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大纲

合集下载

07004成本会计大纲

07004成本会计大纲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该专业学生续《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后开设的又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会计类课程中难度较大、较为繁琐的一门课程。

【2】适用专业会计、会计电算化(单)、会计电算化【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含主要参考书目)《新编成本会计》(第三版)宋胜菊编著立信会计出版社《成本会计》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4】课程特点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十分重视习题练习和案例分析【5】教学要求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人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当布置作业和案例思考题,深化学习者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

【6】课程编号07004第二部分教学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1】学时分配本课程理论课64学时,实验25学时,5学分。

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2】多种媒体教材的说明及教学环节【3】考核(考核方式主要题型、分数分步)及成绩(百分制还是等级制)本课程为考试课程采用百分制题型可为填空题15%,单项选择题15%,多项选择题20%,简答题(名词解释)10%,综合实务题50%。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总论教学内容:第一节成本的经济含义一、了解成本经济含义成本是已经耗费的而又必须在价值上或实务上得以补偿的支出二、了解成本会计的含义第二节成本会计的演进一、了解成本会计的演进过程二、了解现代成本会计的含义第三节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一、掌握成本会计的职能二、掌握成本会计的任务第四节成本会计工作组织一、成本会计的机构和人员二、成本会计的制度第二章产品成本核算要求和程序教学要求:第一节成本核算的意义和原则一、了解成本核算的意义产品成本核算是对生产过程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审核和反映,并按照一定程序和标准进行分配,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二、了解成本核算的原则第二节掌握成本核算的要求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三、做好各项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四、企业应根据生产特点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第三节掌握成本分类与成本核算程序一、掌握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二、掌握成本项目的分类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掌握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四、掌握成本核算的帐户基本生产帐户、辅助生产帐户、制造费用帐户五、掌握产品成本总分类核算程序六、掌握产品成本明细分类核算程序第三章材料成本的核算教学内容:第一节材料成本核算的意义一、一般掌握材料费用核算的意义二、一般掌握材料成本核算的任务第二节材料成本的归集一、一般掌握进料成本的确定二、一般掌握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1.一般掌握实际成本计价下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2.一般掌握计划成本计价下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三、掌握材料成本的控制1.一般掌握采用A、B、C分析法确定控制重点;2.掌握制定材料消耗定额;3。

成本会计考试大纲

成本会计考试大纲

成本会计考试大纲第一章总论一、考核知识点1、成本的概念2、成本会计的内容和任务3、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4、成本核算的要求二、考核要求1、识记:(1)成本的概念(2)理论成本(3)成本的核算要求。

2、领会:(1)成本的产生和发展(2)成本会计的组织(3)成本会计的任务3、应用: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对比说明现实成本和理论成本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章费用的分类与成本核算程序一、考核知识点1、费用的分类按经济内容分类按经济用途分类2、成本核算的程序3、统计调查4、常用的统计调查的几种方法二、考核要求1、识记:(1)产品成本(2)生产费用(3)期间费用(4)制造成本2、领会:(1)固定成本(2)变动成本(3)成本核算的账户处理3、应用:(1)运用成本核算的账户处理程序进行账务处理(2)掌握账务处理工程中各账户的勾稽关系。

第三章直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考核知识点1、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2、直接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3、直接人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二、考核要求1、识记:(1)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的一般程序(2)直接材料费用的内容⑶直接人工费用的内容⑷动力费用的内容。

2、领会:(1)直接材料费用的归集方法⑵费用发出的方法⑶材料发出汇总表⑷材料收入和发出、工资费用分配和动力分配的账务处理程序。

3、应用:(1)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及经常使用的分配方法(2)工资分配的方法(3)福利费用的提取和分配方法第四章间接费用的分配一、考核知识点1、废品及废品损失、停工损失2、代数分配法3、交互分配法4、其他几种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二、考核要求1、识记:(1)损失费用(2)代数分配法⑶直接分配法与交互分配法⑷制造费用的分配3、应用:(1)损失费用的核算方法和账务处理(2)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和账务处理(3)制造费用的分配和账务处理第五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归集与分配一、考核知识点1、在产品⑴广义在产品⑵狭义的在产品2、在产品的计算与清查3.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二、考核要求1、识记:(1)在产品的概念(2)约当产量(3)在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①约当产量法②定额比例法③定额成本法2、领会:(1)原材料的一次投入(2)原材料按工序一次投入(3)原材料按工序陆续投入(4)约当产量与约当总产量(5)在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3、应用:(1)运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分配的理论正确的分配生产费用(2)正确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成本会计目录大纲

成本会计目录大纲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成本概述一、成本的概念及作用二、成本的分类三、成本与费用、支出的关系第二节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阶段二、未来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第三节成本会计的对象、职能及任务一、成本会计的对象二、成本会计的职能三、成本会计的任务第四节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一、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原则二、成本会计的机构三、成本会计的法规和制度四、成本会计人员【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第二章成本核算的原理第一节成本核算的原则与要求一、成本核算的原则21二、成本核算的要求23第二节费用的分类27一、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27二、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28三、费用的其他分类30第三节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会计账户30一、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30二、产品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31三、成本核算账务处理程序34【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第三章要素费用的核算第一节材料费用的核算一、材料费用的归集二、材料费用的分配三、材料费用核算的实务第二节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一、外购动力费支出的核算二、外购动力费分配的核算第三节人工费用的核算一、人工费用的组成内容及核算基础工作二、工资的结算三、人工费用的分配四、按工资总额计提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第四节其他费用的核算一、折旧费用的计提二、折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三、折旧外其他费用的核算【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第四章综合费用的核算第一节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第二节制造费用的核算一、制造费用的概念和内容二、制造费用的归集三、制造费用的分配第三节生产损失的核算一、废品损失的内容二、废品损失核算的账户设置三、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四、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五、停工损失的核算【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第五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核算第一节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概述一、在产品的概念及意义二、在产品清查的核算第二节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一、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二、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三、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成本计算法四、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法五、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六、约当产量比例法七、定额比例法第三节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第六章其他主要行业的成本核算第一节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核算第二节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第三节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核算第四节交通运输企业成本核算第五节农业组织成本核算【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第七章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第一节产品成本核算概述一、企业生产的分类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第二节成本计算品种法第三节成本计算分批法第四节成本计算分布法【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第八章产品成本核算的辅助方法第一节成本计算分类法第二节成本计算定额法【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第九章成本控制第一节成本控制概述第二节标准成本控制一、标准成本法的意义二、标准成本的制定三、差异的揭示和分析第三节定额成本控制一、定额成本的意义二、定额成本的制定三、定额变动差异的计算【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第十章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第一节成本报表的编制一、成本报表的概念与作用二、成本报表的编制的方法第二节成本报表分析一、成本分析的意义和方法二、成本分析的内容三、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四、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产品成本影响的分析【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计算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计算和分析企业的成本。

3. 学会运用成本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和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课程大纲第一部分:成本会计基础1. 成本会计的概述- 成本会计的定义和特点- 成本会计的目的和功能2. 成本会计的基本原则- 成本的一致性原则- 成本的全面性原则- 成本的可比性原则3. 成本要素和成本分类- 成本要素的定义和分类- 成本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 成本的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第二部分:成本计算和成本分析1. 成本计算方法- 直接成本的计算方法- 间接成本的分配方法- 综合成本的计算方法2. 成本分析方法- 成本-量-利关系分析- 差异分析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第三部分: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1. 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 预算控制方法- 标准成本控制方法- 成本责任控制方法2. 成本管理的实践技巧- 成本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成本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成本管理的评价和改进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将包括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和期末考试等综合评价。

其中,平时表现和课堂参与将占总评成绩的20%,作业占30%,期末考试占50%。

六、参考教材1. 《成本会计导论》李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2. 《成本会计与管理》王红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将按照以下进度安排进行教学:第一周:成本会计的概述第二周:成本会计的基本原则第三周:成本要素和成本分类第四周:成本计算方法第五周:成本分析方法第六周: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第七周:成本管理的实践技巧第八周:复习和总结八、教学评估本课程将定期进行教学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成本会计 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 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成本会计教学大纲一、引言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成本,并通过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手段,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

本教学大纲旨在全面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成本会计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和技巧;3. 理解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4. 培养学生的成本会计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成本会计基础知识1.1 成本会计的定义和作用1.2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1.3 成本会计的基本原则2. 成本分类和成本行为2.1 成本的分类和特点2.2 成本的行为模式和成本-产量关系2.3 成本的弹性和固定成本的特点3. 成本核算3.1 成本核算的目的和方法3.2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区分3.3 作业成本法和过程成本法的应用3.4 作业成本法的作业单元确定和计算方法4. 成本控制4.1 成本控制的概念和目标4.2 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手段4.3 标准成本控制和差异分析4.4 成本控制的实际案例分析五、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示范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等。

2.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成本会计基本概念、核算方法和控制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操作:考查学生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实际操作能力。

七、参考教材1. 《成本会计学》(第三版),李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 《成本会计导论》(第四版),张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3. 《成本管理与控制》(第五版),王刚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八、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培养成本会计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成本会计知识点大纲

成本会计知识点大纲

成本会计知识点大纲
一、成本会计基本概念
1. 成本会计定义和目的
2. 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3. 成本要素和成本对象
二、成本分类和核算方法
1. 成本分类(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 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批量成本法、作业订单成本法等)
三、成本行为与成本估计
2. 成本估计方法(高低点法、线性回归法等)
四、成本体系与成本流程
五、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
2. 成本控制方法(标准成本控制、可变成本控制等)
六、成本确定与计量
1. 成本要素(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七、成本分析与决策
1. 成本-体量-利润分析
2. 订价决策、产品决策和投资决策等
八、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价
1. 成本控制方法和工具
2. 绩效评价指标和方法
以上仅为成本会计知识点大纲的基本框架,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和深度进行相应的拓展和细化。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科,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财会类相关专业(如会计、财务、工程造价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核心和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

2.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说明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续的《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学习难度一般,具有会计学基础的学生均能很快地适应本课程的学习。

但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学生应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精确的计算,为了能达到熟练地掌握成本计算并应用于实践,学生应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一定的课后习题,这有助于学生对于问题的进一步理解。

授课老师应该注重在授课过程的案例教学。

3.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本课程分为两篇。

基础理论篇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核算程序等内容;成本计算篇包括: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

二、课程的教学层次在课程中,对教学内容分成了解、掌握、应用三个层次要求。

对于书中案例分析、参考资料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不作考试要求。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建议一、教学形式建议1.本课程的教学以学生学习文字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主,系统全面地学习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

2.在成本计算篇教师要安排答疑时间,帮助学生讲解一些习题及关键的案例。

3.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成本计算篇,安排学生根据所学的成本计算方法自行设计成本计算大作业,教师应该批阅,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二、教学媒体(一)教学中使用的媒体手段1.文字教材:《成本会计》,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林志宏主编,刘志彬、副主编2.网上课堂:本资料包中的PPT课件(二)教学环节1.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总教学时数为48学时,具体分配如下表所列:2.教学研讨为保证成本会计课程授课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应以研讨的形式进行,不仅解决课程中的问题,还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为今后教学提供经验。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成本会计是一门关于企业成本核算、控制和管理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够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分析和控制,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二、课程目标
1. 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掌握成本核算的流程和步骤;
3. 了解成本控制和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4. 能够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析和优化;
5.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
1. 成本会计概述
成本会计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作用
成本会计的对象、原则和任务
2. 成本核算基础
成本核算的原则、要素和程序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核算
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3. 成本核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直接成本法等成本核算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4. 成本控制与管理
成本控制的概念、原则和方法
目标成本、标准成本和作业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5. 成本报表与分析
成本报表的编制、分析和解读
成本效益分析和优化方法
6. 实践案例分析
分析企业实际案例,进行成本核算、控制和分析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企业实际案例,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成本会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成本核算的原理与方法,该课程考试也以考查考生对成本核算方法原理的理解以及对具体成本计算方法的掌握为主。

考生复习考试时,应重点理解各种方法原理,对成本核算中的基本计算内容则应该熟练掌握。

本文主要对《成本会计》课程复习考试过程中可能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作简要的提示,以便对考生的复习考试有所帮助。

第一章成本与成本会计本章主要是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与会计工作相关问题的说明等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比较重要的内容主要是:(l)成本会计的含义与对象。

(2)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3)成本会计的分散工作方式和集中工作方式。

(4)成本会计人员的权利。

第二章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重点掌握要素费用包括的内容;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的区别;企业本期发生的要素费用的分配方法;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工资总额包括的内容;工资费用不包括的内容;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作用、区别以及会计处理方法;各种要素费用的账务处理原则。

本章难点: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的区别;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计时工资的计算;计件工资的计算。

本章到第八章的内容是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基础内容,只要进行成本计算,都会涉及到这些章节的内容,而且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考试时这些章节的内容会和各种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应用,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熟练掌握这些章节的基本内容。

这些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第三章所介绍的各项费用),按照它们的用途,分别计入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账户。

其中,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内容是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生产工资及福利费,这些费用如果是为了某种特定的产品生产而发生,就属于直接费用,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这些费用如果是为了生产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发生,就需要将这些费用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再计入各产品成本。

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按照类似的方法原理进行分配后,将本期应该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全部汇集到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各产品的成本计算单。

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单汇集的费用为各产品的总成本,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产成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两部分。

对于第二章的内容,除了掌握上述原理以及各项目费用的汇集分配方法外,还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内容:按计划成本计价进行的材料发出的核算、低值易耗品领用的核算、动力费用的分配、工资总额的组成、工资费用的分配、计提职工福利费的核算、折旧费用的分配。

由于本章的内容是进行各种成本计算的基础,对于本章所涉及的各项费用的汇集、分配计算以及相关的账务处理应该熟练地加以掌握,根据历年的考试情况,该章的内容或多或少会以各种方式涉及。

第三章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本章主要介绍辅助生产成本的汇集与分配方法。

应重点掌握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原理和方法,特别是交互分配法和按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具体计算。

第六章制造费用的核算。

本章应该重点掌握:制造费用的含义和主要项目、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应该重点注意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第七章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本章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内容:废品的含义和包括的产品范围、废品损失的含义和构成内容、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

要注意在进行不可修复损失的核算时,废品的实际成本要结转到“废品损失”科目,而进行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时,不需要计算废品的成本,也不需要结转其成本。

对上述内容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应该重点关注。

第八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核算本章是非常重要的章节,应该重点加以掌握。

其中特别重要的内容是:在产品的内容、在产品按所消耗的原材料费用计价法、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和定额比例法等方法的原理及其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

本章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在后面各种方法中都可以用到,尽管教材后面章节的举例中主要是使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考生在复习时仍然应该重视本章重要的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在各种成本计算基本方法中的应用。

第九章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

学习本章时,应该重点理解以下几个问题:(1)生产组织对成本计算对象的影响。

大量生产和大批生产要求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小批生产和单件生产要求按产品的批别计算成本。

(2)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

单步骤生产只要求按照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多步骤生产管理上要求按步骤计算成本,如果管理上不要求按步骤计算成本,就只需要按产品的品种或者批别计算成本。

(3)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结合起来,决定了三种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

(4)三种基本成本计算方法的含义、适用范围(适应的生产组织、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要求)。

上述的第(l)(2)(3)点也可以理解为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形成原理。

(5)除了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外,还有多种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6)品种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7)品种法的成本计算,第三章到第八章的内容连接起来就构成了品种法成本计算的程序。

由于教材在本章对品种法成本计算只作了提示性说明,要求按照从第三章到第八章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计算,考生在复习时应该将第三章到第八章的内容联结起来,掌握完整的成本计算过程。

第十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分批法是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之一,但分批法的特点决定了分批法成本计算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在历次考试中,对于分批法的一般计算涉及较少。

学习本章时,重点应该掌握分批法的特点、简化分批法的特点和计算程序。

第十一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是最重要的成本计算方法,本章是全书的重点和难点较为集中的章节之一,学习本章时应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 分步法的适应范围和一般特点。

(2) 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程序。

(3) 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法的成本计算。

(4) 为什么要进行成本还原以及如何进行成本还原。

成本还原的核心思想是,假定产成品成本中的半成品成本的结构与本期生产的该种半成品的成本结构相同。

(5) 分项目结转法的成本计算的一般原理。

(6)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

(7)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特点。

(8) 平行结转分步法中的在产品的含义和内容。

对平行结转分步法中在产品含义的理解以及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是理解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关键。

(9)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

第十二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是在多品种生产条件下,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学习本章时,应重点掌握按照系数分配费用的原理和方法,理解分类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条件。

并了解主副产品分离前后的成本计算。

第十三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成本法。

本章也是全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学习时应重点掌握以下内容:(l)定额法的原理及其适用范围。

(2)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包括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生产工资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制造费用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

(3)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

(4)定额成本法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

(5)定额成本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条件。

第十四章产品成本计算的标准成本法。

本章的内容与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成本法有类同之处。

学习本章时,应重点掌握以下内容:(l)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法的含义。

(2)标准成本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程序。

(3)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成本法的比较。

(4)标准成本的种类。

(5)各项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其中比较难以理解的是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6)标准成本法的账务处理。

第1章成本的涵义、分类和作用重点掌握成本、产品成本以及期间成本的概念;产品成本与期间成本的区别;成本开支的范围;不得列入产品成本的项目;成本按照经济用途或职能分类;成本按照与特定产品的关系或分派方式分类;成本按照成本习性或可变性分类;成本按照与决策相关性分类;成本按照可控性分类。

本章难点:成本的涵义;成本的分类。

第2章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和种类重点掌握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会计按照成本会计制度分类;成本会计按照成本计算模式分类。

本章难点:成本会计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第3章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和组织重点掌握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成本会计的组织机构;成本会计人员的要求。

本章难点:成本会计工作的基础工作;企业建立内部结算价格制度的理由。

第4章产品成本核算概述重点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正确划分各种产品成本的界限)。

难点:如何正确划分各种产品成本的界限;成本核算的程序。

第5章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重点掌握要素费用包括的内容;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的区别;企业本期发生的要素费用的分配方法;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工资总额包括的内容;工资费用不包括的内容;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作用、区别以及会计处理方法;各种要素费用的账务处理原则。

本章难点: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的区别;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计时工资的计算;计件工资的计算。

第6章辅助生产成本与制造费用的核算重点掌握辅助生产车间的特点;辅助生产费用各种分配方法的计算(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制造费用的特点;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当月分配率法、预算分配率法、累计分配率法)。

本章难点: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法的计算;辅助生产费用交互分配法的计算;辅助生产费用代数分配法的计算;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法;制造费用累积分配率法。

第7章生产损失的核算生产损失、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包括的内容;废品的分类;废品损失的计算方法(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按定额成本计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账务处理原则。

本章难点:废品损失的按所耗实际费用的计算;废品损失按定额成本计算。

第8章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核算重点掌握在产品、广义在产品、狭义在产品的涵义;在产品的计算模式;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定额比例法、按所耗原材料计算法)的计算、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以及结转。

本章难点:在产品约当产量的计算;分工序生产条件下直接材料以及加工费用约当产量的计算;定额比例法与定额成本法的区别。

第9章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重点掌握企业生产按照工艺过程的分类及特点;企业生产按照生产组织特点的分类及特点;不同类型生产企业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不同类型生产企业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以及特点;成本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本章难点:企业生产不同类型的特点;企业不同类型企业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企业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第10章成本计算品种法重点掌握品种法的概念;品种法的应用范围;品种法成本计算的特点;简单品种法和典型品种法的区别。

本章难点:典型品种法的计算。

第11章成本计算分批法重点掌握分批法的概念;分批法的应用范围;分批法成本计算的特点;当月分配法和累计分配法的计算以及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