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知识

合集下载

材料学常见知识 (1)

材料学常见知识 (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1.α―Fe是体心立方晶格,γ-Fe是面心立方晶格。

2.含碳量处于0.0218%~2.11%的铁碳合金称为钢,含碳量为2.11%~6.69%的铁碳合金称为白口铸铁。

5.常见碳素钢按含碳量分为低碳钢、中碳钢__ 、高碳钢。

6.通常把铸造分为砂型铸造、特种铸造两大类。

7.焊条电弧焊常用的引弧方法有_碰撞引弧法,摩擦引弧法。

P2348.强度是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9.冲击韧度随温度的降低,在某一温度范围时材料的冲击韧度值急剧下降,这个温度称为脆性转变温度。

10.分别填出下列铁碳合金组织的符号。

奥氏体A 铁素体F____珠光体P____。

11.在钢的普通热处理里,其中正火__和退火_、调质__属于预先热处理。

12.马氏体是碳在α-fe 中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其硬度主要取决于含碳量_。

13.常用的淬火冷却介质有水、油__和碱或盐类水溶液___。

14.静拉伸强度的主要判据有弹性极限_、屈服点__和抗拉强度__。

15.实际金属晶体中存在大量缺陷,根据几何特征可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16.铁碳相图中,特征点C称作共晶___点,该点的碳的质量分数(含碳量)为4.3___%。

17.铁素体是碳溶于α-Fe____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727_℃时铁素体含碳量达到最大值0.0218__%。

18.某钢进行显微组织观察时,若其中铁素体含量约占50%,其含碳量约为3.35%___。

19.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

20.自由锻分为锻锤自由锻和水压机自由锻两种。

21.工具钢按用途可分量具__、刃具_和模具_。

22.铸铁中常见的石墨形态有片状__、球状_、团絮状__及蠕虫状四种。

23.板料冲压的基本工序可分为分离工序_和变形工序___两大类。

24.浇注系统通常由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四部分组成。

25.按照钎料的熔点不同,可以将钎焊分为软钎焊和硬钎焊两类。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复习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复习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复习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进行材料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基础。

考研复习材料科学基础需要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点,加深对材料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的认识。

1.材料工程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科学的发展历史、材料分类与特性等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和掌握材料科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

2.结构与性能关系:掌握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

了解材料的结构特点,如晶体结构、非晶态结构等,并能够解释材料性能改善的原因。

3.材料制备技术:学习不同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工艺,如液相法、气相法、固相法等。

了解各种制备方法的特点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4.材料测试与分析技术: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等测试方法与技术。

学习各种常用测试仪器和分析方法,如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

5.材料性能与应用:了解材料的各种性能指标,如强度、硬度、导电性、磁性等,并能够解释不同材料的性能应用特点。

在复习材料科学基础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1.整理笔记:将课堂上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自己的复习笔记。

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总结重要公式和推导过程等方式,帮助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2.刷题巩固:通过解答一些典型的习题和试题,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的考研试题进行模拟考试,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3.参考教材和相关资料:选择几本优质的教材和参考书进行阅读和学习。

可以参考一些考研辅导资料和复习指南,了解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考点分布。

4.学习小组讨论:可以与其他考研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一起讨论和解答问题。

通过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并及时纠正和改进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在复习材料科学基础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前规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和考试时间,合理安排每一阶段的复习内容和进度,保证复习进程的顺利进行。

工程材料学知识点

工程材料学知识点

工程材料学知识点第一章材料是有用途的物质。

一般将人们去开掘的对象称为“原料”,将经过加工后的原料称为“材料”工程材料:主要利用其力学性能,制造结构件的一类材料。

主要有:建筑材料、结构材料力学性能:强度、塑性、硬度功能材料:主要利用其物理、化学性能制造器件的一类材料.主要有:半导体材料(Si)磁性材料压电材料光电材料金属材料:纯金属和合金金属材料有两大类:钢铁(黑色金属)非铁金属材料(有色金属)非铁金属材料:轻金属(Ni以前)重金属(Ni以后)贵金属(Ag,Au,Pt,Pd)稀有金属(Zr,Nb,Ta)放射性金属(Ra,U)高分子材料:由低分子化合物依靠分子键聚合而成的有机聚合物主要组成:C,H,O,N,S,Cl,F,Si三大类:塑料(低分子量):聚丙稀树脂(中等分子量):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橡胶(高分子量):天然橡胶,合成橡胶陶瓷材料:由一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硅化物及硅酸盐组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陶瓷:结构陶瓷Al2O3,Si3N4,SiC等功能陶瓷铁电压电材料的工艺性能:主要反映材料生产或零部件加工过程的可能性或难易程度。

材料可生产性:材料是否易获得或易制备铸造性:将材料加热得到熔体,注入较复杂的型腔后冷却凝固,获得零件的能力锻造性:材料进行压力加工(锻造、压延、轧制、拉拔、挤压等)的可能性或难易程度的度量焊接性:利用部分熔体,将两块材料连接在一起能力第二章(详见课本)密排面密排方向fcc{111}<110>bcc{110}<111>体心立方bcc面心立方fcc密堆六方cph点缺陷:在三维空间各方向上尺寸都很小,是原子尺寸大小的晶体缺陷。

类型:空位:在晶格结点位置应有原子的地方空缺,这种缺陷称为“空位”。

间隙原子:在晶格非结点位置,往往是晶格的间隙,出现了多余的原子。

它们可能是同类原子,也可能是异类原子。

异类原子:在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晶格中,不同种类的原子占据原有的原子位置。

材料加工学相关知识点总结

材料加工学相关知识点总结

材料加工学相关知识点总结一、材料加工学的基本概念1.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包括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

其弹性变形是指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当撤去外力后,它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变形;而塑性变形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发生的不可逆形变。

2.材料的加工性能材料的加工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断裂性能。

材料的加工性能决定了它是否适合进行某种特定的加工工艺,例如冷镦、冷锻、冲压等。

3.材料的切削性能材料的切削性能是指材料在切削过程中的性能。

材料的切削性能包括硬度、韧性、断裂性和耐磨性等。

4.材料的热加工性能材料的热加工性能是指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形、变质和断裂性能。

材料的热加工性能是决定材料在热加工过程中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5.材料的切削加工切削加工是通过刀具对工件进行相对运动,以实现工件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要求。

切削加工是常见的金属加工方式,包括车削、铣削、镗削、刨削等。

6.材料的非切削加工非切削加工是不通过刀具对工件进行相对运动而实现加工的一种加工方式。

非切削加工包括压铸、锻造、冷锻、冷镦、冲压、拉伸、折弯等。

7.材料的热处理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以达到提高材料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目的。

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温退火、调质处理等。

8.材料的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以实现对材料表面性能的改善。

表面处理包括镀层、喷涂、表面改性、电化学处理、化学处理等。

9.材料的加工原理材料的加工原理包括变形加工原理、切削加工原理、热处理原理、表面处理原理等。

这些原理是材料加工的理论基础,对于指导和改进加工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10.材料的加工工艺材料的加工工艺是指在具体的加工条件下,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材料获得所需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一系列工艺技术。

二、材料加工的基本方法1.切削加工切削加工是以切削刀具对工件进行相对运动,通过对工件的材料进行断屑的方式,实现对工件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要求。

大一材料化学知识点

大一材料化学知识点

大一材料化学知识点一、材料分类和材料性质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由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

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等。

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和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主要由非金属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常见的非金属材料有陶瓷、聚合物和复合材料等。

非金属材料在电子、医疗和环保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3. 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是由长链分子组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磨性。

常见的高分子材料有塑料、橡胶和纤维素等。

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和纺织品等行业。

4. 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指具有纳米级尺寸的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常见的纳米材料有纳米颗粒、纳米管和纳米线等。

纳米材料在电子、光电和医学等领域发展迅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材料结构和组织1. 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是指材料中原子或离子的排列方式。

晶体结构的种类包括立方晶系、正交晶系和六方晶系等。

不同的晶体结构决定了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晶体缺陷晶体缺陷是指晶体中存在的原子或离子排列不完整的区域。

常见的晶体缺陷包括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等。

晶体缺陷对材料的强度和导电性能有重要影响。

3. 材料组织材料组织是指材料中各种组成成分的分布和排列方式。

常见的材料组织有均匀组织、层状组织和颗粒组织等。

不同的材料组织决定了材料的宏观性能和微观行为。

三、材料性能1. 机械性能机械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表现。

常见的机械性能包括强度、硬度和韧性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机械性能,适用于不同的工程应用。

2. 热学性能热学性能是指材料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表现。

常见的热学性能包括热导率、膨胀系数和热稳定性等。

热学性能对材料的加工和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3. 电学性能电学性能是指材料在电场中的表现。

常见的电学性能包括电导率、介电常数和电阻率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电学性能,适用于不同的电子器件制备。

材料学基础知识(口腔材料学课件)

材料学基础知识(口腔材料学课件)
5.天然聚合物有专门名称
➢ 蛋白质、纤维素、淀粉、天然橡胶、脂肪
聚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 均聚物:一种单体 ➢ 共聚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均聚物
➢ 丁苯橡胶为共聚物
----( CH2--CH=CH--CH2 -)x--(-CH2--CH-y)--n--
(二)高分子材料分类
材料的微观结构
课程标准
➢ 能描述口腔常用材料的基本知识 ➢ 知道口腔材料的微观结构的基本概念
一、原子间结合键
结合键类型 离子键
实例
LiCl NaCl KCl RbCl
共价键
金属键
金刚石 Si Ge Sn
Li Na K Rb
分子键(范德华键)
Ne Ar
氢键
H2O
HF
结合能 ev/mol
8.63 7.94 7.20 6.90
➢ 晶格畸变 ➢ 强度、硬度增加 ➢ 韧性、延展性、塑性下降
2.金属间化合物
➢ 晶体结构与组成元素的晶体结构均不相同
➢ 可用分子式表示组成,如银汞合金
➢ 高熔点
➢ 硬度、脆性、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提高
➢ 塑性降低
金属化合物MgCu2晶体结构
二、金属的熔融与凝固 熔融 凝固、体积收缩
(一)金属的凝固——结晶
➢ 口腔潮湿环境中耐腐蚀、耐氧化的金属,包括金 (Au)、铂 (Pt)、铱(Ir)、锇(Os)、钯(Pd)、铑(Rh)和钌(Ru),不包括 银
➢ 贵金属合金(noble metal alloy)和非贵金属合金(base-
metal alloy)
➢ 一种或几种贵金属元素总含量≥25wt%
五、金属的形变与热处理
三、高分子的分子结构

大一建筑材料学知识点

大一建筑材料学知识点

大一建筑材料学知识点建筑材料学是建筑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以及在建筑中的应用。

对于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建筑材料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大一建筑材料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建筑材料的分类建筑材料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建筑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无机非金属材料:如水泥、石膏、玻璃等;2. 金属材料:如钢材、铝材、铜材等;3. 聚合物材料:如塑料、橡胶等;4.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如钢筋混凝土等。

二、常见建筑材料1. 水泥:水泥是建筑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主要用于制作混凝土和砂浆。

水泥具有硬化快、强度高等特点。

2. 砂浆:砂浆是一种由水泥、砂子和适量水混合而成的材料,用于修补和粘结建筑构件。

3. 砖:砖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主要分为红砖和空心砖两种。

砖具有轻、强度高等特点。

4. 钢材:钢材是一种强度高、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常用于制作建筑结构中的梁、柱等构件。

5. 玻璃:玻璃具有透光性好、绝缘性能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中的门窗、隔墙等。

三、建筑材料的性能与检测1. 强度:建筑材料的强度是指其抗压、抗弯等能力。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拉伸试验、压缩试验等。

2. 导热性能:建筑材料的导热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的保温性能。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导热系数测定等。

3. 防火性能: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是指在火灾中的耐高温性能。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燃烧试验等。

4. 耐候性:建筑材料的耐候性是指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湿热试验等。

四、建筑材料的应用1. 混凝土: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和适量水拌和而成的人造石材,广泛应用于建筑中的梁、柱等构件。

2. 钢材:钢材常用于建筑结构中,如制作钢结构框架、钢柱等。

3. 玻璃:玻璃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建筑中的窗户、隔断等。

总结:本文介绍了大一建筑材料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建筑材料的分类、常见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性能与检测以及建筑材料的应用。

材料学基础知识

材料学基础知识

材料学基础知识1. 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

2. 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εσ/称为弹性模量E (单位MPa )。

E 标志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用以表示材料的刚度。

3. 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4. 塑性是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5. 韧性是材料在塑性应变和断裂全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它是强度和塑性的综合表现。

6. 硬度是指材料对局部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抗力。

7. 应力场强度因子I K ,这个I K 的临界值,称为材料的断裂韧度,用C K I 表示。

换言之,断裂韧度C K I 是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能力的力学性能指标。

8. 晶体是指原子在其内部沿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一类物质。

9. 非晶体是指原子在其内部沿三维空间呈紊乱、无序排列的一类物质。

10. 把原子看成空间的几何点,这些点的空间排列称为空间点阵。

用一些假想的空间直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三维的几何格架称为晶格。

从晶格中取出一个最能代表原子排列特征的最基本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11. 体心立方晶格(bcc );面心立方晶格(fcc );密排六方晶格(hcp )12. 在晶体中,由一系列原子所组成的平面称为晶面。

任意两个原子的连线称为原子列,其所指的方向称为晶向。

立方晶系中,凡是指数相同的晶面与晶向是相互垂直的。

13.在晶体中,不同晶面和晶向上原子排列方式和密度不同,则原子间结合力的大小也不同,因而金属晶体不同方向上性能不同,这种性质叫做晶体的各向异性。

14.所谓位错是指晶体中一部分晶体沿一定晶面与晶向相对另一部分晶体发生了一列或若干列原子某种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位错的基本类型有两种,即刃型位错和螺旋位错。

15.由于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粒的转动,当形变量达到一定程度(70%以上)时,会使绝大部分晶粒的某一位向与外力方向趋于一致,形成特殊的择优取向。

择优取向的结果形成了具有明显方向性的组织,称为织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锈钢常按组织状态分为:马氏体钢、铁素体钢、奥氏体钢、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及沉淀硬化不锈钢等。

另外,可按成分分为:铬不锈钢、铬镍不锈钢和铬锰氮不锈钢等。

铁素体不锈钢含铬15%~30%。

其耐蚀性、韧性和可焊性随含铬量的增加而提高,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优于其他种类不锈钢,属于这一类的有Crl7、Cr17Mo2Ti、Cr25,Cr25Mo3Ti、Cr28等。

铁素体不锈钢因为含铬量高,耐腐蚀性能与抗氧化性能均比较好,但机械性能与工艺性能较差,多用于受力不大的耐酸结构及作抗氧化钢使用。

这类钢能抵抗大气、硝酸及盐水溶液的腐蚀,并具有高温抗氧化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等特点,用于硝酸及食品工厂设备,也可制作在高温下工作的零件,如燃气轮机零件等。

奥氏体不锈钢含铬大于18%,还含有8%左右的镍及少量钼、钛、氮等元素。

综合性能好,可耐多种介质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的常用牌号有1Cr18Ni9、0Cr19Ni9等。

0Cr19Ni9钢的Wc<0.08%,钢号中标记为“0”。

这类钢中含有大量的Ni和Cr,使钢在室温下呈奥氏体状态。

这类钢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焊接性、耐蚀性能和无磁或弱磁性,在氧化性和还原性介质中耐蚀性均较好,用来制作耐酸设备,如耐蚀容器及设备衬里、输送管道、耐硝酸的设备零件等,另外还可用作不锈钢钟表饰品的主体材料。

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固溶处理,即将钢加热至1050~1150℃,然后水冷或风冷,以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

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优点,并具有超塑性。

奥氏体和铁素体组织奥氏体- 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各约占一半的不锈钢。

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

有些钢还含有Mo、Cu、Si、Nb、Ti,N等合金元素。

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以及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腐蚀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

双相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孔蚀性能,也是一种节镍不锈钢。

沉淀硬化不锈钢基体为奥氏体或马氏体组织,沉淀硬化不锈钢的常用牌号有04Cr13Ni8Mo2Al等。

其能通过沉淀硬化(又称时效硬化)处理使其硬(强)化的不锈钢。

马氏体不锈钢强度高,但塑性和可焊性较差。

马氏体不锈钢的常用牌号有1Cr13、3Cr13等,因含碳较高,故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耐蚀性稍差,用于力学性能要求较高、耐蚀性能要求一般的一些零件上,如弹簧、汽轮机叶片、水压机阀等。

这类钢是在淬火、回火处理后使用的。

锻造、冲压后需退火。

不锈钢的耐蚀性随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大多数不锈钢的含碳量均较低,最大不超过1.2%,有些钢的ωc(含碳量)甚至低于0.03%(如00Cr12)。

不锈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是Cr(铬),只有当Cr含量达到一定值时,钢材有耐蚀性。

因此,不锈钢一般Cr(铬)含量至少为10.5%。

不锈钢中还含有Ni、Ti、Mn、N、Nb、Mo、Si、Cu等元素。

沉淀硬化型不锈钢具有很好的成形性能和良好的焊接性,可作为超高强度的材料在核工业、航空和航天工业中应用。

按成分可分为Cr系(400系列)、Cr-Ni系(300系列)、Cr-Mn-Ni(200系列)、耐热铬合金钢(500系列)及析出硬化系(600系列)。

200系列:铬-锰-镍华业不锈钢201,202等:以锰代镍,耐腐蚀性比较差,国内广泛用作300系列的廉价替代品300系列:铬-镍奥氏体不锈钢301:延展性好,用于成型产品。

也可通过机械加工使其迅速硬化。

焊接性好。

抗磨性和疲劳强度优于304不锈钢。

302:耐腐蚀性同304,由于含碳相对要高因而强度更好。

303:通过添加少量的硫、磷使其较304更易切削加工。

304:通用型号;即18/8不锈钢。

产品如:耐蚀容器、餐具、家俱、栏杆、医疗器材。

标准成分是18 % 铬加8 % 镍。

为无磁性、无法借由热处理方法来改变其金相组织结构的不锈钢。

GB牌号为0Cr18Ni9。

304 L:与304 相同特性,但低碳故更耐蚀、易热处理,但机械性较差适用焊接及不易热处理之产品。

304 N:与304 相同特性,是一种含氮的不锈钢,加氮是为了提高钢的强度。

309:较之304有更好的耐温性,耐温高达980℃。

309 S:具多量铬、镍,故耐热、抗氧化性佳,产品如:热交换器、锅炉零组件、喷射引擎。

310:高温耐氧化性能优秀,最高使用温度1200℃。

316:继304之后,第二个得到最广泛应用的钢种,主要用于食品工业、钟表饰品、制药行业和外科手术器材,添加钼元素使其获得一种抗腐蚀的特殊结构。

由于较之304其具有更好的抗氯化物腐蚀能力因而也作“船用钢”来使用。

SS316则通常用于核燃料回收装置。

18/10级不锈钢通常也符合这个应用级别。

316 L:低碳故更耐蚀、易热处理,产品如:化学加工设备、核能发电机、冷冻剂储糟。

321:除了因为添加了钛元素降低了材料焊缝锈蚀的风险之外,其他性能类似304。

347:添加安定化元素铌,适于焊接航空器具零件及化学设备。

400系列:铁素体和马氏体不锈钢,无锰,一定程度上可替代304不锈钢408:耐热性好,弱抗腐蚀性,11%的Cr,8%的Ni。

409:最廉价的型号(英美),通常用作汽车排气管,属铁素体不锈钢(铬钢)。

410:马氏体(高强度铬钢),耐磨性好,抗腐蚀性较差。

416:添加了硫改善了材料的加工性能。

420:“刃具级”马氏体钢,类似布氏高铬钢这种最早的不锈钢。

也用于外科手术刀具,可以做的非常光亮。

430:铁素体不锈钢,装饰用,例如用于汽车饰品。

良好的成型性,但耐温性和抗腐蚀性要差。

440:高强度刃具钢,含碳稍高,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可以获得较高屈服强度,硬度可以达到58HRC,属于最硬的不锈钢之列。

最常见的应用例子就是“剃须刀片”。

常用型号有三种:440A、440B、440C,另外还有440F(易加工型)。

500系列:耐热铬合金钢。

600系列: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

国际不锈钢标示方法美国钢铁学会是用三位数字来标示各种标准级的可锻不锈钢的。

其中:①奥氏体型不锈钢用200和300系列的数字标示,例如,某些较普通的奥氏体不锈钢是以201、304、316以及310为标记。

②铁素体和马氏体型不锈钢用400系列的数字表示。

③铁素体不锈钢是以430和446为标记,马氏体不锈钢是以410、420以及440C为标记。

④双相(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以及含铁量低于50%的高合金通常是采用专利名称或商标命名。

4).标准的分类和分级4-1分级分类:①国家标准GB ②行业标准YB ③地方标准④企业标准Q/CB4-2 分类:①产品标准②包装标准③方法标准④基础标准4-3 标准水平(分三级):Y级:国际先进水平I级:国际一般水平H级:国内先进水平4-4国标GB1220-84 不锈棒材(I级)GB4241-84 不锈焊接盘园(H级)GB4356-84 不锈焊接盘园(I级)GB1270-80 不锈管材(I级)GB12771-91 不锈焊管(Y级)GB3280-84 不锈冷板(I级)GB4237-84 不锈热板(I级)GB4239-91 不锈冷带(I级)1.常用的金属和合金材料的防腐性能和用途大致如下:①Cr18Ni9Ti不锈钢(或称镍铬不锈钢),能耐大气、水、强氧化性酸、有机酸、30%以下的碱液及氯氧化物,不耐非氧化性酸(硫酸、盐酸),大量用于仪表作一般防腐材料。

②Cr18Ni12Mo2Ti不锈钢(或称钼2钛不锈钢),耐硫酸和氯化物的腐蚀,它比Cr18Ni9Ti 不锈钢好,但不耐盐酸,可作镍的代用品,可耐高浓度碱及氯氧化物的腐蚀,可作为调节阀的阀座、阀芯,涡轮流量变送器、差压及压力变送器的测量机构和膜片材料;③Ni70Cu30合金(或称蒙乃尔合金),因含镍量高,除了有良好的耐碱性外,耐非氧化性酸,特别对氯氟酸具有良好的耐腐性,但不耐强氧化性酸和溶液,可作为调节阀、变送器的测量机构、膜片等耐腐材料;④镍铬铁钼合金(哈氏合金),哈氏B含有钼26%—30%R,哈氏C含有铬14%—16%,能耐盐酸、硫酸、硝酸以及其他各种酸类,也耐碱和氢氧化物的腐蚀,可作为调节阀和仪表测量机构及膜片材料;⑤Ni76Cr16Fe7合金(因考耐尔合金),因含镍量高,主要用于高温耐碱和硫化物的材料,可用作调节阀的防腐材料;⑥钛(titanium)及钛合金,能耐氯化物和次氯酸、温氯、氧化性酸、有机酸和碱等的腐蚀,但因价格较贵,一般作为仪表防腐镀层和薄层衬里;⑦钽(tantalum (Ta)),其耐腐性能和下班相似,除了氢氟酸、氟、发烟硫酸、碱外,几乎能作仪表防腐膜片。

2. 普通不锈钢的耐腐性如何?不锈钢是含铬11%以上,同时含镍的钢种通称,它在常温氧化环境中(如大气、水、强氧化性酸等)容易纯化,使表面产生一层以氧化铬(Cr2O3)为主,保护性很强的薄膜,其腐蚀率极低,因此得“不锈钢”之名。

但当温度增高或环境氧化能力减少时,将由钝态变为活态,腐蚀显著增大。

各类不锈钢对有机酸、有机化合物、碱、中性溶液和多种气体都有良好的耐腐性。

在非氧化性酸中(硫酸、盐酸等)腐蚀严重。

常为局部腐蚀,当处于纯态和活态边缘,在含有卤素离子的盐溶液中会产生蚀孔。

3.仪表防腐蚀常用的非金属材料有哪几种?它们的耐腐蚀性能如何?①塑料类:有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指、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玻璃、氯化聚醚、聚苯硫醚、ABS塑料、聚三氟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等。

可作仪表和调节阀壳体材料,其中以三氟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在仪表防腐上应用最广,适用于200℃以下,耐酸、碱、硫化物的腐蚀,由于价贵,一般作为涂层和衬里。

②橡胶类:分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种,其中合成橡胶品种很多,耐腐与耐温性能以氟橡胶为最优,因价贵,常用作密封垫圈,其余橡胶都作为变送器及调节阀的内衬。

③玻璃和陶瓷类:都是以二氧化硅为主的熔化或煅烧制品,具有很好的耐腐性。

品种很多,用于强腐蚀环境的品种有高铝玻璃、硼玻璃(后者耐酸性和耐热性更好),耐酸陶瓷除了氢氟酸和含氟的一些其他物质及浓热碱液外,几乎能耐所有腐蚀介质,包括浓热硝酸、盐酸、王水、盐溶液、有机溶液等。

其主要缺点是:强度低、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较大、易碎裂,适用于300℃以下作调节阀、测量变送器衬里,或喷涂于仪表内壁作防腐层,如分析仪器的采样器,也可作在0.6Mpa 以下低压情况下的测温保护套管(管壁不超过3mm)。

4.聚四氟乙烯塑料的耐蚀性能四氟乙烯塑料英文简写PTFE,有时也叫Teflon(美国杜邦公司的商标)。

它是塑料中化学性奶最稳定的一种材料,能耐沸腾的盐酸、硫酸(浓度98%及发烟硫酸稍差)、硝酸、王水、浓碱和各种有机溶剂,所以有塑料王之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