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统编教材什么时候开始使用
9月起全国中小学3科使用统编教材 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

9月起全国中小学3科使用统编教材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记者28日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全国数百万就读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3个科目将统一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现行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将逐步被取代。
记者28日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全国数百万就读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3个科目将统一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现行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将逐步被取代。
据悉,根据中央关于统一编写使用三科教材、三年实现全覆盖的要求,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五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新教材。
从2017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地区小学、初中全部使用统一教材,2018年覆盖小学一年级、初中二年级,2019年各年级使用统一教材。
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教材局局长郑富芝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教材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权力,要完善国家教材体系,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集中编写中小学三科教材,实行全国统一编写、审定和使用。
三科教材注重德育和育人,让青少年从小打牢中华根基,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注重法治精神的培养。
以最受关注的语文为例,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编排教材内容,“语文素养”重在听、说、读、写基本知识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选文的思想性,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以文化育人。
小学一年级一改以往模式,变成先认字,再学拼音,降低了拼音教学难度;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古诗文132篇,占所有课文选篇的30%;初中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语文教材还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纪念白求恩》等经典篇目,小学约40篇,初中40篇。
2019年中小学启用新教材(附1—9年级必读经典书目)

2019年中小学启用新教材(附1—9年级必读经典书目)教育部通知: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重点讲述中小学教材的变化内容以及语文学习的应对策略,望老师转给家长,家校联合,为孩子的教育统一作战!在三科教材由教育部统编以前,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材实行了三十年的“一纲多本”政策。
2017年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式走进课堂。
三年过渡期后,到2019年,“部编本”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此前在这三个科目上使用的多种形态的教材将告别课堂,成为历史。
“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
具体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带大家来看一下!语文课本变天:一年级就有《论语》使用新教材的语文有什么值得家长关注的重大变化呢?大量增加古诗文,新的语文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增加87%。
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
明年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由60篇增加到70篇。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的。
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增加课外阅读,最明显的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现在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以上。
中高考再次证明:语文才是拉分王!2018全国各地的中高考结束后,段子手都在吐槽中高考作文,学霸们却早已开始关注今年升学的最新动向,总结经验,适应变化,调整提升学习策略和方法了。
中高考再次证明:语文才是拉分王,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更是学霸之间拉分的利器!2018年高考语文题目刚公开的时候,考生和网友就炸了锅,所有人都喊难。
泰州中小学全面启用统编版教材,告别苏教版、人教版

泰州中小学全面启用统编版教材,告别苏教版、人教版全国统编版教材名城泰州(姚波徐俊)2017年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编教材开始走进了我市中小学部分年级的课堂。
根据规定,今年9月,“统编本”将覆盖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
这意味着,今年9月一开学,苏教版、人教版等多种版本的教材将告别我市校园,成为历史。
其中,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和老师最关心的问题。
统编教材和原版教材有什么区别?本报邀请相关老师和专家详细分析。
小学古诗文篇目增加自2017年秋季学期起,我市小学低年级开始使用教育部统编的语文教材。
目前,我市一、二年级已试点使用统一版语文教材,三、四、五、六年级使用苏版教材。
今年秋季学期结束后,各年级将全面使用统一的语文教材。
“统编版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思路编排教学内容,主张立德树人,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作用。
”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语文老师顾梅介绍,诸如《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等红色经典文章就被选入教材,着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统编版语文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
小学阶段必背的古诗词从原苏教版的75首增加到129首。
比如,一年级语文教材下册已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三年级教材选用《司马光》《守株待兔》等多篇古诗文。
其目的旨在通过古诗文的学习,让孩子更加了解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识字率的大幅提高也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顾梅说,以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编写的语文教材为例,新单词与前苏教版出版的旧教材差异达到527个,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新教材对阅读和写作更加重视,统编版设置了专门的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对学生进行专题指导。
”顾梅说,此外,新教材还增设了习作单元,每个单元的选文均围绕一个写作训练点展开,让孩子们感受、学习一项写作技巧。
【学习建议】很多地区的老师反映,统一版比苏版难,新教材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
暑假期间,小学生要多读多写,尽量写日记或者写一些主题文章。
xx小学2021年国家三科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和语文)使用情况说明

xx小学2021年国家三科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和语文)使用情况说明为了全面了解xx中心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使用情况,我校利用语文教研活动的时间对学校统编教材使用情况开展了研讨活动,通过活动基本对学校统编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使用情况报告如下:一、统编教材使用基本情况1.使用情况截至目前,我校一至六年级全部开始使用统编教材。
2.课时开设学校能够按照国家课程开设标准开足课时。
3.研培情况我校能够按照省市有关培训工作的要求,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统编教材集中培训和教育部组织的网络培训学习,并能组织好学校统编教材培训。
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开展统编教材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正确使用统编教材。
二、统编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根据研讨情况,将教师在使用统编教材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梳理如下:语文学科:1.统编语文教材,对农村学生来说,阅读的起点和要求显得较高。
农村孩子的家长,绝大部分没有阅读意识,对孩子的阅读也不会有意识的去培养,亲子阅读落不到实处。
2.统编语文教材对于刚入学孩子的难度太大,识字量大,抹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3.散文,议论文之类的文章较难把握,学生不易懂,老师上起来吃力。
4.地域局限性大。
课本中所涉及的时间、季节、风俗、称呼等由于全国东西南北地域时问跨度大,要全国统一学生难于理解,要有一定的地理知识才能学懂。
5.生活环境局限性。
良好的亲子阅读,旅途长见识。
对于农村儿童,生活中能天天见到父母就很满足了,谈何陪伴。
道法学科:1.统编道德与法冶教材,六年级所涉及的法律较多。
对于小学生来说,较多的法律罗列出来又不展开讲解,实际不入心不入脑。
2.教材里举例不适合农村的孩子,离孩子们有些远,难于理解。
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且充满趣味性,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厚。
4.身边生活中多涉及社区、团体,和学生生活的农村环境差距大。
历史事件太多,学《道法》就像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教育部通知:2019年中小学启用新教材(附1—9年级必读经典书目)

教育部通知:2019年中小学启用新教材(附1—9年级必读经典书目)教育部通知: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重点讲述中小学教材的变化内容以及语文学习的应对策略,望老师转给家长,家校联合,为孩子的教育统一作战!在三科教材由教育部统编以前,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材实行了三十年的“一纲多本”政策。
2017年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式走进课堂。
三年过渡期后,到2019年,“部编本”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此前在这三个科目上使用的多种形态的教材将告别课堂,成为历史。
“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
具体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带大家来看一下!语文课本变天:一年级就有《论语》使用新教材的语文有什么值得家长关注的重大变化呢?大量增加古诗文,新的语文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增加87%。
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
明年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由60篇增加到70篇。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的。
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增加课外阅读,最明显的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现在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以上。
中高考再次证明:语文才是拉分王!2018全国各地的中高考结束后,段子手都在吐槽中高考作文,学霸们却早已开始关注今年升学的最新动向,总结经验,适应变化,调整提升学习策略和方法了。
中高考再次证明:语文才是拉分王,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更是学霸之间拉分的利器!2018年高考语文题目刚公开的时候,考生和网友就炸了锅,所有人都喊难。
新学期 南京小学初中语文用新教材

新学期南京小学初中语文用新教材根据教育部规定,从今年9月份秋季学期开始,小学和初中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门学科将统一使用统编版教材,其中《语文》教材变化备受关注。
记者了解到,江苏大部分小学三年级以上年级段正在使用苏教版教材,今年9月将统一更换成统编版教材,新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阅读量大大增加,强调核心素养与能力提升,古诗文篇目由原来的75首增加到129首。
小学语文教材怎么变?每个单元两条主线:人文性+语文要素“南京小学两年前在起始年级开始使用统编版教材,其他年级延续苏教版,今年9月将在所有年级开始使用新教材。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建邺实验小学校长杨树亚告诉记者,针对统编版教材的各级培训早已开始,由杨树亚、潘文彬、刘荃等七名江苏省特级教师工作室联合组成的“攀·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团队,已经进行了两轮关于统编版教材的教研活动。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变化非常大,文本以单元形式呈现,编排成体系,双元组合,每个单元都有两条主线,一条强调人文性,一条强调语文要素,值得所有语文老师好好研究。
”杨校长说,语文要素包含习惯、能力、知识等,每个单元教材中都非常明确写作、阅读方法,各个年级的教材形成进阶,让孩子在小学六年中切切实实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增加“阅读策略”与“习作单元”类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强调“大阅读”概念,增加了两个方面的单元,一个是“阅读策略”,一个是“习作单元”。
杨树亚校长说,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学期会有一个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让学生看到题目去猜想可能发生的事,看到开头去猜想后面可能发生的事。
“这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这也是阅读能力的一个维度。
”写作成为一个单元类型也是新教材的一大变化。
杨校长举例,六年级上学期第八单元有四篇与鲁迅相关的文章,《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通过学习这四篇文本,让学生学会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2022年中小学启用新教材,这些变化太重要!

2022年中小学启用新教材,这些变化太重要!2022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惊呆众人!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重点讲述中小学教材的变化内容以及语文学习的应对策略,望老师转给家长,家校联合,为孩子的教育统一作战!在三科教材由教育部统编以前,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材实行了三十年的“一纲多本〞政策。
2022年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式走进课堂。
三年过渡期后,到2022年,“部编本〞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此前在这三个科目上使用的多种形态的教材将辞别课堂,成为历史。
“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
具体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带大家来看一下!语文课本变天:一年级就有?论语?使用新教材的语文有什么值得家长关注的重大变化呢?大量增加古诗文,新的语文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增加87%。
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
明年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由60篇增加到70篇。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的。
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增加课外阅读,最明显的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现在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以上。
中高考再次证明:语文才是拉分王!2022全国各地的中高考结束后,段子手都在吐槽中高考作文,学霸们却早已开始关注今年升学的最新动向,总结经验,适应变化,调整提升学习策略和方法了。
中高考再次证明:语文才是拉分王,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更是学霸之间拉分的利器!2022年高考语文题目刚公开的时候,考生和网友就炸了锅,所有人都喊难。
中畦小学三科统编教材使用方案

凉州区柏树镇中畦小学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工作方案我校根据市、区教育局通知要求,认真学习《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甘肃省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教基二〔2020〕6号)文件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保证在开学切实发挥好三科统编教材的育人功能,提升三科统编教材铸魂质量,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打好中国底色,筑牢中国魂,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指导思想教育部统编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教材正式在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统一使用,这是中小学教材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举措。
三科教材统一编写,统一审查,统一使用,保证了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有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文化基础,能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二、成立领导小组组长:赵其寿副组长:陈华年成员:全体老师职责:指导教师深入学习,发挥三科教材的育人功能。
对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教师要加强培训,能胜任工作,重新学习很多知识。
让学生在体验中、讨论中、参与实践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独立见解。
让学生在悟的过程中掌握三科教材中涉及的学科思想、价值观、方法论。
三、实施过程1.关注幼小衔接和学生学习成长规律,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学校教学工作要考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在这些方面,这套教材体现得更加鲜明。
当然还有其他方面,比如印刷质量、版面设置,包括封面设计,比原来的人教版都有所改进。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没有共同的道德规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共同的文化基础。
2.三科教材中渗透立德树人。
教育具有塑造未来的功能,教材是规范教育的最主要的遵循,因此教材必须体现国家意志。
三科教材表达的就是中国精神、中国灵魂、中国文化,所以它是国家意志。
这套统一的教材保证了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有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文化基础,这样才能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3.把握学科特点,上好思想品德课。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面临很大的挑战,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一定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潜移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统编教材什么时候开始使用
2021年率先进入高中新教材使用的是6个省市,包括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山东、海南。
其他省市将根据各省新高考推进和各省实际情况陆续推进,2022年前将全部使用新教材。
统编教材率先在6个省市使用
2021年是高中三科统编教材在部分省市起始年级使用的第一年,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海南、辽宁6个省市今年将率先使用高中新教材。
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开始在全国小学和初中的起始年级使用。
到2021年秋季开学,将实现所有年级的全覆盖。
普通高中阶段,思
想政治、语文、历史教材2021年秋季开学也将在部分省市起始年级开始使用。
2021年是高中三科教材在部分省市起始年级使用的第一年,率先进入高中新教材使用的主要是6个省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海南、辽宁。
其他省市都将根据各省
新高考推进情况,以及各地实际情况陆续推开,最后全部进入使用。
三科教材是如何组织编写的?
2021年教育部启动统编高中三科教材,经过2年多努力,完成编写工作。
一是组建编写队伍。
按照政治立场坚定、学术造诣精深、编写经验丰富的要求,经
推荐、评议并报中央批准,确定三科教材总主编,同时组建起由相关学科知名专家、优秀
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等组成的编写团队。
二是精心组织编写。
编写组按照研制大纲—编写样章—编写教材—试教试用—修改
完善的基本流程,认真开展编写工作。
先后组织东中西部 13个省份的412所学校开展试
教试用,检验教材的适宜性。
三是广泛征求意见。
教材送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国家
教材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马工程)专委会以及有关民主党派推荐的专家征求意见,同时,每科组织140名特级教师进行精细审读,反复打磨,不断修改完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