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哲学及审美问题期末答案解析
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二)2024

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二)引言概述:本文为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的解析,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美学的相关知识点,并为考试做好准备。
文中将分5个大点对试题进行分析,每个大点包含5-9个小点,详细介绍各题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最后,总结本篇文章的重点内容。
大点一:美学基础知识1. 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2.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 美学的历史渊源与发展4. 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5. 美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大点二: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1. 审美经验的概念和特点2. 审美经验的来源和形式3. 审美价值的主观性和客观性4. 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和评价标准5. 审美价值的多样性和相对性大点三:艺术与美学1. 艺术的定义和特征2. 艺术与美学的相互关系3. 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审美功能4.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创作过程5. 艺术欣赏的主体和客体关系大点四:美学与社会文化1. 美的社会功能和美对社会文化的影响2. 美学在社会文化传承和人文教育中的作用3. 美的多元性和跨文化美学的研究4. 美学社会学与美学心理学的关联性5. 美学与当代社会文化问题的关系大点五:美学的发展与前景1. 当代美学理论的研究动态2. 新兴美学思潮的兴起和发展3. 美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4. 科技与美学的结合及其影响5. 美学在未来社会的应用前景和价值总结:本文对美学期末试题进行了全面解析,针对每个大点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能够对美学的基础知识、审美经验和价值、艺术与美学、美学与社会文化以及美学的发展与前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同时,读者也能够通过解题过程对美学的应用能力有所提升。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在美学学习和考试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艺术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艺术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艺术哲学中,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形式美的观点属于以下哪个流派?A. 表现主义B. 形式主义C. 现实主义D. 抽象表现主义答案:B2. “艺术模仿自然”这一观点最早由哪位古希腊哲学家提出?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苏格拉底D. 赫拉克利特答案:B3. 下列哪位哲学家认为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A. 马克思B. 尼采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A4. “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叔本华B. 尼采C. 克尔凯郭尔D. 柏格森答案:A5. 以下哪部作品是法国哲学家让-雅克·卢梭的代表作?A. 《社会契约论》B. 《忏悔录》C.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D. 《艺术哲学》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艺术哲学研究的重要主题?A. 艺术的本质B.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C. 艺术的社会功能D. 艺术的创作方法E. 艺术的欣赏方式答案:ABCDE2. 艺术哲学中,哪些因素被认为是艺术作品的构成要素?A. 形式B. 内容C. 风格D. 技巧E. 情感答案:ABCDE3. 以下哪些是艺术哲学史上的重要流派?A. 存在主义B. 结构主义C. 后现代主义D. 马克思主义E. 现象学答案:ABCDE4. 以下哪些是艺术哲学中关于艺术创作的观点?A. 创作是艺术家的自我表达B. 创作是艺术家对现实的模仿C. 创作是艺术家对社会的批判D. 创作是艺术家对美的追求E. 创作是艺术家对情感的宣泄答案:ABCDE5. 以下哪些是艺术哲学中关于艺术欣赏的观点?A. 欣赏是主观的体验B. 欣赏是客观的分析C. 欣赏是文化背景的反映D. 欣赏是情感的共鸣E. 欣赏是审美的判断答案:ACDE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艺术的看法。
答案: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艺术是模仿自然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模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通过创造性的模仿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2015年_2018年尔雅艺术美学课期末考试答案解析大全

艺术美学(一)1下面哪一位不是浙江人:()A、沈增植B、王国维C、毛泽东D、徐志摩正确答案: C2下面哪一部著作充分体现了作者具有诗人的灵性、哲学家的参悟以及美学家的审美:()A、《故乡》B、《人间词话》C、《人间四月天》D、《人间喜剧》正确答案: B3下面哪一位是《人间词话》的作者:()A、李鸿章B、徐志摩C、左宗棠D、王国维正确答案: D4下面关于王国维所处时代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风西借的时代B、研究自由的时代C、学术必变的时代D、最大发现的时代正确答案: A5“时事在变,意象在变”是沈增植对晚清王朝的感叹。
()正确答案:×6罗振玉既是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又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
()正确答案:√艺术美学(二)1下面关于晏殊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B、作品有《珠玉词》C、字叔同D、才高数学,见识过人正确答案: C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下面哪一位的词:()A、王国维B、王维C、辛弃疾D、李白正确答案: C3下面关于陈寅格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西义宁人B、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C、古典文学研究家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D4金文专家容庚是王国维先生唯一的学生,其代表作《人间四月天》。
()正确答案:×5吴宓和陈寅格是北大国学院四大导师的重要成员。
()正确答案:×艺术美学(三)1下面关于钱穆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历史学家B、斋号素书楼C、笔名莎翁D、著作有《国史大纲》正确答案: C2下面哪一位不是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A、鲁迅B、梁启超C、钱穆D、赵元任正确答案: A3刘再复先生对贵族精神的归纳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自尊的精神B、奉献的精神C、原则的精神D、低调的精神正确答案: B4梁启超是中国现代汉语和现代音乐学先驱。
()正确答案:×5贵族精神的对立项是流氓精神、地痞精神和无赖精神。
艺术哲学与审美问题观后感

艺术哲学与审美问题观后感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1. 在艺术哲学中,对审美主体的研究主要关注()A. 艺术作品的形式B. 欣赏者的心理、经验等因素C. 艺术创作的技巧D. 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
解析:审美主体即进行审美活动的人,在艺术哲学里对审美主体的研究侧重于欣赏者的心理、经验等主观因素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所以答案为B。
A. 艺术的起源B. 艺术作品的市场价格C. 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D. 美的本质。
解析:艺术哲学探讨艺术的起源、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以及美的本质等方面,但艺术作品的市场价格更多涉及经济学领域,不属于艺术哲学探讨审美问题的范畴。
答案为B。
3. 从审美角度看,艺术作品的风格主要取决于()A.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B. 地域文化和时代背景C. 观众的喜好D. 艺术材料的特性。
解析:艺术作品的风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地域文化和时代背景对风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时代会孕育出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一部分因素,但不是主要决定因素;观众喜好是作品风格形成后的一种接受反馈;艺术材料特性对风格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取决于它。
所以答案为B。
4. 在审美过程中,“移情说”强调()A. 审美对象对主体情感的唤起B. 主体将自身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C. 审美对象的客观属性D. 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距离感。
解析:“移情说”的核心是主体将自身的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使对象仿佛也具有了人的情感。
A选项是审美对象唤起主体情感,这与移情说概念不符;C选项强调对象客观属性与移情说强调主体主观情感投射相悖;D选项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距离感不是移情说的核心内容。
所以答案为B。
5. 艺术哲学中对于“丑”的审美研究表明()A. 丑在艺术中没有价值B. 丑可以通过艺术转化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对象C. 丑就是与美完全对立,不能被欣赏D. 丑只能出现在现代艺术作品中。
解析:在艺术哲学中,丑并非没有价值,它可以通过艺术手段转化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对象,如一些现代艺术作品以丑来表达深刻的内涵等。
最新版精选2020年艺术美学期末考核复习题库完整版18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艺术美学》期末考试全套复习188题[含答案]一、判断题1.“古典主义”一词源于希伯来语,原意是“典范”的意思。
()我的答案:×2.希腊美学的过渡时期具体指智者派美学和苏格拉底美学。
()我的答案:√3.义和团是18世纪末发生于中国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我的答案:×4.启蒙运动指的是18世纪初至1789年发生在德国的一场文化运动。
()我的答案:×5.洛克在哲学上确立了人的理解力的地位。
()我的答案:√6.启蒙运动是现代艺术的起点。
()我的答案:×7.中世纪的艺术、宗教神学已达到了一种神秘、隐修的审美极致。
()我的答案:√8.法家学派强调虚静的境界。
()我的答案:×9.罗马帝国后期被军队控制政权,其生产凋零。
我的答案:√10.留声机是英国科学家爱迪生在1788年发明的。
()我的答案:×11.古典主义是现实主义最基本的文艺思潮。
()我的答案:√12.毁灭和再生是希腊神话中酒神的体现。
()我的答案:√13.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设计无处不在的时代。
()我的答案:√14.库尔贝是法国著名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马拉之死》。
()我的答案:×15.印象派提出破坏就是创造。
()我的答案:×16.叔本华认为美术超越了一切客体化的级别,与理念同一层次。
我的答案:×17.叔本华是第一个提出“美是意志暂时的休息”的人。
()我的答案:√18.基督教是一个相信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一神论宗教。
()我的答案:√19.中国北朝齐梁画家谢赫提出了著名的绘画六法。
()我的答案:×20.让·梅叶是德国十八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
()我的答案:×21.伏尔泰被欧洲思想界誉为欧洲思想界的泰斗。
()我的答案:√22.文艺复兴使得“美”与道德宗教分离。
()我的答案:√23.设计师、美术家在文艺复兴以前就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2016年-2018年尔雅艺术美学课期末考试答案解析[大全]
![2016年-2018年尔雅艺术美学课期末考试答案解析[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d2e04e2b9f3f90f76c61b60.png)
艺术美学(一)1下面哪一位不是浙江人:()A、沈增植B、王国维C、毛泽东D、徐志摩正确答案: C2下面哪一部著作充分体现了作者具有诗人的灵性、哲学家的参悟以及美学家的审美:()A、《故乡》B、《人间词话》C、《人间四月天》D、《人间喜剧》正确答案: B3下面哪一位是《人间词话》的作者:()A、李鸿章B、徐志摩C、左宗棠D、王国维正确答案: D4下面关于王国维所处时代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风西借的时代B、研究自由的时代C、学术必变的时代D、最大发现的时代正确答案: A5“时事在变,意象在变”是沈增植对晚清王朝的感叹。
()正确答案:×6罗振玉既是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又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
()正确答案:√艺术美学(二)1下面关于晏殊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B、作品有《珠玉词》C、字叔同D、才高数学,见识过人正确答案: C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下面哪一位的词:()A、王国维B、王维C、辛弃疾D、李白正确答案: C3下面关于陈寅格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西义宁人B、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C、古典文学研究家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D4金文专家容庚是王国维先生唯一的学生,其代表作《人间四月天》。
()正确答案:×5吴宓和陈寅格是北大国学院四大导师的重要成员。
()正确答案:×艺术美学(三)1下面关于钱穆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历史学家B、斋号素书楼C、笔名莎翁D、著作有《国史大纲》正确答案: C2下面哪一位不是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A、鲁迅B、梁启超C、钱穆D、赵元任正确答案: A3刘再复先生对贵族精神的归纳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自尊的精神B、奉献的精神C、原则的精神D、低调的精神正确答案: B4梁启超是中国现代汉语和现代音乐学先驱。
()正确答案:×5贵族精神的对立项是流氓精神、地痞精神和无赖精神。
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两篇)2024

引言概述: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起源、价值和表现形式的哲学学科。
在美学课程中,期末试题及答案是考核学生对美学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针对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二),从五个大点展开详细阐述。
一、美学理论界的争议1. 艺术的定义争议- 传统定义:艺术是对美的表达和再现。
- 扩展定义:艺术是对各种体验的表达和再现,不仅限于美。
- 结论:应尊重不同的定义,理解艺术是多样的。
2. 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主观性:美的感受因人而异,没有统一标准。
- 客观性:存在普遍认同的美和审美原则。
- 结论: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在实践中相互交织。
3. 美的价值争议- 相对主义:美的价值是主观而变化的。
- 客观主义:美的价值是客观且不变的。
- 结论:美的价值是主观与客观的相互作用结果。
二、不同学派的美学观点1. 哲学美学学派- 古希腊美学:关注完美、和谐和对称的作品。
- 康德美学:关注审美判断的普遍性和纯粹性。
- 结论:哲学美学学派着重于美的概念和原则的探讨。
2. 心理学美学学派- 情感美学:关注艺术作品引发的心理情感。
- 认知美学:关注艺术作品的认知过程。
- 结论:心理学美学学派研究人类心理对美的感知及体验。
3. 社会学美学学派- 文化美学:关注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 阶级美学:关注阶级对艺术和美的不同理解和偏好。
- 结论:社会学美学学派强调社会背景对美学观点的影响。
4. 实用美学学派- 创造美学:关注艺术与实践相结合的创造性。
- 品味美学:关注个体的审美能力和素养。
- 结论:实用美学学派注重美在实践中的作用和实际应用。
5. 文化批评美学学派- 后现代美学:关注对传统美学观点的批判和重新解读。
- 女性美学:关注女性对美和艺术的独特视角。
- 结论:文化批评美学学派促进了美学研究的多元和包容性。
三、美学实践与创新1. 艺术的实践性- 艺术是一种实践行为,通过创作、表演、欣赏等活动实践美学。
- 各种艺术形式的实践活动对于培养美学素养至关重要。
艺术与审美期末考试答案讲解资料

注:1题目的选项有所变动2改卷为80分的试卷3单选 2、4、20、33 不确定多选2、11、17 不确定1A【单选题】(2分)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A.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B.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C.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D.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2D【单选题】(2分)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A.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B.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D.“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3A【单选题】(2分)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人所讲的人的精神境界的内在心理状态表现?A.胸次胸襟C.怀抱D.格局4D【单选题】(2分)“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带给我们众多启示,其中最核心的启示是?A.只有多学科教育背景的研究团队才能研发出畅销的产品;B.最简洁的产品设计才是最好的产品设计。
C.商品必须有醒目的设计风格,否则难以在市场上获得成功;D.最永久的发明创造都是艺术与科学的嫁接;5D【单选题】(2分)《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A.阿瑟·丹托B.克莱夫·贝尔C.汉斯-格奥尔格·伽德默尔D.恩斯特·贡布里希6A【单选题】(2分)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
A.逸格、神格、妙格、能格B.能格、妙格、神格、逸格C.妙格、逸格、能格、神格D.神格、能格、逸格、妙格7A【单选题】(2分)西方历史上的艺术形式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代表一种修养 1【单选题】丹纳是(A)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
A、法国B、德国C、英国D、美国 2【判断题】艺术是人类世界的一部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艺术是人类最高的精神活动之一 1【单选题】黑格尔提出的绝对精神的三个领域,其中不包括(D)。
A、哲学B、宗教C、艺术D、科学 2【多选题】人类最高的精神活动是(ABC)。
A、哲学B、艺术C、宗教D、科学 3【判断题】哲学的研究、思考的活动是经验的。
(×)什么是创新的源泉 1【单选题】什么是创新的源泉?(C)A、艺术B、宗教C、性灵D、知识 2 【判断题】哲学是思辨,是在理性的形式当中展开精准的思考和推论。
(√)美与真理的关系 1【单选题】艺术哲学何以取代美学?(D)A、由对美的表象的探讨转变为对美的本质的探讨B、由对艺术本性的探讨转变为对美学理论的探讨C、由艺术本性的探讨转变为对美的本质的探讨D、由对美的本质的探讨转变为对艺术本性的讨论 2【判断题】艺术批评的停止,表示这个民族的艺术创作的衰落。
(√) 3 【判断题】我们始终在接触作品的过程中从事着最起码的艺术批评。
(√)艺术判断 1 【单选题】下列属于审美判断的选项是(D)。
A、这朵花很香B、这朵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C、这朵花的价格很贵D、这朵花是美的 2 【判断题】主观的感觉判断具有个体相对性。
(√) 3【判断题】在艺术和审美的领域,我们都是为自己做判断。
(×)审美判断的普遍性 1【单选题】体和用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指的是(C)。
A、本质和原理B、概念和内涵C、本体和作用D、理论和实践 2【多选题】关于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美是非逻辑的B、美感不以概念做基础C、美是有规律可循的,具有逻辑性D、美是客观的、普遍的 3【判断题】艺术的历史表明美具有客观性,这一点毋庸置疑。
(×) 4【判断题】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的主题是探讨人类社会的自由如何可能,善如何可能。
(√)哲学与科学的差别 1【单选题】美的判断不是感官刺激引起的,而是对对象本身的形式做了判断,因判断而生愉悦。
这一观点出自(B)。
A、黑格尔B、康德C、拉康D、叔本华 2【判断题】艺术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建构审美事实、艺术事实、审美经验的东西。
(√)审美判断究竟是什么 1【判断题】马克思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感性活动。
(√) 2【判断题】美根源于人类心灵的感性自由。
(√)艺术实践的根据在哪里 1【判断题】美是个体的生物感觉。
(×) 2【判断题】一个作品是否被判断为美,是以一系列概念做基础的。
(×)跨过艺术的门槛 1【单选题】在所有的审美活动中,最高的愉悦是(C)。
A、喜剧美B、自然美C、悲剧美D、理性美 2【判断题】艺术是起源于巫术的。
(√)艺术是人类保存情感的唯一方式(上) 1【判断题】艺术是真理的事业。
(√) 2【判断题】离开人类的艺术的心灵和艺术的活动,美是不存在的。
(√)艺术是人类保存情感的唯一方式(下) 1【单选题】人类很早就找到的能够保存新鲜有力的情感的方法是(C)。
A、科学B、教育C、艺术D、宗教 2【单选题】艺术的本性根源于人的模仿的天性。
这句话出自(C)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但丁反驳“再现论” 1【单选题】关于艺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艺术是很好的装饰品B、艺术是很好的娱乐工具C、艺术使人类的生命情感得以保存D、艺术是很好的谈资2【判断题】绘画再现的不是外观上的逼真,而是情感上的逼真。
(√) 3 【判断题】艺术不同于日常叙述,关键在于艺术能够将历史事件的内在精神价值永远保留。
(√)艺术是以情感显象的方式对实在的再解释 1【单选题】艺术的本性是酒神与太阳神同时起作用。
这一观点出自(C)。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尼采D、叔本华 2【判断题】情感是通过艺术显象的,它不是概念的标签。
(√) 3【判断题】艺术对现实的模仿,不只是主体内心强烈感情的留意,也是对实在的再解释。
(√)审美经验是对静观和激情的统一 1【判断题】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 2 【判断题】柏拉图认为,艺术激起人的情感,从而扰乱了人们的道德生活的次序和和谐。
(√)艺术是真理的原始发生(上) 1【单选题】《诗学》的作者是(C)。
A、贺拉斯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 2【判断题】艺术创作中,主题先行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主题先行指的是把现实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创作艺术作品的前提。
(√) 3【判断题】艺术被驱使充当宗教的、政治的工具和手段而丧失了与真理的关联。
(×)艺术是真理的原始发生(下) 1【单选题】作品存在就是建立一个世界。
这句话出自(C)。
A、柏拉图B、康德C、海德格尔D、苏格拉底 2【判断题】艺术创作依赖于艺术家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要求真理的原始发生。
(√) 3【判断题】真正的艺术创作和工匠活动的区分在于:工匠活动是不需要想象力的。
(√)两种关于美的定义:黑格尔与海德格尔(上) 1【单选题】美是一种比例上的和谐关系。
这是(C)关于美的认识。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毕达哥拉斯D、海德格尔 2【单选题】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这一观点出自(D)。
A、海德格尔B、苏格拉底C、柏拉图D、黑格尔 3【判断题】梵高画《农鞋》的意义在于要画出存在者之存在。
(√)两种关于美的定义:黑格尔与海德格尔(下) 1【判断题】一个文本的意义不是自身固有的,是进入了语境才有意义的。
(√) 2 【判断题】气韵是西方美学思想中的重要观念。
(×)作品的作品存在问题(上) 1【单选题】(A)认为:语言是存在之家。
A、海德格尔B、黑格尔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2【判断题】在传统美学的理解中,所有的作品都有物质载体,所以物性存在就是载体的意思。
(√)作品的作品存在问题(下) 1【多选题】艺术作品的存在有哪些层面?(ABCD)A、作品的物性存在B、作品的形式存在C、作品的实事性存在D、作品的观念主题性存在 2【判断题】同时满足物性、形式、实事性和观念主题性的作品一定就是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的物性特质(上) 1【单选题】孔子说“绘事后素”,“素”指的是(C)。
A、简朴B、素净C、质料D、素描 2【判断题】艺术哲学的核心问题是讨论艺术作品的作品存在。
(√)艺术作品的物性特质(下) 1【多选题】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艺术作品“四因说”,归纳起来是(AB)。
A、形式因B、质料因C、巫术因D、模仿因 2【判断题】艺术家创作作品就是要让我们本在其中的生存场得以呈现。
(√) 3 【判断题】艺术作品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人们审美趣味的需要。
(√)作品形式美的本质(上) 1【单选题】《艺术作品的本源》的作者是(A)。
A、海德格尔B、康德C、黑格尔D、尼采 2【判断题】艺术作品的质料仅仅是承载形式的载体。
(×)作品形式美的本质(下) 1【单选题】艺术作品形式美的本质是(C)。
A、形式即结构B、形式即意义C、形式开启质料D、形式即存在 2【判断题】在艺术作品当中,质料本来是仅当成物质载体来看的一个要素,其实是艺术作品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 3【判断题】在艺术中,精神是在感性中呈现。
(√)艺术陈述的方式 1【多选题】关于艺术语言,下列选项正确的是(BC)。
A、艺术语言都是分析性陈述B、艺术语言是综合性陈述C、把物象转变为象意是艺术语言的作用D、艺术语言的作用是将象意转变为物象2【判断题】每一部艺术作品都是一个陈述。
(√) 3【判断题】若干个象意构成象意群,生存场只可能在象意群中呈现。
(√)作品的叙事语调(上) 1【判断题】音乐是文学的仆从。
(×) 2【判断题】纯音乐是指音乐作品完全不依赖于其他的观念,完全用音乐的语言说出了现实内容。
(√)作品的叙事语调(下) 1【多选题】人类叙事的目的是(ABC)。
A、传达信息B、论证道理C、表达体验D、记录历史 2【判断题】在艺术的叙事中,语调不是伴随现象,而是叙事的实质、内容的本身。
(√)叙事语调的双重性 1【单选题】语调分为两类,分别是(A)。
A、对象性语调和情感评价语调B、理性语调和感性语调C、理性语调和情感评价语调D、判断性语调和对象性语调 2【判断题】当表演者完全进入了对象性语调本身之中,那么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表演。
(×)作品的双重语境(上) 1【判断题】直接从生活中拿到的内容成为题材,被选择进作品的,成为素材。
(×) 2【判断题】只有在进入题材实事语境的同时,也进入其形式完成性语境,才能读懂作品。
(√)作品的双重语境(下)1【单选题】诗人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人生博大的导师。
这句话出自(A)。
A、黑格尔B、海德格尔C、康德D、尼采 2【判断题】灵感是艺术创作中的关键阶段,经过灵感阶段创作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
(√)从双重语境看作品的存在方式 1【单选题】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必定是双重语境的融合,这双重语境指的是(C)。
A、时代语境和政治文化语境B、题材实事性语境和时代文化语境C、题材实事性语境和形式完成性语境D、形式完成性语境和时代文化语境 2 【判断题】评价艺术作品价值等级的真实标准在于其所展示的内在视域是否足够宽广。
(√)艺术作品的内在视域(上) 1【单选题】在物象转化为象意中,起关键作用的是(C)。
A、艺术形象B、艺术审美C、艺术语言D、艺术手法 2【单选题】现实生活是通过(D)进入作品。
A、想象B、模仿C、体验D、再体验 3【判断题】在中国美学传统中,象意又称为气韵。
(√) 4【判断题】象意群是一种形式完成。
(√)艺术作品的内在视域(下) 1【单选题】艺术作品的客观存在是它展开了一个(B)。
A、外在视域B、内在视域C、题材实事语境D、形式完成性语境 2【单选题】在中国文艺理论中,提出“境界说”的是(A)。
A、王国维B、陈庭焯C、陈寅恪D、鲁迅 3【判断题】面对艺术作品,我们就是观者,被观的就是这个作品的视域。
(√) 4 【判断题】真正的艺术作品都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作品内在视域中的真理之发生:审美意象(上) 1【单选题】《存在与虚无》的作者是(C)。
A、艾略特B、加缪C、萨特D、海德格尔 2【单选题】(C)的形成终于使作品成为真理的原始发生。
A、审美主体B、审美感受C、审美意象D、审美对象 3【判断题】作品的外在视域在制作中形成起来,全部目的在于能够展现内在视域。
(√) 4【判断题】审美的目的是获得由现实色彩所造成的快乐本身。
(×) 5【判断题】艺术的真理是艺术接受者和作品互相作用的结果。
(√)作品内在视域中的真理之发生:审美意象(中) 1【单选题】审美意象是(C)。
A、由假及真B、由真及假C、由意及象D、由象及意2【判断题】审美是我们认识非现实的对象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