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洋务运动

合集下载

洋务运动评价

洋务运动评价

洋务运动评价积极:1、虽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消极:1、有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2、经营管理腐败。

够经典了吧!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洋务运动是清王朝统治阶级为了谋求封建国家的“富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倾向。

洋务派是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

其内容虽然十分广泛,但核心一直是创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陆海军的军事活动。

洋务派对清朝军队进行武器和训练的革新,与顽固派的愚昧守旧态度相比较,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中国军事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1865年到1895年,洋务派在各地创办了20多个制造枪炮、弹药和船舰的工厂。

在自制和外购的基础上,19世纪70年代,淮军已“尽弃中国习用之抬鸟枪,而变为洋枪队”。

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使其战斗力有所增强。

洋务派的海军建设成效尤为卓著。

经过苦心经营,洋务派建立起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

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4,其中定远、镇远舰的购置,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

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日本海军,阻止了日本侵略军的长驱直入。

因此,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军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起到了“御侮”的作用。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虽然不是旨在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却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洋务运动不仅使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而且间接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并且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的认识和评价

洋务运动的认识和评价

洋务运动的认识和评价一、洋务运动的背景和起因洋务运动是指中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为了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削弱中国的落后状况,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现代化措施。

这一运动的背景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军事、经济、科技等方面的落后与西方列强的强大对比。

中国的传统封建制度和思想观念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洋务运动成为了当时中国政府和知识分子们的共同选择。

洋务运动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了危机之中。

其次,中国的军事力量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无法与西方列强抗衡。

再次,中国的经济发展滞后,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

最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进行改革和现代化。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包括军事、经济、教育、科技等多个方面。

在军事方面,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武器和军事技术,建立现代化的军队。

在经济方面,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设备和技术,建立起一些现代化的工厂和企业。

在教育方面,中国开始派遣留学生赴西方国家学习,引进西方的教育体系和知识。

在科技方面,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发明,推动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洋务运动的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洋务运动过于依赖外国技术和资本,导致了对外国的依赖性过高。

其次,洋务运动在一些地方实施不力,导致了浪费和腐败现象的出现。

再次,洋务运动在一些方面没有得到有效的推进,如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改革等。

三、洋务运动的成果和影响洋务运动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和影响。

首先,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提高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再次,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培养了一批具有西方知识和思想的人才。

最后,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化进程。

评价洋务运动

评价洋务运动

评价洋务运动一、积极意义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清政府的政治危机-----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从这个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具有很积极的意义的。

说明当时的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危机,与西方列强存在的差距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更重要的一点是,政府采取了行动-------兴办洋务运动。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兴办近代企业首先是军用工业:上海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

接着是民用工业:20多个,比较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其中兴办民用工业是为了支持军用工业。

这一点很有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虽然不是旨在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却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洋务运动不仅使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而且间接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并且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建立新式海陆军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京师和天津,上海,广州,福州等地的军队纷纷改用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

经过苦心经营,洋务派建立起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

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4,其中定远、镇远舰的购置,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

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日本海军,阻止了日本侵略军的长驱直入。

因此,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军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起到了“御侮”的作用。

这是其积极作用的另一方面。

(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要有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

简述洋务运动的评价

简述洋务运动的评价

简述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改革运动,其评价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将从经济、军事、教育和政治等方面进行评价。

从经济角度看,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该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工业设备,建立了一批工厂、矿山和铁路等基础设施,推动了中国工业的发展。

例如在造船方面,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建造了一批现代化的军舰,提高了中国海军的实力。

此外,洋务运动还引进了西方的管理制度和商业模式,促进了中国商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洋务运动实行了以军事需求为导向的工业化政策,忽视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导致了中国经济结构的不平衡,也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从军事角度看,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军队的装备水平。

通过引进外国武器和军事技术,中国军队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洋务运动还培养了一批西式军事人才,为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然而,洋务运动注重军备竞赛和西化,却忽视了军队的组织建设和士兵的训练,导致了中国军队的实战能力不足。

此外,洋务运动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军阀割据和地方武装势力的膨胀,给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带来了隐患。

从教育角度看,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教育现代化。

该运动兴办了一批西式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培养了一批西方知识和科技人才。

这些人才的涌现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智力支持。

同时,洋务运动也引进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推动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

然而,洋务运动在教育领域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洋务运动实行了以实用主义为导向的教育政策,忽视了人文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了中国教育的功利化倾向。

从政治角度看,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政治体制的改革。

该运动试图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推动中国朝向现代国家的方向发展。

例如,洋务运动期间成立了一些现代机构,如翰林院和洋务局等,试图改革官僚体制和行政管理。

然而,由于洋务运动的改革措施往往只是表面上的形式主义,没有触及到根本的政治制度和权力关系的改革,导致了改革的局限性。

洋务运动评价

洋务运动评价

洋务运动评价20133015000100计科三秦贤康大概过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是耀眼的一颗明珠,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9世纪末,在清政府多次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失败结束。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在我眼里看来)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做了妥协。

统治阶级中出现了主张引进、仿造西方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的官员,也就是近代史书中所说的“洋务派”。

从而发动了洋务运动。

评价1、首先,我们不能否定它的积极作用: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自强”,“求富”为口号,通过国家的便利集中力量最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与外国企业竞争,发展民用企业。

这样做的好处是它在客观程度上发展了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藉此促进作用。

使中国不再那么贫困。

此外,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才的发展。

因为洋务运动需要知识,所以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学生,开办了中国的新式学堂。

同时,也派出了最早的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后面我们可以知道,孙中山,黄兴,鲁迅等人正是在国外留学归来救国的。

与此同时,当时还翻译了一批近代自然科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

在军事方面,洋务运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批海军。

经济方面,洋务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2、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它的局限性:洋务运动的发动阶层是封建阶级,从阶级上就可以知道它自己的阶级性质与这场运动是相矛盾的--------一方面要发展资本,另一方面又要巩固封建统治。

他们既要发展近代企业,却又采取垄断经营、侵吞等手段压制民族资本:既想培养人才,又不愿改变封建乘兴制度。

所以我前面说了只是一个妥协。

虽然说着“自强”,“求富“的口号,但是它并没有让中国富起来。

再者,洋务运动是需要西方技术的支持的,然而西方却并不希望中国富起来。

简单评价洋务运动

简单评价洋务运动

一、简单评价洋务运动(1)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是本质上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可能担负起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没有使中国富强。

(2)对外国侵略者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又与外国势力有勾结,妥协。

没有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3)引进了先进的企业组织方式,但是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方式。

(4)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但没有破坏封建体制束缚。

二、如何认识国民党的性质。

国民党推行的内外政策既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也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而是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1)国民党新军阀政权取代了北洋军阀政权,但是政权的性质没有任何的实质性变换,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地主阶级的统治。

(2)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因为政权易位而发生变换,依然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革命对象仍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革命性质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中国人民受到国民党新军阀更残忍的统治,因此要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做坚决斗争。

三、遵义会议的意义(1)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的正确路线在中国中央的领导地位,是革命斗争的实践,把毛泽东推上了中国革命领导的舞台,也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列宁思想于中国的实际全面结合起来的结果,更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重要标志。

(2)遵义会议彻底改变了中共中央的错误进军路线,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的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为什么说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以往中国人们的革命斗争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是没有一个将强有力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先进政党。

作为全国革命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们就有了一个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指1861年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国门被迫打开,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中国开始了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

但由于先天、后天的不足,最终走向了失败。

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加以时日,中国通过洋务模式来逐渐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缓慢转变,这是可以实现的。

我认为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洋务运动有诸多弊端,即使我们长期的通过洋务模式来发展中国,也只能是徒劳无功,甚至使中国完全沦落为西方列强的傀儡。

当然我并不否认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它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的。

第一,洋务派兴办军用工业以自强,建立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第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第三,建立新式海陆军,北洋水师威海卫港;第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开办京师同文馆,三十名儿童赴美留学。

洋务运动客观上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但是,洋务运动的客观效果却是妨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更何谈加快现代化进程。

主要原因如下:首先,洋务运动的动机不纯,即洋务运动的腐朽性。

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欲借助西方的先进科技维护其腐朽的大清王朝专制统治,也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结果只能是一场悲剧。

概括起来就是镇压农民起义,自强求富,抵御外侵,集团间的争夺,维护封建统治。

第二,洋务运动的改革不够彻底,即洋务运动的封建性。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试图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打破封建专制统治,走向现代社会。

我们可以拿它和改革开放作比较,改革开放的首要任务就是全面解放人们的思想,发展生产力。

想要改革,首先就是要全面改变人的思想。

不能是“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

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评价

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评价

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评价
洋务运动是清朝晚期的一场现代化改革运动,其主要目标是借鉴西方技术和制度,推动中
国实现现代化。

在评价洋务运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追求技术进步:洋务运动积极引进西方技术和制度,推动了中国的技术进步。

在洋务运动中
兴办的洋务工厂和学校,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为中国后来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2. 学习外国经验:洋务运动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积极学习外国经验,努力改革传统制度。

通过学习西方的军队组织、工业制度等,增加了中国的实力和竞争力。

3. 一定程度的现代化成果:洋务运动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在造船、制造火炮和军械
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这些成果为后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4. 存在问题和限制:洋务运动在一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

由于没有形成全面、系统、连
贯的现代化理论和体系,一些改革措施在实际中难以贯彻执行,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

5. 受到保守势力和农民起义的阻碍:洋务运动在推动现代化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保守势力和
农民起义的阻碍。

这些阻碍使得洋务运动的实施受到一定的限制,进程比较缓慢。

综上所述,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和制度,增加
了中国的实力和竞争力。

然而,洋务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同时受到了保守势力和农民
起义的阻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破产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所产生的历史作用的史实,培养学生对材料处理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难点:如何辩证的看待洋务运动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评价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我们该如何评价它呢?先来听一下洋务派大臣李鸿章自己的评价展示:视频
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老师提问:议一议:李鸿章为什么说练兵和海军都是“纸糊的老虎”呢?为什么又说它们“虚有其表”呢?
“纸糊的老虎”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洋务派苦心经营的北洋军舰全军覆没,这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虚有其表”是指洋务派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而轰轰烈烈进行的洋务运动,最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教师总结: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一起来看一则材料,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思考:为什么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呢?
教师总结: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洋务派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不输给西方国家,只是武器装备落后于西方国家,我们只需要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

所以说洋务运动有着只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没有改变其落后封建制度的局限性。

这也是洋务运动走上失败的根本原因。

教师过渡语: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实现工业强国之梦,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展示图片
这是一组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和它生产出的毛瑟枪的图片,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这时洋务运动的企业已经大
量引进机器进行生产,已经能够生产出世界先进水平的武器装备。

因此,洋务运动有着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作用,是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接下来我们来看两则材料(阅读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设备和技术均源自欧洲,由于起点较高,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过10年左右。

其前身是1890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先后出资选送了一批有志于从事钢铁冶金事业的学生到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的知名大学学习专业知识。

这些人学成回国后,逐渐成长为汉阳铁厂的技术骨干,许多人在各厂矿担任要职,其中还产生了汉阳铁厂历史上的首位华人工程师。

——据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历史荣耀》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材料二: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创办之初巨大的赢利,促使一些与洋务官员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官僚、地主、商人纷纷投资近代机器生产,这些商办企业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端。

1869年到1894年,商办企业有50多
家,资本公积500多万元。

虽然实力甚微,但它却是一种新生的社会经济力量,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从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为了实现海洋强国之梦,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展示图片
因此,洋务运动又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防能力,促进了我国军队建设的近代化。

为了实现人才强国之梦,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又送留学生出国深造。

展示材料:京师同文馆毕业的学生中有28人后来做了驻外公使一级的外交官;同文算学馆成立后,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近代科技人才,……1872年,清政府开始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共200多人。

这些人回国后,在许多领域代替洋
工程师工作,如福州船政局的国产军舰都是由他们制成的。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又有着为近代中国培养一批新式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的作用。

总之,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来评价洋务运动,既要看到它的局限性,又要看到它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