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围产期监护
乙型肝炎和乙肝病毒携带孕妇的孕期监护

乙型肝炎和乙肝病毒携带孕妇的孕期监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田瑞华一、乙型肝炎基础知识1.乙型肝炎流行现状我国何时开始发生乙型肝炎流行,尚无较确切地记载。
1979年全国性的大人群抽样调查及以后陆续的小范围调查,HBsAg检出率约为9.09%-10%。
包括抗HBs和抗HBc阳性的HBV流行率50%-60%。
累计现行和既往的感染,我国已有约一半以上人口经受HBV感染。
1992年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以来,东南部及中原地区县以上城市接种率达80%。
该地区儿童、青少年群体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降至1%。
2.传染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携带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DNA水平,而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
3.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4.我国孕妇HBV感染状况孕产妇检查HBsAg阳性率约为11.2%-12.5%,其中HBeAg同时阳性者达20%-30%,而在20-25岁的妊娠妇女中阳性率超过30% 。
我国每年约有孕妇648万人,按上述携带率计算,每年约有72-80万名孕妇携带HBV。
这些孕妇的孕期保健和安全值得关注。
5.乙肝病毒的三大抗原抗体系统包括HBsAg和抗- HBs 系统、HBeAg和抗-HBe 系统、HBcAg和抗- HBc系统。
通常化验检查的是HBsAg、抗- HBs 、HbeAg、抗-Hbe、和抗- HBc,称为乙肝五项,也叫HBV-M。
6. 乙肝五项的意义表面抗原(HBsAg)具有抗原性,它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乙肝表面抗原的抗体即表面抗体(抗- HBs),HBsAg本身不具有传染性,因此不作为传染性的标志,可作为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
抗- HB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机体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多数感染的病例随抗- HBs的出现,HBsAg可消失,称为HBsAg血清转换。
E抗原(HBeAg)是乙肝病毒的核心成分之一,在乙肝病毒繁殖时大量产生,HBeAg与HBsAg、HBcAg装配成完整的乙肝病毒,HBeAg是乙肝病毒传染性的指标。
健康传染病:如何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

健康传染病:如何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意思是说:患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女性(还有一个称呼是“澳抗阳性”),在怀孕期间或者是围产期把携带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经胎盘、产道等方法传给婴儿,孩子出生以后HBsAg 阳性或6个月内转为阳性或发生乙型肝炎。
因为我们国家的HBsAg携带者比较多(大约占到全部人口的12%),差不多会有40%的妈妈携带乙肝病毒,她们的孩子差不多有38%-58%的比例也会出现HBsAg阳性。
根据相关的资料发现,其中的90%会变成慢性HBsAg 携带者,不但会影响健康,同时还会慢慢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所以,采取对策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是我们预防乙肝的比较重要的措施。
具体对策是要把好以下三关:一、把好婚前体检关肝功能检查具体包括GPT(谷丙转氨酶)和HAA(澳抗)这两项,GPT高的最好是能够先治疗,等到指标正常了以后再结婚。
对HAA即HBsAg一项,如果夫妻双方检测出来都是阴性的话,那么就没关系。
如果一方为阳性,另一方为阴性,对阴性一方作乙肝三系检查,如果检查出来是阴性的话,那么一定要注射肝疫苗,等到具有了免疫力之后再结婚。
特别是女性为阴性的话就要更加注意了。
原因在于女方是受孕的机体,会直接影响到胎儿。
二、把好生育关如果女性乙肝三系中HBsAg阳性,同时还有HBeAg的话先不要受孕,等HBeAg转阴以后再要孩子。
主要是因为HBeAg阳性者病毒复制能力强,很容易传染给他人。
如果准妈妈是晚婚妊娠临产者,一定要做好下面的这三点:一是行剖腹产,防止胎儿经过产道时吞入被污染的阴道分泌物;二是在生产完之后对胎儿复苏动作一定要轻轻地,避免损伤咽部粘膜,造成感染;三是认真清理新生儿内容物,把口腔内的异物全部清除干净。
三、把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关这是阻断母婴间乙肝病毒传播的最佳措施。
尤其是HBsAg和HBeAg(e抗原)均阳性的产妇,以及妊娠期合并肝炎的产妇所生的婴儿,染上乙肝病毒的可能性更大,更应接种乙肝疫苗,最好并用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产妇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

虑 、抑郁 、恐惧、失眠为主要表现 【 3 ] 。随着孕期的
增 长 ,特别 是孕 晚期心理 变化 ,焦虑水平 就 明显 高
于孕中期 。本研究 中观察组的焦虑、抑郁发生率
类健康的疾病 ,约占总人 口的 1 0 %,孕妇的发病率 1 . 2 方法 产后 3 天 内采用 焦虑 自评量 表 ( S A S) 、 为0 . 8 % ~1 7 . 8 %,约 为 非 孕 妇 的 6倍 【 1 j 。肝 炎 患 抑 郁 自评 量 表 ( S D S)及 自行 设 计 问卷 对 两 组 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 0 1 3年 第 1 9卷 第 2 4期
I MH G N,D e c e m b e r 2 0 1 3 ,V o 1 . 1 9 N o . 2 4
乙型 炎病 毒 携 带 者孕 产 妇 的心理 分 析 与护理对策
潘金玲 卢夏 芬
随机 【 摘要 】 目的 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产妇 的心理状况 与相应 的护理对策 。方法
临床症状 ,均无其他妊娠合并症 。随机抽取同期
具 有 可 比性 的 正 常 妊娠 妇 女 8 0例 f 对 照组 ) ,年 龄2 0 ~3 5岁 ,平 均 2 7 . 5岁 ,孕 周 3 8~ 4 2周 , 平均 4 0周 。两 组孕 产妇 在孕 周 、年龄 、临床特 征
担心发生母婴传播 担心影响母乳 喂养 担心新生儿 患病率高
指 导 ,分析两组 问的差异 ,现报告 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统 计 ,P < 0 . 0 5为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2 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妇女妊娠期抗病毒治疗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妇女妊娠期抗病毒治疗进展蒋小仙;金洁【摘要】妊娠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一直是个难题.近年来,关于妊娠期慢性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报道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就慢性HBV感染对生育的影响,抗病毒治疗的争议、利弊、疗效和安全性,抗病毒治疗的对象、药物选择及随访管理进行了简要综述.【期刊名称】《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7)001【总页数】4页(P125-128)【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妊娠;抗病毒治疗【作者】蒋小仙;金洁【作者单位】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杭州310006;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杭州3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87乙型肝炎为全世界最常见且流行最广的传染病之一,全球有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其中3.5亿为慢性HBV感染者。
我国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规定: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或HbsAg阳性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HBV DNA 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并将其分为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携带者和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1]。
在亚洲,HBV感染者中女性约占41.7%~47.6%,其中1/3患者在妊娠前或妊娠期进入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
而在我国,约40%~50%的慢性HBV感染者是由母婴传播获得感染[2]。
慢性HBV感染妇女妊娠期抗病毒治疗问题一直是个难题,也是临床医师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章在该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本文总结了该方面的研究进展。
妊娠可能加重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期间母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可加重原有肝病的负担,使肝损害加重[3]。
而HBV感染肝炎活动,在妊娠早期可加重妊娠反应;在妊娠中期,由于肝脏醛固酮灭活能力下降,妊高症发生率高;在妊娠晚期,妊高症、肝脏功能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则直接威胁母婴生命。
感染乙肝病毒的孕产妇的围产期管理

感染乙肝病毒的孕产妇的围产期管理目前,我国受到乙肝病毒不同程度感染的人群高达6亿人口,对母婴传播起着重要作用,母婴传播方式为主要传播途径,包括:(1)子宫内经胎盘传播;(2)分娩时经软产道接触母血及羊水传播;(3)产后接触母亲唾液或母乳传播。
加强围产期保健,重视孕期监护,采取积极的有效措施,从新生儿做起,保护新生儿免受HBV感染,已成为我国控制HBV流行的最根本途径。
1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途径1.1 HBV的母婴传播方式妊娠期胎儿在子宫内经胎盘传播;分娩期胎儿在产道内接触母血和羊水传播;哺乳期新生儿接触母亲唾液或母乳传播。
1.2 HBV的母婴传播报道资料(1)妊娠晚期患急性乙型肝炎者,约70%胎儿被感染;妊娠中期患急性乙肝者胎儿感染率为25%;妊娠早期患急性乙肝者胎儿无1例感染;(2)围产期感染的婴儿85—90%转为慢性病毒携带者;(3)孕妇HBsAg阳性,其新生儿约半数为阳性;(4)孕妇HBeAg阳性,表示为感染期,胎儿大多数受感染。
2 乙型肝炎病毒及检测2.1HBV颗粒形式 HBV感染者血清中存在三种形式的病毒颗粒:(1)小球形颗粒,直径约22nm;(2)柱状颗粒,直径约22nm、长度约100—1000nm,这两种颗粒均由与病毒囊膜相同的脂蛋白(HBsAg)组成,不含核酸;(3)大球形颗粒或称Dane颗粒,为HBV完整的病毒体,直径42nm,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
2.2 HBV的抗原抗体系统2.2.1表面抗原与表面抗体(抗—HBs)成人感染HBV后1周,最迟11—12周,血中首先出现HBsAg。
抗—HBsAg转阴后一段时间,在病的恢复期开始出现,在6—12个月内逐步上升至高峰,以后逐步下降,至10年内转阴,是一种保护性抗体。
2.2.2核心抗原与核心抗体(抗—HBc) HBcAg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检测手续复杂,通常不进行检测。
2.2.3 e抗原与e抗体(抗—HBe)是一种可激性蛋白抗原,仅见于HBsAg阳性患者,HBe在血清中出现稍后于HBsAg而消失较早,是HBV活动性复制和有传染性的重要标记。
乙肝对妊娠分娩围产儿的影响

乙肝对妊娠分娩围产儿的影响作者:凌伟文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及围产儿垂直传播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分娩的120例新生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新生儿出生时脐血/1月龄时外周血HBV-M。
120例新生儿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产组、剖宫产组,以1月龄时HBsAg阳性作为垂直感染的指标,比较两组新生儿感染率。
结果 60例阴道产组婴儿有4例发生了垂直传播,感染率为6.7%,60例剖宫产组婴儿有1例发生了垂直传播,感染率为2.3%,两组婴儿感染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乙肝;妊娠分娩;围产儿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37-0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核心抗原阳性的孕妇,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自然分娩的方式。
新生儿一出生立即注射1支30微克乙型肝炎疫苗。
然后在1个和6个月时再分别注射30微克乙型肝炎疫苗。
从1992年起世界各国已普遍对新生儿采取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制度,目的即在于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1]。
选择我院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分娩的120例新生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新生儿出生时脐血/1月龄时外周血HBV-M,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分娩的120例新生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新生儿出生时脐血/1月龄时外周血HBV-M。
按照分娩方式分成两组阴道产组、剖宫产组,每组各60例,其中阴道产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7.6岁,剖宫产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8.2岁,两组在年龄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孕妇统一产前检查,均未用其他产前母婴HBV传播的阻断方法。
两组新生儿于出生12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按0,1,6方案(即分别于出生24h内、出生后1,6个月)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Lg。
妇科护理学习题与答案解析-妊娠期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3)

妊娠期合并症妇女的护理一、A11、下列富含铁的食物不包括A、瘦肉B、牛奶C、动物肝脏D、绿叶蔬菜E、家禽2、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每日尿量保持在A、1000ml以上B、1500ml以上C、2000ml以上D、2500ml以上E、3000ml以上3、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的患者采取的体位是A、仰卧位B、俯卧位C、半卧位D、膝胸卧位E、侧卧位4、下列关于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护理,错误的是A、侧卧位B、选用氨青霉素C、体温下降正常后3~5天停药观察D、多饮水E、保持尿液通畅5、孕期使用胰岛素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后48小时,胰岛素应减至原用量的A、2/3B、1/2C、1/3D、2/5E、1/86、预防乙肝病毒在围产期传播的措施应除外A、指导孕龄肝炎妇女避孕,肝炎愈后半年方可妊娠B、对孕妇做好预防肝炎的卫生工作C、肝炎孕妇分娩时应严格执行隔离措施D、新生儿出生后要注射乙肝疫苗E、妊娠中晚期并发病毒性肝炎应终止妊娠7、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产后正确处理是A、产后继续保肝治疗B、新生儿不需做特殊处理C、高脂、高蛋白、高糖饮食D、产后常规用雌激素退奶E、母乳喂养8、心脏病的产妇,不宜再妊娠者可采取的避孕方法是A、口服药物避孕B、工具避孕C、产后一周做绝育手术D、上环E、安全期避孕9、对于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描述,错误的是A、严禁肥皂水灌肠B、妊娠晚期应预防妊高征C、分娩期应缩短第二产程D、分娩期应预防产后出血E、不宜哺乳者可用雌激素回奶10、妊娠合并糖尿病妇女采用胰岛素治疗时,错误的叙述是A、临产前可一次大量皮下注射胰岛素B、测量尿糖协助确定胰岛素用量C、计算用量前准确测量体重D、分娩过程中严密监测血糖动态变化E、产褥期随着胎盘的娩出需减少胰岛素用量11、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分娩时出现胎儿窘迫的原因是A、胎儿畸形B、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胎盘功能减退D、脐带血运受阻E、母体血氧含量不足12、关于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的护理,下列正确的是A、休息时宜右侧卧位B、妊娠36周开始限制食盐的摄入C、定期评估心功能D、第二产程鼓励产妇屏气用力E、心功能Ⅲ级的产妇可母乳喂养13、关于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的护理,错误的是A、休息时宜半卧位B、妊娠16周后,限制食盐的摄入C、定期评估心功能D、鼓励产妇屏气用力,缩短第二产程E、心功能Ⅰ~Ⅱ级的产妇可母乳喂养14、某孕妇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已经进入产程,为她提供预防产时心力衰竭的措施是A、宫缩时鼓励孕妇活动以减轻疼痛B、如有中重度贫血应给予输血纠正C、鼓励产妇多进食,以增加体力D、第二产程时,指导产妇用力屏气E、第二产程结束后用沙袋置于腹部15、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者,临近分娩期有出血倾向时可用维生素A、AB、BC、DD、EE、K16、为了减少妊娠合并贫血的发生,以下预防措施不正确的是A、积极补充叶酸B、积极预防肠道感染C、积极治疗腹泻D、多摄入瘦肉类食物E、减少酸性物质摄入二、A21、妊娠27周孕妇,在产前检查中发现其血色素偏低,需要补充铁剂。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的产前健康指导

妊 娠 合 并 乙肝 病 毒 感 染 孕 妇 的产 前健 康 指 导
于
1 .吉林省珲春市人 口和计划生育服务 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吉林 珲春
玲 赵 春 艳
1 3 3 3 0 0 ; 2 . 吉林省珲春市靖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吉林 珲春 1 3 3 3 0 0
【 摘
要】 目的:通过对妊娠合并 乙肝孕妇的产前健康教育 ,提高孕妇对 乙肝疾 病知识 的认 知水平 以及 自我保健 能力 ,预 防母 婴传
【 中图分 类号 】R 5 1 2 . 6 2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8 5 1 7( 2 0 1 3 )2 1 — 0 0 8 5 — 0 1
乙型病毒性肝炎 ( H B V )是一 种严 重危 害人类健 康 的 世 界性 传 染 病 ,我 国是 乙肝 感 染 大 国,人 群 感 染 率 高达 6 0 % ,HB S A g 携带率约为 1 0~1 5 % 。由母 婴 传 播 所 引起 HB V感染 约占我国 H B V慢性感 染者的 3 5 % ~ 5 0 % ,其 中 孕妇产前 检出 HB s A g携 带率为 6 % ~1 5 %_ 】 J 。因此 预 防母 婴传播对控 制乙肝感 染非 常重要 ,作为 社 区卫 生 服务 中心 孕产妇保 健 科室 更是 预 防 的重 要 阵地 。中心成 立 几 年来 , 我科室对妊娠合并 乙肝 孕妇 在孕期 检查 中进 行相关 知识 的 健康教育 ,使孕妇 了解有 关 乙肝疾 病 的知识及 预 防母 婴垂 直传播 等有 关方 法 ,解 除思想顾 虑 ,为妊 娠 、分 娩 、哺乳 等提供 良好 的帮助 ,现将方法 和体会介绍如下 。
医 疗 论 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围产期监护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在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孕妇中选取具有乙肝病毒感染的单胎孕妇70例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期无乙肝病毒感染单胎孕妇7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并发症和围产期结局。
结果: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有明显的差异,病例组的并发症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70例乙肝病毒感染的单胎孕妇和70例无乙肝病毒感染的单胎孕妇进行统计学分析。
比较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情况,其中包括肝损害、早产、胎膜早破、宫内窘迫、产后出血情况,同时在围产期结局情况比较进行剖宫产手术和受到羊水污染、患产褥病以及新生儿窒息的情况[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
但是两组在剖宫产、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和产褥病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围产期结局情况比较例
组别剖宫产产褥病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
病例组(n=70)3 2 5 9
对照组(n=70)1 4 1 3
p值<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乙肝是一种能够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的传染病。
在我国有许多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有1.3亿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3]。
孕妇由于在妊娠期内的血容量增加,在新陈代谢的速度上就比较快,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而孕妇体内的胎儿的解毒和代谢也都是依靠母体的肝脏来完成的。
在孕期内,肝需要对卵巢和胎盘产生的大量甾体激素进行代谢和灭活,而在分娩的过程中,由于孕妇出现疲劳、出血等情况,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
而且在妊娠期间,肝内蛋白质的合成也会相应的减少,还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血浆清蛋白,从而降低孕妇的免疫功能,这就给肝病毒感染创造了机会。
一般来说,孕妇感染肝炎的发生率会比非孕妇大6倍,而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造成孕妇的病死率大大高于非妊娠期肝炎的病死率[4]。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对孕妇和新生儿都有很大的影响,与同期无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相比,在妊娠并发症上大大高于同期无乙肝病毒感染孕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围产期结局时,也发现在剖宫产、产褥病、新生儿窒息和羊水污染上,都大大高于同期无乙肝病毒感染孕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因素:(1)由于妊娠期内的胎儿代谢和解毒都完全依靠母体来进行,而妊娠期所产生的大量甾体激素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从而造成肝功能损害。
(2)当胆汁沉积到胎盘的绒毛血管后,就有
可能影响到血循环的流畅,而导致胎儿在宫内缺氧缺血,从而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
(3)当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后,就会导致各种营养素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就容易出现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导致产后出血。
(4)由于受到肝病毒的干扰,就会影响到肝脏的代谢,而诱发子宫收缩,从而导致出现更多的早产发病。
(5)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子宫收缩功能出现异常,从而迫使许多的孕妇需要进行剖宫产[5]。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对母体和胎儿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重视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孕期产检,应加强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在产前及分娩期的监护及保健工作,从而减少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陈颖.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误
诊学杂志,2008,13(22):5311-5312.
[2]林影,张庆英.妊娠晚期心理干预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 2010,15(4):551-552.
[3]方莉,伍玲,张宇,等.影响妊娠合并重型肝炎预后的临床多因素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9,8(4):24-27.
[4]吴小庆,杨维佳.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临床医学,2009,7(5):28-29.
[5]赵安珍,姚亮,钟雪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9,11(2):167-168.
(收稿日期:2013-03-11)(编辑:王春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