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总结——《夏商周的更替》

合集下载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重要知识点总结
对象
宗亲和功臣等
内容
作用
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扩大统治范围
意义
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衰亡
衰落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 引起“国人暴动”
灭亡
周幽王时, 朝政腐败, 内外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 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②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灭亡
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最后被商汤所灭
二、商朝的统治
建立——
盘庚迁殷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起新的奴隶制王朝——商朝,建都在亳。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徙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统治
商朝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灭亡
末代商王纣,对外连年征伐,耗费国力;对内大兴土木,横征暴敛,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决战中,被周武王所灭
三、西周的兴衰
建立
周武王建立周朝, 定都镐京, 史称西周
分封制
目的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依据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必背重点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建立约公元前2来自70年,禹建立夏王朝地位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家天下”
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统治
①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初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初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初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以下是初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总结,供您参考: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5课夏商周的更替1.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3.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

4.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第6课春秋战国纷争1.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特点: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2.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特点:战争频繁,诸侯争霸进入尾声。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3.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1.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铁农具(如铁犁、铁锄)和牛耕在各国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 都江堰的修建: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废井田制,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重视农业发展等。

4. 《法经》和《秦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制定成文法典,如《法经》和《秦律》,为后来秦朝统一法制奠定了基础。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

著有《道德经》。

3.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克己复礼、以德治民等。

其思想被记录在《论语》中。

4. 孙武:兵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等军事思想。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 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同”等思想,反对战争和奢侈。

其思想被记录在《墨子》中。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记忆手册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记忆手册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概况:
①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②“家天下”:禹的儿子肩继承了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③国家政权的建立: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2)意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二、夏、商、周的更替
三、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
(1)分封诸侯: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2)诸侯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3)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实质:等级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4.作用:
(1)积极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冶范围;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

(2)消极作用:分散了国家权力,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为春秋时期的诸侯埋下祸根。

春秋战国时代,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最终被郡县制所取代。

七年级上册历史夏商周的更替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夏商周的更替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夏商周的更替知识点总结】一、夏商周的更替夏朝、商朝和周朝是我国古代的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它们的更替代表着我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在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夏商周的更替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1. 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建立者为禹。

夏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主,社会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人们开始使用bronzeware,开始有了文字的使用。

夏朝是我国文明的开端,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商朝商朝是夏朝的后一个朝代,建立者是商汤。

商朝时期,政治上进一步发展了封建制度,社会经济更加繁荣,青铜器的使用达到了巅峰,文字的使用也更加普及。

商朝的兴盛时期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周朝周朝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周朝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实行了封建专制制度,周室郡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分封制逐渐完善。

周朝时期的青铜器比商朝更精致更丰富,文字的使用更加普及,出现了众多的学者思想家,左传、国语、山海经等文献的出现,我国文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二、对夏商周更替的理解夏商周的更替代表着我国古代社会制度和文明的不断发展。

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和逐渐成熟。

从夏朝到商朝再到周朝,社会制度由低级的原始社会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古代社会经历了社会制度的演变、生产力的逐步提高、文明程度的不断扩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古代文明。

夏商周更替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对于政治治理、经济制度、文化传承的探索和创新。

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对于我国古代社会和文明的持续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将我国古代社会和文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简要总结了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关于夏商周更替的知识点。

通过对夏朝、商朝和周朝三个朝代的发展演变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我国古代社会制度和文明的发展轨迹,也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

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夏商周的更替》

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夏商周的更替》

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夏商周的更替》一、开场小段子同学们,咱们今天要来聊聊历史上的“接力赛”——夏商周的更替!这可不是简单的你追我赶,而是三个朝代在历史的赛道上轮流闪耀、接力前行。

准备好,一起开启这段精彩纷呈的“接力赛”回顾吧!二、考点梳理1. 夏朝的建立与特点建立者:大禹的儿子启,他打破了禅让制,开启了家天下的局面。

特点: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

它的政治中心是阳城,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有了专门的军队、刑法和监狱。

笑点插入:启同志可真是个“有野心”的人,直接就把禅让制给“砸”了,开启了家族传位的先河。

不过,这也使得我们的历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2. 商朝的建立与特点建立者:商汤,他推翻了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桀,建立了商朝。

特点:商朝的政治中心是亳,后来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

商朝的文化非常繁荣,尤其是甲骨文和金文,成为了我们今天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笑点插入:商汤同志可真是个“会搬家”的皇帝,不仅建立了商朝,还多次迁都。

不过,这也使得商朝的文化更加多元、更加包容了!3. 周朝的建立与特点建立者:周武王,他联合其他部落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特点: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其中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各地的统治。

同时,周朝还制定了严格的礼仪制度,形成了“周礼”,为后世的儒家思想奠定了基础。

笑点插入:周武王可真是个“团结友军”的高手,不仅联合了其他部落推翻了商朝,还实行了分封制,让各地的诸侯都乖乖听话。

不过,这也让周朝的统治更加稳固、更加长久了!4. 夏商周的更替规律从夏朝到商朝,再到周朝,这三个朝代的更替都遵循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每个朝代的兴起都是因为统治者能够顺应民心、得到人民的支持;而每个朝代的衰亡也都是因为统治者失去了民心、引发了人民的反抗。

笑点插入:看来,“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同学们,如果你们将来想要成为领导者或者政治家的话,可得好好学学这个规律哦!三、课堂小结好啦,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回顾了夏商周的更替这段历史。

夏商周的更替时间轴的方式知识体系

夏商周的更替时间轴的方式知识体系

一、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时间轴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二、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1. 夏朝的政治制度:夏朝的政治制度采用了宗法制,即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夏朝的国家权力主要集中在王室,其内部分封建制度及部落联盟的形式,整体上是一个以家天下的政治体系,地方上是通过爵位制度进行官职的任命。

夏朝的社会结构主要分为贵族及庶民两大阶层,贵族拥有绝对的政治和经济权力,庶民则处于被统治的地位。

2. 商朝的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基本延续了夏朝的宗法制,国家权力也主要集中在王室。

但商朝在王权大大加强的过程中出现了封建制和重农主义的特征,同时也建立了一套简明的吏政机构,并且最早出现了颇为完善的文字和官职制度,为后来的王朝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 周朝的政治制度:周朝的政治制度为封建制社会。

周朝共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最早的宗法政治体系就是在东周逐渐形成并巩固的。

东周开国君主和帝王是商朝后裔,便延续了商王世袭制,建成一个以宗法和贵族政治为主的封建政治体系,地方上大规模推行封建建制。

三、夏商周三代的思想文化特点1. 夏朝的思想文化:夏朝的思想文化主要有祭祀制度、甲骨文及青铜器等文物的发现,这些文化现象反映了夏朝社会的一些面貌及思想文化的特点。

2. 商朝的思想文化:商朝的思想文化主要有甲骨文、青铜器和美术等遗物以及先民的一些典籍,这些文化现象反映了商朝社会的一些面貌及思想文化的特点。

3. 周朝的思想文化:周朝的思想文化以宗法制度为核心,并逐渐稳定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基本统治秩序。

同时也成就了我国刑法的原型、先秦诸子百家的文化基础及大量的文学作品。

四、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背景及影响1. 夏商周三代更替的社会历史背景: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主要是由于我国东部地区的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蓬勃的势头,从而导致了不同时代政治制度及社会结构的更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 B )14.(2018江苏)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 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
齐昭公称齐潘等。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 C )15.下列对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内容理解不 正确的是
A.天子、诸侯、大夫、士是享有特权的贵族, 属于统治阶级 B.诸侯、大夫、士要服从周天 子的号令 C.平民和奴隶都是被统治阶级,没 有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 D.奴隶属于社会最底层
诸侯、 卿大夫 、 士

④作用:
积极作用:初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密切了
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经济、
文化发展。
消极作用:后期诸侯拥兵自重,不听周天子号令。 (4)亡国之君:周幽王。 2.东周: (1)起止时间:公元前770—前221年。 (2)建立者:周平王。 (3)都城:洛邑。
小结
3.公元纪年推算方法 公元纪年也称公历纪年,每100年为一个世纪,10年 为一个年代,每个世纪前20年为世纪初,最后10年为 世纪末。公元元年为公元1年,公元1世纪则是1—99年, 此后每个世纪是100年,即2世纪是公元100—199年, 以此类推。公元前推算方法同理,公元前1世纪是公 元前99—前1年,此前每个世纪是100年。
( C )7.商朝统治时期,由于战乱、环境变化等 因素,都城曾多次迁移。后把都城迁到殷,商
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这位迁都的商王是
A.商汤 B.夏桀 C.盘庚 D.周平王
( B )8.小说《封神演义》中有关“炮烙之 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 了统治者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 B.商纣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知识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1.其实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开始出现早期国家了,比如良渚遗址、陶寺都城遗址(一般认为是尧都平阳)。

2.本单元的早期国家指的是中国大陆早期奴隶制王朝,上一单元介绍的是原始社会,本单元开始介绍奴隶制社会。

3.历史实践证明,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都不能挽救中国,挽救文明,因为这些制度都是权力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而少数人出现坏的统治者的可能性就很高,所以只有权力掌握在人民的手中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中国社会到目前为止的发展史,其实一直伴随着好人和坏人在不停地进行斗争,在斗争的同时也在发展进步,所以什么时候,我们的文明彻底战胜错误思想了,也许共产主义就实现了,我们也就可以实现没有阻力地全速发展了。

4.原始社会最高领袖叫部落联盟首领,奴隶制社会最高统治者叫夏王、商王、周天子,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叫皇帝,资本主义社会最高统治者叫总统,社会主义社会最高领袖叫主席。

原始社会阶级分化不明显,末期也存在阶级分化;奴隶社会分奴隶主阶级、平民和奴隶;封建社会分地主阶级、官僚阶级、百姓;资本主义社会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对人民的民主和对少数敌人的专政。

5.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定都阳城,在今河南登封,考古学者在登封王城岗发现城址,被认为是传说中禹的都城阳城。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是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从此中国历史由史前时期的原始社会进入到有历史记载的奴隶制社会。

这是因为自从开始有了正式的国家,也就开始设立史官对历史进行记载了,这是当时的统治者很容易就会想到的。

6.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集中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的黄河流域一带。

7.禹在位期间,征服南方三苗,扩大疆域,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在禹的治理下,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是阶级分化愈发严重。

禹最初想通过禅让制传位,最佳人选是刑法司法官皋陶,但是皋陶是尧舜时就年岁很大了,在禹即位第二年就去世了,所以后期禹提出传位给德高望重的大臣伯益,结果公元前1973年,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凭借着自己的势力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有扈之变”杀死了伯益,篡夺了王位,成为了夏朝的新王,从此禅让制的“公天下”转变为了王位世袭制的“家天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