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常识-成语类

合集下载

2024行测成语积累及其解释

2024行测成语积累及其解释

2024行测成语积累及其解释
2024年行测考试中的成语积累及其解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备考内容。

成语在中国语言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掌握成语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还有助于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以下是一些2024年行测考试中可能涉及到的成语及其解释:
1. 画龙点睛,形容在一幅画或一篇文章的最后加上点睛之笔,使整体作品更加完美。

2. 杯弓蛇影,比喻因过分恐惧而产生的错觉,也用来形容疑神疑鬼的样子。

3. 不耻下问,指不以向下请教为耻,愿意虚心向人学习。

4. 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弄得事情反而不好了。

5. 杞人忧天,比喻无事生非,瞎担心。

6. 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掩盖真相。

7. 一箭双雕,比喻一举两得,一次行动达到两个目的。

8. 望洋兴叹,比喻眼高手低,自愧不如。

9. 狗尾续貂,比喻把下流的东西加在高尚的东西后面,使其变得不值钱。

10. 杀鸡取卵,比喻为一己私利而毁掉他人利益。

以上是一些可能在2024年行测考试中涉及到的成语及其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多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和语文书籍,多积累成语,加强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祝你考试顺利!。

事业单位考试成语大全及解释

事业单位考试成语大全及解释

事业单位考试成语大全及解释1.细入毫芒毫芒:毫毛的细尖,比喻极细微。

形容细微到极点。

2.功亏一篑功:所做的事情;亏:缺少;篑:盛土的筐子。

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步,没能完成。

3.异曲同工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曲:曲调。

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

指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

4.防患未然防:防备;患:灾祸;然:如此。

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

5.婀娜多姿婀娜:柔软而美好。

形容女性姿态各异,轻盈柔美。

也用于形容花木的形态美丽。

6.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

指民间的舆论。

7.触目惊心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

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

形容事态严重,引起轰动。

8.常备不懈常:时常;备:防备,准备;懈:懈怠,放松。

经常准备着,毫不松懈。

9.姹紫嫣红姹:美丽;嫣:美好,鲜艳。

形容各种颜色的花朵,娇艳、绚丽、好看。

也比喻事物繁荣兴旺、丰富多彩。

10.沧海桑田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菜地。

其原意是指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化和海平面的升降。

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变化很大。

11.泰然自若不以为意,神情如常。

形容在人们认为是非常紧急情况下当事人却认为跟平常事一样,因此能安然处之,不慌不乱。

好像一点都不在意。

12.别具一格别:其他;具:另有。

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风味)。

13.壁垒分明壁垒:古时军营的围墙,后泛指防御工事,今常喻指对立的事物和界限。

比喻界限非常清楚。

14.万人空巷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

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

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

15.硕果累累硕:(果实)大,丰盛。

累累(léiléi阳平):形容果实茂盛的样子(结成一串串)。

本义是指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

现在常引申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6.剑走偏锋不走常规,找一些新的、不同以往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以求出奇制胜。

事业单位考试人文常识国学常识200题

事业单位考试人文常识国学常识200题

国学知识 200 题1.“希望人长远,千里共婵娟”,此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B、姻缘2.王先生的 QQ署名档近来改成了“庆贺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好事是:(C)A、新婚B、迁居C、老婆生了个男孩D、考试经过弄璋: 男孩弄瓦: 女孩.璋是好的玉 , 瓦是纺车上的部件3.“鞭炮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B、房子C、酒D、庄稼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辈的敬爱,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当:(A)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6.《三十六计》是表现我国古代优异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以下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B)A、乘虚而入B、反戈一击C、口蜜腹剑D、反宾为主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此中“床”指的是什么(C)8.1932 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边下联中最适合的是: (A)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9. “月上柳梢头,人约傍晚后”描绘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10.我国古代有好多计量单位,比方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B)11. 以下哪一句诗描绘的场景最适合采纳水墨画来表现(C)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量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2.以下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D)A、冷眼旁观B、偷梁换柱( 刘邦 )C、孤注一掷( 韩信 )D、孤注一掷13.《百家姓》中没有下边哪个姓 (C)A 、乌 B、巫 C、肖 D、萧14.“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此中“净”是:(A)A、男角B、女角( 旦)15.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先指的是什么(A)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术 B 、十八种武术动作16.若是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纳,依据正文部分每字5 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 (B)A、50 元B、100 元C、200 元17.下边哪个字常用作表示次序的第五位 (A)18.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着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表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A、“白马非马”B、“指鹿为马”19.先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C)A、清晨B、正午C、夜晚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包含的道理和以下哪句话最相像(B)A、后起之秀,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21、“时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 B 、《庄子》22、我国书法艺术广博精湛,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 B 、欧阳洵(B)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A、李贺 B 、李商隐24、“大禹治水”的故事人人皆知,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 B 、黄河流域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26、“结发”在古时是指成婚时:(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 、老婆把头发束起来 C 、把夫妇头发束在一同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A、大草原 B 、盛产羊毛的地方 C 、众多宫殿 D、漂亮的地方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A、玄奘B、鉴真29、唐朝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A、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事业单位、省考、国考等公考700个常见成语

事业单位、省考、国考等公考700个常见成语

1.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2.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3.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

①喻按照线索寻找;②也喻办事机械、死板。

4.按部就班:(褒)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5.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形容为人处世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

6.坂上走丸:喻事势发展迅速。

7.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8.悲天悯人:对社会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9.背城借一:在自己的城下与敌人决一死战,泛指跟敌人作最后一次决战,也作背城一战。

10.比翼双飞:①喻夫妻恩爱。

②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11.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12.毕其功于一役:一次行动便完成应分几步做的全部事情。

①形容一举而全功告成;②形容做事急于求成。

13.闭门造车:喻只凭主观办事,不管客观实际。

14.敝帚自珍:喻自己的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惜。

15.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苦。

16.别具只眼:另有一种独到的见解。

17.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开创新的形式。

18.别无长物:没有多余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19.不耻下问: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

形容谦虚、好学。

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20.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21.不关痛痒:喻与本身我利害冲突或其它关系。

22.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23.不胫而走:形容消息传布迅速。

表示东西丢失常用"不翼而飞"。

2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25.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前加"忙得""打得"等。

26.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27.不可思议:(中)①指怪诞出乎常情;②对事物的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无法想象不可想象。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高频成语100条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高频成语100条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高频成语100条成语是汉语中的特殊表达方式,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意义。

在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中,成语题目一直都是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

下面是100个在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高频成语,供考生参考:1. 守株待兔:比喻坐等机会,不思努力。

2. 青红皂白:指事情的是非曲直。

3. 刻舟求剑:比喻固执不知变通。

4. 画龙点睛:比喻在重要地方加以补充,使事物更加完美。

5. 一池春水:形容思绪波动。

6. 目不识丁:形容十分无知。

7. 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嘴杂。

8. 风花雪月:形容诗情画意。

9. 鞭长莫及:比喻力量不及。

10. 文过饰非:指掩盖真相,支使非理。

11. 笔直如箭:形容直接而迅速。

12. 自命不凡:自我看重,认为与众不同。

13. 颁布施行:公布并执行。

14. 群雄逐鹿:比喻多方争斗,谋求统一。

15.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很大。

16. 老调重弹:比喻话语或手法落入俗套。

17. 杯弓蛇影:比喻因过于紧张或多疑而猜疑莫名其妙的事情。

18. 能力有限:指能力有一定限度。

19. 见仁见智:指人们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20. 垂涎三尺:形容对美味食物极为渴望。

21. 闻风而动:听到某种消息后迅速行动。

22. 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多得像牛一样,充满了整间房。

23. 功夫不负有心人:表扬有心人所付出的努力。

24. 毫不费力:形容轻松容易。

25. 过犹不及:表示做事不应该过分。

26. 嫉妒心作祟:指妒忌心理导致的坏行为。

27. 调兵遣将:指调动军队进行作战。

28. 山穷水尽:形容无路可走。

29. 情同手足:感情像手足一样亲密。

30. 兵强马壮:形容军队兵员强大、作战能力强。

31. 枝繁叶茂:形容事物发展兴旺。

32. 揭竿而起:表示群众起来反抗统治者。

33. 目不转睛:目不离开,专注。

34. 恶人先告状:表示作恶的人出问题时先告状。

35. 认字不多:指人的知识面狭窄。

36. 皇帝的新衣:比喻虚假的事物。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成语下(言语理解与表达考试常见且易错)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成语下(言语理解与表达考试常见且易错)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成语下(言语理解与表达考试常见且易错)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成语下(言语理解与表达考试常见且易错)301.求全责备: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

302.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多用于贬义。

303.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304.如雷贯耳:像雷声传入耳朵那样响亮。

比喻人的名声极大。

305.数典忘祖:指古代的礼制、历史。

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的无知。

306.捉襟见肘: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

后来也比喻顾此失彼,无法应付。

307.投鼠忌器:要用东西投掷老鼠,又怕砸碎了老鼠附近的用具。

比喻有所顾忌,做事不敢放手。

308.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东西的后面。

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含贬义。

用于自称时,含谦义。

309.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310.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多含贬义。

311.屡试不爽: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312.韦编三绝:现用来形容勤奋刻苦的精神。

313.颐指气使:形容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

314.相濡以沫:比喻人在困境中用其微薄的力量来相互帮助。

315.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迁巨大。

316.钟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317.粉墨登场:妆化好了,登场演戏。

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318.莘莘学子:一批学子。

319.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了。

不能理解为“文章不加标点”。

320.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定,变化无常,如同猿跳马奔。

321.心慌意乱:心神惊慌,忙乱。

322.应接不暇: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

后指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对象是相对运动的景物、人或事情。

323.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

324.回肠荡气:形容文艺作品或表演非常动人,耐人寻味。

考公成语大全及解释

考公成语大全及解释

考公成语大全及解释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为您整理了考公成语大全及其解释,希望对您的备考之路有所帮助。

一、按字母顺序排列
1.安居乐业: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2.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

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各自施展才能,互相竞赛。

4.半途而废:做事没有坚持到底,中途放弃。

5.杯水车薪: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二、按成语含义分类
1.励志类
- 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哲理类
- 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不可限量。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3.警示类
-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 水滴石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

三、易错成语解析
1.安土重迁:指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

2.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3.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4.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

总结:成语在公务员考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掌握这些成语及其解释,有助于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常考成语对比释义(七)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常考成语对比释义(七)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常考成语对比释义(七)【导读】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行测考试,特意准备了2015年行测答题技巧,助力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行测考试。

(本图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在备战事业单位行测过程中,由于成语辨析部分复习难度大、范围广,无论怎样的详细复习都无法全面掌握的情况,成为备考学员心中的难点。

那么,此类题型是否可以攻破呢?小编在这里告诉大家,除了基础的技巧之外,大量积累才是决胜之道。

快随我们进入常考成语对比释义(六)的讲解吧!1.徇私舞弊vs营私舞弊【释义】徇私舞弊:侧重指屈从于私情、为了照顾私人关系而违法乱纪。

营私舞弊:侧重指为了谋求私利而违法乱纪。

【误用】为了所谓的哥们儿义气,他营私舞弊擅自挪用了几十万的公款。

【纠错】句中既然是为了“所谓的哥们儿义气”,就不是为了私人利益,而是照顾私人关系,因此应该用“徇私舞弊”更妥。

2.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法则和典范,还够不上作为榜样的意思,而不是“不足以作为教训”的意思。

3..差强人意:原意指还算能够振奋人心的意思,现在多指大致上能够使人满意。

4.豆蔻年华:旧指少女十三四岁的时期,现在也泛指少女时期,但不能用来指成年女子。

5. 汗牛充栋:用来形容藏书极多。

“汗牛”指用牛搬运书籍,使牛都累出了汗。

“充栋”指书放在一起充满了整个房间。

“汗牛充栋”通常只用来形容藏书很多,不能用来形容别的事物多。

6. 无所不至vs无微不至【释义】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多指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无微木至:指没有一个细小地方没有照顾到。

形容关怀、照顾得十分细心和周到。

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这些年来乡亲们对我的照顾真是无所不至,让我终身难忘。

【纠错】句中“无所不至”形容“照顾”显然是错误的,应该改用“无微不至”,表达乡亲们的细致照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一字千金(吕不韦) 胸有成竹(文与可)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揭竿而起(陈胜吴广)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
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了事物的客观存在。

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全凭主观臆想,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3.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23.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性。

2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相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25.无风不起浪;根深叶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事物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26.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只见部分,不见整体,
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27.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28.盲人摸象——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经验来判断事物,以偏概全。

29.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30.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3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竞天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3.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弃旧图新;新陈代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要支持和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34.欲速则不达——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3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

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精卫填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

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也比喻徒劳不自量力。

夸父逐日——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也比喻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雄心壮志。

炎黄子孙——炎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有熊氏,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

炎帝和黄帝的后代。

指中华民族的后代。

亦作“黄炎子孙”。

开山鼻祖——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

天文地理——泛指知识、学问。

娥皇女英——传说娥皇、女英为尧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舜。

旧时指姐妹侍奉同一个丈夫。

华封三祝——华:古地名。

封:疆界,范围。

华封:华州这个地方。

华州人对上古贤者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

即:祝寿、祝富、祝多男子,合称三祝。

尧长舜短——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

尧身材高大,舜身量矮小。

尧高舜矮,均是圣明的君主。

比喻不可以貌取人。

尧天舜日——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

尧、舜在位的时期。

原用以称颂帝王的盛德。

后也比喻天下太平的时候。

尧舜千钟——钟:古代酒器。

像尧、舜那样一次能饮许多钟酒。

比喻人的酒量大。

尧趋舜步——①指如尧舜之行。

颂扬帝王的仪容举止。

②指尧舜的德政。

比喻政局稳定而清明。

尧鼓舜木——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鼓:谏鼓;木:箴木。

尧门旁设谏鼓,舜门外置箴木。

形容君主贤明,能随时接受意见,听取忠告。

一夔已足——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

夔一人已足制乐。

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洗耳不闻——比喻不愿意听或不愿过问世事。

洗耳投渊——洗耳、投渊:指尧让位于许由、舜让位北铎的传说。

旧时指隐逸的人厌恶听有关政治的事。

功亏一篑——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

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剜肉医疮——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众口铄金——铄:熔化。

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

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大禹治水——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

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过门不入——过:路过;入:进入。

路过家门却不进去。

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青出于蓝——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

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

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求仁得仁——求仁德便得到仁德。

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克绍箕裘——克:能够;绍:继承;箕:畚箕;裘:皮袄。

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

康衢之谣——康衢:畅通无阻的大道;谣:歌谣。

在宽阔畅通的大道上唱着歌谣。

多用来比喻太平盛世
天灾人祸——天:自然。

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

也比喻害人精(骂人的话)。

生灵涂炭——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

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

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巴蛇吞象——巴蛇:古代传说中的大蛇。

巴蛇吞吃大象。

比喻贪得无厌。

一窍不通——窍:洞,指心窍。

没有一窍是贯通的。

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畎亩之中——畎亩:田野。

泛指民间。

合而为一——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

至死靡他——至:到;靡:没有;它:别的。

到死也不变心。

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

盗亦有道——道:道理。

盗贼也有他们的那一套道理。

女娲补天——主谓式;作主语、定语;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

最后还有后羿射日,然后西王母给他一粒仙丹被他老婆吃了,然后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先说到这里,上古时期其实还有很多成语以及一些典故,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一找看一看不仅可以当作平时的积累,也可以在忙于刷题的时候适当的放松下,换换脑子一举两得。

最后预祝大家顺利通过笔试,一举成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