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
深圳市1978年至2005年海岸线的动态演变分析_李猷

2009,31(5):875-883
Resources Science
Vol.31,No.5 May,2009
文章编号:1007-7588(2009)05-0875-09
深圳市 1978 年至 2005 年海岸线的动态演变分析
李 猷 1,2,王仰麟 1,彭 建 1,2,吴健生 1,2,吕晓芳 1,2
(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 2.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 518055)
摘 要:海岸带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区域,海岸线动态演变是其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以快速城市化地 区深圳市为研究区域,以 1978 年、1986 年、1995 年、1999 年和 2005 年等 5 期 Landsat MSS/TM/ETM+影像为数据源, 利用阈值结合 NDVI 指数法提取各期海岸线,系统分析海岸线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并初步探讨其驱动因素。研究 结果表明:①基于该方法的各类型海岸线遥感影像提取精度较高,精度均在 70%以上;②研究时段内,深圳海岸线 长度呈现先增长后缩短的变化趋势,并且西海岸岸线变化相比东海岸更为显著;③人为造陆是海岸线变化的主要 驱动因素,其作用方式包括滩涂围垦和填海造地;④地貌环境由海拔、坡度以及岩性等地貌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 地形条件和海岸物质组成,通过制约人类活动强度和方式,影响海岸线动态变化。
意义[19]。 遥感技术凭借强大的数据获取能力,在海岸线
调查中具有明显优势[14]。相关研究多以 Landsat TM 数据[12,15~19]和 SAR 数据[20]为主要数据源,结合不同 算法提取海岸线。但大部分研究提取的海岸线是 卫星过顶时刻拍摄的水陆分界线,即水边线[21],而非 真正地理学意义上的海岸线。此外,研究多着重探 讨海岸线形态变化,而对其驱动因素探讨较少,特 别是人类活动对海岸线变化的影响研究更为鲜 见。本研究将海岸线限定为多年大潮平均高潮位 的海陆分界线,并以深圳市为例,采用 Landsat MSS/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阈值结合 NDVI 指数 法进行岸线提取,系统分析海岸线动态演变特征, 并初步探讨其驱动因素,以期为深圳市海岸环境可 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002年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2年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根据《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第十条规定,现将2002年我市环境状况公告如下:一、总述(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增强,全面完成了各项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国民经济增长加快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39.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030元,在国内大中城市居首位。
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0.8:55.2:44.0,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进一步巩固,出口导向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在高位运行。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不变价格工业总产值422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全年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 304.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2、环境保护与建设投资增加2002年全年完成环境保护投资47.4亿元,比上年增加4.6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12%,主要用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绿化建设和生态保护、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污染源治理、新建项?"三同时"环保投资以及环保部门能力建设等。
高强度的投入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市容环境进一步改善。
3、荣获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500佳""全球500佳"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办的,旨在表彰在环境保护及促进环境质量提高方面有特殊贡献和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的官方环境保护评选活动,是全世界环境保护方面的最高荣誉。
由于深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较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2002年5月深圳市荣获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500佳" 称号,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深圳市20多年来在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
2005年上半年深圳房地产市场发展报告

2005年上半年深圳房地产市场发展报告2005年上半年深圳房地产市场发展报告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王锋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稳定房价的措施;深圳市政府有关部门也按照中央调控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出台了相关政策。
从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总体发展看,房地产市场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需求继续平稳增长,供应基本适当、充足,供求关系保持平衡,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着健康、理性的发展局面。
一、上半年深圳房地产市场总体形势从我市房地产管理部门统计的有关数据看,今年1~6月我市房地产市场的总体运行反映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房地产投资增速减缓,商品房建设规模逐渐减小,空置房不断消化今年1~6月,我市商品房投资196.4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80%;商品房施工面积2216.87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1.41%;商品房竣工面积214.91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23.93%。
总体来看,房地产投资及建设规模逐渐减少。
在建设规模减少的同时,商品房空置量不断消化,至今年6月底,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42.7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8.57%。
(二)住宅需求持续旺盛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最近两年,我市商品房需求基本保持10%左右的平稳增长。
今年1~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488.68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12.2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34.3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03%。
从住宅销售的户型结构来看,三房以下户型占75%,别墅仅占1%,普通商品住宅需求仍为市场主体需求(见图1)。
图1 2005年1~6月不同户型住宅销售结构从住宅销售面积各行政区分布来看,特区外置业已渐成主流,宝安区已居首位占全市销售量的28%;龙岗、福田、南山三区销售量占全市的比例均接近20%,居其次(见图2)。
图4 2005年1~6月住宅销售价格运行图(四)特区内房价基本保持平稳波动;特区外房价在城市化加速作用下增长较快从特区内住宅销售价格波动看,今年上半年,特区内房价基本保持平稳变动。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2005年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2005年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深府[2005]39号【发布部门】深圳市政府【发布日期】2005.03.07【实施日期】2005.03.0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2005年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2005年3月7日深府[2005]39号)《深圳市2005年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为继续深入推进“净畅宁工程”,巩固和发展梳理行动成果,现制定以下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总体要求,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以整治影响市容的各类架空管线为重点,以整治城中村村容村貌为突破口,继续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快市政公园、郊野公园和社区公园的建设步伐,完善环卫设施,落实环卫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我市市容环境水平。
二、基本工作原则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应继续实行以区为主、部门配合、街道办事处具体实施的工作原则。
整治工作与巩固和发展梳理行动成果相结合,与违法建筑清拆和城中村改造相结合,与加大执法力度相结合,与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相结合。
三、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一)整治影响市容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架空管线。
杂乱无章的各类架空管线,既影响市容,又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是今年的整治重点,必须下决心依法彻底整治。
整治架空管线涉及到技术、资金、多头管理等诸多问题,要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进行综合整治。
2005年年底前,要对全市架设不规范、横跨道路或楼宇的电源线、电话线、网络联结线及电视信号线等,按照“入地、捆扎、贴墙、入管”的原则进行全面整治和改造。
对架空电源线的整治,产权属于广东电网公司深圳供电分公司的,由市贸工局牵头协调,深圳供电分公司负责。
——2005年4月20日在罗湖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2005年4月20日在罗湖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罗湖区人民政府区长刘学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向区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现代服务强区,圆满完成了区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我们主要抓了四方面工作:(一)打造特色经济服务平台,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全面完成计划,发展效益较好。
完成本区生产总值411.08亿元,增长11.36%,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经济总量预期目标;平均每平方公里GDP5.25亿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3倍。
辖区全口径税收总量276.35亿元,占全市24.09%。
工业总产值162.69亿元,增长23.2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19亿元,增长1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85亿元,增长0.14%。
地方财政预算收入13.73亿元,增长7.05%;财政总收入23.71亿元,增长6.99%。
出口总额54.81亿美元,按可比口径增长9.32%。
实际利用外资(新口径)3.10亿美元。
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情况下,罗湖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标志着我区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在增强。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资金投向优势产业。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显现出产业优先态势,其中城市基本建设占24.8%,各种服务业项目占68.69%。
笋岗物流园改造工程进入后续阶段;人民南片区改造工程正式动工,完成了部分微循环道路改造;蔡屋围金融中心区初步完成规划设计和审批程序;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基本完成规划设计,部分外围改造项目已动工;清水河片区改造初步完成交通规划研究设计,正在进行产业功能定位研究;地铁一期罗湖段如期开通;完成罗湖口岸交通接驳枢纽和广场改造并交付使用;我市最大的商业项目华润万象城和金光华开业聚财;莲塘防洪工程、环卫生活基地、区中医院改造、国防大厦等项目竣工;司法大厦、公安指挥中心、区人民医院医技楼、妇幼保健院、文化馆新馆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200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6) (34) (42) (52) (57) (60) (64) (69) (72) (77) (84)
(31) (32) (33) (33) (39) (40) (41) (41) (51) (54) (55)
(56) (59) (66) (67) (67) (68) (76) (76) (83) (83) (93)
2005 年 11 月 13 日由中石油吉化分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引发了 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有关 部门、黑吉两省人民政府和驻军、武警部队共同配合,积极开展污染 防控工作,确保了松花江沿岸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2005 年,在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9.9%的形势下,全国环境 质量基本稳定。地表水水质无明显变化,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 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 水源地总体水质良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有所改善,但东海、渤海污 染较重;城市空气质量较上年有所好转,但部分城市污染仍然严重; 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局部地区酸雨强度或频率加大;城市声环境 质量总体较好;辐射环境质量基本维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Ⅳ类 11%
Ⅴ类 2%
劣Ⅴ类 11%
Ⅰ~Ⅱ类 56%
Ⅲ类 20%
2005 年长江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分布
长江三峡库区水质为优,6 个国控监测断面均为Ⅱ类水质。与上 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长江国控省界断面水质良好,20 个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 80 %、Ⅳ~Ⅴ类占 15%、劣Ⅴ类占 5%。与上年相比,省界断面水质无 明显变化。水质较差的省界断面为:皖-苏交界的滁河汊河断面(劣 Ⅴ类);豫-鄂交界的白河新甸铺断面(Ⅴ类);川-渝交界的涪江老池 断面(Ⅳ类);滇-川交界的金沙江铁路桥断面(Ⅳ类);其余 16 个国 控省界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
2008年度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8年度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正文:---------------------------------------------------------------------------------------------------------------------------------------------------- 2008年度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深圳市环境保护局)一、综述(一)环境质量概况。
2008年,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
空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河流水质有所改善,但污染仍较严重,主要河流中下游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近岸海域东部海水达到国家海水水质第一类标准,西部海域受到一定程度污染,水质劣于第四类标准,城市声环境处于轻度污染水平,辐射环境处于安全状态。
(二)环境保护与建设。
2008年,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环境统一监督管理,大力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保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市政府制定并印发《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2008-2010)》,我市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盐田区荣获"国家生态区"称号,福田区创建工作通过环境保护部组织的技术核查;进一步加大环保投资,以前所未有的投入力度开展水环境治理等项目建设,2008年全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达2.8%;高质量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年度污染减排任务,在全省污染减排考核中名列前茅;完成《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正案,并提请市人大审议;开展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环境影响评价,将环保要求充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深入开展全市整治违法排污专项行动,持续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执法力度保持全国前列,市环保部门获得全国"整治违法排污者专项行动"先进集体称号;发布了电镀、线路板等10个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指引,按时保质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2005年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一、总述(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05年,深圳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建设,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提高;科学、教育、文化等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积极创建并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功能更趋完善。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本地生产总值(GDP)4926.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人均GDP达60507元,比上年增长11.5%。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43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三次产业结构为0.2:52.4:47.4。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885.26亿元,比上年增长49.6%。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827.75万人,比上年增加3.4%。
(二)环境质量概况深圳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
空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全年优良天数为360天。
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8.1%。
河流水质污染仍然比较严重,主要河流中下游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水质Ⅴ类标准。
近岸海域东部海水水质符合国家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西部海水水质劣于第四类标准。
城市声环境处于轻度污染水平。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程度提高。
环境辐射处于安全状态。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深入开展珠江流域(深圳)整治行动和治污保洁工程,全面加强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顺利办结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我市生态环境的议案》和《关于治理我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的议案》。
全年完成环境保护投资115.7亿元,比上年增加36.2亿元,占同期本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5%。
成功举办了“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大会,因在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工作中成绩突出,荣获第三届中国臭氧层贡献奖特别金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总述(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05年,深圳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建设,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提高;科学、教育、文化等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积极创建并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功能更趋完善。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本地生产总值(GDP)亿元,比上年增长%。
人均GDP达60507元,比上年增长%。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三次产业结构为::。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万人,比上年增加%。
(二)环境质量概况深圳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
空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全年优良天数为360天。
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
河流水质污染仍然比较严重,主要河流中下游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水质Ⅴ类标准。
近岸海域东部海水水质符合国家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西部海水水质劣于第四类标准。
城市声环境处于轻度污染水平。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程度提高。
环境辐射处于安全状态。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深入开展珠江流域(深圳)整治行动和治污保洁工程,全面加强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顺利办结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我市生态环境的议案》和《关于治理我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的议案》。
全年完成环境保护投资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占同期本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成功举办了“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大会,因在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工作中成绩突出,荣获第三届中国臭氧层贡献奖特别金奖。
完成国家环保总局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在国内率先通过全国生态监察试点考核。
二、空气环境(一)空气环境质量2005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优)和二级标准(良)的天数共计360天,占全年的%,比上年增加16天;超过二级标准的天数为5天,占全年的%(见图1)。
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见图2)。
二氧化硫年日平均浓度为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平均浓度为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浓度为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毫克/立方米。
全市降水年平均pH值为,比上年上升了,降水酸性有所减弱。
年平均降尘量为吨/平方公里?月,达到广东省推荐标准,比上年下降吨/平方公里?月。
(二)废气排放2005年纳入全市环境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废气排放量为亿标立方米。
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为万吨,排放达标率为%;烟尘排放量为万吨,排放达标率为%;工业粉尘排放量为万吨,排放达标率为%。
(三)措施与行动开展南头半岛区域废气专项整治。
完成了南山热电厂“热电联产”项目,集中向12家印染企业供热,取代了上述企业的34台小锅炉和29根烟囱;督促妈湾电厂建设1#、2#、3#机组脱硫设施;关停了8台小燃油机组。
3家工业窑炉安装了废气在线监测仪器;实施了“蓝天行动”,责令小南山取土场、深康石场等扬尘污染企业、9家烟尘超标企业、未加盖泥头车416辆次进行整改和治理,有效遏制了废气污染。
全面深化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初步建立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机动车排放控制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
新车严格实行环保车型目录管理,强化在用车辆监管。
深化环保分类标志制度,在全市加油站强制添加车用燃油清净剂。
开展混合动力等清洁汽车研发与示范运行,在龙岗建立了全省首条混合动力客车商业化营运示范线,启动出租车、公务用车使用混合动力汽车的可行性研究。
加大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宣传力度,编制《车主环保手册》,加强对公交营运司机的培训。
全年共检查机动车34940辆,查处超标车5742辆。
三、水环境(一)水环境质量水库: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比上年上升了个百分点。
西丽水库、铁岗水库、清林径水库、赤坳水库、松子坑水库、径心水库、铜锣径水库、枫木浪水库和三洲田水库达到国家地表水水质Ⅲ类标准。
与上年相比,深圳水库水质明显改善。
河流:深圳河、布吉河、大沙河、茅洲河、观澜河、西乡河、龙岗河、坪山河、福田河及新洲河等主要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中下游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与上年相比,新洲河、大沙河和福田河水质有所改善。
近岸海域:东部海域水质良好,符合国家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
西部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标准,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大肠菌群。
与上年相比,东部海域水质基本保持稳定,西部海域水质明显下降。
(二)废水排放2005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亿吨,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万吨,氨氮排放量为万吨。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三)措施与行动大力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入库支流污染治理。
完成黄麻布河、库坑河、牛城水等多条支流整治,开展石岩河、塘头河、麻嵌河、白芒河等4项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保障了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环境安全。
加快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坪地横岭污水处理等4处污水处理设施,完成观澜河和布吉河2座水质净化工程扩建改造项目,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达万吨/日,使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60万吨/日;福田河、大沙河、新洲河、凤塘河等深圳河湾支流建成了公里的截污管网,截流污水近20万吨/日。
同时,还开展了燕川等8座污水处理厂的前期工作,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水排污行为。
组织开展了打击不法排污、整治电镀重污染行业、蔬菜种植水产养殖地及市政污染设施等专项执法行动。
组织开展违法养殖清理行动,全年共开展清理行动21次,共清理生猪5万多头,有效打击了违法养猪回潮,减轻了我市河流的面源污染。
四、声环境(一)声环境质量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区域环境噪声处于轻度污染水平,部分路段道路交通噪声超标比较严重。
全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分贝,比上年上升分贝,达标率%,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
其中特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分贝,达标率%。
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贝,比上年上升分贝,达标率%,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
其中特区内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贝,达标率%。
(二)措施与行动加大噪声达标区的创建工作力度,新建噪声达标区平方公里,完成了原有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的复测。
截止2005年底,共创建噪声达标区平方公里。
继续做好建筑施工工地的噪声监管工作,对群众投诉较多的夜间施工等噪声污染问题,实行现场受理、现场查处。
严格依法核准《建筑施工噪声许可证》的发放,从源头控制建筑施工噪声产生。
加大对违法施工单位的管理和处罚力度,开展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的收费工作。
开展对高音喇叭噪声污染的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娱乐场所噪声污染现场监督力度。
五、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一)状况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比上年增加6个百分点。
焚烧处置生活垃圾万吨,比上年增长%。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万吨,比上年增加万吨;综合利用量万吨,综合利用率为%。
全年收集处置32类危险废物共万吨,比上年增长%,安全处置利用率达%,其中综合利用量为万吨,综合利用率为%。
收集处置医疗废物吨,比上年增长%,安全处置率达100%。
(二)措施与行动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截止2005年底,建成投产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2座,垃圾焚烧厂6座,建成垃圾中转站10座。
进一步加大对危险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处置利用全过程监管的力度,开展医疗废物管理与安全处置执法检查、线路板电镀行业危险废物管理检查、成品油仓储行业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等专项执法行动,打击非法排放、转移、处置利用危险废物的行业。
强化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的管理工作,在原有的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一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开发了(二期)系统,建立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网上申报信息系统。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使我市产生的医疗废物完成得到有效处置。
六、辐射环境(一)辐射环境质量陆地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处于正常天然本底水平,环境介质中的各种放射性核素含量未见异常变化。
放射性污染源周围地区的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气溶胶等的放射性水平在天然涨落范围内。
全市电磁辐射环境基本良好。
(二)措施与行动为防范辐射事故的发生和减少突发性辐射事故对环境的影响,编制了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成立应急组织机构,初步形成了放射源监督管理的规范和程序体系。
全面清查涉源单位77家,专项整治重点涉源单位38家,督导企业落实辐射安全责任。
积极开展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培训。
七、自然生态保护(一)状况建成生态风景林万公顷,改造风景林面积8400公顷,建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300亩。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比上年增长平方米。
全市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
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将974平方公里的面积划入控制线范围。
福田-内伶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梧桐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内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二)措施与行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
组织开展了饮用水源、海洋环境、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保护等6方面的生态环境监察,并率先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考核验收。
龙岗区生态示范区通过省环保局及国家环保总局的现场考核验收。
葵涌等8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通过复查。
组织开展生物物种资源编目和生态系统评估工作。
加大裸露山体的整治,关闭15家采石场,开展17个废弃石场的整治复绿工作。
八、环境管理(一)环境立法与规划完成《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深圳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深圳市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实施办法》等草案。
编制了水环境质量控制规划和污水处理系统布局规划,基本完成了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生态市建设规划、空气污染控制规划等的编制。
开展了《深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2-2010年)》等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全年共受理52980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审批,否定不符合要求的项目2656项,“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
实行了重大环境影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和验收公示制度,督促80个改、扩建项目完善了污染防治措施。
(三)环境监督管理开展蔬菜基地、水产养殖基地执法检查、龙岗河流域制革企业整治、葵涌河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等专项行动;打击非法排污企业,对偷排和严重超标排污企业予以高额罚款、吊销排污许可证、舆论曝光等处理,对环境违法行为形成高压的态势。
加大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夜间和节假日突击检查,严查直排和超标排放行为。
加大对废油、浓废液、有机溶剂和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
对水库周边区域及其道路的水质污染事故隐患进行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