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表达错别字的辨析
小学写作常见错误分析

小学写作常见错误分析在小学阶段,写作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写作过程中,孩子们常常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错误。
本文将对小学写作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以期帮助孩子们提高写作水平。
一、句子结构错误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往往对句子的结构理解不深,容易出现句子结构错误的情况。
例如,主谓不一致、主语和谓语不完整、句子结构混乱等问题。
解决方法:1. 学习句子基本结构。
孩子们可以通过学习主谓宾结构和主谓分离结构等基本句型,掌握正确的句子结构。
2. 多加练习。
通过大量的句子练习,可以让孩子们熟悉正确的句子结构,逐渐提高写作表达的准确性。
二、错别字和拼写错误错别字和拼写错误在小学写作中较为普遍。
孩子们对一些常见词汇的拼写掌握有限,容易出现拼写错误的情况。
解决方法:1. 认真听写。
孩子们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听写作业,通过不断的听写练习,可以加深对单词拼写的记忆。
父母可以在孩子完成听写后进行检查。
2. 多读多写。
阅读是提高拼写能力的有效方法,孩子们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词汇,同时也要多加进行书写练习。
三、语句表达不准确孩子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语句表达不准确的问题,例如用词不当、句子通顺性差等。
解决方法:1. 增加词汇量。
孩子们需要积极扩大自己的词汇量,通过背诵和使用词汇表等方法来提高词汇量,从而使写作更加准确。
2. 多进行语句练习。
孩子们可以通过模仿好的范文进行写作,或者请老师指导修改自己的作文,从而改进语句表达不准确的问题。
四、语法错误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对语法规则的掌握较为薄弱,容易出现语法错误的情况,例如时态错误、主谓不一致、单复数不一致等。
解决方法:1. 学习语法规则。
孩子们可以通过学习语法书籍、课堂教学等途径,提高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2. 多进行语法练习。
通过大量的语法练习,孩子们可以加深对语法规则的记忆,提高写作时的语法准确性。
总结:在小学写作中,常见的错误有句子结构错误、错别字和拼写错误、语句表达不准确以及语法错误等。
2020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学期词语理解练习选择题b2004

2020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学期词语理解练习选择题b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经营、企业品牌、企业形象、企业信誉等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② 诸如“新冠”“非典”这样重大疾病的蔓延,将会引起社会,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严密监控。
③ 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重大事故不断,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损失,有关责任人必须对此进行,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
A.理念震荡反省B.观念振荡反思C.观念振荡反省D.理念震荡反思【答案】A【解析】“震荡”意为“震动,动荡”;“振荡”意为“振动,电流的周期性变化”,一般为物理学名词。
原文中前文是“重大疾病的蔓延”“将会引起社会”的反应,所以排除掉B、C两项。
“反思”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而“反省”指“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动,检查其中的错误”,从程度上说“反省”的力度更大一些,情况更严重一些。
根据文中“企业重大事故不断”“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就可以排除BD两项。
“理念”通常指思想,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概括的形象;“观念”指思想意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吆喝(yāo)作梗(ɡènɡ)生意盎然(ànɡ)B.拮据(jū)恣雎(zì)仙山琼阁(qiónɡ)C.嶙峋(lín)阴晦(huì)玲珑剔透(tī)D.栈桥(zhàn)和煦(xù)泠泠淙淙(cónɡ)【答案】A【解析】A项有误,作梗(ɡěnɡ)。
3、下面句子表达有误的一句是()A.主持人董卿从小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
B.《朗读者》的每一期节目都精挑细选主题词。
C.董卿坚持每天睡前大概读书一小时左右。
D.《朗读者》这个节目告诉我们:朗读不仅仅是学生时代的事。
【答案】C【解析】C项,“大概”与“左右”意思重复,删去其一。
4、下列每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响午气势秩序心急如焚B.迟盹破损行驶生气勃勃C.杜鹃蝙蝠附近灯火辉皇D.窟窿敏捷昂首焦躁不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注意区分形近字。
专题06 病句辨析(讲义+试题) -2023年四升五语文暑假衔接课

【暑假衔接课】专题06 病句辨析修改病句是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
在小学语文中,这也是学习的重点。
在小学四年级,要学习的修改病句是小学经常会遇到的一项语文基本功考察题目。
除了复习、巩固、学习的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外,又重点学习了搭配不当、重复累赘的病句修改,使语言更规范,意思表达更清楚、完整等,培养正确运用句子的良好习惯。
四年级修改病句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1.修改病句的原则在不改变原来句意的前提下,对句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进行修改,使语句正确、通顺。
2.修改病句的方法(1)读懂原句意思,找准病因,辨清病句的类别。
(2)运用修改符号,在病句上进行修改。
(3)将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校对,看句子是否通顺,有无新语病产生。
如果发现问题,再重新修改。
3.常用的修改符号4.病句的类型。
5.修改病句的步骤。
(1)读懂原句,弄清本意。
(2)查找病因,确定病症。
(3)对症下药,修改病句。
(4)仔细检查,完成练习。
6.修改病句的考点。
从近年来小考题的命题来看,“修改病句”的检测,主要以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等,是作为基础部分和阅读部分的衔接与纽带。
这就要求抓好修改病句知识的复习与能力的提高要在平时的学习中。
五年级对修改病的掌握要求进一步提高,在复习、学习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又重点学习段落的修改和考察综合运用能力的句段的修改,复习做题时,要认真对待,培养正确运用句子的良好习惯。
五年级修改病句需要储备的知识有:1.掌握句子常见的病因:①用词不当②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④重复啰嗦⑤自相矛盾⑥指代不明2.会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3.把握修改方法。
(1)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
(2)修改尽量少,保留好原意。
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适当的修改、调整。
言语理解与表达(基础篇)

言语理解与表达*实词辨析成语辨析厂逻辑填空<实词成语混搭I虚词辨析L片段阅读阅读理解2一篇章阅读r优化表达vI语句表达<主旨概括题意图判断题细节理解题词语理解题代词指代题标题填入题态度观点题语句排序题语句衔接题结语推断题t语文基础<特殊题型J<词语删减标点符号修辞手法诗词鉴赏错别字辨析字词注音字词释义及使用关联词使用文体风格纪年方法说明方法I [规范表达{病句辨析题I歧义辨析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树误区一:言语理解工语文基础知识误区二:言语理解工单纯、逐字阅读片段阅读技法分步解题法替换压缩法成分分析法背景铺垫法「审题干一一读题面Y 1、具有审题意识2、明确题型分类「1、同义替换-2、精简替换看选项片段阅读十五大技法r长难句就找主谓宾,宾语通常是一个复合结构或小句标志词: 的—定语(前置)地一一状语(前置)得一一补语(后置)+动宾短语=v.+n.『1、背景常出现在段首,引出下文重点,故背景不重要。
2、背景的类型:(1)时间/地点状语:近年来、改革开放以来、明清之际、建国初期、目前、日前、当下;在美国、在中国北方(2)分析形势:随着……的变化/提高/下降/紧张/发展/日益突出等,在这样的背景/趋势/形势</情况下援引观点法1、作用:为了引出之后作者的观点,重点阅读援引之后的语句2、类型:前半句后半句(1)正向援引(正如)结论性引导词-(2)反向援引一家之言转折性引导词-因此、所以等但是、然而等I有人认为、大多数人们以为、有一种看法认为、通常认为、传统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表达倾向法片段阅读十五大技法片段阅读技法1、 正确答案的倾向性要与原文保持一致2、 类型: (1) 积极的倾向性电(2)消极的倾向性丫 *从表面上看、看上去、似乎、好像、所谓的、遗憾的是‘ 1、作用:(1)为了证明前后出现的观点,例子本身并不重要,可以略读或快速浏 览。
(2)围绕例子的选项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公文常见病句例析

公文常见病句例析公文书写是一门学问,比一般的流行语言文字更有形式和规范性。
公文的书写规范为政府文书撰写提供了依据,是公文书写者必须遵循的原则。
公文书写的典型病句即与此规范不符的句子,下面就公文常见的病句进行分析。
第一类病句是语句不完整的病句。
一般来说,每句话必须有一个主要成分,也就是谓语。
没有谓语的句子就是缺少了一个主要成分,这种句子只能表达到一半,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
比如,“发生了”是一个不完整的句子,表达了一个主要信息,但是没有表达完整的意思。
正确的句子应该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缺少了“什么事情”就缺少了一个主要成分,这样的句子就是病句,是不能清楚的表达意思的,因此在公文书写中要避免出现这种句子。
第二类病句为语序不当的句子,语序问题常常会使公文的书写出现误解的情况,甚至会影响理解的深度。
一般来说,主干定语、宾语等成分应该放在谓语的前面,这样才能清楚的表达出句子的意思。
例如,“财政局发出来的规定”这是一个语序出错的句子,因为句子中“规定”是定语,应该放在“发出”的前面,而不是放在后面,正确的句子应该是“财政局发出的规定”,这样句子的意思才能清楚的表达出来,因此公文书写时要注意句子的语序。
第三类病句是重复的病句,重复的病句又可以分为全句重复和部分重复。
全句重复指的是句子重复,是指在一篇文章中一个句子反复出现,导致重复性比较强。
而部分重复指的是在一个句子中某些部分重复出现,比如一个句子里面两个单词都用了两次,这样的句子也会给文章带来一定的重复性。
在公文书写中应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它会给文章带来语言累赘,影响文字的表达。
第四类病句是用词不当的病句,用词不当的病句一般指的是用词不精确的病句。
一小因为一个字的选用,可以使句子意思完全不同。
比如,“办理什么事情”和“办理任何事情”,从字面上来看,这两句话似乎是一样的,但是“什么”和“任何”的区别是非常大的,一个表示一定限制,一个表示无任何限制,因此,在公文书写时,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以防出现意思不合理的句子。
《行测》言语经典题(题目篇)

《行测》言语经典题题目篇成都进仕教育行测教研室目录第一篇言语篇第一章逻辑填空 (2)专题一实词辨析题 (2)专题二成语辨析题 (5)专题三虚词辨析题 (7)专题四综合辨析题 (8)综合训练 (11)第二章片段阅读 (15)专题一主旨概括题 (15)专题二意图判断题 (20)专题三细节理解题 (25)专题四态度观点题 (29)专题五标题填入题 (30)专题六词语理解题 (32)综合训练 (34)第三章语句表达 (41)专题一语句排序题 (41)专题二语句衔接题 (46)专题三下文推断题 (50)第四章特殊题型 (54)专题一病句辨析题 (54)专题二歧义句辨析题 (57)专题三字词注音辨析题 (58)专题四错别字辨析题 (59)专题五修辞手法辨析题 (60)专题六标点符号辨析题 (62)专题七成语误用题 (64)第一篇言语篇第一章逻辑填空专题一实词辨析题1.历史经验证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往往会______突破性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而______技术革命。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带来形成B.导致引起C.催生引发D.促成产生2.今年以来,本市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利润总额保持增加,对外贸易回升明显。
但产销和利润______持续放缓,新订单______回落,企业成本压力明显上升。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涨势涨幅B.涨幅涨势C.增速增幅D.增幅增速3.长江流域,无疑也是民族文化的______之一。
考古发现______,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______。
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祥地证明并存B.发源地表明共存C.发源地证明并存D.发祥地表明共存4.这些______党纪国法的人已经堕落为社会的蠹虫、人民的罪人,面临的将是严肃的法律______,怎么还会异想天开地要求保留党籍呢?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修改病句的方法

都是那几种错误,一般情况下很容易看出来都是那几种错误,一般情况下很容易看出来多读几遍,不通顺的找出来,看是否有语病错误多读几遍,不通顺的找出来,看是否有语病错误1.病句是指结构不完整,意思表达得不明确、不清楚,有错误的句子。
进行修改病句训练的目的是认清写句子时容易犯的错误,使自己少写和不写病句,把意思表达得明确、通顺。
本年级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本年级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1)成分残缺: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
如:“放声歌唱。
”同学们知道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这两个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
或“怎么样”,这两个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
(2)意思重复:这种句子是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又重复说一遍,意思重复了。
如:“我把意思一样,连着用就显得重复多余。
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
”这里“不正确”和“错别字”意思一样,连着用就显得重复多余。
(3)用词不当:这种句子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用错了近义词等,造成词不达意,违反了句子的结构规律。
如:“同学们热心欢迎新老师。
”“热心”一词的意思是: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用在“欢迎”前面显然不合适。
前面显然不合适。
(4)词序颠倒: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地位。
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毛病。
如:“今年的麦子丰收在望,长势喜人。
”小麦长势喜人,才能丰收在望,词序颠倒了就不符合客观规律了。
就不符合客观规律了。
2.修改病句的步骤。
.修改病句的步骤。
(1)读懂原句,弄清本意。
首先要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读懂原句,弄清本意。
首先要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查找病因,确定病症。
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病句的原因所在,弄懂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
2012江西公务员行测单独命题深度解读

2012江⻄公务员⾏测单独命题深度解读 本次江⻄考试⾏测共135道题,依次是判断推理(35)、常识判断(25)、⾔语理解与表达(35)、数量关系(20)、资料分析(25)。
本次考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题型顺序,命题⼈将判断推理置于试卷之⾸,在各类公务员考试中实属⾸次。
试卷整体难度有所提升。
从实战作答过程中,需要应试者具备扎实的基础,掌握实战快速解题⽅法,才能从容应对。
绝⼤多数试题所涉及的考点都是在各类公务员考试中⼲泛出现的,部分试题进⾏了改良创新,出现了⼀些新题型、新规律、新⽅法。
以下是中公教育专家对各部分的深度解读: ⼀、判断推理 (⼀)图形推理 题量保持为10道。
题型与往年相⽐变化较⼤,既考查了传统的类⽐型、顺推型、九宫格图形推理,⼜考查了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第⼀个出现的分类型图形推理。
从规律上来看,考查数量类考点时,不在以传统的等差数列、加减关系为主,⽽是逐渐向等⽐数列、乘除关系转变,由此从整体上来看图形推理的难度增⼤不少。
【例题】 【中公名师作答】C。
中公解析:本题四⾓星和圆的个数不构成规律,⼀般考虑数量换算。
观察第⼀个和第⼆个图形,可发现第⼀个图形四⾓星和圆的个数分别为第⼆个图形中的⼆倍,由此确定换算后为等⽐数列。
1○=5 ,换算后的个数依次为32、16、8、4、(2),由此选择C。
(⼆)定义判断 1.题型题量稳定,题干较⻓。
定义判断部分的题量与2010年保持⼀致,共10道,均为单定义判断。
2.涉及概念以法律类概念较多 定义所涉及的学科以法律类概念为主,10道题中有8道都是法律类概念,另外还涉及了⼲告和复句的概念。
3.考查形式多变,难度相对提⾼ 除了最常⻅的单定义判断考查形式之外,还出现了3道判断正误型的题⺫,如15题、19题和20题,这种考查⽅式更侧重于对定义的理解,有时还需⼀定的常识作为解题的基础,⽆形中增加了考试的难度。
【例题1】(第13题)复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在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形式组成的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根据字音辨析 • 汉字的字音和字形的组合是任意的,同时又具有 强制性,一定的字音规定了某一个具体的字。熟记字
音,借以辨别字形,就不会写错用错字,如“翊”(yì) 为辅佐,辅助的意思;“翔”(xiáng)为盘旋地飞的意 思;“诩”(xǔ)为夸耀的意思,组成的词有“翊
戴”“翔
实”“自诩”。再如“墨守陈(chén)规”,知道中间的 字是
“汇”,如果把词语中易错的意义弄明白了,就会有效地避免写 错。
•
另外,汉字中有一部分是象形字、指事字或会意字,其字形
一般有一定的特殊含义。如“惦量”的“惦”是“掂”的误写。
惦,读diàn,有“记挂”的意思,记挂需用心,因而“惦”字从
心;而“掂”读diān,是用手托着东西估轻重的意思,因而“掂”
字从手。
• 3、音同义近。这类读音相同,意思相近的字虽然 数量不多,但在判断时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却极大。如 “鹊”与“雀”就曾出现在《行测》考试卷上。还有如 “水蒸气”极易误写成“水蒸汽”,“销毁”误写成
• (三)形近造成的错别字
• 现代汉语中有很多字的形状相似,差别细微,但意义 不同,这些字极易用错,而《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 试题中常常出现这类字。如“戎”与“戌”,“崇”与 “祟”,“矫”与“娇”,“蜚”与“斐”等形似字。 对形似字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我们应掌握:
错字。
• 别字,是指本该用某个字,却写成了另外一个字的
“字”。如“戊戌(xu)变法”写成了“戊戍(su)变法”、
• 二、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明确汉字这一构成的特点,也就 很容易分析出错别字的原因来,从而更好地牢记住每一个汉字,具
体地说,常用字中错别字形成有以下三种情况。
或“謦竹难书”也是不明词义造成,“罄”本义是“尽”,此处作 “用
完,用尽”讲,而“磬”义为古代打击乐器;“謦”为“咳嗽”或 “谈笑”。
再如,把“仗义执言”写成“仗义直言”,把“甜言蜜语”写成
• (二)音同造成的错别字 • 有人常常把声旁字与同旁形声字弄混,也与字义 相近有关,比如:把“座无虚席”记成“坐无虚席”
三、错别字的辨析方法
•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字音、字形和字义之间常常有一些对
应关系。在音、形、义之间建立联系,利用这些联系可以掌握一
些辨析错别字的方法。同时,辨析现代汉字常用字中的错别字与
它形成的原因紧密相关联,如果摸清了错别字形成的原因,也就
能够辨析了。为了便于更好地掌握辨析规律,特归纳出以下辨析 几种方法。
“擎”(qing),“肓”(huang)与“盲”
(mang),“赝”(yan)与“膺”(ying),“徒”
(tu)与“徙”(xi),“茶”(cha)与“荼”(tu)等等,
这类例子不胜枚举,都极易造成错误。
•
3、由于偏旁相似,而形成误用。比如,“扌”与
“木”不分,“礻”与“衤”不分之类的现象也是常见
•
把
“神采飞扬”记成“神彩飞扬”,把“欢度春节”记 成“欢
渡春节”,把“才疏学浅”记成“材疏学浅”把“万 事俱备”
记成“万事具备”,等等,上述情况举不胜举,平时 或
参加考试时碰到这类字,应多加注意。
• 同音致误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一个重要 考查点,同音字如何分辨用字的正确与否主要应该掌
• 1、音同形似。即读音相同,形状也相似。例如 “烦躁”的“躁”与“干燥”的“燥”,读音完全相同, 形状相近而意义不同,极易用错。还如“品尝”的“尝” 与“赔偿”的“偿”,“松弛”的“弛”与“奔驰”的 “驰”,都属于这类情况。
•
1、音同而形似的字。这类字与上文谈到的同音误
记有交叉现象。如把“既”(一言既出),写成“即”,
把“毖”(惩前毖后)写成“毙”,把“恻”(恻隐之
心)写成“侧”等等,出现这类错误的原因,或是阅读
粗心大意,忽略了两个字的区别,或是阅读量少造成文 字积累不足。
•
2、单纯形似而造成误用。比如“掣”(che)与
• (一)词义不明造成错别字 • 汉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音随意转,形因义异”,弄清字义是
正
确掌握汉字的关键所在,所以往往将字音与字义结合起来考查。
例如把“矫健”写成“娇健”,“矫”的义项有①矫正,②强 壮,勇
武,③假托,取义为②;“娇”只有相貌美一个义项,组词为“娇
好”,与“健”组词显然为错别字,又如把“罄竹难书”写成“磬 竹难书”
• 错别字辨析
•
一、概述
• 错别字,顾名思义是指错字和别字,在古代也称作
“白字”。所谓“白字先生”,就是经常读错字或写错字 的人。
• 错字,是指在字的笔画、笔形或结构上写错了,看上
去像个字,其不是个字的“字”。如有人将“染”字右 上角
的“九”写成了“丸”,将“猴”字的右半部分写成了 “候”,或
者将“曳”字的右上角多写了一点……这些都是无中生有 的
• 2、音同形异。即读音相同,形状不同。例如“修 养”与“休养”,“法制”与“法治”,这几组词由于 语音相同,在实际运用中极易张冠李戴,导致失误。
• 另一种误用情况也必须引起注意,即由于读音相同 造成事实上的“生造词语”,这种情况在历年《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试中已多次出现。比如把“部署”写 成“布署”,把“迫不及待”写成“迫不急待”,把 “殴打”写成“欧打”等。
• (一)根据词义辨析
•
对字形的考查主要是放在词语中进行的,因此明确词义是明
辨字形正误的基础,比如“融汇贯通”中的“汇”应为“会”,
因为该词的基本义应该是“参合多方面道理进行体会从而得到全
面透彻的领悟”,这里的“会”应是“体会”的含义,而“汇” 是河流汇合在一起或聚会,聚集之义,因而必须用“会”不能用
骗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抓住形旁,加上它的含义,来辨别读音。
牢牢掌握一些重要的形旁代表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分辨错别字。
如“干燥,燥热”和“急躁、躁动”不要把两个字弄混,其实有诀 窍,
chén而不是chéng,就可以避免写作“成规”。因此, 我们主张考生朋友们在复习语音和字形题时能大声地念
诵出来,这样可以培养一种读音的惯性。碰到一个词,
只要读准字音,就知道它不可能有哪样的字形。如“奴 颜
• (三)根据形旁辨析 • 汉字中的大多数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声旁常常决定一个字的 读音,虽然有时可以起到一定的标志性作用,但是有时候也具有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