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专题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秋季防火、防爆、防静电、危化品安全专项培训课件(PPT92页)

以上几种产生静电的原因,如物体有良好的接地,则不会产生对地火花放电,反之则会产生对地火花放 电,假如上述情况发生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就会引发爆炸着火事故的发生。
静电的放电类型
秋季如何防范静电事故
物体因摩擦、剥离、静电感应等产生的静电荷,经过长时间积累,带电体之间的电位差大到一定程度有可能达到 击穿场强而进行瞬间放电。一般静电放电类型分为:
七是含毒物质受热或燃烧分解出的有毒毛体或蒸气。如,硫化氢、 氯气等。
在制定防火防爆措施时,可从下面四个方面考虑: (1) 预防性措施。这是最理想、最重要的措施。其基本点 就是使可燃 物、氧化剂与点火(起爆)能源没有结合的机会, 从根本上杜绝发火( 引爆)的可能性。 (2) 限制性措施。这是指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限制其 蔓延、扩大 的措施。如工厂的安全布置,限制物料数量,安装 阻火、泄压装置,设 防火墙等。 (3) 消防措施。万一不慎起火,要尽快组织人员扑灭。 特别是如果能 在着火的初期就能将火扑灭,可以避免发生大火 灾。从广义上讲,这也 是防火措施的一部分。 (4) 疏散性措施。预先采取必要的措施,一旦发生较大火 灾时,能迅 速将人员或重要物资撤到安全区,以减少损失。
秋冬季节季节性特点复杂,消防安全隐 患多且企业重、特大火灾事故主要集中 在秋冬季节发生,一旦发生,损失较大 ,教训惨痛;
前言
01 秋季防静电
秋季如何防范静电事故
爆炸危险环境
爆炸危险环境分为两种: (1)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使用危险 化学品过程中出现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等易燃物质与 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2)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 或可能出现爆炸性粉尘、可燃性导电粉尘、可燃性非导电粉尘和可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技术4-防火防爆PPT课件

第三节 防火防爆技术
三、爆炸控制
1、惰性气体保护 2、系统密闭和正压操作 3、厂房通风 4、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5、危险物品的储存 6、防止容器或室内爆炸的安全措施 7、爆炸抑制
四、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及技术
1、阻火及隔爆技术火 2、防爆泄压技术
第四节 烟花爆竹安全技术
一、概述
(一)烟花爆竹的定义 (二)烟花爆竹的组成及性质
(1)清水灭火器:A类火灾。 (2)泡沫灭火器。
二、消防器材
(一)灭火器
2、灭火器种类及其使用范围
(3)酸碱灭火器。 (4)二氧化碳灭火器。 (5)卤代烷灭火器。 (6)干粉灭火器。
(二)火灾探测器
➢ 基本功能是对烟雾、温度、火焰和燃烧气体等火灾参量作 出有效反应。
1、感光式火灾探测器 2、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点型、线型。
生产企业必须依照有关规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管理制度。 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进行教育培训。 满足安全生产技术条件。 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制订事故应急预案。
二、消防器材
(二)火灾探测器 3、感温式火灾探测器 4、可燃气体火灾探测器 5、复合式火灾探测器 (三)消防梯 (四)消防水带 (五)消防水枪 (六)消防车
第三节 防火防爆技术
一、火灾爆炸预防基本原则
1、防火基本原则 2、防爆基本原则
二、点火源及其控制
1、明火 ❖ 加热用火的控制;维修焊接用火的控制;其他明火。 2、摩擦和撞击 3、电气设备 4、静电放电 ❖ 控制流速、保持良好接地、消散静电、人体静电防护。 5、化学能和太阳能
一、消防设施
(二)自动灭火系统
防火防爆安全培训课件

•
• 3.防止爆炸的基本技术措施 • (1)以爆炸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危险性大的物质。
如果所用的材料都是难燃烧或不燃烧物质或所用 的材料都是不容易爆炸的,则爆炸危险性也会大 大减少。 (2)加强通风排气。对于可能产生爆炸混合物的 场所,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可燃气体(蒸气)或粉 尘的浓度;对于易燃易爆固体,储存或加工场所 应配置良好的通风设施,使起爆能量不易积累; 对于易燃易爆液体,良好的通风除降低其蒸气和 空气混合物的浓度外,也可使起爆能量不易积累。
• ①物理爆炸。物理爆炸是由系统释放物理
能引起的爆炸,如压力容器的破裂形成爆 炸。物理爆炸是机械能或电能的释放和 • 转化过程,参与爆炸的物质只是发生物理 状态或压力的变化,其性质和化学成分不 发生改变。 • ②化学爆炸。化学爆炸是由于物质的化 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如气体混合物的爆炸、 炸药爆炸等。化学爆炸时,参与爆炸的物 • 质在瞬间发生分解或化合,变成新的爆炸 产物。
• 二、防火防爆的原理与基本技术措施 • 1.防火防爆原理 • (1)防火原理。引发火灾也就是燃烧的条件,即
•
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三者同时存在, 并且相互作用。因此只要采取措施避免或消除燃 烧三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就可以避免发生火 灾事故。 (2)防爆原理。引发爆炸的条件是爆炸品(内含 还原剂和氧化剂)或可燃物(可燃气、蒸气或粉尘) 与空气混合物和起爆能量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因此只要采取措施避免爆炸品或爆炸混合物与起 爆能量中的任何一方,就不会发生爆炸。
• (6)隔绝空气。对于接触到空气就会发生燃
烧或爆炸的物质,则必须采取措施,使之 隔绝空气,可以放进与其不会发生反应的 物质中,如储存于水、油等物质之中。 • (7)安装监测报警装置。在易燃易爆的场所 安装相应的监测装置,一旦出现异常就立 即通过报警器报警或将信息传递到监测 • 人员的监控器上,以便操作人员及时采取 防范措施。
安全培训:防火防爆基础知识教程PPT课件

(1)可燃物 (2)助燃物 (3)点火源
2021/3/31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燃烧三要素
2021/3/31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常见的火源种类
在生产中,常见的引起火灾爆炸的点火源有以下8种: (1) 明火 (2) 高热物及高温表面 (3) 电火花 (4) 静电、雷电 (5) 摩擦与撞击 (6) 易燃物自行发热 (7) 绝热压缩 (8) 化学反应热及光线和射线
2021/3/31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7.环境温度、湿度 环境温度、湿度等对自燃温度的测试结果均有一定的
影响。 对轻质燃料油而言,一般地讲,液体燃料的比重越小,
其闪点越低,而自燃温度却越高。
2021/3/31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可燃物燃烧的温度—时间曲线
2021/3/31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爆炸的定义
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瞬间以机械功 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称为爆炸。
2021/3/31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3.催化剂 活性催化剂能降低物质的自燃点,惰性催化剂能提高物质的自 燃点。 4.容器 一般地讲,容器体积愈小,自燃温度愈高。当容器很小时,可 导致燃料混合物失去燃烧性。此外,容器的材质、形状及表面积与 体积的比值都对样品的自燃温度产生影响。 5.可燃固体的粒度 它们粉碎的程度愈高,粒度愈细,自燃温度就愈低。
燃烧的分类
❖ 根据可燃物状态的不同,燃烧分为气体燃烧、液 体燃烧和固体燃烧三种形式。
❖ 根据燃烧方式的不同,燃烧分为扩散燃烧、预混
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
❖ 根据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分为闪燃、着火
和自燃三种形式。
2021/3/31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2021/3/31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燃烧三要素
2021/3/31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常见的火源种类
在生产中,常见的引起火灾爆炸的点火源有以下8种: (1) 明火 (2) 高热物及高温表面 (3) 电火花 (4) 静电、雷电 (5) 摩擦与撞击 (6) 易燃物自行发热 (7) 绝热压缩 (8) 化学反应热及光线和射线
2021/3/31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7.环境温度、湿度 环境温度、湿度等对自燃温度的测试结果均有一定的
影响。 对轻质燃料油而言,一般地讲,液体燃料的比重越小,
其闪点越低,而自燃温度却越高。
2021/3/31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可燃物燃烧的温度—时间曲线
2021/3/31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爆炸的定义
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瞬间以机械功 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称为爆炸。
2021/3/31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3.催化剂 活性催化剂能降低物质的自燃点,惰性催化剂能提高物质的自 燃点。 4.容器 一般地讲,容器体积愈小,自燃温度愈高。当容器很小时,可 导致燃料混合物失去燃烧性。此外,容器的材质、形状及表面积与 体积的比值都对样品的自燃温度产生影响。 5.可燃固体的粒度 它们粉碎的程度愈高,粒度愈细,自燃温度就愈低。
燃烧的分类
❖ 根据可燃物状态的不同,燃烧分为气体燃烧、液 体燃烧和固体燃烧三种形式。
❖ 根据燃烧方式的不同,燃烧分为扩散燃烧、预混
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
❖ 根据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分为闪燃、着火
和自燃三种形式。
2021/3/31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电气防火防爆培训课件

能力。同时,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
有效地进行处置。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火灾扑救方法与步骤
切断电源
在扑救电气火灾时,首先应切断 相关设备的电源,以防止火势扩
大。
使用灭火器
使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 器等适用于电气火灾的灭火器进
行灭火。
避免用水灭火
切勿使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来扑救 电气火灾,以免造成电击或触电
事故。
火灾现场处置要求
疏散人员
在火灾发生时,应迅速疏散现场人员,确保人员 安全。
持续改进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计划,不断完善和优化培训内容和形 式,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同时,定期对员工进行复训和考核,确保员工始终掌握最新的电气防火防 爆知识和技能。
06
总结与展望:提高电气防火防 爆意识,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总结本次培训成果与收获
掌握电气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电气防火防爆培训课件
汇报人: 2023-12-18
目录
• 电气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 电气防火技术措施 • 电气防爆技术措施 • 电气火灾预防与扑救措施 • 电气防火防爆培训内容与方法 • 总结与展望:提高电气防火防
爆意识,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01
电气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电气火灾原因及危害
电气火灾原因
过载、短路、接触不良、电弧火 花、漏电等。
通过培训,学员们深入了解了电气防火防爆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措施,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增强安全意识
培训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实物展示等方式,使学员们 深刻认识到电气防火防爆的重要性,提高了安全意识。
提升技能水平
《防火防爆知识培训》课件

核爆炸
由于核反应释放大量能量,产生高 温高压气体和放射性物质,造成极 大破坏。
爆炸的预防措施
加强设备维护和检查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控制可燃物浓度
在易爆区域严格控制可燃物浓 度,防止达到爆炸极限。
安装安全装置
在设备上安装安全阀、压力表 等安全装置,确保设备在异常 情况下能够自动处置。
个人防火防爆义务与责任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积极参加防火防爆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
了解所处环境的火灾危险性,掌握必要的逃生自救知识 发现火灾隐患或火灾时,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PART 06
防火防爆培训总结与展望
培训总结
培训内容概述
本次培训主要介绍了防火防爆的 基本知识、火灾和爆炸的危害、 防火防爆的措施以及应急处理等
方面的内容。
重点与亮点
培训中强调了防火防爆意识的重 要性,介绍了实用的防火防爆技 巧,如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和防
火器材等。
不足与改进
部分学员反映课程内容较多,难 以消化,建议后续培训增加实践 操作环节,提高学员的实操能力
。
培训效果评估
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 收集学员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
实操考核
对学员进行实操考核,检查学员是否能够正确使 用灭火器和防火器材等。
反馈意见
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改 进,提高培训质量。
展望未来防火防爆工作
01
02
03
04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防火防爆宣 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火防爆
意识和技能。
完善法规标准
完善防火防爆相关法规和标准 ,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
由于核反应释放大量能量,产生高 温高压气体和放射性物质,造成极 大破坏。
爆炸的预防措施
加强设备维护和检查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控制可燃物浓度
在易爆区域严格控制可燃物浓 度,防止达到爆炸极限。
安装安全装置
在设备上安装安全阀、压力表 等安全装置,确保设备在异常 情况下能够自动处置。
个人防火防爆义务与责任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积极参加防火防爆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
了解所处环境的火灾危险性,掌握必要的逃生自救知识 发现火灾隐患或火灾时,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PART 06
防火防爆培训总结与展望
培训总结
培训内容概述
本次培训主要介绍了防火防爆的 基本知识、火灾和爆炸的危害、 防火防爆的措施以及应急处理等
方面的内容。
重点与亮点
培训中强调了防火防爆意识的重 要性,介绍了实用的防火防爆技 巧,如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和防
火器材等。
不足与改进
部分学员反映课程内容较多,难 以消化,建议后续培训增加实践 操作环节,提高学员的实操能力
。
培训效果评估
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 收集学员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
实操考核
对学员进行实操考核,检查学员是否能够正确使 用灭火器和防火器材等。
反馈意见
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改 进,提高培训质量。
展望未来防火防爆工作
01
02
03
04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防火防爆宣 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火防爆
意识和技能。
完善法规标准
完善防火防爆相关法规和标准 ,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
防火防爆安全培训 ppt课件

击
撞击,输进 摩擦起火爆炸。
机器内的金 搬运盛有易燃或可燃气体的金属容器时,不要抛掷,防止互相撞击,以免产生火花或容器爆
属杂物、铁
器工具打击 裂造成事故。
混凝土地坪 袋装危险物品时如硝酸钾等不准在地面上拖拉。
等。
不准穿带钉子的鞋进入易燃易爆车间。特别危险的防爆工房内,地面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软
质木料铺设。
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必须有针对电气设备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有效措 施。 在易燃易爆危险的场所内,选用的电气设备的级别和组别应不低于场所内爆炸性混合物的级 别和组分。 如果整个车间的防爆电气设备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时,应采用重点保护。防爆电气设备集中使 用于危险部分。 对整个电气线路,都要考虑生产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腐蚀性、雨雪、日射等。 电气线路中的各种保险装置都应经常维护和检查。保护系统按规定容量配装。 在有腐蚀气体的场所,电线应安装在有防腐涂料的铁管中。
2、易燃和可燃液体
❖ 易燃液体的特性 易燃液体的闪点低、易发挥、易与空气混合而形成
爆炸混合物,与明火接触能使其燃烧或爆炸。其理化特 性与火险的关系如下表:
2、易燃和可燃液体
表二:易(可)燃液体理化性质与火险的关系
液体的理化性质 比重 分子量 粘度
蒸汽密度 电阻率 遇氧化剂和强酸
与火险的关系
一般小于1(以空气为1),比重愈小,蒸发速度愈快 ,闪点低,火险性大 分子量越小,火灾危险性越大
明
对输送、盛装易燃物料的设备,管道进行动火时,可燃气体浓度符合以下标准:
•爆炸下限大于4%(体积)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深度应小于燃气体或蒸气,深度应小于0.2%。
维修动火 当需要修理的系统与其它设备连通时,应将相连的管道拆下断开或加堵金属盲板隔绝。
《防火防爆知识培训》PPT课件

破 3 碎片冲击
坏
4 造成 火灾 (zào chénɡ)
形 5 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 式
第十七页,共63页。
二.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uīfàn)》(GBJ16-87,2001年版) 中对储 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为五类。
可燃物 质的火 灾(huǒzāi) 爆炸危 险性
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火灾爆炸危险的主要指标。 闪点是评定可燃液体火灾爆炸危险的主要指标。
爆炸则是猝不及防。可能仅在一秒种
内爆炸过程已经结束,爆炸通常伴随发热、
发光、发声、压力上升、真空和电离等现 象,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其破坏作用的
大小与爆炸物的数量和性质、爆炸时的条
件以及爆炸位置等因素有关。
第十六页,共63页。
爆炸的破坏形式:
爆 1 震荡作用
炸
(bàozhà)
2 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的
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可以引起爆炸,爆炸也可以 引起燃烧。事实上,在很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中,火 灾和爆炸是同时存在的。
第十五页,共63页。
火灾 与爆 炸的 破坏
(pòhuài)
作用
火灾发生后,随着时间的延续(yánxù),损失
数量迅速增长,损失大约与时间的平方成比 例,如火灾时间延长一倍,损失可能增加四 倍。
最小点火能数值愈小,说明该物质愈易被引燃。
第十四页,共63页。
燃 烧 和 爆 炸
(bàozhà)
的 关 系
燃烧的主要特征是发光和发热,与压力无特别关 系(guān xì)。爆炸的主要特征是压力的急剧上升和爆炸 波的产生。燃烧和化学爆炸本质上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但二者反应速度、放热速率和火焰传播速度都不同, 前者比后者慢得多。
基本的灭火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态可燃物: ——通常为先蒸发为可燃蒸气,可燃蒸 气再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可燃液体首先蒸发成蒸气,其蒸气进行 氧化分解后达到自燃点而燃烧。
固态可燃物:
——简单固体物质,受热后首先熔化, 蒸发成蒸气进行燃烧,没有分解过程。如 硫、磷等;
——复杂物质,受热后受限分解为气态 或液态产物,其蒸气进行氧化分解燃烧; 如塑料等;
蒸发出来的气体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而来不及 补充新的蒸气以维持稳定的燃烧,因而一下就灭了。
(2)阴燃 ——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缓慢燃烧。
很多固体物质,如纸张、锯末、纤维织物、纤维 素板、胶乳橡胶以及某些多孔热固性塑料等,都 有可能发生阴燃,特别是当它们堆积起来的时候。 阴燃通常产生烟和温度上升等现象,能分解出可 燃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成有焰燃烧。
(3)自燃点
——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质发生自燃 的最低温度。如:黄磷30℃,煤320 ℃。
液体和固体可燃物受热分解并析出来的可燃 气体挥发物越多,其自燃点越低。固体可燃 物粉碎得越细,其自燃点越低。
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7、引燃能、着火延滞期、引燃源
(1)引燃能(最小点火能)
防火防爆 安全技术 86446
第一节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一、燃烧基本概念
1.燃烧的定义
定义: 燃烧是可燃物 与助燃物相互作用, 同时伴有发光、放 热效应的激烈的化 学反应。
思考: (1)铁与稀硝酸反应,是不是燃烧? (2)电灯在照明时是否是燃烧? (3)氢气在氯气中反应,是不是燃烧?
燃烧特征的是什么?
气体
吸热 液体
固体
蒸发或 分解
氧化分解
溶化、蒸 发、升华 或分解
着火(自燃或点燃)
持续燃烧 放热 物质燃烧过程示意图
气态可燃物: ——通常为扩散燃烧,即可燃物与氧
气边混合边燃烧。
可燃气体燃烧所需的热量只用于本身 的氧化分解,在火源作用下被加热到 着火点(燃点)就能氧化分解燃烧, 是最容易燃烧的。
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构成火三角:
三个基本条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具备, 并且相互作用(即构成燃烧系统), 才能发生。
点火源
在火灾防治中,阻断火三角的任何一个要素 就可以灭火。
4、燃烧过程、形成
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受热后所发 生的燃烧过程也不同。除了结构简单的可 燃气外,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并非物质 本身在燃烧,而是物质受热分解出的气体 或液体蒸汽在气相中的燃烧。
——指释放能够触发初始燃烧化学反应的能量。
影响其反应发生的因素:温度、释放的能量、热量、 加热时间
它是表达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爆炸危险性的重 要参数。如氢气的最小点火能为0.02mJ。正庚烷为 0.7mJ
(2)着火延滞期(诱导期)
——指可燃性物质和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在高温下从 开始暴露到起火的时间。
(1)生成新的物质; (2)发光; (3)放热
2.火灾的定义
定义: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 造成的灾害。
指失去控制蔓延成灾的燃烧现象。或指超出有 效范围的燃烧。通常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人员和财产损失较轻时,有时也称火警或未遂 火灾事故。
3. 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
燃烧的三要素(必要条件):
爆燃由于发生在瞬间,加上火焰传播速 度非常快,达每秒数百米至数千米,火 焰的球状向四方传播,在百分之几至十 分之几秒内燃烬,这就等于燃料同时被 点燃,烟气容积突然增大,这样造成的 烟气阻力也非常大,因而来不及泄出而 发生爆炸。
(4 )自燃
——可燃物质在没有火焰等火源的 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 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
有的可燃固体,不能分解为气态物质, 在燃烧时呈炙热状态,没有火焰,如焦炭 等
5、闪燃、阴燃、爆燃、自燃的概念
(1)闪燃
——可燃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 度遇明火发生一闪即逝的燃烧,或者将可燃固体加 热到一定温度后,遇明火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 象。
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由于可燃液体在闪点温度下,蒸发速度还不太快,
根据热源的不同,分为自热自燃和 受热自燃两种。
根据发生的机理,自燃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七种类型 氧化发热自燃。如褐煤、黄磷等; 分解放热自燃。如硝化棉、硝化甘油等; 聚合放热自燃。如乙酸乙烯酯、丙烯腈等; 吸附放热自燃。如活性炭粉、木粉等 发酵放热自燃。如稻草、树叶、锯末等。 活性物质遇水自燃。如碱金属、保险粉等。
混合气着火前自动加热的时间称为诱导期,在燃烧 过程中又称为着火延滞期或着火落后期。单位用ms 标识。
从安全角度考虑,希望作为引燃源的金属表面温度 在某可燃气体的诱导期内能降低到其能量小于最小 点火能,使存在于环境内的某可燃气体混合物不能 着火。
阴燃发生的条件: (1) 内部条件:可燃物必须是受热分解后能产生 刚性结构的多孔碳的固体物质。 (2) 外部条件:有一个适合供热强度的热源。
( 3)爆燃
——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
爆燃产生的三个必要条件(即爆燃三要素) (1)有燃料和助燃空气的积存; (2)是燃料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了爆燃的浓度; (3)有足够的点火能源。
(2)燃点
——将物质在空气中加热时,开始并继续燃烧的 最低温度叫做燃点(着火点)。
燃点对可燃固体和闪点较高的液体具有重要意 义,在控制燃烧时,需将可燃物的温度降至其 燃点以下。如:纸130℃,木材295℃等。
在不同大气压下燃点也会有所变化,一般气 压越低,燃点越高,如柴油机。柴油机正是 通过将空气压缩,降低柴油的燃点,达到燃 烧的目的。
物质混合接触自燃。如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混合,产 生具有分解爆炸特性或强氧化性的不稳定物,都能爆 炸。
6、闪点、燃点、自燃点的定义
(1) 闪点
——在规定的条件下,加热试样,当试样达到某温度 时,试样的蒸汽和周围空气的混合气,一旦与火焰接 触,即发生闪燃现象,发生闪燃时试样的最低温度, 称为闪点 闪点越低,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按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可燃液体的分类如下: 甲类液体:闪点<28℃的液体(液化烃除外) 乙类液体:28℃≤闪点< 60℃的液体 丙类液体:闪点≥ 60℃的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