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共价键》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共价键教学设计

共价键教学设计

共价键——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共价键》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五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选取了日常生活中洁厕灵的主要成分—HCl,介绍HCl分子的形成过程,由此得出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并且学会应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形成过程。

通过分析氯气和氯化氢中共价键,引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概念。

共价键知识是中学化学物质结构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为学生学习有机物,以及选修三《物质结构》中涉及共价键的教学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学好本节课对学习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具有指导作用。

因此,本节在本专题的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专题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物质的分类,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并且已经学习了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由简单入手,逐层深入,通过迁移应用和交流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共价键的学习能够得心应手。

三、教学评价目标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 共价键、共价化合物的概念;2. 会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难点:共价键、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工具PPT、视频、球棍模型、空间填充模型等。

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知识,学会了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究另外一种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共价键。

【师】首先,我们来看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一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

【生】朗读【先行组织】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一般以离子键形成化合物;展示饼干和桥梁的图片。

【生】学生展示NaCl的电子式,回顾离子键的学习。

同时引出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物质的方式。

【生】H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Cl最外层7个电子,它们要分别满足2电子和8电子稳定结构,那它们是如何形成HCl的呢?通过学生发现来自生活中的图片,引出两事物可以以共用的方式相互结合:同学们爱吃的夹心饼干,两块面饼共用中间的夹心从而粘连在一起。

高中化学共价键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共价键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共价键教案设计高中化学共价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认识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能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教学难点、重点]:键参数的概念,等电子原理[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N2与H2在常温下很难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发生反应,而F2与H2在冷暗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学生讨论][小结]引入键能的定义[板书]二、键参数1.键能①概念: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放出的最低能量。

②单位:kJ/mol[生阅读书33页,表2-1]回答:键能大小与键的强度的关系?(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越不易断裂)键能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关系?(键能越大,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越大)键能越大,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过渡]2.键长①概念: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间的核间距②单位:1pm(1pm=10-12m)③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牢固,形成的物质越稳定[设问]多原子分子的形状如何?就必须要了解多原子分子中两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3.键角:多原子分子中的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例如:CO2结构为O=C=O,键角为180°,为直线形分子。

H2O键角105°V形CH4键角109°28′正四面体[小结]键能、键长、键角是共价键的三个参数键能、键长决定了共价键的稳定性;键长、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高中化学共价键教案设计二第一节共价键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知道σ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2.理解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

3.能应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4.了解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共价键[学生用书P16]1.共价键的概念和特征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

2.共价键的类型(按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分类)形成由成键原子的s轨道或p轨道“头碰头”重叠形成类型 s-s型H—H的s-s σ键的形成 s-p型H—Cl的s-p σ键的形成 p-p型Cl—Cl的p-p σ键的形成特征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征称为轴对称;σ键的强度较大(2)π键形成由两个原子的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 p-p π键p-p π键的形成特征π键的电子云具有镜面对称性,即每个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分别位于由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为镜面,它们互为镜像;π键不能旋转;不如σ键牢固,较易断裂(3)判断σ键、π键的一般规律共价单键为σ键;共价双键中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共价三键由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组成。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共价键 教学设计[选修]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共价键 教学设计[选修]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1、新旧教材对比:2、本节的内容体系、地位和作用学生在化学2中所学习的化学键的初步知识上,知道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本节首先在第一章的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等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和特征,利用“科学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进一步认识σ键和π键,接着介绍键参数——键能、键长和键角(列表),并描述这些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思考与交流”),分子构型与分子性质;最后的某些性质,说明等电子原理的概念及应用。

通过比较CO、N2本节是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前提,体现了课标中所要求的四个主题中“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这个主题。

本节以共价键为核心,共价键模型之一的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构型的关系,同时重在培养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与思维方法,重在逐步建立起与现代化学以至现代科学相适应的微观物质研究的科学思想。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为分子的立体结构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教学策略分析(1)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要充分利用联想质疑、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栏目,例如亲手搭建分子模型、用模型形象表示σ键π键的形成过程,通过动手.动脑及交流达到调动大脑的积极性,深入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准确理解基本概念。

本节的一个特点就是概念多,应注重学习思想方法,再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点,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强化概念的自我构建的目的。

(2) 对有关知识应及时分析、归纳列表比较σ键和π键,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表2-1和表2-2,从定量的角度理解键能、键长与分子性质的关系,通过对表2-3的比较,加强对等电子原理的概念的理解。

通过将知识分析、对比、归纳,可以更好地区分概念,把握本质,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知识规律。

共价键高中化学教案

共价键高中化学教案

共价键高中化学教案
年级:高中
课题:共价键
教学目标:
1. 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
2. 掌握共价键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3. 熟练应用Lewis结构和VSEPR理论分析分子几何构型。

教学重点:
1. 共价键的特点和形成;
2. 共价键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3. Lewis结构的绘制。

教学难点:
1. 掌握一些特殊分子的分子几何构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共价键的概念;
2. 让学生描述共价键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共价键的概念和电子共享;
2. 解释共价键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书写方法;
3. 讲解Lewis结构的绘制方法。

三、练习(20分钟)
1. 让学生完成几组共价键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练习;
2. 让学生绘制几种简单分子的Lewis结构。

四、讨论(10分钟)
1. 分析几种特殊分子的Lewis结构和VSEPR理论;
2. 让学生讨论分子的几何构型和角度。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共价键的特点和形成方式;
2. 强调共价键的命名规则和Lewis结构的重要性。

六、作业(5分钟)
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共价键作为高中化学中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分子的性质和化学性质至关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共价键的概念和应用。

同时,在讲解Lewis结构和VSEPR理论时,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加深对分子结构的理解。

高中化学《共价键》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共价键》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共价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2、通过学生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共价键的形成及特征【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复习】复习离子键,原子、离子、分子的电子式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的书写。

【引言】我们知道钠在氯气中燃烧学生成氯化钠分子,它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

那我们在初中学习过的共价化合物HCl 的形成和NaCl 一样吗H和 Cl在点燃或光照的情况下,H和 Cl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当氢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呢,是通过阴阳离子间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吗【回答】不能,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均有获得电子的倾向。

【讲解】氢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就需要得到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有 7 个电子要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需要得到一个电子,两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都可以达到稳定结构象氯化氢分子这样,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共价键。

【板书】二、共价键【板书】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讲解】让我们进一步深入的对概念进行一下剖析【板书】2、成键粒子:原子【板书】3、成键作用:共用电子对间的相互作用【提问】那么什么样的元素原子之间能够形成共用电子对呢(对照离子键形成的条件)【讲解】得失电子能力较强的形成离子键,得失电子能力较差的一般形成共用电子对,这也就说明了形成共价键的条件。

【板书】4、成键条件: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结合;以及部分金属元素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如 AlCl、FeCl;【讲解】象HCl 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高中化学《共价键(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共价键(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共价键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巩固离子键的概念和电子式的书写。

(2)通过对HCl、Cl2 形成的化学本质探讨,理解共价键的概念。

(3)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和科学品质,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1.理解共价键的本质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三: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练习等五: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什么叫离子键?2、形成离子键的微粒?3、离子键的成键本质?4、哪些元素之间可以形成离子键?【过渡】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吗?为什么?【思考与交流】1.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吗?2.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时,核外电子是通过什么方式排布的?为什么要结合成分子?建立能量结构性质模型【合作探究】以H2 与HCl 的形成为例,探究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问题】H 和Cl 之间是如何结合成为HCl 分子? Cl 与Cl 之间是如何形成分子的?【讲解】氢原子和氯原子结构都是不稳定的,氢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就需要得到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 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需要得到一个电子,两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那么两原子都可以达到稳定结构。

【引出】像氯气、氯化氢这样,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共价键。

【讲解】让我们进一步深入的对概念进行一下剖析成键粒子:原子成键性质:共用电子对间的相互作用成键原因:微粒由不稳定结构通过共用电子对相互作用后变成稳定结构成键范围: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某些不活泼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如AlCl3、BeCl2)【对比归纳】上节课学习过的离子键和本节课的共价键做对比【思考与交流】3、在H2 分子中,H 元素的化合价为何为0?共用电子对有无偏移?4、在HCl 中,为什么H 元素显+1 价、Cl 元素显-1 价?【讲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对比归纳】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原子种类,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的区别。

《共价键》教案

《共价键》教案

《共价键》教案一、共价键(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电子云重叠的角度更深入地了解共价键的实质。

2、知道共价键的基本类型σ键和π键的形成及其特点。

3、学会判断常见分子共价键中的σ键和π键。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归纳、推理、判断,掌握学习抽象概念的方法,培养学生准确描述概念,深刻理解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能力。

(2)通过动画演示和学生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创设探究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成功获得知识的乐趣。

(2)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分子的某些性质,并能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进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σ键和π键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σ键、π键的特征三、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上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和模型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指导学生从s、p两种形状的电子云按不同方式进行重叠成键的探究入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共价键(σ键和π键)的特征和性质。

四、设计思想本节课的关键在于设法以尽可能形象化、生动化的手段解决相对抽象的问题。

只要能在教学中有效突破电子云按不同方式进行重叠而形成共价键这一基本要点,就可以使学生更好理解两种共价键的特征和性质。

五、教学流程图知识铺垫(能层、能级、电子云和原子轨道)→过渡引入→探索新知(对比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从电子云角度分析共价键→学生自主探究s、p轨道以何种方式重叠程度比较大→利用分类思想归纳总结共价键的两种类型——σ键、π键→对比探究σ键、π键的共性和差异性)→学以致用(探究利用电子云重叠方式判断共价键成键的规律)→习题巩固强化→归纳总结六、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复习】书写H、Cl原子结构示意图【说明】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每一层为一个能层【提问】为什么Cl原子核外电子第一能层最多容纳两个电子,第二能层却能容纳8个电子?【说明】能层还可以分为不同的能级,第一能层只有一个能级,我们称为s能级,第二能层有两个能级,分别为s能级和p能级,其中p能级含有3个轨道。

高一上册化学《共价键》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上册化学《共价键》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上册化学《共价键》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共价键的概念,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原理及特点。
2.学会区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了解它们在化合物中的分布。
3.掌握共价键的类型,如单键、双键和三键,并能正确表示其化学结构。
4.学会运用价层电子互斥理论解释简单分子几何构型的形成。
5.掌握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极性判断方法,了解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设想三:合作学习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想四:多元化教学评价
结合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作业和测验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设想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1.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共价键的微观过程,但可能对分子空间构型的理解存在困难。
2.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化学键已有初步了解,但可能对共价键的深入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模型来加深理解。
3.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仍有待提高。
4.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浓厚,但也有一些学生对化学学科存在恐惧心理,需要激发兴趣和自信心。
1.书面作业:
(1)完成课本相关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以加深对共价键概念、类型、分子几何构型及极性判断的理解。
(2)根据课堂所学,分析并解释生活中与共价键相关的现象,例如水的氢键作用、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等。
(3)撰写一篇关于共价键知识点的学习心得,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困惑。
2.实践作业:
3.实践作业要注重团队合作,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共价键》优
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共价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
2、通过学生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共价键的形成及特征
【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复习离子键,原子、离子、分子的电子式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的书写。

【引言】我们知道钠在氯气中燃烧学生成氯化钠分子,它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

那我们在初中学习过的共价化合物HCl 的形成和NaCl 一样吗?H和 Cl在点燃或光照的情况下,H和 Cl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当氢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呢,是通过阴阳离子间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吗?
【回答】不能,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均有获得电子的倾向。

【讲解】氢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就需要得到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有 7 个电子要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需要得到一个电子,两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都可以达到稳定结构象氯化氢分子这样,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
做共价键。

【板书】二、共价键
【板书】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讲解】让我们进一步深入的对概念进行一下剖析
【板书】2、成键粒子:原子
【板书】3、成键作用:共用电子对间的相互作用
【提问】那么什么样的元素原子之间能够形成共用电子对呢(
对照离子键形成的条件)
【讲解】得失电子能力较强的形成离子键,得失电子能力较差的一般形成共用电子对,这也就说明了形成共价键的条件。

【板书】4、成键条件: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结合;以及部分金属元素元素原子与
非金属元素原子,如 AlCl、FeCl;
【讲解】象HCl 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提问】还有哪些是共价化合物呢?举例说明。

【讲解】刚才我们所举例的化合物都符合我们所说的共价化合物的形成条件,那是不是所有的由非金属元素原子组成的化合物都是共价化合物呢?
【讲解】象 NHCl,(NH)SO由非金属组成,但是是离子化合物。

NH 我们把它当作金属离子。

【提问】那么共价间存在在哪里呢?
【板书】5、存在:
(1))非金属单质
(2))原子团
(3))气态氢化物,酸分子,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
【讲解】共价键是在分子、原子、原子团中,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参与成键的原子各自提供未成对的价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这一对电子同时围绕成键的两原子核运动,并在原子核间出现的几率最大,通过这样的共用电子对与原子核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共价键。

【讲解】在HCl 分子中,由于 Cl 对电子对的吸引力比 H 稍强,所以,电子对偏向氯一方,即氯略显负电性,H 略显正电性,但作为整体仍显电中性,以上过程用电子式表示如下:【板书】6、电子式
【讲解】在HCl 分子中,共用电
子对仅发生偏移,没有发生电子转移,并未形成阴阳离子。

因而,书写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时不能标电荷,在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时,首先需要分析所涉及的原子最外层有几个电子,需共用几对电子,才能形成稳定的结构,再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书写。

【练习】1、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 H、N、 HO、 NH、HCl、 HO、 CO
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碘、水、氨、硫化氢、过氧化氢
【讲解】在HO 分子中,O 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强于 H 原子,电子对偏向于 O 原子方向,即 O 原子带部分负电荷,H 原子带部分正电荷,整个分子显中性,在HO 的形成过程中并没有电子的得失,也未形成阴阳离子,所以书写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不能标电荷。

【小结】在书写电子式时要注意:
1、电子对共用不归属于成键其中任何一个原子,不能像离子化合物一样用[ ]
2、不能用“→”表示电子的转移。

【过渡】在化学上,我们常用一根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这样得到的式子又叫结构式。

【练习】用结构式表示:H、N、 HO、 NH、HCl、 HO、 CO
【板书】7、共价键的种类:
( 1) 非极性键:电子对处在成键原子中间;
( 2)极性键:电子对偏向于成键原子其中一方。

【练习】判断 Cl、N、HCl、NH、NaOH、HO分子中共价键的极性。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共价键饿相关知识,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形成过程,共价键的分类,我们要能够判断出极性键、非极性键。

【板书设计】
二、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1)成键粒子:原子
(2)成键性质:共用电子对间的相
互作用2、形成条件:
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结合;
部分金属元素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如 AlCl,FeCl;
3、存在:
(1 ) 非金属单质
(2)原子团
(3)气态氢化物,酸分子,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
有机物4、电子式表示:
5、非极性键:电子对处在成键原
子中间;
极性键:电子对偏向于成键原子其中一方。

【教学回顾】
本节的电子式的书写仍然对学生较困难,在讲解共价键时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使学生产生一个直观印象。

有利于书写电子式以及形成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