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乐理教案
大学乐理微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大学乐理二、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三、授课时长:45分钟四、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包括音符、节奏、音阶、和弦等。
2.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五、教学内容:1. 音符与节奏2. 音阶与调式3. 和弦与和弦进行4. 音乐分析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音符、节奏、音阶、和弦等基本乐理知识。
2. 教学难点:和弦进行、音乐分析。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音符、节奏等元素。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学乐理。
二、讲解与示范1. 音符与节奏:讲解音符的形状、时值、强弱等,并通过示范让学生熟悉各种音符与节奏。
2. 音阶与调式:讲解音阶的构成、调式的分类,并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调式转换。
3. 和弦与和弦进行:讲解和弦的构成、和弦进行的规律,并通过示范让学生熟悉和弦进行。
4. 音乐分析:以一首简单的歌曲为例,讲解音乐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音乐作品。
三、实践与应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音乐分析。
2. 每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2. 布置作业: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音乐基础教程》2. 课件:音符、节奏、音阶、和弦等图片和视频资料3. 音乐作品:用于示范和练习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音乐分析中的表现。
3. 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
十、备注:1.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基本乐理教案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包括音符、节奏、音程、和弦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运用乐理知识分析、创作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符号及记谱法2. 节奏与拍号3. 音程与和弦4. 调式与调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基本乐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平时喜欢听音乐吗?有没有学过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二、新课讲解1. 符号及记谱法- 教师展示五线谱,讲解五线谱的构成、音符的表示方法。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音符,巩固记忆。
2. 节奏与拍号- 教师讲解节奏的概念,展示不同的节奏型,让学生跟随节奏进行拍手练习。
- 介绍拍号,讲解拍号与节奏的关系,让学生学会读拍号。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跟随教师唱音符,巩固记忆。
2. 学生跟随节奏进行拍手练习,熟悉不同的节奏型。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布置作业:课后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尝试创作简单的节奏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2.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新课讲解1. 音程与和弦- 教师讲解音程的概念,展示不同音程的表示方法。
- 介绍和弦的概念,讲解和弦的构成及和弦的名称。
2. 调式与调性- 教师讲解调式与调性的概念,展示大调和小调的表示方法。
- 介绍调号,讲解调号与调式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跟随教师唱音程,巩固记忆。
2. 学生跟随教师弹奏和弦,熟悉和弦的构成。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布置作业:课后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尝试创作简单的音程和和弦。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基本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大学乐理教学教案设计方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大学乐理教学对象:音乐学专业本科生主讲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每周[时间],共[课时数]课时授课地点:[具体教室]---二、学情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兴趣。
学生对乐理知识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学习。
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强,愿意接受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五线谱、简谱的记谱法。
熟悉音名、唱名、音阶、调号、调式、音程、和弦等基础知识。
能够识谱、视唱、演奏简单的音乐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追求音乐艺术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使学生能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五线谱、简谱的记谱法。
音名、唱名、音阶、调号、调式、音程、和弦等基础知识。
视唱、演奏简单的音乐作品。
2. 难点:音准、节奏的把握。
音程、和弦的构成与运用。
音乐作品的分析与欣赏。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五线谱、简谱的记谱法。
讲解音名、唱名、音阶、调号、调式、音程、和弦等基础知识。
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3. 实践:练习识谱、视唱、演奏简单的音乐作品。
小组合作,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和实践。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乐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2. 实践法: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创新思维。
4. 合作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纪律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
乐理教案一(精选五篇)

乐理教案一(精选五篇)第一篇:乐理教案一音乐理论基础教案(一)一、音的产生与特性1.音的定义:音是由物体(发音体)振动而产生的。
2.乐音与噪音:根据发音体振动的规则与不规则,所产生的音是否有明显的固定音高,音被分为乐音,噪音两种。
振动规则而有明显固定音高的称为乐音,反之为噪音。
3.乐音的性质:a.音高(音的高低)b.音值(音的长短)c.音量(音的强弱)d.音色(音的色彩)高低是由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快音高,反之音低。
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振动持续时间长则长。
反之则短。
强弱是由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大小来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反之则弱。
音的色彩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方式,形状,成分及发音体的品质等因素来决定的。
小字一组的a振动频率为440HZ每秒。
又称为第一国际高度及演奏会高度。
小字一组的c振动频率为261HZ每秒。
音的高低和长短在音乐表现中更重要。
第二篇:乐理试题一乐理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规则具有准确高度的音是乐音,下列属于乐音乐器的是()A.木鱼 B.木琴 C.军鼓 D.梆子2.由发音体的材料及振动时该音的特征等来决定的音的性质是()A.音色B.音高C.音量D.音值3.延音线是标记在两个以上的音高相同的音符上的弧线谱例的总时值相当于()A二分音符B 四分音符C附点八分音符D附点四分音符4.音乐术语presto的中文意思是()A慢板B中板C 快板D急板5.纯音程转位后属于哪种音程()A大音程B小音程C纯音程D 减音程6.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被广泛利用CDEFGAB来标记,标记音级的这些字母叫做()A音列B音阶C音名D唱名7.一个四分音符等于四个十六分音符的时值,十六个三十二分音符等于两个()A四分音符B二分音符C八分音符D十六分音符二.填空题1.音乐中使用的音一共有___个,第一个国际标准音的音高______.2音的四大属性分别是.___,___,___,___.3.乐音体系中具有固定的七个音的音名分别是____________,唱名是____________.4.我国现在常用的记谱法是___,___.5.常用的谱号有,______.,______.______.,6.在音高谱表中下加一线是___,第三间是___7.节拍代表的是___关系,节奏代表的是___关系。
大学乐理教学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乐理基础授课对象:大学音乐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乐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 能够熟练运用乐理知识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和鉴赏。
3.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五线谱的识读与运用。
2. 音程、和弦的基本概念和构成。
3. 节奏与拍子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1. 复杂节奏的识读与拍子的运用。
2. 和弦的构成与转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播放一段简单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和声。
2. 提问:你们能从这段音乐中感受到哪些元素?它们是如何结合在一起构成一首完整的音乐的?二、基本概念讲解(20分钟)1. 五线谱:介绍五线谱的构成、音符的名称和时值。
2. 音程:讲解音程的概念、种类和计算方法。
3. 和弦:介绍和弦的概念、构成和转位。
三、实践练习(20分钟)1.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练习识读五线谱。
2. 练习识别不同音程。
3. 练习构成简单的和弦。
四、课堂小结(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提出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0分钟)1. 回顾五线谱的识读和音程、和弦的构成。
2. 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练习。
二、复杂节奏与拍子(20分钟)1. 讲解复杂节奏的构成和识读方法。
2. 讲解不同拍子的特点和运用。
三、实践练习(20分钟)1.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练习识读复杂节奏。
2. 练习跟随不同拍子进行演唱或演奏。
四、音乐鉴赏与创作(20分钟)1. 播放一段具有复杂节奏和拍子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练习,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五、课堂小结(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课后作业:1. 复习五线谱、音程、和弦的基本概念和构成。
大学音乐乐理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音乐乐理》授课对象:大学本科音乐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音乐乐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后续音乐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教学内容:1. 音阶、和弦及其构成2. 调式、调性及其关系3. 节奏、节拍及其记谱法4. 音色、旋律、和声的基本知识教学重点:1. 音阶、和弦的构成及其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2. 调式、调性的概念及其转换方法3. 节奏、节拍的识别与运用教学难点:1. 音阶、和弦在音乐作品中的变化与发展2. 调式、调性转换的实际操作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一段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中的音阶、和弦、调式、调性等元素。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音乐作品中的这些元素是如何构成的呢?二、音阶、和弦及其构成1. 讲解音阶、和弦的定义及其构成方法。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音阶、和弦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3. 学生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个简单的音阶或和弦。
三、调式、调性及其关系1. 讲解调式、调性的概念及其关系。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调式、调性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3. 学生练习:识别并分析一段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
四、节奏、节拍及其记谱法1. 讲解节奏、节拍的定义及其记谱方法。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节奏、节拍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3. 学生练习:识别并分析一段音乐作品的节奏、节拍。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音阶、和弦、调式、调性、节奏、节拍在音乐作品中的重要性。
2. 拓展: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音乐理论,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音阶、和弦、调式、调性、节奏、节拍等基本概念。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学生能创作简单的音阶、和弦,展示音乐创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学生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音乐乐理的基本知识。
大学乐理课说课教案
二、说课时间:2课时三、说课对象:大学音乐专业学生四、说课目的:1. 使学生掌握和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和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五、说课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回顾音乐史上的和声学发展;- 引导学生思考:和声学在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和声学基本概念- 音级:大调音级、小调音级;- 和弦:三和弦、七和弦;- 调式:大调、小调;- 调性:大调性、小调性。
3. 和声学原理- 和弦的构成原理;- 和声进行规律;- 和声结构的分析。
4. 实例分析- 分析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讲解其中的和声处理。
5. 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段简单的和声进行。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 检查学生对和声学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情况。
2. 和声分析技巧- 讲解和声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和声分析技巧。
3. 和声学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讲解和声学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分析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讲解其中的和声处理。
4. 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段具有和声特色的音乐片段。
5. 总结与反思-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师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六、说课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分析、实例演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和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学生掌握和声学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七、说课评价:1. 学生对和声学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2. 学生运用和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生在音乐创作中的和声处理水平。
八、说课反思:通过本次说课,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1. 对和声学知识的讲解不够深入,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课堂练习环节设置不够合理,未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未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乐理音程教案大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掌握音程的基本概念,了解音程的分类及特点。
(2)学会音程的标记方法和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音程知识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觉和视觉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音程的基本概念:音程是指两个音在音高上的距离。
2. 音程的分类:根据音程的性质,可分为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音程、减音程、倍增音程、倍减音程。
3. 音程的标记方法:用数字表示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如:2度、3度等。
4. 音程的计算方法:根据音程的性质,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5. 音程的运用: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运用音程知识丰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音程,引入音程的概念。
2. 讲解音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教师通过PPT展示音程的定义、分类及特点,并举例说明。
3. 学习音程的标记方法和计算方法教师详细讲解音程的标记方法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如:观察音乐作品中的音程、计算音程距离、创作简单的音乐片段等。
5. 小组讨论与交流各小组分享实践操作成果,讨论音程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应用,并进行交流。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音程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并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力等。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音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音程的基本概念、分类、标记方法、计算方法等内容。
大学教乐理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乐理基础知识,包括音阶、和弦、节奏、节拍等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音乐、尊重音乐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 乐理基本概念:音阶、和弦、节奏、节拍等。
2. 乐理基本技能:识谱、记谱、演奏等。
教学难点:1. 乐理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 节奏和节拍的辨识与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乐理教材3. 音乐音响设备4. 练习曲目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 介绍课程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二、讲解乐理基本概念1. 音阶:讲解音阶的概念、构成、特点等,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2. 和弦:讲解和弦的概念、构成、种类等,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节奏:讲解节奏的概念、分类、特点等,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4. 节拍:讲解节拍的概念、分类、特点等,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三、练习与巩固1. 学生分组,进行音阶、和弦、节奏、节拍的辨识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错误。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学生分组,进行乐理知识问答,检验学习效果。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错误。
二、讲解乐理基本技能1. 识谱:讲解识谱的方法、技巧,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2. 记谱:讲解记谱的方法、技巧,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演奏:讲解演奏的方法、技巧,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三、练习与巩固1. 学生分组,进行识谱、记谱、演奏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错误。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巩固。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乐理基础知识。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大学调与调号乐理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音乐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调与调号的概念,掌握调的五度循环及其关系。
2. 掌握升号调与降号调的构成方法,并能熟练地识别各种调号。
3. 能够运用调与调号的知识,分析音乐作品中的调性变化。
教学重点:1. 调与调号的概念2. 调的五度循环及其关系3. 升号调与降号调的构成方法教学难点:1. 调的五度循环及其关系2. 调号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播放不同调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知调与调号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调?什么是调号?二、讲授新课1. 调的概念- 调:主音的音高位置。
- 以C调为例,表示C为主音,主音唱为do。
2. 调号的概念- 调号:记在谱号后面的变音记号,表示升高或降低同名音。
- 调号对同行谱表中的所有同名音都有效。
3. 调的五度循环及其关系- 五度循环:将音阶中的每个音提高或降低五度,形成一个循环。
- 调的五度循环关系:大调之间为纯五度关系,小调之间为小六度关系。
4. 升号调与降号调的构成方法- 升号调:在调号中增加升号,使主音升高。
- 降号调:在调号中增加降号,使主音降低。
三、课堂练习1. 列举七个升号大调的名称,并写出调号。
2. 列举七个降号大调的名称,并写出调号。
3. 根据调的五度循环关系,找出C大调的近关系调。
四、总结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调与调号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一首音乐作品中的调性变化。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调与调号的概念。
2. 引导学生回顾调的五度循环及其关系。
二、讲授新课1. 调号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分析音乐作品中的调性变化,了解调号在音乐中的作用。
- 以一首音乐作品为例,讲解调号在作品中的运用。
2. 举例说明调号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分析一首音乐作品,找出其中的调性变化,并解释调号的作用。
三、课堂练习1. 分析一首音乐作品,找出其中的调性变化,并解释调号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基本乐理的目的12第二讲音及音名3一.<教学目的>:1.了解基本乐理的重要性;2.掌握音的性质,乐音体系,音名,唱名,音的分组45二.<教学重点>:1.音的性质;2.乐音体系,音的分组6三.<教学难点>:乐音体系的分组7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8五.<教学内容>91.基本乐理的重要性10基本乐理是一门音乐共同课,是音乐理论中的第一门系统讲授音乐理论11基础知识的课程,是理解,表现音乐所不可缺少的。
学作曲,指挥,音乐学12或音乐教育等均要学习的。
132.音的产生14有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振动产生音波,音波在空气中传播作用于我们15的听觉,便听到了声音。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是11—20000次∕每秒,音乐中16使用的音是27—4100次∕每秒。
171.音的性质18音的性质也是乐音的性质有四种:音高,音值,音量,音色1)音高:是由发音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决定的。
19202)音值:是由发音体振动持续的时间决定的3)音色:是由发音体振动幅度决定的21224)音色:是由发音体振动时泛音出现次序,物质材料等因素决定的232.乐音,噪音1)乐音:振动规则的听起来音高明显的24252)噪音:振动规则的听起来音高不明显的263.乐音的体系271)乐音的体系282)音级293)音列304)半音315)全音324.音名,唱名,基本音级,变化音级335.音组34以八十八键的钢琴为例分大字二组,大字一组,大字组,小字组,小字一35组,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最高音是 c5,最低音是A2 366.标准音是a1,中央C是c1,a1=440称第一国际高度,演奏会高度。
377.课堂练习38<课后作业>391.写出某一音构成半音,全音。
2.熟记音的分组,音的性质,乐音体系概念。
404142434445第三讲音律46一,<教学目的>:1.掌握三种律制;2.复合音与分音列的把握;3.会辨别及47写出自然半音,全音和变化半音,全音,等音48二.<教学重点>:49三中律制,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纯律50三.<教学难点>:51自然半音,全音和变化半音,全音,等音四.<教学方法>:5253讲授法,提问法,练习法,指导法54五.<教学内容>(一)复合音与分列音55561.复合音:我们平时所听到的音。
绝大部分都是有许多个音组合而成。
这种57由许多个音组成的音,就是复合音582.基音:由全弦振动产生的音593.泛音:由弦的各部分震动而产生的音604.分音:构成复合音的各音.分音列:将音由低到高依次排列6162<二>十二平均律63将纯八度如c1—c2,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即半音,这种律制叫十二平均律6465<三>五度相生律66以分音列中的第二分音与第三分音两者之间在插入一个第五分音构成的67和弦形式做为生律要素68<四>纯律69在分列音的第二分音与第三分音之间在插入一个第五分音构成和弦形式作70为生律要素71<五>自然全音与变化全音,自然半音与变化半音,等音721.自然半音:由相邻的两个基本音级以及这两个基本音级的变化音级构成73的半音742.变化全音:由某一基本音级及其变化所构成的半音753.自然全音:由相邻的两个基本音级以及这两个基本音级变化音级所构成76的全音774.变化全音:1)由某一基本音级及其变化音级构成的全音782)由隔开一个基本音级的两个基本音级及其变化音级所构成的全音79805.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各音81828384858687888990第四讲记谱法(一)91第五节记谱法(二)92第六讲记谱中的常用记号93第七讲乐谱的正确写法94一,<教学目的>:掌握正确的记谱方法,了解常用的记号的意义95二.<教学重点>:变音记号,常用记号96三.<教学难点>:演奏记号,省略记号97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提问法98五.<教学内容>991.记谱法:是以书面形式记录音乐的方法,熟知的有简谱,五线谱,还有为100某种乐器设计的记谱法,如古琴谱,锣鼓谱等等101记谱法有两类:文字谱和符号谱,简谱,工尺谱属文字谱,中古时代的纽姆102谱,五线谱属于符号谱1032.意义:掌握记谱法,对创作表演都有不可低估的重大意义。
乐谱是作曲家创作意图的具体体现,也具表演家领合作作曲家创作意图的重要途径。
因此不104105管作家还是表演家,都要正确掌握记谱法。
1063.五线谱:用来标记音的五条平行的等距的横线叫五线谱1074.谱号:G谱号 F谱号 C谱号1085,变音记号:用来表示音级的升高,重升或重降,重降的记号,常用的有五109种:#, b , bb ,×,,还原号具将以升高,降低或重升,重降的110音还原或基本音级。
升记号,降记号变音记号,临时变音记号,简谱重升,重111降具不用的。
1126.乐谱一般符干长度相当八度,符头在之线上符干可参照前后音符符点应记113在音符后边,如在线上记在上方肩上1147.演奏法1151)连音记号:2)跳音记号:1161173)保持音记号:1184)琶音记号:5)滑音记号:1191206)半连音记号:1218.省略记号1221)移高八度:上81232)降低八度:下81243)高八度重复:上con84)低八度重复:下con81251265)震音记号:1276)反复记号<课后作业>1281291.等时值音符转换为休止符2.在钢琴上练习各种演奏记号,省略记号130131132第八节节奏节拍133第九节各种拍子134一,<教学目的>:1.掌握节奏,节拍特点;2.分析理解各种拍子的强弱关系135二.<教学重点>:节奏节拍特征136三.<教学难点>:节奏节拍概念的理解137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示范法138五.<教学内容>139(一)1.节奏:狭义: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140广义:每个音乐作品中段落的比例平衡关系1412.节奏特征:是音与音之间长短关系1423.节拍:是有强有弱的相同时间片段,按照一定次序循环重复1434.节拍特征:是音与音之间的强弱关系5.节奏型:是音乐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 1446.拍子:节拍的单位拍用一定音符来代替,如:四二拍 1457.小节 1468.弱起 1479.弱起拍子 148(二)各种拍子 1491.单拍子:每小节只有强拍和弱拍的两拍子或三拍子 150如 42 24 82 83 43 1512.复拍子:由完全相同的单拍子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拍子 152 如44 24 86 89 812 1533.混合拍子:由单位拍时值相同的不同类型的单拍子。
即二拍子 四154拍子按照不同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拍子。
155如 45 87 1564.交换拍子:在乐曲中,各拍子叫交替出现 157 如(42 43) (82 83) 1585.交错拍子:几种不同的拍子同时进行 159如 42 86 1606.散拍子:单位拍时值和强弱位置不明显,由表演者根据乐曲自由161处理 “散板” “自由节拍” 162如 1637.一拍子:只有强拍,没有弱拍,一般只在变换拍子中出现,但在164我国戏曲音乐是常见 165如 41 166<课后作业> 167写出旋律的节奏,节拍,拍子,节奏型 168169第十讲 各种拍子的音值组合 170一,<教学目的>:掌握各种拍子的组合法,便于读谱,记谱 171二.<教学重点>:单拍子的音值组合 172三.<教学难点>:休止符的组合,符点音符的组合 173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 配合习题练习 174五.<教学内容> 175一.单拍子的音值组合法 1761.单位拍中的音要用共同符尾连接起来,使单位拍之间要彼此分开。
(42) 1772.假如单位拍的时值小于四分音符。
如83拍在节奏不重复的情况下,可以用共178同符尾各拍连接起来,但为了清晰起见,第二,三符尾按单位拍彼此分开原则。
1793.在节奏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每个主要音群,可分为两个或四个相等的附属180群,第一条符尾分开。
(42) 181 4.全小节的音值,用一个符号记号(22) 182 5.休止符也按照音值组合法的规则进行组合,整小节休止,除24用两全休止183 符,都用全休止,另外43拍子中二分休止用两个四分休止代替。
184 6.为了记谱简单明了,附点音符以及代表的拍子的前两拍可以不遵守单位拍185彼此分开的原则 186187假如单位拍把一个音符,最后一个音符带附点并占有下一拍的时值,这样的188附点,因其明显性不够而不用 189 如42 22 190二.复拍子的音值组合法 1911.构成复拍子的单拍子应分开,每个单位拍根据单拍子组合 1922.如单拍子一样等于整小节的音值,用一个音符,不能用的可分成几个音符193用延音线连起来 1941953.在拍子中,等于拍的音值,可以用一个附点音符 196197三.复拍子的音值组合法 1981.构成复拍子的单拍子应分开,每个单位拍子组合 1992.如单拍子一样等于整小节的时值,用一个音符,不能用分开混合拍子的组200合,和单拍子一样 201<课后作业> 202联系各种拍子的组合 203204205第十一讲 节奏中的强弱关系 206第十二讲 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07第十三节 音乐的速度,力度及其标记 208一,<教学目的>:1.掌握节奏的强弱关系;2.理解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3.209为今后的演唱,奏打好基础 210二.<教学重点>: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 211三.<教学难点>:节奏,节拍在音乐中的作用 212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 213五.<教学过程> 214一.节拍中的强弱关系在节奏中的体现 215 1.43和86每小节都有六个八分音符 2162.切分音:由弱拍延续到下一强拍或强拍的位置,延续到下一弱拍强部分217的音叫切分音,切分音与前面的音,分别叫节奏强音节拍强音,那个强音要218按具体情况而定,包括切分音的节奏叫切分节奏 219二.音符切分的特殊形式2201.三连音:将基本音符合成均等三部分2212222.五连音:五代四,五代三2233.六连音:六代四4.七连音:七代四,七代六2242255.九连音:九代八2266.二连音:二代三2277.四连音:四代三228一切将基本划分不可能划分的等分,都可用音符切分的特殊形式来划分,229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永运用来代替邻近基本划分等分少的部分,而时值一230定要相等,只有两连音代替基本划分的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