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生物药物分析期末总结范文

生物药物分析期末总结范文

生物药物分析期末总结范文生物药物分析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药物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

本文将从生物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常用分析方法、质量控制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基本原理生物药物是以生物制剂为基础的药物,包括蛋白质药物、抗体药物、基因工程药物等。

生物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基于这些药物的特性和作用机制,通过各种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1.蛋白质药物分析蛋白质药物通常是通过重组DNA技术等方法制备的,其分析主要涉及到蛋白质表达、纯化、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基于质谱的蛋白质定量分析、免疫学方法、生物活性检测等。

2.抗体药物分析抗体药物是指基于抗体的药物,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等领域。

抗体药物的分析方法包括免疫学方法、结构分析、生物活性检测等。

其中,流式细胞术、ELISA、Western blotting等是常用的抗体药物分析方法。

3.基因工程药物分析基因工程药物是指基于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药物,主要包括基因疗法、基因工程疫苗等。

基因工程药物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基因的表达、载体的转染、基因传递效率的测定等。

二、常用分析方法生物药物分析涉及到多种分析方法,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1.物理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主要用于药物的理化性质研究和分析。

其中,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等用于药物的结构表征和纯度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用于药物成分分离和纯化。

此外,还有核磁共振、电泳、质谱等方法。

2.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生物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免疫印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荧光免疫测定等。

这些方法主要用于检测药物中的蛋白质、抗体等成分。

3.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用于药物的基因表达、结构和功能研究。

常用的方法包括PCR、RT-PCR、DNA测序、基因克隆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药物的生物合成、基因表达、突变检测等。

三、质量控制生物药物分析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生物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

生物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

题库一1、什么是药物?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和用法、用量的物质。

2、药物的学科包括哪些?药物分析(pharmacenticalanalysis)、药理学(pharmacology)、药剂学(pharmaceutics)、药物化学(pharmacentical chemistry)3、什么是生物药物?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组成生物体的各种成分,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特别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加工、制造而形成的一大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物。

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1)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直接提取的各种天然生理活性物质;(2)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4、生物药物的性质(Properties of biological)(1)结构相近;(2)药理有效;(3)医疗效果好;(4)浓度低,杂质高;(5)大分子稳定;(6)有一定的敏感性(对热、重金属、酸碱和ph变化等敏感)5、药典的定义?药典的简称、版本、三部和内容?(1)定义:记载着各种药品标准和规格的国家法典,是国家管理药品生产与质量的依据,一般由一个国家的卫生行政部门主持编写、实施颁布。

(2)简称:Ch.P(3)版本: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4)三部: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

(5)内容:凡例,正文,附录,索引。

6、什么是ADME?各代表什么单词?ADME:药代动力学;A:吸收(absorption);D:分布(distribution);M:代谢(metabolism);E:排泄(excretion)题库二1、标准物质的定义标准物质是一种或多种确定了高稳定度的物理、化学和计量学特性,并经正式批准,可作为标准使用,用来校准测量器具、评价分析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物质或材料。

包括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物理性质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工程技术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通用6篇)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通用6篇)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第1篇P440溶出度:系指活性药物成分从片剂(或胶囊剂等普通制剂)中的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在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及肠溶制剂等中也称为释放度第三节注射剂分析1 溶液型注射液应澄清 2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用于椎管内注射)不得有相分离现象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中,90%的乳滴粒径应小于1um,且不得有粒径大于5um的乳滴。

3除另有规定外,混悬剂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内注射)中,原料药物的粒径应小于15um,粒径为15~20u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第2篇一般鉴别实验:是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1有机氟化物的鉴别经氧瓶燃烧法破坏,被碱性溶液吸收成无机氟化物,与茜素氟蓝、硝酸亚铈在溶液中形成蓝紫色络合物。

2有机酸盐水杨酸盐与三氯化铁生成配位化合物,中性红色,弱酸紫色。

加稀盐酸,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中溶解。

酒石酸盐加氨制硝酸银试液数滴,水浴加热,试管内壁成银镜。

3芳伯氨基反应加稀盐酸煮沸,加等体积的亚硝酸钠和脲溶液数滴,振摇1分钟,滴加碱性B-萘酚试液数滴,生成由粉色到猩红色沉淀。

4托烷生物碱类发烟硝酸5滴,水浴蒸干,得黄色残渣,放冷,加乙醇2-3滴湿润,加固体氢氧化钾一粒,显深紫色。

5无机金属盐焰色反应钠盐鲜黄色钾盐紫色钙离子砖红色钡离子黄绿色绿色玻璃中透视蓝色铵盐加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后,加热,即分解,发生氨臭;遇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并能使硝酸亚汞试液润湿的滤纸显黑色。

6无机酸根氯化物法一:用稀硝酸酸化后,滴加硝酸银,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溶解,再加稀硝酸酸化后,沉淀再次生成。

法二:加与供试品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润湿,缓慢加热,即产生氯气,能使润湿的碘化钾试纸变蓝。

硫酸盐法一:加氯化钡试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硝酸或盐酸中均不溶解。

生物药学知识点总结初中

生物药学知识点总结初中

生物药学知识点总结初中生物药学的重要概念和原理有很多,我将从生物药物的制备与生物利用度、贮存与转运、药物评价、剂型设计等方面进行总结:1.生物药物的制备与生物利用度生物药物的制备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在生物体内或外部制备的药物,通常是由质粒、细胞、组织、细胞外液、组织液、动物体等生物体组成。

生物药物主要包括蛋白质类、多肽类、抗体类、核酸类等。

生物药物的制备步骤一般包括:制备目的蛋白、蛋白纯化和结构鉴定、药物载体的构建、遗传转化或基因编辑、选择滤除积累等。

生物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在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是否符合预期的药理学要求。

2.贮存与转运生物药物的制备后,需要进行贮存与转运,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生物药物在制备和转运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湿度、PH、氧气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制备、封装、贮存和转运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3.药物评价药物评价是指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评价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生物药物的评价包括体外评价和体内评价。

体外评价包括生物药物的化学性质、生物性质和药效学评价,包括蛋白质类的表达、纯化和鉴定,抗体类的抗原-抗体反应和生物活性测定等。

体内评价包括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

动物试验包括对动物的干预试验、代谢动力学试验、药效学试验等,临床试验包括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

4.剂型设计剂型设计是指将生物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制成所需的制剂形式,以便于给药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生物药物剂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剂型的选择、药物释放的控制、药物的吸收与分布、剂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生物药物剂型的选择应根据药物性质、给药途径及治疗目的等来确定。

剂型的设计应注意药物的释放控制,以便调控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度和底片,从而实现治疗的最佳效果。

以上是生物药学的一些知识点总结,涉及了生物药物的制备与生物利用度、贮存与转运、药物评价、剂型设计等方面。

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药物分析的定义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及其相关制剂的成分、质量、结构等进行分析的过程,以确定其品质、纯度、活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药物分析的目的1.确定药物的成分2.检测药品的质量与纯度3.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活性4.监控药品的稳定性和保存条件三、药物分析的常用方法1.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是指利用色谱技术对物质进行分离、检测和定量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HPLC)。

2.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利用质谱仪对物质的分子结构、质量及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分析包括质子化电离质谱(EI-MS)和化学离子化质谱(CI-MS)。

3.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利用分子对电磁波的吸收、发射和散射来获取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信息的方法。

常见的光谱分析包括紫外-visible吸收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光谱(NMR)。

4.生物学分析生物学分析是利用生物学方法对药物的活性、毒性、代谢及药效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学分析包括生物胶束色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四、药物分析的常见样品1.原料药2.成品药3.中间体4.生物样品5.环境样品五、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1.规范化药物分析需要遵循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分析方法和程序。

2.精密度和准确度药物分析结果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灵敏度药物分析方法需要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以满足对药物成分和质量的精准检测要求。

4.特异性药物分析方法需要对目标成分有良好的选择性,避免对其他成分的干扰。

5.线性范围药物分析方法需要覆盖目标成分浓度的线性范围,以满足不同浓度下的分析要求。

六、药物分析的应用领域1.药物研发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对新药物的结构、质量、活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以确定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2.药物生产在药物生产过程中,对原料药和成品药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生物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

生物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

生物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1.生物活性分析方法:生物活性分析是衡量药物对生物体的活性以及药物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生物活性分析方法包括酶活性分析、细胞毒性测定、动物试验等。

2.蛋白质质量分析方法:蛋白质质量分析是研究蛋白质的分子量、构象以及组成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蛋白质质量分析方法包括质谱分析、SDS-等。

3.分离与纯化方法:生物制剂通常具有复杂的成分,需要进行分离和纯化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常见的生物分离与纯化方法包括色谱技术(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电泳技术(如凝胶电泳等)等。

4.基因检测与基因表达分析:基因检测是通过检测DNA中的特定序列来确定基因型,用于诊断疾病、基因治疗等。

基因表达分析是研究基因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调控机制的方法。

5.免疫学分析方法:免疫学分析方法是通过检测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

常见的免疫学分析方法包括免疫沉淀、ELISA、西方印迹等。

6.稳定性分析:生物药物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而失去活性。

稳定性分析是评价生物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的方法。

7.药物相互作用分析:药物相互作用分析是研究生物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包括体外药物相互作用实验、药代动力学分析等。

8.药代动力学分析:药代动力学分析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方法。

常见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方法包括药物浓度测定、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计算等。

9.毒理学评价:生物药物上市前需要进行毒理学评价,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常见的毒理学评价方法包括细胞毒性实验、动物实验等。

10.药物质量控制:生物药物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药物制剂质量稳定的关键。

常见的药物质量控制方法包括药品标准制定、质量检测等。

总之,生物药物分析是研究生物制剂活性成分及其机制的重要方法,在药物研发、质量控制以及临床应用中起着关键作用。

以上所述的知识点是生物药物分析中常见的内容,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药物分析技术。

生物药物分析重点完整版

生物药物分析重点完整版

生物药物分析重点完整版生物药物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制造的药物,其活性成分是通过生物源来获得的。

与化学合成药物不同,生物药物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对其进行分析至关重要。

下面是生物药物分析的重点内容:1. 蛋白质序列分析:生物药物通常是由蛋白质或多肽组成的,因此确定其氨基酸序列是十分重要的。

这可以通过蛋白质质谱法(Protein Mass Spectrometry)或者核酸测序法(Nucleic Acid Sequencing)来实现。

2.组分分析:生物药物是复杂的混合物,可包含多种不同的成分,例如蛋白质、糖类、脂类等。

对于生物药物的组分分析,可以使用色谱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毛细管电泳法(CE)等。

3.纯化与纯度分析:生物药物的纯度对其药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纯化过程需要将生物药物与所含的杂质进行分离,常用的方法包括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

而对于纯度的分析,则可以通过各种色谱方法和电泳分析手段来实现。

4.结构分析:了解生物药物的结构对于评估其功能和作用机制至关重要。

结构分析通常包括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的测定。

核磁共振(NMR)和X射线晶体学是常用的方法。

5.生物活性分析:生物药物的药效可以通过多种生物活性分析方法进行评估。

这包括细胞培养实验、动物模型和体内药效学实验等。

6.稳定性分析:生物药物往往是不稳定的,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和pH值等。

稳定性分析可以通过测定样品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来评估药物的稳定性。

7.免疫原性分析:生物药物可能会引起免疫反应,导致不良反应。

因此,对于生物药物的免疫原性进行分析十分重要。

这可以通过体内和体外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化等来实现。

8.品质控制和一致性分析:对于生物药物的品质控制和一致性分析至关重要,以确保其在不同批次和制造过程中的一致性。

这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稳定性试验和其他生物学方法来实现。

生物药物分析掌握

生物药物分析掌握

第一章掌握1、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应用生物化学、现代生物技术、微生物免疫学和药学等的原理与方法制造的一大类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制品。

2、生物药物的特点:(1)药理学特性(2)在生产、制备中的特殊性(3)检验分析时的特殊性3、生物药物质量检验分析的程序与方法:1、取样2、鉴别试验3、杂质检查4、安全性检查5、含量(效价)测定6、检验报告的书写4、生物药物常用定量分析法(1)酶法(2)电泳法(3)生物检定法(4)理化法第二章掌握1、杂质限量计算及限量检查方法杂质限量:指在不影响药物疗效、稳定性及不发生毒性的前提下,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杂质限量有百分表示(%)和百万分表示(ppm )两种表示方法若用ppm 表示 ①其中V 为对照品体积,C 为对照品浓度,S 为所取供试品量限量检查方法:(1)标准对照法(2)灵敏度法(3)比较法2、毒性试验的内容一种新药或新的制剂,在临床使用前必须经过毒性试验。

一些毒性较大或生产、贮存中易引入毒性物质或分解导致毒性增大的药品制剂,也应进行毒性试验毒性试验包括急性毒性试验、异常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和特殊毒性试验3、LD5 0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的种类LD5 0的概念:测定药物的半数致死量,即半数致死量(50%致死剂量)为引起试验动物半数死亡的药物剂量 常用的有改良寇氏法、简化几率单位法、加权回归法4、掌握蓄积系数的概念和计算蓄积系数:某些药物排泄或代谢速度较慢,重复给药时常出现蓄积毒性蓄积毒性的大小可以用蓄积系数(KC )来表示。

KC 表示分次用药引起动物半数致死的累积总量(LD50C )与一次用药测定的LD50之比。

5、掌握特殊毒性试验的一般程序第二阶段致突变性短期致癌试验动物短期致癌试验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恶性转化试验基因突变哺乳动物培养细胞基因突变试验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染色体畸变啮鼠动物显性致死试验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DNA 损伤修复细胞程序外DNA 合成(UDS)试验SOS 显色反应第三阶段动物长期致癌试验第一阶段致突变性生殖毒性微生物回复突变试验(Ames 试验)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啮鼠动物微核试验一般生殖毒性试验动物致畸胎试验围产期毒性实验6、热原检查的原理:热原检查是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判定%100⨯=供试品量允许杂质存在的最大量杂质限量%100⨯⨯=S C V L 610)(⨯⨯=S C V ppm L 5050LD LD K C C =供试品所含热原质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库一1、什么是药物?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和用法、用量的物质。

2、药物的学科包括哪些?药物分析(pharmacenticalanalysis)、药理学(pharmacology)、药剂学(pharmaceutics)、药物化学(pharmacentical chemistry)3、什么是生物药物?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组成生物体的各种成分,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特别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加工、制造而形成的一大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物。

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1)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直接提取的各种天然生理活性物质;(2)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4、生物药物的性质(Properties of biological)(1)结构相近;(2)药理有效;(3)医疗效果好;(4)浓度低,杂质高;(5)大分子稳定;(6)有一定的敏感性(对热、重金属、酸碱和ph变化等敏感)5、药典的定义?药典的简称、版本、三部和内容?(1)定义:记载着各种药品标准和规格的国家法典,是国家管理药品生产与质量的依据,一般由一个国家的卫生行政部门主持编写、实施颁布。

(2)简称:Ch.P(3)版本: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4)三部: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

(5)内容:凡例,正文,附录,索引。

6、什么是ADME?各代表什么单词?ADME:药代动力学;A:吸收(absorption);D:分布(distribution);M:代谢(metabolism);E:排泄(excretion)题库二1、标准物质的定义标准物质是一种或多种确定了高稳定度的物理、化学和计量学特性,并经正式批准,可作为标准使用,用来校准测量器具、评价分析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物质或材料。

包括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物理性质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工程技术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2、精密度控制图及准确度控制图的上下警告限及上下控制限是怎样定义的?(1)精密控制图,即均值控制图。

以测定结果的平均值X为控制图的中心线,并计算出测量值的标准偏差S,以X ±2S作为上下警告限,用虚线表示;X±3S作为上下控制限绘成。

(上警告限:UWL,下警告限:LWL,上控制限:UCL,下控制限:LCL) (2)准确控制图,也称回收率控制图,向不同浓度的样品中加入不同的已知量的标准物,积累测得的回收率数据,计算百分平均回收率品p及其标准偏差sp,以p±2sp为上下警告限,p±3sp为上下控制限。

3、计量、认证、标准化及质量管理的英文计量:measurement认证:accreditation标准化:standardization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 QM4、药物分析论文的发表包括那几个项目?题目、作者姓名和所在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或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小结或结论、参考文献5、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包括哪十项?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检验限LOD 、定量限LOQ 、线性、范围、耐用性、稳定性、其他考核指标(对免疫分析的特殊考虑、药物代谢物的分析、药物立体异构体的分析、萃取回收率)6、QbD是什么?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定义是:在可靠的科学和质量风险管理基础之上的,预先定义好目标并强调对产品与工艺的理解及工艺控制的一个系统的研究方法。

题库三1、什么是酶法分析?以酶作为分析工具或分析试剂,用以测定样品中用一般化学方法难以检测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是酶的底物,也可以是酶的抑制剂或辅助因子,通常将这类方法称为酶法分析。

2、什么是酶活力测定?以酶作为分析对象,根据需要对样品进行酶含量或活力测定,这类分析方法称为酶活力测定。

3、酶活力单位如何定义?酶活力单位是指在25℃下,以最适的底物浓度,最适的缓冲液离子强度,最适的PH值等条件下,每分钟能转化一个微摩尔底物的酶量作为一个活力单位。

4、酶活力测定的方法有哪些?取样测定法、连续测定法、旋光度法、酶偶联测定法、其他测定方法(电化学测定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法、放射化学法)5、酶法分析可分为哪两种方法?终点测定法、反应速度法6、一个比色杯中测定苯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和D-2-磷酸甘油酸(D-2-PGA)的定量测定问题D-2-PGA ↔ (条件是:烯醇化酶)PEPPEP+ADP ↔(条件是:丙酮酸激酶)丙酮酸+A TP丙酮酸+NADH+氢离子↔(条件是乳酸脱氢酶)乳酸+NAD+对于丙酮酸、DEP和D-2-PGA共存的混合液,用LDH作用时,由于LDH反应定量向右进行,根据340nm吸收度的减少算出丙酮酸的量,向反应液中加入丙酮酸激酶,使丙酮酸激酶反应与LDH反应成偶联反应,则NADH的减少和PEPD的增加成正比,向该反应液中进一步加入烯醇化酶,使烯醇化酶反应与丙酮酸激酶及LDH偶联,则此时NADH 减少与D-2-PGA的量成比例,这样,在一个比色皿中能依次进行丙酮酸、PEP和D-2-PGA的测量。

题库四1、什么是免疫分析法?以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免疫原性、抗原特异性、全抗原、半抗原的定义。

免疫原性:指当被注射入适合的动物体内后,能促使动物产生循环性抗体或改变免疫细胞的反应性。

抗原特异性:指具有能与特异性抗体作用的性质。

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与抗原特异性的物质。

半抗原:只能与特殊抗体作用但不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的简单分子。

3、半抗原的选择原则。

○1抗原结构中最好具有芳香结构;○2应考虑抗原-抗体反应的微环境;○3合理的利用分子类似物间的交叉反应。

4、抗体的种类。

常规免疫血清(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

5、获得抗血清的步骤。

○1免疫原的制备;○2动物免疫;○3试血及效价测定;○4免疫动物血液的采集及抗血清的分离6、抗体纯化的方法。

(1)非专一法(化学方法),提纯或浓缩某一类的免疫球蛋白(2)专一法,利用免疫吸附剂和亲和色谱的方法得到免疫学上专一性的抗体。

7、效价是什么?效价(titer):又叫滴度,指某一物质与一定容量的另一物质反应所需要的量。

8、免疫分析法有哪几种?(1)均相免疫分析体系: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荧光免疫分析法(FIA,包括:荧光淬灭法、荧光增强法、荧光偏振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等)、克隆酶给予体免疫分析法(2)液-固免疫分析体系: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免疫亲和色谱法、免疫传感技术9、ELISA的英文全称?实验步骤为?(1)ELISA: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 (2)步骤:包被;洗涤;与特异性抗体反应;与酶联抗体反应;显色与测定10、免疫扩散法的种类?双向扩散、单向扩散、单向简单扩散、简单辐射扩散题库五1、一共介绍了多少种电泳方法?纸电泳法;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高效毛细管电泳法2、什么是毛细管电泳法?英文全称是什么?(1)以弹性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的之间的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分析方法。

(2)英文: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HPCE;题库六1、高效液相色谱仪有哪几部分组成?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器;2、对于一个色谱图来说,h、W、Wh/2、A、tg、VR都代表什么?h:峰高:指峰最高点到峰底的垂直距离W:峰宽:指峰两侧拐点处所做的两条切线与基线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Wh/2:半峰宽:峰高一半时的峰宽A:峰面积:指峰和峰底所包围的峰面积tR:保留时间:指样品通过色谱柱所需要的时间,即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组分浓度极大值所需要的时间VR:保留体积:指从进样开始到柱后被测组分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流出的溶剂的总体积3、提高分离度有几种方式?增加选择性α;增加理论塔板数N;改变容量因子k4、Van Deemter方程是什么?各代表什么样的含义?H=A+B/u+CuA:涡流扩散项;B:分子扩散系数;C:传质阻力系数;u:流动相线速度5、什么是外标法?什么是内标法?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1)外标法:分别进一固定量的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测得色谱图后,样品溶液的浓度用样品峰和标准峰的直接面积比进行计算样品浓度=样品峰面积/标准品峰面积×标准品浓度优点:方法简单缺点:要求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精密度不高(2)内标法:用一已知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至准确称重的样品和标准品进行HPLC测定的方法,即为内标法样品浓度=样品面积比/标准面积比×标准品浓度面积比=样品峰面积/内标峰面积优点:精密度高缺点:操作程序比较麻烦,内标物比较难找题库七1、翻译生色团、助色团、深色位移、浅色位移、增色效应、减色效应。

生色团:chromophore助色团:auxochrome深色位移:bathochromic shift浅色位移:hypsochromic shift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减色效应:hypochromic effect2、R带、K带、E1、E2、B带分别由哪种跃迁形成?吸收位置大概在多少吸收带位置?指的是哪种结构的吸收带?3、例题:对结构紫外吸收的计算。

(答案略)4、什么是隔离效应?什么是加和规律?当一个生色团和助色团直接相连时,两者形成了一个n-π共轭体系,使生色团的吸收发生红移,当两个生色团直接相连时,两者形成更大的共轭体系,出现新的吸收带,如果两个基团之间引入不含杂原子的饱和基团(-CH2-),这种饱和基团阻止了两个基团之间n-π共轭,就说这个饱和基团有隔离效应。

从另一方面,这时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就是两个基团单独存在时的吸收之和,即为加和规律。

5、红外光谱法的优点。

简单方便,成本低;分析速度快;具有很高的分辨率;不损伤样品;可实现在线分析和监测;应用范围广;特征性强6、羰基一般在多少波普数处?苯环骨架的伸缩振动区呢?羰基:1760~1690cm-1苯环骨架:1650~1450cm-17、指纹区的范围及官能团的范围?指纹区:1300~650cm-1官能团区:4000~1300cm-18、分析红外图谱写出可能的官能团。

(答案略。

)题库八1、屏蔽常数、化学位移、耦合常数的英文屏蔽常数:shielding constant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耦合常数:coupling constant2、计算烯氢化学位移值的例题3、什么是化学等价?什么是磁等价?化学等价:分子中有一组相同的原子和基团处于相同的化学环境时,称它们为化学等价,化学等价的核具有相同的化学位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