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酿酒工艺学》复习题与答案

(推荐下载)《酿酒工艺学》复习题与答案
(推荐下载)《酿酒工艺学》复习题与答案

(完整word版)《酿酒工艺学》复习题与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酿酒工艺学》复习题与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酿酒工艺学》复习题与答案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1食品发酵与酿造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随着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食品发酵与酿造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必由之路,许许多多通过生物技术发展起来的新产品必须用发酵方法来生产。因此可以说,发酵工程的潜力几乎是无穷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工程也必将取得长足的进步。

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人工选育和改良菌种

基因工程创造了新的性状或新的物种,这是常规育种方法无法做到的。基因工程已在动植物育种、微生物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已能使微生物获得只有动植物细胞才有的生产特性,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就能获得价格昂贵的动物性或植物性蛋白,如胰岛素、干扰素等。可以说,基因工程为发酵与酿造技术提供了无限的潜力,掌握了基因工程技术,就可以根据人们的意愿来创造新的物种,利用这些物种可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②结合细胞工程技术、用发酵技术进行动植物细胞培养

细胞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使动植物细胞的人工培养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借助于微生物细胞培养的先进技术,大量培养动植物细胞的技术日臻完善,有很多已经进行大规模生产.

动植物细胞有产生许多微生物细胞所不具备的特有的代谢产物,进行动植物细胞的培养,就能生产这些特有物质。

③应用酶工程技术,将固定化酶或细胞广泛应用于发酵与酿造工业

固定化酶——将酶固定在不溶性膜状或颗粒状聚合物上,这样在连续催化反应过程中不会流失,不必回收就可以反复利用,酶也不会混杂在反应产物中,既大大简化了工艺,又提高了酶反应的稳定性,使反应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④重视生化工程在发酵与酿造业的应用

生化工程指的是生化反应器、生物传感器和生化产品的分离提取和纯化等下游工程。

生化反应器是生物化学反应得以进行的场所,涉及流体力学、传质、传热和生化反应动力学等学科.生物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转变成社会生产力,是通过各种生化反应器来实现的.生物传感器是发酵与酿造过程控制的关键所在,要实现反应器的自动化、连续化,生物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和设计是今后发酵与酿造工业发展的方向之一。代谢产品的分离提取和纯化是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化必不可少的环节,下游工程水平的高低将对该项目是否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⑤发酵法生产单细胞蛋白

由于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各种各样,各种资源都可以利用,而且微生物繁殖速度惊人,比动植物要快成百上千倍;单细胞蛋白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动物饲料,可以缓解动物与人类竞争食

物的局面;因此,开发单细胞蛋白是解决人类食物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又不失为一种解决废水废料污染、保护环境、节约粮食资源的好方法.

⑥加强代谢研究,进一步做好代谢控制,开发更多代谢产品

由于生物代谢的多种多样,至今研究透彻的代谢途径中仅占一小部分,弄清更多的代谢途径、搞清其代谢调节的机制,将会开发出更多有价值的生物代谢产品。

我国是食品发酵与酿造基础较好的国家,传统酿酒和传统酿造业在我国历史悠久,现代发酵技术在酿酒工业、酶制剂工业和抗生素工业的带领下,在我国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规模和产量在世界上都占有相当的比重.

2我国酿酒的特点及酒的分类

特色一:曲蘖(niè)的发明和发展

首先:淀粉经糖化剂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和麦芽糖,糖经发酵剂转变为酒精.由于谷物内淀粉不象水果中的糖份那样能直接被酵母菌转化为酒精,用谷物酿酒必须经过两个阶段:一是将淀粉分解的麦芽糖与葡萄糖的糖化阶段,二是将麦芽糖与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发酵阶段(即酒化阶段)在古代,这两个过程都是通过酒曲来完成的.

特色二:固态发酵:糖化、发酵同时进行。

特色三:双蒸合一:原料与酒醅同时蒸煮,使原料的糊化与酒醅的蒸馏并行;

特色四:多料混酿:多种原料配合使用,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使风味丰富而独特。如五粮液:高粱、糯米、大米、玉米、小麦。

酒的分类:一切含有一定量酒精、并适于饮用的液体,统统简称为酒。

按商品特性分:白酒;黄酒;果酒;啤酒;配制酒;洋酒(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兰姆酒、金酒)。

按主要工艺特征分:酿造酒:使原料发酵,不经蒸馏而直接酿成的酒,如黄酒,啤酒,果酒,日本清酒,南朝鲜浊酒等。

蒸馏酒:也称白酒、烧酒(点火可以燃烧的蒸馏酒,提气、疏散),是以酿造酒或其糟粕为原料加热蒸馏而制成。如茅台酒,汾酒,泸州老窖特曲,桂林三花酒(四种香型)等以及白兰地,威士忌等。

白酒经过蒸馏,即为酒精.

高纯度酒精≥96.0﹪甲醇≤ 0。06%

精馏酒精≥95。5﹪甲醇≤ 0。12%

食用酒精≥95﹪甲醇≤ 0。16%

医用酒精≥95﹪甲醇≤ 0.25%

工业酒精≥95﹪,只限定酒精含量

配制酒:也称混成酒,是以蒸馏酒或食用酒精或酿造酒为原料,配加糖份、色素、香料等制成的,如竹叶青酒、味美思、各种药酒等。

3酿酒原料有哪些类型?

原料的种类,分四大类

①淀粉原料:又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粮谷类:高粱、玉米、大米、大麦、燕麦、小麦等。

(2)薯类:木薯、甘薯、竹薯、马铃薯等。

(3)野生植物:橡子仁、葛根、土茯苓、石蒜等。

(4)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米糠饼、麸皮、高粱糠、淀粉渣等。芒果核、菠萝蜜种子、龙眼核、荔枝核等也含有淀粉相当多,也可考虑酿酒。椰子饼、胶籽饼中也含有近似淀粉的多糖。这些原料用来酿酒也是很有希望的。

②糖质原料,又可分两类

(1)糖蜜:甘蔗糖蜜、甜菜糖蜜、淀粉糖蜜

(2)果品:葡萄、苹果、梨、柑橘、荔枝、龙眼、菠萝、香蕉、芒果、菠萝蜜。热作加工副产品的龙古兰麻叶肉、椰子水、咖啡和可可果肉、腰果梨等,也属糖质原料.

③纤维质原料:主要为各种秸秆、果壳、种壳及甘蔗渣等.

④菊糖原料:主要为菊芋,一切菊科植物都以菊糖作为其贮藏性多,可作为酿酒原料.

4淀粉酶类的作用特点

5酵母菌的第一型发酵

酵母菌的发酵类型:在微酸性条件下,进行正常的酒精发酵,以酒精为主要产物(第一型);

如在发酵料中加入NaHSO3,乙醛就被固定,不能脱氢,转向甘油发酵,生成大量甘油(第二型);又当发酵为弱碱性时,酵母菌的酶体系发生改变,也成大量甘油同时生成醋酸和酒精(第三型),发酵法生成甘油就是根据酵母菌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第二型和第三型发酵的原理.酵母菌的三种类型的发酵过程如下:EMP途径

1、第一种类型(正常型):

C6H12O6 + H+ —→ 2 CH3CH2OH +2CO2

2、第二种类型(加NaHSO3):

C6H12O6 + NaHSO3 → 甘油 + 硫化乙醛 + CO2 3、

第三种类型(pH7.6):

2 C6H12O6 + HO——→ 2甘油 + CH3COOH + CH3CH2OH + 2CO2 6细菌的酒精发酵机制P14

7酿酒的主要副产物有哪些?是怎样产生的?P15

8酒体?白酒的主要酯类?

酒体——酒精、水、挥发物、固形物等结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风格的整体,称酒体。

酒的香味类型与香味成分的关系:

清香型:醋酸乙酯 + 乳酸乙酯

米香型:乳酸乙酯+ β-苯乙醇 + 醋酸乙酯

浓香型:己酸乙酯 + 丁酸乙酯

酱香型:4-乙基愈疮木酚等

9原料的酒精产率和原料的利用率如何计算?

淀粉酶酵母菌

(C6H10O5)n + H2O——→nC6H12O6——→ 2nCH3CH2OH + 2nCO2

淀粉162 葡萄糖180 2*46 2*44

蔗糖酶酵母菌C12H22O11+ H2O—-→C6H12O6 + C6H12O6 C6H12O6-—→ 2CH3CH2OH + 2CO2

蔗糖342 葡萄糖果糖 180 2*46 2*44

淀粉理论酒精出产率(%)= (2×46)÷162 ×100 = 56.78(%)

蔗糖理论酒精出产率(%)= (2×46)÷(342÷2)×100 = 53.80(%)

己糖理论酒精出产率(%)= (2×46)÷180×100 = 51。11(%)

例如:在某些白酒生产中,原料及曲中其含淀粉量150公斤,生产白酒折合纯酒料量为75公斤,其实际酒精出产率及淀粉利用率可计算如下:

淀粉实际出酒率(%)= 95%(V)酒精产量÷(原料淀粉总含量+曲料淀粉总含量)×100

= 75÷150×100 = 50。0(%)

淀粉利用率(%)= 实际出酒率÷理论出酒率×100 = 50÷56.78×100 = 88.04(%)

10酿酒的不同生化过程的主要微生物?P21

霉菌在酿酒中主要起糖化作用,使淀粉变糖。酵母菌主要是将糖发酵成酒精。根霉虽然也能使糖变酒,但作用弱,主要还是酵母菌.但应指出,并非所有的曲霉、根霉都有强大糖化力,同

样也并非所有酵母菌都有强大发酵力。

食品工业中常用的酵母菌有酿酒酵母、椭圆酵母、卡尔酵母和异常汉逊酵母四种。

食品工业中常用的霉菌有毛霉属、根霉属、曲霉属和地霉属4个属。

第二章:1葡萄汁果汁改良时糖度调整的计算

①添加白砂糖:一般地,每1L含糖17g的溶液(即糖度1。7%),经酵母菌发酵可生成10ml 酒精,即溶液达到1°(1%)酒度.一般干酒的酒度在11°左右,甜酒的在15°左右,若葡萄汁中含糖量低于应生成的酒精含量时,必须加糖提高糖度,发酵后才能达到所需的酒精度.所需加糖量一般可按上述规律计算:每1L增加1°需加糖17g—-“17‰比率规律”。

加糖量的计算:

例如:利用潜在酒精含量为9。5%的5000L葡萄汁发酵,制成酒度为12%的干白葡萄酒,需加糖多少?

解:需要增加的酒精含量为:

12%—9。5%=2.5%

按“17 ‰的比率”规律计算,则需添加糖量:

2.5×17×5000=212 500g=212.5kg

常用的结晶白砂糖一般纯度为98。0%~99.5%,因此,实际所需加糖量约214。6kg。

由于白砂糖本身占一定体积,因此需考虑所加的砂糖对整个体积的影响。

一般1kg砂糖占有0。625L的体积

故重解:做12%的酒,要求每升果汁含糖12*17=204g ,

按题意,设每升果汁所需加糖x kg,那么按比例:

(1+0。625x)升果汁中应该含糖(9.5*17+1000x)

即: 1 (1+0.625x)

12*17 (9.5*17+1000x)

则: x=0.04814kg

那么,5000*0。04814=240。68kg,实际加砂糖量243.1kg。

②添加浓缩葡萄汁:计算办法:首先对浓缩汁的潜在酒精含量进行分析,然后用交叉法求浓缩汁的添加量。

例如:已知5000L发酵葡萄汁的潜在酒精含量为10%,产品葡萄酒要求达到酒精度11.5%,又已知某浓缩汁的潜在酒精含量为50%,所需加入的浓缩汁数量?

解:可用交叉法:

即在每38。5L的发酵液中加 l。5L浓缩汁,才能使成品葡葡酒达到 11。5%的酒精含量.

据此求得浓缩葡萄汁添加量为:

1.5×(5000/38.5)=194。8L

注意:

采用浓缩葡萄汁来提高糖分的方法,一般在主发酵后期才添加,因为含糖量高易造成前期发酵

困难。

另外,要注意浓缩汁的酸度,因葡萄汁浓缩后酸度也同时提高。

如加入量不影响葡萄汁酸度时,可不作任何处理;

若酸度太高,在浓缩汁中加入适量碳酸钙中和、降酸后才能使用。

2二氧化硫在葡萄酒酿造的作用?

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二氧化硫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论是葡萄汁的保存、酒的发酵过程还

是制酒用具的消毒,都需要用到SO2。

其作用首先是选择性杀菌、抑菌作用;其次是澄清作用。此外还有促使果皮成分溶出、增酸

和抗氧化等作用.

①杀菌防腐:SO2是一种杀菌剂,它能抑制各种微生物的活动,若浓度合适,可杀死许多种微生物。所幸葡萄酒酵母抗SO2能力较强,为250mg/L,适量加入SO2,可达到抑制杂菌生长而

又不影响葡萄酒酵母的正常生长和发酵。

②抗氧化:由于具有较强的还原作用,SO2能防止酒的氧化,能抑制葡萄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减少单宁、色素的氧化,阻止酒的氧化混浊、颜色暗化、防止葡萄汁过早褐变。

③增酸:添加SO2还起到增酸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SO2阻止了分解苹果酸与酒石酸的细菌活动,另一方面,生成的亚硫酸通过氧化成硫酸,与苹果酸及酒石酸盐中的钾、钙等反应,从

而使有机酸游离出来,增加了不挥发酸的含量。

④澄清:添加适量的SO2,可延缓葡萄汁的发酵过程,使葡萄汁获得充分的时间以进行澄清过程。这对制造白葡萄酒、淡红葡萄酒以及葡萄汁的杀菌都有很大的好处.若要使葡萄汁在较长

时间内不发酵,添加的SO2量还要更多些。

⑤溶解:SO2溶解于葡萄汁中,会立刻生成亚硫酸,有利于果皮上某些成分的溶解,这些成分

包括色素、酒石、无机盐等。这种溶解作用对葡萄汁和葡萄酒色泽都有很好的作用.

3红葡萄酒酿造与白葡萄酒酿造有何主要区别?

白葡萄酒与红葡萄酒的前加工工艺不同.白葡萄酒加工采用先压榨后发酵,而红酒是要先发酵

后压榨.红葡萄酒“带渣发酵”而白葡萄酒“去渣发酵”.

4葡萄酒的管理上换捅、满桶是何意?对葡萄酒品质有何作用?

所谓换桶就是将酒从一个容器换入另一个容器的操作,亦称倒酒。目的是其一分离酒脚,去除

桶底的酵母、酒石等沉淀物质,并使桶中的酒质混合均一;其二使酒接触空气,溶解适量的氧,促进酵母最终发酵的结束;此外由于酒被二氧化碳饱和,换桶可使过量的挥发性物质挥发逸出,及添加亚硫酸溶液调节酒中二氧化硫的含量(100~150mg/L)。

换桶的次数取决于葡萄酒的品种、葡萄酒的内在质量和成分。干白葡萄酒换桶必须与空气隔绝,以防止氧化,保持酒的原果香,一般采用二氧化碳或氮气填充保护措施.

满桶是为了避免菌膜及醋酸菌的生长,必须随时使储酒桶内的葡萄酒装满,不让它的表面与

空气接触,亦称添桶。

储酒桶表面产生空隙的原因:温度降低,葡萄酒容积收缩;溶解在酒中的二氧化碳逸出以及温

度的升高产生蒸发使酒逸出等。

添酒用的葡萄酒应选择同品种、同酒龄、同质量的健康酒。或用老酒添往新酒,添酒后调整

二氧化硫含量.

添酒的次数:第一次倒酒后一般冬季每周一次,高温时每周2次。第二次倒酒后,每月添酒l~2次。

5葡萄酒的后处理操作包括哪些内容?在保证品质方面有何意义?

陈酿贮存后的葡萄酒还是不稳定的胶体溶液,在储存期间会发生微生物、物理、化学及生物

学特征的变化,出现浑浊及沉淀等现象.成品葡萄酒要求外观品质澄清透明,酒体在相当时间

内保持稳定.

为达到成品酒要求,需对陈酿后的酒体进行处理,例如澄清处理、冷处理及热处理等.

①澄清处理:葡萄酒从原料葡萄中带来了蛋白质、树胶及部分单宁色素等物质,使葡萄酒具

有胶体溶液的性质,这些物质是葡萄酒中不稳定因素,需加以清除。

工艺上一般采用下胶净化(澄清剂为明胶、鱼胶、蛋清、干酪素及皂土等)。此外还可采用

机械方法(离心设备)来大规模处理葡萄汁、葡萄酒,进行离心澄清。

②葡萄酒的冷处理:使过量的酒石酸盐与不安全的色素析出沉淀,尤其是新酒可显著改善口味,酒石酸盐的析出使酸味降低,口味变得柔和;还可使发酵后残留在酒中的蛋白质、死酵母、果

胶等有机物质加速沉淀;在低温下溶入较多量的氧气,加速酒的陈酿,使酒中某些低价铁盐氧

化为高价铁盐,并降低其含量。一般冷至葡萄酒的冰点以上0.5℃,因各类葡萄酒的酒精含量

和浸出物不同,其冰点也各不相同。

注意:

葡萄酒冷处理时应迅速强烈降温,使酒体在短时间内(5~6h)达到需要冷处理的温度,处理完

毕后,应在同温度下过滤。

白葡萄酒在处理时应采用二氧化碳保护,以防止氧化.

③葡萄酒的热处理:

改善品质:可使色、香、味有所改善,产生老酒味,挥发酯增加,pH值上升,总酸、挥发酸和

氧化还原电位下降,部分蛋白质凝固析出,酒香味好,口味柔和醇厚,热处理是加速葡萄酒老

熟的有效措施之一。

增加葡萄酒的稳定性:除去酵母、醋酸菌、乳酸菌等,达到生物稳定;除去有害物质,特别

是氧化酶,达到酶促稳定;外对保护胶体的形成,晶体核的破坏,酒石酸氢盐结晶的溶解,蛋

白质雾化形成及自然澄清等均起到一定作用。

热处理的不利:如酒色变褐,果香新鲜感减弱,严重时会出现氧化味.热处理一般在一个密闭

容器内,将酒间接加热到工艺所要求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

④葡萄酒的离子交换处理:除去葡萄酒中过多的金属离子和酒石酸盐的含量,提高酒的稳定性。适于处理普通葡萄酒。

⑤葡萄酒的过滤:是一种常用的澄清方法。一般与前几种方法配合使用,并且常需多次过滤。

方法常采用棉饼过滤、硅藻土过滤、纸板过滤、膜过滤、真空过滤等.

6葡萄酒的常见病害有哪些,分别如何防治?P49—55

第三章:1为什么糯米是黄酒酿造的最佳原料?P94-95

2黄酒酿造时蒸饭操作很重要,对蒸饭有怎样的要求?P99

3生麦曲为何要放置几个月(3-4月)后使用,而熟麦曲制成后应马上使用?P106

4酒药生产中加辣蓼草、中药的作用是什么?

①辣蓼草中含有丰富的酵母及根霉生长素,培养这类菌时,有辣蓼草存在,定能生长茂盛。

②可起疏松作用。

中药的作用:含有利于酵母菌繁殖的营养成分;能抑制杂菌;产生特殊香味;疏松作用

5黄酒酿造中糖化发酵剂有哪些?它们的主要微生物区系是怎样的?

曲和酒药即大曲和小曲通称为糖化发酵剂.曲是以小麦为原料制成,主要含有产生糖化酶的霉

菌等。

麦曲:多种菌如曲霉、根霉、毛霉、酵母菌等的协同作用,但主要是米曲霉起糖化作用。

米曲:红曲,乌衣红曲,黄衣红曲等 --乌衣红曲:乌衣红曲是米曲的一种,主要含有红曲霉、黑曲霉、酵母菌等微生物。

酒药:主要微生物:根霉、毛霉、酵母菌及少量的细菌和梨头霉等,其中以根霉和酵母菌最

重要。

白药:含根霉,毛霉,酵母菌等

纯种根霉曲:纯粹根霉菌和酵母菌

6用淋饭酒母酿制黄酒品质为何比使用纯种酒母的好?

用淋饭酒母酿制黄酒由于酒药中根霉、毛霉等的繁殖产生乳酸,酒的风味较好,如绍兴酒。

采用纯种酵母菌,通过逐步扩大培养而成,称纯种培养酒母,常用于大罐发酵的黄酒生产。

由于是添加的食用乳酸,酒味较淡薄,但发酵更安全。

7与葡萄酒相比,黄酒发酵的特点有哪些?P121-122

8概念:热作酒、冷作酒、抑制式发酵、三浆四水、淋饭法、摊饭法、喂饭法

热作酒:高温开耙时醪温升至35℃以上才开头耙。因发酵温度较高,酒母易早衰,发酵能力

减弱,酿成的酒浸出物较多,口味较浓甜,俗称热作酒或甜口酒。

冷作酒:低温开耙时30℃开头耙。因发酵温度<30℃,发酵较完全,成品酒酸味较低而酒度较高,易酿成无甜味的辣口酒,俗称冷作酒。

抑制式发酵:当酒精>5%以上时对酵母菌有抑制作用,而在相同酒精浓度的条件下,淀粉糖化

酶所受的抑制影响较小.配料时以酒代水,能对酵母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发酵速度减缓,并

使淀粉糖化形成的糖分能残留一部分,这就是抑制式发酵的原理。在发酵时加糟烧白酒的酿造

方式被称为“抑制式发酵"。

半甜型黄酒和甜型黄酒因采用抑制式发酵,故含有较多的糖分,另外虽然酵母发酵受抑制,但

由于配入了芬芳浓郁的陈年酒,所以口味醇香甘甜,且具有特殊的芳香。

三浆四水:用摊饭法酿制黄酒时,米浆水:清水=3:4:浸米16-26d,米浆水总酸高达0。7%左右,按三份浆四份水混合后,总酸约0.3-0。35 %,适于酒母繁育。

摊饭法:以绍兴的元红酒、善酿酒、加饭酒为代表,都是以摊饭法酿成,具酒味醇厚的特点,

仿绍酒也是摊饭法制成。摊饭酒的酿造工艺:

淋饭法:

喂饭法:将原料分成几批,第一批先作成酒母,在酵母菌培养阶段,陆续分批加入新原料,使发酵继续进行,起扩大培养、连续发酵的作用。此法符合微生物发酵规律.代表酒种是嘉兴黄酒 .其酿造工艺:

9黄酒醪发生酸败的原因?有怎样的现象?如何预防? P131

由于醪中野生酵母菌和有害乳酸菌的大量繁育,生成大量的乳酸和醋酸,致使总酸度上升、超过0.45%,醪的香味也劣变,这种现象称酸败。

酸败醪的异常现象:品温上升慢或停止;降糖慢或停止;醪酸度增加大,品尝时有酸;出现酸臭味;泡光并发粘;镜检发现有较多杆形细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

另外:醪被杂菌感染的程度不同,酸败现象也不一样:严重时,醪酸度很高,发酵停止,酒度低;中等时,醪酸度较大,酒精浓度14%左右;轻微时,醪酸度稍大,酒精浓度与正常醪无太大差别。

预防:①发酵室清洁卫生,设备用具清洁灭菌;②提高曲和酒母质量,酒母要健壮,抑制杂菌

污染;③协调糖化发酵速度,出现失调时就应采取措施,使糖化发酵均衡。如发酵前期出现糖

化快、发酵慢,这种醪由于糖分积累很多,极易感染杂菌,可添加健壮酒母或添加促进发酵

的营养成分、或者提高温度,以促进发酵的进行;反之,出现发酵快、糖化慢时,就应采取促

进糖化或抑制发酵的方法;④配料时添加适量浆水或乳酸,增加醪的酸度,达到“以酸制酸”;⑤发酵温度不要过高,尤其后发酵期中品温〈20℃;⑥添加K2S2O5,加量100g/100L醪,抑制乳酸菌等有效

治疗:如轻度酸败,可与低酸度酒掺和,或者加糟烧酒或脱臭酒精,可一定程度上挽回并抑制

进一步的酸败。

如严重酸败,则须除酸:加除酸剂:Na2CO3、K2CO3、CaCO3等,绍兴酒用陈石灰浆脚(0。3—0。5%)除酸须适当,过量除酸,酒香劣化严重,应先做小试.离子交换树脂或粒状椰子壳、活性

炭处理。若酒度低于15%,还需补加食用酒精。

10何谓煎酒?其作用有哪些?P134

煎酒(杀菌):杀菌又称煎酒,是黄酒酿造的额最后一道工序,掌握不好,也会使成品酒变质。

用加热的方法,将生酒中的微生物杀灭并破坏残存的酶活性,使黄酒中成分基本固定下来,

并防止酸败,此外,还可促进黄酒老熟和部分溶解的蛋白质凝结,使黄酒清亮透明。

第四章:1啤酒酿造的原料有哪些?

自古以来大麦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先将大麦制成麦芽、然后糖化制成麦芽汁,再进行发酵.

大麦适于酿造啤酒的原因: 1. 大麦便于发芽,并在发芽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解酶类2. 大

麦种植遍及全球3。大麦的化学成分适合酿造啤酒4。大麦不是人类食用主粮

辅助原料包括大米、玉米、小麦以及蔗糖、淀粉糖浆等,用于减少大麦用量。

2啤酒酿造时使用酒花及其制品的作用是什么?其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各起何作用?添加原

则是什么?P167

作用:赋予啤酒香味和爽口的苦味,提高啤酒泡沫起泡性和泡持性,加速麦汁中高分子蛋白质

的絮凝,增加麦汁和啤酒的生物稳定性。

酒花的主要化学成分:除水分外主要有酒花树脂(10%~20%)、酒花油(0.5%~2%)、多

酚物质(2%~5%)、糖类、果胶、蛋白质和氨基酸(约5%)脂和蜡等。

其中前三者是对酿酒有用的成分:它们赋予啤酒特有的甘味和香味,酒花树脂还有防腐作用,

多酚物质则具有澄清麦汁和赋予啤酒以醇厚酒体的作用。

酒花树脂:酒花中最重要的成分,提供啤酒愉快的苦味,主要是α-酸,β—酸及其一系列氧化、聚合产物,过去统称为“软树脂"。它是啤酒苦味的主要来源。它包括α—酸、β-酸等成分。

酒花精油:是酒花腺体含的另一重要成分,经蒸馏后成黄绿色油状物,是啤酒重要的香气来源,特别是它容易挥发,是啤酒开瓶闻香的主要成分。

多酚物质:约占酒花总量的4-8%

⑴在麦汁煮沸时和蛋白质形成热凝固物⑵在麦汁冷却时形成冷凝固物⑶在后酵和贮酒直至灌瓶以后,缓慢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气雾浊及永久浑浊物⑷在麦汁和啤酒中形成色泽物质和适当的涩味。

酒花是在煮沸麦汁中添加的。

酒花添加量应根据啤酒的类型、酒花质量、煮沸条件而定.一般可以酒花中α-酸含量和啤酒苦味值来确定添加量。目前我国的添加量为0。8~1。3kg/m3麦汁,在南方地区较低,为0。5~1。0 kg/m3麦汁.

传统啤酒酿造多采用分次添加法,目的是尽量萃取不同品质酒花的不同酒花成分。添加2-3次者较常见。

酒花添加的原则是先差后好,先苦型后香型。品质好的和香型酒花一般在煮沸结束前

10min加入,以赋予啤酒较好的酒花香味。

酒花制品的添加方法:酒花粉、颗粒酒花、酒花浸膏和整酒花的添加方法基本相同。另外酒花油还可在下酒时添加。

3制麦的全过程包括哪些步骤?制麦目的是什么?P168

4麦芽汁制备包括哪些步骤?麦汁为什么要煮沸?而后又要冷却?

麦芽汁制备是将固态麦芽、非发芽谷物、酒花等用水调制加工成澄清透明的汁液(麦汁)的过程.包括原辅料粉碎、糖化、麦汁过滤、麦汁煮沸和添加酒花、麦汁冷却等几个过程。

煮沸麦汁的目的:

1. 蒸发水分,浓缩麦汁,达到规定的麦汁浓度;

2. 钝化酶、麦汁灭菌,保证在后续发酵过程中麦汁组分一致;

3. 使蛋白质变性和絮凝,避免由蛋白质造成的啤酒浑浊;

4. 排除麦汁中异杂臭味;

5. 浸出酒花中有效成分,赋予麦汁苦味与香味。

麦汁煮沸定型后,必须冷却到酵母适宜繁殖的温度,为后续发酵创造条件。冷却过程温度应保

持一致,不要忽高忽低,否则会造成酵母的衰老或发酵不正常。

5上面发酵酵母、下面发酵酵母概念?

在啤酒酿造中易漂浮在泡沫层中进行发酵,发酵终了也很少下沉,称上面发酵酵母(Top Fermentation Yeast)。

此类酵母在制造Lager型啤酒时采用,在发酵时随产生的CO2在醪内上下对流,近发酵结束

时凝集沉降,而聚于器底,所以称“下面发酵酵母” (Bottom Fermentation Yeast).

6啤酒主发酵过程包括哪些典型时期?

起泡期入主发酵池4~5h后,在麦汁表面逐渐出现更多的泡沫,由四周渐渐向中间扩散,泡

沫洁白细腻,厚而紧密,如花菜状,发酵液中有二氧化碳小气泡上涌(又称低泡期),并将

一些析出物带至液面。此时发酵液温度每天上升0。5~0。8℃,每天降糖0。3~0.5oP,维持

时间1~2天,不需人工降温。

高泡期发酵后2~3天,泡沫增高,形成隆起,高达25~30cm,并因发酵液内酒花树脂和蛋白质—单宁复合物开始析出,泡沫表面逐渐变为棕黄色,此时为发酵旺盛期,需要人工降温,但是不能太剧烈,以免酵母过早沉淀,影响发酵。高泡期一般维持2~3天,每天降糖1.5oP

左右。

落泡期发酵5天以后,发酵力逐渐减弱,二氧化碳气泡减少,泡沫回缩,酒内析出物增加,泡

沫也变为棕褐色。此时应控制液温每天下降0。5℃左右,每天降糖0.5~0.8oP,落泡期维持2天左右.

泡盖形成期发酵7~8天后,泡沫进一步回缩,形成泡盖,应即时撇去泡盖,以防沉入发酵液内。此时应大幅度降温,最后1天急剧降温以使酵母良好沉淀。此阶段可发酵性糖已大部分

分解,每天降糖0。2~0。4oP。

7啤酒后发酵的目的或作用?

目的或作用:

* 糖类进一步发酵:在后发酵中发酵糖类主要是残余麦芽糖和主发酵中大多未发酵完的麦芽三糖,在后发酵中可继续被发酵利用。

* 增加CO2的溶解:主要通过低温和封罐后发酵来增加溶解量。CO2是啤酒的重要组成成分,它能赋予啤酒起泡性和杀口性,增加啤酒的防腐性和抗氧化能力,CO2从啤酒中溢出能拖带啤

酒的芳香气味散发,增强品质表现力.

*促进啤酒的成熟

通过后发酵和储酒,由于酵母的醇脱氢酶还原能力而降低双乙酰的含量,使啤酒成熟.

* 促进啤酒的澄清

低温长时间的后发酵有利于啤酒中多酚类物质和蛋白质等的沉淀以使啤酒澄清.

8写出啤酒酿造的工艺流程。

9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包括哪些?

经过滤澄清透明的啤酒仍然是胶体溶液,还含有大分子胶体物质,它们在保存时会发生一系

列变化,使胶体溶液稳定性破坏,形成浑浊乃至沉淀。

啤酒的澄清透明是暂时的,而浑浊、沉淀终究将会发生,啤酒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稳定时间

的长短。

啤酒生产者在生产啤酒时,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减少成品啤酒中这些不稳定大分子物质上,使

啤酒在保质期内始终保持稳定。

但是,这些不稳定的大分子物质也是风味物质,非生物稳定性过长的啤酒并不一定口味最好。

①大分子蛋白质所致的混浊:1)消毒混浊(又称杀菌混浊、热凝固混浊):

过滤后澄清的啤酒,经过巴氏消毒,啤酒中立即出现絮状大块或小颗粒(肉眼可见的)

悬浮性物质—-“消毒混浊”.

主要是啤酒中存在大分子蛋白质或多肽(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万以上)含量高,如大

于30mg/L。它们在啤酒消毒时,容易造成水化膜破坏、失去电荷(处于等电点),从而变性、絮凝,又易和多酚物质结合,结果以沉淀物而存在。

2)冷雾浊(可逆混浊)

麦汁和啤酒中存在较多的β-球蛋、δ醇溶蛋白(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万左右)。此类蛋

白质在20 ℃以上可以和水形成氢键,呈水溶性,但在低于20℃下,则和多酚以氢键结合,导

致和水结合的氢键断裂,就会以0.1-1μm颗粒(肉眼不可见)析出,造成啤酒失光,浊度上

升.

如将此啤酒加热到50℃以上,则和多酚结合的氢键也断裂,又恢复和水以氢键结合,又变

成水溶性的,则失光消除,浊度恢复正常,所以,称“可逆混浊"。

3)氧化混浊(永久混浊)

啤酒中若存在较多的大分子蛋白质,在包装以后,保存数周至数月,啤酒中首先出现颗粒

混浊,然后颗粒变大,慢慢沉于器底,在器底出现薄薄一层较松散的沉淀物质,而啤酒液中又

恢复澄清、透明,其本质是:有巯基的蛋白质氧化聚合,形成带二硫键的更大分子。

总多酚中花色苷、花色素原,也在贮藏时发生二聚、三聚化反应,变成聚多酚。

聚多酚又和氧化聚合的蛋白质结合,它们在啤酒中先以小颗粒析出(混浊),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聚合度愈变愈大,颗粒也随之增大,最后变成较紧密的颗粒,沉于器底.

此类混浊是由氧化促进,而且加热啤酒无法消除,所以称“氧化混浊”或“永久混浊”。

可逆混浊也常常是永久混浊的先兆。

4)铁蛋白混浊

若啤酒中含有大于0.5mg/L的Fe2+,就容易引起铁蛋白混浊。当啤酒中含铁在0.5-

0.8mg/L,过滤啤酒可能是澄清的,但消毒以后,不久就会有褐色至黑色的颗粒出现,此是

Fe2+氧化成为了Fe3+,并和高分子蛋白质结合形成铁-蛋白质络合物.

当啤酒中铁大于1.2 mg/L,过滤后啤酒浊度也会在0。7EBC单位以上,消毒以后很快超过1。5EBC单位。

②多酚物质所致的混浊

旅游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名词解释: 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思想倾向。游目标是人的旅游行为所要追求的预期 结果在头脑中的一种超前反映,也可以说是满足人的旅游需要的对象或期望所达到的结果。 诱导是一种把旅客的需要变成一种在服务中便于 接待的形式而进行工作。 成人自我状态是人格中支配理性思维和信息的客观 处理部分,它对储存于父母的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中的信息加以检验,看其是否适合具体的情况。 心理风险指旅游产品或服务能否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自尊心或改进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问题。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 件下,通过社会交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带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规范决策是指人在解决一般性问题时,依据长期处理此 类问题的经验迅速作出决定的过程。 服务态度是服务人员对旅客和服务工作的一种行为倾向。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他人或群体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为过程。 组织结构指在组织理论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或指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 态度是一个人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估价某些抽象事物、具 体事物或某些情况的心理倾向。 群体压力指群体规范对其成员所具有的无形的约束力。旅游需要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以得到某种满足的感受状 ^态。 性格一个人对待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惯常的行为方面的心理特征。很大程度是一个人思想品德、世界观的标志。刻板印象 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印 象。 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并使人处于积极状态以到达一定目标的动力。 客我交往是指旅游服务人员同旅客之间为了沟通思想、交 流感情、解决在旅游活动中共同关心的某些问题,而相互施加各种影响的过程。 沟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系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

《酿酒工艺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7ru 《酿酒工艺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仅供参考,非标准答案) 浸麦度:浸麦后大麦的含水率。 煮沸强度:指煮沸锅单位时间(h)蒸发麦汁水分的百分数。 原麦汁浓度:发酵前麦汁中含可溶性浸出物的质量分数。 无水浸出率:100g干麦芽中浸出物的克数。 浸出物:在一定糖化条件下所抽提的麦芽可溶性物质。 糊化:淀粉受热吸水膨胀,从细胞壁中释放,破坏晶状结构,并形成凝胶的过程 液化:淀粉长链在受热或淀粉酶的作用下,断裂成短链状,粘度迅速降低的过程。 糖化:指将麦芽和辅料中高分子贮藏物质及其分解产物通过麦芽中各种水解酶类作用,以及水和热力作用,使之分解并溶解于水的过程。 浸出糖化法:麦芽醪纯粹利用其酶的生化作用,用不断加热或冷却调节醪的温度,使之糖化完成。麦芽醪未经煮沸。用于制作上面发酵的啤酒。 煮出糖化法:麦芽醪利用酶的生化作用和热力的物理作用,使其有效成分分解和溶解,通过部分麦芽醪的热煮沸、并醪,使醪逐步梯级升温至糖化终了,用于全麦发酵生产下面发酵啤酒 复式糖化法:糖化时先在糊化锅中对不发芽谷物进行预处理——糊化、液化(即对辅料进行酶分解和煮出),然后在糖化锅进行糖化的方法。用于添加非发芽谷物为辅料生产下面发酵啤酒 蛋白质休止:利用麦芽中的内、外肽酶水解蛋白质形成多肽和氨基酸, 泡持性:通常,啤酒倒入干净的杯中即有泡沫升起,泡沫持久的程度即为泡持性。 挂杯:倒一杯酒,轻轻摇杯,让酒液在杯壁上均匀地转圈流动,停下来酒液回流,稍微等会儿,你就会看到摇晃酒杯的时候,酒液达到的最高的地方有一圈水迹略为鼓起,慢慢地就在酒杯的壁面形成向下滑落的酒液,象一条条小河,这就是挂杯。 清蒸清碴:酒醅和碴子严格分开,不混杂。即原料清蒸、清碴发酵、清蒸流酒。 清蒸混碴:酒醅先蒸酒,后配粮混合发酵。 混蒸混碴:将酒醅与粮粉混合蒸馏,出甑后冷却、加曲,混合发酵。 粮糟:母糟配粮后称之粮糟 酒醅(母糟):指正在发酵或已经发酵好的材料。 喂饭法发酵:将酿酒原料分成几批,第一批先做成酒母,在培养成熟阶段,陆续分批加入新原料,起扩大培养、连续发酵的作用,使发酵继续进行。 生啤酒:不经巴氏灭菌,而采用其他方式除菌达到一定生物稳定性的啤酒。 鲜啤酒:不经巴氏灭菌的新鲜啤酒。 干型酒:酒的含糖量<15g/L的酒,以葡萄糖计。 淋饭酒母:传统的自然培养法,用酒药通过淋饭酒制造的自然繁殖培养酵母菌,这种酒母为淋饭酒母。串蒸:食用酒精或白酒经香醅料层再次蒸馏生产白酒的工艺。 酒的分类。 发酵酒:以粮谷、水果、乳类等为原料,主要经酵母发酵等工艺制成的、酒精含量小于24%(V/V)的饮料酒。 蒸馏酒:以粮谷、薯类、水果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蒸馏、陈酿、勾兑制成的、酒精度在18%~60%(V/V)的饮料酒。 配制酒:以发酵酒、蒸馏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进行调配、混合或在加工制成的、已改变其原酒基风味的饮料酒。 黄酒的分类。 1.按生产方法分类:

政治经济学期末常考论述题

1.经济规律、作用、特点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即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特点:大多数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在阶级社会中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具有阶级背景;经济规律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2.商品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不一定就是市场经济。 联系:(1)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2)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为内在根据的。(3)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着市场的规模,从而决定着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因此,从两者的内在一致性的角度看,市场经济就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区别:(1)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条件是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不完备的市场主体,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是以发达的社会分工和完备的市场主体、健全的市场功能为条件的。(2)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相对应,反映人们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能本质地表现社会生产方式的基本内容;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对应,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属于比较具体现象状态的层次。 3.商品的含义,特点,商品的二重性(古典政经的观点),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交换与价值之间的关系 1.商品定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二因素:使用价值:物品的有用性,或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凝聚在商品内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即价格,没价值可以有价格,即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一种商品之所以能与另一种商品按一定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具有价值,而它的价值不能通过自身表现出来。它必须在交换中,借助于交换价值表现自己的存在。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既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书P32价值量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书P35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劳动价值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书P129 4.劳动的含义,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具有特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或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社会属性。 5.价值规律的含义,表现形式,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一家质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1)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2) 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3) 优胜劣汰,导致生产者两极分化。价值规律对市场经济中的个别劳动耗费和社会劳动的使用都具有制约作用:(1)单个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一种商品总量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总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规律的作用是: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上各部门之间的分配。第二,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第三,优胜劣汰,导致生产者两极分化。书P42 货币,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职能,货币流通规律(金属状态下,纸币状态下)。产生: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书P45 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一是产生的时间不同;一般等价物产生在前,货币产生在后;二是一般等价物在时间、地域、材料的质地上是不固定的,而货币是由金银固定地充当的。书P45 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旅游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旅游心理学》期末试题 成绩: 本试题卷共五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入以下横线上) 1、旅游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社会影响的左右,社会影响大致可分为四类、参考群体、和社会文化。 2、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五种: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个体心理、、 和组织心理。 4、由于旅游产品具有交易滞后性、、不易测量性、应有效用的主观放大性的特性,再加上旅游者与旅游服务人员之间只有短而浅的交往,旅游者往往会对旅游服务抱有超值期望,向旅游服务人员提出一些与他们所付的费用不相称的、过高的要求。 5、服务人员在为客人服务时,要以“情绪谱”上的为情绪基调,可以有所变化,但一般向上不能超过向下不能超过。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把答案填写到以下表格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定程度的单一性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多样性需要来平衡,但这种平衡只是相对的说法。() 2、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压力越小,群体成员工作绩效越高。() 3、领导是一种活动,是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群体,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一定目标的行动过程。() 4、前厅服务员用姓名称呼客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会使客人有被冒犯的感觉。() 5、人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定型,但知识技能可以不断积累。() 6、公平理论认为,员工的报酬—投入比和与之比较的另一个人的报酬—投入比是平衡的,如果不平衡,员工就会采取措施以达到这种平衡。() 7、心理学家认为,群体冲突是有害无益的,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就是避免群体冲突的发生。() 8、群体可以整合个体成员的各种优势,所以群体运行的效率远远高于个体。() 9、非正式沟通只应用于非正式群体,因为这种沟通方式很容易造成信息的失真。() 10、在正式沟通网络的五种基本类型中,链式沟通网络信息需要经过层层传递,层层筛选,因此最容易造成信息漏失和信息失真。()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晕轮效应: 2、人际交往: 3、认知: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0-05-23 06:31:56| 分类:经济|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4、企业经济行为: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二、不定向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是( B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商品的有用属性 D、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 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BCD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3、划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 B ) A、所有制形式 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C、企业内部的现代化程度 D、企业对人、财、物的利用程度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BCDE ) A、厂长负责制 B、产权清晰 C、权责分明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三、判断题: 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2、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是调节货币量。(∨)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7、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 8、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承包经营责任制。(× ) 9、为了扩大出口,我国应当主要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 10、调节经济总量,就是调节总产量。(× ) 四、填空题

旅游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自学考试《旅游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 1、有的人因车祸损伤大脑,康复后虽然眼睛外形完好,却不能瞧到东西,这说明了心理( )。 A 就是人脑的机能 B 就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C 具有主观能动性 D 具有选择性 2、“博鳌”现象反映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 )。 A、“酒香”效应 B、“酒好”效应 C、“口碑”效应 D、“名人”效应 3、“寻根问祖”归因于( )。 A、安全需要 B、社会交往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4、“入国问禁,入乡随俗”反映旅游态度形成中( )因素。 A、知识经验 B、深刻经历 C、需要的满足 D、群体态度 5、“桂林山水甲天下”反映了旅游态度的( )。 A、认知因素 B、情感因素 C、意向因素 D、舆论因素 6、提出16PF的心理学家就是( )。 A、弗洛伊德 B、荣格 C、奥尔波特 D、卡特尔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出旅游者( )的情绪情感。 A、喜悦 B、激情 C、热情 D、心境 8、理智性强,对推荐商品与广告宣传具有很强评价能力就是( )的购物心理特征。 A、青年旅游者 B、女性旅游者 C、知识分子旅游者 D、高收入白领阶层旅游者 9、( )就是非胆汁质的行为倾向。 A、喜欢运动量大的剧烈运动 B、不达目的不罢休 C、兴奋的事情常常失眠 D、反映敏捷、头脑机智 10、在《西游记》取经团队中,( )在团队中起着润滑剂作用。 A、唐僧 B、孙悟空 C、猪八戒 D、沙僧 二、多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旅游心理学研究范围涉及到( )。 A、旅游者心理活动 B、旅游者个体心理特征 C、旅游服务心理 D、旅游企业管理心理 2、错觉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应用的例子有( )。 A、“海市蜃楼” B、怪坡 C、“巫山神女” D、云南石林的“千钧一发” 3、通常情况下,旅游者对飞机的知觉主要与( )因素有关。 A、起飞时间 B、中途着陆次数 C、运行速度 D、沿途经过的旅游景点 4、下列需要中,( )属于精神需要。 A、工作环境 B、信仰 C、空气 D、友谊 5、入境团的外国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有( )。 A、有潜在的不安感 B、“锦上添花”心理 C、新鲜、好奇 D、疯狂购物心理 6、旅游态度的特征有( )。 A、情感性 B、可变性 C、对象性 D、稳定性 7、外倾型旅游者的个性特征有( )。 A、喜欢驱车前往旅游点 B、高活动量 C、选择非旅游地区 D、喜欢正规的旅游设施 8、( )体现出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A、激动与平静 B、浅与深 C、弱与强 D、积极与消极 9、旅游者对酒店服务的一般心理需求(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作者:Jessie已被分享19次复制链接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 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作为价值实体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3、准确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指标是(剩余价值率)。 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垄断经营有限的较优等土地);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 6、在股份制中,实行一股一票,体现的是(出资者)主权;在合作制中,实行一人一票,体现的是(劳动者)主权。 7、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是由其(处于主体或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 8、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企业)。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因而被称为不变资本。另一部分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可变资本。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由于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会发生价值增值,所以被称为可变资本。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基本方式。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即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总额的一种方式。而资本集中则是由若干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的过程。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1)资本积聚以资本积累为基础,因而单个资本增大的同时,也使社会总资本增大;而资本集中是原有资本的重新组合,虽然使单个资本变大,但不能使社会总资本增大。(2)资本积聚的规模和速度最终受到原有资本积累速度和社会财富增长限制,因而其增长是缓慢的;而资本集中可以不受资本积累速度的限制,可以在较短时间有效资本合并为大资本,所以增大速度很快。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总产量(包括商品和服务)和生产能力的增加。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产值的变动率来衡量。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一般用人均收入水平来衡量。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相比包括的内容更丰富,它除了收入水平的变动,还涉及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市场范围等方面的变动。 4、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它是指国家境内投资的生产资源所生产的总产出量。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年内一国居民所拥有的投入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这两个概念都是衡量一国一年内经济总量变动的指标,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国家国土范围内的生产总量,其中包括外国投资者在一个国家的投资

政治经济学试题(附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体力劳动为尺度 B. 脑力劳动为尺度 C.简单劳动为尺度 D. 复杂劳动为尺度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成正比 B.联系不大 C.成反比 D.无直接联系 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7、.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8、.下列费用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 A、保管费 B、运输费 C、包装费 D、广告费 9.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 A.一般产品生产过程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C.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D.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10.超额剩余价值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商品的价值高于商品价格的差额 D.商品的价格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 1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A.社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B.部门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C.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D.行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12.货币资本循环用公式表示是() A.P… W′— G′— W … P B.W′— G′— W … P… W′ C.G — W — G … P … W D.G — W … P … W′— G′ 13.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一个国家利息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历史和道德 B、生活习惯和法律观念 C、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D、商品的供求关系 14.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15.20世纪中叶兴起的混合联合公司是 A、一个部门中从事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B、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C、从事同类产品和相关产品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D、从事跨部门跨行业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16.股票价格是() A.股票的票面金额 B.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C.公平收入的转化形式 D.股票收入的资本化 17.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是

旅游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人在做旅游决策时会受到_心理因素和_ _社会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_双重影响。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觉的组织性主要体现在接近原则、 ___封闭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 相似原则_____ 三原则。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形态对旅游决策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家庭每个成员在家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位___和__作用 _______ 。_ 4.____ 学习是一种经由练习,使个体在行为上产生较为持久改变的过程。它由三个基本环节构成:___定向环节;_ __行动环节_____ ;_ ___反馈环节____ 。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格倾向是人格特征之一,主要有___外倾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 _ 内倾型______ 。来源网上 6.___________________ 纵向服务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 售前服务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售中服务_____ 和_ 售后服务____ 。_ 来源网上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服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意志品质:自觉性、___果断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自制力 _____ ;____ 坚韧性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旅游企业家来说,领导艺术主要体现在_领导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处理事 ______ 和__ 掌握时间_____三_ 个方面。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织实现目标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正确认定组织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 ______ 和_ __组织的社会责任 _____ 。 10.导游结束阶段的主要工作有:提前为游客安排好离开的准备工作和__征询游客的意见和真诚地向游客道别_和_致欢送词_。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者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 ___个性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_心理状态。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觉的心理定势有首次效应、晕轮效应、_经验效应和刻板印象。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社会的旅游动机可以分为自我提高-社会反常动机与内含的旅游动机____________________ 两_ 大类。 14. _______________ 态度的___强度指_赞成或不赞成的力量程度。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立旅游服务工作的先决条件是__客我交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6. _ 社会心理学家孙本文认为在整个人格体系中,主要的人格特质有六个方面,包括智能、意志、_感情 ______ 、应付社会环境、感受社会影响与品格。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旅游者的需要变成服务一方便于接待的形式而进行的工作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诱导 ______ 。_ 20. ___ 非正式团体_____ 是_人们在社会工作和生活中自愿结合而成的团体。 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的决策行为包括:规范

酿酒工艺学

酿酒工艺学 《酒的起源》 1: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 2: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 3:酿造酒:又称发酵酒。即指原料经发酵后,不经蒸馏但经贮存等工序可直接饮用的酒。(如葡萄酒、黄酒、啤酒等。) 4:蒸馏酒:凡用水果、乳类、糖类、谷物等原料,经过酵母菌发酵后,蒸馏得到的无色、透明的液体,再经过陈酿和调配,制成透明的、含酒精浓度大于20%(V/V)的酒精性饮料,称为“蒸馏酒”。 5:配制酒:指以蒸馏酒或酿造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或称基酒),利用允许的天然或人造的某些材料,经特定的工艺,增加呈色、呈香、呈味成分的酒。 6:50~55 度的白酒成为高度酒,40~49 度的白酒为降度酒,而39 度以下的白酒为低度白酒。低度白酒占40 %。 7:白酒中的名酒是按香型评定的。现分为酱香型、米香型、清香型、浓香型,其它香型(董香型,凤香型,芝麻香型等)。 8: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酿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白酒是中国所特有的,一般是粮食酿成后经蒸馏而成的;西班牙加泰隆人也许是第一次记载了蒸馏酒的人。 9: 酒是多种化学成份的混合物,酒精是其主要成份,除此之外,还有水和众多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分为酸、酯、醛、醇等类型。决定酒的质量的成份往往含量很低,但种类却非常多。这些成份含量的配比非常重要。 10:酒精可被肠胃直接吸收进入血管,饮酒后几分钟,迅速扩散到人体的全身。酒首先被血液带到肝脏,在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再到肺,从肺又返回到心脏,然后通过主动脉到静脉,再到达大脑和高级神经中枢。酒精对大脑和神经中枢的影响最大。人体本身也能合成少量的酒精,正常人的血液中含有0.003%的酒精。血液中酒精浓度的致死剂量是0.7%。 11: 酒的度数表示酒中含乙醇的体积百分比;啤酒的度数则不表示乙醇的含量,而是表示麦芽汁的浓度,12:葡萄酒,又称为佐餐酒(Table wines)。 国际通用上葡萄酒规则: 先上白葡萄酒,后上红葡萄酒; 先上新酒,后上陈酒; 先上淡酒,后上醇酒; 先上干酒,后上甜酒。 《酒曲》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生习题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 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3.商品是() A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 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 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 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 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 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 D经过商品交换 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 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 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 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大一上学期) 一、填空 1、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3、单位商品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成反比) 4、资本的概念(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产业资本连续循环两个必要条件(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6、年剩余价值的概念(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7、借贷利息量是在(0)和(平均利润)之间。 8、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创业利润、个人联合)来实现统治的。 9、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价格之差。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1、生产产品的劳动二重性和二因素的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1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13、工资的本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15、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V+m/v)=II(c+AC))。 16、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8、租种劣等土地的资本家需要缴纳(绝对地租),租种优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租种中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19、金融寡头在政治上(个人联合)实现其统治的。 20、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生作用不同)。 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和流动资本)。 2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 22、具有占有和创造剩余资本是(产业资本)。 23、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旅游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能力、气质、性格都属于( D )。 a.人的心理 b.个性心理倾向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2.由于总服务台对旅客留下了良好的影响,这位旅客就认为这家饭店其他方面的服务肯定不错。这属于知觉的哪种心理定势?( A ) a.晕轮效应 b.首次印象 c.刻板印象 d.经验效应 3.某人早上出门看到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不小心却被身边疾驶的自行车撞了一下。这可以用哪种知觉原理来解释?( C ) P49 组织性的相似原则 a.组织性 b.解释性 c.选择性 d.关联性 4.以下哪些是属于旅游动机中的社会原因动机?( A ) a.自我提高 b.学习知识 c.宗教信仰 d.闲暇和消遣 5.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态度的特性。( D ) a.稳定性 b.对象性 c.情感性 d.价值性 6.当你发现客人对服务项目兴趣不大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 B ) a.控制积极性、继续服务 b.提高积极性、继续服务 c.控制积极性、暂停服务 d.提高积极性、暂停服务 7.下列( C )不是客我交往特殊性的主要表现。 a.不稳定性 b.有利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8.服务人员在工作中由于对客人不够热情、不主动、不耐心,这使客人产生情绪波动,心理冲突加剧。这可以用心理学上的什么功能来解释?( C ) a.感化功能 b.感召功能 c.激化功能 d.逐客功能 9.小张爱发脾气,在小李认为这是他的个性,他并不介意,并能和小张保持经常的来往。他们的这种关系属于以下哪个人际关系形成阶段?( D ) a.定向阶段 b.探索情感交换阶段 c.情感交换阶段 d.稳定情感交换阶段 10.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基本要素?( C ) a.品格因素 b.才能因素 c.资历因素 d.感情因素 11.旅游者在作出旅游决策时,会受到____的双重影响。( D ) A.旅游环境与个性心理特征 B.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C.心理状态与社会环境 D.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 12.一位旅游者刚进入饭店就遇到了一位服务态度恶劣的行李员,于是该旅游者就认为这家饭店其它方面的服务肯定很糟糕。这属于(B ) A.首次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印象 D.经验效应 13.著名的____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C ) 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4.旅游行为的社会限定因素主要指( C )

酿酒工艺学论文

微生物在葡萄酒酿造中的作用 08生物(2)班徐玉尚20080804243 摘要:在整个葡萄酒的酸造生产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不同的微生物起着不同的作用,酿酒酵母将粉朴化成酒精,乳酸菌会将苹果酸转化成乳酸等,这些是正常的发酵过程;而醋酸菌会使萄萄酒发生酸败,产膜酵母会使葡萄酒起膜浑浊,霉菌会影响酒的风味等,这些是有害微生物的作用。[1-2] 关键词:葡萄酒;微生物;酵母;乳酸菌 葡萄汁转化为葡萄酒本质上是一个微生物作用的过程。所涉及到的微生物种类很多,既有有益菌的作用,如酵母菌直接参与发酵,把糖变成酒,其副产物对葡萄酒的口味和香气有着重要的影响;乳酸菌是高酸度葡萄酒,尤其是红葡萄酒二次发酵的主角起着降低酸度、改善口味、增强香气、提高稳定性的作用;灰葡萄孢是一种霉菌,其感染的贵腐葡萄酿造的贵腐葡萄酒是一种风味独特的高档葡萄酒。另外还有有害微生物,如某些酵母、细菌、霉菌的侵染会影响酒的风味,甚至引起酒变质,导致酿酒失败。因此了解葡萄酒生产中的微生物知识,一些前沿科学技术在葡萄酒生产中的应用,对葡萄酒的产业化生产更是有着巨大地推动作用。[3] 在主发酵期间,首先是添加酵母,经过活化的葡萄酒酵母按照一定比例加人到葡萄汁中,会在发酵液中迅速形成生长优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另外,会抑制细菌生长。通过这两项措施,主发酵期间的有害微生物可及时加人的S0 2 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随着主发酵的结束,发酵酵母的大量死亡沉降,发酵液中的游离S0 含量大 2 大降低,其他杂菌开始生长繁殖。因此,后发酵期和原酒储藏期是微生物控制的关链时期。 的办法;而有控制细菌和有害酵母应分别对待。对细菌的控制采用补加S0 2 不敏感,会在酒液表容酵母如酒香酵母、假丝酵母、毕赤氏酵母等,它们对S0 2 面生成菌膜,造成酒的浑浊,甚至造成成品酒发酵,有的能把乙醇、乙酸、柠橡酸等有机物权化分解成水和C0 ,使酒变质。 2 1 葡萄酒生产中酵母的使用及降酸作用 1.1 酵母的使用

2015年4月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试题 (课程代码 000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经济体制 D.经济运行机制 2.一切社会经济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按劳分配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 3.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方式 B.经济体制 C.社会经济制度 D.资源配置方式 4.市场经济要求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 A.排他性作用 B.辅助性作用 C.决定性作用 D.替代性作用 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量尺度是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体力劳动 D.脑力劳动 7.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是 A.纸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足值的金属货 8.随着经济繁荣期生产的发展,商业信用规模 A.扩大 B.萎缩 C,不变 D.不确定 9.按照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剩余价值发生在 阶段的货币上阶段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阶段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阶段上 10.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工人日工资3元,每天生产皮鞋两双,每双社会价值12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9元、新创造价值3元,则资本家获剩余价值 元元 元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