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认知策略分类

合集下载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

二、一些常用的一般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 :对目标信息不断重复,以便能准确牢固
记住这些信息的有效方法。 即机械记忆的方法 常用的复述策略:
(1)及时复述:
方法: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复述。适合意义性不强
的材料。
原因:遗忘规律。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1.复述策略:
(2)限时复述:
方法:限定通过复述达到记忆所需的时间;
归类整理: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归纳
(123456)
1、一条运河;
Hale Waihona Puke 2、沟通南北两方;3、运河段有三个重要城市:如郡、洛阳、余杭; 4、运河分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连接海河、淮河、长江、黄河、钱塘江五大江河; 6、流经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省。
(4)分散复述:
方法:将复述任务分散到不同的时间内完成 原因:避免大脑疲劳,提高效率
(5)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复述:
方法:整体与部分交替复述 原因:突出重点,照顾全面
(6)过度复述
方法:复述的次数或时间为刚好达到回忆的150%
原因:高效,并有利于巩固
(7)多种形式复述
方法:运用多种复述形式.
如朗读、默读、默写、做练习等
迈克卡(Mckeachie)的分类
复述策略 认知策略 精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学 习 策 略
计划策略 元认知策略 监视策略 调节策略 时间管理 学习环境管理
资源管理策略
努力程度管理 他人支持
思考:“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方法”是否 是认知策略? 答案:合理安排时间是对学习本身的管理, 不能直接优化获得信息的过程,是一种学 习资源管理策略
原因:使大脑机能充分调动
(3)试图回忆式复述:

认知策略的四种类型

认知策略的四种类型

认知策略的四种类型
认知策略的四种类型包括:
1. 重组策略:通过重新组织信息来改变对问题或任务的认知处理方式。

例如,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更简单的子问题,然后逐个解决。

2. 转变策略:改变对问题或任务的认知框架或观点,以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或者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

3. 生成策略:通过生成新的认知资料或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

例如,通过自主学习、研究和探索来获取新的知识和见解。

4. 调整策略:调整认知过程中的注意力、注意力分配、思考速度等因素,以适应任务的要求。

例如,集中注意力解决一个关键问题,或者加快思考速度以提高工作效率。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认知策略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认知策略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也就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这些策略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存储、保持和提取。

一般可以把认知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一)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为了保持信息而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如查找到一个新电话号码时,要记住它就会使用复述策略。

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识记,也是我们学习和识记的主要形式。

2.排除相互干扰影响记忆和学习的重要因素就是遗忘和干扰,在学习中,我们会经常把相似的材料记混,提取的时候经常会发生错误。

在心理学中,把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干扰,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影响称为后摄抑制。

这就要求学习者一方面在学习时要尽量对知识进行分析和比较,把相似的材料区分开来;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尽量不把相互干扰的材料放在一起学习,避免它们的混淆。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对篇幅短小或者有内在联系的材料,可以采用整体识记。

对于篇幅较长,或者较难、缺乏内在联系的材料可采用分段识记。

4.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在进行识记时,要学会运用多种感觉通道,例如,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读、动手写等。

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感觉通道针对同一记忆内容进行学习,不仅有利于排除外界的干扰,还可以为短时记忆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和线索,促进向长时记忆的转化。

5.画线帮助记忆画线是阅读过程中经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因为画线能够使学生将文中已有的结构联系起来。

另外,老师还应该教学生一些圈点批注的方法,配合画线一起使用。

例如,圈出不知道的词;标明定义和句子;列出观点原因和事件序号;在重要的段落前加上标记;标出可能考试的题;画箭头表明关系等。

画线是一种信息选择的策略,也是复述策略。

6.复习形式多样化用多种复习形式进行复习,如将所学的知识再用实验证明,写成报告、与人讨论以及向别人讲解等,这比单调重复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认知策略的学习与教学

认知策略的学习与教学

认知策略的学习与教学认知策略的概念:认知策略是个人对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学习等认识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一类内部组织起来的认知技能。

认知策略的功能是对信息加工的具体操作过程执行控制。

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关系:一般认为学习策略的核心成分是认知策略与反省认知;学习策略的范围大于认知策略的范围几种重要的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复述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

有机械复述和精心复述。

复述:对学习材料的维持性言语重复或在选择基础上的保留重复。

(一)识记阶段的复述策略1.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2.避免干扰:要考虑到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在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之前,要有时间吸收和重复新信息。

3.抑制:前后所学的信息之间存在互相的影响。

倒摄抑制:先前所学得信息和相似的新信息混在一起时,先前所学的信息会遗失。

前摄抑制:当所学的信息干扰了后面信息的学习4.整体记忆与部分记忆部分学习的策略有助于减少倒摄抑制,因为进入后面的部分之前,已学通了前面的部分。

5.多种感官协同记忆:人的学习83%通过视觉;11%听觉;3%嗅觉;1.5%触觉;1%味觉6.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式记忆可检查自己的错误和薄弱环节,从而重新分配精力。

7.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是在刚刚达到完全记住的基础上,再进行一定的超额学习。

一般来说,过度记忆的次数以刚刚能背诵所需要的复述量为基础的150%左右为适宜(二)保持阶段的复述策略:1.及时复习2.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3.多种形式的复习复述策略要义:首先,复述要及时;其次,注意好复述次数的安排;第三,要注意复述方法;第四,复述策略的训练2.精加工策略:在主要新信息上增加相关的信息来促进理解和记忆。

精加工是为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作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和生发。

(一)简单知识的精加工策略:1.位置记忆法: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确定一些特定的点,后将记忆的项目视觉化,按顺序和路线上的点联系起来。

认知策略种类

认知策略种类

认知策略种类
认知策略是指个体在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思考方式或认知操作。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认知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重复记忆策略:通过反复阅读、默写、背诵等方式来加深记忆。

2. 归纳策略: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从而形成更为抽象的概念或原理。

3. 演绎策略:基于已有的前提或规则,通过逻辑推理来得到新的结论或解决问题。

4. 模拟策略:通过模拟实际情境,来理解、应用所学知识。

5. 分类策略:将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归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6. 图像化策略:将所学知识进行图像化处理,通过形象的视觉形式来加深记忆。

7. 组织策略:将所学知识进行组织和安排,形成更为有序的结构和体系。

8. 比较策略:通过比较、对比不同的知识点、概念等,来理解和记忆。

以上认知策略并不是互相独立的,常常是相互交叉、融合使用的。

选择合适的认知策略,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 1 -。

认知策略包括哪些

认知策略包括哪些

认知策略包括哪些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那么认知策略包括哪些?
1、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以下三种: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2、计划策略。

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活动之前制定计划,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计其有效性,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3、监控策略。

监控策略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任职行动、策略的效果,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4、调节策略。

调节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或者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典型学习策略---认知策略 教育学

典型学习策略---认知策略 教育学

1.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是为了准确而牢固的记住目标信息而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材料或刺激上的方法。

及时复习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过度学习遗忘曲线(the forgetting curve)教育启示:及时复习/学而时习之第一次复习,学习结束后的5—10分钟,将要点加以背诵,或者阅读后尽快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第二次复习,学习当天的晚些时候或者第二天,重读要点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第三次复习,一星期后;第四次复习,一个月后;第五次复习,半年后。

排除相互干扰,主要是防止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

前摄抑制(proactive inhibition):是先前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retroactive inhibition):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近因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容易回忆,遗忘最少。

首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最少。

篇幅短小、内在联系密切的材料,适合整体记忆;篇幅较长、内容难度较大的材料,适合分段记忆。

通常,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的效果更好。

一早一晚的复习效果好。

(2)精细加工策略也叫精加工策略,是一种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指对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

位置记忆法: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然后将所要记的项目全都视觉化,并按顺序与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

回忆时,按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

首字联词法:是利用每个词的第一个字形成一个相对容易记忆的缩写。

比如计算机BASIC程序语言就是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初学者通用符号指令代码)各词首字母的联词。

认知策略的教学

认知策略的教学
一个"概要"
3.提问策略提问是有助于学 生学习教材、讲演以及其他 信息的策略。学生需要不时 地评估自己对教材或教师讲 演的理解,在活动过程中训 练自我谈话,自问或互问教 师可能要问的问题。如果所 提问题能够包含所有重要信 息则是最有效的提问
第五章 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三)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它与精细加工策略密不可分。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1.列提纲是以简要的词语写下主要和次要的观点。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读完一段话用一句 话概括,或让学生准备一个关于学习材料的提要 2.系统结构图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后,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将主要信息归成不同水平 或不同部分,形成一个系统结构图 3.网络关系图也称概念图。它能图解各种观点如何联系,把头脑中的知识外显化。它包括 选择核心概念、选择相关概念、添加概念间连线和说明、反思4个步骤 4.流程图 用来表示步骤、事件和阶段的顺序,一般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展开
第五章 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②监控策略指在认知活动进行过程中,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做出及时评价、反馈,并据此 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的过程 是个体以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为意识对象,不断积极而自觉地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 的过程 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进行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 间等,包括领会和集中注意 领会监控是一种具体的监控策略,它是指学生在头脑中有明确的领会目标,如找出要点、 发现某个重要细节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关注实现这个目标,根据这个目标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如果学生抓住了要点或发现了这个细节,则会因达到目标而产生成就感
的策略
第五章 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1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策略




复述
策略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画线和标注(underline,order,circle)
多形式复习
精细加工策略
记忆术(位置记忆法;字联词法/缩简编歌法;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语义联想法;视觉联想法。
利用背景知识;记笔记;自我提问;生成性学习
组织策略
列提纲;利用图形(结构图,流程图,模型模式图,网络关系图);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图/坐标);概括归纳

认略(过程前)→监控策略(过程中:领会监控;集中注意)
↘结果
调节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环境设置策略
利用工具策略
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激发内在动机,树立为了掌握而学习的信念,选择挑战性任务,调节成败标准,正视成败原因,自我奖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