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新乐府运动特点及代表人物
白居易及新乐府运动(语教)

三、《长恨歌》结构
第一段:(开头——不重生男重生女)杨贵 妃得宠经过及玄宗的荒淫腐朽。 第二段:(骊宫——夜雨闻铃肠断声)安史 之乱爆发,玄宗狼狈出逃及杨的死。 第三段:(天旋——魂魄不曾来入梦)玄宗 回京及对杨的思念。 第四段:(临邛——此恨绵绵无绝期)临邛 道士上天入地寻找贵妃的灵魂。
四、艺术成就
3、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
此诗叙事详略适宜,舒卷自如。如“安史 之乱”爆发,因不是重点所在,作者只以两句 诗作扼要的叙述交待,而对李、杨二人的绵绵 长恨,则不惜笔墨,大肆铺叙。在宛转叙述故 事情节发展的同时,作者倾注了自己的丰富感 情,使这首叙事诗含带了浓郁的抒情成份。
三、张籍和王建
两人出身寒微,擅写乐府诗,表 现人民疾苦,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因诗歌内容与风格相似,用创作实践 支持了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合称 “张王乐府”。张籍代表作有《野老 歌》P163等,王建代表作《水夫谣》、 《宫词》一百首等。
第四节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一、新乐府运动
1、新乐府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的,是一种用新题目写 时事的乐府诗歌。它始创于杜甫(如三吏、三别等), 完全摆脱了旧题的束缚,因事立题,根据所写的内容 来命题,这样,使乐府诗的题材内容和艺术手法都获 得了更大的自由。 2、新乐府运动,是中唐贞元、元和年间,由白居易、元 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反映现实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 动。新乐府运动以杜甫为发蒙,元结顾况为先驱,张籍、 王建、李绅为开始,到元白形成高潮。力求用诗歌干预现 实,以使诗歌发挥社会作用。在艺术上,力求平易、通俗、 浅显,形成了尚实、尚俗的美学特征。
《母别子》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 去年破虏新策勋。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弃旧未足悲, 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 母不失雏雄伴雌。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但乐府运动的理论
唐诗宋词8第七章 白居易及其提倡的新乐府运动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皆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yǎo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宋人 张戒 评之: “专以道得人心中事为 工,„„思深而语精”(《岁寒堂诗话》卷上) 王安石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题张司业诗》)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几个相关的名词解释 长庆体:指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诗风。 二人作品均于 唐穆宗 长庆年间(821—824)结集, 白有《白氏长庆集》,元有《元氏长庆集》, 诗歌风格亦接近,故有此称。 清初以来,亦往往专指元白偏重于叙事的七言长篇歌行
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原名宥。宪宗第三子。元和七 年(812年)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恒。 他是 宦官 梁守谦 等拥立的唐朝第12位皇帝。在位4年期间宴 乐过多,畋游无度,不留意天下之务。 后服金石之药而死,享年29岁,葬於光陵。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Biblioteka 动新乐府运动—几个相关的名词解释 元和体:指唐元和年间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 诗风。 《新唐书。元稹传》:“稹尤长于诗,与居易名 相埒liè ,天下传讽,号元和体。” 据元稹《上令狐相公启》,有些人摹仿他们那 些 次韵相酬的 长篇排律 以及 流连光景的 短诗,当时也被目之为 元和体。 元和 是 唐宪宗 李纯 的年号(806—820)。
新乐府运动

A、用新题;B、写时事;C、不入乐。
二、什么叫新乐府运动:
唐代贞元、元和年间,以白居易为首的 一派诗人,从爱国、忧时,同情人民的立场 出发,大写以讽喻、以新题乐府为形式的诗 歌,一时之间蔚成风气,形成高潮,这就是 文学史上著名的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是 一场现实主义的诗歌运动。
贞元(785-805); 元和(806-820)
诗歌的代表作是《新乐府十二首》写于天宝十年,盛唐时期 ,基本上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其中《贫妇词》 借贫妇之口控诉封建官吏,表现妇人苦痛。
元结曾编有一本《箧中集》,收入了沈千运等人一些反映现 实的诗作。杜甫也非常推崇元结。
顾况(727-815) 进士出身,曾在朝廷当秘书郎,晚年贬官上饶,隐居茅 山,他也有同情人民之心。代表作是《上古之化解亡列传 十三章》,反映人民疾苦,基本上是四言诗。继承《诗经 》四言诗传统,《诗经》过后,只有曹操的四言诗写得较 好,而顾况这些诗思想上可以,艺术上都是基本无文,被 人传诵的是《囝》,总的来说,顾况诗成就不高,新乐府 诗数量不如元结多,反映现实也不够到位,深刻,因此他 二人不能掀起一场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 新乐府运动的先驱者和参加者
一、元结和顾况 二、张籍和王建 三、李 绅 四、元 稹
一、元结和顾况:
元结(719-772)河南人。天宝六年与杜甫一起到长安应试 未及第,天宝十二年中进士,“安史之乱”爆发,带领家乡人 民起来反抗叛军。本性耿直,上书朝廷,指责贪官污吏,揭露 人民疾苦,不善巴结以求官职,曾要求大官们赶快辞职,好让 他上台,他对人民疾苦相当同情,范文澜的《通史》对他评价 极高。
王建
出身寒门,一生潦倒,诗歌内容与风格近似张籍, 合称为张王乐府,代表作《水夫瑶》《田夫行》《宫 词》一百首。写宫女的生活,表现对宫女生活同情, 诗用七言绝句的形式。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是一场诗歌改革创新运动,主要倡导人是被人们合称为“元白”的元稹和白居易。
新乐府这个概念是白居易最先提出来的,他在担任拾遗的那段时间里,创作出五十首《新乐府》诗编,在其中提出“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思想。
乐府是汉朝设立的专门机构,主要作用是采集和创作音乐、诗歌,人们将从乐府中流传出来的音乐或者诗歌称之为“乐府”。
“新乐府”是一个相对而言的称呼,唐代把南北朝以前的乐府称之为“古乐府”,所以将“元白”倡导的这场文化运动称之为“新乐府运动”。
本人之前的文章中有专门介绍过乐府,不明白什么是乐府或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一下本人之前的文章。
当时以白居易为首的文人喊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口号及理论,倡导文章、诗歌应该创作出新的乐府题目,并且内容也应该描述和书写时事,体现出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
新乐府有以下特点:
1、用新题目。
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诗人都以新题目写时事,因此新乐府也被称为“新题乐府”。
2、写时事。
新乐府写时事这一特点是白居易等人继承了“诗圣”杜甫的传统,最早以诗讽刺现实时事的诗人杜甫。
“元白”倡导新乐府运动时,将这一特点继承了下来。
3、不以是否用以配乐歌唱为衡量标准。
也就是说如果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新乐府是只有乐府之名,而无乐府之实的,但是从内容的角度上来分析,新乐府是真正的乐府,因为它真正的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
代表新乐府运动的诗作有白居易的五十首《新乐府》、十首《秦中吟》;王建的《水夫谣》;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ppt课件

张籍、王建是中唐较早从事乐府诗创作的诗人,时号“张王”。 张籍,字文昌,苏州人。曾任太常太祝,十年未迁,孟郊戏称 “穷瞎张太祝”。长庆初,韩愈荐之国子博士,后转水部员外郎、 国子司业,人称张水部或张司业。有《张司业集》,存诗四百余首。 张籍与王建、孟郊、韩愈、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都有交往, 与韩愈最密。韩和白都有论张籍诗风的诗,韩称“古淡”,白则称 赏其讽谏之义:“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风雅比兴外,未 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 张籍有乐府诗90首,有古题,也有新题,取材广泛,农民、樵 夫、牧童、织妇、船工、兵士,都成了表现对象;商人奢侈牟利、 官府横征暴敛、战争的残酷、边将的邀宠,都有反映。张籍乐府中 写得最集中、深刻的,是农民的生活和苦难,如《野老歌》:
张籍乐府诗一般选题不大,“俗人俗事”,但挖掘甚深,如 《节妇吟》P180: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 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此诗借男女情爱写政治态度,入情入理,一波三折,最后以“还君 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结束,将人物在两美难全之际复杂 微妙的心理活动展示出来,贴切传神。 张籍近体也多追求平易而意蕴深厚之风格,如《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 发又开封。 “又开封”,与前句“复恐”结合,将“万重”意绪无从表达又恐 表达不尽的复杂心态婉转表现出来,耐人寻味。宋人张戒云:“专 以道得人心中事为工,……思深而语精”(《岁寒堂诗话》卷上), 王安石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 诗》)。张籍的诗表面看平易、本色,无雕琢痕迹,但又融入作者 在布局造语上的大量心血。所有这些功夫,诗成之后则浑化无迹。
白居易和新乐 府运动
《古代文学》第六章 新乐府运动与白居易

第六章新乐府运动与白居易第一节新乐府运动◆主要成员:元稹、白居易、李绅、张籍、王建等。
◆“新乐府”的概念:指自命新题以写时事且能播之于乐曲的乐府诗。
◆“新乐府”诗特点:写实,风格平易通俗【附】“乐府诗”的发展▪《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杜甫新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元、白等人的新乐府“歌诗合为事而作”。
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追求浅切、明白的语言,使老妪能解。
重内容轻形式。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由于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有的作品流于抽象说教:由于强调通俗,有些作品直白浅露,缺少美感和韵味。
第二节白居易一、简介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卒谥“文”,后人又称为“白文公”。
一生经历代、德、顺、宪、穆宗五朝。
以四十四岁(815)贬江州司马为界,一生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兼济天下”是其主导思想,创作不少讽谕诗;后期“独善其身”是其主导思想,创作了感伤诗、大量闲适诗、杂律诗。
白居易生前多次编集自己的诗文。
会昌五年(845),即他逝世前一年,他作《白氏长庆集序》云:“白氏前集《长庆集》五十卷,元微之为序;后集二十卷,自为序;今又续后集五卷,自为记。
前后七十五卷,诗笔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
集有五本:一本在庐山东林寺经藏院,一本在苏州南禅寺经藏内;一本在东都圣善寺钵塔院律库楼;一本付侄龟郎;一本付外孙谈阁童。
”由于五本分藏,他的诗文基本得以保存。
今存白诗二千八百多首,文八百多篇。
白居易于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在洛阳城东南履道里的家宅中与世长辞,时年75岁。
死后葬于香山寺东北的琵琶峰上,以便使他永远和龙门山水相依为伴。
二、诗歌分类:▪白居易诗歌现存有近二千七八百首,为唐人之最。
在江州自分其诗七八百首为四类(《与元九书》):1、讽谕诗——美刺比兴,因事立题,新乐府150首。
《秦中吟》(十首),“一吟悲一事”,“卒章显其志”;集中暴露官场腐败、权贵骄横而百姓多苦难的社会现实。
新乐府运动

第三节 白居易诗论3
二、诗与现实。 认为诗必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 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策林》69《采诗》) “事”,就是社会现实,指与国家人民有关的社会事 件, “一吟悲一事”(《伤唐衢》)和“因直歌其事” (《秦中吟》)。“事”触动人的感情,才能形成诗, 时代盛衰和社会好坏,都可从诗中反映出来。提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 书》)的口号,为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做出了贡献。 反映现实,最重要的是暴露黑暗面,主张“惟歌生民 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但伤民病痛, 不识时忌讳”(《伤唐衢》),强调诗反映人民痛苦, 批评时政弊端。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连昌宫词》,是著名长篇叙事诗。 借宫边老人对连昌宫今昔盛衰变化的叙述,反映安 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巨大变化,揭露并抨击安史之 乱前朝政腐败,追溯导致祸乱原因,表达对“圣君 贤相”清明政治的向往。 此诗与白居易《长恨歌》并称。诗采取《长恨歌》 的题材,讽戒之意显著,叙事首尾详尽,布局完整, 描写细腻。
第三节 白居易诗论5
其诗歌理论具有进步意义,尤其是强调以诗歌来批 评时政之得失,反映民生之疾苦,是对现实主义诗 歌理论的重要贡献,是前代诗人所不可想象的。 局限性,偏颇处:过火强调诗歌的功利和实用,显 得狭窄。如过分地强调了诗歌的政治功用,限制了 诗歌的发展;过分地突出了诗歌内容对形式的决定 作用,忽略了诗歌完美的艺术形式。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20
第一节复习思考题
1.概念:新乐府;新乐府运动 2.分析:张籍《秋思》;李绅《悯农》。
第二节
白居易生平思想
第二节 白居易生平思想1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本文是关于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感谢您的阅读!
特别推荐: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74首(音频)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1.花间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2.山水田园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3.左思风力特点及代表人物
4.豪放词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5.永嘉四灵特点及代表人物
6.建安风骨特点及代表人物
7.前后七子特点及代表人物
8.雅正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9.临川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10.新乐府运动特点及代表人物
11.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12.诗界革命特点及代表人物
13.正始文学特点及代表人物
14.茶陵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15.台阁体特点及代表人物
16.江西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1.提高高考语文分数的方法
2.提高语文成绩的32种方法
3.古诗文背诵方法
4.答题技巧
5.提高高考语文阅读速度的方法
6.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7.高考语文写作技巧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新乐府运动特点及代表人物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新乐府运动特点及代表人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新乐府运动特点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
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
他曾把担任左拾遗时写的“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50多首诗编为《新乐府》。
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
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
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
二是写时事。
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
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始于杜甫。
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
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
新乐府诗多未尝“播于乐章歌曲”。
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
新乐府运动由于前有杜甫开创的传统,后有元结、顾况继其事,张籍、王建为先导,到了“元白”时期,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加之元、白诗才盖世,写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给当时以极大影响,使这一伟大的文学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
《师友诗传续录》载:“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创为新乐府,亦复自成一体。
”新乐府运动在贞元,元和年间与韩柳古文运动相继磅礴于文坛,有着共同的社会原因。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
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除白居易而外,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也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
新乐府运动主要作品: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并为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新乐府运动倡导者
“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
他们同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元白”并称,在元稹、白居易生活的那个时代即已盛行。
白居易序刘禹锡诗云:“予顷与元微之唱和颇多,或在人口。
…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
”又《旧唐书·元模传》:“稹聪警绝人,年少有才名,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
”白居易、元稹等诗人的主要文学活动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因而把他们创作的诗歌和仿效他们的作品统称”元和体。
”《新唐书·元稹传》:“稹尤长于诗,与白居易相埒,天下传讽,号‘元和体’。
”又唐李肇《国史补》:“元和已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名‘元和体。
’”后宪宗殁,穆宗立,改年号为长庆(821—824),白居易、元稹将自己的诗歌编辑成集,分别名《白氏长庆集》、《元氏长庆集》,故又称他们的诗作为“长庆体”。
小编提示: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新乐府运动特点及代表人物》,更多学习相关材料,敬请关注语文网,小编随时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材料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