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失灵--参考答案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第八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市场失灵是指()A、市场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配置资源的不均;B、市场不能产生任何有用的成果;C、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稀缺的资源;D、收入分配所出现的不平等现象。
2、在以下哪种情况,“搭便车”问题就会出现?()A、所有消费公共物品的个人都支付相应的费用;B、个人愿意支付他们的消费费用;C、所有消费和生产的商品都是个人用物品;D、某些人享用了公共物品,并不需要支付其全部费用3、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是指该活动的()),问题就可得到A、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B 、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C、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D 、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4、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是指该活动的()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 、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C、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D 、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5、某人的吸烟行为属于()A、生产的外部经济 B 、消费的外部经济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6、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科斯定理,A 、市场失灵B 、公共物品C 、外部性D 、看不见的手原理 妥善解决A 、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B 、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C 、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为多大D 、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7、某项生产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时,其产量( )帕累托最优产量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市场不提供纯粹公共物品,是因为 ( )。
A 、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B、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C 、消费者都想“免费乘车” D、以上三种情况都是 9、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的( )10、一项公共物品是否值得生产,主要看( )、政府的意志 11、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比方说买方不清楚卖方一些情况,是由于( )A 、卖方故意要隐瞒自己一些情况B 、买方认识能力有限C 、完全掌握情况所费成本太高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亚当·斯密的个人追求自身利益会最好地促进社会利益的观点被称为 ( )A 、水平相加B 、垂直相加C 、算术平均数D 、加权平均数C 、公众的意志D 、成本和效益的对比A 、效益13、当市场不能发挥其导致经济效率的作用时,这种情况叫做(A、看不见的手 B 、国家最高征用权C、市场失灵 D 、国有化14、在负的外部性的例子中,当决定产量时,生产者只把()计入考虑,相应的产量将()社会的有效率水平。
--市场失灵--参考答案

第十章市场失灵及其解决对策一、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 (market failures)是指市场机制不能导致资源有效配置的状况。
2.科斯定理 (coase theorem) 是指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
3.公共物品 (public goods)是指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4(external effects)来某种利益或者危害,而该行为主体又没有为此而得到报酬或进行补偿的现象。
5.垄断 (monopoly):垄断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意义上的垄断指一家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销售量,即只存在惟一卖者的市场结构。
广义意义上的垄断认为垄断是一个或几个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或大部分供给的情况。
6.自然垄断 (nature monopoly) :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
在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
现在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7.非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
8.反托拉斯法(antitrust law) 是指针对限制贸易的协议或共谋、垄断或企图垄断市场、兼并、排他性规定、价格歧视、不正当竞争或欺诈行为等所制定的法律。
9.公共管制 (publiccontr01)是指政府对垄断的管制,通常有垄断价格管制和垄断产量管制。
10.逆向选择(inversechoice)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
换句话来说,逆向选择就是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作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的情况。
关于市场失灵的几道经典试题

关于市场失灵的几道经典试题1. 举一个柠檬市场的例子,并说明买方和卖方的不对称信息如何会导致市场失灵。
(中财2004研)答: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外部性、公共产品、非零交易成本、市场特权、市场机制不能够解决社会目标问题、非对称信息等等。
信息的不对称性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
买方和卖方的不对称信息会导致市场失灵。
比如说旧车市场。
在分析完全竞争市场时,没有涉及到商品的质量问题。
引入质量问题后,如果消费者以及其他人具有完全信息,消费者可以将不同质量的旧车看成不同的商品,从而根据质量给予不同的价格,因此消费者对任意一种质量的旧车的需求曲线还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如果信息不对称,旧车买方只知道旧车有不同的质量,但不具体知道哪个质量高,哪个质量低,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通常根据价格判断旧车的“平均”质量。
消费者有理由相信,随着某种商品价格的上升,该商品的平均质量也将上升。
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旧车买方购买商品时不仅要考虑它的价格,还要考虑其质量。
如果旧车质量太差,即使价格很低,也无人问津,相反,如果质量很好,即使价格较高,也值得购买。
所以旧车买方追求的是商品的最大价值,即每单位价格的质量。
由于存在一个均衡的价格,在此价格下旧车价值最大,高于和低于此价格商品的价值都降低,所以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不再是向右下方倾斜,而是包含一段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
而旧车卖方的信息是完全的,所以卖方(也就是供给者)在供给方面还是和以前一样,即生产者的供给曲线仍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供给曲线和消费曲线的最好交点是最大价值处的价格位置。
但是当价格处于此位置时,生产者的供给大于消费者的需求,出现非均衡状态,这种非均衡状态违背了帕累托最优标准,社会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因此旧车买方在产品质量上的不完全信息导致了供给方过低的供给量。
市场经济学面试题及答案

市场经济学面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市场失灵?答案: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地分配资源,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或分配不公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外部性、公共品、信息不对称、垄断等因素造成的。
2. 请解释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答案: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包括:市场上有大量的买家和卖家,产品是同质的,所有参与者都有完全的信息,没有进入或退出市场的障碍,没有交易成本,以及价格由市场决定。
3. 垄断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有何不同?答案:垄断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卖家,而完全竞争市场有多个卖家;垄断市场的产品是独一无二的,而完全竞争市场的产品是同质的;垄断市场的价格由垄断者决定,而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
4. 什么是外部性?答案: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行为对第三方产生的非市场影响,这些影响没有在交易中得到补偿。
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对第三方有益的影响,如教育;负外部性是指对第三方有害的影响,如污染。
5. 公共品有哪些特性?答案: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意味着无法阻止任何人使用公共品,非竞争性意味着一个人使用公共品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量。
6. 请解释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的影响。
答案: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中的一方拥有另一方没有的信息。
这可能导致市场效率降低,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指在交易前,拥有更多信息的一方可能会做出对自己有利但对市场不利的选择;道德风险是指在交易后,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会采取对自己有利但对市场不利的行为。
7. 什么是价格弹性?答案: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量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那么价格弹性就高;如果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不敏感,那么价格弹性就低。
8. 请解释规模经济的概念。
答案: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规模增加时,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
这通常发生在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较大,而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固定成本分摊到每个单位产品上的成本就会降低。
有关市场失灵的单选题

有关市场失灵的单选题
问题一:市场失灵是指什么?
A.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B.市场供需达到均衡
C.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D.市场需求超过供应
问题二: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
A.政府干预导致市场无法自动调节
B.市场参与者信息不对称
C.市场规模太小
D.市场需求过于剧烈波动
答案及解析
问题一:市场失灵是指什么?
正确答案:C.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解析: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运作,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市场机制通常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商品价格,从而引导资源的配置和优化。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市场机制可能会出现问题,导致资源无法有效配置,即市场失灵。
问题二: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A.政府干预导致市场无法自动调节
解析: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大原因是政府干预导致市场
无法自动调节。
政府的干预可能包括价格控制、垄断限制、贸易限制等。
这些干预会扭曲市场机制,使市场无法有效地根据供求关系来决定资源的
配置,从而导致市场失灵。
其他选项的解析:
B.市场参与者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另一个常见原因,但并不是市场失灵的定义。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市场参与者在交易过程中拥有不同的信息,从而影响交易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C.市场规模太小:市场规模太小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但不是
市场失灵的必要条件。
D.市场需求过于剧烈波动:市场需求的波动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均衡配置,但不是市场失灵的充分条件。
请在答题时仔细阅读题目和选项,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微观经济学练习与思考的参考答案第11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的作用

第11章市场失灵与政府的作用【练习及思考】参考答案要点1.填空(1)公共物品的消费特点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2)垄断造成的无谓损失是完全竞争时的消费者剩余与垄断时的消费者剩余之差,再减去被生产者分割掉的消费者剩余。
(3)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当事人的活动对旁观者造成了成本和收益影响,但又没有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
(4)在保险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不仅会产生逆向选择,而且还会产生道德风险。
(5)科斯定理特别指出,对于产权明晰,而交易成本又为零度或很小的外部性问题,政府无须干预,市场均衡的结果就能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2.判断题(下面判断正确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打×)(1)(×)垄断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时,消费者购买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收益等于生产该产品的边际成本。
(2)(×)市场机制总是可以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3)(×)一般情况下,二手车的卖主比买主知道更多关于旧车性能的信息,这种情况被称为搭便车问题。
(4)(×)外部不经济的经济活动其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5)(√)寻租是指一利益集团花费时间和资源去获得政府优惠。
(6)(×)在消费上或使用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点的商品叫公共物品。
(7)(√)垄断厂商的产量低于竞争厂商的产量。
(8)(×)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
3.选择题(1)不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有。
(D )A.垄断合法B.外部经济效果C.公共物品D.政府(2)养蜂者的工作会对苹果园的生产产生(A )。
A.生产的外部经济B.消费的外部经济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3)对自然垄断的价格管制通常使价格等于(D )A.边际收益B.平均收益C.边际成本D.平均成本(4)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激励是必要的?(B )A.市场是完全竞争的B.个人不承担其行为的全部后果C.私有产权界定清楚D.交易成本很小(5)逆向选择行为是(D )。
12财政学习题参考答案

财政学习题武汉大学经济系赵伟习题1.1:市场失灵n1.你认为下列哪个市场会产生效率结果?为什么?(4)n(1)海滨住房的防潮险;n(2)医疗;n(3)股票市场;n(4)个人计算机。
n2.下列属于市场失灵现象的有(1、2、3、4)。
n(1)电信服务价格居高不下;n(2)传染性疾病流行;n(3)私人企业没有能力从事国防科技研究;n(4)政府提供医疗保险,但医疗费用飞速上升,无法控制。
n3.市场失灵是如何产生的,根源有哪些?习题1.1:公共产品基本概念私人产品竞争性排他性非排他性混合产品公共资源公共地的悲剧免费搭车问题准公共产品思考与练习1.你认为下列哪些属于公共产品,哪些属于私人产品?为什么?1、2、4属于公共产品,3属于私人产品(1)道路;(2)公共电视节目;(3)闭路电视节目;(4)提供航班时刻表的网站。
习题1.1:政府失灵n 1.假如有5 个选民:甲、乙、丙、丁、戊,他们对A、B、C、D 四个项目的排序如下。
(1)依照图3-2,画出各选民的效用曲线。
(2)按照简单多数规则,能否选出项目?如果能,是哪一个?如果不能,请说明为什么。
2.在世界各国广泛实行间接民主制和多数票规则下,公共决策的结果能否充分有效地反映纳税人的意愿?为什么?3.根据公共选择理论,说明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及其矫正方法。
偏好形态图ABCD甲乙丙丁戊1234D wins in every pairwise vote?although multi-peaked preferences may lead to voting inconsistencies, this is not necessarily the case. 两两投票表决中D 方案胜出。
投票悖论出现一定是存在多峰偏好。
2.假如王某和李某对焰火的需求曲线分别为:P A=10-0.5Q,P B=20-Q;焰火的边际成本曲线为MC=2/3·Q (1)如果焰火是私人产品,请求出其均衡价格和数量以及王某和李某各自对焰火的需求量;(2)如果焰火具有非排他性,王某和李某的需求量以及他们的意愿支付价格分别是多少?(3)如果王某选择搭便车,焰火的均衡数量是多少?(4)请问如何解决搭便车问题?(详见后)3.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和私人产品的有效供给有何区别?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区别?试分析之。
第十单元 市场失灵及其对策习题及答案

第十单元市场失灵及其对策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垄断的低效率及其对策;2.外部性的影响及其对策;3.公共物品最优数量的决定;4.不完全信息及其对策。
一、单项选择1.市场失灵是指( )。
a.市场价格机制的运行不再具有灵活性;b.商品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下降;c.市场对稀缺性资源配置的无效率;d.收入分配不均。
2.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产品价格( )其边际成本导致低效率的资源配置结果。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都有可能。
3.垄断缺乏效率的经济学含义是( )。
a.垄断厂商没有在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进行生产;b.消费者购买最后一单位商品得到的边际效用超过生产该商品的边际成本;c.垄断厂商没有遵循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原则;d.垄断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4.垄断厂商销售商品的价格().a.等于边际成本;b.小于边际成本;c.高于边际成本; d.无法确定。
5.垄断厂商的产量( )。
a.等于竞争产量;b.大于竞争产量;c.小于竞争产量; d.以上都不对。
6.为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对待竞争性行业中厂商垄断行为的原则是( ).a.限制; b.提倡;c.放任;d.支持.7.被谢尔曼法禁止的经济行为是( )。
a.差别价格; b.垄断; c.纵向合并; d.以上都不是。
8.某人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经济利益,但其他人并不为此支付费用,这种现象称之为()问题。
a.公共物品; b.搭便车;c.外部经济; d.外部不经济.9.下列哪一种说法体现了外部不经济概念( )。
a.连天下雨减少了小麦的产量;b.小麦减产引起农民收入下降;c.吸烟有害于自身健康;d.吸烟有害于他人健康。
10.经济活动具有消费的外部经济性的含义是()。
a.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b.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c.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d.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11.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料对社会产生的效应属于()。
a.生产的外部经济;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c.消费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市场失灵及其解决对策一、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是指市场机制不能导致资源有效配置的状况。
2.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是指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
3.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指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4.外部性效应(external effects),也称外部影响,是指单个经济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人带来某种利益或者危害,而该行为主体又没有为此而得到报酬或进行补偿的现象。
5.垄断(monopoly):垄断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意义上的垄断指一家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销售量,即只存在惟一卖者的市场结构。
广义意义上的垄断认为垄断是一个或几个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或大部分供给的情况。
6.自然垄断(nature monopoly):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
在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
现在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7.非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
8.反托拉斯法(antitrust law)是指针对限制贸易的协议或共谋、垄断或企图垄断市场、兼并、排他性规定、价格歧视、不正当竞争或欺诈行为等所制定的法律。
9.公共管制(publiccontr01)是指政府对垄断的管制,通常有垄断价格管制和垄断产量管制。
10.逆向选择(inversechoice)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
换句话来说,逆向选择就是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作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的情况。
11.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是指这样一种现象:某些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利益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12.私人成本(private cost)是指为了生产(或消费)一件物品,生产者(或消费者)自己必须承担的成本费用。
13.社会成本(social cost)是指社会总体从某项经济活动中直接或间接支付的成本。
14.私人收益(private revenue)是经济主体从事一项经济直接获得的收益。
15.社会收益(social revenue)是社会总体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直接或间接获得的收益。
16.准公共品(quasipublic goods)又称混合产品,与纯公共品有两点区别:(1)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非竞争性,超过一定范围便有竞争性;(2)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排他性,必须支付某种(不一定是全部)代价方能获得。
二、选择题三、判断题四、简答题1.(1) 通常将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商品叫做公共物品,任何人增加对这些商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水平,任何人增加对这些商品的消费不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加。
(2)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一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消费,增加一名消费者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消费者从公共物品中都得到一定的效用,而其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从效率的角度(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来看,应该让所有的人都免费享用公共物品。
如果公共物品由私人来生产,那么他将会破产。
(3)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很容易产生免费搭车问题,即不能避免一些人不付费也可以同样消费公共物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个人都不支付费用或支付很低的费用来消费公共物品,那么市场上就没有私人愿意提供公共物品。
即使有些消费者不做“搭便车者”,愿意自己付费购买,也只是根据公共物品带给他的私人利益来决定他愿意支付的价格,而不是根据社会利益决定他支付的价格。
公共物品如果由竞争市场上私人进行生产,其结果只能是低于社会所要求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
(4) 既然市场机制对公共物品的有效率配置无能为力,那么只能由政府或公共部门安排生产并根据社会福利原则来分配公共物品。
2.(1) 外部影响是指某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与该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不相等。
外部影响的存在可以造成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
外部经济的情况下,假定某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为V P,该行动所产生的社会利益为V S,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V P < V S,此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成本C P,即有V P < C P < V S,此人显然不愿意采取该行动。
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由上不等式可得:V S? V P > C P? V P,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V S? V P大于私人活动所受到的损失C P? V P。
如果此人采取该项行动,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行动者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结果是社会上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是帕累托改进,就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
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2) 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假定某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成本为C P,该行动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为C S,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C P < C S,此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利益V P,即有C P < V P < C S,此人显然会采取该行动。
由上不等式可得:C S? C P > V P? C P,说明社会上受到的损失C S? C P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V P? C P。
如果此人不采取该项行动,社会避免的损失大于此人所放弃的好处,结果是社会上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是帕累托改进,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3.垄断可以造成生产效率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福利遭受损失。
以上问题可由图13.3解释说明。
图13.3中,曲线D表示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曲线MR表示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假定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相等且固定不变,用直线AC = MC表示。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厂商将产量确定在Q2,价格确定在P2,垄断厂商获得超额经济利润,此时确定的价格大于边际成本,消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外一单位产量而支付的货币超过生产该单位产量所耗费的成本,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整个经济均衡于低效率之中。
要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产量应增加到Q1,价格应降到P1。
然而,垄断决定的产量和价格只能是Q2和P2。
如果产量和价格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Q1和P1,消费者剩余是△FP1H的面积,当垄断者把价格提高到P2时,消费者剩余只有△FP2G 的面积,所减少的消费者剩余的一部分(图中四边形P l P2GI所代表的面积) 为垄断者占有,另一部分(△GIH所代表的面积) 就是由于垄断所引起的社会福利的纯损失,它表示由于垄断所造成的低效率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不仅如此,垄断还可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获取超额经济利润,厂商常常付出一定代价,例如,向政府官员行贿,或雇佣律师向政府官员游说,等等。
这种行为是一种纯粹的浪费,它不是用于生产,没有创造出任何有益的产出,完全是一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一般称其为“寻租”活动。
现实的经济生活证明,寻租活动造成的经济损失要远远超过传统垄断理论中的“纯损”三角形。
4.(1) 科斯定理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于他打破了庇古传统,提出了不管权利属于谁,只要对产权关系予以明确的界定,那么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就不会产生背离,而一定会相等。
虽然权利属于谁的问题会影响财富的分配,但如果交费费用为零,无论权利如何界定,都可以通过市场的交易活动和买卖者的互定合约而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
这是一种崭新的思路。
(2) 科斯定理在理论界引起广泛关注,人们认识到,在解决外部性时可以用市场交易的形式来替代法律程度以及其他政府管制手段,为解决外部性问题打开了新思路。
同时,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引起了较大的争议。
由于科斯定理所设置的一些假定条件(如交易费用为零等)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成立,为此斯蒂格利茨对科斯定理提出了三点异议:第一,在受损者人数众多时,科斯定理解决不了“搭便车”问题,因此,政府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当外部性涉及的人数众多时,他们自愿地组织起来试图使外部性内在化的成本是巨大的。
并且,组织起来进行共同行动,这本身也是一种公共物品。
而实际上,可以把政府明确地看作是众人建立的使外部性内在化的义务机构。
第三,建立一系列的财产权反而会导致低效率,因为许多现行的财产权不是通过法律而是通过一些公共规则建立的。
受损者的起诉不能每次都成功;长期形成的财产权和规则都有公平精确的定义,只有在定义范围内的起诉才有成功的希望,否则就不能成功。
在无烟区吸烟就是很好的例证。
(3) 科斯定理引起人们的讨论和争议的焦点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零交易费用;二是当受损者为一个人数众多的整体时,不但交易费用巨大,以致使自愿协商成为不可能,而且会出现严重的“搭便车”问题。
当外部性涉及的当事人人数较少时,自愿协议是有可能的;但当大量的当事人必须参加会议时,相互间达成协议的成本非常高,而且达成一致协议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4) 尽管科斯定理被人们认为有上述局限性,但是,总的来说,它主张利用明确的产权关系来提高经济效率,解决外部性给资源最优配置造成的困难,尤其是解决公共资源中出现的严重的外部性的问题,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它启发了一代经济学家,使外部性理论的研究有了长足发展。
同时,科斯的分析方法与思想也开创了法律的经济学分析先河。
5.对于一个垄断厂商而言,在不受管制的条件下,它会依照着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确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Q1,并索取相应的价格P1。
政府对垄断行业实行价格管制,就是规定一个低于垄断市场价格的管制价格或者最高价格。
如图13.4中的P2点,此时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就是由价格P2所决定的一条直线。
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条件,垄断厂商选择的只能是P2对应的Q2。
对应这一价格和产量,垄断厂商会获得一定数量的超额利润,但是这一利润低于垄断厂商自主定价时决定的超额利润。
以上分析说明,政府规定一个低于厂商自主定价的最高价,一个适当的选择是按市场需求等于厂商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管制价格。
五、计算题1.路灯属于公共物品,每个人愿意为增加一盏路灯支付2元,10人共20元,这可看成是对路灯的需求或边际收益。
而安装路灯的成本函数为C(X) = X2,边际成本函数为MC = 2X,由MR = MC,即X = 10,即最优路灯安装只数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