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
2024年幼儿园中班精彩教案《有趣的弹性》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精彩教案《有趣的弹性》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第三节《有趣的弹性》。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弹性的概念,探索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了解弹性物体的特点及用途,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弹性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弹性物体特点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弹性的概念,了解弹性物体的特点。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弹性物体的特点,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弹性玩具、弹簧、气球、橡皮筋、各种弹性物体。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剪刀、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弹性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玩具为什么会弹起来吗?它为什么会具有弹性呢?”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弹性的概念。
(2)举例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其特点。
3. 例题讲解(15分钟)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具有弹性的物体。
(2)幼儿相互分享作品,交流观察到的弹性物体特点。
5. 实践操作(10分钟)(1)教师分组,每组发放不同的弹性物体,让幼儿进行实践操作。
(2)幼儿通过操作,观察弹性物体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弹性:物体受力后变形,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2. 弹性物体特点:受力变形、撤力恢复、具有弹力。
3. 弹性物体用途:弹簧、气球、橡皮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生活中的弹性物体,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弹性的概念,认识了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
2024年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精彩教案《有趣的弹性》

2024年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精彩教案《有趣的弹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2节《有趣的弹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弹性的概念,认识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并了解弹性物体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弹性的概念,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弹性物体。
2. 观察和体验弹性物体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性物体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如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弹性,以及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弹性物体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橡皮筋、气球、篮球、乒乓球等具有弹性的物体。
2. 学具:每组一套弹簧、橡皮筋、气球、篮球、乒乓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弹簧玩具,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玩具为什么会弹起来吗?”引发幼儿对弹性的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弹性的概念,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弹性的物体。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观察和实践,体验弹性物体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5.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举例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并说明其特点。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弹性》2. 板书内容:弹性:物体受力变形后,去掉外力能恢复原状的特性。
弹性物体:弹簧、橡皮筋、气球、篮球、乒乓球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找一找家里具有弹性的物体,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示例:我的家里有一个篮球,当我用手拍打它时,篮球会变形,但松手后它又能恢复原状,这就是弹性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对弹性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弹性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床、弹跳球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024年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

2024年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材第四章《力和运动》第三节《有趣的弹性》。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弹性的概念,探索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了解弹性物体的特点及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弹性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
2. 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弹性物体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弹性的概念,探索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
难点:理解弹性物体的特点,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气球、皮球、尺子、橡皮筋、各种弹性物体模型。
学具:每组一套弹簧、气球、皮球、尺子、橡皮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弹簧玩具,提问:“大家知道这个玩具为什么会弹起来吗?”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对弹性现象的兴趣。
2. 教学新课(15分钟)(1)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引导幼儿观察弹簧、气球、皮球等物体在受力后的形变,让幼儿初步了解弹性的概念。
(2)组织幼儿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并分享交流。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弹性物体模型,如弹簧,提问:“如果弹簧受到更大的力,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然后讲解弹性物体的形变与受力大小成正比的关系。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具有弹性的物体,让幼儿判断它们的弹性大小,并进行排序。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弹性》2. 内容:(1)弹性的概念(2)弹性物体的特点(3)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里或幼儿园里的弹性物体,记录下来并说明它们的弹性特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物演示、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幼儿对弹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个别辅导。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通用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二节《有趣的弹性》。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将了解弹性的概念,认识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探索弹性现象的产生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弹性的定义,理解弹性物体在受力后能恢复原状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弹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性的概念,弹性物体在受力后能恢复原状的特点,生活中的弹性现象。
难点:弹性现象的产生原理,弹性物体在不同受力程度下的形变程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橡皮筋、小球、尺子、气球、实验器材等。
学具:每组一份弹簧、橡皮筋、小球、尺子、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弹簧,让学生观察弹簧在受力后的形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弹簧受力后能恢复原状?2. 教学新课(15分钟)(1)教师讲解弹性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弹性物体在受力后能恢复原状的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弹性现象,如弹簧、橡皮筋、气球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一个弹性小球从高度h自由落下,与地面碰撞后反弹到高度h/2,求小球与地面碰撞前后的速度比。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弹性知识解决问题,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弹性知识。
5.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弹性物体在不同受力程度下的形变程度,探讨弹性现象的产生原理。
六、板书设计1. 弹性:物体在受力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2. 弹性物体:弹簧、橡皮筋、气球等。
3. 弹性现象的产生原理:物体内部结构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去除外力后,物体恢复原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弹性现象,并说明其应用。
答案:如弹簧秤、橡皮筋绑扎、气球装饰等。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通用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彩教案《有趣的弹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物体与材料》第三节《有趣的弹性》。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感受弹性现象,理解弹性的概念,并通过简单实验让幼儿了解弹性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弹性的概念,提高幼儿的科学认知能力。
3.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探究弹性的特性,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弹性的概念,并能用语言描述。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感受弹性现象,通过实验了解弹性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气球、皮球、海绵、尺子、实验材料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气球,询问幼儿:“你们知道气球有什么特点吗?”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气球的弹性。
2. 教学新课(1)观察弹性现象教师展示弹簧、皮球、海绵等具有弹性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讲解弹性的概念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个气球和一个海绵,提出问题:“这两个物体哪个具有弹性?”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教师分发实验材料,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弹性2. 板书内容:(1)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弹簧、气球、皮球、海绵等。
(2)弹性的概念:物体受力后形状发生改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3)弹性的特性:可逆性、非永久性、与物体材料有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弹性物体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并记录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并描述它们的弹性特点。
2. 答案:(1)弹簧:受力后缩短,撤去外力后恢复原长。
(2)气球:受力后变形,撒气后恢复原状。
(3)皮球:受力后变形,撤去外力后恢复原状。
(4)海绵:受力后压缩,撤去外力后恢复原状。
2024年中班科学精彩教案《有趣的弹性》(通用

2024年中班科学精彩教案《有趣的弹性》(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物体的性质》中的第三节《有趣的弹性》。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弹性的概念,探索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了解弹性物体的一些基本特性,以及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性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生活中的弹性物体。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实验等方法,对弹性物体进行简单的性质判断。
3. 引导学生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其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弹性概念的理解,弹性物体特性的探索。
教学重点:认识生活中的弹性物体,了解弹性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皮球、海绵、弹力绳等具有弹性的物品。
2. 学具:每组一套弹簧、皮球、海绵、弹力绳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准备一个跳跳球,邀请一位同学进行弹跳演示。
引导学生观察跳跳球的弹性,讨论跳跳球为什么可以弹跳。
2.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弹簧、皮球、海绵等物品,引导学生认识这些物品具有弹性。
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弹性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弹性物体。
4. 探索活动(10分钟)让学生用弹簧、皮球、海绵等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弹性物体的特性。
5. 弹性应用(5分钟)讲解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秤、橡皮筋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弹性》2. 板书内容:弹性概念弹性物体:弹簧、皮球、海绵等弹性特点:受力形变,不受力恢复原状弹性应用:弹簧秤、橡皮筋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找出生活中的弹性物体,并描述它们的弹性特点。
你还知道哪些弹性应用?请举例说明。
2. 答案:生活中的弹性物体:弹簧、皮球、海绵、橡皮筋等。
弹性应用:弹簧秤、橡皮筋、弹力绳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弹性的概念和弹性物体的认识较为顺利,但在探索弹性物体的特性时,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
2024年中班上学期科学精彩教案《有趣的弹性》含反思

2024年中班上学期科学精彩教案《有趣的弹性》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手册》中班上册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弹性”。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孩子们将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弹性现象,理解弹性的基本概念,并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科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感知和认识弹性的基本特征,理解物体弹性与形变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 教育幼儿学会在集体中交流分享,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弹性与形变的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中。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感知和认识弹性的存在,并学会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气球、海绵、弹性球、尺子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弹簧、气球、海绵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弹簧玩具,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这个玩具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关注弹簧的弹性特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弹簧的弹性原理。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弹簧会伸缩?它的弹性与形变有什么关系?”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弹簧、气球、海绵等物体的弹性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实验,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讨论。
4. 交流分享(10分钟)每组幼儿代表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让其他幼儿了解不同物体的弹性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弹性”2. 板书内容:弹性:物体受力后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原状的现象。
弹性物体:弹簧、气球、海绵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弹性现象,记录在作业本上。
答案示例:橡皮筋、沙发垫、篮球等。
2. 课后拓展: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弹性物体,并尝试描述它们的弹性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含反思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弹性”。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弹性的概念,探索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理解弹性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弹性的定义,能够识别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弹性带来的乐趣,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弹性的概念,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重点:观察、探索、表达具有弹性的物体,培养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橡皮筋、气球、小球、积木等具有弹性的物体。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尺子、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弹簧、橡皮筋等教具,让幼儿观察并猜测它们的特点。
引导幼儿说出“弹性”这个词,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理解弹性的概念,并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
如:弹簧拉伸后可以恢复原状,橡皮筋可以弹射出去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提供的材料进行探索,找出具有弹性的物体,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4. 分享与交流(10分钟)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弹性的概念和特点。
6.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除了我们今天发现的这些具有弹性的物体,你们还能想到其他具有弹性的物体吗?”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弹性》2. 内容:弹性定义: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变形,去掉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特性。
具有弹性的物体:弹簧、橡皮筋、气球、小球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弹性物体,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示例:沙发、床垫、篮球、乒乓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弹性的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发现生活中具有弹性的物体,但在表达时还需加强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弹性》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弹性。
2.发现弹性的用途,并愿意表述自己发现的过程。
3.对科学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弹簧、橡皮筋、气球等有无弹性的物体若干
活动过程
一.动手操作实物,激发幼儿好奇心导入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进科学的世界。
师:接下来老师让大家自己动手来感受一下提问:有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摸摸看老师准备的东西(橡皮筋、袜子)?你发现了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他们在使力的时候都变长了,没使力的时候都没有变化。
二.分组自由探索活动材料,(教案出自:教案网)让幼儿感知物体的弹性。
引导语:接下来老师想让大家一起来试试看你们手中的物品是【中班教案/zhongban/】不是会发生变化。
提问:你玩的物品是什么?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气球用力会变长,木棒用力也不会有变化等。
提问:你是如何做的?怎么发现他有没有弹性的?哪些物品有弹性?哪些物品没有弹性?
总结:这些东西真有趣,用力时它会变形,不用力时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就是物体的弹性。
袜子,气球,橡皮筋有弹性,木棒没有弹性。
提问:为什么有的物品能变长、变大,(教案出自:教案网)然后再回复原样,而有的材料却不可以呢?
小结:因为有的物品我们用力了他就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它们都有弹性,而有的物体就算使力没有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它们没有弹性。
三.了解弹性的用途引导语: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有弹性的东西,那你们知道他给我们带了什么方便吗?
小结:沙发有弹性我们做起来才能更舒服等。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找找自己身上有弹性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