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劳七伤

合集下载

“五劳”“七伤”简释

“五劳”“七伤”简释

“五劳”“七伤”简释
陶昔安
【期刊名称】《家庭中医药》
【年(卷),期】1999(000)009
【摘要】何谓五劳?《证治要诀》云:“五劳者,五脏之劳也。

”《医学纲目》释曰:“何谓五劳?心劳血损,肝劳神损,脾劳食损,肺劳气损,肾劳精损。

”因于劳逸不当,气血筋骨活动失调而引起的五劳损伤。

《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总页数】1页(P18-18)
【作者】陶昔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8
【相关文献】
1.浅析八段锦中五劳七伤往后瞧对中学生情绪问题的影响 [J],
2.八段锦“五劳七伤往后瞧”结合易化牵伸术对上交叉综合征的影响 [J], 姬婷婷
3.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三)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J], 代金刚
4.《金匮要略》“五劳、七伤、六极”考 [J], 徐成贺
5.何谓“五劳七伤” [J], 胡献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劳七伤-久行伤筋

五劳七伤-久行伤筋

五劳七伤-久行伤筋指过度的行走疲劳,可以损伤筋膜组织。

久行伤筋,劳于肝。

奔及走马,大动其气,气逆于膈,未散而又饮水,水搏于气,为上逆。

水有沙风。

处勿浴,勿渡,当随牛马急渡之,不伤人。

行汗勿跛.林悬脚,久成血痺,足痛腰疼。

大雾不宜远行。

行宜饮少酒,以御雾瘴。

1、致病机理适当的走动或跑动,有利气血的流动,畅达气机,活动关节,促进肝血对筋的滋养,有利于肢体筋腱或筋膜的柔韧和强健。

但肝血的滋养是有限的,长时间行走,超过一定负荷,或短距离奔走、奔跑用力过猛等,均会使筋肉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易使肢体,特别是下肢关节周围的肌腱、筋膜和韧带等软组织因疲劳而受伤或劳损,导致运动障碍,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2、预防日常生活或锻炼时,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耐受力选择运动形式,不可勉强。

建议人们每天适度走动,使全身关节、筋骨得以适度运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行走时应注意身体挺直,上肢自然摆动,步幅均匀有力。

身体条件允许时,可以进行快走和慢跑锻炼,但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年纪越大,越要小心久行伤筋,行走的速度应当缓慢,距离不可过远,持续的时间不可过长,可通过坐、卧等方式加以调节。

若不顾年迈或体弱勉强为之,容易发生脚筋扭伤、跌倒或其他心脑血管意外疾病。

3、调护对于久行引起的疲劳,可以自我按摩,否则酸痛感就会久留不消。

一般以按、摩、推、拿四法为主,可以酸痛点(阿是穴)为主要按摩穴位,辅以按摩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承山穴(小腿腓肠肌的两肌肉之间凹陷处)、委中穴(腘窝正中)、承筋穴(小腿部腨肠肌中央凹陷处)等处缓解不适。

泡脚亦是消除下肢疲劳的好办法。

五劳七伤

五劳七伤

五劳七伤成语解释五劳七伤(wǔláo qīshāng)【解释】: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

五劳: 1.中医学名词。

指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五种过劳致病因素。

2.中医学名词。

指志劳﹑思劳﹑心劳﹑忧劳和疲劳。

【出处】: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太医云:‘我会医四肢八脉。

’糊突虫云:‘我会医五劳七伤。

’”【示例】:《中国现在记》第三回:“任是你五劳七伤,一切疑难杂症,一经他治,无不手到病除。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大同之世,生人最乐,内无五劳七伤之感,外极饮食、宫室、什器、服用、道路之精。

”【用法】:作谓语、宾语;泛指虚弱多病【近义词】:三病两痛、五痨七伤中医养生人们经常用“五劳七伤”来形容人身体虚弱多病。

其实,“五劳七伤”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形成因素也包含着多个方面。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五劳七伤”实际上是经常被人忽略的,所以才会“积劳成疾”。

五劳七伤五劳:“素问”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

可以看出,视、卧、坐、立、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活动,这些活动对人的影响也最大,互相之间也可以相互影响,互为协调。

所以,每个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注意,不论是劳身还是劳心都要有节制,不可过度,要注意劳逸结合,调节神经和身心,这样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中药方除五劳七伤万病散【药物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川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朱砂(细研)半两,芫青(糯米拌炒令黄色,去翅足)半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半两,雄黄(细研)半两,干姜(炮裂,锉)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细辛半两,莽草(微炙)半两,鬼臼(去须)半两,蜈蚣1枚(微炙,去足),蜥蜴1枚(微炙)。

【处方来源】《圣惠》卷五十六。

【方剂主治】风尸,及飞尸,鬼疰,风痹,身上痛如针所刺,呕逆痰癖。

什么是“五劳七伤”?看看自己中了几个?

什么是“五劳七伤”?看看自己中了几个?

什么是“五劳七伤”?看看自己中了几个?《素问·宣明五气》中提到:“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意思是说,用眼过度会伤血,在床上躺久会伤气,坐久了伤肉,站久了伤骨,走得时间长了会伤筋。

“七伤”是忧伤心,怒伤肝,寒伤肺,饱伤脾,淫伤肾,恐伤志,风雨寒暑伤形。

总的来说,这些均为诸虚百损之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医认为,很多疾病的产生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由于我们长时间的“不注意”而引起的。

虽然坐、站、看、行、卧是我们生活中最最常见的人体生命活动,但是久坐、久站、久行等等,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时间久了,慢性病就出来了。

这些都是我们平时最易中招的。

看看您中了多少?一、久视伤血久视,就是用眼过度。

中医讲,肝主藏血,开窍于两目,肝得血而目能视。

如果用眼过度,长久视物(譬如看电脑、看手机、看书、阅报等),就会损伤肝之精血,从而出现视物不清、眩晕等不适。

因此,最好看书看报约三十分钟就要适当休息,远眺或按摩眼部可大大缓解眼部的疲劳,也可防止视物模糊、眩晕等症状的出现。

对于经常用眼的人,可适当食用补益精血的食物,如桂圆、黑豆、莴笋、红枣、花生、核桃、枸杞等。

二、久卧伤气“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久卧伤气”简单说,就是长时间卧床不动,气的运行就会变得缓慢,身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也会相应减慢,可导致一身之气不足,从而产生一系列诸如精神萎靡不振、身倦乏力、气短等气虚症状。

其次,中医讲“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

也就是说,如果每天卧床的时间过久,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气滞血瘀的症状。

因此,正常的卧床休息或睡眠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使体内气血充盈、精力旺盛。

但是,如果每天卧床的时间过长,缺乏适当的外出行走、锻炼,就会使气血衰退,五脏元真之气循环受损,进而造成身体懒散、精力不济的状况。

因而,我们一定要养成早睡早起、规律睡眠的习惯。

当然,对于久病卧床的人,就应当多吃些补气行气的食物,如人参、太子参等。

数字成语

数字成语

数字类1.【一丘一壑】丘:土山;壑:山沟。

原指隐者所居之地。

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2.【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3.【一丝一毫】丝、毫: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

一点点儿,极小或极少。

4.【一丝不挂】原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

后指人裸体。

5.【一丝不紊】一点儿也不乱。

形容极有条理。

6.【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

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7.【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8.【一举一动】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9.【一举两全】指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

10.【一举两得】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11.【一举千里】一飞就是一千里。

比喻前程远大。

12.【一劳久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同“一劳永逸”。

13.【一劳永逸】逸:安逸。

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14.【一匡九合】建立霸业。

后亦指立国大事。

15.【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16.【一定之规】一定的规律或规则。

比喻已打定的主意。

17.【背水一战】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18.【尊无二上】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

犹言国无二君。

引申为至高无上。

19.【法无二门】指法律统一,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通。

同“法出一门”。

20.【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21.【略知一二】一二:形容为数不多。

略微知道一点。

22.【三占从二】比喻听从多数人的意见。

23.【三好二怯】指时好时病。

形容体弱。

同“三好两歹”。

24.【三平二满】比喻生活过得去,很满足。

【三年五载】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

指多年。

25.【千辛万苦】形容非常辛苦,也形容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26.【一清二楚】十分清楚、明白。

27.【退避三舍】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28.【三台八座】泛指高官重臣。

29.【三吐三握】以之为求贤殷切之典。

30.【三告投杼】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

这个治五劳七伤的方子,可补精,益气力!

这个治五劳七伤的方子,可补精,益气力!

这个治五劳七伤的方子,可补精,益气力!观察古方,会发现不少方子不仅治疗具体病症,还包括治疗五劳七伤。

五劳七伤是啥?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是谓五劳所伤。

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形劳意损伤神,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

01搭眼一扫描,发现这五劳七伤就不是个具体所指嘛,气血筋骨皆伤,所以概括起来,五劳七伤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

也可形容人身体虚弱多病,或是积劳成疾。

有些人这不舒服,那不舒服,自己也说不出来是个啥病,考虑下五劳七伤啦!因其虚弱,治疗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的续断便是备选。

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可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的杜仲亦是备选。

五味子治劳伤赢瘦,为滋补强壮之药,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

亦是备选。

肉苁蓉,为平补之剂,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滋肾肝精血,暖腰膝,健骨肉,治腰痛脚弱,也是备选。

02五劳七伤所劳所伤,男子未到肾衰年龄而阳痿不起也是表现。

或是泌尿生殖器官病变: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附睾炎等导致。

部分中老年患者就是由于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而引起阳痿。

而前列腺炎往往多有疼痛和排尿异常,小便淋沥等。

菟丝子是一味平补肾、肝、脾之良药,既可补阳,又可益阴。

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功效佳。

妥妥的备选。

五味子在上益肺金之气,在下则补肾。

兼补五脏,肾藏精,精盛则阴强,其味酸,收摄则真气归元。

也是备选。

远志,味苦入心,气温行血,芳香清冽,通行气分。

心本血之总汇,辛散温通能发散利气,故能振作心阳以益智慧。

同时,心阳不振,清气下陷,会导致肾气虚寒,不能上升。

而远志可以温升,举下陷,而鼓动肾阳。

也是备选。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道,除膀胱邪气。

主肾阳虚衰,精血不足之阳痿,遗精,尿频余沥。

更是备选。

蛇床子温肾壮阳,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

用治阳痿、寒湿带下、湿痹腰痛,也是备选。

03关于阴囊湿痒。

中医谈疼、痛、痒、酸、胀、麻、疲、乏、饥、饿、劳、累、聪、明

中医谈疼、痛、痒、酸、胀、麻、疲、乏、饥、饿、劳、累、聪、明

对于皮肤痒,很多人都爱用激素,其实,那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对人体有危害。其实,人体很有意思,当你面对痒的时候,人最爱做的事,就是挠,而这个挠的过程,其实也是疏通经络的过程。只不过,这是在表皮。而更深层、更好的办法,就是刮痧,让更深层的寒湿出来。如果原来痛,现在变成痒了,其实,说明你的身体在向好的方向转换。反之,原来痒,后来变成痛了,那就说明向坏的方向转换。
有一句话,叫“花不花四十八”,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人体到了48岁,眼睛开始花了,也就是看东西不清楚了,聚焦不准了。那我们追根溯源,就追到了肝上了。因为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视嘛。其实,眼睛花,代表着你身体的阴阳已经逐渐被打乱了。还有很多人没到老年就有白内障了,这是为什么?同样也是肝受损了。人体的眼睛就相当于一架相机,白内障,其实就是眼部的垃圾,换到照相机上,就是镜头脏了。这个还好办,做个小手术,换个镜头就解决了。还有很多人,是眼底出问题了,也就是底片的成相系统坏了,这个就不好办了。因此,所有人体肢体末端出的问题,你最后都可以归纳到肝肾上。
中医谈疼、痛、痒、酸、胀、麻、疲、乏、饥、饿、劳、累、聪、明.txt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在听到某些歌的时候会忽然想到自己的往事_______如果我能回到从前,我会选择不认识你。不是我后悔,是我不能面对没有你的结局。 中医谈疼、痛、痒、酸、胀、麻、疲、乏、饥、饿、劳、累、聪、明
个路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理解为经络,以及一切与之相关的血管、淋巴等各种管道。像很多女孩子都有痛经的问题,那这部分,大都是由于受寒凉,导致经络堵住,经血下行不畅。那解决的方法,就是要通把路打通。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这个道理。
七、疲pí
疲,也是病字旁里一个皮字。疲字的主义:懈怠,不起劲。皮在中医里是由肺主管的。而肺在中医里是管疏布血的,是相傅之官。疲多从外在表现出来,比如疲软等,是看得见和摸的着的。

杨式太极八段锦健身与疗效

杨式太极八段锦健身与疗效

杨式太极八段锦健身与疗效第一式两手拖天理三焦三焦,是指人体上,中,下三焦,属六腑之一,位于胸腑之间,其中胸膈以上为上焦,胸膈与脐之间为中焦,脐以下是下焦。

人体三焦主要是疏布元气和流行水液。

这一式为两手交叉上托,拔伸腰背,提拉胸腹,使全身上下前后左右筋骨拉展,促使全身上下的气机流通,水液不散,从而周身都得到元气和津液的滋养。

第二式左右开弓如射雕这一式展肩扩胸,左右手如同拉弓射箭式,招式优美,可以抒发胸气,消除胸闷,梳理肝气,治疗肋痛,同时消除肩背部的酸通不适。

对于长期俯岸工作,压力较大的白领人士,练习它可以增加肺活量,充分吸氧,增强意志,精力充沛。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拖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泉。

中医认为,脾主升发清气,胃主消降浊气。

在这一式中,左右松紧配合的上前对拉拔伸,能够牵动腹腔,对脾胃肝胆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并辅助它们调节气机,有助于消化吸收,增强营养。

第四式背后七颠百病消这一式动作,颠足而立,拔伸脊柱,向前抖动送出两臂。

按摩五脏六腑。

俗话说:百步走不如抖一抖。

这一式向前抖动送出两臂,十分舒服,结合呼吸把新鲜的空气吸进来,浑浊的气体吐出去,有利于消除百病。

第五式双手提起千斤坠中医认为,肝主筋,开窍于目。

这一式双手用力攥拳,怒目瞪眼,对于那些长期坐卧少动的人,由于气血多有淤滞,均可刺激肝经系统,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泄,强健筋骨。

第六式五劳七伤往后瞧五劳,是指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劳勋;七伤,是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伤害。

五劳七伤,好比今天的亚健康,长期劳顿,没有及时修养生息,终究造成勋伤累积,这一式,扭头转臂,调整大脑与脏腑联络的交通要道——颈椎(中医称为天柱),同时挺胸,刺激胸腺,从而改善了大脑对脏腑的调节能力,并增强免疫和体质,促进自身的良性调整,消除亚健康。

第七式摇头摆尾去心疾心火者,思虑过度,内火旺盛。

要降心火,须得肾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这一式上身前俯,尾闾摆动,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可以缓解消除心烦,口疮,口臭,小便热赤,便密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五劳七伤
一、五劳
久视伤血,劳於心也;心劳神损。

久卧伤气,老於肺也;肺劳气损。

久坐伤肉,劳於脾也;脾劳食损。

久立伤骨,劳於肾也;肾劳精损。

久行伤筋,劳於肝也;肝劳血损。

二、七伤
大饱伤脾。

大怒气逆伤肝。

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

行寒饮冷伤肺。

忧愁思虑伤心。

风雨寒暑伤行。

恐惧不节伤志。

长寿歌
少烟多茶。

少酒多水。

少食多嚼。

少盐多醋,少肉多菜。

少糖多果。

少怒多笑。

少烦多眠。

少衣多浴。

少欲多施。

少车多步。

少停多动。

精神疗法,又称“意疗”
一、心理治疗的基本要求
1要以科学的态度为基础。

2心里治疗应与躯体治疗合理配合。

3注意家庭、社会因素在心里治疗中的作用。

二、常用中医心里疗法简介
语言疏导移情易性暗示解惑等
三、以情胜情法
1激怒法
2喜乐法
3惊恐法
4悲哀法
四、祝由法语言开导为主的心里疗法,主要适用与妄识、幻想、多疑
多虑、惊恐、迷惑等情志方面的疾病。

五、移情法是根据病人不良的情绪表现,通过释疑、顺意等方式,排
遣不利的注意力指向二治疗疾病的方法。

六、易性法指通过长期的、有意识的引导,使病人改变不良的认知和情绪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从而达到“易性”的方法。

适用于性格内向,并兼有自寻烦恼倾向的病人
七、暗示法是采取含蓄、间接的方法,对病人的心里状态产生影响或使病人产生某种信念,或使病人改变情绪状态的一种心理疗法。

暗示法对容易接受暗示影响病人疗效较好。

八、脱敏法即精神脱敏法
是指使患者多次的、习惯性的接触其不能适应的刺激因素,提高适应能力,使其不再对这种刺激因素发生敏感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有心里活动治疗作用,也具有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适用于具有焦躁不安、
恐惧不宁心里障碍的病人。

具体步骤:1先让病人罗列自己全部的焦虑、恐惧体验的项目,并按由
强到弱的顺序排列。

2让病人躺下深呼吸,反复练习如何绑紧和放松每处肢体和部位,直到有了一种总的松弛感,使病人学会松弛。

3让病人在这种松弛状态下遂一的由弱到强地想象恐怖的情境,一
直训练到对抗他们的实际恐怖情境。

九、引导法意念引导法
是指使病人以自身为对象,通过有意识地松弛机体、宁静思远、调整呼吸、将意念停留在人体的某一部位,达到引导气机运行治疗疾病的方
法。

适用于忧郁多虑、失眠、虚弱的病人。

十、静心法引导病人静心或卧。

在内避免或减少思虑,在外避开或减
少干扰,防止情绪波动起伏,使精神清静安宁的方法。

适用与思虑劳神过度所致之病。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交感神经是在胸腰部,付交感神经是在中枢的颅、骶部。

一、交感神经的功能
可增加机体在紧急或危急情况下的应急能力。

兴奋时:引起机体活动增强,血压上升,心跳和呼吸加快,瞳孔扩大、
毛发直立、排汗增加。

同时:胃肠蠕动和肠腺的分泌活动减少。

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主要是促进机体的体力恢复与能量的蓄积和储存。

兴奋时:肠蠕动及分泌活动增加,呼吸心跳变慢、瞳孔变小,促进排便
和排尿活动。

以上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运动和分泌纤维而言,它不适用于内脏
感觉纤维。

失眠
1交感神经兴奋——便秘:肠蠕动减慢,肾阴虚。

副交感神经受仰制。

五行对应表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二、肺——权衡治理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节气)出焉。

三、肝——蕴含生机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四、脾——输布四方
脾者,谏仪之官,知周出焉。

五、肾——造化形容
肾者,作强(jiang)之官,伎巧出焉。

六、膻中——疏通气机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一、胆——生发真阳
胆者,中正之官。

凡十一藏,取决与胆也。

二、脾胃——受纳分类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三、小肠——容纳变化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无出焉。

四、大肠——渗透分类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五、三焦——输布真阳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五、膀胱——气化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