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纲要】2019年福建高中地理会考纲要(完整版)

合集下载

【会考纲要】2019年福建高中地理会考纲要(完整版)

【会考纲要】2019年福建高中地理会考纲要(完整版)

2019年福建高中地理会考纲要第一章.行星地球~考点解析~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比较太阳系中各行星的质量、体积、轨道特征等数据,理解地球的普通性。

(2)从地球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及其所处的宇宙环境,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生机勃勃的生命现象的特殊的行星。

(3)能运用恰当的方式(如小短文、绘图或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简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了解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活动周期,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

(1)解读时区示意图,理解地方时、区时、格林尼治时间、北京时间和国际日界线等概念。

(2)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能进行简单的区时与地方时的计算、两地间时间的换算。

(3)在地球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照侧视示意图和俯视示意图、地球公转轨道标准示意图中辨认或绘出地球自转或公转方向、晨昏线与昼夜半球、太阳直射点位置,推断所处节气、季节和日期。

(4)计算日照示意图中特殊点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具体时刻。

(5)理解自转与公转运动产生的主要地理意义。

(6)能够运用教具、学具或计算机模拟,完成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独立操作,分析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

今正确认识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

从宏观层面看,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交叉而成的。

适应性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1.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A.太空试验站 B.星云 C.织女星 D.陨星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绕地球转,地球绕太阳转,太阳是银河系的一颗普通恒星.据此完成2~3题。

2.童谣中提到的天体包括()A. 恒星、行星、卫星B. 恒星、星云、行星C. 恒星、行星、小行星D. 恒星、彗星、行星3.上述涉及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4.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

A.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5.能正确标注图1—1—2中天体系统的名称的是()。

2019年福建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命题大纲附模拟题

2019年福建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命题大纲附模拟题

福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命题大纲地理11.宇宙中的地球●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绘制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了解太阳系模式图,并能确定地球在其中的位置;分析太阳系八个行星的比较数据,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用科学的宇宙观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了解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了解太阳的外部结构及其主要活动类型,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了解黄赤交角的含义。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线,绘制、标识地球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概括地核、地幔、地壳、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的主要特点;正确认识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了解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结合实例说明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含义;能绘简图说明并设计实验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理解并能绘简图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的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应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点;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发生的领域;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福建省中考地理学业考试大纲

福建省中考地理学业考试大纲

2019 年福建省中考地理学业考试大纲一、命题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及《2019 年福建省初中学业地理学科考试大纲》。

二、命题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基础, 注重能力, 难易适中, 做到思想性、科学性、技术性的统一, 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利于初中学校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普通高中招生的改革和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顺利实施, 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适用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的初中地理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用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地球仪运用地球仪, 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2. 地图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 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 二) 世界地理1. 海洋与陆地(1) 海陆分布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 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 海陆变迁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 说出世界着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 气候(1)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 天气" 和" 气候" 的区别。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 气温与降水的分布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2019年高中地理会考题及答案精品教育.doc

2019年高中地理会考题及答案精品教育.doc

2019年高中地理会考题及答案2019年最新的高中地理会考题,能带你什么样的启发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所分享的2019年高中地理会考题及答案,答案仅供参考。

2019年高中地理会考题: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50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50题的相应位置上。

(每小题1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8日14点07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阅读材料,完成1~4题。

1. “神舟十一号”返回舱着陆时,中时区处于A.凌晨B.早上C.中午D.下午2. “天宫二号”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3.地球存在生命的根本原因在于①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和水②与太阳距离适中③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大气④体积和质量适中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空间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活动对空间站的影响可以忽略B.空间站在地面实验过程中不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C.太阳黑子比耀斑对空间站的影响大D.太阳活动会影响空间站的安全及地空联系(通信)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读图1,回答第5、6题。

5.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A.水平运动物体偏向B.四季的更替C. 昼夜的更替D.极夜范围变化6.在演示该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①使灯泡中心与地球仪球心在同一水平面上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③面向地球仪,从右向左拨动地球仪④拨动地球仪的同时转动灯泡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7.关于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内部可分为四大圈层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C.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平行D.自然环境是指地球外部圈层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

福建省2019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试题命题范围

福建省2019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试题命题范围

福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命题大纲地理11.宇宙中的地球●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绘制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了解太阳系模式图,并能确定地球在其中的位置;分析太阳系八个行星的比较数据,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用科学的宇宙观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了解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了解太阳的外部结构及其主要活动类型,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了解黄赤交角的含义。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线,绘制、标识地球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概括地核、地幔、地壳、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的主要特点;正确认识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了解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结合实例说明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含义;能绘简图说明并设计实验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理解并能绘简图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的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应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点;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发生的领域;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已精准)2019会考纲要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

(已精准)2019会考纲要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北部湾经济区地处中国华南、西南与东盟三大经济圈的结合部,隶属广西,主要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组成,是我国百部大开发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唯一海陆相连的区城。

经济区将建设成为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读图3-1-1,完成1~3题。

图3—1—11.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差异性B.整体性与差异性C.整体性D.阶段性2.图中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A.边界明确B.有固定的面积、形状C.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D.划分指标主要是气候3.区域内部的发展还要( )。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B.保持相同的城市发展方向C.保证相同的工、农业地域D.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图3—1—2示意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读图完成4~6题。

4.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开发利用发展方向 B.生活特点C.经济发展水平 D.生活条件5.以下叙述可以反映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

①农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②传统运输方式上南船(船舶)北马(马车)③粮食生产种类上南稻北麦④糖料作物种植上南蔗(甘蔗)北菜(甜菜)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6.导致图3—l—2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最主要是( )。

A.气候条件 B.交通条件 C.土地条件 D.历史条件澳大利亚(图3-1-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都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

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3-1-4).据此完成7~9题。

7.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3-1-3所示的( )。

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8.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C.增加采光D.通风换气9.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2019年福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2019年福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2019年福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数学学科考试大纲〔试行〕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数学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那么1、导向性原那么。

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表达数学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那么。

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那么。

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4、实践性原那么。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试题背景应来自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数学的应用及其与社会的联系。

5、公平性原那么。

试题的考查内容、素材选取、试卷形式对每个学生而言要表达公平性,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尊重不同的解答方式和表现形式。

【三】考试目标要求高中毕业会考数学科考试的主要考查方面包括: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1、知识知识要求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那么、公式、公理、定理。

基本技能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能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地理学科考试大纲(试 行)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地理学科考试大纲(试 行)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地理学科考试大纲(试行)一、命题依据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0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地理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地理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

突出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学习方法的考核,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则。

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4.时代性原则。

命题结合时代要求,突出新情境、新材料、新设计的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地理学科与社会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三、考试目标要求1.知识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与要求是指《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考试地理学科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对知识的要求依次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2.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3.情感目标与要求三维目标作为有机整体,主要通过知识为载体,综合地进行考查。

四、内容与要求普通高中地理(必修科目)学业基础考试的内容为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部分内容。

其考试内容及要求如下:地理 11.宇宙中的地球●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绘制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了解太阳系模式图,并能确定地球在其中的位置;分析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理解地球又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运用科学的宇宙观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福建高中地理会考纲要第一章.行星地球~考点解析~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比较太阳系中各行星的质量、体积、轨道特征等数据,理解地球的普通性。

(2)从地球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及其所处的宇宙环境,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生机勃勃的生命现象的特殊的行星。

(3)能运用恰当的方式(如小短文、绘图或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简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了解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活动周期,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

(1)解读时区示意图,理解地方时、区时、格林尼治时间、北京时间和国际日界线等概念。

(2)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能进行简单的区时与地方时的计算、两地间时间的换算。

(3)在地球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照侧视示意图和俯视示意图、地球公转轨道标准示意图中辨认或绘出地球自转或公转方向、晨昏线与昼夜半球、太阳直射点位置,推断所处节气、季节和日期。

(4)计算日照示意图中特殊点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具体时刻。

(5)理解自转与公转运动产生的主要地理意义。

(6)能够运用教具、学具或计算机模拟,完成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独立操作,分析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

今正确认识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

从宏观层面看,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交叉而成的。

适应性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1.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A.太空试验站 B.星云 C.织女星 D.陨星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绕地球转,地球绕太阳转,太阳是银河系的一颗普通恒星.据此完成2~3题。

2.童谣中提到的天体包括()A. 恒星、行星、卫星B. 恒星、星云、行星C. 恒星、行星、小行星D. 恒星、彗星、行星3.上述涉及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4.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

A.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5.能正确标注图1—1—2中天体系统的名称的是()。

A.①一太阳系 B.②一银河系C.③一总星系 D.④一地月系6.图1-1-3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7.下列各组天体中距太阳由远及近排序正确的是()。

A.金星、木星、海王星、天王星 B.天王星、土星、火星、地球C.水星、小行星带、土星、海王星 D.地球、小行星带、火星、木星8.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是()。

A.重力 B.核裂变 C.太阳辐射 D.风能9.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关联不大的是()。

A.生物活动 B.大气和水体的运动C.火山的爆发 D.煤和石油的形成10.太阳大气的外部结构从里到外依次是()。

A.光球、日冕、色球 B.光球、色球、日冕C.色球、日冕、光球 D.色球、光球、日冕11.通常情况下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是()。

A.太阳外部的整个大气层 B.太阳内部C.太阳大气的色球层 D.太阳大气的光球层“太阳能屋顶计划”指在屋顶或建筑物其他可能的部位安装太阳能系统,充分利用太阳能获取电能、热能(图1-1-3)。

“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入电网,人们从电网购买使用。

目前,上海市正在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预计到2030年,上海市20%的用电将来自太阳能。

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太阳活动时产生的能量 B.是太阳向外辐射的电磁波C.是耀斑爆发时产生的能量 D.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13.上海市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分布集中 D.太阳能发电稳定,不受天气影响图1-1-4是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15.此图所正确反映太阳活动的影响是()。

A.影响地球气候,进而影响植物生长B.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C.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D.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至2011年10月6日18时,天宫一号已绕地球飞行109圈。

据此完成16~18题。

16.“天宫一号”发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A.由快变慢 B.由慢变快 C.接近最快 D.接近最慢17.“天宫一号”发射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C.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18.“天宫一号”发射时,华侨林先生在美国纽约(西五区)收看实况转播,此时当地已是()。

A.上午 B.正午 C.下午 D.午夜19.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子夜与正午的分界线 B.在任何时间都等分赤道C.终年与经线圈重合 D.每天都自西向东移动读图1-1-5,完成20~21题。

20.图中A、 C、D、E、F各点中,与B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的有()。

A.A点 B.C点 C.D点 D.E点21.春、秋分日,图中A、C、D、 E、 F各点中,与B点昼长相同而地方时不相同的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22.以下描述赤道上的自然现象的是()。

A.全年每天都是昼夜平分 B.每天太阳高度均最大C.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D.自转角速度最大23.假如黄赤交角增大到25°,则()。

A.寒带范围缩小 B.温带范围扩大C.温带范围缩小 D.热带范围缩小24.某一恒星昨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A. 20时B. 20时56分4秒C. 19时D. 19时56分4秒每年6月7日~9日,是高三学子们信心十足地走进高考考场,为社会、父母和老师交上满意答卷的不平凡日子。

据此回答25~26题。

25.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1-6)中,能示意高考三天大致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26.第一天第一场考试顺利结束时,北京时间已近12点,此时的光照图接近图1-1-7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27.下列日期中,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

A.国际劳动节 B.元旦 C.我国国庆节 D.我国教师节28.图1-1-8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有可能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29.正午时,地球上垂直的物体始终有影子且其影子只朝南的地区在()。

A.南回归线以南至南极圈以北之间的地区B.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C.北回归线以北至北极圈以南之间的地区D.赤道以南的地区30. 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A. 赤道以北地区 B.赤道附近地区C.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D.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图1-1-9示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分析回答31~33题。

31.当太阳直射点处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赤道上昼夜平分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D.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都是极昼现象32.当太阳直射点由d a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B.南半球各地黑夜逐渐变短C.全球逐渐趋向昼夜平分 D.地球公转逐渐趋向近日点33.当太阳直射点由b d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黄赤交角逐步加大 B.南半球白昼范围逐步加大C.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逐步加大 D.热带范围逐步减小图1-1-10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34~35题。

34.示意图中,属于岩石圈的是()。

A.①+② B.②+③C.②+⑥ D.④+⑤35.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C.地壳是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D.软流层是地核的组成部分36.为了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下面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接收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华北平原37.地球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是()。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岩石圈二、非选择题38.图1-1-10表示某日地球光照情况(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时刻南半球是季,C点所在的斜线是线。

(2)图中A点的时刻为,D点的昼长为(3) A,B,C三点中,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4) A, B, C, D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

39.图1-1-12中的甲是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轨迹示意图,乙是地球公转中的二分二至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乙图中的A、B、C、D标在甲图中适当位置(括弧内),并注出二分二至日。

(2)在乙图中用箭头标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3)地球公转轨道为近似的椭圆轨道,地球运行到乙图中的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填“较快”或“较慢”)(4)A→D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填“南”或“北”)半球,并且向(填“南”或“北”)移动,此期间北京白昼不断变(填“长”或“短”)。

40.读图1-1-13(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以为中心,日期约为月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图中晨线是。

(2)A、D、E三点比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为,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3)D点位于G点的方向。

有一发炮弹从D 点射向G点方向,炮弹将落在G点所在经线的(填“东”或“西”)侧。

(4)E点的地方时为时,C点的地方时为时。

G点的日落时间是时,G点的夜长为时。

此时,北京时间为时。

(5)此日后3个月内,北京(40°N, 116°E)的正午太阳高度将()。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C.先变大再变小 D.先变小再变大4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金星,中国古称“太白金星”,若处晨称“启明星”,若处黄昏则称“长庚星”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人们常称金星是地球的姐妹行星。

金星自转方向为由东向西。

材料二(1)由材料一可以看出:在金星上看太阳升落。

(2)运用已学知识,分析火星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若有请说出它们出现的范围。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考点解析~理解并能绘简图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吸收、散射)。

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了解大气逆辐射的含义,理解大气逆辐射对大气的保温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