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石狮的历史和名人
石狮的红色故事

石狮的红色故事【石狮红色故事的背景介绍】石狮,这座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美丽城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石狮人民勇敢地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而斗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见证了石狮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也传承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
【石狮红色故事的主要内容】1.革命先烈事迹石狮红色故事中,革命先烈事迹是其中一部分。
例如,陈平山、吴秀琼等革命先辈在这里开展地下斗争,组建红军游击队,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成为了石狮红色故事的典范。
2.红色景点介绍石狮红色故事还包括红色景点,如石狮革命烈士陵园、红军长征出发地等。
这些景点见证了石狮革命斗争的历史,如今成为人们缅怀先烈、弘扬红色文化的场所。
3.红色文化活动石狮市积极举办各类红色文化活动,如红色故事讲座、红色文化展览等,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石狮红色故事。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还激发了人们对红色历史的热爱和敬仰。
【石狮红色故事的意义和价值】石狮红色故事是石狮市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传承和弘扬石狮红色故事,有助于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人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如何传承和弘扬石狮红色故事】1.加强红色文物保护和利用,让更多人了解石狮红色历史。
2.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3.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如拍摄红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让石狮红色故事焕发新的生命力。
4.结合地方特色,将石狮红色故事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
泉州历史名人

泉州历史名人1.欧阳詹欧阳詹,字行周,唐泉州晋江潘湖村人。
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历经肃宗、代宗、德宗三朝,是泉州地区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官至国子监四门助教。
欧阳詹少时聪颖,唯一的爱好是读书和写诗作赋,年轻时由于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又有独特见解,写出来的文章语言优美精辟。
德宗贞元初年,他."文词崛兴",声名大振,浙江、福建一带许多人都知道欧阳詹的名字。
欧阳詹才高学博,著述颇丰,收入《欧阳行周集》里的赋、诗、记、传、铭、颂、箴、论、述、序、书等各种作品共140多篇。
他一生的德行、文章,对福建文化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他是福建文化史上杰出的人物。
2.俞大猷俞大猷(1503~1580),字志辅,号虚江,出生于泉州河市,是明嘉靖时期著名爱国将领、抗倭民族英雄。
俞大猷一生戎马,最主要功绩是领导抗倭斗争。
俞大猷多才多艺。
他创造一套用楼船歼灭倭寇的海战战术,还发明了一种陆战用的独轮车。
他精通六经,博学宏文,著有《正气堂集》30卷,堪称明朝一代儒将。
俞大猷的遗迹文物和民间传说,留在泉州和闽南等地甚多。
晋江磁灶的俞公山有他的陵墓。
泉州清源山虎乳泉畔下,旁有其自书写的'君恩山重"四个大字。
厦门、金门、武平、海南岛等地,都有俞大猷的读书轩和纪念祠堂。
3.何朝宗何朝宗(1522~1573),又名何来,德化县隆泰乡后所村人。
擅长木雕、彩塑,尤其精于瓷塑,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最著名的雕塑艺术家。
他的瓷塑作品多见于佛道神像。
现存何氏作品寥寥无几。
目前北京故宫和上海、福建、泉州、广东等地博物馆收藏的何氏作品都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欧美、日本、东南亚各国的何氏瓷塑被列为国宝文物。
何朝宗在故乡积极从事瓷塑研究、创作和传艺活动,为德化瓷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德化瓷塑赢得高度国际声誉作出了杰出贡献。
4.李贽李贽(1527一t602),字宏甫,号卓晋,又号温陵居士。
泉州晋江人,明末杰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
李贽出生在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庭。
施琅

摘要:晋江市安海镇位于福建省晋江市东南部,是宋元时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和避风良港。
在历史上,它有过湾海、石井、安平、鸿江等别称。
它也拥有很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和人物,好比安平桥,龙山寺,石井书院,白塔,星塔,忠义古庙,施琅,李子芳等。
关键词:晋江安海镇施琅李子芳施琅,字尊侯,号琢公,晋江龙湖衙口人。
西元1621年农历2月15日生。
他自幼生长在海滨,熟悉海情。
他从军后,屡建战功,是一位智勇双全、功勋卓著的良将。
以前施琅是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1646年)随郑芝龙降清。
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还曾经奉献策略帮助郑成功杀族叔夺取厦门,也积极参与海上起兵反清。
郑成功的一个手下曾经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了他,因而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立即诛杀施琅全家,虽然施琅逃走了,但他的父亲与兄弟都被杀。
后来施琅降清,先后担任清朝副将、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
后两次向清廷提出收复台湾的主张,之后康熙就把他调到北京,面述复台大计。
但是由于一些朝臣的极力反对,施琅的主张不但没有被采纳,反而还被免去了福建水师提督的职务。
1682年,康熙排除朝廷中反对意见,决定攻台,将施琅恢复福建水师提督一职,并出任攻台统帅。
1683年10月3日,施琅亲往台湾,接受了郑氏的归降。
自此,实现了真正的全国统一,台湾收复后,清廷对台湾的弃留问题曾引起一场争论。
有人主张“守澎湖,徙台湾人民而弃其地”。
但施琅坚决主张留守台湾,并上了一封《陈台湾弃留利害疏》,详述台湾与东南海防的重要关系,对弃守论的种种错误论点一一加以有力的驳斥。
后来施琅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
攻占台湾后,虽郑成功杀施琅父兄,施琅仍然亲至当时葬于台南的延平郡王墓前,跪拜磕头痛哭,左右皆动容。
台南有一古迹---五妃庙,相传曾经被施琅子孙给焚毁,嘉庆年间重建以后才未遭横祸。
施琅死后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葬,墓位于福建省惠安县黄塘镇虎窟村西北500米的坡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石狮历史,文化的介绍

关于石狮历史,文化的介绍石狮,又称“狮子头”,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石雕艺术品,常见于我国南方的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石狮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狮子之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石狮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和民间信仰。
相传古代有两只神兽,一为“白狮”,一为“青龙”。
白狮的形象威武庄重,代表着权力和尊贵;青龙则象征着风水和吉祥。
为了保护家宅平安和祈求好运,人们开始在家门口摆放石狮,以祈求狮子的神灵庇佑。
石狮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多采用石材雕刻而成。
早期的石狮多数采用花岗岩、大理石等材料,经过雕琢和打磨,使其栩栩如生。
石狮的造型多样,有跷足欲踏、伏地威武、嬉戏玩耍等不同姿态。
石狮头部的雕刻尤为精细,眼神灵动、毛发丰满,栩栩如生的表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除了雕刻工艺的精湛外,石狮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石狮的造型和姿态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石狮通常是成对出现的,一雄一雌,寓意着阴阳平衡和夫妻和谐。
石狮头上的装饰物也很有讲究,常见的有文物、花纹、珠宝等,寓意着家庭的富贵和美好。
此外,石狮还常常被用作庭院、园林等场所的装饰,象征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石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一种石雕艺术品,更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
石狮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也传递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近年来,石狮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在福建、广东等地,石狮已经成为了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和文化景观之一。
每年的石狮文化节上,各种形态的石狮争奇斗艳,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同时,石狮也逐渐走出国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使者。
石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石雕艺术品,更是一种象征着权力和尊贵的文化符号。
石狮的存在和发展,既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石狮市历史

1949-1978 晋江侨汇占福建27%-38%左右,占全国侨汇4%-12%。 作用:1.改善生活 2.协助生产建设 3.兴办公益事业
1978-1997 1.过渡阶段:跨海民间贸易 (1)走私 (2)民间商贸:估衣摊—— “海外亲戚寄东西回来,在估衣摊卖掉” 1975年,石狮日成交量就达到60万
(2)晋江模式 “三闲起步”——“三来一补”——三资企业 “三闲起步”——闲钱、闲劳动力、闲房 三来一补——来料、来件、来样加工装配,补偿贸易,三来一补的小洋货 货引起了全国顾客的关注,形成市场(晋江设计曾经领先全国) 1988年以后,三来一补向侨资企业转化
2.3 移民跟家乡的经济联系
建国以前:侨汇与兴办实业 30年代60万人口,半数侨眷,侨 眷70%-80%主要或部分依靠侨汇为 生。 第一种:家里田地规模较大,侨 汇是额外收入 第二种:家里田地有限,仅能勉 强吃饱饭,其他靠侨汇 第三种:住在城里或小城镇,一 切依靠侨汇 (第二、三种是主要类型,石狮、 永宁等沿海要冲,都属于第三种)
1.5 全国先进科技工作县、灯谜之乡(舞狮)、武术之乡
2 侨乡历史(以晋江为例) 2.1 移民原因
推力:
地理因素: 背山面海 生态因素: 生态破坏及台风海 啸常常造成农业减 产 经济因素: 近代以后原有的农 业和手工业经济衰 败,导致大量农民 破产 社会因素: 军阀混战 宗族斗争 政权更替频繁
拉力:
1.4 侨乡经济促成“故衣摊”、“三来一补”以及“三资 企业”
故衣摊——在大办乡镇企业的同时,石狮凭借侨资多、侨胞港澳同胞多和信息 灵等优势,与外商签定“三来一补”合同,承接服装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 件装置。同时又利用迚口剩余布料,仿制港澳、国外流行服装,摆设“故衣 摊”,上市销售。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利用海关开放的有利时机,大量迚口国 内还不能大量生产的电视机、收录机、计算器及其他洋布、洋货。这些自用有 余的迚口物资,也上“故衣摊”交贸。1982年2月,石狮“故衣摊”发展到 310多摊,形成一定规模的服装市场。
福建石狮有什么特色?

福建石狮市是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县级市,以其独特的特色和文化而闻名。
以下是一些福建石狮的特色:
1. 石雕艺术:石狮市以其精美的石雕艺术而闻名,尤其是传统的门楼石狮。
这些石雕作品通常具有雄伟壮观的造型和细致精湛的雕刻技艺,展现了福建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
2. 厦门大桥:福建石狮市是跨越厦门湾的厦门大桥的起点之一。
这座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钢结构桥梁之一,连接了石狮市和福建省的经济中心厦门市,成为了地区交通的重要枢纽。
3. 龙舟文化:石狮市有着丰富的龙舟文化,每年端午节期间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
龙舟比赛是一项传统的竞技项目,既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对龙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4. 传统乡土风情:石狮市还保留着浓厚的传统乡土风情,游客可以欣赏到传统的福建建筑风格、品尝到地道的福建美食,例如福建土楼、闽南建筑等。
以上是福建石狮市的一些特色,这个地方独特的文化和风情使其成为了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石狮永宁古城简介

石狮永宁古城简介
石狮永宁古城是位于福建省石狮市的一座新镇,也是一座历史古城。
古城内有许多古风街道与聚落,是浓郁古风文化的聚集地,这里
有中国传统的古建筑,有精美的古典园林,以及一系列神话故事的神
秘景观,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厚重感,还有浓郁的童趣和古韵,是
一处充满文化的古城。
石狮永宁古城以宋代的神话传说作为故事背景,据说,古城里的
神话故事是被当时的文人雅士们潜心打造出来的,由此,古城里肃穆
古朴的精致感融入了当时宋代文艺复兴的曲折气息。
此外,更有许多
古建筑,有宋、元、明、清等各朝代的建筑,构成了古城繁荣恢弘的
文化气息,是一个历史深厚、风情万种的博物馆,在唐朝时期,古城
更是一块名门贵族的繁衍之地。
石狮永宁古城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
古墓文化的发祥地。
对于游客来说,这里除了可以欣赏古建筑的景观,还可以了解当时宋代的古朴风情,可以看到古老山川里依然存在着许
多千古不变的神话传说,可以感受到无穷的古文明韵律,更可以发掘
古墓文化的深远秘密。
石狮永宁古城的文化底蕴丰富,其中精彩的神话传说,令人流连
忘返;其精美的古建筑,更展现出贵族雅致文化的体现;其古老的山川,更让时光倒回,让人隐隐约约泛起一阵无尽的思绪。
走进石狮永宁古城,可以看到一幅满目疮痍的古代风华绝代,更可以体会到古老文明
发展的足迹,领略到古老文化的神秘之谜。
石狮永宁古城简介

石狮永宁古城简介
石狮永宁古城是福建省石狮市的一座古城,位于晋江市的西南部,始建于东汉,历史悠久,在古代曾是一座重要的军事要塞,是被《古
都新说》所赞誉的“海上方特殊、一护戎马(精兵)”。
石狮永宁古
城虽小,但建筑风格自然,围墙高大,保留着原始的殖民地形象。
石狮永宁古城有布拉德山、城牆、城门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除此
之外,还有钟楼、火车站、旧作坊、石狮行宫、文化广场等。
古城内
曾经有3道城墙,城里面有四门城门,南门保存较完好,还有一座布
拉德山,以及许多老式建筑以及古老的树木,可以说是一座非常神秘
古老的古城了。
石狮古城虽然沧桑,但却时而隐蔽。
站在城里,可以感受到古老
之气。
石狮古城有一条充满历史气息的街道,街道上古老的青砖地面,街道两旁有古老的建筑,在古老的建筑上有彩色瓷砖的装饰,充满了
古城的味道。
石狮古城不仅有古老的建筑,还有各种各样的人文景观。
古城内
有着大量的古桥、古马路,还有古老的庙宇和民宅,每个角落都有历
史的故事在跳动。
石狮古城有许多著名的景点,比如古老的石林、洞穴、圣堂和庙宇,以及历史文化名胜景点,如名楼、明清殿堂、武庙、码头等。
石狮永宁古城,以其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景观,一直吸引着无
数游客,走进石狮古城,还可以看到各种艺术活动,比如民间艺术演出,也可以体会到传统建筑和民俗风情。
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也被评
为“劳动光荣·文明天下”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游玩福建的必游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子芳,1927年从菲律宾归国。1932 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4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中历 任红1军团组织部干事。1934年10月跟 随中央红军长征,后任红1军团组织部 副部长、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 抗日军政大学学员,新四军政治部组 织部部长。1941年皖南事变中不幸被 俘,被关押于上饶集中营。在狱中任 中共秘密支部书记,组织领导了狱中 的越狱和暴动工作。1942年5月牺牲于 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屠刀下。
姚晨,1979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建省泉 州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中国内 地女演员。 2006年出演《武林外传》,凭借郭芙 蓉一角获得第1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最受欢迎女演员。2009年出演话剧 《杜拉拉》,同年9月开通微博。2010 年6月姚晨受邀出任联合国难民署中国 区代言人,并先后探访菲律宾马尼拉 城市难民、泰缅边界梅拉难民和非洲 埃塞俄比亚难民营。 2015年参演电影《捉妖记》与《鬼吹 灯之精绝古城》。 2016年1月,获得2016年冬季达沃斯水 晶奖。 2016年3月,入选2016年“全球青年领 袖”。
泉州石狮的历史和名人
古代石狮: 唐武德元年(618年),石狮境内行政区域属建州 南安县(福建南安县,即今福建省建瓯【ōu】 市)。开元六年(718年),析南安东南地置晋江 县,石狮境域属泉州晋江县。宋初,石狮境域属 平海军晋江县,后属泉州晋江县。元代,属泉州 路(一度改称泉州府)晋江县。明代,石狮境域 属泉州府晋江县。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增设晋江县石狮分县。以晋江县贴堂县丞驻石狮 街,代管安海。乾隆三十五年,石狮县丞移驻安 海旧通判署,嗣后,改设安海分县,石狮一带事 务仍归晋江县处理。清代,石狮境域属泉州府晋 江县。
郑周敏,男,福建省石狮人,郑 氏集团创始人,被世人誉日,郑周敏于美国 逝世,享年76岁。出生地是福建 省石狮市永宁镇西厝村,后迁居 住菲律宾。 郑周敏也是菲律宾华人巨富和工 商界名人,也是世界知名的华人 企业家。郑周敏的名字连续几年 被香港<资本家>杂志载入“世界 华人富豪榜”。
近代石狮: 民国元年,石狮境域属南路 道晋江县。民国三年,属厦 门道晋江县。民国十六年, 属福建省晋江县。民国廿三 年7月,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 察区晋江县。民国廿四年10 月,属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 区晋江县。1942年设石狮镇, 属晋江县。1949年9月,石 狮境域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 察专员公署晋江县。1949年 9月2日石狮镇解放。