荧光技术等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于病毒核酸的特异性,利用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扩增 并检测病毒核酸。
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实验基础知识 • 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 真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 病毒培养与检测技术 • 微生物代谢活性测定 •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研究 • 微生物生态学及环境因子影响研究
01
实验基础知识
微生物学概述
类生活中的作用:如 生态平衡、发酵工业 等
生理生化鉴定
利用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如营养需 求、代谢产物等,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鉴定。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01医学微生物学概述Chapter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任务01020304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不同类型的细菌。

细菌包括DNA 病毒、RNA 病毒等不同类型的病毒。

病毒包括酵母菌、霉菌等不同类型的真菌。

真菌包括原虫、蠕虫等不同类型的寄生虫。

寄生虫古代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20世纪至今02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01020304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核质荚膜鞭毛菌毛芽孢03细菌的生理与遗传Chapter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理化特性细菌的分类与命名030201细菌的理化性质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的代谢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的变异类型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细菌遗传变异的意义04细菌的分类与命名Chapter细菌的分类方法数值分类法传统分类法利用细菌的多种特性,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确定细菌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进行分类。

分子分类法常见病原菌的分类与命名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

链球菌属包括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引起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肠杆菌科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免疫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细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代谢产物的产生以及某些酶的活性等特性进行鉴定。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菌抗原的结合反应进行鉴定,如凝集试验、沉淀试验等。

基于细菌基因序列的分析和比较,采用PCR 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手段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细菌的鉴定与识别05病毒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大小病毒的形态病毒形态各异,常见的有球形、杆状、砖形、丝状、蝌蚪状等。

这些形态与病毒的基因组类型、外壳蛋白的结构以及感染宿主的方式有关。

病毒的基本结构核衣壳包膜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命名06病毒的复制与遗传Chapter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通过特异性受体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然后将核酸注入细胞内。

微生物学ppt课件

微生物学ppt课件

进化地位低
肉眼可观察到微生物聚集的群体-菌落
(二)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包括真核类、原核类及非细胞 类。
真核类:属于真核生物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 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原核类: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 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非细胞类: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
Ⅱ.原核总界(SuperkingdomProcaryota) 1.细菌界(KingdomMycomonera) 2.蓝细菌界(KingdomPhycomonera) Ⅲ.真核总界(SuperkingdomEucaryota) 3.植物界(KingdomPlantae) 4.真菌界(KingdomFungi) 5.动物界(KingdomAnimalia)
2、命名
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规》,采用林奈氏双名法。 属名 + 种名 +命名人 属名:名词,斜体,首字母大写,一般描绘主要形 态或生理特征。 种名:形容词,斜体,小写,代表一个种次要特征。 如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Migula) Castellani & Chalmers 1919 E . coli(Escherichia coli 大肠埃希氏菌,简称大肠杆菌) 未确定种名或不指特定的种时,可在属名后加sp.表示, 如:Penicillium sp.(青霉属)。
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 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 < 0.1mm)、构
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单细胞或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 生物、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一)微生物的特点
1、小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2024鲜版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2024鲜版

2024/3/27
11
03
细菌学
2024/3/27
12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的细胞壁与细胞膜
组成成分、功能特点
2024/3/27
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细菌的细胞质与核质
遗传物质、核糖体
13
细菌的生理与代谢
01
细菌的生长繁殖
生长曲线、繁殖方式
2024/3/27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放 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 螺旋体等八大类。
4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 菌三类。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生物,其形态 多样,有球形、杆形、砖形、弹状、丝 状等。病毒的结构包括核酸和蛋白质外 壳两部分。
定义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致病机理、 免疫机制、诊断与防治的科学。
2024/3/27
任务
揭示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其与宿主相互作 用规律,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9
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024/3/27
研究对象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 生物及其与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5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正常菌群与微生态平衡
菌群种类、数量、分布及作用
条件致病菌与机会性感染
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及预防措施
病原菌与感染性疾病
病原菌种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举例
细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微生物学课件PPT》

《微生物学课件PPT》
繁殖
微生物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和性繁殖,以适应不同环境 条件。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1
分解者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
2
氮固定
一些微生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3
环境监测
某些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毒性有敏感反应,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器。
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
传染病
流感 肺炎 霍乱 疟疾
病原微生物
流感病毒 肺炎球菌 霍乱弧菌 疟原虫
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重要工具,通过放大镜头可见微观世界。
培养和鉴定
通过培养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了解其生长特征和分类等信息。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和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微生物的DNA和基因组,揭示其遗传信息。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有益微生物
人体内有益的微生物有助于免疫系统发育、食物消 化和预防疾病。
病原微生物
某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传染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和真菌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免疫系统
微生物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帮助识别和抵御 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和用抗生素等措施 可预防微生物相关疾病。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1 生物降解
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 能源,进行降解和净化。
2 生物控制
应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3 环境监测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以原核细胞 结构为特点。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和能量系统 ,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 原料和能量进行复制。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四体
3 恙虫病立克次体:
(1)传染源:携带病原体野鼠,家鼠 (2)传播媒介:恙螨 (3)所致疾病:恙虫病 (4)传播途径:
恙螨幼虫叮咬
带菌鼠
人体
局部红色丘疹
全身淋巴结肿大,肺,肝,水疱,中央溃疡,形成黑
脾,脑损害
色焦痂
2024/3/4
43
四体
四 衣原体
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发育周期,并 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四体
一 螺旋体
(spirochete )
概念:螺旋细胞型微生物。基本结 构与细菌相似,例如有细胞壁、原始核质,以二分 裂方式繁殖和对抗生素等药物敏感等
主要类型:
疏螺旋体属:
回归热螺旋体 伯氏螺旋体
密螺旋体属:
梅毒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属:
钩端螺旋体
四体
1.寄居泌尿生殖道,传播途径为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致病机制与侵袭性酶有关。吸附后产生磷脂酶分 解胞膜中的磷脂,脲酶分解尿素产氨,影响宿主 细胞生物合成。产生IgA蛋白酶,破坏IgA的局部 抗感染作用,有利于粘附和致病。
四体
2.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NGU) ,上行感染,可引起 前列腺炎或附睾炎;阴道炎和宫颈炎,并可导致 流产。因为与人精子膜有共同抗原,对精子可造 成免疫损伤而致不育。
四体
(3)ELISA
检测IgM抗体对早期诊断有价值。 立克次体抗原吸附于载体。泛影葡胺梯度离心纯化
抗原为优,检出血清的抗体效价高,纸上ELISA测 定抗体,方法简便。将感染卵黄囊悬液加于玻片 (经氯仿·甲醇洗净)上,凉干、固定,加稀释血清 于抗原点上,每张玻片上包括阳性和阴性对照,加 酶标兔抗人IgM/G于抗原·血清点作用后,将浸透新 鲜配制的底物无灰滤纸覆盖在玻片上约4-6min,可 见滤纸条上阳性对照点位置显紫棕色,取下滤纸条 (即终止反应),观察是否显色,与对照比较判定结 果。此法简便,并可保存实验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途径
• 包括食用动物肉骨粉饲料、牛骨粉汤; • 医源性感染:如使用脑垂体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和硬脑膜移植、角 膜移植、输血等。 • 朊病毒特点是耐受蛋白酶的消化和常规消毒作用,由于它不含核酸, 用常规的PCR技术还无法检测出来。 • 朊病毒存在变异和跨种族感染,具有大量的潜在感染来源,主要为牛、 羊等反刍动物,未知的潜在宿主可能很广,传播的潜在危险性不明, 很难预测和推断。朊病毒可感染多个器官,已知的主要为脑髓,但在 潜伏期内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各种组织器官均有感染,且感染多途径, 除消化道外,神经系统、血液均可感染,预防难度大,人畜一旦发病, 6个月至1年全部死亡,100%的死亡率。
拟病毒的特点
• 拟病毒单独没有侵染性,必需依赖于辅助病毒才能进行侵染和复制, 其复制需要辅助病毒编码的 RNA 依赖性 RNA 聚合酶。 • 拟病毒的RNA不具有编码能力,需要利用辅助病毒的外壳蛋白,并与 辅助病毒基因组 RNA 一起包裹在同一病毒粒子内。 • 卫星 RNA 和拟病毒均可干扰辅助病毒的复制。 • 卫星 RNA 和拟病毒同辅助病毒基因组 RNA 比较,它们之间没有序 列同源性。根据卫星 RNA 和拟病毒的这些共同特性,现在也有许多 学者将它们统称为卫星 RNA 或卫星病毒。
• 附:卫星RNA是一种伴随植物病毒(如烟草环斑病毒)的小的自剪接RNA分子,
约350个碱基对,被病毒的壳体包裹。
朊病毒
• 朊病毒是美国学者S.B.Prusiner 在1982年研究羊瘙痒病毒时发 现的,由于它与以往任何病毒 有着完全不同的成分和致病机 制,它的发现是整个生命科学 界包括生物化学、病原学、病 理学和医学中的一件轰动的事 件而Prusiner也因此获得1997 年的诺贝尔奖。 朊病毒又称“普里昂”或蛋白 浸染子(prion,是protein infection的缩写),是一类 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发生与其相似的构象变化,从 而使宿主致病。
• 预防噬菌体污染的措施主要有:

• •
• • • •
(1)决不使用可疑菌种,认真检查斜面、摇瓶及种子罐所使用的菌 种,坚决废弃任何可疑菌种。 (2)严格保持环境卫生。 (3)决不排放或随便丢弃活菌液 环境中存在活菌,就意味着存在 噬菌体赖以增殖的大量宿主,其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为此,摇瓶菌 液、种子液、检验液和发酵后的菌液绝对不能随便丢弃或排放;正常 发酵液或污染噬菌体后的发酵液均应严格灭菌后才能排放;发酵罐的 排气或逃液均须经消毒、灭菌后才能排放。 (4)注意通气质量 空气过滤器要保证质量并经常进行严格灭菌, 空气压缩机的取风口应设在30~40米高空。 (5)加强管道及发酵罐的灭菌。 (6)不断筛选抗性菌种,并经常轮换生产菌种。 (7)严格执行会客制度。
昆虫病毒杀虫剂的特点:
(1)优点 致病力强,使用量少 专一性强,安全可靠 抗逆性强,作用持久 生产简便,成本低廉
• (2)缺点:
• 工业化大量生产比较困难 • 不易保存
• 作用速度慢
• 抗药性的产生
• 杀虫谱窄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目前,国际上昆虫病毒杀虫剂正式登记注册仅11种,而我国正式登记 的仅有包括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虫瘟1号)在内的5种。在我国 每年28万t杀虫剂市场中影响甚微,未形成优势和规模。
第三节 病毒与实践
----噬菌体与发酵工业 ----昆虫病毒用于生物防治 ----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一、噬菌体与发酵工业
• 在发酵工业中常应用细菌、 真菌等菌种作为发酵菌种。 这些菌种常受到细菌噬菌 体、真菌病毒的损害,是 发酵工业的一大公害。酵 母菌如酿酒酵母、红酵母 中都有类似噬菌体的病毒, 其他真菌也有类似病毒的 存在,但不如细菌噬菌体 普遍。
第二节 亚病毒
概念与分类
• 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有其中之一的分子病 原体,称为亚病毒。 • 亚病毒可以分为三类: • 类病毒 • 拟病毒 • 朊病毒
一、类病毒
• 类病毒(Viroid)是一类只含RNA • 类病毒又称感染性RNA、病原 RNA;壳病毒,是一种和病毒 一种成分、专寄生在活细胞内 的分子病原体。 (virus)相似的感染性颗粒的基因 组为单股闭合环状的RNA分子, • 最早是在1970年代在马铃薯纺 分子量约105Da(“真病毒” 锤形块茎病(potato spindle 为106~108Da) 。 tuber, PSTD)中发现的。现已 经在很多植物的病害中找到它 • 类病毒迄今已发现的类病毒已 有18种,其中多为植物类病毒。 的足迹。在电镜下可见到这 RNA分子呈50nm长的杆状分子, 共有359个碱基对,并证实是游 离的RNA,为此正式命名为类 病毒。
(二)动物DNA病毒作为动物基因工程的载体:
• 可作为基因工程载体的动物病毒很多,主要为SV40(simain virus, 猴病毒40),其次为人的腺病毒、牛乳头瘤病毒、痘苗病毒以及RNA 病毒等。 • 其生活周期包括引起宿主细胞裂解和转化成癌细胞两个阶段。其ccc DNA(共价闭环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000。SV-DNA是一个 复制子,当侵染宿主细胞后,既能自我复制,也能整合在宿主的染色 体上。若在野生型SV-DNA直接接一个外源DNA,会因其相对分子质 量太大而无法正常包装,故需要使用缺失了编码衣壳蛋白后期基因的 突变株作为载体。为了补偿这一功能缺陷,这种突变株还须与其辅助 病毒一起感染,才能在宿主细胞内正常繁殖。利用这一系统,已将家 兔或小鼠的β-珠蛋白或人生长激素的基因在猴肾细胞中获得了表达。
研究意义
• 从理论上讲,“中心法则”认为 DNA复制是“自我复制”,即 DNA~DNA,而朊病毒蛋白是 PrP→PrP,是为“自他复制”。这 对遗传学理论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但也有矛盾,即”DNA→蛋白质” 与“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矛盾。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会丰富生物学有 关领域的内容;对病理学、分子生 物学、分子病毒学、分子遗传学等 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对探索生命 起源与生命现象的本质有重要意义。 从实践上讲,其对人畜健康;为揭 示与痴呆有关的疾病(如老年性痴 呆症、帕金森病)的生物学机制、 诊断与防治提供了信息,并为今后 的药物开发和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 奠定了基础 。
朊病毒的特点
• 朊病毒在某些方面与常规病毒一样,都有可滤过性、传染性、致病性、 对宿主范围的特异性。 • 朊病毒是一类小型蛋白质颗粒,约由250个氨基酸组成,大小仅为最 小常规病毒的1%,且在电镜下观察不到病毒粒子的结构负染后才见 到聚集而成的棒状体 。 • 朊病毒对多种因素的灭活作用表现出抗性 : 对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照射、电离辐射、超声波以及80~100℃高 温,均有相当的耐受能力。 对化学试剂与生化试剂:如甲醛、羟胺、核酸酶类等表现出强抗 性。对蛋白酶K、尿素、氯仿等不具抗性。 对生物学特性上:朊病毒能造成慢病毒性感染而不表现出免疫原 性,巨噬细胞能降低甚至灭活朊病毒的感染性,但使用免疫学技术又 不能检测出有特异性抗体存在,不诱发干扰素的产生,也不受干扰素 作用。
研究意义
• 类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室生命科学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因为它可以为生 物学家探索生命起源提供一个新的低层次上的好对象。 • 类病毒的研究科为分子生物学家研究功能生物大分子提供一个绝好的 材料。 • 类病毒的研究可为病理学家揭开人类和动、植物各种传染性疑难杂症 的病因带来一个新的视角。 • 也可谓哲学家对生命本质问题的认识提供一个新的革命性的例证。
• 最新动态
• 三、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 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 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 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 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 力的手段。 • 基因载体:是一类能够自我复制的DNA分子,其中的一段DNA被切除 而不影响其复制,可以置换或插入外源(目的)DNA而将目的DNA带 入宿主细胞。 • 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病毒。
(四)昆虫DNA病毒作为真核生物基因工程的载体:
类病毒的特点
• 类病毒能耐受紫外线 和作用于蛋白质的各 种理化因素 • 类病毒现仅在高等植 物中发现。 • 类病类病毒仅为一裸 露的RNA分子,无衣 壳蛋白。 • 类病毒是目前已知的 最小的可传染性的致 病因子。
一种典型的类病毒:PSTD
• PSTD是一种典型的类病毒。它是一裸露的闭合环状ss RNA分子,其 相对分子质量为1.2×e5.整个环由两个互补的半体组成,其中一含 179个核苷酸,另一个含180个核苷酸,两者间有70%的碱基以氢键 的方式结合,共形成122个碱基对,整个结构中形成了27个内环。
(三)植物DNA病毒唑为植物基因工程的载体:
• 因含有DNA的植物病毒种类较少,故病毒载体在植物基因 工程中应用的起步较晚。 • 花椰菜花叶病毒( CaMV)是一种由昆虫传播的浸染十字 花科植物的病毒,含有8kb的环状重组体任然具有浸染性。 但由于它不能与宿主核染色体发生整合,因此还无法获得 遗传性稳定的转基因植株。 • 此外,一些真核藻类的DNA病毒也有发展前景。
• (一)噬菌体作为原核生物基因工程的载体
• λ-噬菌体,是一种含线状dsDN的温和噬菌体。 • 在λ-噬菌体的基因组中,约有一半是对生命自身生命活动十分必要的 “必要基因”,另一半则是对其自身生命活动无重大影响的“非必要 基因”,因此可以被外源基因取代而建成良好的基因工程载体。 • 优点有: 遗传背景清楚 载有外源基因时认可与宿主的核染色体合并同步复制。 宿主范围狭窄,使用安全 由于其两端各具12个核苷酸组成的粘性末端,故可组成科斯质粒。 感染率极高,比一般治质粒载体高出千倍。
致病机制
• 一种说法认为合成朊病毒所需 的信息,有可能是存在于寄主 细胞之中的,而朊病毒的作用, 仅在于激活在寄主细胞中为朊 病毒的编码的基因,使得朊病 毒得以复制繁殖。 • 另一种学说认为朊病毒的蛋白 质能为自己编码遗传信息。这 种假说与传统的分子生物学中 的“中心法则”是相违背的, 因为朊病毒没有核酸。于是人 们假设朊病毒的复制可能的方 法,一认为是通过逆转译过程 产生为朊病毒编码的RNA或 DNA(如后者情况还需要逆转 录)必须存在逆转译酶,甚至 还要有逆转录酶。二为蛋白质 指导下的蛋白质合成,即蛋白 质本身可作为遗传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