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教案资料
幼儿大班社会教案《帮助别人》

幼儿大班社会教案《帮助别人》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认识到帮助别人的善良行为是一种美德,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幸福。
2.能够发现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表现出热心肠,勇于帮助他人。
3.能够感知团队协作的力量,发现团队中每个人的贡献,同时尊重他人,建立共同协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善良是一种快乐和幸福。
2.发现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勇于帮助他人。
三、教学难点1.感知团队协作的力量,建立共同协作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和形式1.游戏引导法: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参与,了解并识别团队中的每个人的角色,并激发幼儿互相帮助的意识。
2.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教学让幼儿亲身体验帮助别人的善良行为,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幸福。
五、教学准备1.教学媒体: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用具。
2.教学器材:绘本《小石头拯救大水龙》等。
3.游戏器材:沙袋,球,毛巾等。
4.教学场地:教室,操场。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开篇(5分钟)老师和幼儿一起欣赏绘本《小石头拯救大水龙》,让幼儿认识到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善良是一种快乐和幸福。
第二步:引入情境(10分钟)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老师为每个幼儿分配不同的角色,让幼儿们组成小团队,互相协作完成一项任务。
完成任务后,大家一起欢呼,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第三步:展开活动(30分钟)活动1:找出每个人的优点老师放出一些沙袋,让幼儿们心思灵敏地抓住沙袋。
然后,老师请幼儿们将沙袋递给旁边的同学,幼儿需要说出这个同学的优点。
这样既让幼儿们之间建立起更好的信任感,也让幼儿更深刻的认识到每个同学的优点。
活动2:传递毛巾老师将幼儿分为两个队,让幼儿们手拉手,通过传递毛巾的方式完成比赛。
比赛完成后,老师请幼儿回顾比赛的过程,让幼儿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团队协作对于成功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第四步:总结(5分钟)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今天的活动,回答以下问题:1.今天我们做了什么活动?2.我们在活动中有哪些收获?3.今后,我们会在什么时候帮助别人?四、活动评估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以及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并能够主动伸出援手。
2.学生能够理解助人为乐的意义,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幸福感。
3.学生能够懂得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团结协作。
教学准备1.在教室墙壁上贴上几张表情卡片,包括开心、悲伤、疲惫、愤怒等。
2.准备一个小小的红色盒子。
3.准备一些话题小卡片,比如“如果你看到别人掉到坑里,你会怎么做?”、“如果你看到老奶奶摔倒了,你会怎么做?”、“如果你的朋友想要你的文具,你会怎么做?”等。
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抽选一个学生,让他/她选择一个表情卡片,并讲述自己当时遇到的事情。
然后让其他学生分组讨论该学生应该如何处理。
2.导入主题:教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人、事、物中认识到需要帮助的人,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帮助他人的行动中。
3.课堂讨论:教师展示话题小卡片一张,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做法和心得,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和情境。
4.角色扮演:按照上一步讨论出来的情境,让学生模拟实际情况,演练出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
5.情景练习:在课堂最后,让学生的每个人从红色小盒子中抽出一张卡片,并进行即兴表演。
教学反思本堂课主要通过热身活动、讲述故事、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和情景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人、事、物中认识到需要帮助的人,并让学生通过互动和实践,掌握实用的交往技巧。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难以融入,情绪较为低落。
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该多给予些关注和爱护,多与他们交流,了解内心情绪,发现问题,并给与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学生在情景练习中的表现,及时反馈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堂课的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够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理解助人为乐、积极向上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互助授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意义。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帮助别人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帮助别人教案名称:帮助别人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意识和习惯。
2. 培养幼儿珍视友谊并发展友谊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尊重他人权利和意见的意识。
4. 培养幼儿在帮助别人过程中培养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准备:1. 故事书《小狮子的帽子》(或其他与主题相关的故事书)。
2. 幼儿园助人为乐活动计划表。
教学活动:活动1:引入1. 播放一段小视频,展示人们在互相帮助的场景,引导幼儿思考帮助别人的重要性。
2. 与幼儿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有没有帮助过别人的经历,如何感受到了别人的帮助,以及如何感谢别人的帮助等。
活动2:故事分享1. 通过阅读故事书《小狮子的帽子》,引导幼儿了解帮助别人的故事,并讨论好心人的善举带来的影响。
2. 探讨幼儿觉得自己该如何帮助别人,以及帮助别人对他们的意义。
活动3:互助榜1. 制作一个互助榜,每周选出一名幼儿,作为“互助小能人”,记录他们在班级中帮助他人的事迹。
2. 和幼儿一起讨论并奖励“互助小能人”,激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帮助别人。
活动4:助人为乐活动1. 制作幼儿园助人为乐活动计划表,列出一些可以帮助他人的活动,如捡垃圾、给老师倒水等,供幼儿选择参加。
2. 将活动计划表贴在班级活动墙上,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助人为乐的活动,并进行记录。
活动5:情感分享1. 分享幼儿对帮助别人的感受和体会。
2.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帮助别人会让自己感到快乐和满足。
活动6:总结1. 回顾本周学习的内容和活动,让幼儿总结和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强调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保持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态度。
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分享他们在家庭中如何帮助别人的经验,并记录在家庭作业本上。
2. 每日值日:安排幼儿轮流担任值日生,负责帮助老师整理教室、分发物品等。
评估方式: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幼儿的互助榜和助人为乐活动记录,评估他们的助人行为和参与程度。
幼儿园大班优秀社会教案《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幼儿园大班优秀社会教案《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理解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助人意识。
2.培养幼儿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的良好品质。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幼儿认识到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主动帮助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培养幼儿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的良好品质。
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2.视频素材3.玩具和道具五、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一幅有关帮助他人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图片中的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2.故事分享(1)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帮助他人的小故事,如《小兔子的礼物》。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角色,让他们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情景体验(1)教师设置一个情景,如“小明摔倒了,我们应该怎么做?”(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表演,模拟帮助他人的场景。
(3)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4.小组讨论5.视频欣赏(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帮助他人的视频素材,让幼儿观看并感受其中的情感。
(2)教师引导幼儿谈谈观看视频的感受,让他们认识到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6.游戏环节(1)教师组织一个“帮助接力”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2)教师对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继续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
(2)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六、课后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分享今天的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份关于帮助他人的手抄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教师与幼儿对话: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帮助吗?幼:帮助就是当别人需要的时候,我们去帮他们。
师:非常对,那你们觉得为什么我们要帮助别人呢?幼:因为这样他们就会开心,我们也会开心。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到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能够让自己感到快乐。
2.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让他们学会关心和关爱身边的人。
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察觉到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
4.增强幼儿的责任感,让他们懂得自己有义务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准备1.图书《小鬼当家》。
2.显示器/投影仪。
3.电子白板/黑板。
4.学生桌椅。
5.活动道具(示意卡片,贴纸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入课题《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以下问题:1.你是否遇到过需要帮助的人?2.你是否主动去帮助过别人?3.如何才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学习(20分钟)知识点一:关爱他人向幼儿介绍关爱他人的意义,并通过图书《小鬼当家》的故事情节让幼儿深入思考什么是关爱他人。
最后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
知识点二:发现需要帮助的人通过展示图片和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帮助幼儿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帮助的人。
并培养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发现和认识需要帮助的人的能力。
知识点三:主动去帮助通过提示需要帮助的人的卡片,引导幼儿自由讨论,如何帮助这些人,培养幼儿在发现和认识需要帮助的人的同时,主动去帮助他们的意识和能力。
训练(20分钟)绘本阅读训练教师配合绘本《小鬼当家》向幼儿进行阅读训练,并要求幼儿完成相关的问题回答和参与讨论。
参与游戏训练通过游戏培养幼儿自己关注他人的能力,例如通过制定简单的比赛规则,让幼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总结(10分钟)教师向幼儿讲解总结重点,并开放问题讨论,以检验幼儿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评价1.绘本阅读回答问题练习。
2.参与活动的表现观察。
3.绘画和文字表现。
教学延伸以下活动可以鼓励幼儿延伸本课教学:1.让幼儿从日常生活中的某一角度去寻找需要帮助的人,例如街头乞讨、人行道上的老人、迷路的小动物等。
2.让幼儿在幼儿园进行同龄的互助体验,例如亲身体验小组合作,在团队环境下彼此帮助,共同完成工作。
大班社会课教案《需要帮助的人》

大班社会课教案《需要帮助的人》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需要帮助的人的种类和情况;2.提高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学会关心他人;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需要帮助的人的情况和种类;2.让学生认识到帮助他人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贡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哪些人需要帮助,如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口等;2.利用影视资料或图片等多媒体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贫困、疾病、孤寡等社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难和挑战;3.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并在班级里实施相关的帮助活动。
比如:清理残障人士的家庭,帮助老年人购物,向需要帮助的儿童捐赠衣服和玩具等。
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教学主题《需要帮助的人》。
2.如何帮助别人: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帮助过别人的经验。
鼓励学生谈论和分享帮助他人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3.了解需要帮助的人:讲述有关需要帮助的人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到贫穷、疾病、孤寡带给人们的困境,以及他们所需要的帮助;4.分组讨论:老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5.实行行动:班里采用集体的形式去实施实际帮助行动,如去清理家庭环境,帮助老人购物,送衣服给那些有需要的儿童,助残疾人士到医院就诊等。
课堂作业向学生布置课堂作业:按照班里提出的帮助建议,在本周或下周帮助某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然后将自己所帮助的过程,在班级里交流分享。
教学策略1.常识启蒙法:通过讲述故事和引入资料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有需要帮助的人的情况和种类。
2.合作学习法:帮助学生分组讨论,并参与实际帮助行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3.讲故事法: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到贫穷、疾病、孤寡带给人们的困境,以及他们所需要的帮助。
教学评估1.班内评估:通过对小组讨论和集体行动的观察和回顾,来评估和反馈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情况;2.问卷调查:通过给学生一份小调查,让学生回答自己帮助别人的获得感和难度程度等问题,进一步评估学生对教学主题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乐于帮助有需要的人。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学会识别和理解别人的需要,并为此采取行动帮助他人。
3.培养幼儿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增强自己与集体关系的纽带。
教学内容1.什么是需要帮助的人?2.怎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3.如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能力?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通过问题引导: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了解(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感知需要帮助的人,引导幼儿提出需要帮助的人的分类和他们的特点,如: - 老人:体力、智力、经济等方面需要帮助; - 残疾人:视觉、听觉、行动等方面需要帮助; - 病人:身体需要照顾、心理需要关怀等方面需要帮助; - 小动物:需要食物、水等方面需要帮助。
阐述(20分钟)1.怎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老人:可以给他们拎东西、扶手等。
–残疾人:可以帮助他们过马路、引领他们等。
–病人:可以帮他们倒水、倾听他们的心声等。
–小动物:可以给它们水、食物、关心等。
2.如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能力?–小组交流,每个幼儿分享自己的特长或长处,并提出可以用这些特长或长处帮助他人的方式。
实践(30分钟)1.设计课堂活动:分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找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并给予帮助。
2.分享观察成果:每个小组进口分享找到的需要帮助的人,以及他们是怎样帮助对方的。
总结(5分钟)通过课堂学习和分享,告诉幼儿们帮助他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帮助他人不仅能让他们感到快乐,也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
教学效果评估1.教师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帮助他人的方式是否得当,能否理解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2.通过亲子作业了解幼儿在家中是否有表现出关爱他人的行为。
参考资料暂无。
幼儿园大班优秀社会教案《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幼儿园大班优秀社会教案《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课题名称: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课程类型:社会教育适用年龄:幼儿园大班(4-5岁)课程目标:1. 培养幼儿对于帮助他人的意识和愿望。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互爱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启发幼儿思考和讨论如何帮助他人。
2. 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对他人需求的敏感度。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道具:援助、关爱、帮助等相关图片。
2. 幼儿绘画工具:纸张、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贴图,或以简单的故事情节引入,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帮助他人,为什么我们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2. 讨论和思考(10分钟):与幼儿进行交流,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如何帮助他人。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遇到过需要帮助的人吗?你是如何帮助他们的?你觉得帮助他人有什么好处等等。
3. 游戏互动(15分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一些实际情景,让幼儿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
例如,可以分成小组,每个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医生、警察、消防员等,然后让幼儿在游戏中互相帮助,了解不同职业对社会的帮助。
4. 制作绘画(15分钟):给每位幼儿发放纸张和彩色笔,引导他们绘画出自己帮助他人的场景。
可以以图画的方式,也可以辅以简短的文字表述。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他们对于帮助他人的理解和表达。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回顾本堂课的内容,与幼儿一起总结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将所学的知识和精神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延伸活动:1. 家庭作业:要求幼儿与家长一起讨论帮助他人的经历和感受,并在纸上记录下来。
2. 班级活动:组织一次小型的爱心活动,例如参观社区老人院或儿童福利院,与孩子们一起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和祝福,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
教学反思:本教案主要通过情景引入、讨论思考、游戏互动和制作绘画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帮助他人意识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我会帮助需要
帮助的人
大班社会活动: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活动目标】
1.愿意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体验关心、帮助别人的快乐。
2.能注意到别人的困难与需要,主动帮助别人,具有同情心。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请家长引导幼儿回忆帮助别人的经历。
(二)材料准备:表演所需的道具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请小朋友认真看表演,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二、观看情境表演,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请幼儿观看第一组情境表演:一个幼儿帮助另外一个幼儿扣身后的扣子:一个幼儿摔倒了,另一个幼儿将他扶起来。
讨论:你们看到了什么?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们该怎么办?你们帮助过别人吗?你们是怎样帮助的?
(二)请幼儿观看第二组情境表演:一个幼儿伤心地哭,另外几个幼儿拿纸巾帮他擦拭泪水并安慰他。
讨论: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小朋友是怎样帮助他的?你们伤心的时候,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们?遇到别人伤心时,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
三、说说“我知道的需要帮助的人”,引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愿望。
(一)提问:除了我们身边的小伙伴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外,还有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帮助呢?你们帮助过他们吗?怎么帮助的?
(二)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小结:你们都是善良的孩子,能及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幸福,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四、开展互相帮助模拟活动:互相塞内衣、卷袖子、扣组扣、拉拉链、系鞋带等。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在语言区讲述帮助他人的故事。
家国共育:家长平时带幼儿外出,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时,积极帮助,为幼儿做乐于助人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