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排水发展史-刘可

中国给排水发展史-刘可
中国给排水发展史-刘可

中国给排水发展史

文/刘可

罍,中国最早的盛水容器之一,在此之前,远古的人类茹毛饮血,或以兽角海螺,或以木竹做为盛水的器皿,农耕狩猎劳累时饮用。人类使用了工具,懂得了水,利用了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青铜瓷器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水不再是江河湖泊,而以器皿为载体进入千家万户。

历史的的文明大多发源于河流,这源于古代的农业以种植业为支柱,而在古代城市的选址也要考虑农作物的灌溉,城市的供水,防洪,防火(用水来灭火),或者是航运,运输一些物资到一些比较远的地方等,古代人一般定居在一些地势比较高的地方或者崖壁,这当中可能也考虑了排水的因素,一些废水废弃物等可以流向远离自己居住的地方。

我认为人类最早应用修建是应该是排水设施而不是给水设施,迄今为止我们知道的最早的排水设施是位于河南的龙山时代遗址,是都邑城址南门土路下面的三根陶排水管,管道层层相套,有一定的坡度,雨污水在城内收集后排入城外;而最早的供水管网目前发现于东周时期,在阳城,位于现在的河南登封县告城镇附近,很巧呀,最早的供水设施和排水设施均发现于河南,也许正是因为黄河流域是人类早期的居住地。阳城地势比较高,取水比较困难,东周时期的人们就从更

远的地方的水源地用陶管输送到城外的清水池,然后再通过陶管输送到城内供人们使用,当时技术已比较先进,有陶管直通,陶管三通和陶管四通,还有取水的构筑物如澄清池和阀门坑,再后来出现了井,井成为了人们最主要的取水来源;马桶的雏形最早出现于4000多年前的印度河流域,中世纪在历史上一真被史学家称为黑暗时期,这个时期的人们还没有卫生的概念,人们随地大小便,甚至把大小便随意的泼洒到路上,当时的路当然跟现在相差甚远,或躲到树后或躲到建筑旁大小便。便桶仅在贵族中使用,直到19世纪的早期,欧洲下层社会的人们才开始使用便壶。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出现马桶,人们在享用便捷的室内给排水设备时也应该记着这个名字,托马斯·克拉伯,冲水马桶的发明者,当时的第一个马桶被装在了女皇的私密卧室里,再后来,到18世纪的中期,布拉梅改进了马桶,发明了U型弯来用来防臭。

国运兴则给排水兴,历史最终眷顾了元大都和明清的北京城,在这个时期,中国劳动人民给排水技术发展和土木工程的修建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量的管渠得以修筑,一处处古迹向世人展示着那个时期的辉煌,是中国城镇发展史上的举足轻重的一笔。由于历史上的中国闭关锁国,重文学而轻科学,造成了中国近现代在给排水技术发展上的落后。

中国的第一座水厂位于上海,印象中还是外国人修建的,随着建国后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城市的水厂管网得以修建,特别是小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陆峰博士本世纪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伴随着移动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快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国家开始大规模部署3G网络,2014年又开始大规模部署4G网络,两次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大规模创新。 一、萌芽期(2000年-2007年) 技术发展:WAP应用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模式。 该时期由于受限于移动2G网速和手机智能化程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处在一个简单WAP应用期。WAP应用把Internet网上HTML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由于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 代理服务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GSM、CDMA、TDMA等多种网络中。在移动互联网萌芽期,利用手机自带的支持WAP协议的浏览器访问企业WAP门户网站是当时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形式。 市场竞争:移动梦网催生了一大批SP服务商。 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Monternet”,移动梦网就像一个大超市,囊括

了短信、彩信、手机上网(WAP),百宝箱(手机游戏)等各种多元化信息服务。在移动梦网技术支撑下,当时涌现了雷霆万钧、空中网等一大批基于梦网的SP服务提供商,用户通过短信、彩信、手机上网等模式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但由于移动梦网服务提供商存在业务不规范、乱收费等现象,2006年4月,国家开展了移动梦网专项治理行动,明确要求扣费必须用户确认、用户登录WAP需要资费提示等相关规范,大批SP服务商因为违规运营退出了市场。 二、成长培育期(2008年-2011年) 技术发展:3G移动网络建设掀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新篇章 随着3G移动网络的部署和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网速大幅提升初步破解了手机上网带宽瓶颈,简单应用软件安装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让移动上网功能得到大大增强,中国移动互联网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经过3G网络一年多的试点商用,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增加TD-SCDMA、CDMA2000、WCMD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3G网络大规模建设正式铺开,中国移动互联网全面进入了3G时代。 市场竞争: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探索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

中国给水发展历史

中国给水发展历史 姓名:李小艳 学号: 班级:研13 专业:市政工程 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中国给水发展历史 摘要:中国给水的发展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本文从古代给水开始直到早期自来水厂的兴起,对中国给水的发展作了一个总的叙述。并对各个时期几个典型的城市供水作了分析,例举了各个阶段的学术成果和给水技术进展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工程概要,并对以后给水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给水给水发展学术成果代表性工程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水,水是城市的血脉,城市的发展一刻不能离开水。考古学证明:人类四大文明的发祥地就位于长江与黄河、幼发拉底与底格里斯的两河、恒河和尼罗河等广大流域中。近代有人制作的人口密度分布模型表明:点状水资源——如湖泊,水井等密度线是一个围绕水源的同心圆,而在线形水资源——如河、江等附近则与之平行分布在两岸的环绕带。而且流域气候条件越干燥、人口居住密度就越趋近水源。这无疑表明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随着人口的增长,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水的需求也由跟随自然到遵循自然规律人为开发水源。我国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所发现的供水设施,是目前所知长江流域最早的人工水源的结构形式。几千年来,人类的聚居,市井城镇的形成,古代城镇供水随着历史的脚步在不断地进步、发展。 1 古代给水发展 1.1掘井和掘井技术的发明 确定掘井技术的发明者历来有不同意见。据《孟子》及《史甜·秦本耙》二书所载,知道伯益是一个跟禹治水的人。当时已处于石器时代末期或铜器时代初期的发展阶段,已经具有简陋的挖土工具了。掘井技术的发明促进了村落和市集的形成。《史肥正义》说:“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贷卖,古言市井。”在古代建都或择地集居时,井泉的有无往往为先民所重砚。《易拯》并卦木义就引有这样的记载:“井者穴地出水之处。……隆山李氏日:自古国邑之建必先视其泉之所在,是以公刘刽京于幽之初,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先卜其井泉之便,而后居之也。” 我国凿井机械的沿革,按有关文献的记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在先秦时,安阳殷墟出土的铜工具中有钻掘用的铜锥,郑州二里崩股文化层发现有凿龟甲用的铜圆凿。以后凿井所用的纤、锥、锉等钻掘工具,无疑是从上述这些筒

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输水方式及管网分区探讨

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输水方式及管网分区探讨 发表时间:2018-12-30T15:26:06.49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作者:曾奋杰 [导读] 市政给排水系统包括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输水方式和供水管网是给排水系统的重要环节,对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有着重要作用。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07 摘要: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给排水系统的供水能力不足、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日益凸显。作为市政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在新经济发展形势下,公众对于市政给排水系统的安全、环保、节能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升市政给排水系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减少水资源消耗,实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管网运行效率,需要不断优化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本文主要以输水方式、管网分区为切除点,探讨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系统;输水方式;管网分区 当前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使市政给排水系统问题日渐突出。我国本身就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加之城市原有给排水系统存在的缺陷与老化问题,使城市供水能力相对不足,供水需求和供水能力难以平衡。一般而言,市政给排水系统包括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输水方式和供水管网是给排水系统的重要环节,对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有着重要作用。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需要注重输水方式的选择,并合理确定管网分区。解决这两类问题才能保证给排水系统的科学性、合理性、健全性,从而减少城市水资源消耗,增加市政给排水系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市政给排水设计的输水方式选择 1 常见输水方式 市政给排水系统中根据水源、供水区域地势等因素可将输水方式分为重力型、压力型、重压力结合型三种。通常情况下,无论哪种单一的输水方式都不能满足城市给排水系统需求,故需要多种模式的互相作用,才能有效应用到给排水系统设计之中。其中,重力型输水方式是根据地势高低,顺着河流从高至低的方向供水。这种输水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节约能源、成本,且操作较为便捷。但其缺点在于受到地形限制,水源低于供水区域则无法实现自流。压力型输水方式是利用水泵加压作用完成输水,适用于水源水位低于水厂内水池这一情况。其优点在于克服了地形限制的问题,能够实现由低至高的供水,解决了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但其缺点是建立水泵供水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经济支持,成本较高、操作技术较为复杂。重压力结合型输水方式是指在水源向供水区域传递时,地势高的地区采用重力型输水方式,地势低的地区采用压力型输水方式,科学合理的整合两种输水方式,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2 输水方式的选择 市政给排水系统输水方式的选择与水质、水量等息息相关。受到水源条件、地形地质等因素的影响,输水方式的选择需结合供水水源、供水距离、综合流量等要素进行。当水源地地势高于供水区域、可实现自流,则采用重力型输水方式,设计时注意选择供水距离短、流域面积广的供水路线,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选择重力型输水方式的基本要求是根据水位高差进行输水,输水管径需符合输水量,如输水管线高度大于地形高度时需要适当加用减压阀和跌水井。在选择压力型输水方式时,需根据地势高低设置不同压力流水管道,地势差异小设置低压流水管道(0≤p≤1.6MPa),地势差异较大设置高压流水管道(10≤p≤100MPa),也可适当增加供水水泵。通常情况下是某个地区没有自流能力时应用压力型输水方式。即在明显地势差异(水源高于供水区域)地区采用重力型输水方式,平坦地区采用压力型输水方式,多数地区则采用重压力相结合的输水方式。 二、市政给排水设计的管网分区做法 管网分区需要综合考虑水源地地形地势、河流途经地形特征、供水质量、供水能力、输水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网分区,从而确保城市各地区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改善城市部分地区的供水不足问题。根据用户对水质要求的不同,管网分区可分为两个以上系统,分别供给各类用户。水质良好、经简单消毒处理和净化处理后即可饮用的,可设置供生活饮用的给水管网系统。水质较差,适用于工业生产的,可设置工业给水管网系统。 管网分区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当城镇地势较为平坦、功能分区明显或自然分隔分区明显时,如城镇被河流分隔、河流两岸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分别供给,这种情况下伴随城镇的不断扩张和发展,可将管网相互沟通,转变成多水源给排水系统。第二种方法是给排水系统因地形高差较大、输水距离较长而分区。就地势差异角度可分为超高压管网区、高压管网区、中压管网区、低压管网区,同时兼具串联分区和并联分区。采用串联分区可由泵站从某一区域取水再向另一区域供水。采用并联分区可在不同压力要求下设置不同泵站进行供水。通常大型管网系统包含串联分区和并联分区两种方法,以减少能耗。 结束语 给排水系统是保证城市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性民生工程,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中,要秉承科学合理的原则,输水方式的选择应在对其主要类型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基于所在地域状况进行科学研究,选取适宜的输水方式。管网分区主要是综合考虑功能分区、分区边界等因素,通过经济技术的对比,确定管网分区方案。总之,无论是输水方式还是管网分区都要结合区域实际用水情况,不断完善设计方案,以提升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芦立新,卢娜.基于给水管网优化设计模型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09) [2]周建华,赵洪宾.城市给水管网系统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2002(11) [3]熊润.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输水方式的选择及管网分区方案的确定[J].商品与质量,2011(S3). [4]陈刚,郑凤宜,张磊.基于节水理念的建筑给排水设计研究[J].科技资讯,2009(23). [5]肖开东.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输水方式的选择及管网分区[J].建材与装饰,2014,(28) [6]熊润.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输水方式的选择及管网分区方案的确定[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3) [7]卢剑.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输水方式的选择及管网分区[J].科学与财富,2014,(4)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从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连入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二、从199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谦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 1998-1999年中国网民开始成几何级数增长,上网从前卫变成了一种真正的需求。一场互联网的革命就这么在两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对于IT业来说,这是个追梦的年代这个时候到处都充斥着美梦成真的故事。 四、对于进入2000年的中国IT业来说,梦想已不再那么浪漫了,尽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联网的天,但这片天空中已飘起了阵阵冷雨,让为网而狂的人们分明感到了几许凉意…… "第一"的年代 正如从0开始后必然是1一样,中国网络时代自1994年从零开始以后,就不停地产生着"第一",因为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让我们通过这些第一记住这个时代。 1、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与互联网络的连通,迈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数百万台电脑的共享信息和软硬件的第一步。边疆也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Internet的单位。 2、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是全国一千多名科学家。 3、高能所提供了中国第一套万维网服务器。

《中国给水排水》投稿

《中国给水排水》(半月刊)征稿简则 1 征稿范围 内容上以市政给排水为主,兼顾建筑给排水(包括消防)、环境水处理、垃圾渗滤液及其相关的应用理论研究及实用技术。A 版每月1日出版,主要刊载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或自主知识产权的论文,省级以上的基金项目文章优先发表,包括有一定创造性学术见解的理论论述,有科学依据的试验报告等,开设的栏目主要有论述与研究、技术总结、环境评价等;B版每月17日出版,主要刊载来自设计、生产、运行管理一线的经验总结和体会,也刊载高质量的综述类文章,开设的主要栏目有述评与讨论、技术改造、设计经验、工程实例、节水与回用、水业导航、运行与管理、分析与监测、施工与监理、规范与讨论、投融资分析、国外科技、水工业窗口等。国内外有关给排水的学术动态、会议介绍、新书讯以及拟在建项目信息等也欢迎及时提供。 2 文字与篇幅 文稿可用中文撰写,也可用英文撰写,无论用何种语言撰写,均要求主题突出、立意新颖、论点正确、论据充分、数据真实可靠、设计或实验合理、文字精练、写作条理清晰、语言简练流畅,文章着重阐明作者自己有创见的贡献。 ●本刊采用国际标准开本(210 mm×297 mm),来稿(包括中、英文摘要,图表及参考文献)请勿超过5页。 ●计量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3100~3102-93)规定。 ●字符易混淆的大小写,上、下标,文种、算符的字母,请设法加以注明。 3 正文要求 3.1 文题与标题文题应言简意赅,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不使用外文缩写词。各级标题应简短醒目、层次分明,通常以不超过15个字为宜(各级标题中不应有文献标注)。 3.2 单位作者所在单位应写明标准全称、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英文论文还应写明国别。 3.3 摘要及关键词摘要采用第三人称叙述,避免使用"本文"、"作者"、"文章"(英文文章和摘要避免使用"the paper"或者"author")等词汇做主语。摘要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等。摘要不分段、不摘图表和公式、不举例证、不讲经过、不与其他研究工作对比。中文摘要字数应在200~400字之间,英文摘要字数应在200~400 words之间。每篇文章应给出3~8个关键词。 3.4 中图分类号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4版)确定,列在中文关键词后面。 3.5 引言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简要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工作的概况(以参考文献形式标出)和知识空白,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说明本研究工作的创新处。应避免展开叙述、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不能有图、表、公式和化学方程式等. 3.6 脚注排在正文第一页左下方,以横线与正文分开.此项内容主要指基金资助来源(包括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 3.7 插图和表格文中图形力求少而精,图像清晰、层次分明、反差适中,一般不要超过8幅,忌与表和文字内容重复。图中术语、符号和计量单位等应与正文一致。图要大小适中(以8 cm×8 cm、最大宽度不能超过12 cm为宜),注明图序、图题(图题为中英文对照),坐标图的标目使用标准物理量和法定计量单位符号,标目一般由三个要素组成:物理量名称、与物理量相应的符号、单位。与物理量相应的符号与单位之间用斜线隔开,不要用括号,例:T/℃。坐标轴上要加上标值(即数字),标值

世界著名地下排水系统工程回顾

世界经典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回顾 2012年的7月份,一场大雨让北京饱受了水涝灾害,原本可以避免的水涝,却因为北京排水系统的效率低下而夺去了几十条鲜活的生命。当整个浮躁的中国为了所谓GDP而疯狂无谓地向前冲时,中国的众多软硬件设施却远远跟不上所谓时代的步伐!没有哪个国家的城市可以像北京一样拥有极高的国际地位,极繁华的面子工程,还同时拥有着我们看不到的简陋的排水系统。那些世界著名城市,也许三十年都不会有太多变化,但却不会让一场暴雨夺走民众的生命。让我们期待中国,放慢些脚步,也许将来会更美好。 回顾世界著名城市的排水系统工程,我们要学习的还很多。 巴黎:古老的排水道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名城,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就想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是一个绝世的伟大工程,这里没有黑水横流的垃圾,也没有臭气熏天的各种腐烂物体。 据报道,巴黎经常下雨,从未发现下雨积水导致的交通堵塞。巴黎的下水道均处在巴黎市地面以下50米,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总长2347公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难怪雨水到了地面便迅速了无踪影。由于巴黎下水道系统享誉世界,下水道博物馆已成为巴黎除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外的又一著名旅游项目。能成为旅游景点,下水道肯定能容下很多游人,无比宽敞,可以行走奔跑(这种情形在西方电影里经常出现),有通畅的排气系统、有纯净空气,不会、不能臭气熏天。

法国首都巴黎的下水道博物馆从外表看并不特别,就是一个普通的下水道井盖。但是掀开这个井盖进入地下,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地下宫殿。巴黎下水道虽然修建于19世纪中期,但就是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些高大、宽敞如隧道般的下水道实在是不同凡响。聪明的巴黎人就利用这些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下水道建成了下水道博物馆。人们在这里游览,可以全面了解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 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专业维护工……”这哪里是下水道?简直就是宽敞的地下水库工程,就是发达的企业化复杂运作和灵活机动的应急机制。因此,这种四通八达的系统能够顺利排水。在19世纪就能够设计出这样复杂的地下下水道系统,那是一个超前于时代的创举,而这项巨大工程的设计师巴龙·奥斯曼当然功不可没。奥斯曼是在19世纪中期巴黎爆发大规模霍乱之后设计了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 奥斯曼当时的设计理念是提高城市用水的分布,将脏水排出巴黎,而不再是按照人们以前的习惯将脏水排入塞纳河,然后再从塞纳河取得饮用水。 然而真正对巴黎下水道设计和施工做出巨大贡献的却是厄热-贝尔格朗。1854年,奥斯曼让贝尔格朗具体负责施工。到1878年为止,贝尔格朗和他的工人们修建了600公里长的下水道。随后,下水道就开始不断延伸,直到现在长达2400公里。 截止到1999年,巴黎便完成了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100%完全处理,还塞纳河一个免受污染的水质。这个城市的下水道和她的地铁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情况介绍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情况介 绍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情况介绍 (开场白)概况:本次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的情况介绍由本团队担任,介绍分为4个板块,了解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是怎么诞生、发展的。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了解互联网在美国发达国家的发展及应用。今天的我们是怎么利用互联网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分别有组员依次介绍。让我们穿越一下,回到19世纪50年代,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么创造出互联网并应用互联网。 了解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是怎么诞生、发展的。 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了解互联网在美国发达国家的发展及应用。 今天的我们是怎么利用互联网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什么是互联网 打个比方,互联网就是高速公路,网站就是连接各高速公路的城区,电脑就是汽车,人就是司机,信息就是南来北往的货物。 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是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和计算机通过电话线、卫星及其他远程通信系统互连而成的超大型计算机网络,也称为国际互联网,英语为internet,中文译名为“因特网”。 互联网的起源:商务概论第19页。 互联网的发展 阿帕网(APPANet)------以太网(Ethernet)-------TCP/IP协议--------“word wide web”万维网 互联网的诞生在1950年代,通信研究者认识到需要允许在不同计算机用户和通信网络之间进行常规的通信。这促使了分散网络、排队论和封包交换的研究。 而美国为了能在爆发核战争时保障通信联络,所以建立了阿帕网。 1960年美国国防部国防前沿研究项目署(ARPA)建立的ARPA网引发了技术进步并使其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中心。 插入人物介绍:利奥纳德·科仑洛克他在其博士论文中最早用排队论证明分组交换网络的优越性(1961)。并在1969年12月,参与了美国四所大学使用接口消息处理器(IMP)建立起阿帕网。 . 以太网(Ethernet)在1980年在全世界开始普及,也是目前因特网中数量最多的局域网络。 曾在施乐公司工作的迈特考夫博士(DR·METCALFE)于1973年发明了与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实现方法完全不同的局域网络——以太网(Ethernet)1970年末,APPA开始了一个称为Internet的研究计划,主要研究如何将各种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互联起来,这个研究项目的成果就是 TCP/IP协议。1973年ARPA网扩展成互联网,第一批接入的有英国和挪威计算机。

中国网络发展史

中国网络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从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 正式连入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二、从199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谦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 1998-1999年中国网民开始成几何级数增长,上网从前卫变成了一种真正的需求。一场互联网的革命就这么在两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对于IT业来说,这是个追梦的年代这个时候到处都充斥着美梦成真的故事。 四、对于进入2000年的中国IT业来说,梦想已不再那么浪漫了,尽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联网的天,但这片天空中已飘起了阵阵冷雨,让为网而狂的人们分明感到了几许凉意…… "第一"的年代 正如从0开始后必然是1一样,中国网络时代自1994年从零开始以后,就不停地产生着"第一",因为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让我们通过这些第一记住这个时代。 1、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与互联网络的连通,迈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数百万台电脑的共享信息和软硬件的第一步。边疆也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Internet的单位。 2、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是全国一千多名科学家。 3、高能所提供了中国第一套万维网服务器。 4、 199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我国高科技发展外,还有一个栏目叫"Tour in China"。此后,该栏目开始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商贸等更为广泛的图文并茂的信息并改名为《中国之窗》。 5、 1994年,由NCFC生理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办的APNG(亚太地区网络工作组)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是国际Internet界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亚太地区年会。 6、 NCFC是我国最早的Internet网。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据CNNIC的最新估算,截至2002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5800万,上网计算机数升至2300万,短短的四个月间分别增加了1220万和687万;与此同时,国内三大门户网站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也分别交出了令人满意的业绩答卷。这预示着我国互联网在经历一个时期的发展低潮之后,正在开始回暖。自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我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表现在互联网的用户人数、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等各个方面。虽然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网络业的发展遭遇了一段时期的低潮,但从近期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互联网业正在走向复苏,开始迎来它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三大门户网站业绩优良 近日,国内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分别公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报告。10月22日搜狐公布的季报显示,它提前实现了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全面盈利,盈利额度达到11.2万美元。11月5日,新浪发布的财务报告称,上季度新浪的净营业收入达到10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达历史最高值;按试算额计算,新浪在历史上首次实现盈利24.1万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数字为亏损290万美元。11月6日,网易公布的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网易收入总额达到7440万元人民币(900万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93.3%,营业利润达310万美元,毛利率达67.6%,创历史最高。业内人士认为,与以往网站大面积亏损相比,如此良好的业绩说明互联网正在回暖。 由于业绩的大幅上升,作为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的标志性代表,新浪、搜狐、

网易的股票一片飘红,大幅上涨。与一年前一些公司在纳斯达克面临摘牌的尴尬处境相比,今日的风光实在不可同日而语。国内门户网站的股票在纳斯达克受到追捧,说明了国内互联业的发展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它们已经从过去纳股中的边缘状态、边缘待遇变成比较中心的状态了。 互联网得到广泛应用 今年以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信息化应用进展迅猛,互联网开始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进行广泛的、实质性的渗透。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推进,使原来“不食人间烟火”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实体经济进一步结合,也使互联网找到了广阔的应用空间,焕发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对此,中科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开始了全面复苏。 他认为,之所以说现在的复苏不是一些企业的复苏,而是全面的复苏,是因为过去中国的企业在IT方面的投入本来就不多,有一个对历史欠账回补的过程。在企业层面,网络经济高潮到来时,启发了企业对信息化的应用,让他们认识到了网络经济的重要。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整个IT产业,包括互联网业,都回到了基本面,回归到了一个在正常经济活动下的一个正常产业。 据估计,全球500强等世界大公司在IT方面的投入提前支出了1000亿美元,现在还处于消化投资阶段。相比较之下,中国的互联网业由于本身发展水平所限,非理性成分和泡沫成分都不是那么大,或者根本就没有产生太大的泡沫。而在这个时候,政府加快推进了电子政务,企业开始重视内部信息化建设,这两股力量反而成为比较强劲的推动互联网复苏的力量。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亮丽的IT市场之一。

我国古代城市排水系统的发展史

我国古代城市排水系统的发展史 河南偃师二里头,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这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其存在时间约距今3800~3500年。在早期宫殿建筑之间的通道下,发现了长逾百米的木结构排水暗渠。晚期宫城中大型宫殿建筑的院内,又发现了石板砌成的地下排水沟和陶排水管组成的地下排水设施,二者的铺设都是为了向院外排水。由于这类先进的排水系统仅发现于宫殿区,可知它并未走进大众生活,仍为当时的权力阶层所垄断。 隋唐长安城在建城前经周密调查和精心设计,其后不断修建扩充,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大都市。对于这样一座总面积达83平方公里、人口逾百万的特大城市而言,排水系统对于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时的中国古代城市已发展到了封闭式的里坊制阶段。隋唐长安城南北11条、东西14条大街,将全城划分为110个坊。排水系统就遍布于由“街”、“坊”组成的棋盘格状的都市中。建筑周围常见砖铺散水、渗水井和排水管道。与汉长安城一样,隋唐长安城大部分街道的两侧都修有水沟,有土筑和砖砌两种,均为明沟。明沟外侧设人行道。大路路面中间高、两边低,便于及时排除雨水。城门下则建有排水涵洞。永安渠、清明渠和龙首渠在流经城内的里坊和池苑后,注入渭河和浐河,除供应城市用水外,也起到了分洪的作用。作为全国性的政治中心,隋唐长安城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布局优先考虑了城内贵族人群的需求,宫室禁地中的排水设施也最为讲究。如大明宫太液池岸发现的排水渠道内设置有横向砖壁,雨水在经过时可将较大的杂物拦截下来。西内苑发现的排水暗渠为砖石结构,为防止渠道淤塞,分段安装了多道铁质闸门,第一道闸门先由铁条构成直棂窗,拦阻较大的垃圾杂物,第二道闸门布满细小的菱形镂孔,可以滤出较小的杂物。闸门拆卸自如,方便疏通。这可以说是初级的水处理装置了。 元大都城内的河湖水系分为两个系统,一是由高梁河、海子(积水潭)、通惠河构成的漕运系统;一是由金水河、太液池构成的宫苑用水系统。大都城的建设中,不仅充分利用自然河流开渠引水,而且修建了完善的排水系统,明渠与暗沟相结合。依北高南低的地势,大都城的南北主干道两侧,都有排水干渠,沟渠两旁还有东西向的暗沟,引胡同内的雨水排入干渠。在今西四附近的地下,曾发现石条砌筑的明渠,渠宽1米,深1.65米。在大都城东、西城墙的北段和北城墙西段发现3处向城外泄水的涵洞。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的明清北京城,放弃城北部分城区,后又展拓南城,加建外郭,最终形成“凸”字形格局。城市中心也由元代的城北积水潭一带逐渐转向城南。除南移和扩展宫城、皇城外,此时还开挖南海,扩大了原太液池的水面。但总体上看,其坊巷布局、市坊结合的城市格局,基本上继承元代旧制,没有太大的变革。在排水系统上,它保留和疏浚了元大都的排水沟渠。后继的清王朝仍以北京为京师,城市布局一仍其旧,除个别局部调整,在西郊兴建皇家苑囿外,总体上并无多少变化。此时增设了一些新的排水渠道,最主要的是内城沿东西城墙内侧各开明沟一条、外城三里河以东从大石桥至广渠门内的明沟,以及崇文门东南横贯东西的花市街明沟。作为明清王朝的政治中心,北京城的排水设施当然也不例外地具有区域和等级之别。内城尤其是东部城区,多是官仓和达官贵人的宅邸,这里修建有完善的下水道,通往排水主干渠。一般居民区的排水设施则相对较差。 据估算,明清北京城内的河道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7公里,全城水系总容量超过1935万立方米,每平方米蓄水容量为0.32立方米,分别是唐长安城的2.4倍、3.3倍和4.5倍。这应是北京城罕有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和给排水有关的杂志

《中国给水排水》(核心期刊):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599《消防科学与技术》(核心期刊):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598《工业水处理》(核心期刊):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604 《水处理技术》(核心期刊):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614 《中国环境科学》(核心期刊):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593《给水排水》: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577 《给水排水技术与产品信息》: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581《水务世界》: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582 《上海水务》: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602 《北京水务》: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 《工业用水与废水》: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600 《西南给排水》: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589 《给水排水技术动态》: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576 《亚洲消防》: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587 《中国城镇供水》: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586 《城镇供水》: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578 《中国市政工程》: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588 《市政工程国外动态》: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583 《市政设施管理》: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584 《市政技术》: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585 《天津市政设计》: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594 《天津市政工程》: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595 《南京市政》: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580 《市政科技》: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596 《非开挖技术》: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597 《环境科学与技术》: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590 《环境科学学报》: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591 《环境工程》: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592 《安装技术应用》: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638 《安装》: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639 《水电施工技术》: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640 《建筑施工》: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645 《工程技术与管理》: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85639.html,/asp/userlink.asp?re=65647.asp?re=65603

流速仪的“奋斗发展史”

流速仪的“奋斗发展史” 流速仪是何物?很多人对它都很陌生,不知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可是对从事水利工作的人来说,流速仪是熟悉不能在熟悉的工具了,都说抢的士兵的生命,那么流速仪对水利工作者来说就是一切工作开展实施中最基础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件工具了。 对水利工作者来说,他们很了解流速仪,可你们知道流速仪的发展历程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下流速仪的“奋斗发展史”。 流速仪顾名思义是一种专为水文监测、江河流量监测、农业灌溉、市政给排水、工业污水等行业明渠流速/流量测量的一种便携式测量仪表。 早期流速仪虽然为水利工作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它的一些致命的弱点也在逐一的暴露出来:体积过于笨重,功耗消耗大,测量数据不准等,对水利工作长期发展是不利的,随着科研工作者不断的研究发展,新一代的流速仪不断问世,早期的流速仪被淹没在科技发展的长河之中。 随着新一代流速仪的问世:微功耗设计的设计理念。测量传感器无可动部件,不会产生缠绕、堵塞,长期可靠连续工作。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功能强大,仪表可做流速计使用,也可做明渠流量计使用等特点受到水利工作者的青睐。随着新一代的产品的问世,流速仪对水利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后流速仪的发展会越来越精细,手提式便携流速仪会被更广泛的接受使用。中国20世纪50~60年代制造使用的旋杯式和旋桨式流速仪,具有防水防沙性能良好的特点。流速仪的发展方向是非转子的电测技术、光学技术、超声波技术和遥测技术。旋桨式流速仪主要由旋桨、身架和尾翼三部分组成。旋桨内装有讯号触点和轴承转轴等,中国"25-1型”旋桨流速仪的转轴系统中有曲折的迷宫结构,内部充满轻机油,有较好的防水防沙性能,能在高流速和多沙河流中使用。旋桨式流速仪、旋杯式流速仪和旋叶式流速仪均属转子式流速仪,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是利用水流动力推动转子旋转,根据转动速度推求流速。 对于流速仪的“奋斗发展史”小编请大家多关注淮安通达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环境工程企业排名

2010“绿色中国”环保企业评选结果发布 由《给水排水》杂志社、《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水工业市场》杂志社、谷腾环保网()、蓝白蓝网()五家媒体联合举办的“2010‘绿色中国’环保企业评选”结果日前揭晓。 本次评选类别包括水务投资公司、水务工程公司、水务设备公司、固废投资公司、固废工程公司、固废设备公司、大气污染治理企业、环境监测企业、噪声控制企业、咨询服务企业、生态修复企业等,奖项包括最具社会责任、最活跃、最具成长力等类别。最具社会责任指标以年度社会责任事件作为参考,包括股东回报、员工关怀、遵纪守法、企业自律、环保公益、慈善捐赠、社区活动等。最活跃指标体现企业年度签约数量,签约额,参股、控股、独资企业情况等。最具成长力体现企业股东方实力、技术和资金实力、资源整合能力等。随着中国环保市场逐渐壮大,越来越多的外资身影出现在中国环保的舞台,他们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鉴于此,主办方特别增设了外资环保企业在华公众形象榜,该奖项主要从公司治理、盈利能力、员工关系、商务关系、投资者关系、消费者关系、品牌传播、危机管理、企业社会责任九项指标衡量。评选分数计算方法是问卷调查占10%,网民投票和评议占10%,专家、媒体打分和评议占80%。 本次评选在环保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主办方策划负责人对记者透露,这次活动很多环节创新设置,在国内为首次。1、权威环保产业媒体联合发布公益评选,为首次;2、环保行业细分市场进行分类汇总和排序,为首次;3、增设外资环保企业在华公众形象榜,为首次。本次评选参选企业众多,是对环保行业的一次集中和精细的梳理,为企业合作和业务开拓树立了参考,甚至标杆。 全部结果请参见以下附件。 2010“绿色中国”环保企业评选结果发布 附件一 2010“绿色中国”环保企业评选(水务投资类)结果 (一)、水务投资最活跃企业 1、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2、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3、威立雅水务集团 4、北京桑德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5、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给排水发展史-刘可

中国给排水发展史 文/刘可 罍,中国最早的盛水容器之一,在此之前,远古的人类茹毛饮血,或以兽角海螺,或以木竹做为盛水的器皿,农耕狩猎劳累时饮用。人类使用了工具,懂得了水,利用了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青铜瓷器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水不再是江河湖泊,而以器皿为载体进入千家万户。 历史的的文明大多发源于河流,这源于古代的农业以种植业为支柱,而在古代城市的选址也要考虑农作物的灌溉,城市的供水,防洪,防火(用水来灭火),或者是航运,运输一些物资到一些比较远的地方等,古代人一般定居在一些地势比较高的地方或者崖壁,这当中可能也考虑了排水的因素,一些废水废弃物等可以流向远离自己居住的地方。 我认为人类最早应用修建是应该是排水设施而不是给水设施,迄今为止我们知道的最早的排水设施是位于河南的龙山时代遗址,是都邑城址南门土路下面的三根陶排水管,管道层层相套,有一定的坡度,雨污水在城内收集后排入城外;而最早的供水管网目前发现于东周时期,在阳城,位于现在的河南登封县告城镇附近,很巧呀,最早的供水设施和排水设施均发现于河南,也许正是因为黄河流域是人类早期的居住地。阳城地势比较高,取水比较困难,东周时期的人们就从更

远的地方的水源地用陶管输送到城外的清水池,然后再通过陶管输送到城内供人们使用,当时技术已比较先进,有陶管直通,陶管三通和陶管四通,还有取水的构筑物如澄清池和阀门坑,再后来出现了井,井成为了人们最主要的取水来源;马桶的雏形最早出现于4000多年前的印度河流域,中世纪在历史上一真被史学家称为黑暗时期,这个时期的人们还没有卫生的概念,人们随地大小便,甚至把大小便随意的泼洒到路上,当时的路当然跟现在相差甚远,或躲到树后或躲到建筑旁大小便。便桶仅在贵族中使用,直到19世纪的早期,欧洲下层社会的人们才开始使用便壶。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出现马桶,人们在享用便捷的室内给排水设备时也应该记着这个名字,托马斯·克拉伯,冲水马桶的发明者,当时的第一个马桶被装在了女皇的私密卧室里,再后来,到18世纪的中期,布拉梅改进了马桶,发明了U型弯来用来防臭。 国运兴则给排水兴,历史最终眷顾了元大都和明清的北京城,在这个时期,中国劳动人民给排水技术发展和土木工程的修建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量的管渠得以修筑,一处处古迹向世人展示着那个时期的辉煌,是中国城镇发展史上的举足轻重的一笔。由于历史上的中国闭关锁国,重文学而轻科学,造成了中国近现代在给排水技术发展上的落后。 中国的第一座水厂位于上海,印象中还是外国人修建的,随着建国后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城市的水厂管网得以修建,特别是小

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给水排水新技术解读与展望

一、前言 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围绕世博“城市”主题,通过展示、活动、论坛等形式,共同探讨城市发展之路,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案例。 给水排水工程是生命线工程,和人体的动脉一样形成一个城市的循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1、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 2、保障居民身心健康。 3、防止环境污染。 4、保证防汛安全。 在上海世博园,很多国家 和地区都亮出了独特的方法和理 念,向人们生动展示了各国探索 城市用水、治水的先进文明成果 如: 1、饮水安全。 2、水资源利用。 3、水污染控制。 4、雨水管理。 5、水环境保护。 二、世博会给水排水新技术 (见表1) 三、世博会给水排水新技术 的启示 1、直饮水将是我国城市未 来的主要饮水方式。 上海世博会采用的直饮水技 术堪称中国给水排水领域的一项 重大革新。世博园区内共分布了 158处直饮水供水点,为参观者 提供便捷、优质的免费饮用水。 2、低碳化是污水处理技术 的发展方向。 成都案例馆以1:10的比例还 原了成都的活水公园。污水通过 厌氧沉淀池,通过自然滴水保 持,在人工湿地进行排放。活水 公园日处理污水量15m3左右,全 部来自世博园区。 目前,我国常规处理方法是 耗氧活性污泥法,无需储存池, 污泥都到曝气池里去,其中有机 物的价值都要变氧来加强。沉淀 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给水排水 新技术解读与展望 文 / 张辰(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27 水工业市场 2011年第4期

28 SPECIAL TOPIC 专题 水工业市场 2011年第4期 的分离效果是最节能的,而厌氧沉淀池使有机物在不供氧的条件下也能加强,通过滴水达到自然供氧的方式,这又是一个节能的方式。 3、资源化利用是破解城市缺水难题的“钥匙”。 在城市最佳实践区中,马德里案例馆展示了欧洲最佳的水资源再利用系统。马德里市100%的污水都得到处理,年处理量3亿多m 3;年再利用水量达600×104m 3。 4、膜是水深度处理的主要技术手段。 膜技术是近40年来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膜技术不仅保障了世博园区的饮水安全,也成为很多展馆竞相展示的对象: (1) 新加坡馆展示了污水膜深度处理技术。 (2) 陶氏公司展示了膜处理出水的多种回用用途。 (3) 瑞典阿法拉伐公司在世博园内召开的研讨会上,讨论了 膜处理技术议题。 图1 表1 给水排水新技术汇总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