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3.2 世界的地形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1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山高与海深相差悬殊。
(二)认识陆地地形结合第一章的内容进行复习,将知识进行串联。
(三)世界主要地形区及分布出示世界地形图1.认识山地: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山地的分布较为醒目。
很多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称为山脉。
出示世界著名的山地景观图。
2.认识高原: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 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峭。
世界上高原的分布较广。
出示世界著名的高原景观图。
3.认识平原: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平。
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4.列举我国著名的丘陵。
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5.请在图中找到世界主要盆地。
塔里木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盆地(四)自主学习,交流展示:(五)归纳整理,交流纠正:欧洲:以平原、山脉为主;非洲:以高原为主南美洲:以平原、高原、山地为主海洋底部与陆地表面一样,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
(一)认识海底地形类型出示海底地形示意图(二)了解海底地形的特征1.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补充认识:(1)我国是拥有大陆架最多的国家2.大陆架有丰富的矿藏和海洋资源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的巨大坡度,海水深度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
世界上最陡的大陆坡是斯里兰卡岸外大陆坡,其坡度达35°—45°。
3.洋盆:是指宽广而又相对平坦的大洋底部。
4.洋中脊是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一)读图辨认,互动交流从海底到大洋中部,海底地形大致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其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二)互动交流1.认识大陆架的位置2.从图中找出大陆架的位置,从模型图中认识其特征。
3.读一读,图中指认。
4.读一读,观看视频,了解洋中脊的底山脉。
大西洋中脊亦称中大西洋海岭,是沿大西洋南北轴线延伸的海底山脊。
它位于洋盆中部,在一系列延伸到大陆岸边的平坦的深海平原之间。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主要介绍了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世界各地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世界地形的认识尚不全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系统地掌握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世界地形分布图、地形图阅读方法等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图片、图表和实例。
3.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地形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世界地形的分类(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及其特点,呈现各地形区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地形区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各地形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分组汇报,总结各地形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巩固(5分钟)练习题:请学生阅读地形图,判断各地形区,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讨论:请学生思考世界各地形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势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XXX地理教案《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XXX地理教案《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力目标: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情感目标: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
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复提问: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总结作业情况学生活动通过读图分析巩固我们在地球上主要生活在陆地上,而我们生活的陆地。
比如我们周围,有上坡有下坡,整个陆地表面并不像利用身边常识引积极思考海平面那么平,有很多高低起伏。
讲授新课:一.地形就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
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入,帮助学生理解利用教具吸引学生注意力尝试用以有的引出高度,并比较测量高度的不同方法。
先用人的身提出疑问,启发学知识自主解决高来举例,形象的类比高度的测量方法。
生问题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海拔、相对二.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绘制简单示意图,高度的定义。
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
表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意义及不通过举例、板图同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含义,区过渡:恰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列举熟悉的地形分它们的差别。
五种陆地常熟练巩固见地势利用身边知识举例三.五种陆地基本地势绘制地形剖面示意图让学生判断海拔高度(米)1.平原:〈2002.高原:〉5003.山地:〉500坡度较陡4.丘陵:〈500相对高度〈200 5.盆地:中间低、周围高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了解海底地形利用简单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启发学生辨别五种陆经由过程读图思考判地基本地势断,进步兴趣总结五种陆地基积极思考本地形特点通过书上活动,指比较平原与高导学生从课文中原;山地与丘陵找出世界之最,并的相同之处和不强调“世界之最”同之处。
3.2+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

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备课人课型新授课审核人授课日期核心素养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在地图中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
(区域认知)2.通过图文资料观察世界地形分布大势,感受自然地表的形态,树立全球观与世界观。
(人地协调)3.运用图文资料,能说出世界著名的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综合思维)4.在日常生活中实地考察,区别山地、丘陵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
(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思政目标通过对世界地形的了解和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应与地形环境相协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海底地形的主要类型及分布规律。
难点:区分陆地常见五种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
教法合作交流、实物展示教学准备世界地形模型、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集备共案个案设计新课导入师: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山高与海深相差悬殊,地表形态复杂多样。
你知道在地球上是山更高还是海更深吗?生:思考并回答。
师:陆地最高地区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海底最深是马里亚纳海沟,海拔是11034米,陆地平均海拔为780米,海洋平均深度为3730米。
从海拔来看,地球上是海洋更深。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是山高还是还是海深,引发学生的思考,也让学生感知到地球上陆地和海洋地形的变化。
新课讲授一、陆地地形:认识陆地地形特征和主要类型方法指引:读图3.14-3.15,并结合课本52-53页。
问题引导:1.区分陆地常见的五种基本地形。
师生小结:讲解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结合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每种地形的特点。
问题引导:2.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及其分布。
【活动】小组讨论:从世界地图中可以查到到哪些关于地形的信息?师:①从世界地形图可以看出陆地表面的高低起伏以及主要地形的分布大势。
在世界地形图中,山地的分布较为瞩目。
世界地图上山地成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也可以称为山脉。
【活动】1.读世界地形图找一找,世界的主要山脉有哪些?2.认识常见的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巴西高原、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东欧平原和刚果盆地等。
六年级地理下册《世界的地形》教案、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对世界地形的认识,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攀登高峰的勇气。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学习世界地形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对地形的认识仍较表面,对地形与气候、河流、人类活动等方面的联系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4.强化实践操作:结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组织实地考察、户外教学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形特点,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5.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世界地形的基本分类及其特点,了解地形与气候、河流、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关系。
4.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世界地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填图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判断题:通过判断不同地形的图片,加深对地形类型的认识。
六年级地理下册《世界的地形》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地形的分类,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基本类型,并能够识别这些地形的特点及分布情况。
2.掌握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地理位置及其对气候、河流、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学情学法七年级的学生虽在小学有零碎接触一些地理知识,但未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特别是缺乏基本的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事物的理解、想像、分析等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图像,包括示意图、地图、景观图等。
通过认真判读、分析、获取地理信息,并应用地理图表说明地理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三大学法,逐步掌握世界地形的有关地图和地理知识,落实教学主题。
一)、是自主学习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分层设色世界地形图、各种示意图和景观图来设置问题,1、引导学生能读懂地图,利用地图复习旧知识和理解新知识。
2、引导学生层层理解五种地形的特点和两大山脉带的分布。
二)、是比较法:通过景观图的感性比较和列图表比较五种地形的异同,增加对世界地形的掌握;三)、是讨论探究法:通过同学间的共同讨论以及野外调查,了解你的家乡的地形特点,以及这种地形给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哪些影响。
二、设计思想【依据课标】为满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学新理念,根据课标,1、要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2、利用图表分析比较五种地形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地形、分层设色、海拔、相对高度、高峻、山脉带【教材内容简析与教材创新处理】本课时主要是学习陆地地形和学会看分层设色地形图两大内容。
根据“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这一观点,教师完全可以围绕一张分层设色的世界地形图来展开教与学,培养学生读懂地图、填充地图、分析地图的三大能力。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直观图示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掌握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并能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山脉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世界地形教学设计(共8篇)

世界地形教学设计(共8篇)篇:世界的地形设计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深线、等高线等基本概念;2、掌握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并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3、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在使用时又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阅读地形图。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情感目标]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用等高线表示山顶、山谷、山脊、鞍部等地形。
[教学难点]1、培养利用地图复习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掌握新知识能力;2、判断各种地形。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直观图示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过程及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陆地上,在我们周围,有上坡有下坡,整个陆地表面并不像海平面那么平,有很多高低起伏。
比如大良最高山是顺峰山,比我们学展示世界地表景观图,增强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地形概念。
高低的感性认识。
再利用身边常校要高。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总称为地形。
识引入,帮助学生理解地形概念。
(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用什么来衡量?5.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引出海拔、相对高度,并用阅读课文,理解区分海拔、相也叫绝对高度。
人的身高来类比启发学生区分两对高度的定义,熟练巩固。
相对高度: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概念。
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
(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
一、陆地地形五种基本类型:多媒体出示五种陆地地形图,对通过读图对比、思考、判断,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比分析各地形的异同,五种启发学生理解辨别。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教学设计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实践操作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地形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3.理解地形对气候、水文、生物、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难点,采用以下策略:
a.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各类地形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地形概念。
b.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地形识别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形识别能力。
c.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形对气候、水文、生物、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6.地理科普文章阅读:推荐一篇关于世界地形的科普文章,让学生课后阅读。通过拓展阅读,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作业布置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调整作业难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世界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3.通过学习世界地形的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域的特色和魅力,培养全球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系统地介绍世界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虽在小学有零碎接触一些地理知识,但未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特别是缺乏基本的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事物的理解、想像、分析等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图像,包括示意图、地图、景观图等。
通过认真判读、分析、获取地理信息,并应用地理图表说明地理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三大学法,逐步掌握世界地形的有关地图和地理知识,落实教学主题。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直观图示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掌握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并能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着名山脉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着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能力目标:
1、培养能利用地图复习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2、能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判断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情感目标: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利用地图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利用地形剖面图和图表比较来判断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能利用地形图掌握世界两大山脉带的组成和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1、培养能利用地图复习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2、利用地形剖面图和图表比较来判断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教学过程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