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超限高层建筑塔楼结构设计介绍

合集下载

某超限高层塔楼结构设计分析

某超限高层塔楼结构设计分析

某超限高层塔楼结构设计分析发表时间:2017-07-20T17:24:46.4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作者:石挺家[导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高层塔楼住宅分别进行中震分析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并对个别特殊部位进行了处理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10摘要:本文通过对某高层塔楼住宅分别进行中震分析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并对个别特殊部位进行了处理,验证了超限处理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为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震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超限处理1.前言本文中的超高层住宅项目位于禅城区,为一超高层塔楼住宅,地下2层,地上51层,建筑总高度为149m,塔楼的长宽尺寸为28.2×21.3m,主要层高为2.9m。

参照《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JGJ3-2010)、《广东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实施细则》[3](和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的有关规定,塔楼结构有如下超限情况:(1)高度超限(B级高度高层);(2)存在扭转不规则及凹凸不规则。

采用PKPM系列软件的SATWE和PUSH模块,分别对某高层住宅进行中震分析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

2.设计条件2.1 设计基准期及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根据标准[6],本文的塔楼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为甲级。

2.2 建筑耐火等级本文中的建筑分类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各构件耐火极限参考标准[7]。

2.3 场地条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特征周期0.35s,抗震设防分类为标准设防(丙)类。

2.4 工程场地安全性评价根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有关结论如下:(1)在未来100年内,区域存在发生多次5~6级地震可能;(2)近场具有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

某超限高层建筑塔楼结构设计介绍

某超限高层建筑塔楼结构设计介绍

某超限高层建筑塔楼结构设计介绍超限高层建筑塔楼结构设计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物的高度也更加追求。

在当代建筑中,超限高层建筑塔楼成为了建筑设计的一个热门话题。

超限高层建筑塔楼往往是设计者根据建筑的功能使用、建筑物所在经济背景、社会背景等因素准确计算建筑方案的最高高度,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作出充足的保障,从而才能实现其建筑目标。

塔楼最基本的构造设计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承重墙、钢柱及钢梁构成建筑的骨架。

保证塔楼能够稳固承受巨大的外力,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设计:1. 坚固的塔基塔楼的基础承受着全部建筑物重量,而超限高层建筑塔楼更是如此。

如果塔基不够稳固,建筑物的承重能力就得到极大的限制,进而影响塔楼的高度和结构。

因此,塔基的设计对于整个建筑的结构设计至关重要。

常见的塔基设计有深层基础、沉箱基础及承台基础。

其中,深层基础最常用,其通过钻孔、炸药或其它方法将地面破坏后,再深入几十米到几百米,然后将混凝土灌注到孔中,形成深基础。

2. 优秀的钢材材质塔楼的结构部分需要用到的钢材是建筑物中最重要和最昂贵的材料之一。

对于超限高层建筑塔楼来说,构造的钢材必须经受得住高强度、高温和高压等环境因素的考验,同时保证被氧化、腐蚀和老化的情况出现得尽量慢。

目前,建筑材料市场上,最为常用的钢材材质是合金钢。

这种钢材对于高强度、重量轻且有弹性的要求做得非常好。

3. 独特的结构设计塔楼的结构设计必须具有特殊性,以承受自身的重量和外力的挑战,而超限高层建筑塔楼的结构设计则更为困难。

因此,构造设计师必须将塔楼的顶部和底部结构设计得充分钢筋混凝土,同时还必须能够更好地分散楼体内的重量和外力。

在高层建筑的结构结构中,混凝土中的钢筋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为它可以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并分散楼体内的应力。

4. 具有自主的防抗震功能地震是一种威胁塔楼稳定的自然灾害,对于超限高层建筑塔楼来说,尤其需要具有自主的防抗震功能。

近年来,许多建筑设计师已经为超限高层建筑塔楼设计出了专有的“反震杆”装置,以抵消外力带来的压缩和张力危害。

某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某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某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摘要:文章主要结合工程实例,针对某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建筑结构选型、结构计算与结果、抗震设防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加强高层结构设计水平及保证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关键词:超限高层建筑防震设防结构设计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with an engineering example, in view of some overrun highrise structure design key points are analyzed, and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from the selection, structure calculation and result, and seismic fortification, etc, this essay aims at strengthening high-rise structure design level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security.Keywords: overrun highrise shock resistance structure design一.工程概况某超限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为4.797万㎡。

本工程地下3层,地上39层,地上通过抗震缝分为两栋楼,房屋高度120.18米,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其中部分剪力墙在2层转换。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为一类及二a类,相应地,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等级为Ⅲ级(对一、二a类环境分别为wlim=0.3mm及0.2mm)。

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按跨度由小到大依次为l/200、l/250。

建筑场地类别Ⅱ类,抗震设防烈度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 g。

二.建筑结构选型(1)主楼高度(±0.00以上)120.13m,地面以上结构层为39层,其中出屋面3层,高度为8.8m。

某超限高层住宅结构设计

某超限高层住宅结构设计

某超限高层住宅结构设计关键信息项:1、设计标准与规范:明确遵循的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

2、结构体系:阐述所采用的结构体系类型。

3、抗震设计参数:包括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等。

4、风荷载参数:涵盖基本风压、风振系数等。

5、基础设计要求:说明基础形式和相关设计要求。

6、材料性能要求:规定主要结构材料的性能指标。

7、变形控制指标:列出结构的变形控制标准。

8、计算分析方法:确定采用的结构计算分析软件和方法。

9、设计使用年限:明确住宅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1、引言11 本协议旨在明确某超限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相关要求和约定,以确保设计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2、设计依据21 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结构设计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22 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及相关基础资料。

3、结构体系31 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或其他经论证合理的结构体系。

311 详细说明框架和剪力墙的布置原则和特点。

312 解释结构体系在抵抗水平和竖向荷载方面的优势。

4、抗震设计41 抗震设防烈度根据当地规定确定。

411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符合相应标准。

412 抗震等级的划分应准确合理。

42 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包括梁柱节点、剪力墙边缘构件等的设计要求。

5、风荷载51 基本风压按照当地风荷载规范取值。

511 考虑风振系数对结构的影响。

512 进行风洞试验的条件和要求(如有需要)。

6、基础设计61 基础形式可选择桩基础、筏板基础等。

611 明确基础的埋深和承载力要求。

612 基础与上部结构的连接和协同工作要求。

7、材料性能71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用范围。

711 钢筋的种类和强度等级。

712 其他主要结构材料的性能指标和质量要求。

8、变形控制81 结构顶点位移、层间位移角等应满足规范限值。

811 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因素对变形的影响。

9、计算分析91 采用经认可的结构计算分析软件进行设计计算。

911 分析模型的建立应准确反映结构的实际情况。

某超限高层住宅结构设计

某超限高层住宅结构设计

某超限高层住宅结构设计摘要:该项目为110米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超限高层住宅,采用satwe及midas building进行弹性时程分析,采用push&epda进行大震下的推覆分析,同时用midas gen进行了楼板的应力分析。

通过分析得出结构能满足抗震性能设计的要求,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超限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时程分析;弹塑性分析中图分类号:1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总用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2.6万平方米,由两栋25层的高层住宅和三栋32层的高层住宅组成。

由于该项目场地为山地且微风化岩石面较浅,a、b、c座无全埋地下室,嵌固端取在基础面,建筑的结构计算高度为110.3米。

本文以c座为例进行介绍(图1)。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γ。

= 1.0,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基本加速度值为0.10g,50年一遇基本风压0.75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类。

2 抗侧力及竖向承重体系结构为底部大空间部分钢筋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并结合结构受力的需要,利用电梯井、楼梯间设置筒体剪力墙,标准层墙厚为 200~300mm,转换层周边等局部位置设落地剪力墙,其它位置均为框支墙柱转换墙体,以满足建筑对裙楼及地下室设计大空间的要求。

为减少转换层的上、下层刚度突变,通过计算分析,落地剪力墙及筒体厚度一般在400mm左右,局部设200~600mm厚的墙体。

转换层布置见图2。

3 超限判定依据《高规》(jgj3-2010)及《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10]109号)规定:1)高度超限:7度区的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超过100米时为超限高层建筑,本塔楼结构计算高度为110.35m,超过限制;2)扭转不规则:较多层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大于1.2;综上所述,本工程为超限的复杂高层建筑,应进行超限抗震专项审查。

例谈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例谈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例谈超限高层结构设计一、工程概况华亚金融中心项目位于佛山市南海桂城,地处的千灯湖商圈。

本项目塔楼高度为147.7m,共34 层,首层层高为16m,二层层高4.1m,其余各层层高4.4m;二层转换层转换梁跨度27m;地下室共4层,基坑深度21m。

设计地震烈度7 度,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加速度值0.10g,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土类型II类;属抗震一般地段,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二、结构超限情况及应对措施根据《广东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及《广东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实施细则》。

1、本工程存在以下超限和不规则情况:高度超限:楼高147.7m,为B级高度框架核心筒结构。

竖向不规则性:2层27m大跨度转换,属一类竖向构件不连续不规则从以上可知,本工程存在高度超限,扭转不规则和竖向构件不连续不规则,需进行超限性能设计。

2、性能目标:针对本工程超限项目,采取了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

考虑首层层高16m和2层27m跨度转换不利因素设定结构抗震性能目标为C级,抗震设计性能目标按《广东省高规》式(3.11.3-1)的要求:三、结构计算与分析1、本工程的整体计算主软件SATWE(2010版),对比计算软件ETABS;PKPM模块弹塑性静力PUSH,弹塑性时程分析采用MIDAS软件。

1、小震SATWE计算结果显示,基底总剪力X向12354KN、Y向12354KN;第一扭转周期(T1=3.8S)与第一平动周期的比0.76;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比值1.32(属Ⅰ类扭转不规则);最大层间位移角X向1/1035(22层)、Y向1/ 1190(22层);层间受剪承载力比最小值出现在首层比2层,X向为77%、Y 向为88%(首层墙水平筋超配系数按3);最小侧向刚度比出现在首层比2层,X向为1.58、Y向为1.87(通过高度修正计算),最小剪重比X向1.54%、Y向1.61%(大于内插后最小值1.52%),刚重比X向2.75、Y向3.12。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实例分析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实例分析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实例分析摘要:本文结合某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实例,对其基础和地下室结构设计、上部结构设计、结构超限情况和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超限高层建筑不规则建筑结构设计1 工程概况该工程地上6层建筑面积为21332m2,地下1层建筑面积为7843m2。

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结构平面底部长约150m收至顶层50m,宽约50m,结构主体高度约32.25m,高宽比较小。

该建筑体形较长,且平面较不规则,建筑上部存在长悬臂和大跨度结构,最大悬臂长度为12.7m,最大跨度为33.6m,若要通过设置抗震缝将建筑分割成规则的区块,布置上较为困难。

故本建筑主要通过加强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加强平面联系,减小结构的绝对和相对变形量,来保证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2 基础和地下室结构设计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90.300m,室外地面相对标高约-0.5m。

地下水设防水位相对标高为-2.5m。

设一层地下室,部分地下室上方没有上部结构,上部结构层数及荷载不均匀,存在一定差异,地基基础设计考虑了地基承载力、控制差异沉降和地下水浮力等因素。

地下室主体结构与下地下室的车道结构上设缝断开,通过变形缝连接。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主体结构采用桩-筏板基础,桩基采用高强预应力管桩。

为减小环境影响,采用静压法沉桩。

部分框架柱下存在抗压和抗浮两种工况,其中,部分抗浮为不利工况,按抗浮要求布置抗拔桩。

桩采用500高强预应力管桩,主要桩型有效桩长14m,桩端进入第⑥层细砂层,单桩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1400kN,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400kN。

突出在整体结构外的下地下室的车道采用天然基础。

地下室桩基承台厚度主要为1400mm,除承台外的底板厚度为550mm,地下室顶板厚度为250mm(地下室按人防要求设计)。

该建筑地下室的轮廓与地上下部楼层的轮廓基本相同,地下室利用地下室建筑隔墙和外墙位置,较地上楼层增加布置较多的剪力墙肢,地下一层的侧向刚度超过了底层的2倍,满足以地下室顶板作为结构底部嵌固端的条件,故上部结构采用地下室顶板作为结构底部嵌固端,柱、墙及顶板梁进行加强处理,地下一层柱配筋取对应上一层柱侧配筋的1.1倍,局部室内外高差处通过加高梁截面、加强地下室顶板配筋来保证水平力的有效传递。

某超限高层住宅楼结构设计

某超限高层住宅楼结构设计
5 结语
42
建筑工程
的内力最大,梁截面压应力在 1MPa~21.1MPa 之间,小于混凝 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21.1MPa;梁截面剪应力基本在 1MPa~ 5MPa 之间。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YJK 与 MIDAS 剪力、弯矩和扭矩计 算结果相当,部分截面 MIDAS 实体单元的计算结果稍微偏大, 根据 YJK 计算结果及规范构造要求设计,可以满足构建承载 力的要求。
节点区需满足性能目标偶遇地震弹性,根据 YJK 提取出 各构件内力见表 1。分别考虑组合 1:1.2D+0.6L+1.3EX;组合 2:1.2D+0.6L-1.3EX;组合 3:1.2D+0.6L+1.3EY;组合 4:1.2D+ 0.6L-1.3EY。
4.2 偶遇地震作用分析结果
工况组合 1 下,转换梁 1 内力最大,工况 4 作用下,转换梁 2 (上接第 40 页) 馈信息,进行必要的系统优化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有利 于系统的完善,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轴力/kN
L1
L2
836
316
992
728
-470
-505
2018.08
表 1 节点积分与 YJK 结果对比
YJK 结果
剪力/kN
弯矩/(kN · m)
L1
L2
L1
L2
3492
-1611
54
1710
-350
399
2806
1246
-4903
4779
-1349
-1204
实体有限元分析结果(L1 为组合 1 ,L2 为组合 4)
混凝土弹性模量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值,弹性阶段泊 松比取 0.2。有限元分析模型如图 2 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超限高层建筑塔楼结构设计介绍
摘要:本文所介绍塔楼建筑物主体高度250m,核心筒部分及屋顶钢架高度升至280m,高宽比为7.7,属超b级高层建筑,针对本工程的具体特点,文章着重论述了结构设计的策略。

分别采用etabs 和satwe软件对结构进行了弹性小震场地谱、规范谱分析、时程分析、中震不屈服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证明结构设计成功解决了结构超限问题,结构设计是安全可靠的。

本文的有关方法和结论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动力弹塑性分析;时程分析;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本文介绍的为深圳某超高层塔楼建筑面积108937(不含避难层)m2,主要包括办公用途,建筑物主体高度250m,核心筒部分及屋顶钢架高度升至280 m(超b级),高宽比为7.7,地上部分65层。

工程的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塔楼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建筑场地类别为ii 类,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

2 结构设计策略
由于本工程地处深圳市,该地区的特点为:风荷载大、地震作用相对较小,因此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是结构设计的关键。

根据以上
特点和建筑功能的要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是一种经济可行的结构体系。

作者在结构初步设计阶段也曾对该塔楼采用了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由于钢梁的刚度仅为同高度的混凝土梁的30%左右,计算结果表明,混合结构体系很难满足规范对结构的刚度要求,若要满足要求,则必须设置2~3个加强层,这样将带来结构受力的复杂性和设备层使用的不便性。

因此,本塔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

由于核心筒高宽比较大(比值为18.7),如何充分发挥核心筒的抗侧效率工程面临的一个挑战,在设计中通过加厚外围墙体厚度(即筒体翼缘墙体的厚度),以使核心筒获得较大的抗侧刚度,筒体翼缘墙体的厚度随着建筑高度增加逐渐减小(核心筒墙体厚度由1300mm逐渐变化到400mm厚),以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

通过以上设计方法,成功满足了规范对结构的刚度要求,且避免了在设备层设置加强层,使得设备管道可以顺利通过,很好的满足了甲方对结构的功能需求。

对于本塔楼采用的框-筒结构体系,外框架体系将作为有效承重支撑,大部分竖向荷载通过轴力的方式向下传送。

由于结构的层数较多,外框架柱承受很大的竖向荷载,为了减小框架柱的截面面积,以增加有效使用面积,因此考虑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柱。

在组合结构柱的选型上,我们对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和钢管混凝土叠合柱[1]进行了深入比较和论证。

由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同时具有钢管混凝土和型钢混凝土的优点,具有刚度、强度均大、耐
火性能好的优点,因此外框架柱采用了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考虑到钢筋混凝土与钢管混凝土叠合梁柱节点的施工方便性,本工程根据钢筋混凝土梁的实际配筋开创性的在钢管上开矩形孔洞
使梁中纵向钢筋可以顺利通过(管壁开孔的截面损失率不超过50%),较大的方便了施工,可减少施工周期。

3 结构整体计算结果
3.1 弹性计算结果
在设计中使用美国 csi公司开发的etabs、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satwe软件对整体结构的自振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

表1给出了两种不同软件的计算结果,从表1的比较结构可见,两个软件计算结果较为接近,结构的主要振型以平动为主,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之比为0.67<0.85,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2](以下简称《高规》)(jgj3-2002)的要求。

同时,两个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从侧面反映出结构模型和分析的正确性。

表1周期计算结果
风荷载及小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计算是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表2给出了结构在风荷载及小震作用下结构最大的层间位移,可见,在风和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限值。

表2 风荷载及小震作用下结构最大的层间位移
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水平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其平均值之比值均小于规范限值,说明结构具有较好的抗扭刚度。

地震作用下楼层剪重比同样是结构整体分析时需要分析的重要内容[2-3]。

计算结果表明,在底部11层及13层以下的各层沿x 向和y向的层间地震剪力不能满足规范的最小剪重比要求,因此程序对该部分地震剪力进行了1.15倍调整以提高该部分地震抗剪承载力[4]。

基底框架和核心筒x向倾覆力矩分别为1121019kn.m和2349918kn.m,y向倾覆力矩分别为948767kn.m和2586129kn.m,本塔楼结构中核心筒所占倾覆力矩沿结构高度始终大于50%总地震倾覆力矩[4]。

3.2 弹性时程分析
采用3条地震波,包括一条安评单位提供的地面人工波,以及另外两条天然波,对结构进行弹性时程分析。

表3给出了3条地震波和规范反应谱的计算结果,图5对应的层间剪力值与楼层的关系曲线。

通过对结构的弹性时程分析结果可以得到:(1) 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基底剪力均大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65%,三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基底剪力的平均值均大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80%,地震波的选择满足规范要求;(2) cqc法的层间剪力曲线基本能包络所选的四条地震波对应的平均层间剪力曲线,但在结构顶部少数楼层,cqc法的地震剪力偏小,说明设计反应谱在长周期阶段的人为调整以及计算中对高阶振型的影响估计不足,施工图设计将
对顶部楼层的地震剪力进行调整,满足对时程分析法的内力包络。

表 3基底剪力计算结果(kn)
3.3中震不屈服分析
由于本塔楼为超限结构,为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进行了在中震(设防烈度)下的抗震计算,使这些重要的抗震构件(剪力墙、柱、连梁和框架梁),在中震作用下不屈服。

通过中震不屈服分析和判断可以得到结论为:结构体系中竖向构件在中震下保持着良好的弹性性能,而水平构件,特别是连梁则有较多的进入屈服状态,通过调整连梁和框架梁的配筋和对部分连梁截面调整才使所有主要水平构件不进入屈服。

这从设计上保证了中震不屈服概念的具体落实,也体现了地震中各构件的屈服顺序基本上是首先是连梁屈服,其次有部分框架梁屈服,而竖向构件则没有出现屈服的情况。

3.4静力弹塑性分析
虽然规范中仅仅提到了对于适用大震分析的结构进行了界定,但对于大震分析的主要方法所言甚少,本项目采用静力推覆分析研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工作性能。

通过静力推覆分析,可以较好的揭示结构在大震下的屈服发生过程,同时展示出结构构件出现屈服及内力重分布的发展过程直至结构达到预定的变形限值。

对不同材料及应用范围的结构构件弹塑性变形性能进行明确规定的国际
规范有美国规范atc 40, fema 273,fema 357, aci 318等。


过控制构件塑性变形能力,可以将结构构件变形控制在轻微变形、严重变形等范畴;通过对使用者生命财产的危害程度又可以分为震后可完全使用水准、震后可立即进住水准、生命安全水准、震后不倒塌水准的结构。

通过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4]:(1)结构方案完全满足规范要求的“小震弹性、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性能目标;(2)结构方案同时也满足本报告设定的小震弹性、中震中允许部分次要水平构件出现塑性、大震下允许部分连梁和框架梁出现较多塑性铰但不出现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变形的抗震设防性能目标。

(3)塑性铰主要发生在连梁、部分框架梁局部位置,且主要分布于建筑物的中下部,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中震分析的结果是吻合的,即中震分析时构件界面利用率最大的部位在推覆分析中将首先出现屈服,且随着推覆的进展部分塑性铰的发展也与中震结果中构件界面利用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4)从结果文件看,竖向构件中框架柱未出现塑性铰、剪力墙在大震下未出现塑性铰,说明竖向构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5)通过结构在大震下的变形和塑性铰出现位置和发展状态,可以确定现设计是安全的、抗震构造措施是适当的,同时局部位置塑性铰发展较为严重的构件需要改善其延性性能和配筋等以调节其抗震变形能力,尽量将其变形控制在生命安全范围以内。

5 结论
工程设计以力学概念为基础,并根据本工程的具体特点,本塔楼
采用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体系,在1-26层外框柱采用了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通过充分发挥核心筒和外框架的工作效率,成功满足了规范对结构的刚度要求。

本文有关设计的思路可为低地震烈度、高风荷载地区且核心筒具有较大高宽比的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提供
参考。

同时应用线性和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结构进行了整体分析和抗震性能研究,同时也对一些重要的构件进行了专项研究,体现出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结构技术规程cecs188:2005[s],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3-2002[s],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2
卓越·皇岗世纪中心项目超限结构初步设计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申报表与超限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