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接诊
急诊科精神病处置预案及流程

一、预案背景急诊科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承担着救治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任。
精神病患者在急诊科就诊的比例逐年上升,由于精神疾病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危险性等特点,给急诊科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为提高急诊科对精神病患者的救治能力,确保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精神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患者及医护人员受伤事件发生。
2. 提高急诊科对精神病患者的识别、评估、救治及护理水平。
3. 建立健全精神病患者的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三、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急诊科精神病应急处置小组,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小组成员包括:急诊科主任、主治医师、护士长、心理医生、保安人员等。
3. 小组下设:应急处置组、心理干预组、安全保障组、后勤保障组。
四、应急处置流程1. 患者就诊(1)接诊护士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如发现患者有精神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
(2)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必要时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2. 识别与评估(1)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体格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
(2)心理医生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
3. 安全保障(1)对有攻击性、自伤、自杀等风险的患者,立即将其安排在安全区域。
(2)配备保安人员,加强对患者的监控,防止患者逃离或伤害他人。
4. 救治与护理(1)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护理措施等。
(2)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提高依从性。
5. 转诊(1)如患者病情危重,需立即转诊至精神专科医院。
(2)转诊前,需与专科医院沟通,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6. 后期随访(1)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
(2)对有复发风险的患者,加强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
五、预案实施与培训1. 定期组织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精神病应急处置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预案实施效果。
医务人员接诊精神病患者的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及对患者所做的各项护理工作 。
46 加 强 质 控 力度 . 护 理 管 理 者 要 把 护 理 记 录 质 量 监 督 的 重 点 放 在 护 理 工作 的 各 个 环 节 上 。首 先 , 护 理 记 录 的 形 成 从
医务 人 员接 诊 精 神 病 患者 的风 险 因素分 析 及 对 策
制观念 , 切实保护好 自己的合法权 益 , 为患者提 供更安全 、 更
有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
[ ] 张长英, 1 杨晓林 , 何文祥.归档 病历护理 记录存在 的 问 题 [ ] 护理研究,0 4 1 ( ) 23— 6 . J. 2 0 ,8 2 :6 2 4 [ ] 骆 惠玉, 2 陈小红.0例死亡病历护理记录 的现状分 析及 5 对策[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0 62 ( )5 . J. 20 ,2 5 :7 [ ] 刘 光 华. 科 护 理 文 书 中潜 在 法律 问题及 预 防措 施 3 产 [ ] 齐鲁护理杂志,0 8 1 ( 1 :2 . J. 20 ,4 1 ) 12
馈 , 时 纠 正 , 与 奖 金 挂 钩 , 促 进 护 理 记 录 书 写 质 量 不 断 及 并 以
提高。情变化 等, 病 必须 高度重 视书写一 致性 , 避
免医护记 录不一致而引起 的医疗纠纷 。 4 4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护理管 理者要 根据每个 专科 的护 . 理情况 ,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 护士长对排班模式可进行尝试 性 改革 , 根据不 同时间段 , 护理工 作量 的变化 , 动态安 排人力 资
部分地 区没有地方性的精神 卫生立 法 的情况 下 , 神科 医务 精 人员上 门接诊患者住院 , 患者病史 由家属提供 , 若遇 到患者家
庭 成 员 认 识 不 统一 、 见 相佐 的 情 况 , 的 家 属 会 与 患者 一起 意 有
基层综合医院精神疾病患者就诊的常见类型及风险管理经验总结

基层综合医院精神疾病患者就诊的常见类型及风险管理经验总结摘要:目的:探究基层综合医院精神疾病患者急诊就诊的类型,总结基层综合医院其风险管理经验方法。
方法:从我院急诊科与其他专科2017年4月—2021年5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了诊断为精神疾病或含有精神疾病诊断的患者72例,回顾性分析了其诊疗护理管理方法。
结果:分析可知,在该院就诊的精神疾病患者常见的病症类型有:精神病性障碍(28例,38.89%)、神经症(10例,13.89%)、躯体形式障碍(18例,25.00%)、心境障碍(10例、13.89%)、应急障碍(1例,1.38%)、酒精所致精神障碍(5例,6.94%)等。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结论:基层综合医院急诊医师和其他临床医师在接诊精神疾病患者时应进一步提高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认识和实践,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管理;基层综合医院还应当加强医疗机构场所的安全风险管控与政府综合治理部门、公安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协调沟通,以减少意外情况和医疗争议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疾病患者;就诊;类型;风险管理在精神方面存在相关疾病的急诊患者往往会给自身和家庭带来较大困扰,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躯体疾病,其中有的患者会在自杀自伤、冲动杀人、跳楼、自缢等举动后,病情比较严重,家属急于把患者送到医院接受救治。
这增加了精神疾病患者在综合医院急诊科、专科的就诊机会。
因各种因素制约,包括入院前的疾病发生与诊疗信息不准确,患者入院后不配合诊疗,增加了急诊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在综合医院诊疗的难度和风险管理,如简单地将这类患者留在急诊科病房进行前期处理,不仅对急诊科有限床位的使用造成压力,也对患者在综合医院接受系统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并且在目前基层医院急诊科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明显增加急诊科对急诊科其他患者的安全管理风险。
所以综合医院面临着如何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恰当的接诊和合理分流处置的问题[1],结合我院各专科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的诊疗护理实践,对其常见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分析,在精神疾病患者的风险管理方面积累了较好经验。
医护人员外出接诊精神病患者须知

医护人员外出接诊精神病患者须知近日,在精神病患者家中接诊时,被患者刺伤的广西来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男护士黄护士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事情还要追溯到3月24日。
当天早晨,黄护士接到医院出诊任务后,迅速与同事汇合前往忻城县思练镇病患家中接诊。
在一同出诊的精神科副主任黄科与患者交流时,患者突然冲到黄护士面前,掏出一把尖刀刺向黄护士,黄护士躲避不及,被刺中后颈,随后倒地,鲜血直流。
由于伤势太重,抢救近30天后,黄护士于4月23日不幸离世。
惨案发生后,引发医学界对精神科医护院外接诊安全的高度关注。
早在2014年,就曾发生过如出一辙的惨案——山东青岛精神分裂症患者捅医生致一死两伤。
同样是接到患者家属求助,2014年6月16日,青岛广济心理医院副院长于某带着2名男性医护赶到陈某家中。
得知于某等人接他住院的来意,陈某很不高兴,想起身离开,于某就将其抱住,结果陈某转身从被子下面拿出一把尖刀,对着于某的腹部刺了几刀。
还挥舞着刀向阻拦自己的医护人员刺去……最终造成一死两伤。
斯人已逝,我们在哀痛之余,更应该关注,如何让悲剧不再重演?回顾类似案件,大家的争议点在于,医院有没有义务去家中接诊患者?就此,精神病医院副院长闫秋红表示,以前,确实很多情况下是由精神卫生机构出车接精神障碍患者到医院治疗。
2012年出台、2013年5月1日起实施的《精神卫生法》,对这一做法明令禁止。
《精神卫生法》规定,医务人员不得从事外出接诊精神障碍患者的活动,一来为避免出现“被精神病”的情况,另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生命安全的考量。
“院外接诊患者其实有很大风险,环境是医护人员不熟悉的环境,周围是否有危险物品也未可知。
一般要求院外接诊的都是抗拒入院治疗的患者,这种情况下就极易发生患者伤人或者自伤的情况。
”闫秋红介绍,以前也经常遇到医护人员接诊患者反被追着跑的情况,医护人员也是普通人,并没有三头六臂。
“这么说,精神科医护人员几乎没有不带伤的。
急诊科精神病处置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规范急诊科精神病患者的处置流程,提高急诊科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急诊科接收的所有精神病患者的处置工作。
三、职责分工1. 急诊科主任负责组织制定本制度,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 急诊科护士长负责组织护士学习本制度,并对护士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3. 急诊科医生负责对精神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处置。
4. 急诊科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护理,协助医生进行处置。
5. 急诊科其他工作人员负责协助完成精神病患者的处置工作。
四、处置流程1. 接诊(1)接诊护士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精神症状,必要时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
(2)接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初步判断是否为精神病,并立即通知护士长。
2. 初步评估(1)护士长接到通知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患者的精神症状、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
(2)评估后,如确定为精神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3. 应急预案(1)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确保患者安全。
(2)对患者进行初步约束,防止患者自伤或伤人。
(3)通知精神科医生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4. 治疗与处置(1)精神科医生到达后,与急诊科医生共同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2)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
(3)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情绪。
5. 出院(1)患者病情稳定后,经医生评估,可考虑出院。
(2)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
五、注意事项1. 加强与精神科医生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 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3.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4.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护士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能力。
5. 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急诊科应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医院领导汇报。
精神科常用制度、流程与规范

精神科新入院病人接诊管理制度 (5)精神科留陪制度 (6)精神科探视制度 (7)精神科病房巡视管理制度 (8)精神疾病重症患者管理制度 (10)精神科病房门锁管理制度 (11)精神科病房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2)精神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13)精神科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17)精神科质量与安全管理考核方案 (19)精神科住院说明〔知情〕工作制度 (22)精神科入院评估制度 (23)精神科疗效评估管理制度 (25)精神科实施医疗保护措施的管理制度 (26)医疗保护措施知情同意签署制度 (27)医疗保护措施可能导致意外的知情同意签署制度 (28)精神科使用保护性约束的制度 (29)精神科使用隔离措施的制度 (31)精神科急救制度 (32)精神科常见并发症防范预案 (33)精神科出院康复指导制度 (34)精神科出院病人随访制度 (35)精神科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37)精神科危重患者抢救预案 (38)精神科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 (39)精神药品管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3)精神科岗位职责 (45)首诊负责制 (49)三级医师负责制 (50)查房制度 (51)病历书写制度 (54)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5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59)交接班制度 (60)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63)知情同意管理制度 (64)分级护理制度 (67)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72)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 (73)处理危急重症患者应急预案 (74)医患沟通制度 (75)出具诊断证明、病休证明的规定 (81)转院、转科、出院制度 (82)业务学习制度 (83)科室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85)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管理与评价制度 (86)医院感染事件处置方案 (87)医疗安全预警制度 (94)异常医疗信息请示报告制度 (98)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99)医疗纠纷事件应急预案 (101)火灾应急预案 (105)精神科入院评估和住院流程 (113)精神科临床疗效评估流程 (114)精神科医疗保护措施实施流程 (116)医疗保护措施可能导致意外的知情同意签署流程 (117)精神科实施保护性约束流程 (118)精神科使用隔离措施的实施流程 (120)精神科常见并发症防范流程 (122)精神科急救流程 (123)精神科出院患者随访流程 (124)病区检验危急值报告流程 (125)查房流程 (126)病例讨论流程 (133)科室交接班流程 (135)危重患者抢救流程 (137)辅助检查与治疗转运流程 (139)患者转科的转运流程 (141)出院流程 (142)精神科医疗保护措施并发症预防标准 (143)精神科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标准 (144)氯硝西泮注射治疗标准 (154)氯丙嗪注射治疗标准 (155)磁场刺激仪基本操作标准 (156)抗菌药物应用标准 (159)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 (161)气管切开术 (164)气管插管术 (167)胸膜腔穿刺术 (169)腹膜腔穿刺术 (172)骨髓穿刺术 (174)腰椎穿刺术 (176)清创缝合术 (178)换药术 (179)导尿术 (182)精神科门诊工作制度为加强精神科门诊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定本制度。
精神病管理制度

精神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加强精神病患者的管理,确保医院的安全和秩序,供应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医院的规章制度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精神病科及相关医疗部门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精神病患者:指被诊断为精神疾病的患者。
2.管理人员:指医院精神病科的主任、副主任、护士长等负责管理工作的人员。
第二章病患的管理第四条病患的接诊1.医院接诊精神病患者时,应依照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行接诊登记和病史手记。
2.接诊时,需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并及时布置专业医务人员进行认真评估和诊断,订立相应的治疗方案。
第五条病患的治疗1.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应由专业医生进行,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其他相关治疗手段,并依照治疗方案进行。
2.对于不安全性大、无自理本领或需要强制治疗的病患,可以依法采取限制行动措施。
第六条病患的监管1.精神病患者在医院期间,应有特地人员进行监护,并确保其安全。
2.护士应定期巡察病房,注意患者的行为动态,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3.如发现病患有自残、损害他人或患者情绪异常等情况,应立刻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七条病患的出院1.病情稳定后,经医生评估同意,精神病患者可进行出院。
2.出院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供应出院引导,包含用药注意事项、复诊时间、病愈建议等内容。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八条病房安全管理1.精神病患者病房应实行门禁管理,门禁设备应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巡察人员应依照规定进行巡察,发现病房内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九条暴力行为的处理1.如发生患者间或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暴力行为,医务人员应立刻报警,并做好现场处理,保护自身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2.对于暴力行为严重的患者,可考虑采取限制行动措施,确保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第十条防止患者逃离1.精神病患者在医院期间,应有人员进行看护,避开患者逃离医院。
2.显现患者逃离情况时,应立刻报警并做好相关记录,并搭配警方进行搜捕工作。
31例精神病患者的急诊接诊护理研究

共 选取 了 3 l 例 患者 的临床 资 料 , 男 l 7例 . 女1 4例 , 年 龄 2 1 — 4 7岁 , 平均年龄 ( 3 6 . 7 + 5 . 5 ) 岁。其 中已婚 2 4例( 7 7 . 4 %) , 未婚 和离异 7例( 2 2 . 6 %) 。 临床诊断为 : 精 神分裂症 5例( 1 6 . 1 %) 、 反应 性 精神病 7例( 2 2 . 6 %) 、 情感性 障碍 6例( 1 9 . 3 %) 、 精神活性物质所
现 代 护 理
C H I N A F O R E I G N M E D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口固 ■ ■ ■ ■ 【 窖 幽
3 1 例精神病患者的急诊接诊护理研究
张艳 萍
新乡市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 。 河 南新乡 4 5 3 0 0 2
【 摘 要】 目的 探讨精 神病患者急诊 接诊以及治疗 过程 中的护理方 法。方法 回顾 该院接诊的 3 1 例精神病患 者的护理方法 。 结果 在急诊接诊 时 , 应根据患者是否有暴力倾 向给予妥善 安置 ; 治疗过程 中 , 应把握心理 、 躯体双 重护 理 , 提 高安 全意识, 并 做好出院护理计划。结论 制定科 学的护理计划能够使精神病患者的急诊 接诊 以及 护理工作 有条不紊且减少复发 。 【 关键词1 精神病 患者; 急诊 ; 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 4 7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3 ) 0 2 ( a ) 一 0 1 4 9 — 0 2
医师 , 协助医师作m全面 , 正确 的诊 断
2 . 1 接诊 时的护理措施 患者与无伤害倾 向的患者 。对于有伤害倾 向的患者 , 需要 加强安 全护理 。将 该类 患者安置 在特殊病 房 : 病 房内应安静 , 无外 来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诊记录表
姓名:黄承才编号□□□-□□□□□
就诊者的主观资料:
患者自述4月前因精神受刺激后出现幻觉、交流困难、猜疑、自语自笑、行为怪异,偶伴有兴奋话多、悲观厌世、孤僻懒散等症状。
曾于2013年06月04日至2013年09月30日在广西脑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治疗,2013年06月04日确诊为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出院后规律服药,服药无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后上述症状明显好转,但易反复发作。
目前仍有交流困难等症状。
个人史、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
就诊者的客观资料:
T36.7℃,R18次/分,P86次/分,Bp128/84mmHg,BMI22.04Kg/㎡。
神清,精神尚佳,目光呆滞,查体合作。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颅大小正常,五官端正。
双眼睑无浮肿,双瞳孔等大等圆。
张口无困难,咽未红,双扁桃体无肿大。
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
颈软8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全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无气过水声。
脊柱无畸形,四肢关节活动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暂缺。
评估:
患者系中年男性,农民。
确诊精神分裂症已有4月余。
目前仍有交流困难等症状。
病史不长,现规律服药,无药物不良反应。
危险性评级为0级。
自知力完全,饮食、睡眠情况良好,社会功能情况一般。
治疗效果为好转,随访分类为基本稳定。
家属应加强监护,监督病人规律服药,定期到精神病专科医院复查。
处置计划:
1.诊断计划:(1)肝功、肾功、血脂、电解质、血常规及分类; (2)心电图。
2.治疗计划:(1)加强监护,心理疏导,去除诱因;(2)定期复查血常规;(3)定期到精神病专科医院复查,防止病情复发;(4)规律服药,抗精神分裂症药:氯氮平片50mg po bid;齐拉西酮片20mg po bid;安神补脑片620mg po bid。
3.病人指导计划:(1)指导病人正确认识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定时定量服药,不擅自停药和减药;(2)服药后出现嗜睡、动作呆板、便秘、流延等轻微的副作用,不需治疗处理。
如出现头颈歪斜、坐立不安、四肢颤抖等较重的副作用,就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经治疗后很快会好转;(3)服药后若出现头晕、面色苍白等,应平卧,切不可突然改变体位,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如情况严重必须由医生处理;(4)抗精神病药物的服用时间可与日常的休息睡眠规律相配合。
服药后应适当地小睡;(5)饮食宜清谈,营养合理,吞咽困难时可进软食或流质;(6)平时应多饮水,禁饮咖啡、浓茶、酒。
医生签字:温宁
接诊日期: 2013 年 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