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可靠性设计技术(工信培训)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可靠性分析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可靠性分析摘要:通过对可靠性在机械制造行业工艺中渗入的意义开展分析,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机械制造行业工艺技术可靠性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第二部分阐述了影响机械制造行业工艺可靠性的相关因素;第三部分对如何优化机械制造行业工艺过程的可靠性方法进行探究,旨在为同行业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可靠性前言:在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机械制造行业的能力已经成为我国多元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可靠性是机械制造行业工艺技术的参考标准,受生产、制造、设计及管理的多方位影响。
现阶段,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研究人员对未来机械制造行业工艺技术发展进行规划。
1机械制造行业工艺可靠性概述自加入WTO组织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国际化差异不断缩小,机械制造行业的竞争氛围被不断烘托。
机械制造行业内的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崭露头角,就必须要拥有高质量和高性能的产品。
所以,机械制造企业必须要以产品需求为基础设计产品,并将可靠性工艺贯穿至整个设计中去,提升并改良工艺,使其能够适应新时代、新市场的发展需求。
由此可知,机械制造可靠性工艺可以思考自然环境、投入成本、产品性能与设计规律间的差异,并基于此制定出相应的制造模式,继而优化产品性能。
简单来说,就是总结分析产品设计理念、产品性能、产品管理等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可靠性占主导地位[1]。
2现阶段机械制造行业工艺可靠性受影响的相关要素2.1与可靠性相关的评价指标存在缺失在利用机械设备制造某种产品时,需要全面的可靠性参考指标才可以保障产品性能和工艺。
但现阶段我国的机械设备制造行业,并没有以可靠性为主旨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仍沿用传统不完善的标准对产品进行评价,不适用的情况较多,无法满足机械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也充分证明了机械制造行业想要发展,建立与可靠性评级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2.2没有真正理解可靠性的意义当下,人们对机械现代化制造观念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虽然已经在生产中研究总结了一些经验理论,但与预期的研究成果相差较大。
2024年DFM培训教程

DFM培训教程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设计阶段的可制造性分析。
DFM (DesignforManufacturing)培训教程应运而生,旨在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掌握DFM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产品设计的可制造性和可靠性。
第一章:DFM概述1.1DFM的定义DFM,即设计可制造性,是一种在产品设计阶段考虑产品制造过程、工艺、设备和成本等因素的方法。
通过DFM,可以在设计阶段预测并解决潜在的制造问题,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
1.2DFM的重要性DFM在制造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DFM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可以避免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DFM有助于降低成本,通过优化设计,可以减少材料、能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DFM有助于缩短生产周期,通过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制造工艺和设备,可以加快生产进度,提高生产效率。
1.3DFM的挑战尽管DFM在制造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DFM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机械设计、工艺制造、材料科学等。
DFM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制造因素,如设备、工艺、成本等,这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实践。
DFM需要与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紧密合作,以确保设计的可制造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DFM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1DFM的基本原理DFM的基本原理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从而预测并解决潜在的制造问题。
这需要工程师和设计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机械设计、工艺制造、材料科学等。
2.2DFM的方法(1)设计简化:通过简化产品设计,减少零件数量和复杂性,降低制造成本和周期。
(2)标准化:采用标准化的零件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模块化:将产品设计为可重用的模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机械电气设备的可靠性设计与安全技术

机械电气设备的可靠性设计与安全技术摘要: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逐渐更新,功能,成为现代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机电设备不仅体现了效率和便捷特点,而且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这成为安全生产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关键词:机械;电气设备;靠性设计;安全技术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机械工程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机遇,机械设备是许多行业的重要生产要素。
为了推动工业的发展,必须优先使用高效,高质量和功能齐全的机械设备。
由于机械设备的重要作用,对机械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使许多设计任务能够实现设备的自动化功能。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式下,机械设计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克服了手工设计的不足。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中应用良好的安全管理技术可提高机械设备可靠性一、机械电气设备的特点1.管理的复杂性。
在施工现场,负责人员必须安全地管理机械设备,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安全。
机器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其复杂性和专业性。
施工技术的机械结构复杂,涉及多个工作阶段,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同时,施工环境相对复杂,给现场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较强专业性。
安全管理侧重于安全技术的应用和系统的安全运行,项目施工中各种施工机械和工作条件的使用需要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参与。
然而,大多数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缺乏专业性,一些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对机械设备的安全意识不足,给项目建设带来了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二、机械电气工程中常见的故障问题1.开关问题。
机械和电气设备的质量电气开关的质量作用重要,如果开关产品质量差,可能会导致日常使用和维护过程的中断,直接影响开关和电气设备的有效运行和管理,可能导致故障和维护过程的顺利进行。
一般来说,电子开关开关故障的主要原因是外力造成的变形和断裂。
此外,在日常使用中出现故障的电子开关可能会导致故障,从而显着影响相关设备的价值。
目前,机电设备开关电流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开关触点的长期老化增加了开关电流的异常因素,导致机电设备的开关故障次数增加。
机械工程可靠性工艺规划

机械工程可靠性工艺规划713100【摘要】:随着我国机械制造工业进程的快速发展,对机械工程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更加具体化,可靠性要求指标更加明确。
从产品的初期可靠性工艺设计规划方案的制定、制造流程及标准执行、可靠性试验和产品使用,它贯穿于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之内。
通过对机械产品各组成零部件进行可靠性试验,结合出现的失效模式及对产品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把每个潜在失效模式按它的严酷程度予以分类,确定失效源,提出采用的预防改进措施并予以实施,完善可靠性工艺规划,从而降低产品在设计过程的潜在失效风险,使机械产品可靠性逐步得到增长,提高机械产品固有可靠性,最终完成机械工程工艺规划设定的可靠性指标。
关键词:机械工程;可靠性;工艺规划前言机械产品可靠性工艺设计规划及测试方案的制定,是保证产品实现可靠性设计目标的关键要素。
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功能是以使用为目,对产品可靠性工艺设计时,结合产品的使用要求,在满足产品的使用及功能的基础上,保证机械产品可靠性工艺设计规划需求。
为了安全、可靠、高效的生产出所需的机械产品,从设计产品可靠性工艺规划入手,强化测试工艺管理,明确影响机械产品使用质量的理论根源,为提升机械工程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创造条件。
在制定可靠性测试方案中,完善可靠性工艺规划,直接影响到机械产品生产工艺预设的固有可靠性指标。
加强可靠性工艺控制,保持工艺规程的稳定性,设置各个工序检验点,有效控制并实施产品工艺设计规划目标,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及使用的安全。
1.国内外机械工程可靠性研究现状分析林有志;刘凌霜;宋爱斌;刘明等[1]概述并分析了机械可靠性的设计和研究及其发展,探讨了机械产品设计现状,对可靠性评估方法逐一做了介绍;侯郁[2]综述了国内外可靠性工程的发展概况,李永华;何卫东;[3]对提高机械产品的零部件的稳健性,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法,通过产品零部件证明其优化设计的有效性和设计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高金梅[4阐述了我国目前机械工程技术的应用,探究了其发展现状及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适合我国目前在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提高机械工程技术设计运用质量水平目的;蒋平[5]对开展机械产品可靠性的保障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机械产品设计工艺可靠性,提出了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有效控制设计,为完成产品可靠性设定的最终目标提供技术支持。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其他安全)》冲刺试卷二(含答案)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其他安全)》冲刺试卷二(含答案)[单选题]1.机械使用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机械性有害因素和非机(江南博哥)械性有害因素,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机械性危险有害因素的是()。
A.锋利的锯片B.存在危险温度C.强度不够导致的断裂D.高处存放物体的势能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产生机械性危害的条件:形状或表面特性;相对位置;动能:势能:质量和稳定性:机械强度不够导致的断裂或破裂;料堆坍塌、土岩滑动造成掩埋所致的窒息危险。
危险温度属于非机械性危害。
[单选题]2.本质安全技术是指通过改变机器设计或工作特性,来消除危险或减小与危险相关的风险的保护措施,如下不属于本质安全技术的有()A.合理的结构型式B.控制系统的安全设计C.活动式防护装置D.机械的可靠性设计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本质安全技术是指通过改变机器设计或工作特性,来消除危险或减小与危险相关的风险的保护措施。
如下:<1>.合理的结构型式<2>.限制机械应力以保证足够的抗破坏能力<3>.使用本质安全的工艺过程和动力源<4>.控制系统的安全设计<5>.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6>.机械的可靠性设计<7>.遵循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原则[单选题]3.为了实现人在操纵机械时不发生伤害,提出了诸多实现机械安全的途径与对策,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步骤的顺序分别是()。
A.使用安全信息—提供安全防护—实现本质安全B.提供安全防护—使用安全信息—实现本质安全C.实现本质安全—使用安全信息—提供安全防护D.实现本质安全—提供安全防护—使用安全信息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本质安全设计措施;安全防护或补充保护措施;使用信息,也称提示性安全技术措施(本质安防补信息)[单选题]4.下列对安全防护装置的要求中,不正确的有()。
A.安全防护装置在机器的使用寿命内应能良好地执行其功能并保证其可靠性B.安全防护装置零部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C.安全防护装置应容易拆卸,便于维修D.安全防护装置不应增加任何附加危险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应为:不易拆卸(非专用工具不能拆除),不易被旁路或避开。
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发展(四篇)

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是指在数控机床的研制、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数控机床的使用寿命、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其能够长期、稳定地工作。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制造的发展,数控机床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装备之一。
数控机床的可靠性对于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发展也成为数控机床制造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经历了不断发展和改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材料和制造工艺的进步。
随着材料科学和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出的数控机床材料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可以提高数控机床的结构强度和硬度,增加其抗震性和抗疲劳性,从而提高数控机床的可靠性。
其次,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子技术的进步。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现代数控机床采用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高精度编码器、驱动器等电子元器件,具有快速响应、高精度和稳定性强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数控机床的工作要求,提高数控机床的可靠性。
再次,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机工程学的应用。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可以通过优化数控机床的人机界面和操作方式,减少人为失误,提高数控机床的可靠性。
例如,通过人机界面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明了,能够减少操作错误,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最后,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维护和管理的改进。
数控机床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故障,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因此,维护和管理的改进也是提高数控机床可靠性的关键。
采用先进的维护和管理手段,如预防性维护、故障诊断和故障预测等,可以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总的来说,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
在材料、制造工艺、电子技术、人机工程学和维护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够提高数控机床的可靠性。
但有寸进岂畏艰难——访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大学机械设计制造研究所所长张根保教授

但有寸进岂畏艰难——访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大学机械设计制造研究所所长张根保教授谭弘颖【期刊名称】《制造技术与机床》【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2页(P19-20)【作者】谭弘颖【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对于可靠性,大多数人未能有“先知先觉”,当需求日益高端,使用环境日益严格,才能日渐认识到其重要性。
我国机床的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与国外机床有着很大差距,要提高国产机床的质量,这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为此,我刊记者采访了重庆大学张根保教授。
见闻札记,叹不幸不争张教授说,“我国机床产品的可靠性指标MTBF普遍在500 h左右,有些企业甚至还不到300 h,与国外机床的差距较大(国外机床的MTBF一般在1 200 h以上),极大地影响了国产机床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那么原因何在、具体表现又是什么?”张教授为此讲了两段自开展可靠性研究后的经历。
一个是张教授曾经想牵头将国产机床应用到某汽车制造企业的汽车发动机生产线,然而未意料到的是用户很“坦诚”相告:“即使免费应用他们也不干,因为国产机床故障频出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一旦出现故障,整个生产线就会停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另一个则是张教授到某用户企业调研,在与对方的车间主任交谈中得知其“坚决抵制使用国产机床”,问及原因,该车间主任将其带到了他们车间国产机床与进口机床现场参观。
国产机床现场,接油盘和机床周围都是油,为防滑在地面铺了一层木屑,环境非常糟糕,不知什么原因机床还没开动,可谓一片狼藉;而进口机床的现场,地面干干净净,机床正常工作。
同样的,在参观了国内外多个机床博览会后,张教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国外的机床在现场可以全速、全负荷进行现场加工,而国内展出的机床大部分都不敢开动,有些机床只是做一些低速的空运转,因为一旦正式加工,要不就是漏油污染场馆,要不就是噪声很大。
张教授认为,从整体上看,国产数控机床的故障主要体现在漏油、混油、元器件生锈、掉刀、噪音、精度保持时间短、元器件损坏、运动不畅、运动不到位、电线虚连接等;而综合到用户那边的表现则是很明显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久而久之,对国产机床信心缺失。
设备维保的可靠性分析与可维护性设计

可维护性评估
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对设备进 行全面评估,识别存在的问题 和改进点。
方案实施与验证
将改进方案付诸实施,在实际 环境中验证改进效果。
需求分析
明确设备维保的目标和要求, 确定评估与改进的范围和重点 。
改进方案制定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 进措施和方案。
持续改进
根据实施效果和反馈,持续优 化改进方案,提高设备的可靠 性和可维护性。
维保工作标准化
制定维保标准操作流程
根据设备特点和维保经验,制定标准化的维保操作流程,包括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和维护要点等 。
培训员工掌握标准操作
对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熟练掌握标准操作流程,提高维保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维保工作信息化
建立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设备信息的实时录入、查询和统计分析。
06
设备维保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化工企业设备维保管理优化
总结词
全面优化,显著提升
详细描述
某化工企业通过对设备维保管理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包括定期检查、预防性维护、快速 响应等措施,显著提升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降低了故障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
案例二
总结词
科学分析,合理设计
VS
详细描述
某电力企业采用先进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对设备进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并根据分 析结果进行可维护性设计改进,如简化维 护操作、优化备件管理、提高设备可维修 性等,有效提升了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效 率。
设备维保的可靠性分析与可维护性设计
目录 CONTENTS
• 设备可靠性分析 • 设备可维护性设计 • 设备维保流程优化 • 设备可靠性评估与改进 • 设备可维护性评估与改进 • 设备维保管理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
EXk ,DXk ,2 0则k 1,2随, 机变量
的分
布函数对于任意x,满足 :
n
X k n
Yn k1 n
lim n
Fn
x
n lim P k1
Xk
n
x
n
n
x
1
1
e 2 dt
2
19
定理四
❖ 李雅普诺夫定理 设随机变量 X1, X 2 , X n,
❖ 相互独立且具有有限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文档工具软件 9. … …
1. 结构设计基本准则 2. 防腐蚀设计准则 3. 铸件结构设计准则 4. 焊接结构设计准则 5. 符合公差原则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 6. 遵循力学原理的结构设计准则 7. 轴支承结构设计准则 8. 塑料件结构设计准则 9. 切削件结构设计准则 10. 锻件结构设计准则 11. 陶瓷件设计准则 12. 热胀冷缩的结构设计准则 13. 薄板件的结构设计准则 14. 可靠性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 15. 符合装配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
认知
❖ 传统设计的局限性 ❖ 机械可靠性设计的特殊性 ❖ 能否用安全系数表征产品可靠性水平 ❖ 无肉眼可见缺陷的技术要求是否合理 ❖ 产品专用设计技术的适应性与局限性 ❖ 影响产品可靠性的关键要素
应用分类定义
1. 在标准条件下,设计和生产中采用的元 器件和材料、及由此形成的设备整机中 能控制的故障事件所达到的水平。
❖ 定理二:贝努利定理 设是n次独立试验中事 件A发生的次数,p是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发 生的概率,则对于任意正数ε有:
1 P n
nA n
p
1或
lim
n
nA n
p
0
16
伯奴里定律
❖ 贝努利定理表明,事件发生的频率依概率收 敛于事件概率p,这个定理以严格的数学形式 表达了频率的稳定性。就是说当n很大时,事 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有较大偏差的可能性很 小,由实际推断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当试 验次数很大时,便可以用事件发生的频率代 替事件概率。
❖ 故障现场 ❖ 失效残骸 ❖ 醋酸纤维脂断口保护 ❖ 断口形貌 ❖ 能谱 ❖ 失效部位 ❖ 样品保管
9
不同载荷环境作用的 失效特征、模式与机理探讨
❖ 时间特征,形貌特征,标本特征,独立特征, 关联特征,检测特征,影响特征等
❖ 宏观破坏,局部损伤,功能下降,功能完全丧 失
❖ 过载,超压,疲劳,蠕变,老化,腐蚀变质等
❖ 定理一:契比雪夫定理的特殊形式 设随机变 量相互独立,且具有相同的有限数学期望和 方差:,作前n个随机变量的算术平均则对任 意整数ε有。
13
❖ 公式
定理1
lim P
n
Yn
1 1
lim
n
P
n
k
1
X
k
1
14
定理1
❖ 定理一表明,当n很大时,随机变量的算术平 均接近于数学期望,这种接近是概率意义上 的接近。通俗地说,在定理的条件下,n个随 机变量的算术平均,当n无限增加时将几乎变 成一个常数。
2. 通常用MTBF表示。
1. 仅考虑造成任务失败的故障影响,用于 描述产品完成任务的能力;
2. 常用任务可靠度(MR)和致命性故障 间隔任务时间(MTBCF)来度量。
6
可靠性设计 规范
1. EMC设计规范 2. 热设计规范 3. 降额设计规范 4. 结构可靠性设计规范 5. 环境设计规范 6. 防爆设计规范 7. 可靠性测试技术规范 8. 物料编码管理及物料图
17
中心极限定理
❖ 在客观实践中有许多随机变量,他们是由大 量的相互独立的随机因数的综合影响所形成 的,而其中每一个别因数在总的影响中所起 的作用都是微小的,这种随机变量往往近似 地服从正态分布,这种现象就是中心极限定 理的客观背景。
18
定理三
❖ 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 设随机变量相互独立,
服从同一分布,且具有有限的数学期望和方
Xk k
Z n k 1
k 1
Bn
❖ 当n很大时,近似服从正态分布(0,1)。由此,
当n 很大时
n
n
X k Bn Z n k
k 1
k 1
❖ 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N n k , Bn2
k 1
❖ 这就是说,无论随机变量具有怎样的分布,只要满 足定理条件,那么他们的和当n很大时,就近似服 从正态分布。
2. 用于描述元器件和整机的制造水平。
1. 指应用可靠性设计技术在综合考虑产 品设计、制造安装环境、维修策略和 修理等因素后,产品所达到的水平;
2. 用于描述产品在计划的环境中使用的 可靠性水平。
5
关注点与度量指标
1. 考虑要求保障的所有故障的影响,用 于度量产品无需保障的工作能力,包 括与维修和供应有关的可靠性
n
❖ EX k ,DX k 2 0k 1,2, 记
Bn2
2 k
若存在正数δ,使得当 ❖
n
n 时, 1
n
Bn2
n k 1
E X k k 2
k 1
0
❖ 则随机变量
X k k
Z n k 1
k 1
Bn
❖ 的分布函数对于任意x,满足 :
20
说明
n
n
❖ 定理表明,在定理的条件下,随机变量
7
可靠性数据
1. 数据的质与量 2. 真实性(对产品故障的描述、故障发生
的时机、原因、故障现象及造成的影响 均应有明确地记录; 3. 连续性(产品在工作中所有事件发生的 时间记录及过程的描述) 4. 完整性(故障产品本身的使用情况及该 产品的历史及送修、报废等应尽可能清 楚
8
产品故障失效残骸及 断口处理程序与保护准则
10
第一章 机械可靠性设计基本依据
❖ 1.1干涉模型 ❖ 1.2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 1.3基本载荷形式 ❖ 1.4综合作用类型 ❖ 1.5主要失效模式 ❖ 1.6系统功能关系
11
1.1干涉模型
❖ 广义强度—载荷干涉模型
p
失效
应
强
力
度
0
σ
12
1.2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 事件发生的的频率具有稳定性,即随着试验 次数的增加,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于某 个常数,在实践中人们还意识到大量测量的 算术平均值也具有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就是大 数定律的客观背景。
机械可靠性设计
20140323
1
启示
❖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 大而八方之表,小而芒芥之内,何适而非道
也?仁不足以名,故仁者见之谓之仁,智不 足以尽,故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不足以见, 故曰用而不知也。
2
理念
❖ WHAT ❖ WHY ❖ WHO ❖ HOW ❖ WHEN ❖ WHERE ❖ 3F技术应用 、三化设计与NDI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