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对照研究

合集下载

临床研究中的病例对照研究

临床研究中的病例对照研究

临床研究中的病例对照研究临床研究是医学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而病例对照研究则是一种常见的研究设计方法。

本文将介绍临床研究中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其优点、局限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病例对照研究简介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观察性研究设计,主要用于研究罕见疾病或发病率较低的疾病。

其基本思想是将发生了某一特定疾病的个体(即“病例”)与未发生该疾病的个体(即“对照”)进行比较,以寻找可能的风险因素。

在研究中,病例是指已经患病的个体,而对照则是与病例在某些特征上匹配、但尚未患病的个体。

比如,如果我们想研究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选择已经患有肺癌的患者作为病例,然后从人群中随机选取相同年龄、性别、吸烟习惯的健康个体作为对照。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1. 节约成本和时间:相比于其他前瞻性研究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更加经济高效。

由于病例已经发病,研究者只需要回顾性地观察和比较病例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即可,无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2. 罕见疾病的研究:对于罕见疾病或需要大样本量的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理想选择。

这是因为罕见疾病的发病率低,如果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需要大规模地追踪和观察大量的个体,而这往往是困难和不可行的。

3. 伦理考虑:在某些情况下,进行前瞻性研究可能涉及到对参与者进行干预或暴露,这可能违背伦理原则。

而病例对照研究可以避免主动干预,只需进行回顾性观察,从而更好地保护参与者的权益。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局限1. 病例选择偏倚: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病例的选择对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选择的病例与实际疾病的代表性不足或具有特殊性,结果的真实性可能受到影响。

因此,在研究中应注意避免病例选择偏倚,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2. 回顾性观察的局限性:由于病例对照研究是回顾性观察的性质,所得到的数据可能受到记忆的限制、信息获取的不完整以及信息偏倚等问题的影响。

这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不准确性和结果的偏离。

3. 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病例对照研究主要是观察性的,不能直接得到因果关系。

流行病学中的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中的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中的病例对照研究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影响的科学领域。

病例对照研究是流行病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通过比较患病者与非患病者之间的差异来探索疾病的病因和风险因素。

本文将介绍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病例对照研究是通过回顾性的方式,比较患病个体(病例)与非患病个体(对照)在暴露因素上的差异,从而推测疾病的病因。

病例对照研究通常从已经发生的疾病案例中选择一组患者作为病例组,再从同一人群中选择一组与病例组相似但未患病的个体作为对照组。

然后,对照组中个体的暴露情况进行调查和比较,从中寻找与疾病发生相关的因素。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主要应用以下两个指标来评估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比值比和相对危险度。

比值比是指疾病发生率的比值,用来衡量疾病与某个暴露因素之间的关联强度。

相对危险度是指发病风险的比值,衡量患者相比对照组成员患病的风险。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1. 病例选择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恰当的病例和对照对于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十分重要。

病例的选择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病例应具有明确的疾病诊断,且属于研究时间范围内的案例;病例的选择应尽量避免选择医院内的特定人群,以减小选择偏倚的可能性。

对照的选择主要应与病例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对照组成员未患病。

为了保证对照组的代表性,可以采用配对设计,即每个病例对应一个相似的对照,如年龄、性别、职业等。

2.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关键环节。

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病历回顾和实验室检测等。

在问卷调查中,应注意问题的设计和提问方式的准确性,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病历回顾可以通过回顾患者的病历和医学记录来获取相关数据。

实验室检测则是通过实验室检验来获取相关指标,如生物样本的分析,增加数据收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分析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比值比分析和多因素分析。

描述性统计主要用于描述研究样本的基本特征,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编 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 时,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描述性统计分 析,以了解数据分布和特点。
统计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
对病例和对照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 统计分析,如均数、标准差、构成比
等,以了解两组人群的基本特征。
多因素分析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模型,综 合考虑多个潜在影响因素,进一步探 讨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强度和
02 病例组在疾病家族史、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方 面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02 病例组在暴露于某些环境因素或特定药物使用方 面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风险因素分析
01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确定与疾病发生相关的风险 因素。
02
分析各风险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联强度,如相对危险度(RR )、比值比(OR)等。
03
探讨不同风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对疾病发生的 综合影响。
结果讨论与解释
对研究结果进行客观 、全面的讨论,解释 各风险因素对疾病发 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
制。
将研究结果与已有文 献进行比较,分析异 同点及可能原因。
讨论研究结果的局限 性,如样本量、选择 偏倚、信息偏倚等, 对结果的稳定性和可
方向。
推断性统计
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 等方法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暴露因 素上的差异,以探讨暴露因素与疾病 之间的关联。
交互作用分析
探讨不同暴露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交互 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对疾病发生 的影响。
03
研究结果与讨论
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
01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职业等人口学特 征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适用于罕见疾病

《病例对照研究》课件

《病例对照研究》课件
02 知识巩固
课后练习与总结
03 互动环节
学员间的讨论与交流
课程评估及建议
参训人员对课程的评价反映了课程的质量和效果,课 程的优点和改进意见将对未来的课程设计和改进起到 重要作用。
课程资源分享
学习资料
课件下载链接 参考书目推荐
文献推荐
专业期刊推荐 相关论文链接
课后指导
学习计划制定 学习小组组建
课程结束与感谢
参考文献
Smith, J. et al.
Epidemiological Review, 2020
Brown, K. et al.
Research Journal, 2018
Johnson, L. et al.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 05
第5章 排版及制作技巧
PPT制作技巧
知识检测与总结
知识点回顾
回顾本章重点知识 梳理相关概念
重点概念梳理
整理本章重点概念 强化记忆和理解
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章学习内容 反思学习收获和不足
案例研究
病例分析
通过真实病例进行 深入分析
结果总结
总结病例对照研究 的结果
经验分享
分享研究过程中的 经验和教训
对照研究
比较不同病例的治 疗效果
01 色彩搭配
女性患病率
女性患病比例
总结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病例对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不 同疾病与暴露因素、药物使用、工作时间和性别等因素之间 的关联性,为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04
第四章 数据解读与结论
01 结果的意义和影响
影响社会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控措施
02 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case-control study名词解释

case-control study名词解释

case-control study名词解释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一种观察性研究设计,用于探索疾病或健康状况与一个或多个潜在因素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方法通过比较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病例)与未患该疾病的个体(对照)来评估暴露于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者首先选择一组已经患有感兴趣疾病的个体作为病例组,然后选择一组没有该疾病的个体作为对照组。

接下来,研究者回顾性地收集两组个体关于过去暴露于潜在风险因素的信息。

通过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历史,研究者可以估计特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强度。

病例对照研究的关键特点包括:
1. 回顾性:数据收集通常是回顾性的,即在选定病例和对照后,研究者会询问他们过去的暴露情况。

2. 匹配:为了控制混杂因素,有时研究者会选择与病例在某些关键特征(如年龄、性别)上相似的对照。

3. 比率:研究结果通常以比值比(odds ratio, OR)的形式表示,这是一种衡量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

4. 效率:与队列研究相比,病例对照研究通常成本较低,时间较短,适用于罕见疾病的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的局限性包括回忆偏倚(由于参与者对过去暴露的记忆可能不准确)、选择偏倚(如果病例和对照的选择不是随机的)以及无法确定因果关系(只能提供关联证据)。

病例对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它帮助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疾病的风险因素,从而为公共卫生干预提供了依据。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照研究的缺点
不能直接计算疾病的率,只能估计相对危 险度,虽可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线索,但 不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易发生各种偏倚,尤其是回忆偏倚 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所研究因素暴露比例很 低的因素 选择研究对象时常难以为病例选择到适宜 的对照。

总结

是迄今为止最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一。 广泛应用于探讨疾病病因、干预措施、项目 评价以及公共卫生与医学实践的许多方面。 特别适用于潜伏期长的、少见病的研究,有 时是识别其危险因素的唯一可行的方法。 也特别适用于研究分析多种危险因素与研究 疾病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混杂偏倚

混杂偏倚或称混杂(confounding),是 指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潜 在的混杂因素(confounding factor)的 影响,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或 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之间的真 正联系被错误地估计。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简便、省力(人力、物力),省经费,效率高。
病例对照研究用途
1. 探索疾病的可疑危险因素 在疾病病因不明时,可以广泛地筛选机体内 外环境因素中的可疑危险因素。 2. 检验病因假说 经过描述性研究或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初步产生了病因假说后,可以应用设计精 良的病例对照研究加以检验。 3. 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实施要点-研究对象的选择
样本大小估计
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 1.研究因素的人群暴露率估计值,一般可用 对照组的暴露率(P0)来代替。 2.估计的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的相对危险度 ( Relative Risk, RR ) 或 比 值 比 ( Odds Ratio ,OR)。 3.所允许犯假阳性错误的概率α 。 4.所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

病例对照研究解析

病例对照研究解析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类型
(一)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1.概念
是在队列内套用病例对照研究的一种设计,其研究对象
是在队列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以队列中所有的病例作 为病例组,再根据病例发病时间,在研究队列的非病例 中随机匹配一个或多个对照,组成对照组。但是其研究 方法和分析方法仍与病例对照研究相同。此种研究设计 尤其适合于研究因素包括有复杂的化学或生化分析的前 瞻性研究。
结 果 2.1 单因素分析
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剂量效应梯度分析
应用实例
橡胶职业接触与肺癌关系的病例—队列研究
1.研究对象:1972年上海市中山医院对某橡胶厂职工进行缺血性心
脏病普查,参加者共1598人(男934人,女664人)作为队列成员,并
从1973年1月1日始随访至1995年12月31日,期间死亡共475人,失 访49人,死亡诊断按医院的死亡证明,并通过上海市肿瘤登记中心
三、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
(1)病例选择
①选择原则:应选择无偏样本。
②入选标准:尽量使用通用标准,标准要客观、 严格、统一。 ③病例来源: 医院(方便,代表性差,可产生选择偏倚) 社区(代表性好,工作量大)。
新发病例所提供的信息较为准确
(2)对照选择
①目的: 为比较病例组的暴露情况和暴露量提供一个基准。
2.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
①被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率越高样本越小)。 ②估计该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比值比(OR) OR越大样本越小。 ③需要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1样本大于α=0.05。 ④要求的把握度1-β 把握度要求越高样本越大。
3.样本量计算方法
①查表法 ②公式法

病例对照研究种类及其内容

病例对照研究种类及其内容

病例对照研究种类及其内容病例对照研究,这个听起来像医学界“侦探小说”的东西,实际上可有趣了!简单来说,它就是研究两组人:一组有某种疾病,另一组没有。

然后,通过对比,咱们就能找到潜在的危险因素,甚至揭示一些“隐藏”的真相。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种研究的种类和内容,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

1.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概念在开始之前,咱们得先搞清楚什么是病例对照研究。

就像“无间道”里的卧底,研究者会选择一组“病例”,也就是那些得了病的人,和一组“对照”,也就是那些健健康康的人。

通过比较这两组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环境等等,咱们就能找出与疾病相关的因素。

这种研究特别适合那些发病率低或进展缓慢的疾病,就像寻宝一样,得慢慢找、仔细找。

1.1 病例的选择选择病例可不是随便找找就行的。

咱们得确保病例是准确的,比如确诊的癌症患者、糖尿病患者等等,得有明确的诊断。

就像你在超市挑水果,不能随便抓一个就说“这个好”。

这时候,医生的专业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毕竟,谁会想把坏苹果放进自己的购物车呢?1.2 对照组的重要性说到对照组,那也是研究的灵魂。

没有对照组,研究就像无头苍蝇,根本飞不起来。

对照组的选择也得讲究,最好要和病例组在性别、年龄、种族等方面相匹配。

比如说,研究某种心脏病时,病例组是50岁以上的男性,那对照组也得找一群50岁以上的男性,才公平嘛。

这样才能确保得出的结论是靠谱的,不然就像一场没有公平竞赛的运动会,谁都不知道谁能赢。

2.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病例对照研究根据设计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种类型,每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2.1 回顾性研究回顾性研究就像翻旧账,研究者会回头看看病人过去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

比如,你得了某种疾病,研究者就会问你:“嘿,你以前抽烟吗?喝酒吗?”通过这些信息,咱们可以推测出哪些因素可能与疾病有关。

这种研究有点儿像在调查一起历史案件,细致入微,慢慢剥开真相的外衣。

2.2 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就有点儿像拍纪录片,研究者在开始时就招募好病例和对照组,之后观察他们一段时间,看看谁得病,谁没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调查项目相同;客观; 质量控制
资料分析
描述性统计

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均衡性检验 分析暴露与疾病的统计学关联强度, 确定关联强度的大小。
统计性推断
成组匹配(或不匹配) CCS
肺癌病例与对照吸烟史比较 吸烟史 吸烟 不吸烟 合 计 病例组 688a 21c 709m1 对照组 650b 59d 709m0 合 计 1338n1 80n0 1418t
选对照原则
不患与研究因素有关的其他疾病,但有暴露于 研究因素的可能;可比性;代表性;依从性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样本含量的估计
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 率P0;预期OR值;检验水准α;把握度(1-β)。
研究因素的确定
与目的无关的变量一个不要;统一标准(国际/国 内);定量或半定量
资料收集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病例与对照不匹配 病例与对照匹配 频数匹配 个体匹配(1:M)
匹配的目的:控制混杂因素,提高研究效率。 注意防止匹配过头(over-matching)
1:M匹配
目的:以较小的样本获得较高的效率 R值越大,效率越高。 效率递增公式:2R/(R+1) R值不宜超过4
实例:年轻女性阴道腺癌与母亲妊娠期服用已烯 雌酚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
回顾性暴露收集
暴露 病例 非暴露
暴露 对照
非暴露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模式
暴 露 有 无 合 计 病例组 a c a+c 对照组 b d b+d 合 计 a+b c+d N
比较: a/(a+c)与b/(b+d)


属观察性研究方法 设立对照 观察方向:“果→因” 不能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研究因素可以有多项 通过暴露率来推断联系强度
比值比(OR)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为 a c / =a/c; ac 同理可获得对照组的暴露率比值为b/d。
c
a
a OR c b d ad bc
混杂因素具备的条件
必须是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必须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 不应是暴露与疾病之间因果链中的 一个中间环节 作用的结果是歪曲研究因素与疾病 之间的真实联系,造成偏倚
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类型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前瞻性和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队列研究 病例交叉研究 单纯病例研究 病例-时间-对照设计
用途
探索疾病的可疑危险因素 建立和检验病因假说(筛选病因) 是队列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基础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提出假设 依研究目的选适宜的对照形式 选病例原则:
明确诊断标准;新病例;代表性
X2=19.13, P<0.001, OR=2.97
比较病例组的暴露比例( c )与对照 a 组的暴露比例( b )有无统计学差异。
bd
a

2

ad
bc t
2
n1 n 0 m 1 m 0 Nhomakorabea比值比(OR)
联系强度测量——比值比(OR) : OR即指病例组研究因素的暴露比值 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 比值(odds)是指某事物发生的概 率与不发生的概率之比。
匹配资料(1:1配对CCS)
χ
2=
b c
bc
2
(b+c>40)
2
χ 2= b
c 1 b c
(b+c≤40)
OR= c/b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选择偏倚
入院率偏倚 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 检出征候偏倚 时间效应偏倚
信息偏倚 混杂偏倚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适用于罕见病 省时、省钱、省力,易组织实施 同时研究多个因素
口服避孕药(OC)与心肌梗死 (MI)的CCS
暴露史 服OC 未服OC 合 计 病例组 39a 114c 153 对照组 24b 154d 178 合 计 63 268 331
X2=7.70, P<0.01, OR=2.20
匹配资料(1:1配对CCS)
外源性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配比资料 病 例 对 照 对子数 有暴露史 无暴露史 27a 3b 30 有暴露史 29c 4d 33 无暴露史 56 7 63 合 计 X2=19.53, P<0.01, OR=9.67
缺点:
不能验证因果关系 选择偏倚和信息偏倚(回忆偏倚)大 不适于研究人群暴露比例低的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如何分组和设立对照? 病例对照研究如何判断某因素与疾病 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能验证疾病与暴露的因 果关系吗?为什么? 如何识别混杂因素? CCS的分析步骤?
课 后 思 考
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或应用?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选定患有某病的人群(病例 组)和未患有该病的人群(对照组), 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 可能危险因子的情况和程度,以分析 推断暴露危险因子与某病有无关联及 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
暴露(exposure):分析流行病 学的术语,指曾经接触过某种研究因 素或具备某种特征。 这些因素、特征即为暴露因素, 也叫研究变量(variable)。 导致疾病事件增加的暴露因素称 危险因素(或致病因素),导致疾病 事件降低的暴露因素称为保护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吴 磊 副教授 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 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
经 典 范 例
Doll和Hill(1950)对于吸烟和肺 癌的研究 孕妇服用反应停(thalidomide) 与婴儿短肢畸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