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知识

材料学知识
材料学知识

不锈钢常按组织状态分为:马氏体钢、铁素体钢、奥氏体钢、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及沉淀硬化不锈钢等。另外,可按成分分为:铬不锈钢、铬镍不锈钢和铬锰氮不锈钢等。

铁素体不锈钢

含铬15%~30%。其耐蚀性、韧性和可焊性随含铬量的增加而提高,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优于其他种类不锈钢,属于这一类的有Crl7、Cr17Mo2Ti、Cr25,Cr25Mo3Ti、Cr28等。铁素体不锈钢因为含铬量高,耐腐蚀性能与抗氧化性能均比较好,但机械性能与工艺性能较差,多用于受力不大的耐酸结构及作抗氧化钢使用。这类钢能抵抗大气、硝酸及盐水溶液的腐蚀,并具有高温抗氧化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等特点,用于硝酸及食品工厂设备,也可制作在高温下工作的零件,如燃气轮机零件等。

奥氏体不锈钢

含铬大于18%,还含有8%左右的镍及少量钼、钛、氮等元素。综合性能好,可耐多种介质腐蚀。奥氏体不锈钢的常用牌号有1Cr18Ni9、0Cr19Ni9等。0Cr19Ni9钢的Wc<0.08%,钢号中标记为“0”。这类钢中含有大量的Ni和Cr,使钢在室温下呈奥氏体状态。这类钢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焊接性、耐蚀性能和无磁或弱磁性,在氧化性和还原性介质中耐蚀性均较好,用来制作耐酸设备,如耐蚀容器及设备衬里、输送管道、耐硝酸的设备零件等,另外还可用作不锈钢钟表饰品的主体材料。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固溶处理,即将钢加热至1050~1150℃,然后水冷或风冷,以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

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优点,并具有超塑性。奥氏体和铁素体组织

奥氏体- 铁素体双相不锈钢

各约占一半的不锈钢。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有些钢还含有Mo、Cu、Si、Nb、Ti,N等合金元素。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以及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腐蚀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双相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孔蚀性能,也是一种节镍不锈钢。

沉淀硬化不锈钢

基体为奥氏体或马氏体组织,沉淀硬化不锈钢的常用牌号有04Cr13Ni8Mo2Al等。其能通过沉淀硬化(又称时效硬化)处理使其硬(强)化的不锈钢。

马氏体不锈钢

强度高,但塑性和可焊性较差。马氏体不锈钢的常用牌号有1Cr13、3Cr13等,因含碳较高,故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耐蚀性稍差,用于力学性能要求较高、耐蚀性能要求一般的一些零件上,如弹簧、汽轮机叶片、水压机阀等。这类钢是在淬火、回火处理后使用的。锻造、冲压后需退火。

不锈钢的耐蚀性随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大多数不锈钢的含碳量均较低,最大不超过1.2%,有些钢的ωc(含碳量)甚至低于0.03%(如00Cr12)。不锈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是Cr(铬),只有当Cr含量达到一定值时,钢材有耐蚀性。因此,不锈钢一般Cr(铬)含量至少为10.5%。不锈钢中还含有Ni、Ti、Mn、N、Nb、Mo、Si、Cu等元素。

沉淀硬化型不锈钢

具有很好的成形性能和良好的焊接性,可作为超高强度的材料在核工业、航空和航天工业中应用。

按成分可分为Cr系(400系列)、Cr-Ni系(300系列)、Cr-Mn-Ni(200系列)、耐热铬合金钢(500系列)及析出硬化系(600系列)。

200系列:铬-锰-镍华业不锈钢

201,202等:以锰代镍,耐腐蚀性比较差,国内广泛用作300系列的廉价替代品

300系列:铬-镍奥氏体不锈钢

301:延展性好,用于成型产品。也可通过机械加工使其迅速硬化。焊接性好。抗磨性和疲劳强度优于304不锈钢。

302:耐腐蚀性同304,由于含碳相对要高因而强度更好。

303:通过添加少量的硫、磷使其较304更易切削加工。

304:通用型号;即18/8不锈钢。产品如:耐蚀容器、餐具、家俱、栏杆、医疗器材。标准成分是18 % 铬加8 % 镍。为无磁性、无法借由热处理方法来改变其金相组织结构的不锈钢。GB牌号为0Cr18Ni9。

304 L:与304 相同特性,但低碳故更耐蚀、易热处理,但机械性较差适用焊接及不易热处理之产品。

304 N:与304 相同特性,是一种含氮的不锈钢,加氮是为了提高钢的强度。

309:较之304有更好的耐温性,耐温高达980℃。

309 S:具多量铬、镍,故耐热、抗氧化性佳,产品如:热交换器、锅炉零组件、喷射引擎。

310:高温耐氧化性能优秀,最高使用温度1200℃。

316:继304之后,第二个得到最广泛应用的钢种,主要用于食品工业、钟表饰品、制药行业和外科手术器材,添加钼元素使其获得一种抗腐蚀的特殊结构。由于较之304其具有更好的抗氯化物腐蚀能力因而也作“船用钢”来使用。SS316则通常用于核燃料回收装置。18/10级不锈钢通常也符合这个应用级别。

316 L:低碳故更耐蚀、易热处理,产品如:化学加工设备、核能发电机、冷冻剂储糟。

321:除了因为添加了钛元素降低了材料焊缝锈蚀的风险之外,其他性能类似304。

347:添加安定化元素铌,适于焊接航空器具零件及化学设备。

400系列:铁素体和马氏体不锈钢,无锰,一定程度上可替代304不锈钢

408:耐热性好,弱抗腐蚀性,11%的Cr,8%的Ni。

409:最廉价的型号(英美),通常用作汽车排气管,属铁素体不锈钢(铬钢)。

410:马氏体(高强度铬钢),耐磨性好,抗腐蚀性较差。

416:添加了硫改善了材料的加工性能。

420:“刃具级”马氏体钢,类似布氏高铬钢这种最早的不锈钢。也用于外科手术刀具,可以做的非常光亮。

430:铁素体不锈钢,装饰用,例如用于汽车饰品。良好的成型性,但耐温性和抗腐蚀性要差。

440:高强度刃具钢,含碳稍高,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可以获得较高屈服强度,硬度可以达到58HRC,属于最硬的不锈钢之列。最常见的应用例子就是“剃须刀片”。常用型号有三种:440A、440B、440C,另外还有440F(易加工型)。

500系列:耐热铬合金钢。

600系列: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

国际不锈钢标示方法

美国钢铁学会是用三位数字来标示各种标准级的可锻不锈钢的。其中:

①奥氏体型不锈钢用200和300系列的数字标示,例如,某些较普通的奥氏体不锈钢是以201、304、316以及310为标记。

②铁素体和马氏体型不锈钢用400系列的数字表示。

③铁素体不锈钢是以430和446为标记,马氏体不锈钢是以410、420以及440C为标记。

④双相(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以及含铁量低于50%的高合金通常是采用专利名称或商标命名。

4).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4-1分级分类:

①国家标准GB ②行业标准YB ③地方标准④企业标准Q/CB

4-2 分类:

①产品标准②包装标准③方法标准④基础标准

4-3 标准水平(分三级):

Y级:国际先进水平I级:国际一般水平H级:国内先进水平

4-4国标

GB1220-84 不锈棒材(I级)GB4241-84 不锈焊接盘园(H级)

GB4356-84 不锈焊接盘园(I级)GB1270-80 不锈管材(I级)

GB12771-91 不锈焊管(Y级)GB3280-84 不锈冷板(I级)

GB4237-84 不锈热板(I级)GB4239-91 不锈冷带(I级)

1.常用的金属和合金材料的防腐性能和用途大致如下:

①Cr18Ni9Ti不锈钢(或称镍铬不锈钢),能耐大气、水、强氧化性酸、有机酸、30%以下的碱液及氯氧化物,不耐非氧化性酸(硫酸、盐酸),大量用于仪表作一般防腐材料。

②Cr18Ni12Mo2Ti不锈钢(或称钼2钛不锈钢),耐硫酸和氯化物的腐蚀,它比Cr18Ni9Ti 不锈钢好,但不耐盐酸,可作镍的代用品,可耐高浓度碱及氯氧化物的腐蚀,可作为调节阀的阀座、阀芯,涡轮流量变送器、差压及压力变送器的测量机构和膜片材料;

③Ni70Cu30合金(或称蒙乃尔合金),因含镍量高,除了有良好的耐碱性外,耐非氧化性酸,特别对氯氟酸具有良好的耐腐性,但不耐强氧化性酸和溶液,可作为调节阀、变送器的测量机构、膜片等耐腐材料;

④镍铬铁钼合金(哈氏合金),哈氏B含有钼26%—30%R,哈氏C含有铬14%—16%,能耐盐酸、硫酸、硝酸以及其他各种酸类,也耐碱和氢氧化物的腐蚀,可作为调节阀和仪表测量机构及膜片材料;

⑤Ni76Cr16Fe7合金(因考耐尔合金),因含镍量高,主要用于高温耐碱和硫化物的材料,可用作调节阀的防腐材料;

⑥钛(titanium)及钛合金,能耐氯化物和次氯酸、温氯、氧化性酸、有机酸和碱等的腐蚀,但因价格较贵,一般作为仪表防腐镀层和薄层衬里;

⑦钽(tantalum (Ta)),其耐腐性能和下班相似,除了氢氟酸、氟、发烟硫酸、碱外,几乎能

作仪表防腐膜片。

2. 普通不锈钢的耐腐性如何?

不锈钢是含铬11%以上,同时含镍的钢种通称,它在常温氧化环境中(如大气、水、强氧化性酸等)容易纯化,使表面产生一层以氧化铬(Cr2O3)为主,保护性很强的薄膜,其腐蚀率极低,因此得“不锈钢”之名。但当温度增高或环境氧化能力减少时,将由钝态变为活态,腐蚀显著增大。各类不锈钢对有机酸、有机化合物、碱、中性溶液和多种气体都有良好的耐腐性。

在非氧化性酸中(硫酸、盐酸等)腐蚀严重。常为局部腐蚀,当处于纯态和活态边缘,在含有卤素离子的盐溶液中会产生蚀孔。

3.仪表防腐蚀常用的非金属材料有哪几种?它们的耐腐蚀性能如何?

①塑料类:有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指、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玻璃、氯化聚醚、聚苯硫醚、ABS塑料、聚三氟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等。可作仪表和调节阀壳体材料,其中以三氟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在仪表防腐上应用最广,适用于200℃以下,耐酸、碱、硫化物的腐蚀,由于价贵,一般作为涂层和衬里。

②橡胶类:分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种,其中合成橡胶品种很多,耐腐与耐温性能以氟橡胶为最优,因价贵,常用作密封垫圈,其余橡胶都作为变送器及调节阀的内衬。

③玻璃和陶瓷类:都是以二氧化硅为主的熔化或煅烧制品,具有很好的耐腐性。品种很多,用于强腐蚀环境的品种有高铝玻璃、硼玻璃(后者耐酸性和耐热性更好),耐酸陶瓷除了氢氟酸和含氟的一些其他物质及浓热碱液外,几乎能耐所有腐蚀介质,包括浓热硝酸、盐酸、王水、盐溶液、有机溶液等。

其主要缺点是:强度低、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较大、易碎裂,适用于300℃以下作调节阀、测量变送器衬里,或喷涂于仪表内壁作防腐层,如分析仪器的采样器,也可作在0.6Mpa 以下低压情况下的测温保护套管(管壁不超过3mm)。

4.聚四氟乙烯塑料的耐蚀性能

四氟乙烯塑料英文简写PTFE,有时也叫Teflon(美国杜邦公司的商标)。它是塑料中化学性奶最稳定的一种材料,能耐沸腾的盐酸、硫酸(浓度98%及发烟硫酸稍差)、硝酸、王水、浓碱和各种有机溶剂,所以有塑料王之称。适用温度-200 ~260℃,分解温度415℃。

温度在200℃以下,可在普通金属外面采用涂三氟氯乙烯或聚四氟乙烯,涂层不宜太厚,以免影响传热。

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所有产品报价

一、改性聚四氟乙烯ETFE(F-40)

ETFE(F40)是由1:1的四氟乙烯和乙烯共聚而成。ETFE(F-40)氟塑料来源于美国杜邦公司和日本旭硝子公司,主要应用于防腐蚀衬里。该材料具有聚四氟乙烯的耐腐蚀特性,同时又有对金属特有的较强粘着特性,克服了聚四氟乙烯对金属的不粘合性缺陷,加之其平均线膨胀系数接近碳钢的线膨胀系数,使ETFE(F-40)成为和金属的理想复合材料,具有极优良的耐负压特性。由于该材料的化学惰性,用该材料制造的设备、管道、容器应用于电子级高纯水、高纯化学品的生产、包装、运输、贮存可以可靠保证产品的高纯度。

二、改性聚丙烯PO

PO(又称聚烯烃树脂)是以乙烯、丙烯、丁烯等烯烃为主的均聚物和共聚物,也包括部分改性、共混、增强、复合物,是目前最理想的防腐蚀材料之一。经过科学配方,采用热融、旋转一次成型工艺衬塑加工或制作全塑设备。具有防腐蚀、防静电、无毒、耐负压,能在真空部位长期使用的特点。同时内衬防腐层局部损坏可以修复,能耐各种酸碱、盐及某些有机溶剂。也是制造高纯水、高纯化学品设备的理想材料。

三、聚乙烯PE

是乙烯的高分子聚合物,也是目前最理想的防腐蚀材料之一。经过改性,可采用热融、旋转一次成型工艺衬塑加工或制作全塑设备。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对非氧化酸(如盐酸、稀硫酸、氢氟酸)、稀硝酸、碱和盐溶液都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但不耐浓硝酸、浓硫酸和其他强氧化剂的腐蚀。同时它具有优良的低温韧性,较为适合用于寒冷地区室外防腐设备、防腐管道衬里及全塑设备的制造。

东南大学考研材料科学基础108个重要知识点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基础108个重要知识点 1.晶体-原子按一定方式在二维空间内周期性地规则重复排列,有固定熔点、各 向异性。 2.中间相-两组元A和B组成合金时,除了形成以A为基或以B为基的固溶体外,还可能形成晶体结构与A,B两组元均不相同的新相。由于它们在二元相图上的位置总是位于中间,故通常把这些相称为中间相。 3.亚稳相-亚稳相指的是热力学上不能稳定存在,但在快速冷却成加热过程中, 由于热力学能垒或动力学的因素造成其未能转变为稳定相而暂时稳定存在的一 种相。 4.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5.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在原变形组织中重新产生了无 畸变的新晶粒,而性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个过程称 为再结晶。(指出现无畸变的等轴新晶粒逐步取代变形晶粒的过程) 6.伪共晶-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某些亚共晶或过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到全部的 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7.交滑移-当某一螺型位错在原滑移面上运动受阻时,有可能从原滑移面转移到 与之相交的另一滑移面上去继续滑移,这一过程称为交滑移。 8.过时效-铝合金经固溶处理后,在加热保温过程中将先后析出GP区,B ” B ' 和9o在开始保温阶段,随保温时间延长,硬度强度上升,当保温时间过长,将 析出B '这时材料的硬度强度将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过时效。 9.形变强化-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其强度和硬度上升,塑性和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形变强化

10.固溶强化-由于合金元素(杂质)的加入,导致的以金属为基体的合金的强度得到加强的现象。 11.弥散强化-许多材料由两相或多相构成,如果其中一相为细小的颗粒并弥散分布在材料内,则这种材料的强度往往会增加,称为弥散强化。 12.不全位错-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称为不全位错。 13.扩展位错-通常指一个全位错分解为两个不全位错,中间夹着一个堆垛层错的整个位错形态。 14.螺型位错-位错线附近的原子按螺旋形排列的位错称为螺型位错。 15.包晶转变-在二元相图中,包晶转变就是已结晶的固相与剩余液相反应形成另一固相的恒温转变。 16.共晶转变-由一个液相生成两个不同固相的转变。 17.共析转变-由一种固相分解得到其他两个不同固相的转变。 18.上坡扩散-溶质原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处扩散的过程称为上坡扩散。表明扩散的驱动力是化学位梯度而非浓度梯度。 19.间隙扩散-这是原子扩散的一种机制,对于间隙原子来说,由于其尺寸较小,处于晶格间隙中,在扩散时,间隙原子从一个间隙位置跳到相邻的另一个间隙位置,形成原子的移动。 20.成分过冷-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 21.一级相变-凡新旧两相的化学位相等,化学位的一次偏导不相等的相变。 22.二级相变-从相变热力学上讲,相变前后两相的自由能(焓)相等,自由能(焓) 的一阶偏导数相等,但二阶偏导数不等的相变称为二级相变,如磁性转变,有序

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点

材料科学基础 第零章材料概论 该课程以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为对象,从材料的电子、原子尺度入手,介绍了材料科学理论及纳观、微观尺度组织、细观尺度断裂机制及宏观性能。核心是介绍材料的成分、微观结构、制备工艺及性能之间的关系。 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原子排列、晶体结构与缺陷、相结构和相图、晶体及非晶体的凝固、扩散与固态相变、塑性变形及强韧化、材料概论、复合材料及界面,并简要介绍材料科学理论新发展及高性能材料研究新成果。 材料是指:能够满足指定工作条件下使用要求的,就有一定形态和物理化学性状的物质。 按基本组成分为:金属、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是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通过冶炼方法制成的一类晶体材料,如Fe、

Cu、Ni等。原子之间的键合方式是金属键。陶瓷材料是由非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经烧结或合成而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它可以是晶体、非晶体或混合晶体。原子之间的键合方式是离子键,共价键。 聚合物是用聚合工艺合成的、原子之间以共价键连接的、由长分子链组成的髙分子材料。它主要是非晶体或晶体与非晶体的混合物。原子的键合方式通常是共价键。 复合材料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不同的材料组成的、通过特殊加工工艺制成的一类面向应用的新材料。其原子间的键合方式是混合键。 材料选择: 密度 弹性模量: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 强度:是指零件承受载荷后抵抗发生破坏的能力。 韧性:表征材料阻止裂纹扩展的能力功能成本

结构(Structure) 性质(Properties) 加工(Processing) 使用性能(Performance) 在四要素中,基本的是结构和性能的关系,而“材料科学”这门课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宏观结构←显微镜下的结构←晶体结构←原子、电子结构 重点讨论材料中原子的排列方式(晶体结构)和显微镜下的微观结构(显微组织)的关系。以及有哪些主要因素能够影响和改变结构,实现控制结构和性能的目的。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1.引言 材料的组成不同,性质就不同。 同种材料因制备方法不同,其性能也不同。这是与材料的内部结构有关:原子结构、原子键合、原子排列、显微组织。 原子结构 主量子数n

口腔材料学知识点

口腔材料学知识点 第一章 口腔材料:修复软硬组织的缺损或缺失的人工合成的材料或其组成物。 口腔材料的分类: ⑴按材料性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 ⑵按材料用途:修复材料、辅助材料 第二章 金属材料 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熔合在一起所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熔融:金属由固态向液态转变的过程 合金的特性: 1.熔点和凝固的: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多数合金的熔点比各组成成分金 属低 2.延展性:延展性一般较所组成的金属低 3.传导性:导电性和导热性一般较组成的金属差 4.色泽:与组成金属有关 5.腐蚀性: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6.硬度:高于纯金属 口腔金属分类:贵金属、非贵金属 贵金属:口腔潮湿环境中耐腐蚀、耐氧化的金属,如金、铂、铱(银不是贵金属)

金属腐蚀:金属与接触的气体或液体发生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 包括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波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进而腐蚀的现象 口腔内形成原电池的情况: ①食物残渣留于牙间经分解、发酵产生有机酸 ②口腔内异种金属相接触 ③口腔内金属表面裂纹、铸造缺陷及污物覆盖 ④冷加工所致金属内部存在残余应力 金属的防腐蚀: ①使合金组织结构均匀 ②避免不同金属的接触 ③修复体表面保持光洁无缺陷 ④经冷加工产生应力需通过热处理减少或消除 ⑤加入耐腐蚀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 陶瓷:晶相、玻璃相(粘结度、透明度等)、气相(陶瓷中的气孔) 陶瓷性能:高硬度、高脆性、抗拉伸(低拉伸强度)、抗高温、低抗热震性、生物性能好、着色好 有机高分子材料 分子量在10000以上称高分子化合物(或聚合物) 分类:橡胶、纤维、塑料

口腔材料学知识点

第一章 口腔材料:为了对缺损或缺失的软硬组织进行人工修复,恢复其外形与功能,所使用的主要就是人工合成的材料或其组合物,这些材料被称为口腔材料 口腔材料的分类: 1、按材料性质分类: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金属材料,金属材料 2、按材料用途分类:修复材料,辅助材料 第二章 构成现在材料科学的三大支柱: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与高分子材料 合金特性: 1、熔点与凝固点:合金没有固定的熔点与凝固点,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低 2、力学性能:合金强度及硬度较其所组成的金属大,而延性及展性一般均较所组成的金属为低 3、传导性:合金的导电性与导热性一般均较组成的金属差,其中尤以导电性减弱更为明显 4、色泽:合金的色泽与所组成金属有关 5、腐蚀性:加入一定的铬、镍、锰与硅等可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 口腔金属分类: 1.贵金属:金(Au),铂(Pt),铱(Ir),锇(Os),钯(Pd),铑(Rh),钌(Ru)、(不包括银) 2.非贵金属 贵金属合金:合金中一种或几种贵金属总含量不小于25wt%的合金 金属的成型方法: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粉末冶金,电铸与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 金属的腐蚀: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 口腔内可以形成原电池的情况: 1.摄取的食物中含有一些弱酸、弱碱与盐类物质,食物残屑经分解发酵可产生有机酸等均可构成原电池。 2.口腔内两种不同组成的金属相并存或相接触,可形成原电池,使相对活泼的金属被腐

蚀,两种金属间的活泼程度差异越大腐蚀越快。 3.口腔捏金属表面的裂纹、铸造缺陷及污物的覆盖等能降低该处唾液内的氢离子浓度而形成原电池正极,金属呈负极,由此构成原电池使金属腐蚀。 4.因冷加工所致金属内部存在残余应力,有应力部分将成为负极而被腐蚀 影响金属腐蚀的因素: 1,组织结构的均匀性 2.材料本身的组成、微结构、物理状态、表面形态以及周围介质的组成与浓度 3.环境变化如湿度与温度的改变,金属表面接触的介质的运动与循环 4.腐蚀产物的溶解性与其性质等 金属的防腐蚀: 1.使合金组织结构均匀 2.避免不同金属的接触 3.经冷加工后所产生的应力需通过热处理减小或消除 4.修复体表面保持光洁无缺陷 5.加入耐腐蚀元素。 陶瓷的结构:晶相、玻璃相与气相 与金属相比,陶瓷的力学性能有以下特点: 1.高硬度 2.高弹性模量,高脆性 3.低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与较高的压缩强度 4、优良高温强度与低抗热震性 单体:由能够形成结构单元的分子所组成的化合物称作单体,也就是合成聚合物的原料 聚合度:化合物中重复单元数成为聚合度,就是衡量高分子大小的指标 高分子材料分为:橡胶,纤维与塑料三大类; 单个高分子从几何结构分为线型、支链与交联三种类型

《材料科学基础》总复习(完整版)

《材料科学基础》上半学期容重点 第一章固体材料的结构基础知识 键合类型(离子健、共价健、金属健、分子健力、混合健)及其特点;键合的本质及其与材料性能的关系,重点说明离子晶体的结合能的概念; 晶体的特性(5个); 晶体的结构特征(空间格子构造)、晶体的分类; 晶体的晶向和晶面指数(米勒指数)的确定和表示、十四种布拉维格子; 第二章晶体结构与缺陷 晶体化学基本原理:离子半径、球体最紧密堆积原理、配位数及配位多面体; 典型金属晶体结构; 离子晶体结构,鲍林规则(第一、第二);书上表2-3下的一段话;共价健晶体结构的特点;三个键的异同点(举例); 晶体结构缺陷的定义及其分类,晶体结构缺陷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举例); 第三章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 相的定义 相结构 合金的概念:

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 (1)晶体结构 无限互溶的必要条件—晶体结构相同 比较铁(体心立方,面心立方)与其它合金元素互溶情况(表3-1的说明) (2)原子尺寸:原子半径差及晶格畸变; (3)电负性定义:电负性与溶解度关系、元素的电负性及其规律;(4)原子价:电子浓度与溶解度关系、电子浓度与原子价关系;间隙固溶体 (一)间隙固溶体定义 (二)形成间隙固溶体的原子尺寸因素 (三)间隙固溶体的点阵畸变性 中间相 中间相的定义 中间相的基本类型: 正常价化合物:正常价化合物、正常价化合物表示方法 电子化合物:电子化合物、电子化合物种类 原子尺寸因素有关的化合物:间隙相、间隙化合物 二元系相图: 杠杆规则的作用和应用; 匀晶型二元系、共晶(析)型二元系的共晶(析)反应、包晶(析)

型二元系的包晶(析)反应、有晶型转变的二元系相图的特征、异同点; 三元相图: 三元相图成分表示方法; 了解三元相图中的直线法则、杠杆定律、重心定律的定义; 第四章材料的相变 相变的基本概念:相变定义、相变的分类(按结构和热力学以及相变方式分类); 按结构分类:重构型相变和位移型相变的异同点; 马氏体型相变:马氏体相变定义和类型、马氏体相变的晶体学特点,金属、瓷中常见的马氏体相变(举例)(可以用许教授提的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金属、瓷马氏体相变性能的不同――作为题目) 有序-无序相变的定义 玻璃态转变:玻璃态转变、玻璃态转变温度、玻璃态转变点及其黏度按热力学分类:一级相变定义、特点,属于一级相变的相变;二级相变定义、特点,属于二级相变的相变; 按相变方式分类:形核长大型相变、连续型相变(spinodal相变)按原子迁动特征分类:扩散型相变、无扩散型相变

服装材料学服装基础知识

服装材料学--服装基础知识 引言 不同服装材料其性能表现各不一样,带来服装应用范围和最终用途也会大相径庭。因此,认识和掌握服装材料的各种性能,对正确地选用材料,合理地设计服装,满意地穿着服装会大有帮助,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服装材料的性能包括物理机械性能、化学性能、外观性能以及卫生保健性能和缝纫加工性能等服用性能。 第一节服装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一、定义 织物在外力作用下引起的应力与变形间的关系所反映的性能叫做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它包含强度、伸长、弹性及耐磨性等方面的性能。 二、强度性能 1.织物的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 织物在服用过程中,受到较大的拉伸力作用时,会产生拉伸断裂。将织物受力断裂破坏时的拉伸力称为断裂强度;在拉伸断裂时所产生的变形与原长的百分率,称为断裂伸长率。织物的拉伸断裂性能决定于纤维的性质、纱线的结构、织物的组织以及染整后加工等因素。 ⑴纤维的性质:纤维的性质是织物拉伸断裂性能的决定因素。纤维的断裂强度是指单位细度的纤维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力,单位:CN/dtex。在天然纤维中,麻纤维的断裂强度最高,其次是蚕丝和棉,羊毛最差。化纤中,锦纶的强度最高,并且居所有纤维之首,其次是涤纶、丙纶、维纶、腈纶、氯纶、富强纤维和粘胶纤维。其中,粘胶纤维强度虽低,但略高于羊毛,在湿态下,其强力下降很多,几乎湿强仅为干强的40~50%。除粘胶纤维外,羊毛、蚕丝、维纶、富强纤维的湿强也有所下降,但棉、麻纤维例外,其湿强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涤纶、丙纶、氯纶、锦纶、腈纶等则因吸湿小,而使其干、湿态强度相差无几。至于断裂伸长率,则属麻纤维最小,只有2%左右,其次为棉,只有 3~7%,蚕丝15~25%,而羊毛属天然纤维之首,可达25~35%。化纤中,以维纶和粘胶纤维的断裂伸长率最低,在25%左右,其它合纤均在40%以上。 因此,各类纺织纤维的拉伸性能是不同的:棉麻类属高强低伸型,羊毛属低强高伸型,而锦纶、涤纶、腈纶等属高强高伸型,此外,还有维纶和蚕丝属中强中伸型。一般细而长的纤维织成的织物比粗而短的纤维织物拉伸性能好。 ⑵纱线结构:一般情况下,纱线越粗,其拉伸性能越好;捻度增加,有利于拉伸性能提高;捻向的配置一致时,织物强度有所增加;股线织物的强度高于单纱织物。 ⑶织物的组织结构: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一定长度内纱线的交错次数越多,浮长越短,织物的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越大。因此,三原组织中以平纹的拉伸性能为最好,斜纹次之,缎纹织物最差。 ⑷后染整加工:织物的后整理对拉伸性能的影响,应视具备情况而定,有利有弊。 织物拉伸性能可用断裂强力、断裂伸长、断裂长度、断裂伸长率、断裂功等指标来表达。国际上通用经纬向断裂功之和作为织物的坚韧性指标。 2.织物的撕裂强度 在服装穿着过程中织物上的纱线会被异物钩住而发生断裂,或是织物局部被夹持受拉而被撕成两半。织物的这种损坏现象称为撕裂或撕破。目前,我国在经树脂整理的棉型织

口腔材料学考试重点汇总

第三章材料的性能 一物理性能 1尺寸的变化 2线(膨)胀系数 线(膨)胀系数是表征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物理量。当温度有微小变化dT时,其长度也会有微小的改变d L,将长度的相对变化d L/L除以温度的变化dT,称为线(膨)胀系数,符号为a L。 3热导率 热传导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导热性能,这对口腔修复体非常重要。在牙体修复时,接近牙髓的部分,必须选择热导率的的材料,以免在口腔温度变化时刺激牙髓组织;而义齿寄托材料则以热导率高为理想,这样可使被寄托覆盖的口腔粘膜具有良好的温度感觉。 4流电性 流电性口腔内不同金属修复体之间产生小电流,此种性质即为流电性。因此,相邻或有咬合接触的牙,应避免异种金属修复体,以免产生微电流,引起对牙髓的刺激和导致材料的腐蚀。 5表面张力和润湿现象 表面张力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液体表面的分子总是受到液体内部分子的引力作用而有减少表面积的趋势,因而在液体表面的切线方向上产生一缩小表面的力,把沿液体表面作用在单位长度上的力叫做表面张力 润湿现象液体在固体表面扩散的趋势称为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性,可由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的大小来表示。 接触角越小润湿性越好,润湿是粘结的必要条件 6色彩性 机械性能 1应力应力和应变 当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从材料内部诱发一种与之抗衡的力,叫做应力,它与外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应力---应变曲线 研究材料机械性能常用的方法是测定应力---应变曲线。对材料施加拉力、压力或剪切力及弯曲力均可得到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弹性变形阶段和塑性变形阶段。 屈服强度:超过某一点就变形,低于或等于尚可回复(回弹) 极限强度:断裂前所承受的最大强度如是拉应力为拉伸强度、切应力为剪切强度、弯曲应力时为桡曲强度 断裂强度:断裂时承受的最大强度 4硬度 硬度是材料的抗弹性形变、塑性形变或破坏能力,或者的抗其中两种或三种情况同时产生的能力。 5应变与时间曲线 应力---应变曲线有时难以反应材料的多方面性能,比如加载时间长短即印模材料在口腔内形变问题,所以还要研究应变与时间曲线 7挠曲强度与挠度 挠曲强度或称作弯曲强度,是描述材料承受多点受力的复杂应力下的性能,是牙科复合树脂充填材料及义齿基托树脂的重要机械性能,对恢复缺失和缺损牙体的咀嚼功能有重要作用。 挠度是物体承受其比例极限内的应力所发生的弯曲形变。 8应力集中、裂缝扩展、温度应力 应力集中指在材料截面突变处,如孔、裂纹、螺纹等处,有应力骤然增大的现象。裂缝扩展当应力集中处的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材料容易产生裂纹而破坏。材料在工作应力远低于屈服强度时发生的脆性断裂,又称为低应力脆裂。它是由材料中裂纹扩展引起的。 温度应力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应力称为温度应力或热应力。 9疲劳是指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失效或断裂的现象,此时的断裂称为疲劳断裂。 疲劳强度是指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经过无限次循环而不发生破坏的最大应力。 10.蠕变是指固体材料在保持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化学性能

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重点内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八面体、四面体间隙个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标定;柏氏矢量具的特性、晶界具的特性。 基本内容:密排六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密排面上原子的堆垛顺序、晶胞、晶格、金属键的概念。晶体的特征、晶体中的空间点阵。 晶胞:在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用来分析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金属键:失去外层价电子的正离子与弥漫其间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称为金属键。 位错: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有规律错动的一种特殊结构组态。 位错的柏氏矢量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用位错的柏氏矢量可以判断位错的类型;②柏氏矢量的守恒性,即柏氏矢量与回路起点及回路途径无关;③位错的柏氏矢量个部分均相同。 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螺型平行;混合型呈任意角度。 晶界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晶界的能量较高,具有自发长大和使界面平直化,以减少晶界总面积的趋势;②原子在晶界上的扩散速度高于晶内,熔点较低;③相变时新相优先在晶界出形核;④晶界处易于发生杂质或溶质原子的富集或偏聚;⑤晶界易于腐蚀和氧化;⑥常温下晶界可以阻止位错的运动,提高材料的强度。 二、纯金属的结晶 重点内容:均匀形核时过冷度与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之间的关系;细化晶粒的方法,铸锭三晶区的形成机制。 基本内容:结晶过程、阻力、动力,过冷度、变质处理的概念。铸锭的缺陷;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和结构条件,非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 相起伏:液态金属中,时聚时散,起伏不定,不断变化着的近程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 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使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以细化晶粒的方法。 过冷度与液态金属结晶的关系:液态金属结晶的过程是形核与晶核的长大过程。从热力学的角度上看,

材料基础知识

应力:应力(工程应力或名义应力)σ=P/A。式中,P为载荷;A。为试样的原始截面积 应变:应变(工程应变或名义应变)ε=(L-L。)/L。;L。为试样的原始标距长度一般是(20mm 25mm 50mm)引伸计;L为试样变形后的长度 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斜率就是拉伸模量。拉伸模量大,拉伸性能好 拉伸模量:(Tensile Modulus)是指材料在拉伸时的弹性,其计算公式如下:拉伸模量(㎏/c㎡)=△f/△h(㎏/c㎡) 其中,△f表示单位面积两点之间的力变化,△h表示以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变化。更具体地说,△h=(L-L0)/L0,其中L0表示拉伸长前的长度,L表示拉伸长后的长度。 霍普金森压杆应变率:g.mm-3 强度: 模量: 模量=拉伸强度/应变应力应变曲线中最高的拉伸强度通常是最大的应力 力学性能表征量:拉压弯剪 ESEM 环境扫描电镜:environmen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nfiltration 渗透渗透物 XRD:X-ray diffraction ,X射线衍射,通过对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其衍射图谱,分析材料的成分等 闪点(Flash point)是指可燃性液体挥发出的蒸汽在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混合物并达到一定浓度之后,遇火源时能够闪烁起火的最低温度。在这温度下燃烧无法持续,但如果温度继续攀升则可能引发大火。和着火点(Fire Point)不同的是,着火点是指可燃性混合物能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高于闪点。闪点的高低也是染液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 剥离强度(peel strength):粘贴在一起的材料,从接触面进行单位宽度剥离时所需要的最大力。剥离时角度有90度或180度,单位为:牛顿/米(N/m)。它反应材料的粘结强度。如安全膜与玻璃。 MWK 多轴向径向编织复合材料Multi-axial warp knitted Threshold strain level 阈值应变水平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横向和纵向的 Through-thickness reinforcement of polymer laminates Changes in the interior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response of composite materials may occur under such conditions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复合材料的力学响应可能发生在这种情况下 tensile strength and modulus 拉伸强度和模量 specific strength 比强度;强度系数 specific modulus比模量

完整word版,口腔材料学个人整理重点

第一章、总论 一、口腔材料的分类 1、按性质分: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 2、安用途分:印模材料,模型材料,义齿材料,填充材料,粘结材料,种植材料,齿科预防保健材料 3、按接触方式分:间接与口腔接触材料,直接与口腔接触材料(表面接触材料,外部接入材料,植入材料) 4、按应用部位分:非植入人体材料,植入人体材料 二、口腔材料的标准化组织 fdi 国际牙科联盟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tc106 dentistry 国际标准化组织牙科技术委员会 tc99 全国口腔材料和器械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87,12 三、材料的性能:生物性能,化学性能,物理性能,机械性能 (一)生物性能 1、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ility)在特定应用中,材料产生适当的宿主反应的能力。取决于材料与宿主组织间的反应。 要求:材料有生物安全性,与机体间相互作用协调。 2、生物安全性(biological safety)材料制品具有临床前安全使用的性质。 要求:对人体无毒性刺激性致癌性致畸性,在人体正常代谢下保持稳定,无生物退变性,代谢/降解产物对人体无害,易被代谢。 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试验:第一组: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第二组:主要检测材料对集体的全身毒性作用及局部植入区组织的反应;第三组:临床应用前试验。 4、生物功能性(biofunctionality):指材料的物理机械化学性能使其在应用部位行使功能。 (二)化学性能 1、腐蚀:(corrosion)材料由于周围环境的化学侵蚀而产生的破坏/变质。 分为湿腐蚀:(电化学腐蚀);干腐蚀:(高温氧化) 腐蚀的形态:均匀腐蚀,局部腐蚀。 变色:腐蚀发生的初级阶段,表面失去光泽或变色。 2、扩散:物体中原子分子向周围移动。 吸附:固液态表面的分子原子离子与接触相中的分子离子原子借静电力作用范德华力所产生的吸附现象。 1)化学吸附: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化学反应所引起,有选择性,更牢固。 2)物理吸附:由分子间引力引起,无选择性。 吸附是表面效应,不影响内部。 吸水值:Wsp=(m2-m3)/V 溶解值:Wsl=(m1-m3)/V 3、老化:材料在加工,储存,使用过程中,物化性能,机械性能变坏的现象,主要针对高分子材料。 机理:自由基作用,外界环境使分子链产生自由基,引起分子链降解,交联,引起老化。

材料力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材料力学主要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构件正常工作的要求:强度、刚度、稳定性。 2、可变形固体的两个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另外对于常用工程材料(如钢材),还有各向同性假设。 3、什么是应力、正应力、切应力、线应变、切应变。 杆件截面上的分布内力集度,称为应力。应力的法向分量σ称为正应力,切向分量τ称为切应力。 杆件单位长度的伸长(或缩短),称为线应变;单元体直角的改变量称为切应变。 4、低碳钢工作段的伸长量与荷载间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局部变形阶段。 5、应力集中:由于杆件截面骤然变化(或几何外形局部不规则)而引起的局部应力骤增现象,称为应力集中。 6、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详见材料力学ⅠP229)。 7、截面几何性质 A 、截面的静矩及形心 ①对x 轴静矩?=A x ydA S ,对y 轴静矩?=A y xdA S ②截面对于某一轴的静矩为0,则该轴必通过截面的形心;反之亦然。 B 、极惯性矩、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 ① 极惯性矩:?=A P dA I 2ρ ② 对x 轴惯性矩:?= A x dA y I 2,对y 轴惯性矩:?=A y dA x I 2 ③ 惯性积:?=A xy xydA I ④ 惯性半径:A I i x x =,A I i y y =。 C 、平行移轴公式: ① 基本公式:A a aS I I xc xc x 22++=;A b bS I I yc yc y 22++= ;a 为x c 轴距x 轴距离,b 为y c 距y 轴距离。 ② 原坐标系通过截面形心时A a I I xc x 2+=;A b I I yc y 2+=;a 为截面形心距x 轴距离, b 为截面形心距y 轴距离。 二、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轴向拉伸或轴向压缩: A 、应力公式 A F = σ B 、杆件伸长量EA F N l l =?,E 为弹性模量。

材料科学基础 名词解释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第一章晶体学基础 空间点阵晶体中原子或原子集团排列的周期性规律,可以用一些在空间有规律分布的几何点来表示,这样的几何点集合就构成空间点阵。 (每个几何点叫结点;每个结点周围的环境相同,则都是等同点。) 晶格在三维空间内表示原子或原子集团的排列规律的结点所构成的阵列,设想用直线将各结点连接起来,就形成空间网络,称为晶格。 晶胞空间点阵可以看成是由最小的单元——平行六面体沿三维方向重复堆积而成,这样的平行六面体就叫晶胞。 晶系按照晶胞的大小和形状的特点(点阵的对称性)对晶体进行的分类。 晶格常数(点阵常数)决定晶胞形状和大小的6个参数。 布拉维点阵结点都是等同点的点阵就叫布拉维点阵。 晶面穿过晶体的原子面称为晶面。 晶向连接晶体中任意原子列的直线方向称为晶向。 晶面(间)距两个相同晶面间的垂直距离。 晶面族在高度对称的晶体中,特别是在立方晶体中,往往存在一些位向不同、但原子排列情况完全相同的晶面,这些晶体学上等价的晶面就构成一个晶面族。 晶向族……晶体学上等价的晶向构成晶向族。 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一个原子周围的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堆垛密度/紧密系数/致密度晶胞中各原子的体积之和与晶胞的体积之比。 晶体是具有点阵结构的,由长程有序排列的原子、离子、分子或配位离子等组成的固体。 非晶体是无点阵结构的和长程有序排列的结构基元组成的固体。 晶体结构指晶体中原子在三维空间排列情况。 *同素异构体化合物有相同的分子式,但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的现象。 原子半径包括共价半径:两原子之间以共价键键合时,两核间距离的一半,实际上核间距离是共价键的键长。金属半径:金属晶体中相邻两金属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范德瓦尔斯半径:靠范德华力相互吸引的相邻不同分子中的两个相同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晶体原子数某一晶体结构的一个晶胞中所含有的原子个数。 第二章固体材料的结构 结合键指由原子结合成分子或固体的方式和结合力的大小。 离子键当一正电性元素和一负电性元素相接触时,由于电子一得一失,使它们各自变成正离子和负离子,二者靠静电作用相互结合起来的化学键。 共价键由俩个或多个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键自由电子与原子核之间静电作用而产生的键合力。 分子键又称范德华力,由瞬间偶极矩和诱导偶极矩产生的分子间引力所构成的物理键。 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组合

板材材料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我国几种常用钢号 一、碳素结构钢:(也称作普通碳素钢或一般碳素钢)其现行标准为《GB700-88》这是我们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630(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结构钢编制的。而采用这一标准之前,使用的GB700-79标准是参照前苏联ГОСТ380(ГОСУДЛСТВеННμЙΟбЩеСОЮННЙСТаНаПТ)钢号的表示方法以及对各钢号所规定的技术要求都不相同。因为ISO标准中主要是以力学强度表示的钢号,所以我国参照此标准制订的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钢,耐候钢等均以力学强度表示。 标准式为:Q ××× O O 脱氧方法———④ 质量等级———③ 屈服点值———② 屈服强度———① ①Q是钢材屈服点汉语拼音的字头; ②×××是屈服点数值(也称最低屈服强度)以Mpa为单位,对碳素结构钢有以下五种:195、215、235、255和275; ③为质量等级:对于碳素结构钢分A、B、C、D四个等级,这些等级的规定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均以不低于27J的标准功,对材料做V型缺口冲击试验后认定的合格产品。 具体如下:若钢号中标示为A表示这种材料不要求做冲击试验; 若钢号中标示为B表示在20℃(常温下)做冲击试验; 若钢号中标示为C表示在0℃做冲击试验; 若钢号中标示为D表示在-20℃做冲击试验;

④脱氧方法:分为四种:F——沸腾钢;b——半镇静钢; Z——镇静钢;TZ—特殊镇静钢 如果在钢号中未标出脱氧方式符号的,则为镇静钢。 例1:我们经常接触的钢号:Q235B——则解译为屈服强度不低于235Mpa,质量等级为B级的镇静钢。 例2:Q235DTZ——解译为屈服强度不低于235Mpa,质量等级为D级的特殊镇静钢。 (※注意了解五种不同的б?与脱氧方式的关系。) 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现在采用的新标准【GB1591-94】是在旧标准【GB1591-88】叫做低合金结构钢基础上编制的。这一标准也是采用ISO以强度表示钢号特征的命名方法。与碳素结构钢的区别是有五个较高的强度(σ?)等级和五个质量等级(并以较大的冲击吸收功试验而确定的不同温度下的质量等级)。 以公式形式表述如下: 冲击试验条件冲击功 A —— B 20℃≧34J Q345 B C 0℃≧34J 质量等级分五种 D -20℃≧34J E -40℃≧27J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新旧标准:【GB1591-94】和【GB1591-88】均在使用。我们要注意到每一个新标准的屈服强度(σ?)等级的钢号,要代替几个旧标准的钢号。 新旧标准钢号对照及用途举例:(表三)

口腔材料学重点

总论1.线膨胀系数是表征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物理量。体膨胀系数表征物体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物理量。 3.润湿性:液体在固体表面扩散的趋势称为液体对固体的~。 4.应力:是描述物体内部各点各个方向的力学状态。单位面积所受的内力即为应力。5.应变:是描述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形态变化的量。是指单位长度的变形。7.弹性极限:是指材料不发生永久形变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9.弹性模量:是度量材料刚性的量,也称杨氏模量,指在弹性状态下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弹性模量越大,刚性越大。10.冲击韧性:是指材料在冲击载荷下,抵抗冲击破坏的能力,用于考察材料的脆性和韧性。11.应力集中:在材料截面处有应力骤然增大的现象,如材料的孔.裂纹.螺纹处。应力集中一定程度可产生裂纹而破坏。12.生物安全性:是指材料制品具有临床前安全使用的性质。对人体应无毒、无刺激、不致癌、不引起畸变。通常情况下应不发生生物性退变,其降解产物应对人体无害。 13.生物相容性:是指材料在宿主的特定环境和部位,与宿主直接或间接接触时所产生相互反应的能力。是材料在生物体内处于静动态变化环境中,能耐受宿主各系统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而不被排斥和破坏的生物学性质。又称生物适应性和生物可接受性。14.生物功能性:是指材料与宿主产生功能反应(活性反应)的总称。 填空1.口腔材料按性质分: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 按用途分:印模材料,模型材料,义齿材料,填充材料,粘结材料,种植材料,齿科预防保健材料;按接触方式分:间接与口腔接触材料,直接与口腔接触材料(表面接触材料,外部接入材料,植入材料)按应用部位分:非植入人体材料,植入人体材料 2.有机高分子材料分为:橡胶、纤维、塑料【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试验】第一组: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第二组:主要检测材料对机体的全身毒性作用及对局部植入区组织的反应。包括:全身毒性试验─经口途径;全身毒性试验─静脉途径;吸入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致敏试验;皮肤刺激与皮内反应试验;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第三组:为临床应用前试验。主要检测材料对拟使用部位的组织的毒性作用。 印模材料 1.印模材料impression material印模是物体的阴模,口腔印模是口腔有关组织的阴模,取制印模时采用的材料称为。 填空1.印模材料根据印模塑性后有无弹性:弹性和非弹性; 根据印模材料是否可反复使用:可逆性和不可逆性;根据印模材料凝固形式:化学凝固类、热凝固类和常温定型类 2.藻酸盐印模材料凝固时间:室温20~22℃,10min,口内2~5min凝固 3.常用印模材料有:藻酸盐类印模材料、琼脂、硅橡胶、聚硫橡胶、聚醚橡胶、印模膏问答【印模材料应具备的性能】①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对口腔组织及人体无毒无害②良好的流动性、弹性及可塑性,便于取模和准确性③适当的凝固时间,一般混合调拌开始3~5min凝固④良好的准确性、形稳性,保证模型精度⑤与模型材料不发生化学反应⑥强度好⑦操作简单,价格低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容易推广使用。⑧令人愉快的的气味,美观的色彩。【藻酸钾印模材料(粉剂型)主要成分】①藻酸盐:藻酸钾、硫酸钙②调和剂:水③填料:氧化锌、硅藻土④缓凝剂:磷酸钠⑤矫味剂:香精。【藻酸钠印模材料(糊剂型)主要成分】①藻酸盐:藻酸钠②胶结剂:半水硫酸钙③填料:滑石粉④缓凝剂:无水碳酸钠⑤增稠剂:硼砂⑥指示剂:酚酞⑦矫味剂和防腐剂:香精、甲醛、麝香草酚⑧稀释剂:水。【凝固时间影响因素】①缓凝剂量:缓凝剂多,凝固时间减慢,反之,加快②成分比例:胶凝剂硫酸钙多,凝固时间快,反之,减慢③温度:温度高,凝固快,反之,慢④调和时间:时间长,凝固快蜡型材料蜡型材料按照组成成分及来源:动物蜡、植物蜡、矿物蜡、 合成蜡;按照用途:印模蜡(咬合蜡、压形蜡)、模型蜡(铸造蜡、基托蜡)、造形蜡(工艺蜡)【蜡的性能】1. 应有合适的软化温度与熔点范围。2.具有较小的热膨胀率 3. 应有良好的流动性4. 变形与应力松弛5. 蜡型材料的颜色应与口腔有关组织有明显的区别,还应与模型材料的颜色区别开来,便于准确操作。铸造蜡在高温铸造时应能气化,挥发后不留下烧灼

口腔材料学超详细知识点

名词解释 #线胀系数linear expansion coefficient 是指固体物质的温度每改变 1 摄氏度时,其长度的变化和它在0 摄氏度时的长度之比。它是 -1 表示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物理量,单位为每【开尔文】,符号为K #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 是量度材料刚性的量,也称杨氏模量,它是指材料在弹性状态下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弹性模量就是弹性变形阶段应力-应变线段的斜率,即单位弹性应变所需的 应力,它表示材料抵抗弹性形变的能力,也称刚度 #粘结bonding/adhesion 是指两个同种或异种的固体物质通过介于两者表面的另一种物质作用而产生牢固结合的现 象。 #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ility 是指在特定应用中,材料产生适当的宿主反应的能力。包括组织对材料的影响及材料对组织 的影响。 #生物安全性biological safety 是指材料制品是否具有安全使用的性质,亦即材料制品对人体的毒性,人体应用后是否会因 材料的有害成分对人体造成短期或长期的损害 #生物功能性biofunctionability 指材料的物理机械及化学性能能使其在应用部位行使功能的性质。 口腔材料学 是将材料科学与口腔医学结合在一起的一门界面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口腔医学应用的各种人 工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用途和应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弹性形变elastic deformation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外力去除后变形的物体可完全恢复其原始形状则称为~ 塑性形变plastic deformation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若外力去除后变形的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其原始形状,则称为~ 应力stress 物体发生形变时内部产生了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抵抗外力,定义单位面积上的这种 反作用力为应力。 弹性极限elastic limit 材料不发生永久形变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汞齐化amalgamation 汞在室温下是液态,由银合金粉与汞在室温下混合后形成坚硬合金,这一形成合金的过程称~。

口腔材料学考试重点内容

1.聚合物的产生:聚合物的产生方法有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等。 2.润湿性:液体在固体表面扩散的趋势称为液体对固体的~。可由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的大小来表示。接触角越小,润湿性越好。润湿是粘结的必要条件。 3.彩色三个特性,由色调、彩度和明度三个特性构成 4.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外力去除后变形的物体可完全恢复其形状。这种变形称为~。 塑性性变:如果外力取出后变形外力去除后变形的物体发生永久性变形不能完全恢复其原始形状,则称~。 5.弹性模量:是度量材料刚性的量,也称杨氏模量,指在弹性状态下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弹性模量越大,刚性越大。 6.疲劳:是指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失效或断裂的现象。此时的断裂称为~断裂 7.延性:是指材料在受到拉力而产生破坏之前的塑性变化能力,可通过测量材料断裂后延伸率以及拉伸试样面积的减小来测定材料的延性。 8.展性:材料在压应力下承受一定的永久变形而不断裂的性质称为~。 9.硬度:是固体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是衡量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 10.硬度测量的方法有三种:表面划痕发、表面压入法、回跳法。 11.蠕变:是指固体材料在保持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 12.老化: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犹豫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能逐渐变坏的现象,称为~。 13.扩散:物体中原子和分子向周围移动的现象,称为扩散。 14.吸附:固体或液体表面的离子、原子或分子与接触相中的离子、原子或分子之间,借助于静电力或分子见范德瓦耳斯力所产生的吸着现象。 15.银汞合金:是一种特殊的合金。它是由银合金粉与汞在室温下混合后形成的坚硬合金。这一形成合金的过程称作汞齐化。银汞合金的优良性能,是一种使用悠久的牙齿充填修复材料。 16.汞的污染与保护:临床在应用银汞合金时应注意防护,可采取以下措施 1)银汞合金的手工调和研磨应当在密闭且有通风的调和箱内进行 2)操作过程中皮肤不要接触汞及其调和物 3)汞应保存在不易破损的密闭容器中,且远离热源 4)磨除旧银汞充填物时,应使用大量喷水,术者宜戴口罩或面具,以免吸入汞尘 5)从口腔内清除的银汞合金碎屑不应排入下水道,而应集中收集于装有水的容器中防止汞对环境的污染。 6)胶囊使用后应立即盖紧,并收集于密闭容器中 7)诊室要保持通风良好,工作台面应无渗漏,并有突起的边缘,以防汞滴溢流,有利于收集、清除溅落的汞滴 8)诊室地面最好用易于清洁的无缝材料铺盖,并延续至墙上10cm以上 9)如果汞洒落地面,应在洒落处洒上硫磺粉,然后再清除处理 10)不可对银汞合金加热 17.玻璃离子水门汀的应用:适用范围玻璃离子水门汀主要用于牙缺损的充填修复、固定修复体及正畸附件的粘固、窝洞的垫底及衬层,还可用于封闭窝沟点隙应用注意事项通常作充填修复材料时的粉液比为3:1(质量比),作为粘固时粉液比为1.25—1.5:1(质量比)将粉、液置于清洁,干燥的玻璃板上,用塑料拌刀进行调和,金属调拌刀会导致调和物颜色变灰。一旦量取好,粉液应当尽快调和,以免液剂中水分挥发。通常在45秒内

口腔材料学 个人总结 考试重点 按章节排序

总论 1.线膨胀系数是表征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物理量。体膨胀系数表征物体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物理量。 2.流电性:口腔环境中存在异种金属修复体相接触时,由于不同金属之间的电位不同,将会出现电位差,导致微电流。 3.润湿性:液体在固体表面扩散的趋势称为液体对固体的~。 4.应力:是描述物体内部各点各个方向的力学状态。单位面积所受的内力即为应力。 5.应变:是描述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形态变化的量。是指单位长度的变形。 6.比例极限:是指材料应力与应变成正比的最大应力。 7.弹性极限:是指材料不发生永久形变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8.极限强度:指在材料出现断裂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应力值,即材料在破坏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9.弹性模量:是度量材料刚性的量,也称杨氏模量,指在弹性状态下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弹性模量越大,刚性越大。 10.冲击韧性:是指材料在冲击载荷下,抵抗冲击破坏的能力,用于考察材料的脆性和韧性。 11.应力集中:在材料截面处有应力骤然增大的现象,如材料的孔.裂纹.螺纹处。应力集中一定程度可产生裂纹而破坏。 12.生物安全性:是指材料制品具有临床前安全使用的性质。对人体应无毒、无刺激、不致癌、不引起畸变。通常情况下应不发生生物性退变,其降解产物应对人体无害。 13.生物相容性:是指材料在宿主的特定环境和部位,与宿主直接或间接接触时所产生相互反应的能力。是材料在生物体内处于静动态变化环境中,能耐受宿主各系统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而不被排斥和破坏的生物学性质。又称生物适应性和生物可接受性。 14.生物功能性:是指材料与宿主产生功能反应(活性反应)的总称。 填空 1.口腔材料按性质分: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按用途分:印模材料,模型材料,义齿材料,填充材料,粘结材料,种植材料,齿科预防保健材料;按接触方式分:间接与口腔接触材料,直接与口腔接触材料(表面接触材料,外部接入材料,植入材料)按应用部位分:非植入人体材料,植入人体材料 2.有机高分子材料分为:橡胶、纤维、塑料 【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试验】第一组: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第二组:主要检测材料对机体的全身毒性作用及对局部植入区组织的反应。包括:全身毒性试验─经口途径;全身毒性试验─静脉途径;吸入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致敏试验;皮肤刺激与皮内反应试验;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第三组:为临床应用前试验。主要检测材料对拟使用部位的组织的毒性作用。 印模材料 1.印模材料impression material印模是物体的阴模,口腔印模是口腔有关组织的阴模,取制印模时采用的材料称为。填空 1.印模材料根据印模塑性后有无弹性:弹性和非弹性;根据印模材料是否可反复使用:可逆性和不可逆性;根据印模材料凝固形式:化学凝固类、热凝固类和常温定型类 2.藻酸盐印模材料凝固时间:室温20~22℃,10min,口内2~5min凝固 3.常用印模材料有:藻酸盐类印模材料、琼脂、硅橡胶、聚硫橡胶、聚醚橡胶、印模膏 问答 【印模材料应具备的性能】①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对口腔组织及人体无毒无害②良好的流动性、弹性及可塑性,便于取模和准确性③适当的凝固时间,一般混合调拌开始3~5min凝固④良好的准确性、形稳性,保证模型精度⑤与模型材料不发生化学反应⑥强度好⑦操作简单,价格低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容易推广使用。⑧令人愉快的的气味,美观的色彩。 【藻酸钾印模材料(粉剂型)主要成分】①藻酸盐:藻酸钾、硫酸钙②调和剂:水③填料:氧化锌、硅藻土④缓凝剂:磷酸钠⑤矫味剂:香精。 【藻酸钠印模材料(糊剂型)主要成分】①藻酸盐:藻酸钠②胶结剂:半水硫酸钙③填料:滑石粉④缓凝剂:无水碳酸钠⑤增稠剂:硼砂⑥指示剂:酚酞⑦矫味剂和防腐剂:香精、甲醛、麝香草酚⑧稀释剂:水。 【凝固时间影响因素】①缓凝剂量:缓凝剂多,凝固时间减慢,反之,加快②成分比例:胶凝剂硫酸钙多,凝固时间快,反之,减慢③温度:温度高,凝固快,反之,慢④调和时间:时间长,凝固快 蜡型材料 蜡型材料按照组成成分及来源:动物蜡、植物蜡、矿物蜡、合成蜡;按照用途:印模蜡(咬合蜡、压形蜡)、模型蜡(铸造蜡、基托蜡)、造形蜡(工艺蜡) 【蜡的性能】1. 应有合适的软化温度与熔点范围。2. 具有较小的热膨胀率3. 应有良好的流动性4. 变形与应力松弛5. 蜡型材料的颜色应与口腔有关组织有明显的区别,还应与模型材料的颜色区别开来,便于准确操作。铸造蜡在高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