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姓名:班级:组:●学习目标1.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单位;2.会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3.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自学指导(自学教材10-14页)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还有其他单位。
2.各单位同米的换算关系:千米:1km=1000m=103m;分米:1dm=0.1m=10-1 m;厘米:1cm=0.01m=10-2m;毫米:1mm=0.001m=10-3m3.单位换算:一般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m= cm= mm;太阳半径为7×108m= km;我国的长江全长6300km,当相当于__________m;4×105μm=_______m; 7.8dm=______m=_______mm;二、长度的测量1.在使用刻度尺之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什么?2.在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时,应怎样放置刻度尺?3.测量时,应怎样读数?应怎样记录数据?例:读出左右两图中木块的长度:4.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1)如何测量纸的厚度?(2)如何测量硬币直径?(3)如何测铜丝直径?(如右图)(4)如何测地图上株洲市到茶陵县的距离?三、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2.其他单位及换算:1h= min= s;3.测量工具:四、误差1.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
2.减少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减小。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例: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8.45cm、8.56cm、8.44cm、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 __。
●当堂达标1.一位同学测量了一些物体的长度,忘记了写单位,你帮他填上合适的单位:小明的身高为1.64_____;课桌宽46____;物理课本的长为250______,一枚硬币的厚度为2_____.小红的鞋长为24_______,金星县到南麻县的距离为40_____.刘翔在奥运会上跑的距离为110_____.2.无线电波在1s内通过的距离为:3×105km=__________cm=__________mm.3.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尺码A.m B.cm C.nm D.mm4.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A.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导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2.正确使用刻度尺
重难点:
1.正确使用刻度尺(重点)
2.估计值的方法(难点)
【新课学习】
同学们,当你们听到“运动”一词时,呈现在你们脑海中的是什么?__________
__________运动的距离一直在随时间而变化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我们首先必须要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
活动5.1 测量课桌的长度:
用手来测量课桌的长度,并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你的结果。
思考:为什么相同的桌子,同学们测量出来的结果
却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用符号_____表示。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___(km)、___(dm)、___(cm)、___(mm)、___(µm)和___(nm)。
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km=_______m
1dm=_______m
1cm=_______m
1mm=_______m
1µm=_______m
1nm=_______m
活动5.2 观察刻度尺
甲:量程:_________
分度值:_________
乙:量程:_________
分度值:_________
活动5.3 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记: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补充习题68页2题、5题。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导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的来源。
2.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单位,以及各单位之间的换算。
3.会用刻度尺直接测量长度并会读刻度尺的读数。
知道几种间接测量的方法。
4.知道时间的单位,并会用钟表测量时间。
5.知道什么是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理解误差及其产生原因,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二、导学过程检测:(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实行比较的标准量叫。
(2)为了方便国际间的交流,确定测量标准时,理应选择自然界中比较稳定、世界各国人民都接受的事物为标准,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
(二)导入导入:阅读课本两幅图。
回答:帽子的AB长还是CD长?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大?你的感觉可靠吗?我们如何准确的知道长短和大小呢?结论:我们的直觉有时并不准,所以很多时候必须借助仪器来测量。
(三)自学二:阅读课本“长度的测量”,理解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检测二:(1)长度测量最基本的工具是_________,常用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确的测量要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刻度尺使用之前应观察它的____________(在哪里,是否磨损)、___________(测量范围)、___________(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水准)。
(3)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表示符号是______。
在日常生活中,还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对应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的换算:1km =_______m, 1m =______dm, 1dm =_______cm, 1cm =_______mm,1m =_______mm, 1mm =______μm, 1mm =_______nm, 35mm =_______m,1.5×105nm =_______cm =_______m =_______km,4.76×105km =______dm =_______μm =_______nm(四)自学三:阅读课本“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导学案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学习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学习重点: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自我学习:1、看书P35“想想议议”国际单位制:(看书P35)2、长度的测量:(1)复习长度的单位、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符号为,比米大的单位有:,比米小的单位依次是:进率:练习:1m= km = dm = cm = mm = μm =________ nm2.5 km = m = mm=________ nm 6×105 nm = m= cm(2)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看书P36)观察三角板、塑料尺、木制直尺的量程、分度值。
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和宽总结: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①观: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认清量程、分度值分别是多少。
②选:根据被测物体长度及测量需要的精确程度,选择适当量程、分度值的刻度尺。
使用时:③放:刻度尺要放正,如果尺较厚(如:木制直尺)应让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与被测物体对齐;如果零刻度线磨损的,应以某一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字。
④看:视线与尺面垂直⑤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如: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要读为_______.__mm,或者读为_______.__ __cm。
如25.38cm,其中25.3cm是准确值,0.08cm是估计值。
⑥记:记录时要有数值和单位。
⑦算: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练习:1、观察右图1:刻度尺零刻度已经,它的量程为,分度值为。
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cm.2、观察右图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 _。
其中准确值为__ __,估计值为____。
3、如图: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其中正确的是()(3)阅读P37“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
(4)阅读P37“想想议议”在你身上找到长度等于1m、1dm、1cm、1mm的不同部位,今后在没有刻度尺的时候,你就可以有这些身体上的刻度进行粗略的测量了。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导学案带答案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2.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学习重难点重点:长度与时间的单位及换算,正确使用刻度尺难点:长度单位换算二、自主研学1.长度单位基本单位为______,比米大的单位有___________,比米小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时间的基本单位为________,比秒大的单位有_________,比秒小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2.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2)(3)(4)(5)3.测量值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例23.32cm,三部分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测量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试一试完成下列单位换算2.5h= s 5mm= m23m= nm 12dm= m cm6. 给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某同学身高1.50_____, 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_,窗户玻璃的厚度约为2.5_______,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大约是6______。
7.李明同学对于同一物体进行五次测量,记录如下:15.2cm 15.1cm 15.3cm 17.3cm 15.3cm 其中有一次测量明显错误,它 是 ,该物体的长度为 。
8. 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到的数据是5.72cm ,则准确值是 cm , 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

《长度的测量》导学案郑州一中实验初中一、学习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重点:长度的测量难点:误差、测量值准确值的区别二、自主学习:(一)长度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国际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µm=10-6m 1nm=10-9m (二)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察(1)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2)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2.放(1)使刻度尺的零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2)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平行,即沿着被测长度(3)对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3.看视线不能歪斜,应与尺面垂直4.读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估读值)(注意:读数结果应包含两部分:数字和单位)量程:_8cm____ 分度值:__1cm___ 木块长度:_4.3cm__量程:__8cm____分度值:__0.1cm ______木块长度:__4.36cm____哪个数值更准确?说明:分度值越小,数值越准确5.记:指记录。
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__ 厘米(三)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辅助工具法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软线、轮子法适于测较短的曲线,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适于测较长的曲线例如运动场的跑道累计法适于测纸厚,细丝直径(四)测量的误差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
错误: 是测量方法不正确.强调: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例: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17.82cm、17.81cm、17.79cm、17.28cm、17.81cm,这五次测量记录中有一次错了,哪个数值是错的?指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多大?物体长度是多少?三、课后练习1.如下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____厘米.(2)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___厘米.(3)如右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mm.2.如下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3.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你选用恰当的单位填在横线上(1)一位同学的身高175 (2)一本物理书长2.67(3)一元硬币的直径18.0 (4)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4.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作出如下的记录()(1)18.74厘米(2)1.87X102毫米(3)0.187米(4)1.874X102毫米A.(1)和(3)B.都符合要求C.(2)和(4)D.(1)和(4)5.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年级学科准印份组长签字:教务处签字:《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学教案课题:《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课型:授课教师:主备:总课时数:2 第()课时定稿时间:班级: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单位,以及各单位之间的换算2.学会用刻度尺测量一般的长度,会读刻度尺的读数。
3.知道时间的单位,并会用钟表测量时间.4.知道什么是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了解误差及其产生原因,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二、导学重难点: 掌握长度测量的工具和长度的单位三、导学方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学过程:自学一:阅读课本P10-11“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检测一: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比米大的单位有,比米小的单位有2、换算关系:1km= m, 1m= mm, 1mm= μm, 1μm= nm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35mm = m ;(2)1.5×105nm = cm = m = km ;(3)4.76×105km = dm = μm = nm;自学二:阅读课本P11-12“长度的测量”,并练习使用刻度尺,思考回答问题,然后进行组内交流。
检测二:1、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有:、。
2、(1)仔细观察刻度尺,它的零刻线在哪里?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若零刻线磨损时,不可再把它的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可在刻度尺上作为测量的起点线.(2)量程是什么? 。
(3)分度值是指.(4)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如何放置?①使刻度尺的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②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选填“平行”或“垂直”),即沿着被测长度;不能歪斜(5)怎样读出被测物体的长度?①看:视线不能斜歪,视线应刻度线。
②读: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值).③记:记录时注意不仅要记录数值,一定要标明(6)如图所示,用某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此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cm.自学三:阅读课本P13“时间测量”了解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检测三: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导学案

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导学案导入:1.看图,感受哪一个中心的圆大一些?2.线段AB和线段CD哪个常一些?3.结论:我们的感觉 。
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转换方法;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掌握常用的时间单位及其转换方法。
3.明白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模块一 长度的测量】一.长度单位 1. 测量是最基本测量,最基本测量工具是,更精确的测量使用。
2.长度国际单位: .3. 进率:常用单位: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符号:【跟踪练习】1.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①某同学的身高是1.67 ;②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 ;③一节5号电池的高约0.6 ;④人正常步行时,一步长约0.6 ;2.单位换算:1μm= mm 18km= m130nm= m 10dm= mm 2×102cm= μm 78mm= m3.下列几个关于单位换算的式子,正确的是( )A.7.4m= 7.4m×100 cm= 740cm;B.7.4m=7.4×100=740cm;C.7.4m=7.4×100 cm=740 cm; D.7.4m=7.4m×100=740 cm.温馨提示:①熟记各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②单位换算的格式必须规范。
单位换算的一种常用方法是等量代入法,要注意在单位换算中,每一步必须保证等号两边相等。
每一步有且仅有一个单位。
【模块一 长度的测量】二.测量工具1.测量长度最基本的工具: ,2.精密测量: 尺;千分尺, 器3.如果测量我们学校教学楼的东西宽度我们应该选用什么测量工具呢?4.如果测量螺母的直径我们应该选用什么测量工具呢?5.如果测量小钢球的直径我们应该选用什么测量工具呢?测量中的基本概念1.量程:刻度尺的 叫量程.刻度尺越长,量程越大,一次测量的长度越长.2.分度值:刻度尺上的 .它决定着测量的准确程度,分度值越小,结果越观察刻度尺3.取出你的刻度尺,仔细观察一下:①它的量程是 ;②它的分度值是 ;③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会放 ⑴使刻度尺 紧靠被测物体;⑵ 尺的位置,不能倾斜;⑶刻度尺的 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②会看:视线要与尺面 .③会读:测量值要估读到 ;④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 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说明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其单位换算。
2.重点: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物体的长度和时间。
3.明确误差的概念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4.体验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的方法,经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过程。
一、估测不准确
阅读课本P10,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课本图,AB与CD哪一个长?中心的圆哪个面积大?然后取一把尺子,分别测量其长度和直径进行比较。
答案从图上看,我们感觉AB<CD,左边中心的圆面积较小;通过测量可以发现,AB和CD一样长,两个圆的面积也是一样大。
二、长度的单位
阅读课本P10~11,回答下列问题: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做出规
定:光在真空中s内所经路程的长度定义为1 m。
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通常根据被测长度两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数;比较精密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3.长度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长度的单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其关系是1 km=1000 m,1 m=10 dm=100 cm=1000 mm=106μm=109 nm 。
三、长度的测量
阅读课本P11~13,回答下列问题:
4.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哪些?
答案米尺、钢卷尺、皮卷尺、三角尺等。
5.议一议:怎样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答:(1)会选:选取合适的刻度尺,看清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会放:把刻度尺的刻度尽可能与被测物体接近,不能歪斜;
(3)会看: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4)会读:除读出最小刻度以上各位数字外,还应估读最小刻度下一位的数字;
(5)会记:记录测量的数据(包括准确值、估计值)以及单位。
四、时间的测量
阅读课本P13~14,回答下列问题:
6.你知道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吗?
答案摆钟、手表、秒表、石英钟等。
7.议一议:时间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时间的单位有秒(s)、分钟(min)、小时(h),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 h=60 min,
1 min=60 s。
8.填一填: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钟表测量时间;在运动场上和实验室中,一般使用停表来测量时间,因为它能方便地启动和停止,可以很方便地测量时间间隔。
9.读一读:停表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分针,秒针转一圈的时间通常有30 s和60 s两种,常用的停表分度值也有两种:一种是0.2 s,另一种是0.1 s,停表上端的按钮是用来旋紧发条和控制表针转动的。
使用停表注意事项:①使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宜过紧,以免损坏发条;②按表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坏器件;③回表后,如秒针不指零,应记下其数值,实验后从测量值中将其减去;
④不用时应及时将其放回盒内,并让其继续走动,以放松发条。
五、误差
阅读课本P14,回答下列问题:
10.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别叫做误差。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是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是永远存在的,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粗心造成的,是人为的,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此外,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1.测量你的物理课本的长度、宽度以及铅笔、文具盒等物体的长度。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宽度为;铅笔的长度为。
2.探究活动:怎样使用刻度尺测量铜丝的直径?
器材:刻度尺、铅笔、铜丝。
步骤:(1)将铜丝紧密依次在铅笔杆上排绕50匝;
(2)用刻度尺测量排绕的铜丝的宽度L;
(3)铜丝的直径d=。
这种测量方法叫做累积法,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测量纸张的厚度等。
3.*你还知道有哪些特殊的测量方法吗?
答案尺规配合法(测量圆锥体的高度、硬币的直径等);化曲为直法(或棉线法)(测量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滚轮法(测量操场的长度)等。
4.小实验:测量一次脉搏跳动的时间。
(同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测量)
器材:秒表或停表。
方法:累积法(或测多算少)。
步骤:
(1)将秒表或停表的指针归零;
(2)测量脉搏一分钟内跳动的次数n;
(3)算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为:t=。
讨论:为什么不直接测量一次脉搏跳动的时间?
答案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5.探究活动:测定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周期。
器材:秒表或停表。
方法:累积法(或测多算少)。
步骤:
(1)将秒表或停表的指针归零。
(2)测定单摆完成摆动50个周期所需要的时间t。
(3)算出来回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t0=。
见《导学测评》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