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精编WORD版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第1~3章知识点提纲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第1~3章知识点提纲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字宙环境知识点一:宇宙1.概念: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
2.天体类别:宇宙中有众多的天体,如恒星(巨大的气体球体,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发出光和热)、行星(本身不发光。
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卫星(绕行星或其他天体运行的天体,受到行星或其他天体的引力束缚。
)、星云等。
3.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4.天体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和可观测宇宙。
5.太阳系:太阳系由太阳(恒星)、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其中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6%。
6.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最大)、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普通性: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体积、质量等方面与其他行星有相似之处。
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其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原因:日地距离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等。
8.太空探索的意义: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开发;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通过太空探索,人类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
3.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4.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5.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最新文档】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精选word文档 (1页)

【最新文档】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
学习生活,尤其要注意知识点的积累。
因此,为大家准备了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知识,欢迎阅读与选择!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为4万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人类首次实现了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由葡萄牙航海家___率领的船队完成。
2.纬线和经线: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不等长,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等长。
3.纬度和经度: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经度由本初子午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度。
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
4.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
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约为24小时;公转绕什么转是绕太阳转,周期为一年。
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昼夜交替,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形成四季。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与秋、夏与冬。
地球表面被划分为五个带,分别是北寒带(°N--90°N)、北温带(°°N)、热带(°°S)、南温带(°°S)、南寒带(°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低纬度是°--30°,中纬度是30°--60°,高纬度是60°--90°。
2024年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期中

2024年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期中一、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符号地理:研究地球表层现象、进程和规律的学科。
自然地理: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
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和人类所形成的地域差异。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在太阳系中位居第三位,也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地球是圆球形,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分为陆地和海洋两部分。
地理符号:用于表示地理现象和地理要素的图形符号,如山、水等。
二、地理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目视、望远镜等观察地理现象。
实地调查法:亲自到实地进行调查和观测。
统计法:收集和整理有关地理现象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试验法:通过人为控制和模拟实验来研究地理现象。
图表法:借助地图、示意图等图形和表格来表示地理现象。
三、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地球以自轴为中心,每24小时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圈。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行,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即一年。
地球的倾斜轴:地球自身轴线与相对黄道面的夹角约为23.5°。
地球的倾斜轴是引起地球四季交替的原因。
四、地球的经纬度和时区经度:从地球中心向东西方向展开,用来划分东西两半球,东经和西经。
纬度:从地球自转轴到地球表面,用来划分南北两半球,北纬和南纬。
时区: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时间是一天,360°/24小时=15°/小时,每隔15°经度划分一个时区。
五、自然地理要素陆地:地球表面不被水覆盖的部分。
海洋: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部分。
大洲:陆地分布在地球表面的某个区域形成的陆地集合。
山脉:由高高耸起的山峰和相互连接的山脉组成的地形。
河流:由降水形成的水流,通常流入海洋或湖泊。
湖泊:积水在低洼地区形成的水体。
草原:植被以草类为主的地方,适合畜牧业发展。
沙漠:降水很少的地方,植被稀少。
六、人文地理要素人口:一定地域范围内居住的人口总数。
人口分布: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
城市:人口聚集多、经济发达的地区。
初中地理七年级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七年级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认识地球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二、地球仪1.纬线与纬度(1)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A.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C.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2.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A.形状:半圆状; B.长度:相等; C.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组成经线圈的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0度和180度除外)(5)几条特殊经线:A、180°、0°的经线圈是东、西经的分界线;B、20°W、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过0度经线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过180度到160°E为西半球。
东西半球的判断:(切记:经度在0°--20°在东半球;160°——180°在西半球。
初一地理期中试卷总结

初一地理期中试卷总结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现象和空间分布的科学。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构造、自然地理现象以及人文地理等内容。
期中试卷作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总结和检验,对学生的考查较为全面。
下面我将对初一地理期中试卷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复习和备考。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构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的运动等内容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地球的内部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等。
2. 地球上的地形:学生需要了解地球上的地形类型,如平原、山脉、高原、丘陵、盆地和河谷等,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各种地形。
3. 地图与地球: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但绘制地图时需要将地球的三维形状投影到二维平面上。
学生需要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比例尺、方位角、图例等,并能够阅读和绘制简单的地图。
二、自然地理1. 气候与气象:学生需要了解气候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如纬度、海洋、大陆、地形和海陆分布等。
还需要了解气象的基本概念和天气现象,如气温、降水和风等,并能够理解气候与气象的关系。
2. 水资源:学生需要了解水资源的分类和分布,如地表水、地下水和冰雪水等。
还需要了解水资源的特点、分布和利用等,并能够分析水资源的重要性和问题。
3. 土地资源:学生需要了解土地资源的分类和利用方式,如耕地、草地、森林和荒漠等。
还需要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和保护等,并能够分析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问题。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学生需要了解人口的概念和变化规律,如人口增长、人口密度和人口结构等。
还需要了解城市的概念和特点,如城市化、城市功能和城市规划等,并能够分析人口与城市的关系。
2. 交通与通讯:学生需要了解交通的概念和分类,如陆上交通、水上交通和空中交通等。
还需要了解通讯的概念和方式,如电话、邮局和互联网等,并能够分析交通与通讯的作用和问题。
3. 地理知识与环境保护:学生需要了解地理知识的应用,如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
初一地理下册期中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下册期中知识点总结1.初一地理下册期中知识点总结篇一一、东南亚1、位置及领土组成: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地形特点:⑴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⑵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居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多火山和地震。
3、气候特点:⑴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一年明显的分为旱季和雨季。
旱季(11月至次年5月吹东北风)雨季6月-----10月,吹西南风)。
⑵马来群岛——大部分是热带雨林气候。
4、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处在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南面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
二、南亚1、地理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西两段与印度洋的广大地区、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2、南亚三大地区: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中部是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3、两大河流:⑴印度河:发源于中国的西藏,由北自南注入阿拉伯海,主体在巴基斯坦境内;⑵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由西向东注入孟加拉湾,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
4、气候:大部分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一年分三季。
热季:3—5月,高温多雨;雨季:6—10月温热多雨;凉季:11—次年2月,凉爽。
三、西亚1、重要地理位置:五海三洲之地——亚、非、欧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海)之间。
(见世界地理P41图)。
2、认识两个海峡:⑴土耳其海峡:黑海和地中海的通道;⑵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海和阿拉伯海的通道,被称为“石油海峡”。
3、干旱的农牧业:⑴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干旱为主,所以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⑵著名的畜产品:土耳其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羊羔皮、羊毛地毯(阿富汗、伊朗)。
⑶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枣椰树——椰枣(伊拉克居世界首位)。
2.初一地理下册期中知识点总结篇二地球和地球仪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七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doc

七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1、地球的外形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儿。
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铅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哨子午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归属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归属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扭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钟头,也就是一天。
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
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六、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南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磁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极圈是南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磁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南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力明显。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精编W O R D
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约24小时/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小比例尺,表示
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整理
1.海陆分布的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海陆分布的特征,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陆地占48%,海洋占52%),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陆地占10%,海洋占90%),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多分布在西半球,总体说,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无论地球怎样分,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而水半球总是大于陆半球。
3.被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4.按面积排列七大洲的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5.各大洲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北冰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6.①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大洋的狭小水道。
②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南极洲是最南端多的大洲,最北端是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④太平洋被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环绕。
⑤南极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
⑥北冰洋被欧洲,北美洲,亚洲包围。
⑦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是亚洲和北美洲。
⑧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⑨四大洋中被五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太平洋和大西洋。
⑩被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大洲是非洲,欧洲。
(七大洲中分布在北半球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北美洲,欧洲,分布在南半球的有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