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1完整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第一章

1min
脱色
溶菌酶作用点
1、革兰阳性菌肽聚糖(peptidoglycan)—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三维立体结构)
青霉素作用点
N-乙酰葡糖胺
N-乙酰胞壁酸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经这样的三级链接,构成了交叉的、机械强度相当大的空间框架结构,交联率为75%,坚固而致密。这种三维立体结构的肽聚糖在革兰阳性菌中高达50层,为其细胞壁主要成分。
特异多糖
即革兰阴性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具有种的特异性,此糖如果缺失,细菌菌落将发生S—R变异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LPS)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胞壁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强度
较坚韧
较疏松
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
可多达50层
1-2层
肽聚糖含量
第一篇 微生物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 细 菌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其大小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进行测量,以微米(μm)为单位。不同种类的细菌大小不一,同一种细菌也因菌龄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 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
球菌(coccus) 杆菌(bacillus) 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
革兰阴性菌肽聚糖(peptidoglycan)—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二维平面结构)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由于缺乏交联桥,只能形成二维平面结构,而且交联率低,只有25%,故多数侧链呈游离状。这种二维平面的肽聚糖在革兰阴性菌中只有1——2层,只作为其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磷壁酸(teichoic acid)
脱色
溶菌酶作用点
1、革兰阳性菌肽聚糖(peptidoglycan)—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三维立体结构)
青霉素作用点
N-乙酰葡糖胺
N-乙酰胞壁酸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经这样的三级链接,构成了交叉的、机械强度相当大的空间框架结构,交联率为75%,坚固而致密。这种三维立体结构的肽聚糖在革兰阳性菌中高达50层,为其细胞壁主要成分。
特异多糖
即革兰阴性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具有种的特异性,此糖如果缺失,细菌菌落将发生S—R变异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LPS)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胞壁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强度
较坚韧
较疏松
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
可多达50层
1-2层
肽聚糖含量
第一篇 微生物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 细 菌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其大小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进行测量,以微米(μm)为单位。不同种类的细菌大小不一,同一种细菌也因菌龄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 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
球菌(coccus) 杆菌(bacillus) 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
革兰阴性菌肽聚糖(peptidoglycan)—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二维平面结构)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由于缺乏交联桥,只能形成二维平面结构,而且交联率低,只有25%,故多数侧链呈游离状。这种二维平面的肽聚糖在革兰阴性菌中只有1——2层,只作为其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磷壁酸(teichoic acid)
1.微生物概述ppt课件

多细胞型真菌
20
PART 04
微生物的主要特点
21
4.微生物的主要特点:
小(个体微小) µm(微米)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 nm(纳米)级: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器,病毒)
简(构造简单) 单细胞 简单多细胞 非细胞(即“分子生物”)
低(进化地位低) 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 (8)酵母工业 活性干酵母等。 • (9)多糖工业 黄原胶、右旋糖苷等。 • (10)石油发酵 单细胞石油蛋白、有机酸等。 • (11)生物活性物质 核酸类、维生素等。 • (12)其他 微生物农药、沼气发酵、生物制品(菌苗、疫苗)、
发酵饲料、生物肥料、生物能源等。
44
• 复习与思考:
1.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隐藏的微生物,或由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疾 病或现象? 2.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防止被有害微生物的感染或侵害, 举例说明。
微生物学基础
------ 认识微生物
青霉菌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1
课堂要求
禁止玩手机、睡觉、聊天、随意走动等一系列与上课无关的行为! 有事举手打报告!
考查方式:
出勤:20%
课堂表现:20%
课后作业:20% 考试成绩:40%
2
目录 content
01
微生物的定义
02
微生物的作用
03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04
细菌
0.1-10um
真菌
2um-1m
原生动物
2um-1mm
藻类
1m至几米
细胞的特性 非细胞的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
7
病毒
细菌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x

微生物育种的方法与应用
传统育种方法 利用自然变异进行选择育种,或通过 诱变育种增加变异。
基因工程育种
通过基因克隆、基因编辑等技术对微 生物进行遗传改造。
代谢工程育种
通过改变微生物代谢途径,提高目标 产物的产量或改变产物性质。
合成生物学育种
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系统,实现新的 功能或优化现有功能。
06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微生物 可分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 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 体等八大类。
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微生物学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 类鉴定等方面的内容。
微生物学的研究意义
微生物学在医学、农业、工业、环保等 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揭示生命本 质、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等方面也有重 要意义。
07
微生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与命名规则
数值分类法
利用计算机对微生物的多个性状进行数值 化分析,通过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分类。
传统分类法
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生态 学特征进行分类,如细菌的形态、 革兰氏染色反应、氧化发酵类型等。
A
B
C
D
分子生物学分类法
基于微生物基因序列、蛋白质序列等分子 水平信息进行分类,如16S rRNA基因序 列分析。
培养基的类型
根据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根 据成分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和复合培养基。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满足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提供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具有选择性 和鉴别作用。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的四个阶段
基础医学病原生物学课件微生物学概述

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微生物主要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它们具有极小的体积,但 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种微生物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生理特点和 生活习性。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和作用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环境中,包括水体、土壤、大气等。它们在碳循环、氮循环以及能量转化等过程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微生物既可以是人类的益生菌,对人的健康有益,也可以是致病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了解微生物与人类健 康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与微生物相关的疾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技术
培养和观察微生物是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常见的方法包括细菌培养基的制 备、微生物的无菌操作以及显微镜观察等。这些技术为我们研究微生物提供 了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微生物的传播和控制方法
微生物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了解微生物的传播 途径,可以帮助我们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 的影响。
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微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环保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应用 也在不断深入,为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础医学病原生物学PPT 课件微生物学概述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其生物学特性以及与其相关的现象和原理的学科。 它对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生物科技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学的定义和意义
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的科学,包括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它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 生物学特性,以及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微生物学概述课件.ppt

107-108 107-108
107 106
可致病性
+ — — + + — +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相互依存 二、相互斗争
相互依存
1、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 2、生产、生活中的要素 3、生存质量维护的同盟者 4、生命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
相互斗争
1、维护“衣”、“食” 2、捍卫健康与生命
医学微生物
一、无所不在 二、无孔不入
无所不在
1、分布广泛:江河湖海、空气、土壤 2、在极端严酷条件生存:极地、火山、
外太空 3、数量惊人:几亿-几十亿个/g土壤
* 构成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环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火山
外太空 极地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砧板上的微生物
无孔不入
依附、寄居在人体、动植物体表 面或开放管腔内部
一、定义与范畴 二、正常微生物群 三、病原微生物 四、条件病原体
医学微生物定义与范畴
定义:与医学有关的微生物
范畴:正常微生物群 病原微生物 条件病原体
正常微生物群
1、定义 2、分布 3、生理意义
定义
寄居于人体,对人体无害或 有益的微生物。
人体常见的正常微生物群
部位
主要菌类
皮肤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丙酸杆菌、白假丝酵母菌、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特点: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胞核为原始的 裸DNA、无核膜、细胞器不完 善。
类型:真细菌、古细菌、蓝细菌 真细菌: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立克次体、螺旋体约2000种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特点: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 程度高、有核膜、细胞器发达。
类型: 藻类、原虫、真菌
107 106
可致病性
+ — — + + — +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相互依存 二、相互斗争
相互依存
1、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 2、生产、生活中的要素 3、生存质量维护的同盟者 4、生命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
相互斗争
1、维护“衣”、“食” 2、捍卫健康与生命
医学微生物
一、无所不在 二、无孔不入
无所不在
1、分布广泛:江河湖海、空气、土壤 2、在极端严酷条件生存:极地、火山、
外太空 3、数量惊人:几亿-几十亿个/g土壤
* 构成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环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火山
外太空 极地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砧板上的微生物
无孔不入
依附、寄居在人体、动植物体表 面或开放管腔内部
一、定义与范畴 二、正常微生物群 三、病原微生物 四、条件病原体
医学微生物定义与范畴
定义:与医学有关的微生物
范畴:正常微生物群 病原微生物 条件病原体
正常微生物群
1、定义 2、分布 3、生理意义
定义
寄居于人体,对人体无害或 有益的微生物。
人体常见的正常微生物群
部位
主要菌类
皮肤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丙酸杆菌、白假丝酵母菌、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特点: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胞核为原始的 裸DNA、无核膜、细胞器不完 善。
类型:真细菌、古细菌、蓝细菌 真细菌: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立克次体、螺旋体约2000种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特点: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 程度高、有核膜、细胞器发达。
类型: 藻类、原虫、真菌
医学微生物学奈瑟菌属ppt课件

2019
-
5
生物学性状
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初代分离培养营养要求
较高,常用巧克力色血平板,供给
5%~10% CO2 置37℃孵箱中培养。
24~48h后形成圆形、湿润、透明或灰
白色光滑型菌落。继代培养菌落变大而
且粗糙。
2019 6
2019
-
7
生物学性状
生化反应及抵抗力
只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 解其他糖类。氧化酶试验阳性。 淋病奈瑟菌对冷、热、干燥及消毒 剂十分敏感。55℃ 5min或1/4000硝酸银 2min即死亡;采集标本注意保温保湿。
微生物学检查法
快速诊断法
1、免疫学方法: SPA协同凝集实验、ELISA法检查菌体抗原 2、分子生物学技术: 用PCR及核酸杂交技术检测淋病奈瑟菌 质粒DNA等
2019
-
17
防治原则
加强预防性病知识教育;
禁止卖淫嫖娼;
杜绝不正常性行为;
用氯链合剂滴眼,预防新生儿脓漏眼。 注意公用物品传染(浴巾、毛巾被褥等)
奈瑟菌属
(Neisseria)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HP
2019
-
1
奈瑟菌属
菌属特点:
一群革兰阴性菌,常成双排列,无鞭毛
和芽胞,有菌毛和荚膜;
专性需氧,均能产生氧化酶和触酶。
2019
-
2
奈瑟菌属中,脑膜炎奈瑟菌 (N.meningitidis)
和 淋病奈瑟菌 (N.gonorrhoeae )对人有致病
2019
-
15
微生物学检查法
细菌分离和鉴定
直接涂片 染色镜检
标 如果在中性粒细胞内 发现肾形G—双球菌, 对♂有诊断价值; 对♀诊断时应慎重。
微生物ppt课件

适的药物治疗。
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
01
微生物学在发酵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利用酵母
菌发酵生产酒精、醋酸等。
食品加工
02 微生物学技术可用于食品加工和保存,如利用乳酸菌
制作酸奶、泡菜等。
化学品生产
03
微生物学方法可用于生产许多重要的化学品,如利用
霉菌生产青霉素等。
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废水处理
真菌的形态通常包括菌丝、子实体和孢子等。菌丝是真菌的 繁殖结构,子实体则是产生孢子的结构,孢子是真菌的繁殖 体。
真菌的结构
真菌的结构通常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 真菌的细胞壁通常由几丁质、纤维素等多糖组成,细胞膜则 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真菌的繁殖和培养
真菌的繁殖
真菌可以通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进行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配子结合产生孢子的方式,无 性繁殖则是通过孢子直接萌发产生菌丝的方式。
真菌的培养
真菌的培养通常需要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下进行。常用的培养基包括沙土培养基、麦芽汁 培养基和琼脂培养基等。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湿度和通气等条件,以保证真菌的正常生长和繁 殖。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及利用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复杂多样,既有对人 类有益的一面,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 。有些真菌可以用于生产食品、饮料和 调味品等,如酵母菌可以用来发酵面包 和酒类;但也有些真菌可以引起人类和 动物的疾病,如引起脚气的真菌。
固体培养基形成琼脂平板 ,用于菌落的分离和观察 ;液体培养基用于大规模 的培养和发酵。
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技术
纯培养技术
通过划线接种、稀释涂布等方法 ,将微生物从混合样品中分离出
来,获得单一菌株。
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
01
微生物学在发酵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利用酵母
菌发酵生产酒精、醋酸等。
食品加工
02 微生物学技术可用于食品加工和保存,如利用乳酸菌
制作酸奶、泡菜等。
化学品生产
03
微生物学方法可用于生产许多重要的化学品,如利用
霉菌生产青霉素等。
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废水处理
真菌的形态通常包括菌丝、子实体和孢子等。菌丝是真菌的 繁殖结构,子实体则是产生孢子的结构,孢子是真菌的繁殖 体。
真菌的结构
真菌的结构通常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 真菌的细胞壁通常由几丁质、纤维素等多糖组成,细胞膜则 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真菌的繁殖和培养
真菌的繁殖
真菌可以通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进行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配子结合产生孢子的方式,无 性繁殖则是通过孢子直接萌发产生菌丝的方式。
真菌的培养
真菌的培养通常需要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下进行。常用的培养基包括沙土培养基、麦芽汁 培养基和琼脂培养基等。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湿度和通气等条件,以保证真菌的正常生长和繁 殖。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及利用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复杂多样,既有对人 类有益的一面,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 。有些真菌可以用于生产食品、饮料和 调味品等,如酵母菌可以用来发酵面包 和酒类;但也有些真菌可以引起人类和 动物的疾病,如引起脚气的真菌。
固体培养基形成琼脂平板 ,用于菌落的分离和观察 ;液体培养基用于大规模 的培养和发酵。
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技术
纯培养技术
通过划线接种、稀释涂布等方法 ,将微生物从混合样品中分离出
来,获得单一菌株。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ppt课件

隔离与防护措施
总结词
隔离和防护措施可以有效控制传染源,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详细描述
对确诊或疑似感染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负压隔离等。同 时,医护人员应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降低感染风 险。
环境清洁与消毒
总结词
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提高患者安全意识
加强患者安全教育,提高患者 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自我防护
能力。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媒介物传播
通过污染的水、食物等媒介物 传播。
02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手卫生与消毒
总结词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通过洗手、手消毒等手段可以有效减少细 菌传播。
详细描述
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等操作前应严格洗手,并使用手消毒剂进行消毒。 同时,医院应提供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如洗手液、干手纸等,并定期监测手卫 生执行情况。
详细描述
医院应定期对病房、诊疗室、手术室等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 ,特别是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床头柜等。同时 ,应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总结词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详细描述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病原体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同时,应遵循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和 过度使用抗菌药物。此外,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的使用情况。
03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诊断
监测方法与指标
监测方法
包括临床监测、微生物学监测、 环境监测和组织管理监测等。
监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