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按摩穴位
糖尿病科常见穴位及经络

徐小丽
2019年11月 24日
1.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三寸,距胫骨前 缘1横指。(足阳明胃经)
2.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 后方。(足太阴脾经)
3.内关:在前臂掌侧,曲池与太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手厥阴心包经)
• 13.鱼腰:正坐或仰卧位,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经外奇穴)
• 14.上星: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一寸。(督脉)
• 15.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 (任脉)
• 16.膀胱俞:在骶部,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2骶后孔。 (足太阳膀胱经)
• 17.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 陷处。(足少阴肾经)
4.外关: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手少阳三焦经)
5.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肘横纹下2寸处。(手阳明大 肠经)
• 6.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 肌内侧头的隆起处。(足太阴脾经)
• 7.太阴: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 陷处。(经外奇穴)
• 18.三焦俞:在腰部,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 太阳膀胱经)
• 19.曲池:在肘横纹外端,屈肘,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 线中点。(手阳明大肠经)
• 20.阳陵:在小腿外侧,在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足少 阳胆经)
• 21.胰俞:在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经外奇穴)
•
谢谢大家!
• 8.头维:在头侧部,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足阳明胃经)
• 9.阳白:在前额部,瞳孔直上,眉上1寸。(足少阳胆经 )
地机穴,专治糖尿病的奇穴2篇

地机穴,专治糖尿病的奇穴2篇地机穴,又称合谷穴,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穴位,位于人体手背的第一、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
传统中医认为,按压地机穴会对多种疾病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包括糖尿病。
本文将介绍地机穴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了一些其他可能对糖尿病有益的奇穴。
第一篇:地机穴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地机穴是中医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奇穴,被认为具有多种疗效。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地机穴对糖尿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重大影响。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有关,而地机穴恰好可以调节体内气血的运行。
按压地机穴可以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内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改善患者的微循环障碍,减少组织缺氧的情况。
同时,地机穴的按压还可以调节体内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有助于平衡体内的代谢功能。
研究还发现,按压地机穴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受损,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地机穴的刺激可以改善这种情况,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
此外,地机穴的按压还可以促进肝脏的糖原合成和葡萄糖的代谢,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虽然地机穴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但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
疗效的达到还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治疗。
第二篇:其他可能对糖尿病有益的奇穴除了地机穴,中医学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奇穴,可能对糖尿病的治疗有益。
下面将介绍两个常用的穴位。
1. 内关穴:内关穴位于人体手掌掌心处,是一种重要的奇穴。
中医认为,按压内关穴可以促进体内气血的运行,增加能量供给,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按摩内关穴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节血糖水平。
2. 阳陵泉穴: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是一种重要的奇穴。
按压阳陵泉穴可以促进肾脏的功能,增强排尿功能,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毒素和废物。
指压按摩法控制血糖

指压按摩法控制血糖
一、胰腧穴(后背部,第八、九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
二、降糖穴
三、小腿内侧脾经自下而上按揉
四、脚上然谷穴
五、降血糖最常见的药物是二甲双胍,其实人体里也自备了二甲双胍,那就是然谷穴。
然谷穴是我国古代
记载最早的治疗糖尿病的穴位,属足少阴肾经的荥穴,是肾经气血流经的部位。
它的位置在足内侧,先找到足内踝尖,在其前下方可以摸到一块隆起的骨头,解剖上叫作舟骨粗隆,这个粗隆的下方就是然谷穴了。
每天晚上洗完脚可以用拇指用力点揉这里,直到有明显的酸胀感为止。
坚持每天按揉然谷穴,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糖作用。
六、缓解糖尿病人尿多的穴位:关元穴
七、按揉腹部的降糖穴可降血糖。
降糖穴是近年发现的治疗糖尿病的有效穴位,位于肚脐斜上方2厘米的
位置上,左右对称分布,在该处按摩能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有效地防治糖尿病。
将一手的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按揉降糖穴,力度宜轻柔,和缓地揉动3分钟,然后换手按揉另一侧降糖穴3分钟,也可以双手同时按揉,每日1次。
此法长期坚持,能够起到辅助降血糖的作用。
注意不能在过饱或过饥情况下进行。
本文收集了对调理血糖比较有效的几个穴位,他们对控制血糖有较好的效果,贵在坚持。
同时通过指压按摩的方式控制血糖,不打针不吃药,绿色环保,没有副作用,在调理血糖的同时,也会让整个身体素质得到慢慢的恢复,有兴趣的糖友可以试试。
苦酸通调法治疗糖尿病前期验案举隅

苦酸通调法治疗糖尿病前期验案举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患有糖尿病的人数已经超过4亿。
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来说,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继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苦酸通调法成功应用于糖尿病前期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苦酸通调法是一种传统的汉族医学治疗方法,经过数千年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医诊疗方法。
苦酸通调法主要针对体内能量代谢失衡、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糖尿病等疾病的特点而进行治疗。
通过选用之量恰当、口味苦涩偏寒的中草药,可以在体内产生苦、酸、兼而有之的调和效果,促进体内血糖的平稳水平。
苦酸通调法最大的特点是不仅能够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苦酸通调法还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增加体力和精力。
王女士,女,52岁,体重73kg,身高1.65m,因在常规体检中发现血糖值较高,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
王女士平时饮食注意,但忙碌工作常常要加班,生活规律性较差。
经过详细的检查和相关治疗,王女士的血糖状况逐渐稳定。
为了进一步巩固疗效,医生建议王女士尝试使用苦酸通调法。
治疗方案如下:一、中药方剂:苦酸通调方组成:苦参、金银花、柴胡、苍术、桑叶、紫苏、陈皮、甘草使用方法:煎水服用,每天3次,每次15g。
二、穴位按摩:足三里穴、内关穴、气海穴使用方法:王女士每天将上述穴位进行按摩,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进行3次。
三、饮食调节:采用低糖、低盐、低脂饮食使用方法:王女士每天饮食根据上述原则进行,适当控制总热量摄入,每天吃少量多餐。
综合治疗周期为3个月,治疗样本数为30例。
治疗后,病人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发生率明显降低。
同时,病人的免疫能力显著提高,身体整体健康状况得到了提升。
总之,苦酸通调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前期的方法。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医生的要求,尤其是饮食、起居习惯等方面的调节,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糖尿病特效穴位,按摩后的奇迹

糖尿病特效穴位,按摩后的奇迹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中医是一门深不可测的学问,特别是穴位按摩,其效果往往出乎意料。
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控制病情的方法。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了解到了一种被称为“糖尿病特效穴位”的按摩方法。
这种按摩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据说有着显著的效果。
我开始了对这种按摩方法的研究,并且详细记录了按摩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和感受。
我发现,这种按摩方法主要涉及三个穴位:涌泉穴、太冲穴和足三里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之一,对于调节血糖有着重要的作用。
太冲穴位于脚踝内侧,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帮助改善胰岛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侧,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在开始按摩之前,我先进行了彻底的清洗,以确保双手的卫生。
然后,我按照研究资料中的指导,用拇指指腹对这三个穴位进行了轻柔的按摩。
在按摩涌泉穴时,我能感受到一股温暖的气流从脚底上升,直达心脏。
按摩太冲穴时,我能感觉到脚踝处的酸胀感,这种感觉逐渐向上蔓延,直至小腿。
在按摩足三里穴时,我则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能量从膝盖向外扩散,使我的整个身体都感到温暖和舒适。
我还发现,在按摩这些穴位时,有些细节需要注意。
比如,按摩涌泉穴时,需要稍微用一些力,但又不可以太用力,以免造成疼痛。
按摩太冲穴时,则需要用旋转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更好地刺激穴位。
而按摩足三里穴时,则需要用振动的方式,这样可以增强按摩的效果。
在坚持按摩这些穴位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的糖尿病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我的血糖水平变得更加稳定,而且我感到身体更加健康,更有活力。
我的医生也告诉我,我的病情得到了控制,而且我的身体状况比以前更好。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和伟大。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和研究,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更多这样的“糖尿病特效穴位”,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疾病的困扰。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中医是一门深不可测的学问,特别是穴位按摩,其效果往往出乎意料。
按摩神奇穴位,糖尿病患者有福了

按摩神奇穴位,糖尿病患者有福了作为一名按摩师,我深知穴位按摩对于身体健康的巨大潜力。
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有效地辅助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身体状况。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按摩神奇穴位,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善健康的详细指导。
我们需要了解糖尿病患者的情况。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这可能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如心脏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等。
因此,控制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第二个穴位是胰俞,位于背部,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按摩胰俞可以刺激胰腺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第三个穴位是曲池,位于肘关节内侧,当肘横纹上缘凹陷处。
按摩曲池可以清热解毒,调节气血,对于控制血糖也有一定的帮助。
第四个穴位是太冲,位于脚背第一和第二跖骨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太冲可以疏肝理气,调节内分泌,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一定的作用。
在按摩这些穴位时,可以使用拇指或食指轻轻按压,以感到轻微酸胀为宜。
每个穴位按摩约12分钟,每天按摩12次。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时应保持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疼痛或损伤。
除了按摩穴位外,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保持均衡的饮食,控制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增加蔬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量。
同时,保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或瑜伽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降低血糖水平。
我要强调的是,按摩穴位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措施。
糖尿病患者在进行穴位按摩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穴位按摩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健康状况。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胰俞、曲池和太冲等,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内分泌平衡,从而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然而,糖尿病患者在进行穴位按摩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这四个穴位是治疗糖尿病的,你用好了吗 按摩

这四个穴位是治疗糖尿病的,你用好了吗?
第一颗:然谷穴~有效降血糖
程凯教授介绍:降血糖最常见的药物是二甲双胍,其实人体里也自备了二甲双胍,那就是然谷穴。
然谷穴是我国古代记载最早的治疗糖尿病的穴位,属足少阴肾经的荥穴,是肾经气血流经的部位。
【方法】每天晚上洗完脚可以用拇指用力点揉这里,直到有明显的酸胀感为止。
坚持每天按揉然谷穴,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糖作用。
第二颗:鱼际穴~除烦解渴
程凯教授介绍:除了然谷穴可以降血糖以外,针对糖尿病“三多”的症状,也各有治疗的穴位。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三多”指多饮、多食、多尿,“一少”指身体消瘦。
临床上根据症状的不同及病变轻重程度的不同,将糖尿病分为上、中、下三消。
上消跟肺阴不足、肺热有关,表现为多饮的症状,因此应突出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可以掐鱼际。
【方法】每天看电视的时候,用一手食指关节点按鱼际穴,以感觉酸胀为好,两手互相点按。
第三颗:内庭穴~控制食欲
程凯教授介绍:中消跟胃阴不足、胃热有关,表现为多食的症状,因此应突出清胃泻火、养阴增液,可以掐内庭。
【方法】用食指和拇指放在脚面和脚底,上下掐揉内庭穴,可以很好的控制食欲,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于口气重、便秘、打呼噜、磨牙、胃火牙痛等。
第四颗:关元穴~解尿多
程凯教授介绍:下消跟肾阴不足、肾虚有关,表现为多尿,因此应突出滋阴固肾,可以按摩关元。
【方法】双手搓热后快速按摩此穴位,可以滋补肾阴、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常见疾病的穴位治疗-糖尿病——按摩然谷穴

常见疾病的穴位治疗-糖尿病——按摩然谷穴
糖尿病在中医上称为“消渴”。
糖尿病患者晚上睡觉时往往会觉得口干舌燥、内心烦乱,许多人在夜间不得不备上一杯白水用来解渴。
现在,你只要在睡前刺激下然谷穴就可以了。
然谷穴有个功效,那就是受到刺激以后,会使口中分泌大量的唾液,口干舌燥的症状也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
还有,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会感到内心烦乱,是因为心火太大。
刺激肾经上的然谷穴就可以将肾水引下来,晚上睡觉也就会踏实许多。
糖尿病人为了控制病情,大把大把地吃药,为了药效,也是不吃这个少吃那个。
年轻的时候,想吃没得吃,如今有了吃的吧,却又不能吃。
尤其是糖尿病,一切酸甜软烂的东西都要忌口,就怕一个不对头了,会影响疗效。
推荐一个辅助治疗糖尿病的穴位——然谷穴。
操作方法:然谷穴时在内踝骨往前斜下方2厘米处有个高骨,高骨的下缘。
但是这个位置的精气埋藏得较深,所以在刺激时一定要用力。
用力按双侧然谷穴,当感觉有酸胀感时再松开,再按下去,再松开。
如此反复10~20次。
当酸胀感再也不退去的时候,火候就算到了。
记得,双脚上的然谷都要进行按摩。
可起到减轻症状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按摩穴位
1、承浆穴:下唇沟凹陷处中间。
按摩方法:将中指指尖置于该穴上,先左转再右转,每方向按摩36次。
主要功能:消除烦渴症状,还可以治疗口眼歪斜、牙痛、口舌生疮等症。
2、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
穴位功能:健脾,有助于恢复胰脏功能;
按摩方法:将双手叠在一起,置于穴位上,先向左转36次,再右转36次。
3、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处。
穴位功能:培补元气,改善尿频、尿浊症状。
按摩方法:将双手叠在一起,置于穴位上,先向左转36次,再右转36次。
4、期门穴:位于胸部,乳头直下方(与巨阙穴齐平)
功能:健脾舒肝、平衡血糖。
按摩方法:将双手叠在一起,置于穴位上,先向左转36次,再右转36次。
5、肾腧穴:取穴时你可以采取坐姿或俯卧姿势,它位于第2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穴位功能: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尤其适宜糖尿病并发肾炎、尿毒症患者使用。
按摩方法:将双手轻握拳,以拇指或食指背根关节突出部位分别按压在肾腧穴上,先同时由内向外转36次,再由外向内转36次。
6、足三里穴: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坐正,小腿与大腿成九十度,右手掌心放在膝盖骨上,四指下放,无名指尖位置为足三里,刚刚在那个小腿硬骨头外侧一边的凹坑上
穴位功能:调整糖尿病患者的脾胃机能,下降心火,使肾水上升,从而改善和预防各种糖尿病并发症。
按摩方法:点按双腿的足三里穴各36次,每天1~2次。
7、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穴位功能:使心火不上炎,并补益肾水。
按摩方法:用手掌搓擦双足底涌泉穴各36次,每天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