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独有的丰富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艺术以及道德伦理观念的总结和传承。
它包含了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建筑等众多艺术形式,并凝结着中国人的智慧和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以“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等思想为核心。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尊崇自然规律,注重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孝道”、“礼法”等伦理与道德观念被广泛传承和崇尚,对个人和社会形成了约束和引导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品质,如勤劳勇敢、坚韧不拔、忍耐克己、儒雅高尚等。
这些品质是中国人民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中华传统文化还弘扬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
这些思想体系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和融合性,吸纳了多元的文化元素。
它在传承自己的基础上,也吸取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特色。
这种融合和包容使得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多民族、多文化共存的基石,并在不同历史时期持续发展和繁荣。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积淀数千年的独特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国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智慧。
通过继承、弘扬和创新,中华传
统文化将继续影响和塑造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并对世界文化交流产生积极作用。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位中国人,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与“平衡”。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体现在社会关系、家庭关系和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处。
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平衡相处。
这使得中国人民对自然界的尊重和感恩之心深入骨髓,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生态文化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与“修养”。
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忠诚”、“孝道”等价值观念,对于塑造中国人的品格和行为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内心修养和道德行为的统一,要求个体在修养自己的同时,关心他人,承担社会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文以载道”。
中国传统文化是通过文学、艺术、哲学等形式将道德伦理观念传承下来的。
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如《四书五经》、《诗经》、《论语》等,都是对道德伦理思想的重要阐释。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书画艺术等,也是道德观念的表达和传承。
这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了一种“精神家园”,给人们提供了思考人生、追求美好的精神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容”与“开放”。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和容”与“开放”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等理念,鼓励人们尊重不同文化、宽容多样性,形成了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作为一位中国人,我将继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共同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与交流,为世界的和平与进步做出贡献。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范文10篇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范文10篇整理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范文(篇1)时间飞逝,我从一名学生,到息县进入工作岗位已接近两年,两年的经历让我对农村、老百姓、基层干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息县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更让我受益匪浅。
让我在学习中成长,成长中学习。
由于自己本身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以前经常搜集一些名言警句来激励、警示自己。
现在才真正感知对中华文化了解、理解太少,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令我赞叹、令我折服。
针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学以修身。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从自身来讲,重点在于挖掘优秀文化的大富矿,以求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激励精神。
而传统文化学习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思想灵魂升华的过程。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以利为志就不能淡泊,内心躁动就不能致远。
古人倡导温、良、谦、恭、让、仁、义、礼、智、信,只要我们做到了,人际关系就和谐了。
弟子规中“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之”就是要求我们平常与人交往中要平等仁和,时常要与仁德的人亲近,向他们学习。
(二)学以致用。
弘扬传统文化起先需要从学习开始,这既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潜移默化的过程。
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其主要经典实质内涵贯彻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乃至灵魂深处。
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邻里和睦、家庭和谐,提升工作作风、工作精神。
对照《弟子规》《孝经》等进行反躬自省,对孝敬父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谨言慎行等方面进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 学以济世。
这些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长幼尊卑不分,离婚率不断攀升,自杀事件不断曝出,道德沦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生活变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
长此以往,人性危矣,民族危矣。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金子,是治疗这一社会疾病的济世良方。
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等等就是要弘扬孝道、张扬仁爱、讴歌善良。
我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

我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艺术表现和社会风俗。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历史。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分享我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孝道。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尊重和孝敬父母,以及对长辈的尊重和关怀。
古人常说“孝顺父母,莫大于天”,这种孝道观念已经深入中国人的骨髓,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
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礼貌。
比如在各种场合的礼仪规范、尊长避贤、相亲相爱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礼仪的高度重视。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崇尚思想家和文学家。
中国古代有许多思想家和文学家,如孔子、老子、庄子、屈原等,他们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的学说和作品至今仍然被后人推崇和传颂。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观念。
家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互助关系被视为最珍贵的财富。
家庭和睦、孝顺父母、相亲相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的重要体现。
再者,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内涵和意境,追求典雅和高贵。
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灿烂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
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依然生辉。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浅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浅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传统价值观念。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尊老爱幼、孝道文化、礼仪文化和传统医学。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老爱幼,认为尊敬长辈是一种传统美德。
在中国家庭中,长辈的意见和意愿往往比较重要,年长者在家中担任着重要的地位,孝敬长辈、关心弱势群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征。
父母养育之恩,无以为报,孝敬父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誉为“尊老”,孝敬是对长辈的一种表达。
孝道是中国文化的灵魂,也是中国教育的内核。
在中国,孝道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家庭和社会责任的象征。
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现了人们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善。
尊重礼仪、守规矩、讲究礼仪等都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这些礼仪传统通过世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传统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悠久的历史使得中医药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中医药强调以“整体观念”和“平衡观念”治病,注重治病求本、调理养生的理念,被誉为“一针进形、万毒不侵”,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尊老爱幼、孝道文化、礼仪文化和传统医学等众多方面,这些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产生着积极影响。
在当今社会,不忘传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文环境和社会风气。
愿我们能够珍惜传统文化,将其传承与发扬光大,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一、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包括了诸多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多个领域。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历史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二、哲学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便是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包括儒家、道家、墨家、名家等多种流派,其中最为重要和广泛影响的便是儒家思想。
儒家强调礼仪之道,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强调人性本善并提倡仁爱之道。
这种思想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和人们的行为方式,并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文学艺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括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小说等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唐诗宋词、元曲明剧等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它们不仅在中国广泛流传,也被世界各国所熟知和喜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艺术形式,如绘画、书法、音乐等。
中国画以写意为主,注重意境和气韵;中国书法则强调笔画的力度和节奏感;中国音乐则以古典民乐为主,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伦理道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便是伦理道德。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提倡仁爱之道,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这种思想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和人们的行为方式,并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括了尊老敬祖、孝顺父母、友善待人等各种美德与行为准则。
这些准则在中国社会中广泛流传,并成为了人们行为方式的基石。
五、现代价值虽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它的价值和意义并不止于此。
在当今社会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的文化根源和身份认同。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保持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提供一些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现代社会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包括思想、艺术、宗教、哲学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和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和价值观念。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思想体系,其核心思想是仁爱之道。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孝道、礼仪等社会伦理道德。
儒家经典《论语》、《大学》、《中庸》等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2. 道家哲学道家哲学主张“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平静。
道家经典《老子》、《庄子》等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 佛教思想佛教思想最早于汉朝传入中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强调人的内心修养,追求解脱和涅槃。
佛教经典《金刚经》、《心经》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4. 诗词歌赋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形式之一是诗词歌赋,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读者。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巨匠。
5. 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是一种文字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和审美体验。
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都为后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6. 绘画艺术绘画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以山水画、花鸟画为代表形式。
唐代画家吴道子、宋代画家张择端等都是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大师。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1. 传承中国文化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后人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和文明,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精神。
2. 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孝道、礼仪等社会伦理道德。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财富。
对于我个人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心中深深扎根的东西,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东西,也是我所认同和理解的东西。
首先,对我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话题就是“道德”。
我相信,伦理道德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软实力”,也是一个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仁者爱人”的原则是一种超越时代的道德标准,它不仅可以让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还能够成为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其次,我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也是我所理解和认同的。
中国的文学和艺术以其优美和富有张力的形式,讲述了许多深入人心的故事和传说。
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艺术和传统戏曲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融汇了古代文学、哲学、音乐、舞蹈和戏剧,以互动的方式将观众带入一个独特的世界。
除此之外,我还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礼仪”。
在中国,人们一直注重礼节和仪式,而礼仪方式及其含义也有很多种,包括宴会、祭祀、婚礼、葬礼等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礼仪之道凝聚了几千年的传承,它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和基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品格的重要表现。
最后,我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是很深远的。
一个人的素养与文化背景往往关系密切,一个国家的文化面貌也代表了一种精神层面的结构。
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和民族的身份认同,培养人们的人文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操守,更好地适应当今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扩大民间文化的影响,使中国文化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这些热爱中国文化的人来说,是一种珍贵的遗产,是一种值得我等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尊贵财富。
我们应该在当今社会中,继续推崇崇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让它在当代文化当中发扬光大,以使我们亲身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悠久历史和厚重底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
我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
我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
同事们谈起开会守时的问题,感觉不守时似乎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陋习。
当然对于需要行事严谨讲求效率的职业人来讲,守时的确是不可或缺的职业要求,但是“迟到”也绝对达不到不可容忍的地步,这应该不符合国人宽容仁厚的个性。
由此又谈到了中餐和西餐的做法,德国女人做饭厨房里必备天平和量器,这对于我们来讲已不是什么稀奇,而中国女人做饭仅凭一双兰花手便也可以通通搞定,这原本源自文化的不同,本没什么优劣之分,然而现代人多数却偏偏有所褒贬,对中餐做法嗤之以鼻。
“你看西方的菜谱多精确,所以做出来的菜才是一个味道,而中国菜谱什么都是少许,完全靠厨师把握,所以每道菜味道都不同。
”这思想完全符合了工业化时代批量产品标准化的思想,然而却忽视了人不是标准化产品。
“你看也正因为如此,中华美食才可以如此丰富而各具特色。
你们不都喜欢舌尖上的中国吗?”我随口应对两句,也不期望让年轻人一下子就能明白不同文化下会有不同的产物。
林语堂先生把“讲求效率,讲求准时,及希望事业成功”看作是美国人的三大恶习,虽然现在这听起来让人觉得有些不习惯,但“把近乎正确的东西弄得更正确些”的思维的确反映了现代西方文化中精
确极端的特质,而“近乎正确已经是够好了”式的中国传统思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文化中灵活和包容的人性特点。
中国文化可以延续几千年而没有消亡绝非侥幸,中国人智慧的哲学思想不同于以科学和效率为基本出发点的现代西方文化。
也许在近代的工业时期和经济发展中,现代西方的文化凸显其在这一时期的优越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国人产生了文化自卑感,甚至整个亚洲都有类似情况,用崇洋媚外讲有点过分,但多少会有点这种味道,尤其是自以为接受了先进的现代文化熏陶的年轻人。
一直打拼于外企的我,更是跳不出这样的成长路程。
现代西方文化在成就时下流行的“成功”人士方面来讲是无可替代的,因为这原本就是工业商业时代产生的文化,是属于这个时期独有而最有效的方法,这并不奇怪。
然而打拼之后,人总归要回到“人”的起点,无论你是成功还是不成功人士,人首先还是要先做好“人”,而后才可能平静,快乐,幸福。
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的文化,一定是最接近于人性本身的文化,那才有可能历经时光洗礼,岁月摧残,朝代更迭,历史变迁,文化侵蚀,仍得以流传。
所以我们不能忽视怠慢传统文化的魅力,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
我非历史学者更非文化大家,中国文化的博大远非我一两篇文字就可以阐述清楚,但绝不像某些人眼中那样,多是封建迷信和文化糟
泊。
同事家的孩子得了感冒,我建议给孩子煮点中草药汤喝一下,却被人家看成是“有病不去医院”一样愚昧,苦笑自己真是受糟粕留毒太深啊。
我不是什么医学专家,我只是为了儿子和家人的健康学了一点点中华医学的基本常识,就靠几味满大街都卖的中草药,保证儿子从来不打吊瓶不吃抗生素,天天活蹦乱跳地快乐成长,这是我的实践所得。
“西药只吃一小片,中医要喝一大锅,还不一定管用。
”年轻人这样解释说。
我明白为什么现代西方文化为何如此流行了,因为直观明了,容易理解,注重效果和效率,立竿见影,符合了现代人简单的逻辑思维和急躁个性。
由此可以看出,现代西方文化是以个体和局部为文化主体的,头痛医头嘛,效率效果逻辑无论哪方面来讲都更易于大众接受,不需要什么思想和思考,这也正是时下快餐文化如此势不可挡的秘密所在,要赚大众的钱,没有什么比给大众一粒抗生素或麻醉剂更直接的了。
所以心灵鸡汤熬了一锅又一锅,反正有人买单,至于这汤如何调制,人如何得的病,那太费脑筋,不如略过。
而中国传统文化探究的却是系统,人体自身的系统,人与社会的系统,人与自然的系统,人与未知世界的系统,要理解起来当然要多费脑筋。
中国文化调理的是系统性和谐,而非某一部分的好坏,只有整个系统环境顺畅了,作为系统一部分的个体才可能在系统中顺势而为,成就自己,否则永远地逆流而上,当然也有可能到达巅峰,但其间的付出和代价不可估量。
比方说中国人文讲究儿女绕膝,子孙满堂的幸福,一个人要追求二人世界的快乐,那一定要做好别人唾手可得的满足感和安定感,你要付出相当巨大的成功努力才能够换得的准备,原因很简单,
你不在势上。
由此来看中国文化的精髓理解起来确是需要点脑筋,那不是哪个王朝哪个圣人说的,那是贴近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东西,效果也要经历一点时间沉淀才能体现出来,不过却是鸡汤永远不能做到的,可以成就你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什么成功人士。
现代人急躁的个性实在是很难理解和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带来的神奇效果了,作为精华之一的食疗养生文化,也很难被现代人接受。
有位妈妈怎么都看着自家孩子长得不健康,硬是要医院从血液到骨髓地检查到底哪里的问题,我说“正好是冬天,给孩子吃点补气血的食物,慢慢就好了”。
但是人家摇头说不管用。
我很是无奈:“这不是药啊,怎么可能一吃就管用。
你今年冬天给孩子补的东西,要到明年开春和夏天才能看出效果来,你坚持给孩子补,一定会有效果的。
”中医不仅讲究人体自身的整体,而且讲究人与四季自然和谐的运作,所以才有春发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理论。
因为复杂所以被很多人拒之门外,尤其是那些自认为讲究科学的急躁人,可惜了我大好的中华医学。
既然习惯了头痛医头简单的科学思维,那只好放弃中华医学的奥妙了。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我想是智慧。
智慧属于所有得以流传的传统文化,西方传统文化中有关哲学,个体心理学和大众心理方面的探究也是无可比拟的,只是理解起来同样要费些脑筋,远不如心理医生的鸡汤来的直接,所以也少有人问津。
科学是可
以复现和模拟的,而智慧是要靠人类思考体会和感悟才能得到。
现代西方科学文化倡导战胜自然,利用自然,而中国文化的智慧是顺应大势,与世界宇宙和谐共处。
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国人为何永远是以温和仁厚的姿态面向世界,这不是因为我们没有俄罗斯的强硬,缺乏美国的霸气,更不是事不关己的矫情,这原本源自祖先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然而一种文化的优劣,在人类不算漫长的发展史上,绝不是以一段时间的先进和落后来判定的,中国文化赋予这个民族的包容仁厚的个性和顺应大势的智慧,会继续帮助这个国家和民族繁衍昌盛,生生不息。
中国传统文化犹如中式之美,大多人需到了一定年龄,修养到一定程度才能欣赏的了。
像京剧里妆后女子夸张而招摇的美艳,中国红的热烈而沉稳,木桌长椅的清雅和悠闲,盘扣珠钗的精致和奢华,旗袍的妖娆和韵味,雕梁画柱飞檐画壁的匠心与气派,竹茶的淡泊与静美,中式之美含蓄而蕴味悠长,又美得毫不吝啬。
中式之美总还得有一点文化底蕴和人生积累才能欣赏得到,不似现在流行的各种派别,美得令人一见倾心而又一览无余,正如现在风靡的快餐文化。
这也许是商业时代不可避免的文化现象,更符合目前商业社会的需要。
其实喜欢或热衷于流行的现代西方文化不是什么问题,大可庆幸一下自己仍年轻,也可以暗自哂笑一下别人已足够老。
然而当有一天在非0即1,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现代西方文化里感到无所适从,
身心疲惫之时,别忘了还有一种讲究平衡之美中庸之道的中国文化,那里充满着阴阳变幻的智慧,在她的熏陶下,浮躁可以变得平和,焦虑可以变得淡定,浮华可以变得真实,杂乱可以变得和谐,总之生命可以还回她本来的样子。
一直困扰自己的成长历程,崇尚并身体力行地坚持了那么久的现代西方文化成就了社会的我,却也使自己的心灵近乎干涸,转而发现传统文化却可以使生命开出芬芳的花,始终不清楚那段被自己看作“弯路”的是不是人生的必须,或者至少是商业文明时代的必须,如果人生在一开始便踏上美好的自我征程会不会更能接近“成功”?成长是没有固定模式和答案的,但翻看中外各领域杰出而人生圆满的大师,最终都趋同于朴素的哲学“智慧”,他们只是成就了自己,顺便也获得了“成功”。
微信号:Life-of-qiu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