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沉积学
测井沉积学的概念及解释模型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地质、地下流 体性质等情况,在岩心观察基础上建立适应本地区的岩 性与测井信息之间的联系。
② 形态--指较厚单层曲线形态
曲线形态→可反映粒度和分选性垂向变化; →反映砂体沉积过程中水动力和物源供应变化。
▲ 单层较厚时,SP异常常呈箱形、钟形和漏斗形; ▲ 地层厚度较小时,常为齿形。
AC-COND交会图
补偿声波
320
240
声 波 160
生物灰岩
凝灰岩
80
0
0
100
200
300
400
500
感应
感应
商58-4井1702.4~1706.1m--凝灰岩 1706.1~1709.6m--生物灰岩
B、沉积结构的判断
粒径大小 测井显示的相标志有 分选好坏 →反映沉积环境能量大小
粒序特征
▲ GR、SP、R→均可反映粒序变化和韵律特征 ▲ SP及孔隙度测井→可判断颗粒的分选 ▲ 地层倾角测井(方位频率图)→可确定颗粒的定向性 ▲ 微扫描测井图像→可清晰显示砾岩层性质
③ 测井相标志与沉积相标志之间的关系
测井相标志与沉积相标志存在相关关系--不同的沉积 相因岩石成分、结构、构造等差异造成测井响应不同。
两者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特别是类似古生物、 地化指标、岩石颜色等描述在测井资料中不可能确定。
在已知地质背景时,可经过统计、推理出对应关系-即所谓“解释模型”--该模型为逻辑的,而非数量的。
60
50
生物灰岩
40
30
火山岩 2
4
6
8 10 12 14 16 18会图
商74-6井取心段1829~1838m,凝灰岩 商74-12井取心段1976~2008m,砂质白云岩
测井地质学知识点

第二章测井层序地层分析第二节层序地层单元及其测井特征一、基本术语:体系域、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陆架边缘体系域等二、体系域1. 类型: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陆架边缘体系域2. 低位域:陆棚坡折和深水盆地沉积背景、斜坡构造背景、生长断层背景下的低位域组成3. 海侵域:以沉积作用缓慢、低砂泥比值,一个或多个退积型准层序组为特征、主要沉积体系类型4. 高位域:沉积物供给速率常〉可容空间增加的速率,形成了向盆内进积的一个或多个准层序组,底部以下超面为界,顶部以I型或U型层序界面为界特征;主要沉积体系类型5. 陆架边缘体系域:以一个或多个微弱前积到加积准层序组为特征,准层序组朝陆地方向上超到U型层序边界之上,朝盆地方向下超到U层序边界之上。
三、湖平面变化与层序结构1. 湖平面变化与体系域2. 层序结构类型及特征:一分层序、二分层序、三分层序、四分层序第三节测井地层地层分析方法一、基本术语:基准面、基准面旋回、分形二、一般工作流程1. 测井—地震—生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2. 关键层序界面识别3. 研究区测井—地质岩相知识库的建立4. 关键井的岩相识别、重建岩相序列5. 建立多井关键性剖面6. 预测油气分布三、单井测井层序分析方法1. 测井资料预处理2. 沉积旋回分析:旋回性及旋回级次是沉积岩层重要的固有属性;旋回级次分析:常规测井旋回分析、小波分析和地层累积方法等3. 沉积间断点识别:地层倾角测井--累计倾角交会图法、地层倾角测井--累积水平位移交汇图法、地层倾角测井-- 倾角矢量图法、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组合法、声波时差响应法等四、米氏周期分析及分形研究五、沉积层序的分形特征研究1. 分形的概念2. 地质学运用分形理论需要考虑的问题3. 分数维的计算4. 分数维的应用第三章测井沉积学研究第一节测井沉积学概念一、基本概念:测井相、测井相标志二、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三、测井相标志与地质相标志的关系:确定岩石组分的测井相标志、判断沉积结构的测井相标志、判断沉积构造的测井相标志四、由测井相到沉积相的逻辑模型第二节岩石组合及层序的测井解释模型一、测井曲线的一般特征1. 常规组合测井曲线:测井曲线幅度特征、测井曲线形态特征、接触关系、曲线光滑程度、齿中线、多层的幅度组合--包络线形态、层序的形态组合特征2. 地层倾角测井的微电导率曲线特征:从曲线形态和曲线的相似性判断岩性—颗粒粗细,进行微细旋回的划分;根据四条电导率曲线特征值的平行度,可以衡量平行及非平行层理;利用倾角矢量模式解释沉积构造,研究古水流方向;根据倾角矢量模式组合解释褶皱、断层、不整合;利用倾角测井曲线识别裂缝;利用双井径差值分析现代地应力二、层序特征测井解释模型1. 粒序模型2. 不同沉积相带的自然电位曲线特征:冲积扇、河流相、三角洲相、滩坝相、近岸水下扇、重力流沉积--对比不同环境下SP 曲线的差异3. 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划分沉积相带三、岩石组合(成分、颗粒)测井解释模型1. 测井响应特征值2. 测井相图的编制3. 岩石组合测井解释模型在实际处理中的选择第三节沉积构造、沉积体结构测井解释模型一、倾角模式及其地质含义:绿模式、红模式、蓝模式、杂乱模式二、微电导率插值环井眼成像三、沉积构造的地层倾角测井解释模型1. 岩心刻度2. 沉积构造的测井解释图版3. 层理角度与沉积相四、沉积体内部充填结构测井解释模型1. 平行结构、前积构造、发散结构、杂乱结构五、古水流研究1. 古水流研究方法:全方位频率统计法、红蓝模式法2. 用倾斜资料判断沉积环境(古水流)实例六、沉积构造的成像测井解释1. 冲刷面、斜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结核、透镜状层理、小型砂纹交错层理、生物钻孔构造、沉积构造垂向序列解释第四节碎屑岩测井沉积微相建模与划分一、关键井测井沉积亚相与微相模型的建立二、测井沉积相剖面对比三、平面展布及古水流系统分析第四章测井构造地质精细分析第一节测井构造研究的一般方法一、地层倾角测井构造解释原理二、井壁成像测井构造解释原理第二节褶皱构造倾角解释方法一、褶曲的形态分类二、地层倾角测井的褶皱解释方法1.对称背斜2. 非对称背斜3.倒转背斜4. 平卧褶曲5. 对称向斜6. 非对称向斜三、用单井倾斜测井资料研究地下构造和褶曲要素1. 确定井孔剖面的地层产状2. 判断地下构造的偏移方向3. 构造的识别方法四、地层倾角确定盐丘、泥丘第三节断裂构造倾角测井解释方法一、断层要素及分类二、井下钻遇断层的主要地质标志★三、地层倾角测井的断层解释方法★★--不同类型断层的解释方法1. 正断层2. 逆断层3. 逆掩断层4. 地层倾角测井应用--- 两口井之间确定断层四、利用井壁成像研究断层第四节不整合面的地层倾角测井解释一、.平行不整合(假整合)解释二、角度不整合解释第五节井旁复杂地质构造的精细解释一、井旁高陡构造的精细解释二、应用一-- 用测井资料在渤海湾下古生界首次发现逆掩断层- 平卧褶曲构造三、应用二--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第五章裂缝储层的测井评价第一节概述一、裂缝型储层二、裂缝-孔隙型储层三、裂缝-洞穴型储层第二节裂缝性储层的实验观察与研究一、储层裂缝系统的成因二、岩心裂缝观测与分析1. 岩心裂缝几何参数的相关分析2. 岩心裂缝密度和裂缝孔隙度的统计与分析三、裂缝的评价1. 岩心裂缝的描述-- 单一裂缝参数和多裂缝参数2. 裂缝分布密度的分形方法第三节裂缝的测井响应一、常规测井曲线对裂缝的响应1.微侧向测井(微球形聚焦测井)2. 双侧向测井3. 补偿密度测井4. 长源距声波测井5. 岩性密度测井6. 自然伽马测井7. 地层倾角测井二、成像测井对裂缝的响应1. 裂缝的分类及其基本图像特征2. 真、假裂缝的识别3. 天然裂缝与人工诱导裂缝的鉴别第四节裂缝有效性的测井评价及参数计算一、裂缝有效性评价1. 从裂缝的张开度来评价裂缝的有效性** ⑴充填缝和张开缝的判别⑵有效张开缝的判别2. 从裂缝的径向延伸特征判断裂缝的有效性3. 从裂缝的连通性和渗滤性来判断裂缝的有效性⑴ 从裂缝的连通性判断裂缝的有效性⑵从裂缝的渗透性来判断裂缝的有效性二、裂缝参数计算1 .全井眼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计算裂缝参数2. 双侧向测井信息估算裂缝参数第五节裂缝发育规律及现代地应力场研究一、现代构造应力方向分析二、构造应力方向分析在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第六章烃源岩与盖层的测井研究第一节烃源岩的测井分析方法一、烃源岩的测井响应1. 地层的组成2. 导致测井异常的基本原理二、烃源岩的测井识别1 .烃源岩的单一测井方法分析⑴自然伽马测井⑵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⑶ 密度测井⑷ 电阻率测井⑸声波测井2. 用交会图识别烃源岩⑴自然伽马-- 声波测井交会图⑵电阻率-- 自然伽马交会图⑶电阻率-- 声波时差交会图3. 声波- 电阻率曲线重叠法三、烃源岩的测井评价参数1. 烃源岩含油气饱和度★2. 烃源岩剩余烃含量VHC 第二节盖层的测井分析与评价一、有效盖层的识别与评价1. 有效盖层识别2. 泥页岩盖层等级划分二、储盖组合测井分析。
测井沉积学研究综述_尹寿鹏

第14卷第5期1999年10月地球科学进展ADV ANCE IN EARTH SCIEN CESV ol.14 No.5Oct.,1999学科发展与研究测井沉积学研究综述尹寿鹏,王贵文(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 北京 昌平 102200)摘 要:在总结大量国内外有关测井沉积学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工作体会,系统总结了测井地质学领域的一门新的学科——测井沉积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内容以及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方法在测井沉积学解释中的应用等问题。
测井沉积学研究采用正演和反演的方法,关键是建立沉积学特征与测井地质信息之间的解释模型,尽量使沉积学特征定量化以便于处理和预测,因此先进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在测井沉积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概括总结了测井沉积学的发展方向及动态。
关 键 词:地球物理测井;测井沉积学;计算机技术;数学方法;油气中图分类号:P512.2;P631.8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66(1999)05-0440-061 测井沉积学概念常规的测井评价技术主要是分析孔隙性地层中的流体成分和确定地层的岩性及界面。
自从60年代以来随着沉积学的迅速发展以及测井技术的进步,地下沉积学研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就油气田勘探和开发而言,测井资料已是地下沉积学研究、特别是解释古环境不可缺少的一种地质信息。
最早系统整理测井资料地质应用的是Pirson〔1〕的“测井资料地质分析”,其核心是把测井资料用于油区沉积学研究,进而描述油气储集层。
用测井曲线的模式来解释沉积环境奠定了用测井曲线进行沉积学分析的基础。
沉积学研究中沉积相分析方法为测井沉积学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在沉积相分析中,已发展了相的概念,成为包括沉积相、地震相和测井相的广义相,三种相的结合大大提高了现代沉积学的功能,因此,测井沉积学可以沿用沉积学的研究成果。
沉积学研究表明,现代沉积环境是有限的,古沉积岩的沉积相也是有限的、并且是可以与现代沉积过程建立联系的(均变论思想),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相模式成为沉积学研究的指南和基础,测井相分析同样可以应用这些成果。
测井地质学-沉积-1

层序
**** **** **** ***
** ** ** ** * * ** *** **** ***
中石油研究院西北分院,师良民
测井沉积学分析-解释模型
反映岩性特征、层序特征的解释模型——利用常 规测井曲线特征及计算机处理结果
反映沉积结构、沉积构造和古水流系统的解释模 型——利用地层倾角测井曲线及处理成果、成像测 井图像
3966.5
(五)测井地质学处理与解释
测井地质解释是在 “岩心刻度测井”基础上进行, 解释过程要注意遵循“立足地质实际”和不断进行优 化的原则。测井储层描述与测井地质解释有三个层次: ➢ 单井测井解释; ➢ 精细测井解释; ➢ 多井测井解释 按不同勘探程度和占有资料的多少决定进行哪个层次 的测井解释。
测井相-沉积相转化逻辑模型
测井沉积学分析-注意问题
测井沉积学研究-发展趋势
一、测井的沉积相标志
沉积相分析的标志: 岩性 结构 沉积构造 沉积层序
(一)岩性测井识别
岩性是沉积相分析的基本标志,主要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观察描 述和薄片镜下描述来描述岩性。
1、电阻率测井
电子导体:导电性好,如黄铁矿等
POR
PERM
0 中产 7.5
20 0.1
20
LLD
0 中高产 7.5
10
1000
0
高产 7.5
试 气 结 果
H3-1
2680
230000
第四讲 测井沉积学研究
概况 测井的沉积相标志 典型沉积体系测井响应 测井沉积相研究步骤及研究实例 古水流分析
测井沉积学概况
是以测井资料为主,在沉积学理论指导下,与其 它学科和技术紧密结合的一种的测井评价技术。
《测井沉积相》课件

01
结论与展望
测井沉积相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石油与天然气勘探
测井沉积相研究对于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确 定储层类型、储层厚度、物性特征等关键参数,提高勘探成功率。
地质灾害防治
了解测井沉积相特征有助于预测和防治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 等,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环境保护与治理
通过测井沉积相研究,可以评估土壤污染状况,为环境治理和修复提 供科学依据。
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测井沉积相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沉积环境可分 为河流沉积相、湖泊沉积相、三角洲沉积相等,按照岩石性质可分为砂岩沉积 相、泥岩沉积相等。
测井沉积相研究的意义
01
02
03
资源勘探
通过对测井沉积相的研究 ,可以了解地下资源的分 布和储量,为资源开发提 供依据。
油气勘探
通过测井沉积相的研究, 可以了解油气藏的形成和 分布规律,提高油气勘探 的成功率。
地球物理反演
利用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可以将测井 信息转化为地层结构和岩石物理性质 的高分辨率图像。
01
测井曲线特征与沉 积相
测井曲线的基本特征
幅度特征
测井曲线显示地层岩石的电导率、介 电常数等物理性质的差异,通过分析 这些差异,可以推断地层的岩性、含 油性等信息。
形态特征
测井曲线在图上的形态变化,如幅度 、宽度、边缘形态等,可以反映地层 的沉积环境、沉积物的粒度、分选性 等信息。
测井曲线与沉积相的关系
河流相
测井曲线表现为锯齿状或 指状,反映沉积物粒度变 化大,层理发育,常见于 河流沉积环境。
三角洲相
测井曲线形态呈现钟形或 箱形,表明沉积物粒度逐 渐变细,层理逐渐变薄, 常见于三角洲沉积环境。
测井沉积学研究进展

曩
-
,
l }l
_. . . 。: l
测 井 沉 积 学 研 究 进 展
余 继 峰 r付 文 钊 , 学 旭 于 泳 -, . 袁 ,
( . 东科 技 大 学 地 质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 东 青 岛 2 6 1 ; 1山 山 6 5 0
2 山 东科 技 大 学 山 东省 沉 积 成 矿 作 用 与 沉 积 矿 产 重 点 实验 室 , 东 青 岛 26 1 ) . 山 6 5 0
第 2 9卷 第 6期
21 0 0年 1 2月
VO 2 0 6 I 9N De 2 0 c 01
J u n l fSh n o g U i e s t fScen e an e h o o y o r a g o y
Re e r h Pr g e s o g i g S di e o o y s a c o r s f Lo g n e m nt l g
YU f n 。 J -e g i FU e — ha , W n z o YUAN e xu YU ng Xu — , Yo
De o iin lM i e a ia i n & e i n a y M i e a s o h n o g P o i c , US Qi g a , h n o g 2 6 1 , i a p sto a n r l t z o S d me t r n r l f a d n r v n e S S T, n d o S a d n 6 5 0 Ch n )
摘
要 : 井 资 料 因具 有 信 息 量 大 、 据 连 续性 好 、 向 分 辨 率 高 及 成 本低 等 优 势 , 解 决 沉 积 学 I 题 方 面 具 有 良 测 数 垂 在 - " 1
测井地质学-3储层沉积特征概论

10
20
GR(API)
0
150
CNL(%)
60
0 地层体积
分 析 ( %)
地层倾角
密 度 ( g/cm 3 )
1.7
2.7
0
20
50
潮汐作 用方向
200
• 同时多相问题:同一曲线,反映多种沉积相(由岩 心、岩屑相和沉积背景来区分。
G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100 API
GR
0
100 API
GR
0
100 API
GR
0
100 API
GI+C
GI
海底扇 (浊流沉积)
滨海砂坝
C
三角洲
GI
GI
GI+C
C
海退砂体 潮汐砂坝
三角洲分流河 道砂体
河道或三角洲 分流河道
决口扇
三角洲前缘
2480
SP
-
+
水流方向
2490
图3-2 纯53井浊积砂体矢量图特征
(据曾文冲等,1987 ) N
2500
2510
砂体走向
井 径 (in)
6
16
60
GR(API)
0
150
1.72
CNL( %)
0
密 度 (g/cm 3 )
2.7
体积 分析
(%)
地层倾角
0
20
40
200
下游方向 砂体延伸方向
300
图3-2 分流河道砂体在综合曲线上的特征
三、评价储层沉积特征
• 就油气田勘探和开发而言,测井资料已是地下沉积 学研究、特别是解释古环境不可缺少的一种地质信 息。
测井沉积学概念及解释模型(修改版)

测井沉积学概念及解释模型第一节测井相分析及地质解释模型的概念 (1)一、测井相定义 (1)二、测井相标志与地质相标志的关系 (2)三、由测井相到沉积相的逻辑模型 (6)1、测井相分析的方法步骤 (6)2、岩心刻度测井 (6)3、测井相程序 (7)4、测井相分析成果的主要用途 (7)第二节岩石组合及层序的测井解释模型 (8)一、测井曲线要素及其常规组合测井曲线地质意义 (8)1.幅度 (8)2.形态 (8)3.接触关系 (10)4.光滑程度 (10)5.齿中线 (10)6.幅度组合包络线类型 (11)7.层序的形态组合方式 (12)二、地层的倾角测井微电导率曲线特征 (12)三、层序序列特征测井解释模型 (14)四、岩石组合(成分、颗粒大小)测井解释模型 (14)(一)、测井响应特征值(测井参数值) (15)(二)、测井相图编制 (15)(三)、岩石组合测井解释模型在实际处理中的选择 (15)(四)、岩石组合测井解释模型在实际处理中的选择 (16)第三节沉积构造、沉积体结构的测井解释模型 (16)一、倾角模式及其地质含义 (16)二、微电导率插值环井眼成像 (17)三、沉积构造的地层倾角测井解释模型 (19)1、岩心刻度 (19)2、沉积构造的测井解释图版------识别沉积层理 (19)3、层理角度与沉积相 (22)4、沉积体内部充填结构测井解释模型 (23)四、古水流研究 (24)1.全矢量方位图法 (24)2.红、蓝模式法 (25)五、沉积构造的成像测井解释 (26)(一)、冲刷面 (26)(二)、斜层理 (27)(三)、槽状交错层理 (27)(四)、板状交措层理 (28)(五)、小型沙纹交错层理 (28)(六)、结核 (28)(七)、生物钻孔构造 (28)(八)、羽状交错层理 (29)(九)、透镜状层理 (29)(十)、递变层理 (29)(十一)、韵律层理 (29)(十二)、沉积构造垂向序列解释 (29)第四节常见的几种沉积环境分析 (30)1.海退沉积层序 (30)2.海进沉积层序 (31)(一)冲积扇 (31)1.扇根 (32)2.扇中网状河道 (33)3.扇端 (33)4.侧翼 (33)(二)河流 (33)1.辫状河(上游) (33)2.曲流河(中、下游) (35)(三)三角洲 (36)1.三角洲平原相 (36)2.三角洲前缘相 (37)(四)、湖泊环境 (38)1、湖泊环境概述 (38)2、湖泊沉积的地质特征和测井曲线特征 (38)(五)、障壁砂坝的测井地质特征 (42)1.沉积特征 (42)2.测井曲线特征 (42)(六)、潮汐砂体的测井地质特征 (42)1.沉积特征 (42)2.测井曲线特征 (43)第五节碎屑岩测井沉积微相建模与划分 (43)一、关键井测井沉积亚、微相模型的建立 (43)二、测井沉积相剖面对比 (44)1.测井对比标志层 (44)2.骨架砂体顶底界的确定 (44)3.成因地层单元划分 (44)三、平面展布及古水流系统 (44)1.纯砂岩厚度 (45)2.电测曲线形态相 (45)3.沉积构造 (45)4.粒度分析 (45)5.岩石组分分析资料 (45)6.古水流方向 (45)测井沉积学概念及解释模型地层中泥质含量的大小和泥质类型,通常可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应用泥质指示测井,即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测井、自然伽马能谱资料加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井沉积相分析报告人:师永民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一、概论二、测井划相的基本原理三、岩电关系研究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五、测井曲线相模式六、单井划相七、平面相带组合1、测井沉积相的基本概念“测井相”或“电相”(Electrofacies)是在1970年提出来的,它是指能反映某一沉积物特征,并能使这个沉积物与其它沉积物区别开的一组测井响应(参数)。
测井沉积相研究就是应用各种测井信息来研究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的岩石特征。
沉积相由特定的相标志表示,而测井相是由特定的测井响应代表。
测井相与沉积相相当,不同的沉积相因其成分、结构、构造等不同而造成测井响应不同,一组反映岩石的测井曲线就构成了该地质相的映象,测井系统愈完善,反映实际地质相的映象就愈好。
但是,两者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可能有两个或更多个电相对应一个沉积相,也可能一个电相对应几个沉积相。
因此,必须用已知沉积相对电相进行标定。
2、工作方法首先,在取心井中用一系列测井曲线或参数划分为若干种“测井相”;将这些测井相与岩心分析所得到的“岩相”进行相关对比,利用测井信息可以归纳为不同类型及相互关系的曲线组合类型,建立测井曲线相模式;然后,反过来在没有取芯井中用测井资料进行沉积相分析,从而进行正确的地质解释和恢复沉积环境,确定相标志,推断水体深度,搬运介质能量、沉积物粗细、物源供应、气候条件等标志。
3、研究特点:1)、利用高密度井网资料进行单元划分与对比,以目的层顶标准层拉平恢复古地貌,作连井沉积剖面图,绘制单砂体平面等厚图,进行古地貌、水系展布及砂体形态分析。
2)、依靠大量的测井曲线所能反映的沉积层序、旋回特性、砂层韵律性、岩性组合、接触关系以及砂体几何形态等特征为细分沉积相的主要指标,解剖单砂体,进行沉积微相划分。
3)、现代沉积研究,搞清井间砂体分布特征,作为准确划分相带界线和砂体尖灭位置的主要依据。
4)、在岩相划分上,从岩心资料上所能获得的划相指标的应用与常规方法相同。
重点加强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
4、注意的问题测量环境:测井资料除反映原状地层信息外,还受测量环境(如井眼形状及大小、温度、泥浆性能、井斜、泥饼等)的影响。
虽然在测井处理和解释前都进行过环境校正,但是因受各种因素影响,一般难以校正到反映真地层的状态。
因此,在用测井曲线进行相分析时,应充分认识到测井曲线的局限性,岩石固有性质:如SP曲线“平直”未必表示无砂岩或渗透性不好,而可能是砂岩被完全胶结或钻井泥浆滤液电阻率与渗透层内流体的电阻率几乎相等。
在一般砂岩中,自然伽马读数低,在泥岩中读数高,但如果砂岩中存在其它放射性矿物(如海绿石、云母、锆石等),则会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各种测井均受井眼条件的影响。
测量仪器:油田开发后期,由于不同井网(一般有基础井网、一次加密、二次加密和(或)三次加密)测井年代和仪器的差别,往往造成同一沉积地层特征其曲线特征却差别较大。
流体性质:注水开发油田由于不同次测井地层水矿化度在不断发生变化也会造成测井曲线解释沉积环境的假象。
因此,在测井划相中应慎重利用,灵活掌握。
总之,各种测井曲线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环境信息,也都存在多解性,因而综合应用测井曲线判断亚相及其微相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般作法是,利用自然电位曲线的形态、幅度、顶底面接触关系特征,参考自然伽马曲线次一级形态标志来判断亚相及层序特征,判断它是前积、加积或侧积层序,再依据电阻率曲线,参考微电极确定韵律特点。
在均质砂岩中,还可以依据自然伽马曲线、声波时差曲线判断粒度特征。
例如箱形的自然电位曲线形态反映小层为加积特点,据深侧向或其它视电阻率曲线又知道向上电阻率减小显示正韵律特点时,则可定为河道。
5、研究现状测井相分析源于50年代,是由美国SHELL—PECTEN公司的工程师在研究密西西比三角洲时提出的,主要利用自然电位曲线进行相分析。
从此,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在沉积环境和相分析中得到逐步推广,并由自然电位测井扩展到其它测井。
O.Serra(1970)首先正式提出电相(Electrofacies)的概念,定义为:确定某一部分沉积岩并区别于周围岩体的一组测井的原始或分析数据。
目前这一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它起到了测井测量和沉积相分析之间的桥梁作用。
测井资料是一种间接的地下地质资料,测井数据及其分析结果离地质解释之间的距离较大,,有些地质信息测井反映不出来(如颜色、化石等),测井相分析需用岩相成果进行刻度才能扩大测井分析结果,还原出更多的地质信息。
测井相常通过形状图(曲线形状、参数谱相图、交会图)以及由测井资料演绎出的测井相图来表示。
目前,测井相研究随着测井方法和手段的发展(如高分辨率成像测井和地层倾角测井),已逐步向高精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岩石学(颗粒、基质和胶结物)、沉积构造(层理、层面)、局部特征分析(团块、结核、虫孔、黄铁矿等)、分层处理、薄层分析等领域的资料提取和分析方面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6、发展趋势目前,沉积学研究已发展成为与其它学科(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物、古生物、大地构造等)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现代沉积学以研究沉积过程为特征,提供了人们认识地质体的大量知识,按照本体论的思想,沉积学研究的目的是缩小现代沉积过程和古代沉积岩特性认识和解释之间的距离,重建古代岩石的形成环境及变化规律。
对油气田勘探和开发而言,在钻井数较少以及取心不连续等条件下,测井资料显示了较强的优势。
除上述经常使用的常规测井、倾角测井和主要的成像测井技术以外,对于测井沉积学研究而言,一些新的测井技术正在得到逐步的推广和应用。
如阵列感应测井仪(AIT)可探测不同深度感应曲线,反映了地层层理和侵入特性等信息;自然伽玛和能谱伽玛测井可用于泥质含量和粒径分析,从而分析古代沉积环境;能谱测井(70年代出现)主要用于粘土矿物和氧化还原环境分析;地球化学测井技术已成功地用于大洋钻探计划(ODP)中,分析火成岩和变质岩的演化及分布规律。
此外,核测井的使用使测井地质应用进一步得到发展,核测井可测量大量矿物和地球化学信息,根据元素分析结果可计算矿物类型及进行成岩作用研究。
尽管目前核测井应用范围还较小,但通过实验室分析等手段进行标定后,核测井的应用前途是光明的。
因此,测井沉积学研究是和测井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的测井解释需综合不同来源、不同性质及不同尺度的定量和定性的信息,特别是成像技术的出现在油藏描述领域产生了质的突破。
测井信息是地层岩石物理性质的反映,岩石物理性质控制流体性质,而流体性质又信赖于沉积物沉积后的成岩和沉积相特征,这就使测井和沉积学之间建立了联系。
第五代成像测井技术的出现提供了这种特征分析的基础,通过穿过地层的井壁成像资料的形状、平整度、粗糙度、延伸性、角度关系、电阻率差异等因素的分析,就可对地层的非均质性作出精细的解释并通过不同的测井技术实现对其认识和标定。
用测井资料进行沉积学研究是测井资料地质应用的一个新领域,它综合利用了丰富的测井信息,在沉积学领域又开创了一个新的方向,丰富了沉积学的研究手段。
从测井沉积学研究的背景看,单纯利用测井资料进行沉积学分析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在扎实的沉积知识的基础之上,充分了解沉积特征与测井参数之间的关系(测井响应),同时参考野外露头测量、岩心测井和地震分析的结果,选取适应地质特点的数学方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测井沉积学才能在油气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发挥作用。
用测井资料研究沉积学,关键是方法的使用和模型的建立,同时必须根据研究地区和研究目的的不同,使这些方法和模型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测井划相的基本原理测井信息实际上是地下地层各种特性和物理量(它括岩性、成份、沉积结构、构造、地球化学及化石和古水流等)通过各种测井曲线综合反映的数据谱。
每一组测井响应都可看作反映许多岩石特征和岩相组合的一种谱。
例如,电阻率测井反映地层中流体性质、渗透性、胶结程度、曲折度和泥质含量及粒度韵律性等;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能反映铀、钍、钾的含量;自然电位曲线反映地层的渗透性和粒度的大小、分选性等。
2.岩石结构岩石的结构包括粒度大小、颗粒的分选性、磨园度和粒度的分布、骨架、胶结等。
岩石结构直接控制着如孔隙度、渗透率和曲折度这样一些性质。
在各种测井响应和地层的同一物理特征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
粒度的变化在测井曲线上显示为斜坡,它常在每个韵律的开始和末尾有突然的变化。
3.沉积构造沉积构造是通过沉积单元的几何形态、厚度、成层的程度等来了解的。
一般利用高分辨率地层倾角测井认识层理构造、沉积旋回和沉积方向等。
有时,常规测井曲线也能较好地指示沉积构造特征,如河道的冲刷、充填构造和砾石冲刷面在地层电阻率曲线上砂岩底部特征明显。
A.灰白色砂岩B.灰色粉砂岩C.灰色钙质粉砂岩D.灰绿色泥质粉砂岩E.灰绿色粉砂质泥岩F.黑色泥岩太190区块葡I油层岩电特征图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从测井响应所提供的电相标志看,测井相分析的相标志主要反映在曲线的幅度、形态、顶底接触关系、光滑程度、齿中线、多层组合包络线和形态组合方式七要素方面。
这些要素可以定性地反映岩层的岩性、粒度和泥质含量的变化及垂向演化序列。
常用的测井划相曲线有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电阻率等,其中自然电位曲线最常用。
以下重点阐述自然电位曲线的七种要素:1、幅度2、形态3、接触关系4、齿中线5、光滑程度6、包络线7、形态组合1、幅度曲线幅度是指层中点自然电位值与纯泥岩基线的差值(ΔSP)。
一般分为高幅(ΔSP/h>2)、中幅(1<ΔSP/h <2=、和低幅(ΔSP/h<1=三种。
井下自然电位产生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对于油(气)井,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地层水和泥浆滤液之间离子的浓度差,引起离子的扩散作用和岩石颗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由此而产生扩散——吸附电势;另一方面,地层压力与泥浆柱压力不同时,在地层孔隙中产生过滤作用,而产生过滤电位,这种电位在测井时由于已形成泥饼,而在油(气)层中显示一般很小,常忽略不计。
影响曲线幅度的因素很多,除上述地层水与泥浆滤液间的离子浓度差、地层厚度(小于3.5m)、饱和流体性质及高阻层会使幅度变化外,沉积岩石的颗粒大小、颗粒的分选和岩石中泥质含量的多少等都与自然电位曲线幅度密切相关,而岩石的颗粒、分选、磨园、泥质含量是受古沉积环境和古水流能量制约的,因此,自然电位的幅度变化主要反映沉积特征。
在砂泥岩剖面上,一般泥质含量少、孔隙半径大、粒度粗、分选性好和渗透性好的砂岩,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高,反映较强的水动力条件,反之亦然。
中低阻砂泥岩沉积拉平剖面中,单层厚度大于3.5m的砂岩,在相邻井段中幅度的相对变化反映了物源供应和水流能量双重因素。
一般来说,河流的水流冲刷能力强,物源丰富,分选性中等,以中幅为主;滩砂或砂坝砂物源少,水流冲刷淘选再搬运和簸选能力强,改选彻底,分选性好,磨园度高,以高幅为主;漫滩相沉积则因物源细少,水流能量弱,以低幅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