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合集下载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设计模板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设计模板
育传统。
学校拥有多个 博士后科研流 动站、博士点、 硕士点和专业 学位授权类别, 涵盖了工、理、 管、文等多个
学科领域。
学校师资力量 雄厚,有一支 高水平的教师 队伍,为学生 提供了优质的 教育资源和良 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毕业生就 业率一直保持 在较高水平, 毕业生遍布全 国各地,为国 家和社会做出 了重要贡献。
数据可视化: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图像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数据 和分析结果
06
毕业设计总结
总结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对毕业设计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明确设计成果和收获 意义:提升个人总结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积累经验,促进个人成长 目的: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意义:为学校和导师提供反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毕业设计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学计划的重要组 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 的理解,增强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 坚实的基础。
毕业设计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人才培养质 量的重要体现,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 意义。
07
毕业设计答辩
答辩的目的和意义
毕业设计答辩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 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毕业设计答辩,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 次全面检验。
答辩过程还是一个展示学生才华和个性的机会,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 的自信心和应变能力。
调研范围:以华北地区为主,同 时考虑全国范围内的相关企业和 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培养方案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培养方案

目录学术型学位081501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8150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6)081503水工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0)081505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5)082802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9)087100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4)0815Z1城市水务工程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9)0815Z2生态水利与景观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4)081401岩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8)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43)0818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48)081803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53)090707水土保持与荒漠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58)080104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63)081402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68)081403市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72)0814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76)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81)0814Z1地下建筑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86)0814Z2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90)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94)080202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99)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04)080204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09)0802Z1材料成型工程及控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14)080702热能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18)080703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24)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29)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34)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39)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44)081504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48)082804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52)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56)082803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60)083002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63)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67)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72)120201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77)120202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81)120203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86)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91)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96)070104应用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5)083500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9)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13)030505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17)专业学位085214水利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21)085227农业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26)085239 项目管理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30)085217地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36)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40)085201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44)095109农业机械化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49)085206动力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53)085210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57)085236工业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61)085240物流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65)085211计算机技术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69)095112农业信息化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72)翻译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76)081501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是河南省重点学科,于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研究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严重、水环境恶化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国家水利发展的需要,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现代数学方法、3S等技术,来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运用水文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解决各种实际水文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包括水文分析计算的理论与方法、水文预报理论与模型、水文要素的实时监测与传输、流域水文模型、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分析、流域(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等。

水利工程学术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10版)

水利工程学术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10版)

水利工程学术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版)一、培养目标水利工程学术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为水利工程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培养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的水利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具体目标: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了解水利工程领域国内外研究的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本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专门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具有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具备独立承担水利工程勘测设计、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语言表达和外语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热爱生活,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水文学及水资源: 流域降雨径流过程模拟;洪水预报与调控;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合理配置;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管理;环境水文与水环境保护;梯级电站多目标优化调度。

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工程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水力过渡过程及非恒定流;模型试验理论及技术;数值模拟计算;生态、环境水力学。

3.水工结构工程: 高坝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水工建筑物及水工结构分析、仿真计算与模型试验;温度控制与防裂技术;高陡边坡和地下工程;高坝抗震分析与抗震设计;大坝安全监测、健康诊断与现代修复技术;水工建筑材料。

4.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系统仿真及资源优化配置;现代监测技术与方法;施工导截流及风险分析;水利工程经济与管理。

5. 生态水利: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防控措施;水工建筑物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减免措施;水流条件与水生生物之间的响应关系;水利设施运行环境保护;水库水华机理研究;水库生态调度方案研究;河流、水库生态恢复方法。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编2014年9月目录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1. 水利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3)2.科学技术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1)3.流体力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5)4.材料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5.系统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5)6.岩土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30)7.市政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35)8.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40)9.环境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45)水利工程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利工程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初步具有运用该门外语听、说、读、写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水文学及水资源(1)现代水文学:水文循环与水文过程机理,流域水文模型理论和方法,环境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分析与评价,水文预报理论和方法,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数字流域与“3S”技术在水文学中的应用。

(2)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评价、规划、开发利用、治理、管理、配置与保护,以及水量和水质的联合调度。

(3)水环境科学与工程:水环境监测、评价、预测、规划与管理,水环境承载力,湖泊水库水污染规律与防治,流域面源污染模拟与控制,水污染处理技术。

(4)水安全与风险决策:旱涝灾害形成与分布规律,水资源承载力与宏观配置决策,水利水电工程与水资源系统灾害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决策。

0815水利工程(水利学院)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0815水利工程(水利学院)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0815水利工程(水利学院)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水利工程学科始建于1951年,197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河南省重点学科。

多年来,学科坚持围绕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水生态与水环境治理这一大背景,在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城市水务工程与管理等方向开展研究,并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安全管理、水沙调控及河道治理研究,水工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与建造新技术、水灾害防治与水生态保护修复、城市水务工程与水生态文明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水利工程学科现有团队成员80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3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60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省优秀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创新人才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

学科拥有2个院士工作站,分别聘请中国科学院王光谦院士、夏军院士,中国工程院王浩院士、王复明院士为特聘院士指导学科工作。

学科依托的研究平台有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水利水运及治河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水环境模拟与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水工结构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水资源管理与政策软科学研究基地等6个省级研究平台,拥有水利工程安全郑州市重点实验室、水工结构震动与安全郑州市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实训基地等多个市厅级研究平台。

其中:水工结构试验大厅是我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可实现三维空间加载试验和全自动测试的实验厅,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实验室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水工水力学模型实验厅。

二、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水利工程学科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相应学科方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承担本学科方向科研任务、解决本学科方向复杂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水利工程学术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10版)

水利工程学术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10版)

水利工程学术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版)九. 课程设置水利工程学术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十、专业学术期刊中文期刊1.水利学报2.水利水电技术3.水力发电4.人民黄河5.人民长江6.中国农村水利水电7.河海大学学报8.水文9.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0.泥沙研究11.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2.岩土工程学报13.水力发电学报14.长江科学院院报15.水科学进展16.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7.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8.中国水利19.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水电能源科学外文期刊ASC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Construction / Materials1.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Construction2.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3.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Engineering Mechanics4.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5.Journal of Nanomechanics and Micromechanics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s6.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7.Journal of Hazardous, Toxic, and Radioactive Waste8.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9.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10.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11.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12.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13.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tructural Engineering14.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15.Practice Periodical on Structur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16.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Waterway, Ports, Coasts, and Oceans17.Journal of Waterway, Port, Coastal, and Ocean Engineering Other Technical Areas18.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19.Journal of Cold Regions Engineering20.Journal of Compu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21.Journal of Energy Engineering22.Natural Hazards Review23.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24.Journal of Pipeline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Practice25.Journal of Surveying Engineering。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工
作的基本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各学科、专业应根据本规定制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1年,逾期未通过答辩者将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我院不办理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手续。

三、学位课程
硕士生课程应重视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考虑合理的知识结构。

硕士生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硕士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课程学习计划,并填写《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附件1)交研究生院。

课程分为两类:必修课和选修课。

(一)必修课。

全日制水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水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水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研[2009]1 号)和《关于制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 意见》的通知,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水利工程一级学科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为水利工程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培 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水利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具体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具有集体主义观 念和艰苦奋斗、严谨治学和求实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水利工程领域的坚实理论和宽广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该领域国内 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 具有独立承担水利工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 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拟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供选定: 1、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研究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节水型社 会建设理论及实践,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雨洪资源、中水等非常规水源 的高效综合利用模式,地下水开发利用理论与技术,水库生态调度及水质模型 与应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问题,水利信息化与 3S 技术应用等。 2、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水稻节水灌溉原理与技术,旱作物节水
1.学习年限一般为 2 年,最长不超过 5 年,其中实践不少于 6 个月。
2.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 30 学分。
3.必修环节有文献综述和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中期、实践环节等。
五、课程的类别及设置(缺补本课)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政治理论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制订和修订的基本要求
一、总体原则
(一)正确把握《专业目录》的内涵,本着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则,结合我校实际,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制订。

(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有关文件为依据,反映国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体现我校本学科专业已形成的优势和特色。

(三)培养方案应继续坚持有利于较宽口径培养研究生、有利于学科建设及其发展的方针,已取得一级学科授权的,原则上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课。

(四)努力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方案应为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留有足够的回旋空间,使研究生的培养在满足培养方案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对课程选择、科研实践及学位论文选题等进行不同的安排。

(五)各学科专业应广泛了解国内外高校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认真总结本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经验,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进一步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制定出高标准、适应当前本学科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根据国家对硕士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特点,阐明本学科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在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应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科学研究能力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三、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设置要科学、规范、宽窄适度、相对稳定,原则上每个二级专业设置3-5个(不超过5个)研究方向。

设置研究方向应考虑本学科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密切关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努力把握本学科专业发展趋势,提倡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与交叉,鼓励设置应用性、边缘性较强的新兴研究方向,使研究生的培养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

所设研究方向应确属本学科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范畴。

不要将导师个人某一时期的一个研究项目作为一个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设置应具备下列条件:
1.应有学术带头人及合理的学术梯队;
2.应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和成果;
3.应有培养硕士研究生需要的图书资料和实验条件;
4.应能开出本研究方向的学位课程和相关课程。

四、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一般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为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学术交流,借鉴国内外高校在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可聘请校外专家为我校的兼职硕士生导师或合作导师,但我校必须配备相应的合作导师,以指导学生日常学习和制定教学计划。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组成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

以课堂讲授为主的课程。

二年制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要求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17-19学分,一般以课内18学时为1学分。

二年半学制要求硕士生课程总学分为32-34学分,其中学位课15-17学分,一般以课内18学时为1学分。

三年学制要求硕士生课程总学分为36-40学分,其中学位课17-19学分,一般以课内20学时为1学分。

学位课为考试课,非学位课为考试课或考查课。

为便于评估与检查,考试课必须采用百分制(由平时成绩20%,考试成绩80%组成)。

六、培养方案内容
培养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学科专业简介、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设置等。

最新培养方案格式可从研究生处网页中下载。

七课程教学大纲
(一)为适应当前学科的不断发展,所有新增学位点培养方案课程均应及时制订教学大纲,经过修订的培养方案课程有更新教学内容的,也应重新制订教学大纲;
(二)教学大纲内容应包括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先修课程、适用专业、课程学习目的与要求、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教材和主要参考书和大纲说明等。

大纲说明包括该课程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该课在内容和授课形式上的特色,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

(三)专业外语和“双语教学”大纲一律用中文编写。

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要点(2012年)
2011年6月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下发了水利工程、机械工程和项目管理三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专业学位标准标准应作为该领域培养研究生的基本依据,根据专业学位标准要求和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共性问题,现将本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要点说明如下:
本次修订主要针对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程和实践环节,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2学分,一般以课内18学时为1学分。

1.学位课(不低于17学分或不低于专业学位标准明确规定的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学时/2学分
第一外国语 120学时/3学分
信息检索 18学时/1学分
知识产权 18学时/1学分
数学或专业领域基础课8-10学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内容应尽量覆盖一级学科)
2.非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不低于10学分或不低于专业学位标准明确规定的学分)
专业选修课6-8学分
研究方向选修课4学分
3.实践环节(5学分)
(1)学术活动。

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五次本学科领域新技术进展讲座或学术活动,每次写出不少于500字的总结报告,由导师给出成绩。

成绩全部合格者,计1学分。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开学八周内完成,开题报告主要介绍项目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和计划安排。

开题报告应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

开题报告需经所在工程领域的领导小组和双导师审核通过,完成此环节获得1学分。

(3)生产实践。

为提高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全日制专业硕士生须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实践内容由企业导师决定,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 年;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完成生产实践后须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经导师审核通过后,此环节获得3学分。

培养方案具体格式要求见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格式
水利工程等三个领域除按以上要求修订培养方案外,其他培养要求均参照2011年6月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下发的专业学位标准执行,其他专业领域可暂时参考水利工程等三个专业领域的专业学位标准,待本领域的专业学位标准下发后再做微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